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童与脂肪肝

肥胖儿童与脂肪肝

一、肥胖儿童与脂肪肝(论文文献综述)

臧亚勤,陈碧莹,沈耀红[1](2021)在《肥胖合并脂肪肝儿童维生素D水平分析与干预治疗》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肥胖并脂肪肝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并探究干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50例肥胖儿童,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单纯肥胖组和肥胖合并脂肪肝组,每组25例。选取同期同年龄段体重正常且未合并脂肪肝儿童18例作为对照组。肥胖合并脂肪肝组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治疗组(13例)和非干预治疗组(12例)。两组儿童均进行饮食指导以及健康宣教等,干预治疗组儿童在此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补充,非干预治疗组儿童未给予维生素D补充。对比单纯肥胖组、肥胖合并脂肪肝组、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情况;肥胖合并脂肪肝组不同脂肪肝严重程度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干预治疗组与非干预治疗组儿童干预前后的血清25(OH)D3、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肥胖合并脂肪肝组儿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100.00%高于单纯肥胖组的80.00%和对照组的50.00%,单纯肥胖组儿童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合并脂肪肝组儿童经诊断轻度脂肪肝10例,中度脂肪肝8例,重度脂肪肝7例。重度脂肪肝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显着低于轻度和中度脂肪肝儿童,中度脂肪肝儿童的血清25(OH)D3水平显着低于轻度脂肪肝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儿童25(OH)D3、T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干预治疗组儿童25(OH)D3水平高于对照组, 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合并脂肪肝儿童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补充维生素D能够有效改善维生素D水平和脂肪肝程度。

郝婕[2](2021)在《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分析西安市某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脂肪肝指数(FLI)与结直肠腺瘤发病的相关性,评估脂肪肝指数作为结直肠腺瘤筛查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具有完整体检资料的健康体检者9096例,同时收集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及腹部超声结果。根据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年龄段及性别对比脂肪肝患病率;分性别对比两组人体学及生化指标;对比两组伴发疾病患病率;分析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根据体重指数将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超重组和体重正常及偏瘦组,对比三组的脂肪肝患病率。第二部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520例体检者,收集受试者一般体格检查指标、生化、腹部超声及结肠镜结果。计算研究对象脂肪肝指数。根据肠镜及病理结果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比两组人体学及生化指标;分析结直肠腺瘤患病危险因素及其与MAFLD和FLI的相关性;评估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应用价值并寻找最佳截断值。结果:第一部分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1.脂肪肝患病情况:9096例调查对象中,脂肪肝患病率25.18%。男性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女性60~69岁患病率最高,男性30~39岁患病率最高。2.各项指标对比:脂肪肝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水平显着高于非脂肪肝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显着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3.超重及肥胖检出情况: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6.09%及12.51%。肥胖组及超重组脂肪肝患病率均显着高于体重正常及偏瘦组(P<0.01)。4.两组伴发疾病对比:脂肪肝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胆囊疾病患病率均显着高于非脂肪肝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BMI、DBP、FPG、TG、TC、UA、胆囊疾病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HDL是脂肪肝的保护性因素。第二部分脂肪肝指数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1.人群基本信息:520例受试者共检出结直肠腺瘤患者125例,患病率为24.04%,计算出FLI中位数为21.91。2.两组各项指标对比:结直肠腺瘤组年龄、BMI、腹围、SBP、DBP、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TC、TG、HDL、UA、FPG、癌胚抗原(CEA)、FLI均高于对照组,结直肠腺瘤组HDL低于对照组。3.结直肠腺瘤患病率比较:男性结直肠腺瘤患病率显着高于女性;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组结直肠腺瘤患病率显着高于非MAFLD组(P<0.01)。4.结直肠腺瘤与MAFLD及FLI的相关性分析:结直肠腺瘤与MAFLD及FLI之间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MAFLD、FLI为结直肠腺瘤患病危险因素。6.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当FLI≥32.07作为筛查结直肠腺瘤的切点时,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最高。结论:1.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25.18%,处于我国中间水平。2.男性脂肪肝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存在差异。3.体检人群超重检出率为36.09%,肥胖检出率为12.51%。4.超重及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胆囊疾病是脂肪肝患病的危险因素。5.MAFLD及FLI与结直肠腺瘤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6.脂肪肝指数对于结直肠腺瘤的筛查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脂肪肝指数≥32.07时患有结直肠腺瘤的可能性更高。

