一、云南省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论文文献综述)
卢映祥,施玉北,孙涛,曾妍,李蓉,曹晓民,程胜辉[1](2021)在《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文中指出云南地处特提斯成矿域与滨太平洋成矿域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本文将铅、锌、铜、锡、钨、金、银、磷、钛、稀土金属(16种)、稀有金属(9种)和分散元素(8种)列为云南优势关键矿产,总结其资源特征,并针对这些矿产开展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全省共可划分出8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其中与以上优势关键矿产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48个,共118个矿床式;以成矿省为单元,华南(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8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6个矿床式;上扬子(陆块)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6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35个矿床式;三江(造山带)成矿省(云南部分)有19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57个矿床式;腾冲(造山带)成矿省有5个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10个矿床式。按成矿时代,新生代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有16个、中生代12个、古生代12个、前寒武纪5个和跨中生代和新生代3个,成矿强度依次为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
周云满,周癸武,张长青,王利东,余红平,李万华,刘张荣[2](2021)在《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地质勘查意义》文中指出通过对北衙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和侵入体构造特征的野外详细调查,并结合前人的科研成果,系统总结了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的特征,构建了矿区成矿构造的空间格架,建立了成岩成矿构造有序、配套的矿床成矿构造系统。研究认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形成的SN向北衙向斜和断裂、EW向隐伏断裂、层间破碎带、富碱斑岩侵位形成的接触带构造是矿区主要的成矿构造。以SN向断裂构造为主体,相配套的EW、NE、NW向断裂构造,深部与马鞍山断裂带及金沙江-红河深大断裂连接,构成了矿区构造-岩浆活动-成矿的网络构造系统,控制了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发育和空间分布。山间盆地构造和不整合面构造是表生作用形成的风化-堆积型铁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构造。山间盆地构造及其中发育的上新统三营组和成矿后的SN向逆掩-推覆构造,对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和风化-堆积型矿床的变化与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矿区构造演化经历了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EW向主压应力作用→喜马拉雅中期主压应力从EW向转为SN向→喜马拉雅晚期主压应力方向转变为近EW向的三期构造作用过程。成矿构造研究成果对提高控岩控矿规律认识和指导勘查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邱磊[3](2020)在《四川盐源桃子乡新生代富碱斑岩成因及深部过程》文中研究表明铜资源是我国紧缺的战略资源,富碱斑岩型铜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因此对于富碱斑岩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在前人资料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室内鉴定等,挑选了桃子乡地区不同位置典型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等研究等工作,系统的分析和探讨了岩浆源区物质来源、成因,简要分析了所经历的深部过程及与成矿关系,得出主要认识如下:桃子乡地区富碱斑岩可分为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两类岩石,过铝质-准铝质,两者岩石化学成分特征总体相似,具有富硅、富碱、以钾玄岩系列为主的特征。系统测定了桃子乡地区富碱斑岩的锆石U-Pb年龄:钙碱性系列岩石年龄(32.13Ma33.38 Ma)略早于碱性系列的年龄(29.89 Ma32.44 Ma),岩浆侵入时间短(<4Ma);比三江富碱斑岩带成岩年龄高峰略显年轻,但是仍在其峰值范围内,表明桃子乡富碱斑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空间上三江富碱斑岩带侵入先中间,之后拓展至边缘。桃子乡地区富碱斑岩钙碱性系列岩石和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总体特征相似,均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无或弱负铕异常,表明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微量元素具有LILE(Pb、Ba、Sr)富集、HFSE(Nb、Ta、Ti)强烈亏损特征;碱性系列岩石Hf同位素?Hf(t)值为-3.080.92(平均值=-1.06),结合研究区内有云煌岩脉产出,表明有地幔物质输入;Hf同位素模式TDM2年龄范围1030.56-1271.68 Ma(平均年龄=1152.71 Ma)。桃子乡地区富碱斑岩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和碱性系列岩石的岩浆源区>50km,源岩至少达到榴辉岩相,才导致熔出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岩浆。深部过程可以大致概括为: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后岩石圈加厚青藏高原东部向南东“逃逸”,造山带垮塌、地幔物质上涌熔融加厚下地壳,伴随三江地区大型右行走滑、拉分盆地形成的局部减压背景,导致富碱斑岩快速侵入和斑岩铜矿成矿系统形成。
