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检测、诊断和治疗设备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检测、诊断和治疗设备

一、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测试诊治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潘越[1](2021)在《变电站蓄电池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蓄电池既是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电力系统直流电源和电力通信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不可缺少的独立后备电源。如果无法及时掌握蓄电池运行状态及健康程度,就无法保障蓄电池组的供电能力,在掉电等紧急情况时可能无法按设计时限提供电源保障,将会引起信息通信中断、调度无法对电网进行实时监视,甚至会导致保护设备误动或者拒动、整个电力系统陷入瘫痪状态,严重时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对变电站蓄电池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其安全可靠可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然而,由于变电站蓄电池的容量大、基数多、安置分散,传统蓄电池监测装置作业效率太低,且不利于蓄电池的更换移动操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贵港供电局变电站蓄电池监测需求开展研究工作,提出了无线自组网的分布式监测策略,并研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装置。首先,本文分析了变电站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监测方法;比较了交、直流测试法检测蓄电池内阻的利弊,并确定了采用直流分组瞬时放电法测试蓄电池内阻。然后,构建变电站蓄电池模型,开展SOC估计方法研究;完成系统的软硬件模块化开发,硬件设计包括控制单元、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内阻采集模块、无线通讯自组网模块等,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各监测子程序和告警程序等。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组网运行的终端架构,监测数据可以通过Web页面在局内部网站发布,实现了蓄电池远程管理及实时在线监测。最后,将数据智能分析引入在线数据监测分析中,对采集到的电压、内阻等参数结合核对性放电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用以判断蓄电池的状态以及其性能变化情况。运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实现对变电站蓄电池组端电压、单体电压、内阻、以及充放电电流、运行环境温度等运行参数实时在线监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数据资源对蓄电池的性能变化进行科学、有效地预测,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与价值。

周宁,张嘉嘉[2](2020)在《磷酸铁锂电池在石化电源装置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石油化工装置规模日趋增大,大型的220 kV、110 kV总变电站及35 kV区域变电站大量出现。因石油化工装置规模大,需设置能够满足石油化工装置需求的电源装置。目前在石油化工电源装置中常用的电池类型为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与该类电池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较为严苛。磷酸铁锂电池近些年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其应用发展在国家新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两类电池在安全、环保、记忆效应、放电性能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和对比,详述磷酸铁锂电池在石油化工装置中的应用前景研究。

张绍辉[3](2020)在《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深循环寿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中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突破2.5亿辆。其核心部件的铅酸蓄电池是电动自行车能够绿色环保出行的最大贡献者,每年电池消耗量达到10亿只以上。然而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却只有一年左右,并且故障退货率达10%~20%之多。因此,解决铅酸蓄电池深循环使用寿命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少材料用量和能源消耗,也可减少退换货损失,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效益。本文从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使用过程中存在技术质量问题出发,针对阀控铅酸蓄电池动力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早期容量衰减问题,从离子迁移问题研究入手,研究质子交换膜材料对金属离子迁移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无机吸湿性材料气相二氧化硅掺杂改性提升质子传导率。利用铅锑合金解决板栅腐蚀层在深循环过程中性能变差问题,利用铋掺杂改善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性和深循环过程中骨架结构稳定性,并对迁移到负极的金属离子析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铋和锑掺杂提高正极活性物质结构稳定性和提升电池容量机理进行深入探究。为了提高正极活性物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采用铋和锑掺杂氧化铅高温烧结后添加到正极活性物质中。研究表明,在450 ℃时烧结后锑和铋可以进入铅晶格。采用铋掺杂后,化成后熟极板α-Pb O2含量在掺杂量为1.0%具有最大值,而锑掺杂对生极板和熟极板性能参数影响不大,采用1.0%铋掺杂能降低化成充电电压100 m V。