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心中药的副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宁杰[1](2021)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溶液对SKOV-3/DDP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溶液对耐顺铂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顺铂大剂量冲击法诱导出耐顺铂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用细胞计数法绘制出卵巢癌SKOV-3细胞及SKOV-3/DDP细胞的生长曲线,观察细胞生长的倍增时间。分别将2μg/m L、4μg/m L、8μg/m L、16μg/m L、32μg/m L的顺铂作用于SKOV-3细胞、SKOV-3/DDP细胞,用CCK-8法分别检测细胞的抑制率,计算得出SKOV-3细胞、SKOV-3/DDP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计算出耐药指数RI,成功建立耐顺铂的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将建立成功的SKOV-3/DDP细胞株,用含1ug/ml顺铂的培养基培养,维持细胞耐药性及生长稳定。配制人参皂苷Rg3溶液,将SKOV-3/DDP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25μg/m L、50μg/m L、100μg/m L、200μg/m L人参皂苷Rg3溶液及1μg/m L顺铂的四个组设为实验组即A组、B组、C组、D组,在SKOV-3/DDP细胞悬液中加入1μg/m L顺铂及与实验组相同体积的细胞培养基作为对照组即E组。用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g3溶液对SKOV-3/DDP细胞的抑制率,及药物分别作用24h、48h、72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观察药物不同浓度及药物作用不同时间细胞的抑制率及有无相关性。采用流式细胞术仪检测药物干预48h各组细胞凋亡和周期分布情况。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n blotting)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蛋白表达,探讨人参皂苷Rg3溶液诱导SKOV-3/DDP细胞凋亡的途径。结果(1)按Patterson公式计算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的群体倍增时间:Td=Tlg2/lg(N/NO),Td为倍增时间,NO为初期细胞数,N为细胞总数,T为培养时间。SKOV-3细胞生长倍增时间Td=1.201天,SKOV-3/DDP细胞生长倍增时间Td=2.402。(2)SKOV-3/DDP细胞耐药指数(RI)=耐药细胞SKOV-3/DDP(IC50)/亲本细胞SKOV-3(IC50)。计算的出耐药指数(RI)=1.484±0.467(且P<0.05)。(3)E组、A组、B组、C组、D组,人参皂苷Rg3作用于细胞SKOV-3/DDP不同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24小时抑制率为:(8.376±1.274)%、(15.080±4.257)%、(16.357±2.628)%、(19.260±4.374)%、(24.880±5.877)%;48小时抑制率为:(14.473±2.329)%、(18.827±0.812)%、(21.227±6.088)%、(38.280±11.599)%、(43.037±12.658)%;72小时抑制率为:(22.453±3.460)%、(31.537±2.207)%、(40.683±3.156)%、(45.153±6.794)%、(62.590±13.348)。(4)人参皂苷Rg3对SKOV-3/DDP细胞凋亡的影响,人参皂苷Rg3作用于SKOV-3/DDP细胞48小时,随着人参皂苷Rg3的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也越来越大。E组、A组、B组、C组、D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367±0.802)%、(7.233±0.057)%、(13.000±0.200)%、(17.167±0.907)%、(27.176±0.809)%。随着人参皂苷Rg3浓度增加,SKOV-3/DDP细胞G1期的比值明显增加,S期,G2期的比值明显降低,差别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蛋白印记法检测人参皂苷Rg3对于SKOV-3/DDP细胞的相关蛋白表达,随着人参皂苷Rg3浓度增加,SKOV-3/DDP细胞中的Caspase-3、Caspase-9蛋白增加,Bcl-2蛋白下降(P<0.05)。结论(1)采用顺铂大剂量冲击法可成功建立耐顺铂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且其在含低浓度顺铂的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耐药性稳定。(2)人参皂苷Rg3溶液作用于耐顺铂卵巢癌细胞株SKOV-3/DDP,可抑制耐药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抑制率、凋亡率与人参皂苷Rg3溶液的浓度成依赖性,抑制率与人参皂苷Rg3溶液的作用时间也成正相关。(3)人参皂苷Rg3溶液通过上调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及下调Bcl-2蛋白表达从内在途径实现其凋亡。
史敏[2](2021)在《温阳解郁汤对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求温阳解郁汤对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可塑性影响,阐明温阳解郁汤对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元作用机制,推测温阳解郁汤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靶点及相关通路,为后续温阳法治疗抑郁症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参考。方法1.体外构建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皮质酮损伤模型,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分别探求最适接种密度、最佳给药损伤浓度与时间,同时设定空白组、正常组。记录给药前后细胞在显微镜100X、200X下形态变化,同时根据CCK-8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分析HT22皮质酮损伤模型构建成功与否。2.取50只ICR雄性小鼠,设置空白组、温阳解郁低、中、高给药组、氟西汀给药组,每组10只,分别按要求灌胃相应体积药物,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后1h眼球取血,静置离心,取上层血清,灭活后过滤除菌。3.取对数期生长HT22细胞,建立皮质酮损伤模型,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法、流式细胞术、免疫染色法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测定法探求分析温阳解郁含药血清以及氟西汀含药血清的最适给药浓度与作用时间。4采用酶联反应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同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温阳解郁汤干预前后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Trkb),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SK),凋亡相关蛋白(bax),抗凋亡因子(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它们相关蛋白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温阳解郁汤对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结果1.根据CCK-8法测定结果确定HT22细胞最适接种密度为5*104/mL,通过拟合生长曲线与半数抑制率(IC50)值计算求得最佳皮质酮给药浓度为459.5μmol/L,最适损伤时间为24h。模型重复性好,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模型组细胞与正常HT22细胞相比有部分悬浮脱壁,大多数细胞皱缩变圆,触角多数回缩甚至消失,细胞间隙变大,胞体折光性不明显。2.结合课题组先前温阳解郁汤对CUMS大小鼠体内作用研究结果,按人鼠给药换算比值分别设置温阳解郁汤给药浓度分别为低剂量(1.425g/kg)、中剂量(2.85g/kg)、高剂量(5.7g/kg);氟西汀组给药浓度为3.167mg/kg。连续灌胃7d后,分别取得各种含药血清以及空白血清,56℃灭活后过滤除菌。分装保存于-20℃。3.用CCK-8检测法摸索得到各组含药血清的最适给药浓度、作用时间。通过细胞形态学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温阳解郁以及氟西汀含药血清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两组细胞数量有明显增多且有特异性触角长出、变多,HT22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4.Brdu/Neun免疫染色结果可知正常细胞组Neun表达量高多数为成熟神经元细胞,而Brdu表达不强,增殖新分裂细胞不多。皮质酮损伤后,模型组Neu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rdu表达水平无差异甚至有些许降低。