朱乔乔,张长青,娄德波,张云生,李永生,刘成飞,孙嘉,贾福东,吉晓佳[4](2019)在《云南北衙地区钨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文中提出云南北衙矿床是中国21世纪初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之一,除已经勘查评价的Au、Fe、Cu、Pb、Zn等元素外,还伴生有一定量的W元素等有益组分。文章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及外围马头湾和南大坪矿区中的钨矿化开展系统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初步查明了万硐山矿段和其外围矿床中的钨矿化特征。研究发现,这些矿区(段)的含钨矿物主要为白钨矿,在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还有少量的黑钨矿产出;钨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地层接触部位的矽卡岩或其退化蚀变岩中,白钨矿多充填在石榴子石等矿物的晶体间隙,个别被石榴子石包裹(南大坪矿区);万硐山矿段和马头湾矿区中的白钨矿具有较高的w(Mo)。这些特征表明,北衙地区的钨矿化作用与典型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基本一致。万硐山矿段中白钨矿交代黑钨矿的过程与磁铁矿的结晶过程密切相关,暗示钨矿化与铁、金矿化作用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北衙地区的区域土壤W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良好的浓度分级,且部分异常中心与已知的矿床/点明显对应,说明北衙地区具有良好的钨矿找矿潜力,白钨矿和黑钨矿均可以作为找矿标志性矿物,而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则可以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王蝶,管申进[5](2019)在《滇中楚雄盆地老街子铅-银矿床镜铁矿特征及地质意义》文中指出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楚雄盆地中部,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南段,是与富碱火山-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的典型矿床。近年来,矿床深部(2073m中段)新揭露出铁氧化物,显微镜下呈亮白色、蓝灰色,针状、放射状、板状构造。通过X射线微区衍射及电子探针分析,确认其为镜铁矿,产出方式有两种:①呈密集星点状,平行岩脉具定向排列,充填于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长石溶蚀孔洞中;②呈斑点状,分布于岩脉东侧肉红色正长斑岩中,沿岩石裂隙矿化增强。岩脉两侧金属矿物组合差异(方铅矿+黄铁矿+铜氧化物→黄铁矿+铜氧化物+镜铁矿)及正长斑岩颜色差异(灰白→肉红色),与岩脉的侵位密切相关,是构造-岩浆(流体)-蚀变耦合作用的结果。与白马苴金(铜)矿床中镜铁矿对比研究,认为老街子矿床深部镜铁矿对金矿化具有找矿指示意义。相对于星点状、斑点状镜铁矿,呈脉状、网脉状及岩脉内镜铁矿的V2O5、Ti O2含量更高,指示老街子矿床2073m以深可能存在更具规模的脉状镜铁矿。镜铁矿出露位置Cu含量显着增高,局部超过工业品位,达2. 05%,并出现Mo异常(最高含量达0. 11%)、Au异常(最高含量达0. 585g/t),呈现出浅部Pb-Ag矿化和深部Cu-Mo-Au矿化的结构特征,指示深部有斑岩型铜、钼、金的找矿潜力。
杨富成[6](2019)在《藏东巴达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文中研究说明巴达铜金矿床位于藏东富碱斑岩带南段,是藏东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金矿。本文对巴达铜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解剖,查明了该矿床的热液蚀变与矿化特征,厘定了矿床的成矿阶段。对不同成矿阶段脉体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C-O同位素和原位S同位素测试,再塑流体演化过程,揭示成矿物质沉淀机制,初步探讨巴达铜金矿床成因类型,取得的认识如下:(1)矿床地质特征:巴达铜金矿床含矿斑岩为石英二长斑岩,具有以钾硅酸盐化为中心,外侧绢英岩化、青磐岩化,顶部高岭石化的蚀变分带特征,铜金矿体产于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带内;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和银金矿,少量黝铜矿、辉铜矿、闪锌矿、毒砂、赤铁矿、脆硫锑铅矿。铜矿化主要以黄铜矿形式产出,金矿化主要以银金矿形式产于白云石±石英脉和细粒黄铁矿中,赋存形式包括粒间金和包体金。(2)成矿流体性质:巴达铜金矿床发育L、V、C和S型四类流体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10330℃,盐度集中在4.323.1 wt%NaCl.eqv和29.743.4 wt%NaCl.eqv两个区间,密度集中在0.901.18 g/cm3,发育磁铁矿和赤铁矿等子矿物,成矿流体总体上具有中-高温、中-高盐度、中低密度和相对氧化的特征。