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动脉夹层13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余淼[1](2019)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情况,降低误诊率。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例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均接受心电图诊断,所有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情况;均出现心肌酶异常;均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3例患者胸腔积液,3例患者显示心包积液,2例患者显示纵隔增宽,5例患者显示心影增宽。13例误诊患者接受治疗后有7例患者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46.15%。其中治疗14 d后死亡人数最多;Ⅰ型患者病死率最高。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各项临床检测指标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治疗易导致患者死亡,所以要重视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牛磊,费爱华,吴增斌,王海嵘,高成金,潘曙明[2](2016)在《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反思并589例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AD患者临床资料,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5年收录的相关误诊文献,检索式为"主动脉夹层"关键词检索加"误诊"模糊检索,分析命中文献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1本例因突发胸痛伴左背部剧烈疼痛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并多导联ST段弓背样抬高,就诊期间因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突发意识丧失,予体外电复律后室速终止,初步考虑AMI,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冠状动脉造影排除AMI诊断。后行主动脉螺旋CT造影确诊为AD(Stanford A型),转心胸外科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但因患者心功能极差,术后18 d抢救无效死亡。2文献检索共命中73篇文献,累计误诊病例589例,症状以剧烈胸痛为主(57.9%),其次为剧烈腹痛、晕厥、神经系统症状、腰痛等;体征以血压升高为主(53.0%),其次为大汗、皮肤湿冷、休克、血压降低等。前5位误诊疾病为AMI、心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急性脑卒中。结论 AD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对于突发持续性胸、腰、腹部剧痛的中老年人,应高度警惕AD的发生,尽早采用有效检查手段,迅速评估病情,合理处理,以降低病死率。
龙飞华,赵佩安,彭卓,耿祺,张旭,李意良[3](2016)在《急性腹痛76例病因及误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对急性腹痛复杂病因的认识,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误诊为急腹症的76例病例资料。结果 76例均以急性腹痛为主诉,发病后0.536.0 h来我院急诊,其中47例我院首诊,23例曾至当地诊所诊治,6例为下级医院转诊。76例在就诊6 h内均未能明确诊断,经进一步检查,其中60例在急诊科确诊,16例收住入院后确诊。76例中3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5例误诊为胆囊疾病,13例误诊为腹部疼痛查因,11例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例误诊为泌尿系结石。本组病因:急腹症31例(40.79%),主动脉夹层12例(15.79%),胃十二指肠溃疡8例(10.53%),急性胃肠炎及糖尿病各6例(7.89%),妇科急腹症5例(6.5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例(3.95%),其他5例(6.58%)。结论急性腹痛病因复杂,急诊医师应拓宽诊疗思维,综合分析病情,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减少漏误诊的发生。
陈雪峰,李小民,陈晓兵,黄小明[4](2016)在《主动脉夹层22例急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急诊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急诊误诊的22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急诊主动脉夹层误诊率为35.5%(22/62),22例误诊病例就诊原因:突发胸痛12例,腹痛3例,气急2例,昏迷、右上肢麻木、咳嗽、发热各1例,分别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例,心功能不全3例,心包炎、肺炎各2例,脑梗死、胰腺炎、胆囊炎、肾结石、多器官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栓塞各1例。误诊时间16 d,均经主动脉CT动脉造影(CTA)检查确诊,11例行介入支架植入术,5例转院手术治疗,其余予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提高临床医师对主动脉夹层的认识,开阔诊断思维,及时选择CTA等特异性影像学检查项目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程光全[5](2015)在《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常见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1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脑血管意外7例,急性肺栓塞6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5例,肾绞痛3例,均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差。经综合分析病史、症状、体征、主动脉CT及血管造影(CTA)检查明确诊断。结论行主动脉CTA急诊检查,克服思维惯性,拓展诊断思路,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能力;而详细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有助于防范主动脉夹层的误诊。
吴彦儒[6](2014)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误诊误治的病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误诊误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误诊误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首诊均误诊误治,2例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治疗,7例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5例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2例被误诊为高血压危象治疗、3例被误诊为急腹症治疗、1例被误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3例不明原因猝死。结论临床医师需要系统采集病史,全面分析疾病发展过程,仔细全面查体,及时进行CT、MRI和超声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关键是提高对AD的意识。
陈春,张海梅,张庆华,高雯[7](2014)在《主动脉夹层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凶险,通过分析6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诊疗过程,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0-052013-05我院收治的62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临床诊治经验与误诊误治原因。结果:35例主动脉夹层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确诊;11例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中8例经超声或CT确诊,3例转院;3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误诊为"食道损伤",2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1例误诊为"肺炎"、1例误诊为"肺栓塞",后均经会诊、影像学检查,5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3例转院;8例于外院明确诊断后入院,其中3例为术后。住院至症状好转出院的3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9例,转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或进一步明确诊断的14例,死亡7例(入院3h6d)。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