王丹娣[3](2021)在《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对肥胖儿童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参数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对肥胖儿童肝脏脂肪含量定量评估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招募肥胖儿童73例为实验组,将其分成肥胖a组(n=29)、肥胖b组(n=21)、肥胖c组(n=23),另外招募27例体重指数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行肝脏多回波Dixon序列扫描,获得定量参数PDFF,同时收集所有受检儿童的腹部超声、形态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及胰岛素的数据。将脂肪变性分级与定量参数PDFF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PDFF及肥胖指标组间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各组之间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PDFF参数并计算出最佳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临床肥胖指标与PDFF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肥胖指标对PDF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MI有显着差异(P<0.05)。2.实验组有18例行肝穿刺活检,其中F1期1例;F2期2例,F3期9例,F4期6例。脂肪变性分级与定量参数PDFF具有显着相关(r=0.816,P<0.05)。3.对照组、肥胖a组、肥胖b组、肥胖c组的全肝、右肝、左肝PDFF均值呈逐渐递增,且全肝、右肝、左肝PDFF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ROC曲线显示全肝PDFF鉴别对照组和肥胖a组、肥胖a组和肥胖b组、肥胖b组和肥胖c组的AUC分别为0.710、0.831、0.826。右肝PDFF鉴别对照组和肥胖a组、肥胖a组和肥胖b组、肥胖b组和肥胖c组的AUC分别为0.691、0.842、0.851。左肝PDFF鉴别对照组和肥胖a组、肥胖a组和肥胖b组、肥胖b组和肥胖c组的AUC分别为0.709、0.811、0.787。5.在相关性分析中,全肝、右肝、左肝PDFF与BMI、WC、ALT、AST、UA、TG、INS、HOMA-IR均呈显着正相关,与AST/ALT、HDL呈显着负相关,与GLU、LDL无显着相关性。6.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肥胖指标对PDF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由WC、ALT、HDL组成方程最优,其中全肝PDFF公式为Y=15.60+0.92X1+1.37X2-40.8X3,R2=0.705;右肝PDFF公式为Y=10.19+1.22X1+1.43X2-48.6X3,R2=0.662;左肝PDFF公式为Y=27.67+0.63X1+1.37X2-37.60X3,R2=0.705(PDFF为因变量Y,WC、ALT、HDL分别为X1、X2、X3)。结论: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可以有效量化肝脏脂肪含量,并发现肥胖儿童早期肝脏脂肪含量异常变化,其定量参数PDFF与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临床肥胖指标密切相关,是一个敏感、可靠的评估肥胖儿童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像学指标。

蔡海芳,何春霞,刘晟,黄晓红,孙增贤,蓝俊伟[4](2021)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之间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肥胖儿童NAFLD提供临床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肥胖的儿童315例,男233例、女82例,平均年龄(11.4±2.6)岁,体质指数(BMI)(24.5±4.6) kg/m2。依据B超结果将315例儿童分为单纯性肥胖184例、肥胖伴NAFLD 131例。按照标准方法测量儿童体重、身高、腰围,同时选取同时期体检同年龄段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铁蛋白(SF)等指标。结果:在315例肥胖儿童中,其中116人检出脂肪肝(男性91例、女性25例),脂肪肝检出率为36.9%,男性和女性肥胖儿童青少年脂肪肝检出率分别是39.1%、30.4%,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及BMI在对照组、单纯肥胖组和肥胖伴NAFL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均大于对照组(P <0.05); TG、HDL、SF在3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TG在肥胖伴NAFLD组结果要高于对照组; HDL在肥胖伴NAFLD组和单纯肥胖组低于对照组; SF在肥胖伴NAFLD组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轻、中、重度3组脂肪肝儿童SF比较发现重度NAFLD>中度NAFLD>轻度NAFLD。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甘油三酯(TG)、血清铁蛋白(SF)和性别均是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铁蛋白、血脂、腰围等指标可以作为监测肥胖儿童伴发NAFLD的有效指标。

