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复律23例临床分析

房颤复律23例临床分析

一、心房纤颤转律2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哲[1](2020)在《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心房颤动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致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中药治疗心房颤动体现出独特的临床优势,因此寻找有效中药,发挥中药治疗房颤的临床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探讨中药治疗房颤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房颤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由文献综述和研究部分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内容对心房颤动的中、西医现代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房颤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存在诸多假说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解释。西医对于房颤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恢复窦性心律、降低心室率、防治血栓栓塞、治疗原发病等是目前西医治疗的重要任务。中医医家对房颤发病机制认识不一,临床应用的治疗措施具有多样性,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应用经方、经验方、中成药、针灸等治疗房颤疗效明确。第二部分研究部分研究一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目的对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探讨相关研究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证据等级可靠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等多个数据库,获得中药治疗房颤的系统评价。分别使用AMASTAR2工具、PRISMA声明和GRADE方法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及结局指标质量等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篇系统评价,根据PRISMA条目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系统评价整体报告质量偏低,标题、理论基础、单个研究结果等条目报告较完全;方案和注册及资金支持等条目报告缺陷较为严重;其中4篇系统评价条目报告较完整完全,14篇系统评价信息报告存在一定缺陷,3篇系统评价条目信息报告有严重缺陷。使用AMSTAR2工具对纳入系统评价进行方法学评价,报告较完整(评价结果为Y和PY≥70%)的条目为:条目1、条目3、条目4、条目5、条目6、条目8、条目9、条目15,其余条目报告完整性较差,整体方法学质量偏低(1篇质量评价为低,20篇质量评价为极低)。对纳入的系统评价所包含的主要结局指标进行GRADE证据质量等级评价,发现所有系统评价结局指标质量均较低,影响证据质量的主要降级因素为局限性。结论中药治疗房颤系统评价整体质量较低,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主要结局指标证据等级质量低,规范性仍需提高。研究二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目的分析中药治疗房颤的现状,并筛选出治疗房颤的高频中药。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查询中药治疗房颤相关研究文献,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从证型、研究类型、发表期刊、第一作者地区、不良反应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中药治疗房颤的研究现状并筛选中药治疗房颤的高频中药。结果共纳入504项中药治疗房颤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治疗房颤高频中药为:甘松、党参、麦冬、三七、琥珀、五味子、甘草、黄精、酸枣仁、丹参,常见证型以气阴两虚、气血不足、心脉瘀阻为主。纳入文献中有9.1%发表在16种T1、T2级重点建设中医药科技期刊上,其他文献分别发表在165种学术期刊上,文献分布较为分散。第一作者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及东北地区,这些地区研究者对中药治疗房颤研究关注度较高。口服中药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少,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头晕、心律失常等,多数可自行缓解或在减轻药量后缓解。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目前中药治疗房颤方面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研究质量有待提高。筛选出中药治疗房颤的高频中药前十味为甘松、党参、麦冬、三七、琥珀、五味子、甘草、黄精、酸枣仁、丹参。研究三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高频中药治疗房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目的探索研究二中筛选出的高频中药潜在活性成分,预测高频中药治疗房颤的作用靶点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研究二中获得的高频中药(甘松、党参、麦冬、三七、琥珀、五味子、甘草、黄精、酸枣仁、丹参)为关键词检索TCMSP和TCMID数据库,按照OB>30%,DL>0.18的条件筛选活性成分,并获得相关作用靶点。通过检索TTD、Drugbank、GeneCard、OMIM等数据库得到房颤疾病靶点。取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将获得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于房颤的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及重要中药成分。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基因功能及KEGG富集通路分析,筛选出P<0.01,FDR<0.05的GO条目及P<0.01的KEGG信号通路。结果通过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获得7个核心作用靶点(SCN5A、PTGS1、PTGS2、PPARG、ADRB2、ADRA1B、ADRA1A)及25个重要活性成分,重要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高频中药对房颤的作用涉及18个生物过程,8个分子功能以及2个细胞组分。高频中药主要通过作用于cGMP-PKG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NF-kB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对房颤进行调节。结论高频中药中包含金合欢素、黄芩素、甘草醇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可能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频中药主要作用于SCN5A、PTGS1、PTGS2、PPARG、ADRB2、ADRA1B、ADRA1A等核心靶点起到治疗房颤作用,同时通过电信号传导及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对疾病进行调节,体现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徐辉柏[2](2019)在《宁心定悸胶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宁心定悸胶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气滞血瘀证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为宁心定悸胶囊治疗心房颤动提供有效、安全的循证医学证据,扩大宁心定悸胶囊的临床应用范围,同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心房颤动提供有效的临床新思路及实践经验。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研究院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持续性心房颤动气滞血瘀证患者66例,运用统计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病等基本资料均无显着差异。对照组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宁心定悸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房颤症状、动态心电图、左房内径等相关指标的改变,对宁心定悸胶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做出判定。结果:(1)中医证候总积分与疗效:治疗前2组间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症状总分、证候总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中医单项症状心悸、胸闷、胸痛、胸肋胀满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气短、乏力症状比较(P>0.05),尚不能认为宁心定悸胶囊对于气短、乏力症状明显有效;症状积分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1%、70%,治疗组较之对照组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P<0.05)。(2)房颤症状:治疗前2组间房颤症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可有效改善房颤症状。(3)动态心电图:治疗前2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心室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内比较平均心室率(P<0.05),治疗前后平均心室率均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平均心室率控制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心电图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对照组为70%,两者相比(P>0.05),在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4)超声心动图: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左房内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于左房内径疗效相当。(5)凝血功能:治疗前2组间INR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宁心定悸胶囊不影响凝血功能,不增加出血风险,与华法林无相互作用。结论:宁心定悸胶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气滞血瘀证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镇心安神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房颤症状,明显降低患者平均心室率,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其安全性有保障,给予临床治疗房颤更多选择。