掺杂1.0%铋后电池具有最高放电容量,与1.0%锑掺杂相比提升2.0%,与未掺杂空白电池相比容量提升8.7%。采用1.0%铋掺杂电池具有最高深循环寿命,在循环250次后还有初始容量90%,采用1.0%锑掺杂电池250次循环后还有初始容量80%,而未掺杂电池在250次后容量已低于70%。采用双电极放电方法研究发现,采用铋掺杂后,铅先于铋放电,铋能在充放电时保持活性物质结构稳定;采用热重法研究发现铋和锑掺杂能增加电化学合成二氧化铅结构水含量,从而影响二氧化铅电极放电容量。采用质子交换膜阻止板栅合金和活性物质中锑离子向负极迁移,利用电解池验证在温度、强制对流和电场对锑离子在质子交换膜中扩散系数和电场因子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厚度质子交换膜都对锑离子迁移都能有效阻止锑离子迁移,在1 V电场作用下电池使用温度50 ℃有强制对流有硫酸电解质存在条件下48 h后透过质子交换膜的仅有0.018 mol·L-1Sb3+左右。在扩散和电场共同作用下,质子交换膜在同样条件下能阻止95%以上锑离子跨膜迁移。质子交换膜电化学窗口在2.8 V以上,符合铅酸蓄电池使用要求,电池内阻受到质子交换膜影响,发现30μm PEM隔膜与AGM相比质子电导率下降5.4%,电池内阻增加4.6%,C2容量下降7.0%,通过对电池深循环寿命研究发现,采用质子交换膜电池和铅锑板栅合金电池在循环250次后还有初始容量93%,空白电池在循环250次后还有初始容量80%,说明通过采用质子交换膜阻止锑离子迁移能改善提升电池深循环使用寿命。为了解决质子交换膜质子导电率问题,采用气相SiO2掺杂改性质子交换膜,研究SiO2掺杂含量的对质子交换膜性能的影响,研究改性后厚度、温度、强制对流和电场作用对阻止锑离子迁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后质子交换膜在掺杂量少于6.0%时具有最优性能,试验条件下能有效阻止97%以上锑离子跨膜迁移。掺杂含量为6.0%时具有吸水率提升33.2%,离子电导率提升16.9%,电池内阻值减小1.81%,放电容量提升1.3%。改性后质子交换膜分解温度在200 ℃以上,能够满足铅酸蓄电池使用要求。采用改性过的质子交换膜电池循环寿命在257次时还有初始容量91%,对照未掺杂改电池还有初始容量87%,说明采用掺杂改性质子交换膜能提升电池深循环寿命。为了进一步解决金属离子迁移到负极引起电池失水热失控问题,研究对硝基苯甲酸对负极析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添加0.010%对硝基苯甲酸可提高析氢过电位26 m V,添加0.01%时充电接受能力和低温性能达到最大值,其中充电接受能力达到3.33,与空白相比提高0.51,-10 ℃和-18 ℃低温放电容量分别提高2.5%和6.6%。添加0.01%硝基苯甲酸电池循环260次还有初始容量87%,空白电池衰减到初始容量75%以下,说明在负极控制容量条件下,添加对硝基苯甲酸有利于提高电池负极循环寿命。

杨杰[4](2020)在《阀控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SOC估算研究》文中认为阀控铅酸蓄电池(VRLA)是应急电源系统(EPS)中的供能核心,当城市电力发生中断时,EPS通过VRLA蓄电池的储能来维持重要用电设施的应急供电。在实际使用中,铅酸蓄电池的维护主要依靠人工定期巡检,然而,由于巡检的周期较长并且电池在使用时存在过充和过放等不良工况,蓄电池往往达不到预期的使用年限而报废。在EPS中,蓄电池以电池组的形式存在,单个电池的劣化将导致整个电池组无法稳定运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对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可以达到异常状况及时了解和劣化电池及时更换的目的,从而能够保障EPS的稳定运行。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市场上现有的蓄电池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后,设计了一套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本文的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提取出影响电池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蓄电池主要特性参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目标,并对其监测方案进行了设计。(2)通过对现有电池模型进行分析,选择使用二阶RC回路模型对蓄电池进行建模。通过理论分析得到电池模型中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并使用电池放电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电池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值。(3)基于二阶RC回路模型的参数辨识结果,使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电池状态输出方程和观测方程,并通过引入改进安时积分法对电池荷电状态(SOC)的预测值进行校正。最后,使用实验放电电流作为输入对SOC进行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证明此改进的SOC估算方法具有较高的估算精度。(4)设计了一套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分为传感器、数据集中器以及上位机三个部分。通过自主设计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了蓄电池的端电压、内阻、温度等参数的在线监测;同时,设计有数据集中器模块,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将数据上传至上位机的数据库中进行保存。最后,本文对系统中监测参数的精度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比参考仪器,检验了系统的监测精度。综上,本文设计了一套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蓄电池的端电压、内阻、温度及SOC等参数进行有效的在线监测,并能将测得的数据保存至上位机,以供查询和分析。研究成果对于设计铅酸蓄电池监测装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艺明[5](2020)在《铅酸蓄电池用正负脉冲与谐振波复合修复系统》文中提出铅酸蓄电池自从其发明以来凭借价格低廉,运行稳定性高,容量大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使用方法不符合规范而导致铅酸蓄电池硫酸盐化进而提前报废的问题也一直未得到解决。