何鑫,姜珏,尹春燕,肖延风,周琦[5](2020)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肥胖儿童脂肪肝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定量评价肥胖儿童脂肪肝中的价值,为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肥胖门诊就诊的331例肥胖脂肪肝儿童(脂肪肝组)及10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分别对两组儿童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其肝脏的剪切波速度(SWV)及杨氏模量值(EI),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最佳诊断界点值。并记录受检儿童一般资料,收集相关血液生化检测结果,比较肥胖脂肪肝儿童SWV值和EI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肥胖脂肪肝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在年龄、身高以及丙氨酸转氨酶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4.010、4.587、3.562、7.015,P<0.05)。脂肪肝组SWV测值为(1.83±0.24)m/s,显着高于对照组(1.01±0.19)m/s,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肥胖儿童脂肪肝SWV的最佳诊断界点值为1.35m/s,灵敏度0.94,特异度0.81,ROC曲线下面积0.932;脂肪肝组EI测值为(7.11±0.39) kPa,显着高于对照组(5.94±0.26) kPa,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肥胖儿童脂肪肝EI的最佳诊断界点值为6.32 kPa,灵敏度0.96,特异度0.72,ROC曲线下面积0.879。肥胖脂肪肝儿童SWV值和EI值均与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呈正相关(rSWV=0.401、0.450、0.488、0.352、0.697,rEI=0.377、0.463、0.501、0.331、0.611,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够准确无创的定量评价肥胖儿童的脂肪肝情况,对肥胖儿童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林利[6](2020)在《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儿童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横断面调查研究儿童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1.以武汉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5年间所有出院诊断“NAFLD”的住院病例171例及2019年7月9月于武汉儿童医院门诊就诊诊断“NAFLD”的病例12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单纯性肥胖儿童病例334例。2.整理171例住院NAFLD儿童和334例住院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BMI、家庭住址地区分布,出生时情况: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喂养方式、是否为足月儿,代谢水平: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水平、HOMA-IR、糖化血红蛋白,其他一些生化指标: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临床资料。同时整理120例门诊NAFLD儿童的人口学资料、患儿个人史、运动情况、中医四诊证候信息。3.将NAFLD组与单纯性肥胖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NAFLD为因变量,纳入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NAFLD相关的因素有:性别、年龄、BMI、家庭住址地区分布、是否为足月儿、血压、TC、TG、LDL-C、HDL-C、餐后血糖(OGTT3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分别为30min、60min、120min)、胰岛素水平(OGTT5个时间点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空腹、30min、60min、120min、180min)、HOMA-IR、糖化血红蛋白、WBC、RBC、HGB、PLT、LYM、MONO、ALT、AST、GGT、AST/ALT、睾酮、硫酸脱氢表雄甾酮。2.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BMI、家庭住址地区分布、餐后120min血糖值、餐后180min胰岛素水平和ALT是肥胖儿童伴发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处于青春前期或青春期儿童BMI越大、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越高、ALT越高发生NAFLD的危险性越大。3.胃热湿阻证是NAFLD的常见证型,本次调查中有75例,占比例62.5%%;其次为肝郁气滞证,有21例,占比17.5%;脾虚湿盛证,有15例,占比例12.5%;脾肾两虚证最少,仅9例,占比例7.5%。结论NAFLD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BMI、家庭住址地区分布、餐后血糖(OGTT120min)、餐后胰岛素水平(OGTT180min)和ALT。NAFLD最常见的证型是胃热湿阻证,其次为肝郁气滞证和脾虚湿盛证。

