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春节习俗

中国民间春节习俗

一、我国民间春节习俗(论文文献综述)

黎帆[1](2021)在《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在对泰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众所周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祈福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的心理及精神活动之一,祈福文化则正是人类心理、精神活动的折射。在每一种特定文化群体进化发展时,都会创造出兼具自身群体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祈福文化,因此,祈福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常常见且尤为重要。伴随我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泰国与我国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了解两国的祈福文化不仅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且有助于加强两个国家及民族之间的理解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因此,在对泰汉语文化教学中中国传统祈福文化教学是值得探索的。本研究立足于对中国传统祈福文化较为全面的了解来探求中泰两个民族祈福文化的差异性和文化内涵的共通性,将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与对泰汉语教学联系起来,分析赴任学校的基本情况,探讨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教学应用实践,对教学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教学过程,提出有益的关于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对泰教学建议,以期对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与东南亚国家的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为民俗文化研究的发展开阔视野。

宫云娜[2](2021)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突出优势,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是人们集体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新版部编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知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文在民俗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内容及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民俗文化知识的教学策略。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述评、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正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章以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为例,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篇目及民俗事象,对民俗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分析,并根据民俗类别列举了课文中出现的民俗事象;第二章以具体小学为例,对当前小学语文民俗内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民俗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章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分析结果,从学校支持方面、教育者自身角度以及学生角度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并且以《北京的春节》和《十五夜望月》两篇文章为例,尝试分析文章中涉及到的民俗文化,以及在文章教学中的作用。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在写作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吕延帅[3](2021)在《基于原创绘本开展大班幼儿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C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提到“绘本”,我们并不陌生,这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阅读载体,也是陪伴幼儿最久的阅读伙伴。而中国原创绘本的出现,更是拉近了幼儿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提升了幼儿对于传统艺术元素的审美认知,也促进了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通过访谈和观察法对济南市C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现C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绘本及原创绘本认知理论与实践层面脱节、绘本活动目标偏重能力掌握、绘本活动内容选择忽略内容解读及潜在的教育价值、绘本组织实施方式沿用传统模式以及绘本活动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化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基于原创绘本以C幼儿园大二班31名幼儿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和B两组分别在原创绘本的“生活礼仪”“亲情与爱”和“民俗文化”三个主题系列下进行两轮的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的每个主题或者每一轮阅读教学结束后,研究者与合作教师进行反思研讨,为下一主题或者下一轮的阅读教学做准备。三个主题的行动研究结束后,从对幼儿教师影响、家长影响及幼儿影响等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效果分析,最后提出:从幼儿园角度,要开发多种渠道、扩充优秀原创绘本在园数量;创新培训途径、定期对教师进行原创绘本阅读教学培训;加强家园共育、提升原创绘本阅读的宣传力度。从幼儿教师角度,要提高教师的绘本文学素养、加强教师筛选优秀原创绘本能力;培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升原创绘本阅读教学活动质量。从幼儿家长角度,要丰富优秀原创绘本的储备、进行有效亲子阅读;积极配合家园共育工作、提升幼儿原创绘本阅读兴趣。同时倡议原创绘本创作者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趣味进行创作,让更多富含教育性和可操作性、突破“中国味道”束缚、主题多样化的原创作品产生等教育建议。多措并举,促进基于原创绘本开展幼儿阅读教学的更好发展。

侯苗[4](2021)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及教学现状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地区劳动人民生活习俗的统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中国几千年积淀而来的民俗文化,走进了部编版语文教材。语文的最大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民俗文化可以充实其人文特性。民俗文化蕴含人文价值,语文课堂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阵地。那么,语文教材中呈现了哪些民俗文化内容?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学现状如何?上述讨论的问题值得深思,也令笔者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及教学现状展开研究。首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分析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选择课堂观察对象;其次,课前,访谈执教老师,了解教师对教材中民俗文化的认识及其教学设计情况;最后,走进真实的语文课堂,观察并记录民俗文化教学现状,从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资源五个视角出发,分析课堂教学现状。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研究背景,梳理民俗文化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进而概括出研究意义,明确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内容,以助学系统、课文系统、习题系统、插画系统和活动系统五大分析单位为序,展开内容分析。第三部分展开民俗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呈现课堂观察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明确民俗文化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改善民俗文化教学。