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N2、CH4,液相成分为H2O,成矿流体属于H2O-NaCl±CO2±CH4体系。(3)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C-O同位素结果表明,巴达铜金矿床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主成矿阶段流体受到低温蚀变作用和少量大气降水加入的的影响,晚阶段流体受到少量沉积岩地层的混染。金属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1.436.61‰,表明巴达铜金矿床成矿流体中S源较为单一,主要为岩浆来源。(4)成矿物质迁移形式及沉淀机制:综合研究认为巴达铜金矿床成矿金属(Cu、Au)主要以氯络合物形式运移,成矿流体沸腾、水-岩反应和流体混合作用是致使Cu、Au沉淀的主要机制。结合含矿斑岩侵位时代(35Ma)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巴达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东缘晚碰撞造山背景下形成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王强,沈利军,肖倩茹,常静[7](2018)在《滇西哀牢山成矿带干塘子金矿点的发现及找矿潜力》文中研究指明干塘子金矿点位于哀牢山成矿带北段,为新发现的与喜山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点。通过查明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条件,并类比区域上已知类似矿床,认为该矿点成矿与区内喜山期石英正长斑岩密切相关,矿化与蚀变特征及成矿元素组合特征与马厂箐、长安、北衙金矿床均具有相似性,矿区具有较好的Au-Ag-As-Bi-Sb-W-Cu组合元素化探异常显示,表明干塘子金矿点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其找矿区域为石英正长斑岩体北部具强蚀变的接触带部位。
贾福东,张长青,娄德波,刘欢,张云生,李永生,孙嘉,朱乔乔[8](2018)在《云南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方法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专题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的地质填图,是综合填图的升级版和当前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方式转变的新探索,不仅对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地质工作,特别是填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探讨了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矿产地质专题填图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以云南鹤庆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试点工作为例,对矿产地质专题填图工作的开展进行详细介绍,对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周云满,张长青,和中华,刘博,王利东[9](2018)在《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系统总结,认为从岩体内部到外接触带,矿化样式以"脉-块体-层-脉"的内外多元结构模式产出:岩体内部Au-Fe(Cu)矿体呈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Au-Fe-Cu矿体以大透镜状、块体状在矽卡岩带中断续产出;外带Au-Fe、Pb-Ag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层间破碎带产出;远程带Au-Fe矿体呈小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矿体对应的矿物组合、成矿元素和蚀变分带具有自高温到低温的分布规律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矽卡岩、晚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以及碳酸盐五个热液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包裹体、富含CO2三相包裹体等四类。成矿年龄为36.46 Ma—39.44 Ma,与石英正长斑岩的成岩年龄35.00 Ma—36.72 Ma基本一致。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0.72.2km。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组碳酸盐岩(T2b)+多期断裂构造系统(接触带构造、岩性界面及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不整合面构造)+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位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模式。