韩方琦[7](2020)在《儿童肥胖危险因素及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宁夏地区儿童肥胖症的危险因素及肥胖儿童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特点,提高对儿童肥胖症及儿童NAFLD的认识,为探讨有效的干预及治疗措施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肥胖症儿童80例,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饮食情况、运动时间、遗传情况及自我认知等),选择同期正常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同样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肥胖组儿童的体格指标(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及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P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完善腹部彩超,根据上述结果将肥胖儿童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分析肥胖儿童NAFLD的特点。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中,肥胖组儿童平均BMI为25.51±3.39 kg/m2,正常组儿童平均BMI为18.64±2.32 kg/m2,两组在BMI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对可能影响儿童肥胖的单因素比较中,两组儿童在食用较多的肉类、油炸食品、高能量零食及含糖饮料、在外就餐次数及选择西式快餐的次数、父母肥胖的比较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日常照顾者、每周食用水果天数、蔬菜天数、早餐天数及食用奶制品天数、吃饭的量及速度、活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3.对影响儿童肥胖发生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食用肉及肉制品、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选择在外就餐及西式快餐次数,父和(或)母肥胖均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4.肥胖儿童合并NAFLD的有22人(26.25%);NAFLD组在BMI、腹围、ALT、AST、TG、LDL均高于非NAFLD组(p﹤0.05),两组在空腹血糖、TC上无差异(p﹥0.05)。5.对影响儿童NAFLD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LDL具有统计学意义(OR=6.352,p﹤0.05)。6.通过腹围、BMI诊断肥胖儿童NAFLD的ROC曲线可知,腹围曲线下面积为0.861,p﹤0.05,提示腹围对肥胖儿童NAFLD的诊断有意义;BMI曲线下面积为0.628,p﹥0.05,BMI对肥胖儿童NAFLD的诊断无意义。结论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食用肉及肉制品、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的次数,选择在外就餐及西式快餐次数,父母肥胖均是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2.本组病例中肥胖儿童合并有NAFLD的发病率为26.25%;LDL是肥胖儿童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3.腹围对肥胖儿童NAFLD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郑朝安[8](2020)在《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伴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向前发展、居民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负担最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近些年,儿童青少年肥胖患病率的逐渐上升,肥胖相关并发症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可累积全身多脏器,包括心血管代谢、生殖及皮肤等。因此,早期识别肥胖相关并发症对肥胖的诊治及进一步管理至关重要。方法对2008-2017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916例诊断为肥胖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excel数据库,并对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及代谢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916名儿童青少年肥胖症患儿中,男性共有1954例(67%),女性962例(33%),其平均年龄10.5±2.6岁。身高SDS为1.02(0.98,1.06),体重SDS为3.39(3.33,3.44),BMI的SDS为3.08(3.05,3.11),腰围身高比为0.604(0.602,0.606)。2、男女肥胖患者两组关于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血糖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症、肝功能损害、NAFLD均有显着性的统计学差异,且男性的高尿酸血症、黑棘皮症、肝功能损害、NAFLD检出率均大于女性(p<0.05)。≥10岁的肥胖患儿男女两组之间关于糖耐量受损、血糖异常、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NAFLD及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均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男性的高尿酸血症、肝功能异常、NAFLD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但在糖耐量受损、血糖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黑棘皮症及代谢综合征检出率上均低于女性(p<0.05)。3、在≥10岁的男性肥胖患者中,2013-2017组在糖耐量受损、血糖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检出率上均大于2008-2012组(p<0.05),且Matsud指数较前下降。4、不论年龄大小,2013-2017组在高血压的检出率上均大于2008-2012组(p<0.05)。5、在≥10岁的肥胖患者中,男女的Met S检出率分别为37.8%和44.4%,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AFLD检出率在相关并发症中排首位,尤其在大年龄(≥10岁)肥胖男性患儿更为显着,应当加强对该部分患儿肝脏B超和转氨酶的筛查;近年来,血糖异常、高血压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此外,大年龄(≥10岁)肥胖女性患儿的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及Met S的检出率更高,应当加强对青春期女性肥胖患儿相关指标的监测。