刘晓春[5](2020)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春节习俗研究》文中认为春节习俗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活动中集体创造的,它集中了全体人民的智慧,而且在千百年来不断丰富和发展。春节习俗中蕴含着人们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与追求,融汇了中国人民最美好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春节习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直接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现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来源。因此,对春节习俗的功能、变迁等问题进行研究,解读春节习俗变迁的原因,挖掘传承春节习俗的文化价值,进而探索春节习俗在现代转型期社会中的传承路径,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研究春节习俗,探索传承的新路径,首先,文章对学术界关于春节习俗传承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学界的研究动态及成果,阐述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方法。其次,文章在对春节起源、传统及新兴的春节习俗、春节习俗的功能特点等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讨春节习俗在新时代的重要功能,挖掘春节习俗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再次,文章对春节习俗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梳理了现代化进程中春节习俗传承所面临的困境,总结分析近代以来春节习俗变迁的原因。最后,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探讨春节习俗传承与增强文化自信的关系,进而探寻传承春节习俗的新途径。总之,文章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研究春节习俗,以春节习俗为研究对象,以春节习俗的变迁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春节习俗变迁与增强文化自信的关系,由点及面,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索出对春节习俗多方面的继承与发扬途径,寻求增强文化自信的突破点。

国梦云[6](2020)在《新中国初期中共节日纪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研究(1949-1952)》文中研究说明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与巩固政权的重要内容。其中,将看不见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看得见的行动,则是中国共产党动员、教育广大民众正确理解与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而纪念活动作为一种“运动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传播与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构建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借助节日的时间主题和象征意义,制定与发布了一系列完整的纪念政策,并立足于当时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客观环境,创设了“翻身做主”、“保家卫国”、“跟着党走”等节日纪念主题,开展了文本纪念、会议纪念、行为纪念、符号纪念等多元化的纪念活动,多维度地将“主人翁”意识、阶级友爱、阶级联盟、爱国主义、政党认同等主流意识形态嵌入到了基层社会之中。基于考察历史,总结经验,观照现实的考量,文章以1949年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的节日纪念活动为研究主体,从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主要依据、基本逻辑、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等内容,按照“历史考察——活动分析——经验总结”的研究思路,主要分为四个主体部分进行细致研究。第一部分,即绪论部分。先是阐述了研究中共节日纪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现实背景,学理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内容,并立足节日纪念活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式、内容与功能,根据学界既有的研究成果,对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释。第二部分,即文章的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有着理论、实践、文化等多维依据。首先,重点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关于宣传的重要论述和思想,从中挖掘出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理论溯源。其次,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现实逻辑与文化背景,不仅分析出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传统中国社会的仪式文化,更具体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学习苏式化纪念方式的三个阶段,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由苏式化转为中国化的演变过程。由此最后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有着其理论溯源、文化背景和实践基础,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实践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展的节日纪念活动奠定了基本范式。第三部分,即文章的第二、三、四章。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话语环境与时代背景的考察,按照纪念活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研究视角,挖掘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翻身做主”、“保家卫国”、“跟着党走”这三个核心的纪念主题作为研究的基本思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二七”、“三八”、“五一”、“七一”、“八一”等节日中开展的不同仪式活动为考察对象,以此探析出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借助节日纪念活动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方式与内容。第二章“翻身做主”主题下的节日纪念活动与阶级观念的培育。这一部分,文章以工、农阶级这两大“翻身做主”的阶级为考察主体,具体分析了工、农阶级在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回忆式纪念会、春节文化活动、生产竞赛活动、“五一”劳模代表大会、工农阶级“五一”互信等节日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如何剔除了他们身体上、思想上遗留的封建色彩,并提高了他们的阶级觉悟,强化了他们对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价值认同,从而分析出中国共产党传播与构建“主人翁”、阶级友爱、阶级联盟等主流意识形态的方法与效果。