聂晓勇[10](2017)在《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文中认为卡拉麦里地区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沿,处于中亚造山带之东准噶尔弧盆系南缘。区内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建造广泛出露,其北部被大片石炭纪花岗岩侵入,中部与蛇绿岩岩块呈混杂堆积,被北西向清水-苏吉泉大断裂和卡拉麦里大断裂所夹持而普遍具有韧性剪切变形特征。该区金属矿产以金为主,已发现的金矿床大部分赋存于蛇绿混杂岩带中,多与石炭纪花岗岩岩体相伴,具有分段集中的带状分布特征。目前卡拉麦里地区的金成矿研究和找矿预测进展缓慢,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多期次的构造演变造成复杂的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难以判别,另外是由于研究的不全面所致,如国内外已发现较多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而该区发育最强烈的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和金成矿作用之间是否存在成因联系并没有被过多的讨论。本次工作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岩(矿)石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法,对石炭纪花岗岩、金矿床的特征,成矿与成岩过程中的成因联系等内容进行探讨,目的是总结卡拉麦里地区最有效的成矿预测方法。经过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室内观测,最终取得了以下认识或成果:1.厘定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存在两期花岗岩浆活动,早石炭世(350-340Ma)以钙碱性为主、晚石炭世(320310 Ma)以碱性为主。稀土微量元素、锆石U-Pb年龄、Sr-Nd同位素等特征显示,低钾系列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泥盆纪洋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高钾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花岗岩的物质来源为泥盆纪洋壳和少量陆源物质。2.鉴别出与早石炭世低钾钙碱性系列和晚石炭世碱性系列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两期金成矿作用。早期发生在挤压环境,成矿流体为岩浆水,物质来源为幔源;晚期发生在挤压向走滑转换的环境,成矿流体为受大气水影响的岩浆水,物质来源为以幔源为主的壳-幔两端元的混合。3.早、晚石炭世金成矿的成矿机制不同。早期金在成矿热液中以Au(HS)2-形式迁移,受水-岩反应影响而沉淀;晚期金成矿存在微细浸染型和斑岩型两种类型,分别与碱性花岗质岩浆活动演化过程中分异的热液或残余岩浆有关,其沉淀均受到后期地层物质加入的影响。4.明确了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两期金成矿的关键控矿因素或找矿标志。早期成矿受低钾系列钙碱性花岗岩岩体和近东西向断裂或褶皱控制,遥感蚀变异常以Mg-OH、CO32-为主;晚期成矿受富碱花岗岩岩枝或岩脉和北西向走滑构造控制,遥感蚀变异常以Al-OH及CO32-为主。结合遥感解译与物化探方法圈定了清水北东、红柳沟北两处找矿靶区,在后期的查证中均发现了金矿体。
二、云南省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省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论文提纲范文)
1 云南关键矿产基本特征 |
1.1 铅锌矿产基本特征 |
1.2 铜钼矿产基本特征 |
1.3 锡钨矿产基本特征 |
1.4 金银矿产基本特征 |
1.5 钛矿产基本特征 |
1.6 磷矿产基本特征 |
1.7 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基本特征 |
2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 |
3 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基本特征 |
3.1 滇东南地区与燕山期构造旋回岩浆作用有关的锡、钨、铅锌、银、铜、金、铟、铍、脉石英、祖母绿、水晶矿矿床成矿系列(Mz-y-1) |
3.2 新平-元谋地区与古元古代海相火山岩有关的铜、铁矿床成矿系列(Pt-y-5) |
3.3 滇中地区与中元古代火山-沉积-变质作用有关的铜、铁矿床成矿系列(Pt-y-4) |
3.4 滇中-滇东北地区与寒武纪沉积作用有关的磷块岩、稀土金属、岩盐、石膏、钒、钼、镍、页岩气矿床成矿系列(Pz-c-7) |
3.5 昭通-会泽地区与印支期-燕山期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金、重晶石、萤石矿床成矿系列(Mz-h-4) |
3.6 滇中地区与白垩纪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红层砂页岩型铜矿床成矿系列(Mz-h-3) |
3.7 扬子陆块西缘与古近纪“富碱斑岩”有关的金、银、铜、钼、铅锌、铁矿床成矿系列(Cz-y-5) |
3.8 扬子陆块西缘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铁矿、钛铁矿、稀土及稀有金属、磷、高岭土、陶瓷土、重晶石、砂锡、砂金、水晶、玛瑙、碧石等宝玉石矿床成矿系列(Cz-f-2) |
3.9 三江(造山带)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镍、锰、高岭土、稀土及稀有金属、玛瑙、菱锌矿、石英质玉、砂金矿矿床成矿系列(Cz-f-6) |
3.1 0 兰坪-普洱盆地与古近纪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铅锌、银、铜、钴、金、锑、砷、汞、锶(天青石)矿矿床成矿系列(Cz-h-11) |
3.11三江(造山带)之剪切带与喜马拉雅期含矿流体作用有关的金矿成矿亚系列(Cz-h-10a) |
3.12三江(造山带)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铅、锌、银、钼、铜、金、锑矿床成矿系列(Cz-y-9) |
3.13香格里拉(陆块)与印支期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铅锌、银、铁矿矿床成矿系列(Mz-y-6)及香格里拉休瓦促-热林-铜厂沟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钨、钼、铜、铅、锌、锑、铁矿床成矿系列(Mz-y-5) |