铅酸蓄电池提前报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若处理不当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对硫酸盐化的铅酸蓄电池进行活化使其容量恢复一直是全球铅酸蓄电池科研人员研究的一项重点。为了使已经硫化的铅酸蓄电池消除硫化,延长铅酸蓄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本文设计了一套铅酸蓄电池正负脉冲与谐振波复合修复系统。主要工作包括: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构成,简述了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原理以及可能导致铅酸蓄电池硫化的原因。分析了现有修复方法的修复原理及优缺点,针对铅酸蓄电池硫化的特点以及硫酸铅结晶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正负脉冲与谐振波复合修复的修复方法。对铅酸蓄电池复合修复系统的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采用可以多路输出的反激拓扑作为修复系统的供电电源,对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进行了分析选择,然后对反激电路的硬件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对正负脉冲电路进行了设计,根据麦斯定律推导了正负脉冲幅值及宽度的计算公式。对高频谐振电路进行设计,分析了高频谐振电路的工作过程。通过继电器模块将反激供电电路、正负脉冲修复电路和高频谐振电路连接起来相互配合产生复合修复波形。对修复系统的软件进行了设计,继电器、正负脉冲及高频谐振电路均以dsPIC16F887芯片作为主控芯片,在MAPLE X IDE环境下,采用C语言对控制芯片进行编程。绘制了PCB并搭建修复系统硬件电路,经测试合格后,用该电路对硫化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了修复试验,通过设置对比试验证明修复电路的修复效果。

吴俊平[6](2020)在《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领域也加快了其更新换代的步伐,这样导致工业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烈。上述现象在电池领域及其具有代表性,铅酸电池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例如耐高低温性能好、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可靠等。它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电力,车辆启动,通信,铁路和牵引等方面。目前铅酸蓄电池还是十分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它们既便宜又安全。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代步交通工具也多种多样了起来。小城市大多数人骑电动车出行。与此同时,移动通信、互联网和国家电网电力技术正在飞跃,我国将加大储能电源(依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牵引力电源等电池的消耗,随之而来的是近年铅酸电池市场需求逐年攀升。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寿命理论上最多8~10年,由于使用者的操作不当,维修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一般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3~4年。这些含有大量铅金属的铅酸蓄电池,一旦不及时处理,流入我们的生活中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种种原因导致铅酸蓄电池提前损坏,以及不合理的大量使用、乱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延长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寿命、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电池使用维护成本成为当今的非常具有价值的研究项目。据研究发现,部分容量为40%的退运铅酸电池,大部分报废原因为失水和硫酸盐化,是具有修复和利用价值的。本文使用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聚丙烯酸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铅酸蓄电池新型修复剂,添加修复剂到铅酸蓄电池电解液中,通过对添加修复液的劣化电池和新电池进行充放电循环修复。将负极上硫酸铅结晶体从极板上分散形成硫酸铅活性物分布于极板表面,可以在电池正负极板的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硫酸铅大颗粒结晶体再次生成,同时在正极减缓二氧化铅泥化,来达到恢复蓄电池性能、提升新电池使用寿命及循环次数的目的。对具经过检验手段并判断出符合修复条件的铅酸蓄电池进行修复,修复后放电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修复液添加到新电池中,能够增加新电池使用寿命并提升充放电循环次数。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本修复液修复后的蓄电池性能明显地得到提高,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循环次数明显提高。对劣化后的铅酸蓄电池展开修复研究对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意义。

杨宝峰[7](2020)在《长寿命铅碳电池用耐腐蚀正极板栅合金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铅酸蓄电池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二次电池,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较短的循环寿命限制了它在储能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自2004年铅碳电池技术的出现,为铅酸蓄电池的技术发展和市场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先进的铅碳电池已达到4000次以上的循环寿命(60%DOD,Depth of Discharge),在电力储能等领域已得到了初步的应用。通过解决限制铅碳电池寿命的正极板栅腐蚀问题,从而获得超长寿命的铅碳电池(循环寿命≥6000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市场开发价值。