第三章“保家卫国”主题下的节日纪念活动与爱国主义的塑造。文章立足当时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凝聚“保家卫国”价值共识的现实需求,以中国共产党在1951年发布的纪念通知为政策依据,归纳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保家卫国”节日纪念主题下组织民众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爱国竞赛、掀起爱国捐献、播送爱国广播、举行示威游行等节日纪念活动,并细致地阐述了这些纪念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基本内容与形式,由此探究这些纪念活动是怎样深入推动爱国运动,将爱国主义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嵌入到民众的日常生产与生活之中,使其在参与这些节日纪念活动中萌发出爱国之情、爱国之言、爱国之行的。第四章“跟着党走”主题下的节日纪念活动与政党认同的建构。这部分以中国共产党在节日,特别是“七一”建党节时开展的多元纪念活动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纪念文字、话语、活动、空间、图像、器物等仪式要素和象征符号,赋予它们以“跟着党走”的价值意蕴,并发挥出这些象征符号的文化传播与教化功能,将“跟着党走”这一意识形态传播给各界民众,使民众习得政党认同的话语表达、思想表达、情感表达与行为表达,从而逐步构建起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构筑起自己的政治权威。第四部分,即第五章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这部分不仅归纳出了中国共产党立足时代背景确定纪念主题,结合实践特点创新纪念方式,运用象征符号构筑纪念空间,借助传播媒介强化纪念功能的四个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历史经验,更是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意,是中共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培育民众主流价值观的有力途径,是协调社会与国际关系的有效方式这四个维度的现实启示,以期在理论层面上深层次、多维度地分析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方式,在现实层面上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的号召,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民众树立核心价值观,构建马克思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方法支持。

颜巧雅[7](2020)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民族的血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000多年来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更是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强大的精神支柱,其不仅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加快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明确指出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程和教材体系之中。自2017年起,“一纲多本”的教科书时代正式结束,部编版教科书取代之前各版本教科书在全国陆续投入使用,至2019年止,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将全部使用部编版教科书,这也标志着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全面换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也特别提到,在本套教科书的编写上力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融入到教科书当中去。由此,本研究选取整套12册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文本,针对其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传统文化传承情况,此处的“传承”具体包含两层涵义:一是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载体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静态传承;二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所进行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动态传承。因此,顺而确定了本研究的两大研究问题:一是从静态层面上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选排中呈现了哪些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二是从动态层面上调查分析教师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如何?首先,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相关政策文件、已有相关研究和本研究文本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构建出信效度良好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其次,采用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利用分析框架,分别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在各分析项目(包括选文、习作、练习、助读、图像五个系统)的呈现情况以及各分析类目(包括外显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汉语言文字文化、传统文学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传统艺术文化、传统科技文化、传统宗教文化、传统哲学文化、中国古代教育、其他传统文化;内隐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发现了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选编的合理和亟待优化之处;再次,研究采用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教师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对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编排建议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内容,为达到使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笔者就如何使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及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梁坤[8](2020)在《北盘江中游民族节日文化相似性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的在地推进是行政、社会和乡村社区主体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合力并举的实践过程。作为“最后一公里”的实操,保障乡村社区中“人”的积极参与是关键。既有对于乡村社区多主体参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关注政治参与。此种基础下的研究,难以形成综合性视角,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中人在村庄经济、文化、组织等多方面主动参与对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的贡献。因此,多民族间相似性节日文化习俗体系在地发展过程中具有的增强乡村社区凝聚力、增强乡村主体能力建设、在地功能性强等重要实践表征,在乡村社会发展、乡村社会治理中保障社区中人的参与促进效益明显,也为研究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社区中人长效参与机制建设提供了新视角。