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具体解析

“一稿多投”具体解析

一、对“一稿多投”要具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荐,李志刚,李宇,纪海龙,张谷,叶林,宁红丽,熊丙万,朱亚男,薛军,吕来明,朱虎,王文胜[1](2019)在《电商刷单与合同效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案例与问题李荐:电商刷单涉及民法总则中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及合同法和电子商务法的交集,值得研究。试举一案例:甲公司系在某网商平台上开店的商家。为提高销量吸引顾客,甲公司将销售的价值5000元的冰柜以1元价格挂单自卖自买,也就是通称的刷单,并先后刷单200单。自然人乙在甲公司挂1元价格期间,花费3元买入了3台冰柜,但甲公司一直未发货。数月后,乙在甲公司挂单1元期间又分3批买入10台冰柜,甲公司依然未供货。甲公司承认1元挂单系为刷单,乙声称购买13台

文清丽[2](2016)在《则为你如花美眷》文中研究表明一我真正了解舅舅,始于刘清扬。刘清扬是舅舅的下属,现跟我就读同一所大学,我读的是文学系,她读的是戏剧系。在这之前,我们同居一层楼。为了统一管理,校方把所有女生都安排在四层。一天遇见七八次,但是我们不会说话,甚至我们都不会主动看对方一眼。我不知道她叫什么,私下给她起了个绰号,叫水磨腔。这

徐会永,许玉清[3](2016)在《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目的】明晰目前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方法】对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并通过知网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国优先数字出版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期刊行业对优先数字出版认识非常模糊,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其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期刊固定页码制度限制等。【结论】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优先数字出版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优先数字出版,与传统的"三审三校"制度如何很好的融合以缩短出版时滞将成为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我国优先数字出版模式的发展还受到行业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跟进限制。

张泽强[4](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2005年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启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的设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门显学。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作为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方面,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至今热度依然不减。总的说来,学界目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内部层级和作用、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条件以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多数都是从中共党史学科的视角来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问题的,而完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自身出发、特别是从基本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进行阐释的研究成果较为少见。故而笔者选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领袖主体为研究视角,以政治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为主,以哲学、管理学、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学科中有关主体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辅,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到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党中央接续演进历史过程的宏观分析,和对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和作用发挥等问题的微观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领袖人物评价的一般标准提出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领导集体总体评价的标准,旨在达到从基本理论的层面阐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问题的目的。除去引言和结语,本论文的正文分为3个部分,共6章。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二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部分为第六章。各章内容摘要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是从历史背景、现实条件、主要标志三个方面,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意在通过对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基本条件的梳理和研究,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陷入危局后的重塑问题,为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发展奠定逻辑上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重塑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现实条件的。它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危局、“四人帮”对中央最高权力觊觎已久并蠢蠢欲动、华国锋临危受命却仍坚持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是在“四人帮”覆灭及其影响的消除、邓小平的第三次复出及大批老干部的解放、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这样的现实条件下发生的;而以正式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标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真正实现了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塑。第二章主要是通过梳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续发展的历史进程,揭示这一历史过程所反映出的主要特点,意在从历史的角度勾勒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演进发展的宏观脉络。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要求老干部普遍树立“培养接班人”思想、恢复设立“中央书记处”的组织机构、建立以“中央顾问委员会”为主要过渡形式的老干部退休制度为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演进奠定了思想、组织和制度上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演进主要经历了从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再从又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这么三段接续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历史演进反映出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随、与集体领导的制度设计相一致、与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相契合的主要特点。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借用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中有关领导素质的相关理论,意在从领袖主体素质提升的角度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素质,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或这个领导集体中的核心成员、核心人物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主体,为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挥自身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的影响和作用所应具备的主观条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动态性等基本特点,它的高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理解马克思主义、判断中国具体国情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的二者结合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主要由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思维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的提升主要通过读书学习、总结经验以及参加社会实践这三个途径来完成。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借用组织行为学、领导学中有关领导结构的相关理论,意在从领袖主体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结构,就是指作为具体领导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内部各领导成员的排列组合方式,具有适应性、互补性和动态稳定性等基本特点,这种结构是否保持最佳状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会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在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两种:显性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等,隐性结构主要包括核心结构、整体结构、整分合结构以及弹性结构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的优化可以从提拔年轻干部、搞好班子团结、合理安排分工这三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第五章主要是通过借用历史唯物主义中阶级、政党、领袖、群众四者关系理论,意在从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角度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袖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的领航者、时代背景的判断者、思想路线的确立者;他们作用必须经过一系列具有内在规定性的过程才能得以实现,主要包括“认识”、“结合”、“创新”和“实践”四个环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在发挥其自身作用时,还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群众和理论工作者的关系,他们对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大小有重要影响。第六章主要是通过对前五章的分析和阐述,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一般标准,提出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整体性评价的基本标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有能动性标准、历史性标准、全面性标准这三个方面的标准;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整体性评价,可以从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领袖主体自身的要求这三个方面的标准进行基本的衡量。