经含药血清干预作用后,两组细胞Brdu荧光表达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p<0.05),Neun表达水平也随之有一程度增加(*p<0.05),进一步验证CCK-8检测法、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结果。利用乳酸脱氢酶(LDH)比色测定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性,发现皮质酮损伤模型组与正常细胞组相比,LDH水平有明显增加(**p<0.01),细胞活力值降低,而两含药血清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LDH水平大幅下降(*p<0.05),且细胞活力值明显升高。5.酶联反应检测结果发现模型组HT22细胞经CORT损伤作用后,BDNF水平较正常组细胞有明显下调(*p<0.05),经温阳解郁、氟西汀含药血清干预作用后,两组BDNF水平有所升高(*p<0.05)。6.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显示 CORT 模型组的 BDNF、Trkb、CREB、p-CREB蛋白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阳解郁含药血清组BDNF、CREB、p-CREB蛋白表达量有增加(*p<0.05);Trkb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p<0.001);氟西汀含药血清组中这些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1),同时CORT模型组的p-ERK1/2、p-RSK蛋白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同样有明显下降趋势(**p<0.01),经温阳解郁以及氟西汀含药血清干预作用后两蛋白表达量均呈现上调趋势(*p<0.05)。结合凋亡蛋白bax/bcl-2比值结果分析可知,CORT模型组HT22细胞存活率与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bax/bcl-2比值升高(***p<0.001),而温阳解郁、氟西汀含药血清干预作用后明显降低bax/bcl-2比值(*p<0.05),大幅度提高HT22细胞存活率。7.RT-PCR技术检测皮质酮损伤型HT22细胞在含药血清给药干预前后上述7个蛋白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CORT模型组HT22细胞蛋白基因BDNF、Trkb、CREB、RSK、ERK mRNA表达量显着减少(***p<0.001),同时降低神经细胞抑制凋亡因子bcl-2mRNA的表达量(*p<0.05)、显着增加促凋亡蛋白bax mRNA表达量(***p<0.001),经温阳解郁、氟西汀含药血清干预作用后BDNF、Trkb、CREB、RSK、bcl-2 mRNA的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上升(**p<0.05),ERKmRNA表达量有增加(*p<0.01),同时明显降低bax的mRNA表达量(**p<0.05)。结论1)皮质酮刺激损伤HT22细胞,以IC50值为依据,通过CCK-8法确定最适皮质酮损伤条件为459.5μmol/L时作用24h,CORT诱导损伤HT22模型存活率显着降低,细胞形态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模型稳定且重复性良好。2)以氟西汀为参考,温阳解郁汤可以明显抑制皮质酮损伤的HT22细胞凋亡率,修复HT22细胞神经突触触角生长状态,同时触角数量增多,证实温阳解郁汤可以明显改善小鼠海马神经元的结构突触可塑性,综上推测温阳解郁汤的抗抑郁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神经可塑性调节密切相关。3)通过WB、RT-PCR实验验证BDNF/Trkb/ERK上下游中的部分目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推测温阳解郁汤通过BDNF/Trkb/ERK通路,放大CREB信号传导,影响调控Bcl-2、BDNF水平,有效调控神经元突触可塑性,发挥抗抑郁疗效。它通过调控增加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BDNF的表达,进一步刺激增加特异性受体TrkB表达,激活ERK信号通路,增加放大CREB信号传导,反向双重作用刺激增加BDNF表达,介导bcl-2水平,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增强海马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发挥抗抑郁疗效。
刘彩艳[3](2021)在《1H-吲哚-1-β-D-葡萄糖苷抗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作为消化系统肿瘤之一,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且产生于肝脏内部的恶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和转移性强、死亡率高以及预后不良等特点。肝癌的致病原因多种多样,包含了自身因素如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外界因素如黄曲霉毒素及过度抽烟喝酒等。目前常见关于肝癌治疗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治疗、姑息性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等;而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居高,其早期不容易被发觉,一旦被确诊大部分已发展成了中晚期,目前没有良好有效的治疗手段。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拥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研究表明,许多来源于中药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有一些已成为抗癌常用药物,例如紫杉醇、长春新碱、喜树碱等。生物碱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含氮有机物,具有显着药理活性。国内外研究报道表明,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以及抗肿瘤等功效,且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等特点,因此该领域已成为国内外极具有远景的研究热点。骆驼蓬作为民族药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排毒及宣肺平喘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中生物碱类成分居多。据报道骆驼蓬中的多数生物碱类成分具有较为显着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中提及到的1-β-D-Glucopyranosyl-1H-indole(简称GCRI)属于吲哚类生物碱,关于其是否具有抗肿瘤效果尚未见有报道。故本课题主要就GCRI是否可以抑制肝细胞癌的生长展开探讨。方法:(1)选用三种不同的人源肝癌细胞模型SMMC-7721、Hep G2和Hep3B,利用MTT法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考察不同浓度的GCRI对细胞增殖、单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采用显微镜观察拍照和利用Phiab Holomonitor激光全息细胞成像及分析系统实时记录各组细胞有丝分裂情况;(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简称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泛素结合蛋白(Sequestosome 1,p62)和自噬相关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F)分析等方法检测GCRI对HCC细胞自噬的影响;(3)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p21)、干扰素α诱导蛋白27(Interferon Alpha Inducible Protein 27,p27)和Cyclin D1等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情况;(4)采用彗星实验考察GCRI诱导的DNA损伤情况;(5)抑制自噬(用特定的自噬抑制剂氯喹(CQ))对细胞进行预处理或采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沉默细胞内源性LC-3后,应用MTT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抑制自噬后GCRI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周期阻滞的影响;(6)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得出与GCRI相互作用的蛋白,即微管相关支架蛋白1(MTUS1),随后采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该基因后检验其对以上现象的影响。利用STRING数据库找到与之相互作用的关键蛋白KIF2C。