3.14三江(造山带)与印支期-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铜、钨、锡、铁、铅、锌、银、铜、锑、汞、金、脉石英、宝石、白云母、稀土、稀有金属、石英质玉、绿柱石矿矿床成矿系列(Mz-y-7) |
3.15腾冲-陇川地区与第四纪表生作用有关的稀土及稀有金属、高岭土、锰、砂锡矿矿床成矿系列(Cz-f-12) |
3.16腾冲-贡山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锡、钨、铅、锌、铁、铜、金、银、硫铁矿、硅灰石、红柱石、萤石、宝石、云母、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Mz-y-9) |
4 结语 |
(2)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地质勘查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概况 |
2 矿区构造特征 |
2.1 褶皱构造 |
2.2 断裂构造 |
2.3 层间破碎带构造 |
2.4 节理、裂隙构造 |
2.5 新近纪山间盆地构造及上新统盖层中的断层系统 |
3 矿区岩浆侵入体构造特征 |
3.1 岩体产状及分布特征 |
3.2 岩体接触带构造 |
3.3 岩浆热液水压裂隙构造 |
3.4 岩体内节理及次级裂隙 |
3.5 捕虏体构造 |
3.6 爆破角砾岩构造 |
4 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 |
4.1 成矿构造特征 |
4.1.1 成矿前构造 |
4.1.2 岩浆热液成矿期构造 |
4.1.3 表生成矿期构造 |
4.1.4 成矿后构造 |
4.2 成矿结构面特征 |
5 成矿构造研究的意义 |
5.1 成矿构造指示控岩控矿构造力学机制及成矿构造系统 |
5.1.1 矿区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化 |
5.1.2 不同类型构造的成因联系 |
5.1.3 成矿构造系统 |
5.2 成矿构造指示构造控岩控矿作用 |
5.3 构造对矿床变化与保存的地质意义 |
5.4 指导勘查工作的部署 |
6 结论 |
(3)四川盐源桃子乡新生代富碱斑岩成因及深部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碰撞造山带斑岩铜矿和富碱斑岩带 |
1.2.2 研究区地质工作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6 取得成果和认识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2.2 地层 |
2.3 岩浆岩 |
2.4 构造 |
2.5 矿产 |
3 研究区地质特征 |
3.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3.2 研究区地质特征 |
3.3 岩石学与岩相学特征 |
3.3.1 岩石宏观特征 |
3.3.2 微观特征 |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 测试方法 |
4.1.1 主量元素 |
4.1.2 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 |
4.2 主量元素 |
4.3 稀土元素 |
4.4 微量元素 |
5 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 |
5.1 锆石U-Pb年龄 |
5.1.1 样品筛选 |
5.1.2 测试方法 |
5.1.3 年龄分析结果 |
5.2 锆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 |
5.3 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 |
6 富碱斑岩成因及深部过程 |
6.1 富碱斑岩侵位时代 |
6.2 富碱斑岩成因 |
6.3 深部过程 |
6.3.1 构造环境判别 |
6.3.2 深部过程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表 |
(4)云南北衙地区钨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 |
2 矿区地质 |
3 北衙地区钨矿化特征 |
4 测试方法和结果 |
4.1 测试方法 |
4.2 测试结果 |
5 讨论 |
5.1 含钨矿物成分特征 |
5.2 钨来源和矿化过程中流体性质的变化 |
5.3 区域钨矿找矿方向 |
6 结论 |
(5)滇中楚雄盆地老街子铅-银矿床镜铁矿特征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地质背景 |
2 铁氧化物空间分布及产状 |
3 铁氧化物特征及围岩Cu、Mo、Au含量 |
3.1 测试方法 |
3.2 组构特征 |
3.3 晶体结构 |
3.4 化学成分 |
3.5 围岩Cu-Mo-Au含量 |
4.2镜铁矿与铅银矿化的关系 |
4 讨论 |
4.1 镜铁矿的确定 |
4.3 与白马苴金 (铜) 矿床中镜铁矿的对比 |
4.3.1 组构特征对比 |
4.3.2 成分对比 |
4.3.3 成因联系 |
4.4 找矿指示意义 |
5 结论 |
(6)藏东巴达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1.1 富金斑岩铜矿床研究现状 |
1.1.2 巴达Cu-Au矿床研究现状 |
1.1.3 存在问题 |
1.2 选题依据、意义及研究基础 |
1.2.1 选题依据和意义 |
1.2.2 研究基础 |
1.3 研究区概况 |
1.3.1 研究区范围及交通位置 |
1.3.2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工作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
1.5.1 工作概况 |
1.5.2 完成的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大地构造位置 |
2.2 区域地层 |
2.3 区域构造 |