赵康路,朱敏敏,刘亚莉,居红珍[9](2018)在《脂肪肝儿童的代谢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肥胖儿童并发脂肪肝的代谢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肥胖儿童,通过肝脏B超检测,将肥胖儿童分成单纯肥胖组和肥胖合并脂肪肝组。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内平衡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一共186例患者纳入研究,单纯肥胖组和肥胖合并脂肪肝组均为93例。肥胖合并脂肪肝组的年龄、男性比例、BMI、腰围、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内平衡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尿酸水平比单存肥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年龄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OR>1,P<0. 05)。结论单纯肥胖儿童的男性性别、年龄、BMI、腰围、体内平衡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尿酸与其发生脂肪肝密切相关,其中年龄是肥胖儿童发生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睿瑞[10](2018)在《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改善儿童遗传性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十年来,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爆发性流行。饮食和遗传是参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期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是膳食引起的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重要驱动因子。然而肠道菌群是否也参与了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肥胖的发生发展?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是否可以改善遗传性肥胖?膳食干预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影响代谢表型的机制是什么?这些依然是困扰科学家的问题。普拉德-威利综合征(Prader-Willi syndrome,PWS)是一类由于父源十五号染色体15q11.2-q13的缺陷导致的人类遗传缺陷疾病,可导致暴食症和早发性的重度肥胖。本研究中,我们以PWS肥胖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临床试验和无菌动物菌群移植实验,对膳食、肠道菌群与遗传性肥胖的关系和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索。我们首先对17名患有PWS的肥胖儿童和21名单纯性肥胖(simple obese,SO)儿童分别进行了为期3个月和1个月的自身对照膳食干预试验。以全粮、中医药食同源食品和益生元为核心的膳食,既满足了儿童阶段人体自身的营养需求,也为肠道菌群提供了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所有肥胖儿童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与单纯性肥胖一样,膳食干预对遗传性肥胖也可以起到显着的改善作用。所有肥胖儿童在膳食干预后体重显着降低,脂代谢、糖代谢和肝脏功能均显着好转。同时,血清中表征内毒素载荷的脂多糖结合蛋白,脂肪因子瘦素和与炎症相关的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淀粉样蛋白和alpha酸性糖蛋白均在干预后显着下降,抗炎因子脂联素则在干预后显着升高。此外,膳食干预也显着改善了PWS儿童的食欲亢进。对所有肥胖儿童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1-V3区进行454焦磷酸测序发现,膳食干预前,PWS和SO儿童之间的肠道菌群结构没有显着差异;膳食干预可以显着改变两组人群肠道菌群的结构,并在膳食干预后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两类人群干预后的菌群结构也没有显着差异。Procrustes分析发现膳食干预后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与肥胖儿童整体代谢表型的改善显着相关。