王丽华[5](2013)在《CNKI多语种图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CNKI多语种图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下简称AMLC)的广泛应用,分析了其在编辑审稿工作中的优势以及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得出编辑应结合实际工作,扩展知识领域,合理使用这种信息化工具,并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不断完善审稿工作。

姜凤霞[6](2012)在《利用网络数据库提高论文初审质量》文中研究说明编辑在初审工作中利用网络数据库审查稿件,能比较科学地对论文的独创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作出初步评价,并对参考文献引用的合理性、着录规范性进行分析。编辑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数据库,有利于提高初审质量和工作效率。

宋旭璞[7](2012)在《中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研究 ——基于国家和学术关系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国家”而言,通过国家科研资助制度干预和支持学术研究对保障国家利益、提高国家实力至关重要。对于“学术”而言,接受国家资助能够促进学术发展,但科学自主性是实现学术进步的主要促进机制。国家科研资助制度正是“国家”通过经费控制等资助管理手段来实现国家目标、“学术”通过科学基金制来保持自主性这两种利益博弈所达成的一种契约机制。国家科研资助制度事关国家利益维护和学术生态改善两个大局。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研究对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抓住国家科研资助制度是国家和学术互动的制度建构这个本质,以国家和学术关系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展开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高等教育领域关于学术外部保障制度研究基础薄弱和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研究缺乏的现状,本文对此议题开展了高等教育学与科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的交叉研究,并对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展开学理性和实践调查相结合的研究。除了采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文献研究法以外,本研究在不同的分析层面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层层深入。通过制度分析方法,将制度作为变量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运行状况进行实证调查。并采用制度民族志方法深入解读科研资助制度的作用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分析研究,找到完善我国科研资助制度的对策。主要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研资助制度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从不关切社会的中世纪到“大科学”时代,学术研究的需求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科研资助制度呈现出不同的制度形态。从恩主制到私人科学基金制再到政府科学基金制,其制度形态的转化和变迁体现了学术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逻辑规律。政府科学基金制是大科学时代协调国家和学术关系的契约机制,调和了国家干预和学术自由的矛盾。第二部分是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前我国并没有出现私人或者政府科学基金制。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政府科学基金制。目前我国建立了由国家拨款给科学基金会或相应管理部门并委托其践行同行评议来进行资助管理的国家科研资助制度。形成了以国家重大需求为主“大科学”项目和以鼓励自由探索为主的“小科学”项目分离的双层结构(以科技部重大科技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为例)。这种制度设计是我国国情的反映,同时也是国家和学术互动的结果。第三部分是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运行与机制。通过对全国56所研究生院高校教师所处的科研资助制度环境的抽样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者对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满意值并没有处于高点。结合官方数据统计和访谈,研究发现科研资助的强度、有效性方面存在不足,项目指南制定和同行评议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其中项目指南拟定过程中容易扩大具有影响力专家的话语权;同行评议结果和研究者的资历、行政任职等赞助性因素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行政权力的干预问题较为突出。研究认为应该对核心环节——项目指南的流程进行规范,加强关键环节——同行评议的制度构建,建立对行政权力干预的规避机制,逐步改善科研资助制度的运行状况。第四部门是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地位与影响。在对上海四所研究型大学老师、科研管理者深入访谈和其中两个学术单位实地考察基础上,利用制度民族志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地位不断提升,其越来越被看重的现象背后潜藏着学术潜规则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学术潜规则从“要么发表要么出局”转变为“要么申请要么出局”,这造成了社会关系的重组,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潜在的不利影响。研究认为应不断修正科研资助的功能,明晰科研资助的作用,从制度循环的角度提高科研资助效应。第五部分是结论。基于国家科研资助制度是平衡国家和学术关系的契约机制的认识,本研究将国家科研资助制度形象地称之为国家和学术的联姻。研究发现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目前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设计体现了良好的国家和学术关系;在国家和学术的联姻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国家战略规划的优势,保持同行评议制度的主导性地位来维护科学自主性。科研资助机构、高校、学者作为参与主体也应增强责任意识;近几年,国家和学术联姻的国家科研资助制度遭遇—些冲突和挑战,我国已经开始迈入需要关注诚信和产出率的新制度范式阶段。研究认为应该逐步发挥国家适度控制的作用,完善科研诚信机制和产出率保障机制,逐步探索建立科学共同体和政治共同体的边界组织并开展制度建构。