本文研究了板栅合金成分、板栅/活性物质界面腐蚀层和正极板栅腐蚀环境,优化了正极板栅合金的成分和正极极板的制备工艺,创新性的提出了通过控制铅碳电池正极电势来降低板栅电化学腐蚀速率的方法。通过对Pb-Ca-Sn-Al四元合金成分的优化和添加剂的引入,研究了合金成分对其金相结构及电化学腐蚀等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合金中的锡含量提高至1.5wt.%以上,可以明显提升合金的耐腐蚀特性。在高锡合金中分别引入Bi、Ba、Sr、Ge、Se、Ag、Yb、La、Sm 9种添加剂,发现Bi、Ba、Ge可以促进合金的晶粒生长,Ag、Yb、La、Sm可以使合金的晶粒细化并分布均匀,而Bi、Ba、Ag、La、Sm可以有效抑制腐蚀层中Pb(II)和Pb O2的生长和聚集,腐蚀层均匀致密、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进一步通过Bi、Ag、La的复合合金配制,发现含La合金板栅腐蚀较严重,腐蚀层疏松开裂,板栅的蠕变伸长明显。而含Ag合金板栅腐蚀失重及腐蚀层厚度明显下降,致密的腐蚀层对板栅基体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板栅的蠕变伸长量小于1%。由此得出Pb-Ca-Sn-Al-Ag合金适用于长寿命铅碳电池正极板栅。对铅膏包覆板栅和裸板栅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极化时间的增加和极化温度的升高,均会促进界面腐蚀层的生长,铅膏的包覆使得板栅的电化学腐蚀得到了较好的抑制,腐蚀层的生长开裂现象明显改善,因此采用双面涂板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板栅裸露引起的部分区域腐蚀较严重的问题。研究了两种合金在铅碳电池中的应用效果,Pb-Ca-Sn-Al-La合金可以有效地提升电池的深循环性能,但板栅严重的腐蚀、蠕变导致电池浮充寿命较短;Pb-Ca-Sn-Al-Ag合金板栅/活性物质界面腐蚀层生成较困难,界面层阻抗较高导致电池过早失效。通过板栅预处理、改进固化工艺及正极添加剂的方法对界面进行改善研究,得出多段式极板高温固化工艺,有效地提高了板栅/活性物质间的结合力,有利于提高界面腐蚀层的导电性。改进后的铅碳电池经过400次100%DOD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展现了优异的循环性能。从板栅电化学腐蚀动力学角度研究了降低板栅腐蚀速率的方法,分析了铅碳电池正极工作电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铅碳电池充电过程中,正极电势随着电池荷电态的升高而升高,当电池达到约90%荷电态时,正极电势达到最大值。正极电势随着电池循环充放电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电势的升高,正极板栅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加,电势高于1.2 V后,其增长速率明显增加。从铅碳电池设计和使用的角度,研究了负极碳材料、正极添加剂、电解液浓度和均充电电压对正极电势的影响。研究表明,负极中引入的0.2 wt.%活性碳,降低了负极的析氢过电势和电化学极化,使得新电池的正极充电电势升高约41 m V,但可以有效抑制循环过程中正极电势的升高速率;向正极配方中添加0.1 wt.%Sb2O3和,可以提高正极的α-Pb O2含量,降低正极的欧姆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减缓正极电势的升高;正极电势随电解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通过合理的降低铅碳电池的电解液浓度和减少电池失水,可以有效降低正极电势;研究发现,降低铅碳电池的均充电电压50 m V,电池经过1600次循环测试,对电池的容量保持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可以减少正极的过充电量和副反应,明显减缓了正极板栅腐蚀和铅膏软化,有利于延长铅碳电池的寿命。

何栋[8](2018)在《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节能减排”这一国策,移动通信行业从2009起开始了磷酸铁锂电池的试点研究及规模化的商业应用。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基站中不能只是简单地替换掉铅酸电池,应根据铁锂电池的工作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适用场景、优化开关电源参数设置以配合BMS共同管理蓄电池、了解其日常维护的特点等,最大化地发挥铁锂电池的优势。还要结合投资情况,选择适当的使用方式。本论文首先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基本特点、工作性能等进行阐述;其次对比了磷酸铁锂电池与铅酸蓄电池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总结磷酸铁锂电池的使用方式与使用场景,结合实际案例论证其在通信基站中广泛的适用性。再次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对磷酸铁锂电池在现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给出一定的改进建议。最后结合行业特点,分析了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特性,明确其优缺点,一方面解决目前基站中使用的主流电池,即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多年使用、维护中暴露的环境污染、高低温瓶颈、实际寿命短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铁锂电池某些特点也更加符合4G/5G网络的建设特点:如大量分布式站点、无机房站点等,其推广使用对于保障网络安全是有积极作用的。论文的最终目的,是明确如何在移动通信基站中安全可靠地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姜虎兵[9](2019)在《甘肃移动蓄电池运维的项目管理应用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通信行业完成了垄断破除,市场开放,全业务竞争等改革工作。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信技术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网络运行复杂性、价格战不断升级。随着人口红利结束,收入增长乏力的大环境变化,通信企业都面临增量不增收,经济效益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等问题突出。压缩成本、控制支出等降本增效工作成为应对竞争和实现发展的主要举措。作为中国通信企业的“领头羊”,中国移动更是将利润率考核要求提升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大了各省公司的利润率的考核指标占比。