此外,肥胖儿童膳食干预后粪便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发酵产物乙酸占总短链脂肪酸的比例显着增加,蛋白质的发酵产物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比例则显着降低。上述结果提示我们肠道菌群在人类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可能与单纯性肥胖类似的贡献作用。随后,我们将一名PWS儿童干预前、后的菌群分别接种给雄性野生型C57BL/6J无菌小鼠,建立人源菌群的悉生小鼠动物模型并给予正常饲料喂养四周,以排除遗传和膳食因素对肥胖表型的直接影响并探索肠道菌群自身对宿主代谢表型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干预后的菌群相比,接种该名PWS儿童干预前的菌群首先引起悉生小鼠体重的显着下降,并且在菌群移植两周后引起了更高水平的血清内毒素载荷和肝脏、肠道以及全身水平的炎症反应;而菌群移植四周后,接种干预前菌群的小鼠的体重虽然回升至接种前的水平但仍显着低于接种干预后菌群的小鼠,炎症反应减轻并与接种了干预后菌群的小鼠并无显着差异。虽然在菌群移植两周后没有显着差异,菌群移植四周后接种干预前菌群的小鼠的全身各脂肪垫重量、附睾脂肪细胞面积、脂肪肝指数、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均显着高于接种了干预后菌群的小鼠,表明干预前的菌群促进了脂质在脂肪组织和肝脏中的积累,引起了小鼠的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对PWS供体和受体小鼠的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发现,悉生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在菌群移植后保持稳定并且与各自对应供体的肠道菌群结构更为相似。使用随机森林模型鉴定出区分两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45个关键OTU,其中有38个在供体和其对应受体中具有一致的丰度变化趋势:其中6个OTU在干预后的PWS供体及其受体中均升高,主要包括来自Bifidobacterium和Lactobacillus属的OTU;32个OTU在干预后的PWS供体及其受体中均降低,包括来自Bacteroides,Parabacteroides,Ruminococcus和Bilophila等属的OTU。此外,与接种干预前菌群的小鼠相比,接种干预后菌群的小鼠盲肠中乙酸的相对比例也显着升高,异丁酸和异戊酸则几乎检测不到。说明供体的肠道菌群在整体结构、OTU水平上的特征和短链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均可以通过菌群移植传递给受体小鼠。通过RNA-seq对悉生小鼠的肝脏和结肠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两组小鼠转录水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菌群移植两周后,其中在肝脏中主要体现在脂代谢水平的差异,而结肠中主要体现在炎症反应的差异,而至四周时两组间的差异基本消失。菌群移植两周后,接种了干预前菌群小鼠的肝脏中与脂质合成相关的功能如脂质吸收,胆固醇摄入和类固醇的合成被显着激活,而与脂质分解相关的功能如脂肪酸氧化、脂质氧化、脂肪酸代谢则被显着抑制,说明肠道菌群可能是通过在转录水平对脂代谢进行调控影响脂质积累。脂代谢中关键的调节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ɑ(PPARɑ)在接种了干预前菌群的小鼠的肝脏和结肠中在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被抑制,其和其下游与脂代谢相关的基因可能在两组小鼠的脂质代谢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高纤维膳食可以显着改善不同初始驱动因素导致的肥胖,临床表型的改善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显着相关。通过建立人源菌群悉生动物模型排除了遗传和饮食因素后,仅仅是失调的菌群就可以诱导宿主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可能是通过在转录水平调节肝脏脂代谢实现的。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在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发生发展中的贡献作用,在转录组水平对相关的代谢通路进行了探究。同时也为肥胖的控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二、肥胖儿童与脂肪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儿童与脂肪肝(论文提纲范文)