杨柱星,林荣慧,胡榜利,杨光业[8](2011)在《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特点及判定》文中指出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对《广西医学》1200篇来稿进行检测,发现67.8%的论文存在重合文字。重合文字比例,县级论文>市级论文>省级论文,文献综述>学术论文,护理论文>临床研究(治疗)论文。重合文字主要集中在材料与方法(包括诊断标准、检验方法、治疗方法、疗效标准、统计学方法等)、讨论(包括概念)两部分,而引言、结果及结论重合文字较少。参考文献转引(52.6%)、漏引(56.1%)较为普遍。重合文字的原因复杂,是否为抄袭,要根据《着作权法》合理引用的法理精神,遵循必要性和适度性引用原则综合判断。

马千[9](2011)在《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在对我国高校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生态位、生态竞争和绩效的有关思想和观点,结合德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教育生态理论、竞争理论、教育绩效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等理论学说,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统计分析、生态分析等分析手段,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归纳与演绎相融合、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从生态位的视阈出发,对高校德育绩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与对策。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提出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选题意义,重点分析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介绍了论文研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总体概括了论文研究的内容、框架结构、技术路线与创新点。第二,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国内外有关德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教育生态理论、竞争理论、教育绩效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方面的理论学说。阐述了早期理性主义德育理论、洛克“绅士教育”德育理论、黑格尔“辩证统一”德育理论、费尔巴哈“道德黄金律”德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生态德育理论与德育生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了国内外各种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的不同学术观点;探讨了教育生态学的产生、发展以及五项基本理论;对主流竞争理论和新兴竞争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着重透视了生态竞争理论的特点和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综合评述了国内外教育绩效理论的研究现状;概括了教育评价理论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理论观点。这些理论都是生态竞争视阈下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理论的理论基础,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第三,对高校德育生态系统的含义、特征和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主体与客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德育生态位理论,并构建了高校德育生态位态势模型、生态位宽度模型、生态位重叠模型和生态位进化模型,为高校德育的生态位评价奠定了数学模型上的基础。同时,结合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理论和生态位的态势理念,建立了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的“静态”、“动态”、“态势”评价模型,为高校德育评价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思路。第四,在确定数学模型和选取对象指标的基础上,于江苏省范围内进行了高校德育生态位的实证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对高校德育生态位态势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高校德育单元生态位的“态”的变化呈“S”型曲线,“势”的变化则呈不规则的波形的发展变化规律。运用生态位态势模型对选取的江苏省25个高校德育单元进行了生态位的测量及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个高校德育单元在所测量的几项要素在生态位上处于江苏省高校德育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能够发现高校德育教师和教职工的发展是否与本校学生的发展规模相适应。运用Levins公式中的Simpson指数公式和Shannon-Wiener指数公式,以及其Pianka种群竞争公式中的竞争系数a,来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测算,并就江苏省12个高校德育单元对五项德育资源的利用上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结果和结论为高校德育管理者正确认识其在所处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其他热爱高校德育评价的学者和工作者提供借鉴。第五,在厘清了绩效、生态位、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内涵的基础上,对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进行了界定,阐述了高校德育生态位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功能,并分析了构建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体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体系的构成,包括其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步骤等。对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重点论述,引入生态位和绩效的理念,以期为高校德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作出一定的贡献。第六,通过我国高校德育目前出现的低绩效化现象进行分析,透视高校德育绩效存在的问题,并且在生态位和绩效理念的指引下,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生态位的视角给出提升高校德育绩效的几项对策:树立以生态位理念为特点的高校德育绩效观念,结合高校德育要素的生态位对其进行优化配置,建立科学、生态、合理的高校德育制度,适应并营造适合高校德育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期为我国高校德育的发展带来全新理念和契机。