2.4 区域岩浆岩 |
2.5 区域矿产特征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3.1 矿区地质 |
3.2 矿床地质 |
3.3 成矿阶段及矿物的生成顺序和世代 |
第四章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
4.1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4.2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4.2.1 包裹体的镜下特征 |
4.2.2 包裹体的相态组成和分类 |
4.3 流体包裹体测温特征 |
4.3.1 均一法测温 |
4.3.2 包裹体总体显微测温特征 |
4.4 不同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特征 |
4.4.1 石英±黄铁矿阶段 |
4.4.2 白云石±石英+黄铁矿阶段 |
4.4.3 白云石±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阶段 |
4.4.4 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方铅矿脉阶段 |
4.5 成矿流体物理化学参数 |
4.5.1 盐度 |
4.5.2 密度 |
4.5.3 成矿压力与成矿深度估算 |
4.6 单个包裹体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
第五章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 |
5.1 C-O同位素 |
5.1.1 样品特征与实验过程 |
5.1.2 C-O同位素组成 |
5.2 微区原位S同位素 |
5.2.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
5.2.2 硫同位素组成 |
第六章 成矿流体演化及成矿机制 |
6.1 成矿流体性质 |
6.2 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 |
6.2.1 成矿流体来源 |
6.2.2 成矿物质来源 |
6.3 成矿流体演化 |
6.4 成矿物质迁移形式与沉淀机制 |
6.4.1 成矿物质迁移形式 |
6.4.2 沉淀机制 |
6.5 矿床成因探讨 |
6.6 成矿模型与找矿方向 |
6.6.1 成矿模型 |
6.6.2 找矿方向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滇西哀牢山成矿带干塘子金矿点的发现及找矿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背景 |
2 矿化及蚀变特征 |
3 矿石特征 |
3.1 矿石组构 |
3.2 矿石矿物成分 |
(1) 自然元素矿物 |
(2) 金属互化物 |
(3) 金属硫化物 |
4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4.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4.2 含矿斑岩岩石化学特征 |
(1) 主量元素特征 |
(2) 微量元素特征 |
(3) 稀土元素特征 |
5 找矿潜力评价 |
5.1 区域富碱斑岩成矿特征 |
5.2 矿区成矿条件 |
5.3 找矿潜力与找矿方向 |
6 结论 |
(8)云南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北衙地区地质调查工作概况 |
1.1 云南北衙地区地质调查及填图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 云南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的目标及意义 |
2 专题填图工作思路 |
3 专题填图内容及方法 |
3.1 基础资料准备 |
3.2 专题填图内容 |
3.3 专题填图方法 |
3.4 数字化填图的应用 |
4 北衙专题填图 |
4.1 工作区地质概况 |
4.2 专题矿调填图要素及填图单元厘定 |
4.2.1 成矿地质体和成矿模型 |
4.2.2 控矿要素和找矿标志 |
4.2.3 填图单元 |
4.3 岩体专题填图 |
4.4“流体-矿化-蚀变”填图 |
4.4.1 岩体内部蚀变 |
4.4.2 接触带蚀变 |
4.5 专题矿调填图工作进展 |
5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9)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成矿背景及矿床地质概述 |
2 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
2.1 矿体宏观地质特征标志 |
2.2 矿石矿物特征标志 |
(1) 矿石矿物组成 |
(2) 矿物生成顺序和成矿阶段 |
(3) 矿化及矿物空间分带标志 |
(4) 蚀变分带特征 |
2.3 成矿元素化学成分标志 |
(1) 矿石化学成分 |
(2) 成矿元素分带特征 |
2.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标志 |
(1) 流体包裹体成分 |
(2) 流体包裹体温度、盐度 |
2.5 物质和流体来源 |
2.6 成矿时代 |
2.7 成矿深度 |
3 成矿规律 |
(1) 构造-岩浆岩控矿规律 |
(2) 斑岩体的控矿规律 |
(3) 岩性及其界面控矿规律 |
(4) 矿石类型分布规律 |
(5) 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 |
4 结语 |
(10)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
1.2.2 卡拉麦里地区花岗岩及金成矿作用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1.5 完成的工作量 |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2 区域地质背景 |
2.1 自然地理与大地构造位置 |
2.2 地层与构造古地理演化 |
2.2.1 地层分区与岩性建造 |
2.2.2 沉积环境与构造古地理演化 |