(1)肥胖合并脂肪肝儿童维生素D水平分析与干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儿童的血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情况对比
    2.2 肥胖合并脂肪肝组不同脂肪肝严重程度儿童血清25(OH)D3水平对比
    2.3 干预治疗组与非干预治疗组儿童干预前后的25(OH)D3、TC水平对比
3 讨论

(2)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疾病判定标准
        2.2.3 研究内容
        2.2.4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脂肪肝患病情况
        3.2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各项指标比较
        3.3 超重、肥胖检出情况及不同体重指数脂肪肝患病情况
        3.4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比较
        3.5 脂肪肝与非脂肪肝组高尿酸血症、胆囊疾病比较
        3.6 脂肪肝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年龄、性别脂肪肝患病率差异
        4.2 脂肪肝与肥胖的关系
        4.3 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
        4.4 脂肪肝与高尿酸血症、胆囊疾病的关系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脂肪肝指数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脂肪肝指数(FLI)的计算
        2.2.3 疾病判定标准
        2.2.4 研究内容
        2.2.5 质量控制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本信息
        3.2 结直肠腺瘤组与对照组生化指标对比
        3.3 结直肠腺瘤组与对照组人体学指标对比
        3.4 不同性别结直肠腺瘤患病率对比
        3.5 MAFLD 组与非MAFLD 组结直肠腺瘤患病率对比
        3.6 结直肠腺瘤与MAFLD及 FLI的相关性分析
        3.7 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应用价值
        3.8 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最佳切点
        3.9 结直肠腺瘤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结直肠腺瘤的相关危险因素
        4.2 结直肠腺瘤与MAFLD的相关性
        4.3 结直肠腺瘤与FLI的相关性
        4.4 FLI筛查结直肠腺瘤的价值
        4.5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对肥胖儿童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形态指标及实验室指标
    2.3 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2.4 磁共振检查方法
    2.5 图像后处理
        2.5.1 图像质量评定
        2.5.2 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
    2.6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检查及病理学分析
    2.7 数据统计处理
第3章 结果
第4章 讨论
    4.1 Dixon技术的成像原理及特点
    4.2 肥胖儿童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及其特点
    4.3 多回波Dixon技术在脂肪变性中的应用价值
    4.4 定量参数PDFF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定量评估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4)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数据采集
        1.2.1 体格测量
        1.2.2 实验室检测
        1.2.3 NAFLD诊断标准[8]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胖儿童脂肪肝检出率比较
    2.2 一般资料和血清学测量指标比较
    2.3 脂肪肝儿童血清铁蛋白含量的比较
    2.4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5)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肥胖儿童脂肪肝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临床相关资料收集
    1.3 超声实时剪切波采集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2.2 SWV值与EI值在肥胖脂肪肝儿童组与正常儿童组的比较
    2.3 SWV值和EI值与肥胖脂肪肝儿童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3.1 SWE是目前定性、定量评估脂肪肝硬度的先进检测技术
    3.2 SWV值和EI值在预测肥胖儿童脂肪肝上均有较高灵敏度及准确性
    3.3 肥胖脂肪肝儿童的SWV值和EI值与临床资料中的部分结果呈正相关

(6)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
    2.统计方法
结果
    1.一般情况
    2.出生时情况
    3.代谢水平
    4.其他生化指标
    5.相关因素分析
    6.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候调查表
致谢