刘军,许治平[10](2010)在《体育学术期刊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及其应对策略》文中提出总结了体育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学位论文或者基金课题结题报告拆分不当、引用文献没有正确标注、一稿多投现象、作者署名问题、基金项目来源问题、段落拼凑及原文照搬、抄袭编造数据和"高级"抄袭等八种,并提出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点建议,对于有效遏制体育期刊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期刊环境有一定参考意义。

二、对“一稿多投”要具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一稿多投”要具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商刷单与合同效力(论文提纲范文)

案例与问题
民法总则的视角
合同法的视角
电子商务法的视角
内心真意的探求
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九条之再思考
刷单商家与“羊毛党”
网购中的消费者保护
个案处理与规则拓展

(2)则为你如花美眷(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分析
    1. 1 目前我国对优先数字出版的认识
    1. 2 目前国内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1. 2. 1国内优先数字出版对规范程度的要求不合理
        1. 2. 2 优先出版前“三审三校”不到位
        1. 2. 3 期刊自建网站和平台数字优先发表效率低
        1. 2. 4 优先数字出版认定不普及
        1. 2. 5优先数字出版对期刊评价指标影响的不确定性
2 我国优先数字出版出版时滞长的根源及对策
3 结束语

(4)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 本研究相关概念解析
    三、 学术界研究现状述评
    四、 研究框架及研究的重难点
    五、 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重塑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重塑的历史背景
        (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危局
        (二) “四人帮”对中央最高权力觊觎已久并蠢蠢欲动
        (三) 华国锋临危受命却仍坚持毛泽东的晚年错误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重塑的现实条件
        (一) “四人帮”的覆灭及其影响的消除
        (二)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及大批老干部的解放
        (三) 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重塑的主要标志
        (一) 正式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三) 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历史演进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历史演进的序幕
        (一) “培养接班人”思想的形成
        (二) “中央书记处”机构的恢复
        (三) “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出台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
        (一) 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
        (二) 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三) 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历史演进的主要特点
        (一) 与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随
        (二) 与完善集体领导的制度设计相一致
        (三) 与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相契合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素质提升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的内涵特点及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的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的特点
        (三) 领袖主体素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的基本构成
        (一) 政治素质
        (二) 理论素质
        (三) 文化素质
        (四) 身心素质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素质提升的路径
        (一) 通过读书学习促进领袖主体素质提升
        (二) 通过总结经验促进领袖主体素质提升
        (三) 通过参加实践促进领袖主体素质提升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结构优化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的内涵及特点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的内涵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的特点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的表现形式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显性结构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隐性结构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结构优化的途径
        (一) 通过提拔年轻干部促进领袖主体结构优化
        (二) 通过搞好班子团结促进领袖主体结构优化
        (三) 通过合理安排分工促进领袖主体结构优化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作用发挥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独特作用
        (一) 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二) 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
        (三) 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主要环节
        (一) “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前提
        (二) “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关键
        (三)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标志
        (四)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归宿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作用发挥的基本要求
        (一) 正确处理领袖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二) 正确处理领袖人物与理论工作者的关系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评价标准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一般标准
        (一) 能动性标准
        (二) 历史性标准
        (三) 全面性标准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的基本评价标准
        (一) 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三) 对领袖主体自身的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CNKI多语种图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AMLC的应用
2 AMLC在编辑审稿中的优势
3 AMLC在编辑审稿中的局限性
4 解决措施分析