鉴于此,本文通过在北盘江中游地区7个县区选择10个村为田野调查点,以多民族相似性节日文化为切入点,突破传统单一民族纵深化研究模式,分析在多民族相似性节日文化实践表征背景下,一定区域自然、社会环境影响下多民族文化关联性和社区中人参与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实践的长效机制建设。探索多民族相似性节日文化习俗在地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性特征、功能特征、社区中人能力建设、乡村社区能力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特征及机制对于乡村治理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经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实践中,从相似性节日文化习俗体系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实践表征看,乡村社区居民对此有其知识经验积累,一定区域内多民族在自然、社会等环境影响下具有一定文化关联性。(2)相似性节日文化活动具有维持道德与社会秩序功能,可实现多民族间跨越壁垒加强交流交往以满足人的自由发展需求。(3)以节日文化活动为载体,可加强乡村社区中乡民、精英、行政等主体的可行能力提升,助力改变乡村社会治理组织能力匮乏问题,促进乡村社区共同体建设。(4)以乡村社区节日文化活动为载体,可进一步整合村庄社会资源,巩固提升传统文化延续;以多民族相似性节日文化为载体,可实现基于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治理体系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增进扎根乡土维度的乡村治理体系建构,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肖玲[9](2020)在《中国年的色彩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年作为华夏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已经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的文化符号。中国年指我国农历新年,泛指“春节”,是人们阖家团圆、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所指的“中国年”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就民俗维度而言,中国年是指我国古代民间为了抵御和消灭凶猛怪兽而进行的一系列民俗活动,如放鞭炮、贴对联、贴窗花和贴年画等;就时间维度而言,年是计时单位,是新旧更替,周而复始谓之年;就空间维度而言,中国年指的是空间和地域范围,“过年”的习俗不仅在我国盛行,而且已经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流行,成为中国节日文化的品牌,反映出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梳理中国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首先阐述中国年的民俗、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因果关系,探讨中国年的文化生存境域和内涵;同时基于中国传统色彩观,剖析中国年色彩的成因、发展及演变,并结合文献资料、民俗活动和具有代表性的年文化产品,提炼中国年色彩设计的特征。其次,根据孟赛尔色彩体系、HSV色彩空间理论等相关理论,从代表性的年俗活动、年文化产品中提取中国年色彩因子,进而对中国年色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色彩搭配原则,试图构建中国年色彩设计体系,为中国节庆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中国年色彩创新设计提供借鉴。最后,基于提炼的中国年色彩表达因子,并结合现当代人们的生活形态与节奏进行创新设计和推广应用。一是将中国年色彩体系应用到现代生活设计中,进行色彩营销和品牌推广,实现文化传播和经济利益双重价值;二是通过中国年色彩的创新设计和推广应用,丰富中国年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承和弘扬中国年及其文化,发挥中国年文化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的积极作用。

陈昱步[10](2020)在《年节民俗中的网络吉祥图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文化形态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当今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图像替代文字作为信息交流主体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年节时期,通过发送吉祥图像来表达自身祈愿、相互祝颂、阅众共享也成为了社会交往的一种“时尚”与“流行”。显而易见,年节民俗中的网络吉祥图像即有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有新时代精神的张扬。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又未竟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文献研究、图像学分析和网络田野考察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据符号学、图像学和民俗学、艺术学的相关理论对网络吉祥图像展开审视和思考,对其图像的发展背景与态势,以及语言风格、内涵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揭示当代网络吉祥图像的形成动因,以及符号形态与文化观念的嬗变。论文首先梳理了网络吉祥图像演变的基础,从民俗和吉祥符号的传统到今天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及网络图像的兴盛,铺垫出网络吉祥图像发展的背景。同时从大数据和微信群个案的考察中梳理吉祥图像运用的状态和类别样式;其次,重点探究了年节民俗中网络吉祥图像的形式特征。从图像的数字化构成、传统符号的延续重构以及新生符号的介入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将新门神、新剪纸、新飞帖作为深入研究的个案,归纳和分析了网络吉祥图像典型的形式语言特征;在第三部分,探究了网络吉祥图像的内涵表达问题。包括图像中体现出的娱乐精神、审美诉求、艺术观念以及图像的附件化关系,提炼出网络吉祥图像的新思想、新内涵;第四部分,探讨网络吉祥图像的意义生成,分别从正向价值和存在问题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网络吉祥图像是当代科技和文化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符号与时俱进的表征。网络吉祥图像从传统的吉祥文化的符号特征、礼仪范式、祈福心理以及艺术美的追求中继往开来,实现了一系列的自我重构,具有了新的形式、新的寓意和新的文化特征,拥有了强大的公共性和广阔的覆盖性,成就了时代精神的新篇章。

二、我国民间春节习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民间春节习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在对泰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概述
    2.1 祈福文化的来由
    2.2 祈福文化的产生背景
    2.3 祈福文化的特点
    2.4 祈福文化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中泰祈福文化比较
    3.1 中泰祈福文化相同点
        3.1.1 自然崇拜——民间神灵信仰
        3.1.2 祖先崇拜——祭祀纳福
        3.1.3 祈福文化生活与社会化——传统民俗节日
    3.2 中泰祈福文化不同点
        3.2.1 信仰不同
        3.2.2 属性不同
        3.2.3 风格不同
第四章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教学应用实践
    4.1 基本教学情况分析
        4.1.1 Ban Dung Wittaya School中学中文课基本情况分析
        4.1.2 教学对象情况分析
        4.1.3 教学条件情况分析
    4.2 祈福文化教学案例
        4.2.1 祈福节日文化教学案例
        4.2.2 祈福祭祀文化教学案例
        4.2.3 祈福主题文化活动教学案例
    4.3 教学效果评价
    4.4 教学反思
        4.4.1 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4.4.2 关注课堂管理问题