要实现利润率提升,开源节流是必然。开展成本压降,影响最大的就在不直接产生运营收入的网络运维领域。中国移动网络真正大规模发展才是最近十几年,在网运行设备面临着老化严重,故障率提升和维护压力大、成本升高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降低运维成本,是否可行?压降成本,只能做减法吗?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实现成本压降是每个运营商都要面临的问题。本文讲述了甘肃移动定西分公司在蓄电池运维工作中,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建立起创新的项目管理组织架构,通过管理创新带动和保障了技术创新,确保技术创新在各类资源地重重限制之下得到较为深入实践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目标。本文通过案例阐述,探讨了在企业的日常运维工作中,如何利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良好结合、互相促进,确保项目目标的达成。希望能对同类企业在运维领域的降本增效活动提供一些借鉴。

王亮[10](2019)在《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铅酸动力蓄电池是电动自行车上的重要核心部件。随着电动自行车新标准以及铅酸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实施,对铅酸动力电池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铅酸动力蓄电池的比能量提升是对电动自行车设计及节能增效起到了积极意义。提升铅酸蓄电池的比能量一直是行业里大部分人研究的课题。大部分研究人员都热衷于对新材料的应用,使铅酸蓄电池的活性物质利用率提升,达到提升比能量的目的。还有就是在工艺技术上的研究,而对于轻量化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然而对铅酸动力蓄电池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可以在不改变现有材料及工艺上就可以获得比能量的提升。对于生产应用较为方便,更能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关于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本学位论文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以铅酸动力蓄电池比能量提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的研究。通过对铅酸动力蓄电池结构的分析,建立起系统的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对板栅、极板、汇流排采用数字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结合,对其导电性及其它性能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方法。对塑壳采用数字建模及有限元分析结合,对其使用时的变形及结构的改善进行轻量化结构设计的方法。针对边负板及电解液量根据其在蓄电池的具体特性制定轻量化结构设计的方法。对制定的系统化的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进行理论模拟与实际实验验证的研究。采用有限元模拟、拉力试验、腐蚀试验、理化试验、样品电性能寿命测试试验。以及采用金相显微镜、SEM、XRD等仪器对微观的物质形貌成分等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各个部件轻量化设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导出有效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依据。根据验证的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进行实际的产品设计应用。运用轻量化设计方法及设计依据,通过系统的数字模拟分析,做出最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设计及计算,设计出一款轻量化高比能量产品,使铅酸动力蓄电池比能量提升至42Wh/kg,使行业里有了新的突破。经过对该成果与现有产品进行了标准的测试对比,验证了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二、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测试诊治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测试诊治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变电站蓄电池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变电站蓄电池运行机理及分析
    2.1 工作原理
        2.1.1 放电原理
        2.1.2 充电原理
        2.1.3 氧气再化合原理
    2.2 主要技术参数
        2.2.1 电池容量
        2.2.2 电动势
        2.2.3 内阻
        2.2.4 电流
    2.3 失效机理与维护措施
        2.3.1 失效机理
        2.3.2 维护措施
    2.4 蓄电池电压监测方式
        2.4.1 组压监测
        2.4.2 单体电压监测
    2.5 核对性放电
    2.6 内阻测试方法
        2.6.1 交流注入测试法
        2.6.2 直流分组瞬时放电法
    2.7 小结
第三章 变电站蓄电池模型及SOC估计方法研究
    3.1 变电站蓄电池模型
    3.2 SOC估算方法研究
        3.2.1 SOC估算的概念
        3.2.2 SOC影响因素
        3.2.3 现有SOC估算方法
        3.2.4 SOC估算方法分析与仿真
    3.3 蓄电池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参数
        3.3.1 蓄电池端电压
        3.3.2 蓄电池工作电流
        3.3.3 蓄电池内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研制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2 系统设计总体框架
    4.2 硬件模块化实现
    4.3 软件模块化设计
        4.3.1 控制单元模块设计
        4.3.2 电压采集模块设计