(6)利用网络数据库提高论文初审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网络数据库
二、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AMLC) 对论文进行查重
三、利用期刊数据库评价论文的创新性
四、利用期刊数据库审核论文的参考文献
五、结语

(7)中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研究 ——基于国家和学术关系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综述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科研资助制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恩主制
    第二节 私人科学基金制
    第三节 政府科学基金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体系和结构
    第三节 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运行与机制
    第一节 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总体成效
    第二节 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核心环节——项目指南
    第三节 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关键环节——同行评议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我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的地位提升
    第二节 科研资助越来越被看重的内在本质
    第三节 科研资助越来越被看重的潜在影响
    第四节 科研资助的功能矫正和制度调整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国家和学术的联姻
    第二节 联姻中的相处之道
    第三节 遇冲突的应对之策
    本章小结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8)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特点及判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1.2 判断标准
        (1) 一稿多投:
        (2) 重合文字量:
        (3) 重合内容:
        (4) 按红字部分是否标注参考文献分为:
        (5) 自抄:
        (6) 一个学术成果多篇发表:
2 结 果
    2.1 重合文字量
    2.2 重合文字的内容
    2.3 参考文献转引、漏引
3 讨论
    3.1 重合文字的特点
        (1) 重合文字比例与作者单位级别有关
        (2) 重合文字比例与论文体裁、写作角度有关
        (3) 重合文字在论文内容的分布
        (4) 引用文献不端行为严重
    3.2 文字重合的原因
        (1) 社会背景
        (2) 科学研究的继承性与论文写作的“合理引用”之必然
        (3) 医学论文的特殊性
    3.3 使用AMLC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重合文字量
        (2) 重合文字的性质
        (3) 几种特殊情况不宜判定为抄袭
        (4) AMLC未提示重合文字也可能存在抄袭
4 结论