        4.4.3 注重文化差异,避免文化禁忌
第五章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教学建议
    5.1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教学内容
        5.1.1 基础语言知识
        5.1.2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知识
        5.1.3 交际性知识
    5.2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教学原则
        5.2.1 选择教学内容注重针对性
        5.2.2 分阶段教学注重循序渐进性
        5.2.3 调动课堂趣味性
    5.3 中国传统祈福文化的教学方法
        5.3.1 直接阐释法
        5.3.2 联系对比法
        5.3.3 体验式教学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的需要
        1.1.3 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对教育的意义:落实课标,弘扬文化
        1.2.2 对教师的意义:挖掘教材,辅助教学
        1.2.3 对学生的意义: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1.3 研究理论依据
        1.3.1 民俗学理论
        1.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3.3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民俗
        1.4.2 教学策略
        1.4.3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1.5 相关研究述评
        1.5.1 民俗文化分类研究
        1.5.2 教材民俗文化内容研究
        1.5.3 民俗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创新
    1.7 研究思路
2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选文分析
    2.1 教材中民俗选文的分布情况
        2.1.1 教材中涉及民俗篇目所占比例分析
        2.1.2 教材中涉及民俗篇目与民俗类别分析
        2.1.3 教材中涉及民俗内容的特点
    2.2 教材中民俗选文的编排特点
        2.2.1 教材中民俗选文内容的构成
        2.2.2 教材中民俗选文内容的组元方式
3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现状
        3.1.1 调查对象及目的
        3.1.2 问卷设计
        3.1.3 教师问卷分析
        3.1.4 学生问卷分析
    3.2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问题分析
        3.2.1 学校层面
        3.2.2 教师层面
        3.2.3 学生层面
4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民俗文化教学策略分析
    4.1 学校层面
        4.1.1 创建浓厚的校园民俗文化氛围
        4.1.2 开展有民族特色的乡土课程
    4.2 教师层面
        4.2.1 充分挖掘教材,提升民俗素养
        4.2.2 创新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
        4.2.3 组织开展民俗文化主题活动
        4.2.4 探索古诗词,集体采风
    4.3 学习者层面
        4.3.1 认真学习民俗文化知识
        4.3.2 积极参加民俗文化活动
    4.4 教材中民俗文化蕴含及教学策略分析
        4.4.1 《北京的春节》教学分析
        4.4.2 《十五夜望月》教学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材中民俗选文的列举分析
附录二 《民俗文化教学》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三 《民俗文化学习》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四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基于原创绘本开展大班幼儿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C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必要性
        二、原创绘本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提升相关阅读主体认知
        三、目前幼儿园鲜少运用原创绘本开展幼儿阅读教学
        四、个人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理论目的
        (二)实践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绘本
        二、原创绘本
        三、幼儿绘本阅读教学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绘本及原创绘本相关研究
        (一)绘本相关研究
        (二)原创绘本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阅读教学相关研究
        (一)幼儿园阅读教学本体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阅读教学现状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相关研究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绘本选择相关研究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现状与对策相关研究
        (三)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应用趋势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综述
    第五节 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二、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四、泰勒原理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参与者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参与者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文献法
        三、观察法
        四、访谈法
    第四节 资料编码
    第五节 研究流程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
第三章 现状问题诊断分析及具体行动方案设计
    第一节 现状问题诊断分析
        一、现状分析
        二、问题诊断
    第二节 基于原创绘本开展大班幼儿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
        一、行动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二、行动研究设计方案的确立
第四章 原创绘本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方案的具体实施
    第一节 “生活礼仪”主题活动方案的实施
        一、行动的初次实施《公主怎么挖鼻屎》活动
        二、行动的再次实施《屎壳郎的生日礼物》活动
    第二节 “亲情与爱”主题活动方案的实施
        一、行动的初次实施《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活动
        二、行动的再次实施《团圆》活动
    第三节 “民俗文化”主题活动方案的实施
        一、行动的初次实施《六十六头牛》活动
        二、行动的再次实施《一园青菜成了精》活动
第五章 原创绘本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效果与分析
    第一节 原创绘本阅读教学对幼儿教师的影响
        一、对原创绘本具有浓厚兴趣,尝试将其作为主要阅读媒介
        二、打破了教师对于传统绘本教学模式的思维定势,提供了绘本阅读教学新思路
    第二节 原创绘本阅读教学对家长的影响
        一、提高了家长对于原创绘本的认知,原创绘本成为亲子阅读新载体