        4.3.3 电流采集模块设计
        4.3.4 内阻采集模块设计
        4.3.5 温度采集模块设计
        4.3.6 中央处理器程序设计
        4.3.7 组网运行整体设计
        4.3.8 WEB发布
    4.4 小结
第五章 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应用测试与分析
    5.1 监测数据的分析
        5.1.1 电压核对校验
        5.1.2 内阻采集的分析
        5.1.3 参数的综合分析
    5.2 核对性放电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2)磷酸铁锂电池在石化电源装置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原理和特性研究
2 国内外规范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要求
    2.1 与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相关的规范要求
    2.2 与蓄电池室相关的规范要求
    2.3 小结
3 磷酸铁锂电池的原理和特性研究
4 磷酸铁锂电池在石化电源装置中的应用前景
5 结束语

(3)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深循环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阀控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1.3 阀控铅酸蓄电池所面临的挑战
    1.4 阀控铅酸蓄电池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二氧化铅电极研究进展
        1.4.2 腐蚀层研究进展
        1.4.3 锑离子迁移研究进展
        1.4.4 质子交换膜研究进展
        1.4.5 抑制析氢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主要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
        2.1.1 主要化学试剂
        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 材料制备方法及过程
        2.2.1 掺杂氧化铅材料制备
        2.2.2 质子交换膜制备和预处理
    2.3 材料的结构、组成与形貌
        2.3.1 X射线衍射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观察
        2.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3.4 高效液相色谱表征
        2.3.5 热重表征
        2.3.6 粒度分布测试
        2.3.7 吸水率和溶胀性测试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1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
        2.4.2 循环伏安和线性扫描伏安法测试
        2.4.3 交流阻抗测试
        2.4.4 室温离子电导率测试
        2.4.5 隔膜加压吸酸值测试
    2.5 电池性能测试
        2.5.1 电池水损耗测试
        2.5.2 电池自放电测试
        2.5.3 电池充电接受能力测试
        2.5.4 电池低温性能测试
        2.5.5 容量和倍率放电性能测试
        2.5.6 循环寿命测试
第3章 掺杂对正极活性物质性能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锑铋掺杂铅氧化物烧结工艺
    3.3 铋掺杂铅氧化物性能研究
        3.3.1 烧结温度对铅氧化物形貌和电阻影响
        3.3.2 不同掺杂含量对正极板性能影响
        3.3.3 掺杂含量对电化学性能影响
    3.4 锑掺杂铅氧化物性能研究
        3.4.1 烧结温度对铅氧化物形貌和电阻影响
        3.4.2 不同掺杂含量铅氧化物对极板性能影响
    3.5 掺杂铅氧化物对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3.5.1 掺杂铅氧化物对极板化成影响
        3.5.2 掺杂铅氧化物对电池放电容量影响
        3.5.3 掺杂铅氧化物对二氧化铅结构水含量的影响
        3.5.4 掺杂铅氧化物对电池深循环寿命影响
        3.5.5 铋掺杂铅氧化物对活性物质结构影响机理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质子交换膜对离子迁移特性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锑离子迁移传质过程影响因素研究
        4.2.1 膜厚度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4.2.2 无电场作用下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4.2.3 电场因素对锑离子迁移行为影响
        4.2.4 离子浓度和电场协同场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4.2.5 温度和电场协同场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4.2.6 强制对流和电场协同作用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4.2.7 温度和对流协同作用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4.3 复合隔膜电化学性能研究
        4.3.1 复合隔膜吸酸特性和离子电导特性
        4.3.2 复合隔膜电化学窗口特性研究
    4.4 复合隔膜对电池性能影响研究
        4.4.1 复合隔膜对电池内阻影响
        4.4.2 复合隔膜对电池充放电性能影响
        4.4.3 复合隔膜对电池深循环寿命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SiO_2改性PEM对离子迁移特性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SiO_2改性PEM对锑离子迁移特性影响
        5.2.1 膜厚度对锑离子迁移特性影响
        5.2.2 无电场作用下对锑离子传质过程影响
        5.2.3 有恒定电场条件下温度和强制对流影响
    5.3 SiO_2掺杂含量对PEM性能影响