王蒙[3](2017)在《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矫治房颤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瓣膜置换同期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矫治心房纤颤(AF)的中远期效果及其独立危险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瓣膜置换手术同期施行双极射频消融手术128例,统计围术期患者基本资料、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指标以及术后12个月内心律变化情况,通过分组比较围术期及术后资料,评价射频消融术的安全、有效性,统计学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8例房颤患者未发生围术期死亡,无Ⅲ°度传导阻滞发生,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以上稳定窦性心律(sSR)分别为87.5%、86.1%和85.7%。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前后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射血分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sSR组和AF组在房颤病程超过60个月、左房前后径≥50mm、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房前后径(LAD>60mm)、房颤病程时间和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双极射频消融手术作为心脏手术的附加手术安全、有效;2、术后3个月后窦性心律转复率趋于稳定,AF复发率下降,AF病程时间超过60个月、LAD>60mm及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是影响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成宜[4](2017)在《律复康胶囊对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律复康胶囊对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律复康胶囊对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心病科门诊或住院6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律复康胶囊;对照组给予胺碘酮片,疗程均为4周,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房颤发生率、中医单项症状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心电图Pmax及Pd比较: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阵发性房颤发生率:治疗期间,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发生率10%,对照组发生率6.67%,两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3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比较: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在心悸、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口干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余中医症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在神疲乏力、心烦失眠症状上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余中医症状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在胸闷气短、心烦失眠、盗汗症状改善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余中医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安全指标检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对照组16.67%,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均未发生毒副作用。结论:1、律复康胶囊能缩小阵发性房颤Pmax、Pd,可能降低其发生率。2、律复康胶囊对阵发性房颤疗效确切,尤其能改善患者心悸、胸闷等症状。3、律复康胶囊在临床运用中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