同样,采用小干扰RNA沉默KIF2C后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实验、彗星实验等考察其对增殖、自噬和DNA损伤现象的影响;(7)采用免疫沉淀实验(Immunoprecipitation,IP)验证MTUS1与KIF2C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8)建立PDX肝癌小鼠模型,采用腹腔注射给药途径,检测GCRI在体内调节抗肿瘤作用,具体实验方法如下: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staining,HE)染色检测GCRI的毒性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实验检测体内GCRI对肝癌细胞增殖、自噬及DNA损伤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进一步评估KIF2C及MTUS1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讨MTUS1与细胞周期、自噬及DNA损伤之间的关系,用基因集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1)GCRI显着降低肝癌细胞生存活力,抑制单细胞增殖能力并延缓HCC细胞有丝分裂;GCRI显着改变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表达水平,从而诱导肝癌细胞自噬;(2)GCRI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p21及p27表达水平,从而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彗星实验结果显示,GCRI可使HCC细胞彗星拖尾变长,从而导致DNA损伤;(3)抑制自噬后,在GCRI作用下,细胞活力和单细胞克隆能力进一步降低,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周期阻滞也进一步增加;(4)MTUS1可与GCRI相互作用,且其在肝癌中低表达而与之相互作用的KIF2C在肝癌中高表达。沉默MTUS1可逆转由GCRI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及自噬现象,沉默KIF2C可促进由GCRI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和DNA损伤;IP实验结果表明,关键基因MTUS1可下拉KIF2C基因;(5)PDX肝癌小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GCRI治疗后,小鼠肿瘤数量和大小均显着减少,且发现GCRI亦可诱导体内HCC细胞发生自噬、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MTUS1及KIF2C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周期密切相关;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MTUS1表达水平与自噬、细胞周期和DNA损伤等相关信号通路关系密切。结论:(1)GCRI能够通过调节HCC细胞的自噬、DNA损伤及细胞周期阻滞进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2)GCRI发挥抗HCC作用与其调节关键基因MTUS1及KIF2C的表达有关;(3)GCRI抑制体内PDX肝癌小鼠模型肿瘤的发展进程。
李中浩[4](2021)在《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中风病与西方医学体系中的脑血管病相似,主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临床中常见的神经科急危重症。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及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机械取栓能够有效开通闭塞血管,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但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禁忌症、就医不及时等原因未能接受到这些治疗。因此,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中风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中风病诊断和辨证论治标准。随着对中风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王永炎院士强调在中风病中应注意毒邪的致病作用,建议在治疗时加入解毒类方药。痰热清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水牛角和熊胆粉组成,长于清热解毒,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伴有肺部感染的中风病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不仅咳嗽、发热等症状得到改善,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也较快。痰热清注射液的组方思路与安宫牛黄丸、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相似,因此,从毒邪致病的角度推测痰热清注射液解毒开窍的功效,可能对中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早期的临床研究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能够促进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目的:探索痰热清注射对中风病的疗效及其治疗机制。方法:1.在临床研究中,我们采用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方法,对已发表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文献进行筛选和分析。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截止到2021年1月1日收录的关于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同时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2.在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中有效成分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进行探索。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收集痰热清注射液中的已检测到的化合物成分,计算这些化合物的QED值,选择其中大于0.18的做为潜在有效成分。检索PubChem中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物靶标。将这些靶标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已知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做交集,得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分析这些药物靶标之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进行生物学注释。然后,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梗死动物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评价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价梗死模型的病理学特征。最后,使用WB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从网络药理学得出的apel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的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中共纳入了 11篇文献,涉及95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对降低中风病或伴肺部感染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5.45,95%CI:-10.82~-0.09。MD=-2.37,95%CI:-3.49~-1.26,P<0.05)。对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评分(MD=14.90,95%CI:8.84~20.96,P<0.05)、肢体运动功能(MD=7.39,95%CI:2.74~12.04,P<0.05)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虽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MD=12.95,95%CI:-1.02~26.92,P<0.05)。纳入研究的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2.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痰热清注射液的81个有效成分共检索到663个药物靶标,在有效成分-药物靶标网络图中,度值最大的有效成分为绿原酸,度值最大的药物靶标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其中有116个为治疗中风病的药物靶标。这116个药物靶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中重要的靶点有白蛋白、细胞肿瘤抗原p53、白细胞介素-8等。生物学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这些靶点涉及胆汁分泌、药物代谢、化学致癌、肝病和apelin信号通路等227个通路;脂肪酸合成与代谢、外来化学物质代谢和细胞对药物反应等3258个生物过程;核受体活性、血红素结合反应、丝氨酸型肽酶活性等442个分子功能;排名靠前的有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复合物、膜筏、突触后膜等222个细胞组分。