(9)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1.1.1 将生态位理论引入高校德育的思考
        1.1.2 研究高校德育绩效及其评价的原因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框架、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框架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4.3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生态竞争视阈下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竞争视阈下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理论的提出
        2.1.1 高校德育的内涵与外延
        2.1.2 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理论
        2.1.3 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理论
        2.1.4 生态竞争视阈下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理论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2.2 德育理论概述
        2.2.1 近代西方德育理论及其源头
        2.2.2 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
        2.2.3 生态德育理论与德育生态理论
    2.3 国内外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2.3.1 国外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2.3.2 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2.3.3 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2.3.4 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理论
    2.4 教育生态理论研究
        2.4.1 教育生态学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2.4.2 我国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及应用
        2.4.3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5 竞争理论概述
        2.5.1 现代与当代的主流竞争理论学说
        2.5.2 新兴的竞争理论
        2.5.3 生态竞争理论
    2.6 教育绩效理论的研究现状
    2.7 教育评价理论概述
        2.7.1 第一代教育评价理论——测量时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
        2.7.2 第二代教育评价理论——描述时代(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
        2.7.3 第三代教育评价理论——判断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2.7.4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建构时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2.8 本章小结
3 高校德育生态位理论研究及生态竞争分析
    3.1 高校德育生态系统概论
        3.1.1 高校德育生态系统的内涵
        3.1.2 高校德育生态系统的特征
        3.1.3 高校德育生态系统的结构
        3.1.4 高校德育生态系统中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
        3.1.5 高校德育生态竞争的内涵
    3.2 高校德育生态位理论及其理论基础
        3.2.1 从生态位到教育生态位理论
        3.2.2 高校德育生态位的内涵
        3.2.3 高校德育生态位的多重维度
    3.3 高校德育生态位的数学模型
        3.3.1 生态位态势模型
        3.3.2 生态位进化模型
    3.4 高校德育生态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3.4.1 静态模型——三层评价结构
        3.4.2 动态模型——三维评价结构
        3.4.3 态势模型——三元评价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高校德育生态位实证分析与研究
    4.1 高校德育生态位实证研究的技术路线
        4.1.1 数学模型的确定
        4.1.2 对象指标的选择
        4.1.3 数据获取与模型求解
    4.2 高校德育生态位的态势变化
    4.3 江苏省高校德育生态位态势的实证研究
        4.3.1 江苏省25所本科高等院校在校生生态位
        4.3.2 江苏省25所本科高等院校招生生态位
        4.3.3 江苏省25所本科高等院校毕业生生态位
        4.3.4 江苏省25所本科高等院校德育教职工生态位
        4.3.5 江苏省25所本科高等院校德育专任教师生态位
        4.3.6 江苏省25所本科高等院校德育生态位综合比较分析
    4.4 江苏省高校德育生态位重叠的实证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体系概述
        5.1.1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5.1.2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的原则
        5.1.3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的功能
        5.1.4 构建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体系的意义
    5.2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体系的构成
        5.2.1 评价目标
        5.2.2 评价主体与客体
        5.2.3 评价标准
        5.2.4 评价内容与形式
        5.2.5 评价步骤
    5.3 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
        5.3.2 建立高校德育绩效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
        5.3.3 选取与确定评价指标的方法
        5.3.4 高校德育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
        5.3.5 评价指标权重的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提升高校德育绩效的对策
    6.1 高校德育绩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1.1 高校德育的低绩效化现象
        6.1.2 高校德育绩效存在的问题
        6.1.3 成因分析
    6.2 生态位视角下提升高校德育绩效的对策
        6.2.1 树立以生态位理念为特点的高校德育绩效观念
        6.2.2 结合高校德育要素的生态位对其进行优化配置
        6.2.3 建立科学、生态、合理的高校德育制度
        6.2.4 适应并营造适合高校德育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
    6.3 本章小结
7 回顾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7.2 本文研究的局限
    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体育学术期刊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及其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常见类型
    1.1 学位论文或者基金课题结题报告拆分不当
    1.2 引用文献没有正确标注
    1.3 一稿多投现象
    1.4 作者署名问题
    1.5 基金项目来源问题
    1.6 段落拼凑及原文照搬
    1.7 抄袭数据、编造数据
    1.8 高级抄袭类型
2 常见学术不端行为应对策略
    2.1 合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2.2 根据参考文献顺藤摸瓜
    2.3 经常阅读业内兄弟期刊
    2.4 增强编辑业务素质
    2.5 加大惩罚力度

四、对“一稿多投”要具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商刷单与合同效力[J]. 李荐,李志刚,李宇,纪海龙,张谷,叶林,宁红丽,熊丙万,朱亚男,薛军,吕来明,朱虎,王文胜. 人民司法, 2019(31)
  • [2]则为你如花美眷[J]. 文清丽. 小说界, 2016(04)
  • [3]中国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徐会永,许玉清.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03)
  • [4]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袖主体研究[D]. 张泽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5]CNKI多语种图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J]. 王丽华.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06)
  • [6]利用网络数据库提高论文初审质量[J]. 姜凤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7]中国国家科研资助制度研究 ——基于国家和学术关系的视角[D]. 宋旭璞. 华东师范大学, 2012(11)
  • [8]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特点及判定[J]. 杨柱星,林荣慧,胡榜利,杨光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05)
  • [9]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 马千. 南京理工大学, 2011(12)
  • [10]体育学术期刊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类型及其应对策略[J]. 刘军,许治平.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标签:;  ;  ;  ;  ;  

“一稿多投”具体解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