孙振峰,亓宪银,王继振,刘大海[5](2013)在《心内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心内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对这64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来统计患者在术后病情能否转为窦性心律情况,分析手术成功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必须大于半年。结果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共有47例患者的病情最终变为窦性心律,即73.4%的患者手术成功。结论对慢性房颤患者的治疗,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极有效的。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会因患者病情的不同程度结果也不同。

杨竹青[6](2013)在《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23例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的转律疗效。方法:将46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3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治疗(观察组),对两组的转律效果及副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9.56%,明显优于常规组(47.83%),P<0.05;观察组转律起效时间为(7.33±5.63)d,明显短于对照组(9.75±6.81)d,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药物胺碘酮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的转律效果,且不增加药物副作用。

金园园[7](2013)在《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以下简称房颤)中医证候分型、证候要素提取、分布特点及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对64例经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象来源主要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日期范围内住院及门诊病人,填写“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告表”。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证候要素中,9种主要证候要素,其中气虚证最多(87.5%),其次阴虚证(68.75%),其他依次为血瘀证(37.5%),水饮证(29.7%),阳虚证(25%),痰浊证(偏热)(20.3%),气滞证(17.2%),血虚证(15.6%),痰浊证(偏寒)(14.1)。(2)证候要素共有37种组合形式,虚实两种证候要素的组合占79.7%,单纯虚性证候要素间的组合占15.6%。(3)证候要素的组合可归结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水饮2种主要形式在虚实夹杂的病例中涵盖了88.2%的病例。结论:气虚、阴虚、血瘀、水饮是非瓣膜病性房颤的基本病机;气阴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兼水饮是非瓣膜病性房颤证候的主要组合形式;证候要素组合呈现一定规律性。

黄永翔[8](2011)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背景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显着疗效,中药具有调整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延缓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临床观察发现心房颤动中医证型属气虚血瘀型居多。本研究旨在主要通过对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求找出治疗心房颤动更有效更简便的治疗方法造福患者。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照综合治疗与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评价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中医诊断为心悸(气虚血瘀型)的房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以抗血小板/抗凝、控制心室率等为基础治疗。合并慢性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病,均给予相应治疗。治疗组:以抗血小板/抗凝、控制心室率等为基础治疗。合并慢性心衰、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基础病,均给予相应治疗。中药辨证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益气活血中药汤剂,1剂,每日一次,口服。上述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症状、心电图、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中药的安全性。结果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APTT、PT、FIB的比较。试验组的APTT和PT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试验组的FIB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中医综合证候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提示试验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单项证侯评分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对心悸、胸闷、气短、头晕、乏力症状上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5;试验组在改善各项中医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和毒性反应。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均无异常。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在改善房颤患者心悸、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等症状及中医症候方面疗效显着。心电图疗效方面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善,试验组的PT和APTT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有显着性差异,FIB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则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监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范海媚[9](2011)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气不足型永久性房颤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心气不足型是永久性心房纤颤中主要的辩证分型之一,同时研究也显示心气不足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常呈激活状态,其肾素活性、血清醛固酮水平偏高。研究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气不足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治疗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辨证为心气不足证的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为常规西医治疗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1静脉滴注,每天1次,以14天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行一般常规检查项目(如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等)及肾素活性、醛固酮检查,观察其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同时观察参附注射液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研究结果1.治疗14d后,两组肾素活性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组间比较,P>0.05。血清醛固酮水平在治疗后两组均较前下降,治疗组P<0.01,而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清醛固酮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2.两组在治疗第7天及第14天时与治疗前的心室率相比较,P<0.01,说明两组均能良好的控制心室率;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7%,且没有心功能恶化的病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统计学有显着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侯总有效率为83.3%,无恶化的病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5.两组治疗后中医汪候总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症候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症候评分下降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单项证侯评分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心悸、气短、疲倦、乏力、懒言等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l。说明参芪扶正注射液能更好的改善心气不足的症状6.治疗组电解质、肝肾功等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心气不足型永久性房颤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降低患者肾素活性、醛固酮水平和改善心功能、临床症状的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2.心气不足型房颤患者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安全可靠。