在脑梗死大鼠模型中,可见梗死部位水肿,空泡形成,细胞死亡。而腹腔注射液低剂量痰热清注射液(2.5ml/kg,每6小时1次)能够明显减少大鼠脑梗死24小时后的梗死体积,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WB结果显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后APJ/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显着增加;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 比例显着上升,caspase8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 Ⅱ/LC3Ⅰ比例显着下降;NeuN蛋白含量显着增加,GFAP蛋白含量显着减少。蛋白改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特别是脑梗死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可能与激活apelin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有关。但这些研究较为粗浅,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来明确痰热清注射液对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和药理机制。
侯科名[5](2021)在《淫羊藿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人卵巢癌SKOV3细胞在不同浓度淫羊藿素(Icaritin)干预下的增殖与凋亡变化过程,并探讨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为探寻卵巢癌的新型药物治疗方式提供科研实验依据及临床用药思路。方法:1.选取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为实验对象,设置空白对照组和淫羊藿素不同浓度组(5,10,20μmol·L-1),药物干预48 h,采用CCK-8法检测淫羊藿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通过Ed U试验检测SKOV3细胞增殖能力;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SKOV3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分布状况以及细胞凋亡率。2.不同浓度淫羊藿素干预人卵巢癌SKOV3细胞48 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TEN,PI3K,AKT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CK-8实验结果显示:淫羊藿素对SKOV3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浓度相关性;Ed U实验结果显示:淫羊藿素能够以浓度相关性的方式降低阳性细胞率(P<0.05);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实验结果显示:淫羊藿素能够促使SKOV3细胞发生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淫羊藿素能促使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且干预效果呈浓度相关性;同时,淫羊藿素能够以浓度相关性的方式促使SKOV3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显示:各淫羊藿素药物组中SKOV3细胞的PTEN基因表达量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P<0.05);PI3K和AKT的基因表达量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各淫羊藿素药物组SKOV3细胞中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均随药物干预浓度升高而上升(P<0.05);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随药物干预浓度升高而降低(P<0.05),而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淫羊藿素能够以浓度相关性的方式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且促进其凋亡。2.淫羊藿素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影响细胞周期分布。
王浩泽[6](2021)在《Notch1信号途径与GSK-3β在大黄素致肾毒性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目的探讨论证大黄素通过活性氧-线粒体凋亡途径引发氧化应激损伤,诱导肾脏毒性反应中Notch1信号途径与GSK-3β所起到的作用。二、方法采用昆明小鼠及NRK-52E细胞系。1.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大黄素低剂量组(0.4g·kg-1)、中剂量组(0.6g·kg-1)高质量组(0.8g·kg-1),每组各6只,腹腔注射药物(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期间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变化。2.取小鼠肾脏组织样本进行SOD及GSH指标的检测。3.取小鼠肾脏组织样本处理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4.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处理后(0.4、0.6、0.8g·kg-1)昆明小鼠肾脏组织中Notch1、N1ICD、p-GSK-3β、GSK-3β、Nrf2等蛋白的活性水平。5.体外培养NRK-52E细胞,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素(40、80、160、320mmol·L-1)作用24小时对NRK-52E细胞活性的影响。6.浓度为40、80、160、320mmol·L-1的大黄素处理NRK-52E细胞24小时后,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NRK-52E细胞的凋亡水平。7.浓度为40、80、160、320mmol·L-1的大黄素处理NRK-52E细胞24小时后,流式细胞术检测NRK-52E细胞的ROS活性氧含量。8.浓度为40、80、160、320mmol·L-1的大黄素处理NRK-52E细胞24小时后,JC-1荧光染色法检测NRK-52E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水平。三、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大黄素剂量的增加,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0.4、0.6、0.8g·kg-1)小鼠可观察到精神萎靡、肢体活动受限,体表体毛粘连现象的发生。尿液与粪便多呈现橘红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逐渐加重。2.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0.4、0.6、0.8g·kg-1)可使小鼠肾脏组织中SOD、GSH值下调,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3.与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0.4、0.6、0.8g·kg-1)小鼠肾脏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与肾小管管型改变、肾小球系膜增生增厚及管腔内透明样血栓等。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0.4、0.6、0.8g·kg-1)Notch1蛋白的活性水平均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N1ICD蛋白的活性水平均降低(P<0.01、P<0.01、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p-GSK-3β的活性水平均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1、P<0.001)而GSK-3β的活性水平并不受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Nrf2蛋白的活性水平均降低(P<0.05、P<0.01、P<0.01);并随着大黄素剂量的上调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5.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320mmol·L-1大黄素能抑制NRK-52E细胞的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1、P<0.001、P<0.001),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6.与对照组相比,40、80、160、320mmol·L-1大黄素能诱使NRK-52E细胞凋亡,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7.与阴性组相比,40、80、160、320mmol·L-1大黄素可上调ROS活性氧水平(P<0.05、P<0.01、P<0.001、P<0.001),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8.