        二、加强了家长与幼儿教师的交流,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
    第三节 原创绘本开展阅读教学对大班幼儿的影响
        一、基于原创绘本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幼儿对原创绘本的喜欢,提升幼儿阅读兴趣
        二、基于原创绘本开展阅读教学提高了幼儿阅读的逻辑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基于原创绘本开展阅读教学促进幼儿生活习惯、情感表达和文化素养
第六章 原创绘本阅读教学行动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于原创绘本开展大班幼儿阅读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幼儿积极参与和教学活动组织实施是其关键环节
        三、基于原创绘本对大班幼儿开展阅读教学蕴含教育价值
    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对幼儿园
        二、对幼儿教师
        三、对幼儿家长
        四、对原创绘本创作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班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观察记录表(行动研究前)
附录B 原创绘本开展大班阅读教学观察记录表(行动研究)
附录C 原创绘本开展大班阅读教学研讨记录表
附录D 原创绘本开展大班阅读教学访谈提纲(行动研究前)
附录E 原创绘本开展大班阅读教学访谈提纲(行动研究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及教学现状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分析依据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分析框架的信效度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呈现情况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现状分析
    (一)民俗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二)民俗文化教学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四、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民俗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民俗文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五、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双向着力,提升教师民俗素养
    (二)完善教材,充实民俗文化内容
    (三)立足课堂,改善民俗文化教学
    (四)走出课堂,拓宽民俗文化视野
    (五)把握原则,合理利用民俗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春节习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一)学术界研究概况
        (二)学术界研究的主要问题和观点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之处
    三、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部分 春节的起源与习俗
    一、春节的起源
        (一)春节的辞源
        (二)春节习俗的形成
    二、春节传统习俗与新兴习俗
        (一)祭祀习俗
        (二)拜年习俗
        (三)娱乐习俗
        (四)饮食习俗
        (五)新兴习俗
第二部分 春节习俗的功能
    一、满足民众喜“新”心理功能
    二、促进社会和谐功能
    三、传承传统美德功能
    四、增强民族凝聚力功能
    五、丰富大众娱乐功能
    六、推动经济发展功能
第三部分 春节习俗的现代性境遇
    一、现代化进程中传承春节习俗所面临的困境
        (一)春节习俗过度网络化、日常化
        (二)春节习俗过度娱乐化、商业化
        (三)与春节习俗有关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
        (四)春节习俗观念淡化
    二、春节习俗传承遭遇困境的原因
        (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二)现代科技文明的高度发展
        (三)西方文化的冲击
        (四)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五)禁燃政策的强制推行
第四部分 创新春节习俗传承途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新时代传承春节习俗的意义
        (一)春节习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承春节习俗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二、新时代传承春节习俗的途径
        (一)秉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
        (二)传承春节习俗的具体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新中国初期中共节日纪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研究(1949-195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重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节日、纪念日
        (二)纪念活动
        (三)意识形态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开展节日纪念活动的主要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宣传工作的重要思想
        (一)理论必须掌握群众
        (二)立足实际进行鼓动
        (三)运用多元宣传媒介
        (四)扩大革命宣传范围
    二、传统仪式文化对中共开展纪念活动的文化支撑
        (一)制度化的国家礼仪
        (二)日常化的社会习俗
    三、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开展纪念活动的经验积累
        (一)建党前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展纪念活动的丰富实践
        (二)建党初共产国际对中共开展纪念活动的直接指导
        (三)各革命时期中共对纪念活动的创造性运用与发展
第二章 “翻身做主”主题下的节日纪念活动与阶级观念的培育
    一、肃清封建思想与培育“主人翁”意识
        (一)工农阶级身上的封建思想残留
        (二)召开回忆式纪念会进行对比教育
        (三)开办春节“课堂”进行文化教育
        (四)开展各式生产竞赛进行生产教育
        (五)举行劳模代表大会进行榜样教育
    二、“五一”帮扶失业工人与阶级友爱精神的发扬
        (一)发出救济指示
        (二)工人捐款捐物
        (三)工人写慰问信
    三、工农阶级“五一”互信与阶级联盟意识的强化
        (一)农民阶级“庆祝式”来信
        (二)工人阶级“保证式”回信
第三章 “保家卫国”主题下的节日纪念活动与爱国主义的塑造
    一、订立爱国公约
        (一)中共发出订立爱国公约指示
        (二)师生结合课业订立爱国公约
        (三)工农立足生产订立爱国公约
    二、开展爱国竞赛
        (一)爱国竞赛指示的发出
        (二)发起挑战与积极应战
        (三)竞赛计划的基本完成
    三、进行爱国捐献
        (一)工人的增产捐献
        (二)各界捐献慰问品
    四、播送爱国广播
        (一)各地召开的控诉大会
        (二)模范代表的政治讲话
        (三)示威游行的爱国歌曲
    五、举行爱国游行
        (一)成立筹备会制定游行方案
        (二)组织建立宣传员与报告员
        (三)召开纪念会解释游行意义
        (四)各地游行示威的正式展演
第四章 “跟着党走”主题下的节日纪念活动与政党认同的建构
    一、组织民众给毛主席写节日信
        (一)感谢信:“感谢毛主席的恩情”
        (二)庆贺信:“给毛主席献生产礼”
        (三)保证信:“在您的领导下前进”
    二、开展“学习党史运动”
        (一)党员开展党内学习