张庚[10](2008)在《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心房纤颤患者60例随机单盲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各组病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给与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3月后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血浆心钠素的变化。结果:1.两组用药3个月后转复疗效情况:治疗组显效率为80%,优于对照组为66%,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亦高于对照组76.6%,差异显着(P<0.05)。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房颤发作时血浆心钠素治疗前无差别(P>0.05);用药三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心钠素水平相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护心胶囊是用于治疗心房纤颤恢复窦性心律的安全有效药物。2.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胺碘酮。护心胶囊和小剂量胺碘酮有协同作用。3.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能够降低心房纤颤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

二、心房纤颤转律2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房纤颤转律2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1 心房颤动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 心房颤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前言
    研究一 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二 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研究三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高频中药治疗房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宁心定悸胶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1.试验设计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疗效判定标准
    5.统计学处理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性分析
    3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现代医学对心房颤动的认识及治疗
    2.传统医学对心房颤动的认识及治疗
    3.导师的研究
    4.宁心定悸胶囊组成分析
    5.临床结果疗效分析
    6.存在问题及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观察表1
    观察表2
    中医证候评分表
综述 中西医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矫治房颤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1.2 术前检查治疗及注意事项
    1.1.3 研究指标
    1.1.4 手术方式
    1.1.5 病例术后管理和随访
        1.1.5.1 病例术后管理
        1.1.5.2 术后观察指标
        1.1.5.3 射频消融术后“空白期”界定
        1.1.5.4 界定AF复发的标准
        1.1.5.5 随访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1.2.2 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
    1.2.3 可能影响AF转复随访资料
1.3 讨论
    1.3.1 瓣膜置换同期行MazeⅣ矫治AF的效果
    1.3.2 MazeⅣ术后心脏功能恢复的影响
    1.3.3 影响MazeⅣ术后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1.3.4 对MazeⅣ手术矫治心房纤颤后并发症的预防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心房颤动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律复康胶囊对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指标
    2 研究方法和步骤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退出试验标准
        2.5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2.6 中医证候评价方法
        2.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对比
    2 临床资料对比
        2.1 心电图Pmax、Pd治疗前后比较
        2.2 中医单项症状评分比较
        2.3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3 两组治疗期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生率
    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5 不良反应比较
理论探讨
    1 现代医学对房颤认识
        1.1 P波离散度的概念
        1.2 Pd 与房颤的关系
        1.3 Pd对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意义
    2 祖国医学对阵发性房颤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及方药的分析
        3.1 律复康胶囊组方分析
        3.2 律复康胶囊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结果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临床资料分析
        4.3 中医临床疗效分析
        4.4 不良反应分析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1
    参考文献
附录2 文献综述2
    参考文献
附录3 心悸中医症候评分量表

(5)心内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2.2 评定标准
    2.3 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6)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23例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转律疗效
        1.3.2 转律起效时间
        1.3.3 药物副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转律疗效分析
    2.2 转律起效时间分析
    2.3药物副作用分析
3讨论