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40、80、160、320 mmol·L-1的大黄素可以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四、结论大黄素对肾脏细胞具有肾毒性,能够通过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引发氧化应激损伤致肾脏细胞凋亡,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Notch1信号途径的激活,调控下游N1ICD蛋白的表达,并使p-GSK-3β去磷酸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ΔΨm崩解,抑制Nrf2介导的抗氧化作用而实现的,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周格选[7](2021)在《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仙葛方干预PMOP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评价仙葛方对骨组织药效机制。(2)通过观察仙葛方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尝试揭示其干预PMOP的效应机制。方法:(1)实验模型分组:本实验以去卵巢大鼠为模型组,予仙葛方水煎剂为实验组;以行假手术的大鼠做为阴性对照;予阿仑膦酸钠作为阳性对照。(2)骨代谢检测指标:以骨密度为指标观察分析各组大鼠的骨质量;选取血Ca、P、ALP、StrACP为骨代谢标志物,用测试盒比色法,测量分析各组大鼠血清数据,观察各组大鼠骨代谢情况。(3)信号转导因子表达量检测:以成骨细胞增殖为研究表型;以TGF-β1/Smads在骨组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为研究通路;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量分析该信号通路中上游因子——TGF-β1及下游蛋白——磷酸化的Smad2/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仙葛方对信号通路的效应情况。(4)统计方案设计:收集整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统计软件26.0版处理。结果:(1)通过去卵巢手术对SD大鼠进行造模,饲育30天后测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及骨体积分数,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远高于其余三组,表示造模成功;分别予仙葛方、阿仑膦酸钠饲育30天后,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及骨体积分数均较模型组及给药前上升。(2)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结果表示,仙葛方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同时抑制ALP、StrACP的活性。(3)给药组及阳性对照组的TGF-β1、Smad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多。结论:(1)仙葛方有效治疗PMOP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而达到维持骨质代谢的作用。(2)仙葛方用于临床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促进其骨小梁结构功能的回复;促进骨矿含量升高,增强抗骨折的能力,改善患者的骨组织状态,调节稳定骨吸收与骨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
李敏[8](2021)在《基于对zDHHC9/RAS的调控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本项目通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三个部分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及相关zDHHC9/RAS的调控机制,为中医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对文献进行综述RAS在结直肠癌中作用、西医相关研究现状及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辨证论治情况。2.实验研究:1)对比正常组织细胞与结肠癌细胞株中zDHHC9的表达;2)通过敲低、过表达zDHHC9检测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对RAS信号通路的影响;3)应用活血化瘀方对SW620结肠癌细胞株进行干预,观察其对SW620结肠癌细胞株生长、细胞周期、凋亡及细胞中zDHHC9的表达及RAS信号通路的影响。3.临床研究:1)回顾分析本院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zDHHC9的表达及RAS突变的情况,使用统计学分析zDHHC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MSI状态、生存期、治疗敏感性的关系。2)采用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结直肠癌气滞血瘀证患者,观察近期客观有效率及zDHHC9表达变化、中医证候评分等。结果:1.理论研究:1)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针对RAS相关抑制剂是一个富有前景的方向,越来越多的相关药物将被研发,但大多数还未有大数据证明临床的有效性,其毒副作用也尚不明朗,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针对RAS突变尚无特异性靶向药物;2)zDHHC9可能是人类的RAS蛋白的酰基转移酶蛋白,在结直肠癌中过表达最为明显,RAS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受到棕榈酰酰基转移酶蛋白zDHHC9的催化和调控。进一步弄清在结直肠癌中zDHHC9是否作为RAS的棕榈酰酰基转移酶来调控RAS发挥其癌基因作用,对于明确结直肠癌发病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以及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3)中医治疗结直肠癌多采用扶正祛邪法,扶正多采用健脾补肾法,祛邪多采用活血祛瘀法。基于前期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方对于高表达zDHHC9的耐药结直肠癌细胞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作用机制。2.实验研究:1)zDHHC9蛋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有不同程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几乎不表达;2)CCK8实验及3D matrigel基质胶实验提示:zDHHC9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能力正相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DHHC9敲低后可致RAS下游通路ERK磷酸化减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zDHHC9参与调控RAS蛋白在细胞膜的定位。3)活血化瘀方对SW620细胞的生长及zDHHC9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对RAS下游ERK磷酸化有明显抑制,对其细胞周期及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3.临床研究:1)在不同组织中,结直肠癌组织中的zDHHC9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0.001)和正常粘膜组织(P<0.001);在不同分期的肿瘤患者中,与Ⅰ、Ⅱ、Ⅲ期相比,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最高(P<0.01);在不同基因突变中,RAS突变患者以及全野生型的患者zDHHC9阳性表达率高,RAS突变患者明显高于BRAF突变患者阳性表达率(P=0.03);对于不同微卫星状态的肠癌患者,zDHHC9在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在MSI-H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低(P<0.01);从生存率及治疗有效率上看,zDHHC9阳性患者生存率低,阴性患者生存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DHHC9阳性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更高,但差异亦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年龄之间的zDHHC9表达同样无统计学差异。2)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结直肠癌气滞血瘀患者:西医治疗组与中西医治疗组两组ORR以及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对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zDHHC9表达降低幅度中西医组大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中西医组患者中,组织zDHHC9阴性患者客观有效率23.1%,组织zDHHC9阳性患者客观有效率更高,达到了 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在中西医组病例中,治疗前KRAS/NRAS突变及全野生型患者血清zDHHC9表达类似,均高于BRAF突变型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KRAS/NRAS突变型患者的血清zDHHC9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BRAF突变型患者的血清zDHHC9表达最低,治疗后zDHHC9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zDHHC9在结直肠癌细胞株高表达,可调控RAS在细胞膜的定位以及下游信号ERK的表达,控制细胞增殖。2.活血化瘀方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可能与抑制zDHHC9表达、降低RAS下游信号ERK磷酸化水平有关。3.结直肠癌组织中的zDHHC9表达阳性率显着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正常对照组,Ⅳ期结直肠癌表达最高,MSS型结直肠癌阳性表达率较MSI-H高。4.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相比单纯西医可明显改善中医相关证候。高表达zDHHC9的患者治疗疗效更佳,治疗有效的患者zDHHC9下降明显。KRAS/NRAS突变人群有效率高,可能与高表达zDHHC9调控RAS信号通路有关。