(7)儿童肥胖危险因素及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8)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史采集
    2.3 人体测量
    2.4 体格检查
    2.5 实验室检查
    2.6 影像学检查
    2.7 诊断标准
    2.8 病例资料的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其他临床特征
    3.2 男性和女性肥胖患者的各个系统并发症检出率的比较
    3.4 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之间男性肥胖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比较
    3.5 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之间男性肥胖患者的心血管、代谢参数的比较
    3.6 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之间女性肥胖患者的并发症检出率比较
    3.7 2008-2012年与2013-2017年之间女性肥胖患者的心血管、代谢参数的比较
4 讨论
    4.1 肥胖与高血压
    4.2 肥胖与血糖异常
    4.3 肥胖与血脂异常
    4.4 肥胖与NAFLD
    4.5 肥胖与 MetS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青少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机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9)脂肪肝儿童的代谢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临床评估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肥胖合并脂肪肝儿童的临床特点
    2.2 肥胖合并脂肪肝儿童的生化特点
    2.3 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10)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改善儿童遗传性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1.1 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简介
        1.1.1 肥胖概述
        1.1.2 肥胖的病因
        1.1.3 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肥胖—普拉德-威利综合征
        1.1.4 非酒精性脂肪肝概述
    1.2 肠道菌群—人体被遗忘的器官
        1.2.1 肠道菌群的结构
        1.2.2 肠道菌群的产物及功能
        1.2.3 饮食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肥胖和NAFLD与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1.3.1 肠道菌群引起肥胖和NAFLD
        1.3.2 与肥胖和NAFLD有关的肠道菌群特征
        1.3.3 肠道菌群参与肥胖和NAFLD发生发展的机制
    1.4 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
        1.4.1 肠道微生物组测序简介
        1.4.2 通过微生物组关联分析进行相关研究
        1.4.3 通过建立悉生动物模型进行因果研究
    1.5 本章小节
第二章 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显着改善PWS儿童的遗传性肥胖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PWS的遗传分子检测
        2.1.3 PWS和SO儿童的临床膳食干预
        2.1.4 体检、采样和数据收集
        2.1.5 炎症和细胞因子的检测
        2.1.6 肥胖儿童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V1-V3区454测序和分析
        2.1.7 粪便总菌定量
        2.1.8 粪便提取液的制备和短链脂肪酸测定
        2.1.9 统计分析
    2.2 实验结果
        2.2.1 入组PWS和SO儿童的基本信息
        2.2.2 肥胖儿童膳食干预前后营养物质摄入情况
        2.2.3 膳食干预显着改善了PWS和SO儿童的肥胖表型
        2.2.4 膳食干预显着改善了PWS儿童的食欲亢进
        2.2.5 膳食干预显着变了PWS和SO儿童的菌群结构
        2.2.6 肠道菌群发酵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组成变化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遗传性肥胖儿童的菌群可引起无菌小鼠体脂和肝脂积累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群移植供体的选择
        3.1.2 粪悬液的制备
        3.1.3菌群移植实验
        3.1.4 悉生小鼠肝脏和附睾脂肪垫组织形态学分析
        3.1.5 悉生小鼠生化检测
        3.1.6 悉生小鼠组织总RNA的提取
        3.1.7 实时定量PCR
        3.1.8 蛋白质印记
        3.1.9 免疫组化
        3.1.10 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测定
        3.1.11 生理生化数据统计分析
        3.1.12 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V3区测序及分析
        3.1.13 悉生小鼠肝脏和结肠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3.2 实验结果
        3.2.1 菌群移植实验供体的表型及菌群情况
        3.2.2 该名PWS儿童干预前的菌群引起悉生小鼠体重快速下降
        3.2.3 悉生小鼠全身和局部的炎症反应水平
        3.2.4 该名PWS儿童干预前的菌群引起悉生小鼠肥胖
        3.2.5 该名PWS儿童干预前的菌群引起悉生小鼠肝脏脂质变性
        3.2.6 悉生小鼠的血清瘦素水平
        3.2.7 悉生小鼠的糖代谢水平
        3.2.8 PWS儿童膳食干预前后的菌群特征可以通过菌群移植进行传递
        3.2.9 悉生小鼠的肝脏和结肠转录组分析
        3.2.10 悉生小鼠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3.2.11 悉生小鼠肠屏障功能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和讨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
附录1 缩写及全称
附录2 溶液及培养基配方
附录3 仪器设备
致谢
博士期间已(待)发表的学术文章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已(待)发表的论文
    学术会议论文
    参加的科研课题

四、肥胖儿童与脂肪肝(论文参考文献)

  • [1]肥胖合并脂肪肝儿童维生素D水平分析与干预治疗[J]. 臧亚勤,陈碧莹,沈耀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23)
  • [2]体检人群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性研究[D]. 郝婕. 延安大学, 2021(09)
  • [3]磁共振多回波Dixon技术对肥胖儿童肝脏脂肪含量的定量评估[D]. 王丹娣. 南华大学, 2021
  • [4]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 蔡海芳,何春霞,刘晟,黄晓红,孙增贤,蓝俊伟.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02)
  • [5]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评价肥胖儿童脂肪肝的价值[J]. 何鑫,姜珏,尹春燕,肖延风,周琦.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20(10)
  • [6]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D]. 张林利.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7]儿童肥胖危险因素及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性的研究[D]. 韩方琦.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8]儿童青少年肥胖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郑朝安. 浙江大学, 2020(02)
  • [9]脂肪肝儿童的代谢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J]. 赵康路,朱敏敏,刘亚莉,居红珍. 健康研究, 2018(06)
  • [10]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膳食干预改善儿童遗传性肥胖及相关代谢失调的研究[D]. 王睿瑞.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肥胖儿童与脂肪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