(7)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中医证候特点
    1 房颤的中医病名
    2 古代医家对心悸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中医证候认识
        3.1 非瓣膜病性房颤(Non-valvular AF)的辨证分型
        3.2 房颤的中医病位
        3.3 房颤各病因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
        3.4 房颤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3.5 房颤的ECG与中医症候的关系
        3.6 冠状动脉病变血管与中医症候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的辨证论治进展
    1 中医对房颤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与治疗
    2 中医药防治房颤的临床研究
        2.1 经典名方
        2.2 单方、验方
        2.3 自拟方
    3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非瓣膜病性房颤中医证候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2 诊断标准
        1.3 西医房颤的分型标准
        1.4 纳入、排除标准
        1.5 观察项目
        1.6 统计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患者病程、房颤分型及针对房颤治疗情况
        2.2.1 房颤病程
        2.2.2 房颤分型
        2.2.3 房颤治疗情况
        2.3 房颤的病因
        2.4 房颤中医证候要素与病位分析
        2.4.1 中医证侯要素
        2.4.2 病位
        2.4.3 兼证证候要素
        2.5 房颤各病因与中医证候
        2.5.1 特发性房颤证候要素分布
        2.5.2 高血压病性房颤的证候要素分布
        2.5.3 冠心病性房颤证候要素分布
        2.5.4 脑血管(卒中)性房颤证候要素分布
        2.5.5 糖尿病性房颤证候要素分布
        2.5.6 甲亢性房颤证候要素分布
        2.6 房颤患者性别与证候要素
        2.7 房颤患者年龄与证候要素
        2.8 房颤分型与房颤证候要素
        2.9 房颤辅助检查与证候要素分析
        2.10 非瓣膜病性房颤证候要素组合形式
        2.10.1 主要证候要素组合形式
        2.10.2 主要证候要素组合形式
        2.10.3 证候要素两两组合的规律
        2.11 讨论
        2.11.1 非瓣膜病性房颤证候要素讨论
        2.11.2 非瓣膜病性房颤应证组合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心房颤动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房颤的流行病学
        二、房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三、房颤的治疗进展
        四、结语
    第二节 心房颤动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一、病因病机研究
        二、辩证分型研究
        三、临床疗效研究
        四、关于益气活血法
        五、总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案
        三、数据管理与统计方法
        四、临床实施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临床疗效比较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一、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理论基础
        二、益气活血经验方治疗房颤的有效性
        三、益气活血经验方的安全性
        四、总结
        五、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气不足型永久性房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心房纤颤的现代研究进展
        一、房颤的流行病学
        二、房颤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三、房颤的治疗进展
        四、房颤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关系研究进展
        五、总结与展望
    第二节 心房纤颤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古代医家对房颤的认识
        二、现代医家对房颤的认识
        三、参芪扶正注射液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相关研究
        四、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病例标准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统计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临床疗效比较
        三、安全性监测
    第三节 讨论与分析
        一、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二、益气法对心气不足虚型房颤的疗效
        三、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房颤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AF的分类
        1.2.1 根据心率分类
        1.2.2 根据房颤波的大小分类
        1.2.3 根据病因分类
        1.2.4 根据房颤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分类
        1.2.5 预激房颤合并房颤
        1.3 房颤的病因
        1.4 房颤的解剖学基础
        1.4.1 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1.4.2 局灶性房颤的解剖学基础
        1.5 房颤电生理研究机制
        1.5.1 房颤形成的学说
        1.5.2 房颤电重构
        1.6 房颤的治疗
        1.6.1 房颤药物治疗
        1.6.2 非药物治疗
    2 祖国医学对房颤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治疗方法
        2.3.1 化裁治疗
        2.3.2 临床自拟有效方治疗
        2.3.3 中成药治疗
        2.3.4 单方验方治疗
        2.3.5 其他疗法
        2.3.6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方法
        2.1 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检测指标
        2.5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两组用药3个月后转复疗效情况
        3.2 两组用药3个月后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变化
讨论
    1 护心胶囊对房颤治疗的可行性探讨
    2 ANP指标的选取及其与房颤的关系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房颤的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心房纤颤转律2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D]. 王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宁心定悸胶囊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D]. 徐辉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矫治房颤影响因素的研究[D]. 王蒙.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4]律复康胶囊对阵发性房颤P波离散度的影响[D]. 王成宜.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5]心内直视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危险因素与术后转律关系[J]. 孙振峰,亓宪银,王继振,刘大海. 工企医刊, 2013(03)
  • [6]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纤颤23例临床疗效分析[J]. 杨竹青.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5)
  • [7]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证候要素与应证组合研究[D]. 金园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房颤的疗效观察[D]. 黄永翔.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气不足型永久性房颤的研究[D]. 范海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10]护心胶囊联合小剂量胺碘酮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D]. 张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房颤复律2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