肖娟[9](2021)在《黄芪多糖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和目的放、化疗和外科手术的自身缺陷严重影响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随着对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具有显着的抗肿瘤作用的中药被发现且应用于临床,深入研究中药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表明,黄芪的重要活性成分——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肝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有关APS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以结直肠癌LOVO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APS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阐明APS用于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1.通过葡萄糖标准品标准曲线对制备的APS水溶液进行定量。2.选用CCK-8实验研究APS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倍增时间的影响。3.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研究APS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4.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Matrigel胶体外侵袭实验研究APS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5.采用蛋白印迹方法探究cyclin A、cyclin B、cyclin E和p21等在APS处理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表达的变化。结果1.葡萄糖标准品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制备的APS水溶液的浓度为58.26mg/mL。2.CCK-8结果显示:与未用APS处理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相比,不同浓度APS处理后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速度均明显变慢(P<0.01),并且不同浓度APS处理后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倍增时间均显着延长(P<0.01)。依据上述结果,并结合细胞状态,本研究中所有后续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0μg/mL APS处理48h的结直肠癌LOVO细胞和亲本结直肠癌LOVO细胞。3.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明:实验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克隆形成均数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形成的细胞克隆体积较小。4.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Matrigel胶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穿过聚碳酸酯膜的数量相比,实验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迁移和侵袭穿过聚碳酸酯膜的数显着减少(P<0.01)。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明:实验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cyclin B和cyclin E的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结直肠癌LOVO(P<0.01)。cyclin A在两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p21在实验组结直肠癌LOVO细胞中的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结直肠癌LOVO(P<0.01)。结论1.APS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cyclin B、cyclin E和p21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了APS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
艾江[10](2021)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增殖、迁移、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HSFbs并传代至P3-P6代用于实验;通过CCK-8法分析CPh Gs对HSFbs的抑制活性,作IC50,选取合适浓度。将其分为4组: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为5 ng/ml TGF-β1;实验组(CT)为50μg/ml CPh Gs+5 ng/ml TGF-β1和100μg/ml CPh Gs+5 ng/ml TGF-β1。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药物干预后的HSFbs形态与密度的变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CPh Gs对人HSFbs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Ph Gs对人HSFbs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各组Smad2、Smad3、Smad7、Col1、Col3、Fibronectin和α-SMA的m 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2/3、p-Smad2/3、Smad7、Col1、Col3、Fibronectin、α-SMA、p-ERK、p-JNK、p-p38、Bcl-2、Bax和C-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CPh Gs浓度的增高,HSFbs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其IC50值为105.00μg/ml;(2)与对照组相比,CPh Gs作用于HSFbs 24 h后可将其阻滞在G0/G1期,100μg/ml CPh Gs可促HSFbs凋亡;不同浓度的CPh Gs均可抑制HSFbs的迁移,且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SFbs的增殖(P<0.05);相比模型组,实验组CPh Gs均能够降低TGF-β1诱导的Col1、Col3、Smad2、Smad3、Fibronectin和α-SMA m RNA表达(P<0.05),不同剂量的CPh Gs可促进Smad7 m RNA表达,高剂量的CPh Gs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的CPh Gs均可促进Bax蛋白表达,100μg/ml CPh Gs可增加Smad7、p-ERK、C-caspase-3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降低TGF-β1诱导的Col1、Col3、Bcl-2、p-Smad2/3、p-p38、Fibronectin和α-SMA的蛋白表达。结论:CPh Gs的可通过干预TGF-β1/Smad与MAPK信号通路来抑制HSFbs活化、增殖、迁移并促其凋亡进而减少胶原合成。
二、小心中药的副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心中药的副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溶液对SKOV-3/DDP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材料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卵巢癌腹水的中医药治疗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温阳解郁汤对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HT22 细胞皮质酮损伤模型的建立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1.4 主要溶液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1.1 细胞复苏 |