        (二)民众接受党史教育
    三、举行成渝铁路“七一”通车典礼
        (一)选取与布置纪念空间
        (二)中共领导人发表讲话
        (三)其他仪式活动的展演
    四、制作“七一”纪念器物
        (一)发行纪念邮票
        (二)绘制纪念图画
        (三)铸造纪念奖章
        (四)修建纪念建筑
第五章 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历史经验
        (一)立足时代背景确定纪念主题
        (二)结合实践特点创新纪念方式
        (三)运用象征符号构筑纪念空间
        (四)借助传播媒介强化纪念功能
    二、现实启示
        (一)纪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意
        (二)纪念活动是中共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
        (三)纪念活动是培育民众主流价值观的有力途径
        (四)纪念活动是协调社会与国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

(7)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需求和重要课题
        2.语文教科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小学语文教科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殊性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问题
        1.研究对象
        2.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教科书
        2.教材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传承
    (五)文献综述
        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3.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内容分析法
        3.访谈法
        4.课堂观察法
    (七)研究思路
    (八)本研究的新意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的构建
    (一)研究文本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的构建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相关政策文件
        3.已有研究对传统文化具体类目的划分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
        1.分析项目
        2.分析类目
    (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分析框架的信效度
        1.分析框架的效度保证
        2.分析框架的信度保证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内容分析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呈现情况
        1.选文系统
        2.习作系统
        3.练习系统
        4.助读系统
        5.图像系统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1.外显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2.内隐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总结
        1.对传统文化传承内容呈现形式的总结
        2.对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总结
    (四)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评析
        1.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优长之处
        2.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的亟待优化之处
三、依托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调查分析——以Q市S小学为例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及工具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教师对部编版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认识情况
        2.教师使用部编版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教学情况
        3.教师对部编版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编排的改进建议和总体评价情况
四、依托小学语文教科书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
    (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思考
        1.合理选录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2.优化教科书中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的编排
        3.构建体系化的传统文化传承内容
        4.使传统文化传承内容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5.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内容编写的科学化水平
    (二)有效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建议
        1.提升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2.提高教师使用教科书的专业化水平
        3.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方法
        4.编写传统文化拓展读物与开设相关课程
        5.增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北盘江中游民族节日文化相似性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
        1.4.1 概念
        1.4.2 理论
    1.5 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逻辑与技术路线
2.研究区背景概述
    2.1 研究区域界定
        2.1.1 北盘江中游
        2.1.2 案例村
    2.2 北盘江中游时空背景
        2.2.1 历史文化背景
        2.2.2 地理环境概述
    2.3 北盘江中游民族节日文化相似性概括
        2.3.1 相似性节日文化
        2.3.2 多样性节日文化
    2.4 本章小结
3.北盘江中游相似性民族节日文化地方性表征
    3.1 相似性节日文化类型
        3.1.1 祭祀性节日
        3.1.2 农耕性节日
        3.1.3 社交性节日
        3.1.4 互惠性节日
    3.2 扎根乡土:相似性节日文化本土知识与实践表征
        3.2.1 春节
        3.2.2 祭山节
        3.2.3 吃新节
    3.3 本章小结
4.多民族相似性节日文化功能特征
    4.1 矛盾消解:相似地理环境视域下透过节日文化看族群间互通互融
    4.2 破立并举:多元机制背景下的相似性节日文化交融发展
    4.3 因缘和合:多民族节日文化调适与演进
    4.4 和而不同:多民族相似性节日文化实践表征
        4.4.1 文化涵化
        4.4.2 文化适应
    4.5 福祉生产:节日文化中的乡村社区发展
    4.6 本章小结
5.基于主体可行能力在相似性节日文化中的功效看乡村社区发展
    5.1 乡民主体可行能力认同与态度表达特征检定和分析
        5.1.1 问卷信度检验
        5.1.2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5.1.3 相关分析
    5.2 精英主体可行能力在村智慧激发,拓展横向空间
        5.2.1 跨区域互动机制建设主心骨功能引领
        5.2.2 民族间观念差距“填沟”引领在地化村庄发展实质落地