        5.3.1 SiO_2掺杂含量对微观形貌影响
        5.3.2 SiO_2掺杂含量对热稳定性影响
        5.3.3 SiO_2掺杂含量对吸水率和溶胀性影响
        5.3.4 SiO_2掺杂含量对离子电导率影响
    5.4 SiO_2改性PEM对电池性能影响
        5.4.1 SiO_2改性PEM对电池内阻影响
        5.4.2 SiO_2改性PEM对电池放电性能影响
        5.4.3 SiO_2改性PEM对电池循环性能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硝基苯甲酸对负极析氢特性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对硝基苯甲酸含量对负极析氢过电位影响
    6.3 对硝基苯甲酸含量对电池性能影响
        6.3.1 对硝基苯甲酸含量对电池水损耗影响
        6.3.2 对硝基苯甲酸含量对电池自放电影响
        6.3.3 对硝基苯甲酸含量对电池充电接受能力和低温性能影响
        6.3.4 对硝基苯甲酸对电池循环寿命性能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阀控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SOC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电池监测技术应用现状
        1.2.2 铅酸蓄电池SOC估算方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铅酸电池电特性及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2.1.1 铅酸蓄电池结构
        2.1.2 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2.1.3 电池失效形式分析
    2.2 铅酸蓄电池主要性能参数
        2.2.1 蓄电池电压
        2.2.2 蓄电池内阻
        2.2.3 蓄电池温度
        2.2.4 蓄电池容量
    2.3 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3.1 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2.3.2 在线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3.3 电池运行参数监测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铅酸蓄电池模型的建立与SOC估计算法设计
    3.1 电池模型确定及参数辨识
        3.1.1 电池模型的确立
        3.1.2 SOC-OCV关系曲线获取
        3.1.3 电池模型参数辨识
    3.2 SOC估算方法分析
    3.3 UKF滤波算法
    3.4 基于UKF与改进安时积分法的联合SOC估算方法
    3.5 SOC预测算法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框架设计
    4.2 电源电路设计
    4.3 传感器模块设计
        4.3.1 电池性能参数采集电路设计
        4.3.2 电池内阻检测模块设计
        4.3.3 CAN通信电路设计
    4.4 数据集中器模块设计
        4.4.1 组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4.4.2 环境温度检测
        4.4.3 本地SD卡存储模块设计
        4.4.4 GPRS无线通信模块
        4.4.5 硬件抗干扰措施及PCB布局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在线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总体框架设计
    5.2 传感器模块软件程序
        5.2.1 电压检测程序
        5.2.2 温度检测程序
        5.2.3 内阻采集程序
        5.2.4 CAN通信程序
    5.3 数据集中器模块软件设计
        5.3.1 CAN数据解析
        5.3.2 DS18B20 程序设计
        5.3.3 GPRS模块软件设计
        5.3.4 SD卡存储模块程序设计
    5.4 蓄电池SOH预警程序设计
    5.5 数据监测上位机平台设计
        5.5.1 My SQL数据库与MQTT平台介绍
        5.5.2 基于Python的上位机数据库写入程序
        5.5.3 基于MATLAB的上位机GUI界面设计
    5.6 系统运行效果测试及结果分析
        5.6.1 电压测试
        5.6.2 温度测试
        5.6.3 内阻测试
        5.6.4 电流测试
        5.6.5 系统运行测试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铅酸蓄电池用正负脉冲与谐振波复合修复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课题的研究内容
        1.3.2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硫化铅酸蓄电池修复方案
    2.1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1.1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2.1.2 铅酸蓄电池的基本概念
        2.1.3 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2.2 铅酸蓄电池失效原因分析
        2.2.1 硫酸盐化原理分析
    2.3 复合修复的原理
        2.3.1 单脉冲修复的原理
        2.3.2 正负脉冲与谐振波复合修复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供电电源及修复主电路设计
    3.1 系统的整体框架
    3.2 修复仪供电电路的设计
        3.2.1 供电电路的比较选择
        3.2.2 反激电路的工作模式的确定
        3.2.3 反激电路的峰值电流控制
        3.2.4 反激供电电路的框架图
        3.2.5 供电电源的各参数设计
    3.3 基于正负脉冲修复法的修复模块设计
        3.3.1 正负脉冲电路的硬件实现
        3.3.2 脉冲幅值及宽度的确定
    3.4 基于高频谐振修复法的修复模块设计