2.1.2 细胞传代 |
2.1.3 细胞冻存 |
2.2 皮质酮模型的建立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确定皮质酮损伤HT22细胞的最佳给药浓度及给药时间 |
4.2 细胞形态观察 |
5.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温阳解郁汤含药血清对皮质酮损伤型HT22 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1.4 主要溶液配制 |
2.实验方法 |
2.1 样品制备 |
2.2 含药血清制备 |
2.3 实验分组情况 |
2.4 WYJY给药条件的确定 |
2.5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 |
2.6 神经前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检测 |
2.7 Annexin V-FITC法检测细胞凋亡 |
3.实验结果 |
3.1 含药血清给药条件的确定 |
3.2 细胞形态学观察 |
3.3 LDH活性值 |
3.4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
3.4.1 hoechst染色结果 |
3.4.2 Brdu/Neun双染 |
3.5 细胞凋亡结果 |
4.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温阳解郁汤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2.主要溶液配制 |
3.试验方法 |
3.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酶联反应分析 |
3.2 细胞免疫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
3.2.1 实验分组 |
3.2.2 样本前处理 |
3.2.3 BCA试剂盒测定各组HT22 细胞蛋白浓度 |
3.2.4 SDS-PAGE电泳 |
3.2.4.1 检漏 |
3.2.4.2 配胶 |
3.2.4.3 上样 |
3.2.4.4 电泳 |
3.2.4.5 转膜 |
3.2.4.6 封闭 |
3.2.4.7 抗体孵育 |
3.2.4.8 显色检测 |
4.RT-PCR |
4.1 总RNA提取 |
4.2 RNA浓度测定 |
4.3 引物序列 |
4.4 反转录反应 |
4.5 Real Time PCR |
5.结果 |
5.1 各组细胞上清液BDNF表达量 |
5.2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 |
5.3 RT-PCR结果 |
6.本章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中药治疗抑郁症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1.西医治疗抑郁症 |
2.中医治疗抑郁症 |
3.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
3.1 调控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
3.2 神经元突触可塑性调节 |
3.3 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异常 |
3.4 其他作用机制 |
4.神经元可塑性相关抗抑郁信号通路 |
4.1 cAMP通路 |
4.2 MAPA通路 |
4.3 CaMKⅡ通路 |
4.4 PI3K/Akt通路 |
4.5 其他信号通路 |
5.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1H-吲哚-1-β-D-葡萄糖苷抗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体外GCRI对HCC细胞活力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二 GCRI对HCC细胞周期阻滞及DNA损伤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三 体外抑制自噬对GCRI调节细胞增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实验结果 |
3 小结 |
实验四 GCRI抗HCC分子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实验五 体内GCRI对 PDX肝癌小鼠模型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常见几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
1 石蒜碱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
2 小檗碱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
3 粉防己碱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
4 秋水仙碱抗肝癌分子机制研究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
一、中风病中西医论治现状 |
二、从毒论治中风病的理论基础 |
三、解毒法治疗中风病的当代实践 |
四、常用解毒类方药治疗中风病的现代研宄 |
五、总结和展望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痰热清注射液成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
一、痰热清注射液出自名家,历经考验,疗效确切 |
二、痰热清注射液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
三、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
四、痰热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
五、痰热清注射液从解毒切入治疗中风的研宄现状和展望 |
六、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研究 |
研究一 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中风病的生物学机制 |
1 引言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二 不同剂量痰热清注射液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研究三 痰热清注射液对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语 |
创新点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淫羊藿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淫羊藿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淫羊藿素通过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卵巢癌SKOV3 细胞增殖、凋亡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卵巢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6)Notch1信号途径与GSK-3β在大黄素致肾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引言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动物 |
2.1.2 细胞株 |
2.1.3 药物 |
2.1.4 试剂 |
2.1.5 仪器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3 小鼠肾脏组织中SOD水平测定 |
2.4 小鼠肾脏组织中GSH水平测定 |
2.5 病理组织学检测 |
2.6 蛋白质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
2.6.1 提取肾脏组织蛋白 |
2.6.2 蛋白定量 |
2.6.3 制胶 |
2.6.4 上样与电泳 |
2.6.5 转膜 |
2.6.6 免疫反应 |
2.6.7 显影 |
2.7 NRK-52E细胞的复苏及传代 |
2.8 细胞抑制率检测 |
2.9 Hoechst33342 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2.10 ROS活性氧水平监测 |
2.11 JC-1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2.12 数据统计 |
3 结果 |
3.1 大黄素对小鼠一般行为情况的影响 |
3.2 大黄素对小鼠肾组织中SOD及 GSH含量的影响 |
3.3 大黄素对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3.4 大黄素对小鼠肾组织中Notch1、N1ICD、p-GSK-3β、GSK-3β、Nrf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大黄素对NRK-52E细胞增殖的影响 |
3.6 大黄素诱使NRK-52E细胞凋亡 |
3.7 大黄素对NRK-52E细胞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