徐磊,孙岩,袁海,孔祥骞,张十一,王默,金星[8](2012)在《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八例误诊分析并治疗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腔内修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8例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无剧烈胸背部疼痛,表现为腰酸胀感及进食后腹胀各2例,活动后胸闷、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及无自觉症状各1例。8例首诊均误诊,分别误诊为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各2例,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各1例。8例均在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主动脉夹层可能,进一步行相关检查确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均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术后随访3~12个月,假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主动脉重塑效果满意。结论部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隐匿,无典型疼痛症状,应注意避免误诊、漏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治疗安全、有效。
吴光宏[9](2012)在《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结果:1例表现为发作性腰腹疼痛,伴出汗、恶心,首诊为急性胰腺炎,之后考虑胃疾病、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经彩超明确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后病情平稳出院。1例表现为突发胸痛、腰背疼痛,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夹层,转院治疗。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易患因素,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的多样性,及时作相关检查,避免或减少误诊。
江晓波[10](2012)在《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侯规律初探》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起病急骤、进展快速、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主动脉夹层年自然发病率约0.5-3.2/10万人口。因各地医疗环境及诊治水平的差异,各地文献报道稍有不同。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检出率有所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非常高,有文献报道该病在开始的24h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2%,37%-50%在发病2d内死亡,发病1周内死亡率高达60%-一70%,另约有3%的病例发生猝死。主动脉夹层在病因学上一致的观点是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及早发的家族冠心病史等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不详,有多种机制参与发病。主动脉夹层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不外乎手术、介入和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对所有AD患者都能获益,但对于较重的病例的预后不良,疗效不理想,介入治疗对于具备适应症的患者疗效及预后较好,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外科治疗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重症患者可一定程度挽救生命,减少死亡率,但总体疗效较差,预后不理想;因此种种,综合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越来越倍受临床医生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是以后参与防治主动脉疾病的趋势,中医药学对主动脉夹层的中医病名、证侯分型、治疗方案的研究尚未见有完整的报道,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中医证候规律,进而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对AD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98例AD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调查主动脉夹层的中医证候特征及现代医学的危险因素、临床发病特点等,为发现高危人群、对疾病早期诊断等提供依据,为中医药防治主动脉夹层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经影像学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98例,记录入选病人的诊断分型、临床合并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分型等资料,数据录入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计量资料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计数资料的数据采用频数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死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中医证侯特征、高危因素、发病特点及与各证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总体情况:98例研究对象中合并高血压者最常见,占69.39%,其次是动脉硬化(59.18%)、吸烟史(57.14%)、高脂血症(41.84%)和糖尿病(38.78%)等,临床表现以疼痛最常见,占100%,其次是出现血管杂音、肾脏症状(血尿、蛋白尿等)和休克等,疼痛的部位最常见的是胸部、腹部,疼痛性质以剧烈、持续不解和刀割样/撕裂样为主。2.主诉情况:主诉为疼痛者85例(86.74%)、晕厥和或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6例、休克者3例、肢体疼痛伴麻木者3例,有1例为反复头晕。3.诊断与误诊情况:确诊或疑诊夹层者85例(占86.73%),首诊误诊者13例(占13.27%),其中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6例,急腹症3例,急性脑血管意外2例,肺栓塞1例,肾结石1例。患者就诊时间最少半天,最多30天,平均3.45天,确诊所需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70小时,平均14.3小时。4.确诊方式:应用CT检查确诊主动脉夹层的情况最常见,占93.88%,确诊率最高的是CTA、MRA、DSA,均为100%,其次是CT平扫和彩超。5.治疗及预后情况:入院后接受的治疗方式方面,保守治疗者最常见,共55例(56.12%),介入治疗者31例(31.63%),外科治疗者12例(占12.25%)。在院期间总死亡25例(25.51%),存活73例(74.49%),对各项指标与死亡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年龄、主诉疼痛发生率、就诊时间、确诊时间、临床合并情况与死亡率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相关性;而Stanford分型、入院时血压心率、出现心脏压塞、出现晕厥和或意识障碍等中枢症状、治疗方式与死亡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6.证侯特征:主动脉夹层中气虚痰瘀证最为常见,占57.1%,其次是痰瘀互结证(16.3%),依次为气虚血瘀证(13.3%)、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证(10.2%)、湿热瘀阻证(3.1%)。