        5.2.3 人与物两方面发力的脆弱性应对
    5.3 行政主体可行能力的社会主体同构发展
        5.3.1 节日文化中的社会关联考虑
        5.3.2 公共品供给促进资源资本化发展
    5.4 本章小结
6.乡村社区能力体系有效建设
    6.1 厚筑乡村社区共同体基础
        6.1.1 相似性节日文化视野下的机会与农户——社区关系重构
        6.1.2 文化走亲:历史文化关联下的社区共同体建构
    6.2 推动小农户与乡村社区治理能力有效衔接
        6.2.1 多主体参与下的乡村矛盾纠纷解决机制
        6.2.2 自组织有效引领乡村自治、德治
        6.2.3 节日文化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6.2.3.1 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程序化
        6.2.3.2 切实增强乡村社区居民乡村治理工作本领
        6.2.3.3 充分发挥家教家风构建和谐乡村社区
    6.3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启示
        7.2.1 对创建和谐民族关系、和谐社区的启示
        7.2.2 对民族节日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启示
        7.2.3 对乡村治理的启示
        7.2.4 对乡村振兴的启示
    7.3 对策建议
    7.4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中国年的色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创新之处
第二章 中国年色彩溯源与成因
    2.1 中国年的溯源与发展
        2.1.1 民间习俗中的年
        2.1.2 历史推进中的年
        2.1.3 交流融合中的年
    2.2 中国年色彩的形成与演变
        2.2.1 中国年色彩的溯源
        2.2.2 中国年色彩的成因
        2.2.3 中国年色彩的演变
第三章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特征及表现
    3.1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特征
        3.1.1 视觉传达
        3.1.2 表情达意
        3.1.3 审美需求
    3.2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表现
        3.2.1 服饰之色
        3.2.2 食物之色
        3.2.3 环境之色
        3.2.4 礼品之色
第四章 中国年色彩体系构建
    4.1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定性分析
        4.1.1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常用色
        4.1.2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忌讳色
    4.2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定量分析
        4.2.1 中国年色彩库的构建
        4.2.2 中国年色彩定量分析
    4.3 中国年色彩设计原则
        4.3.1 中国年色彩设计搭配原则
        4.3.2 中国年色彩设计配色方案
第五章 中国年色彩设计的再应用
    5.1 中国年色彩设计应用的价值表达
        5.1.1 提升中国年的文化价值
        5.1.2 提升商品的商业价值
        5.1.3 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5.2 中国年色彩的推广设计
        5.2.1 基于中国年色彩的产品推广设计
        5.2.2 基于中国年色彩的海报推广设计
        5.2.3 基于中国年色彩的包装推广设计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10)年节民俗中的网络吉祥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基本概念
        1. 吉祥图像
        2. 网络吉祥图像
    三、文献综述
        1.关于网络吉祥图像的研究
        2.关于传统吉祥图像的研究
        3.关于网络表情包的研究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方法
第1章 网络吉祥图像的产生及态势
    1.1 年节民俗与吉祥图像
        1.1.1 年节民俗的传统
        1.1.2 吉祥文化的图像
    1.2 网络图像的产生
        1.2.1 数字技术的发展
        1.2.2 网络表情包的产生
    1.3 民众使用的态势
        1.3.1 数据案例调研
        1.3.2 类别样式梳理
第2章 网络吉祥图像的形式特征
    2.1 图像的数字化生存
        2.1.1 图像语言的数字化
        2.1.2 虚拟性与图像重塑
    2.2 传统符号的延续与重构
        2.2.1 传统符号的形式延续
        2.2.2 传统符号的形式重构
        2.2.3 文字符号的视觉展演
    2.3 新生符号的介入与融合
        2.3.1 “新祥物”的迁移
        2.3.2 网络IP的延伸
        2.3.3 个人化的表情定制
        2.3.4 表情包符号的挪用
    2.4 年节时期的典型个案
        2.4.1 新门神形象的呈现
        2.4.2 新剪纸的虚拟表达
        2.4.3 新飞帖的前世今生
    小结
第3章 网络吉祥图像的内涵增新
    3.1 图像的时代性
        3.1.1 娱乐精神
        3.1.2 视觉表现欲
        3.1.3 新的艺术观念
    3.2 图像附件化
        3.2.1 商业性
        3.2.2 公共性
    小结
第4章 网络吉祥图像的意义生成
    4.1 承继民族传统的精髓
    4.2 表现时代的精神理想
    4.3 构建新民俗的文化场
    4.4 问题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专着
    论文
    外文文献
图版说明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我国民间春节习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传统祈福文化在对泰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黎帆.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民俗内容及教学策略研究[D]. 宫云娜.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原创绘本开展大班幼儿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以济南市C幼儿园为例[D]. 吕延帅.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小学语文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及教学现状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D]. 侯苗.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春节习俗研究[D]. 刘晓春.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6]新中国初期中共节日纪念活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研究(1949-1952)[D]. 国梦云. 西南大学, 2020(01)
  • [7]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传承研究[D]. 颜巧雅.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北盘江中游民族节日文化相似性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D]. 梁坤.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中国年的色彩设计研究[D]. 肖玲.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10]年节民俗中的网络吉祥图像研究[D]. 陈昱步. 西南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中国民间春节习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