3.8 大黄素对NRK-52E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4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大黄素对肾脏疾病的防治作用与安全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仙葛方干预PMOP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理论研究 |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进展 |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
1.1 RANKL-RANK-OPG轴的紊乱 |
1.2 相关激素的分泌 |
1.3 炎症因子的分泌 |
1.4 氧化应激 |
1.5 其他机制 |
2. 现代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方案 |
2.1 骨吸收抑制剂 |
2.2 骨形成促进剂 |
2.3 骨矿化药物 |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3.1 中医病因认识 |
3.2 中医病机认识 |
3.3 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
二. 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
1.1 TGF-β超家族 |
1.2 TGF-β受体 |
1.3 smads家族蛋白 |
2. 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与骨骼的关系 |
实验研究 |
1 实验设计 |
1.1 实验动物选择 |
1.2 实验方案设计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药品、试剂及器材 |
3 实验方法 |
3.1 药品配制方法 |
3.2 实验动物饲养 |
3.3 实验动物分组 |
3.4 造模——去卵巢大鼠模型的构建 |
3.5 造模结果验证——活体骨密度检测 |
3.6 实验动物给药 |
3.7 实验标本采集 |
3.8 各项指标检测方法 |
3.9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仙葛方改善去势大鼠体征 |
4.2 仙葛方上调去势大鼠股骨的骨密度 |
4.3 仙葛方改善去势大鼠股骨组织形态 |
4.4 仙葛方促进吸收血清中骨矿物 |
4.5 仙葛方下调血清中骨代谢物量 |
4.6 仙葛方上调去势大鼠骨组织TGFBR1、Smad2 mRNA的表达 |
4.7 仙葛方上调去势大鼠骨组织TGFBR1、Smad2蛋白的表达 |
5 讨论 |
5.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建立 |
5.2 阳性对照药物选用 |
5.3 Sham对照组的设立 |
5.4 导师何教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理论探析 |
5.5 仙葛方的现代药理探究 |
5.6 仙葛方对去势大鼠的基础体征的改善情况 |
5.7 仙葛方对骨密度的影响 |
5.8 仙葛方对骨组织形态的影响 |
5.9 仙葛方对骨矿量的影响 |
5.10 仙葛方对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
5.11 仙葛方对去势大鼠骨组织TGFBR1、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
结论 |
展望与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对zDHHC9/RAS的调控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术语缩写注释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R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
2.针对靶向RAS的研究 |
3.ZDHHC9的前期研究 |
4.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zDHHC9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Westen Blot检测人结肠癌细胞株以及正常人体组织对照组细胞系中zDHHC9的表达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二: zDHHC9对结肠癌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及RAS通路的激活情况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构建细胞系 |
2.2 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细胞内ZDHHC9及RAS蛋白表达 |
2.3 Western Blot检测zDHHC9及相关蛋白表达 |
2.4 qPCR检测转染后结肠癌细胞中zDHHC9的表达 |
2.5 CCK8法检测结肠癌细胞敲低zDHHC9后增殖能力变化 |
2.6 3D matrigel基质胶实验观察结肠上皮细胞zDHHC9过表达后细胞生长情况 |
2.7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实验三: 活血化瘀方对SW620细胞内zDHHC9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的培养及其药物处理 |
2.2 Hoech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
2.3 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 |
2.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小结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研究一: 回顾性分析结结直肠癌zDHHC9表达、RAS状态等情况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收集 |
2.2 生物样本采集 |
2.3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
2.4 ELISA法检测 |
2.5 PCR检测基因RAS等突变情况 |
2.6 结直肠癌TNM分期 |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临床研究二: 活血化瘀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zDHHC9达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2.3 分组 |
2.4 治疗方案 |
2.5 安全性评估 |
2.6 观察指标 |
2.7 相关基因突变检测和血清蛋白检测 |
2.8 数据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黄芪多糖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在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文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 TGF-β1/Smads 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增生性瘢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小心中药的副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溶液对SKOV-3/DDP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D]. 李宁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温阳解郁汤对皮质酮损伤型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D]. 史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1H-吲哚-1-β-D-葡萄糖苷抗肝细胞癌分子机制研究[D]. 刘彩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痰热清注射液对脑梗死后apelin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D]. 李中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淫羊藿素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D]. 侯科名.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Notch1信号途径与GSK-3β在大黄素致肾毒性中的作用研究[D]. 王浩泽. 宜春学院, 2021(08)
- [7]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仙葛方干预PMOP的机制研究[D]. 周格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对zDHHC9/RAS的调控探讨活血化瘀方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D]. 李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黄芪多糖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D]. 肖娟.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10]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及机制研究[D]. 艾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