基本证素中血瘀证和痰证最常见,分别占100%和83.67%,其次是气虚(70.41%)、气阴两虚(10.20%)和湿热(3.06%),对各中医证型组进行性别、年龄、入院时血压心率、临床合并情况、发病特点各项及死亡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主动脉夹层的中医证型主要包括气虚痰瘀、痰瘀互结、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湿热瘀阻5种证型,其中以气虚痰瘀为最常见。其主要证素是血瘀、痰、气虚、气阴两虚和湿热;瘀、痰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气虚与本病发病密切相关。2.主动脉夹层Stanford分型中A型较B型多见;De-Bakey分型中,I型最为常见,III型次之,II型相对少见。确诊主动脉夹层的最常见方法是CT检查,其次是彩超和MR,确诊该病所需检查手段的平均种数为1.46种。高血压、动脉硬化、大量吸烟史、高血糖、高血脂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主要高危因素,其中高血压的影响最为明显。主动脉夹层患者主要(首要)临床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背痛、腹痛,呈刀割样/撕裂样为主。Stanford分型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疼痛部位上,A型患者以前胸痛、胸背痛、胸腰腹痛为主,而B型患者主要以腹部痛和腰背痛为主,疼痛性质上,A型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更为常见,刀割样/撕裂样疼痛发生在A型患者中更为常见,而胀痛发生在B型患者中较多,其他方面,上肢血压不对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返流体征、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等症状主要出现在A型患者,而下肢血压不对称更多出现在B型患者。3.主动脉夹层在院总死亡率为25.51%,影响患者转归的因素主要有Stanford分型、入院时血压心率、出现心脏压塞、出现晕厥和或意识障碍等中枢症状及治疗方式。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最常见,其次是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
二、主动脉夹层13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动脉夹层13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心电图诊断 |
1.3 心肌酶异常 |
1.4 影像学诊断分析 |
1.5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2)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反思并589例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文献复习 |
2.1 文献检索 |
2.2 一般资料 |
2.3 症状体征 |
2.5 误诊及确诊情况 |
2.6 治疗和转归 |
3 讨论 |
3.1 流行病学特点 |
3.2 误诊原因分析 |
3.3 防范误诊措施 |
(3)急性腹痛76例病因及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临床表现 |
1.3医技检查 |
2结果 |
2.1误诊及确诊情况 |
2.2病因分布及诊断依据 |
3 讨论 |
3.1以腹痛为首发表现的心血管急症[7-9] |
3. 2 以急性腹痛为首发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21-22] |
3.3腹型过敏性紫癜 |
3.4急腹症鉴别诊断思维 |
(4)主动脉夹层22例急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一般资料 |
1.2临床表现 |
1.3医技检查 |
1.4误诊情况 |
1.5确诊及治疗 |
2 讨论 |
2.1疾病概述 |
2.2误诊原因分析 |
2.3防范误诊对策 |
(5)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
1.3 误诊治疗情况 |
1.4 诊断及治疗转归 |
2 讨论 |
2.1 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
2.2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
2.3 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
2.4 误诊为急性肺栓塞 |
2.5 误诊为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
2.6误诊为肾绞痛 |
2.7 防范误诊措施 |
(6)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误诊误治的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2 结果 |
3 讨论 |
(7)主动脉夹层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治情况 |
1.2.1 诊治经过 |
1.2.2 治疗方案 |
2 结果 |
3 讨论 |
(8)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八例误诊分析并治疗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疾病 |
1.4 确诊经过 |
1.5 治疗及结果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
2.2 误诊原因 |
2.3 治疗体会 |
(9)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讨论 |
2.1 病理及临床表现: |
2.2 误诊原因: |
2.3 防范误诊的措施: |
(10)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侯规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主动脉夹层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一、主动脉夹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型 |
三、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
四、主动脉夹层的诊断 |
五、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
第二节 主动脉夹层的中医研究现状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论治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主动脉夹层患者总体情况分析 |
二、主动脉夹层临床分型情况分析 |
三、主动脉夹层诊断及临床检查情况分析 |
四、主动脉夹层临床合并情况分析 |
五、主动脉夹层发病特点分析 |
六、主动脉夹层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 |
七、主动脉夹层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
八、中医药防治主动脉夹层的切入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主动脉夹层13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余淼. 基层医学论坛, 2019(26)
- [2]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反思并589例文献复习[J]. 牛磊,费爱华,吴增斌,王海嵘,高成金,潘曙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10)
- [3]急性腹痛76例病因及误诊原因分析[J]. 龙飞华,赵佩安,彭卓,耿祺,张旭,李意良.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1)
- [4]主动脉夹层22例急诊误诊分析[J]. 陈雪峰,李小民,陈晓兵,黄小明. 临床误诊误治, 2016(01)
- [5]主动脉夹层的误诊原因分析[J]. 程光全. 蛇志, 2015(03)
- [6]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误诊误治的病例分析[J]. 吴彦儒. 中国医药指南, 2014(35)
- [7]主动脉夹层诊治体会[J]. 陈春,张海梅,张庆华,高雯.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4(01)
- [8]无疼痛症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八例误诊分析并治疗总结[J]. 徐磊,孙岩,袁海,孔祥骞,张十一,王默,金星. 临床误诊误治, 2012(11)
- [9]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误诊分析[J]. 吴光宏. 中国伤残医学, 2012(04)
- [10]9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侯规律初探[D]. 江晓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