2.3 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及变形特征 |
2.3.1 区域构造格架及类型 |
2.3.2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阶段 |
2.3.3 区域主要构造变形期次及特征 |
2.4 区域岩浆岩的分布规律及岩浆演化序列 |
2.4.1 分布规律 |
2.4.2 岩浆演化序列 |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2.5.1 地层和侵入岩的金、铜背景 |
2.5.2 卡拉麦里地区异常分布特征 |
2.6 区域主要金属矿床类型 |
2.6.1 金矿床类型 |
2.6.2 铜矿床类型 |
2.6.3 锡、铬矿床类型 |
3 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 |
3.1 石炭纪花岗岩的类型及分布 |
3.2 早石炭世低钾系列(钙碱性)花岗岩 |
3.2.1 岩石学 |
3.2.2 岩石化学 |
3.2.3 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3.2.4 同位素地球化学 |
3.3 早石炭世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 |
3.3.1 岩石学 |
3.3.2 岩石化学 |
3.3.3 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3.3.4 同位素地球化学 |
3.4 晚石炭世富碱花岗岩 |
3.4.1 岩石学 |
3.4.2 岩石化学及元素地球化学 |
3.4.3 同位素地球化学 |
4 卡拉麦里地区主要金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
4.1 南明水金矿床 |
4.1.1 矿区地质 |
4.1.2 矿体及矿石特征 |
4.1.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
4.1.4 矿床地球化学 |
4.2 金水泉金矿床 |
4.2.1 矿区地质 |
4.2.2 矿体及矿石特征 |
4.2.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
4.2.4 矿床地球化学 |
4.3 双泉金矿床 |
4.3.1 矿区地质 |
4.3.2 矿体与矿石特征 |
4.3.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
4.4 黄羊山西金矿床 |
4.4.1 矿区地质 |
4.4.2 矿体及矿石特征 |
4.4.3 围岩蚀变及矿化阶段 |
4.4.4 矿床地球化学 |
5 与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作用 |
5.1 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与金成矿的关系 |
5.1.1 成岩与成矿的时空关系 |
5.1.2 成岩与成矿的源区性质 |
5.1.3 成岩、成矿的构造环境 |
5.2 与石炭纪花岗岩浆活动有关的金成矿作用 |
5.2.1 早、晚石炭世成矿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
5.2.2 成矿流体运移、沉淀机制 |
5.2.3 金成矿动力学背景与过程分析 |
6 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的圈定 |
6.1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
6.1.1 早石炭世低钾系列花岗岩有关的金成矿 |
6.1.2 与晚石炭世富碱花岗岩有关的金成矿 |
6.2 找矿靶区的圈定 |
6.2.1 找矿靶区圈定依据和方法 |
6.2.2 找矿靶区的圈定 |
6.3 找矿靶区的查证 |
6.3.1 清水北东 |
6.3.2 红柳沟北 |
7 结论 |
7.1 主要认识及成果 |
7.2 存在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云南省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成矿预测和找矿标志(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关键矿产重要矿床成矿系列[J]. 卢映祥,施玉北,孙涛,曾妍,李蓉,曹晓民,程胜辉. 地质与勘探, 2021(04)
- [2]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地质勘查意义[J]. 周云满,周癸武,张长青,王利东,余红平,李万华,刘张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21(02)
- [3]四川盐源桃子乡新生代富碱斑岩成因及深部过程[D]. 邱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云南北衙地区钨矿化特征与找矿方向[J]. 朱乔乔,张长青,娄德波,张云生,李永生,刘成飞,孙嘉,贾福东,吉晓佳. 矿床地质, 2019(06)
- [5]滇中楚雄盆地老街子铅-银矿床镜铁矿特征及地质意义[J]. 吴鹏,杨航,韩润生,姜龙燕,江小均,王蝶,管申进. 岩石学报, 2019(05)
- [6]藏东巴达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示踪[D]. 杨富成.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7]滇西哀牢山成矿带干塘子金矿点的发现及找矿潜力[J]. 王强,沈利军,肖倩茹,常静. 科技通报, 2018(07)
- [8]云南北衙地区矿产地质专题填图方法初探[J]. 贾福东,张长青,娄德波,刘欢,张云生,李永生,孙嘉,朱乔乔. 地质通报, 2018(Z1)
- [9]滇西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J]. 周云满,张长青,和中华,刘博,王利东. 地质找矿论丛, 2018(01)
- [10]新疆北部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D]. 聂晓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