    3.5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修复系统控制程序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正负脉冲控制程序
    4.3 正负脉冲与高频谐振的配合控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系统仿真
        5.1.1 反激供电电路的仿真
        5.1.2 正负脉冲驱动电路的仿真
    5.2 蓄电池修复实验
        5.2.1 硫化铅酸蓄电池的挑选
        5.2.2 修复系统测试
        5.2.3 蓄电池修复实验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铅酸蓄电池概述
        1.1.1 铅酸蓄电池简介
        1.1.2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1.1.3 铅酸蓄电池的种类
        1.1.4 铅酸蓄电池失效分析
        1.1.4.1 化学失效
        1.1.4.2 物理失效
    1.2 铅酸蓄电池修复技术
        1.2.1 铅酸蓄电池物理方法修复
        1.2.1.1 强电修复法
        1.2.1.2 分解修复法
        1.2.1.3 负脉冲修复
        1.2.1.4 高频脉冲修复
        1.2.1.5 均衡谐振脉冲修复
        1.2.2 铅酸蓄电池化学方法修复
        1.2.2.1 无机盐电池修复液修复
        1.2.2.2 有机物和络合剂电池修复液修复
        1.2.2.3 纳米碳溶胶电池修复液修复
        1.2.3 影响铅酸蓄电池修复的因素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设备
    2.2 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的制备及表征
        2.2.1 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的制备
        2.2.1.1 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制备
        2.2.1.2 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的制备
        2.2.1.3 聚丙烯酸溶液的制备
        2.2.1.4 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
        2.2.1.5 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的制备
        2.2.2 铅酸蓄电池修复液的表征
    2.3 铅酸蓄电池的修复
        2.3.1 铅酸蓄电池初始检测
        2.3.2 铅酸蓄电池修复
        2.3.2.1 修复液的添加
        2.3.2.2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条件控制
        2.3.3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循环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铅酸蓄电池修复液表征
        3.1.1 射线能谱表征(EDS)
        3.1.2 红外光谱表征(FT-IR)
        3.1.3 热重表征(TGA)
        3.1.4 差热表征(DSC)
    3.2 铅酸蓄电池修复
        3.2.1 汽车启动电池修复
        3.2.1.1 修复液对汽车启动电池修复的影响
        3.2.1.2 循环次数对汽车启动电池修复的影响
        3.2.2 基站UPS电池修复
        3.2.2.1 修复液对2V基站UPS电池修复的影响
        3.2.2.1 修复液对12V基站UPS电池修复的影响
        3.2.3 电动叉车电池修复
        3.2.4 新电池循环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长寿命铅碳电池用耐腐蚀正极板栅合金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铅碳电池的概述
        1.2.1 铅碳电池的研究进展
        1.2.2 铅碳电池的主要失效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3 正极板栅合金腐蚀研究进展
        1.3.1 正极板栅电化学腐蚀原理
        1.3.2 正极板栅材料研究
    1.4 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界面层研究进展
        1.4.1 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界面层的形成
        1.4.2 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界面层影响因素研究
    1.5 正极电势对板栅电化学腐蚀影响的研究进展
        1.5.1 铅碳电池电势的形成机理
        1.5.2 正极电势对正极板栅腐蚀的影响研究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分析测试方法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药品
        2.1.2 仪器和设备
    2.2 电极及电池制备
        2.2.1 板栅合金的配制
        2.2.2 合金测试样品的制备
        2.2.3 电池制作
    2.3 材料表征方法
        2.3.1 光谱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3 金相测试分析
        2.3.4 X射线分析
        2.3.5 化学滴定分析
    2.4 合金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2.4.1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
        2.4.2 循环伏安测试
        2.4.3 电化学阻抗测试
        2.4.4 恒电流和恒电势极化测试
    2.5 电极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2.5.1 线性扫描伏安测试
        2.5.2 电化学阻抗测试
        2.5.3 恒电势极化测试
        2.5.4 电极电势测试
    2.6 电池测试与分析
        2.6.1 加速浮充电循环耐久性试验
        2.6.2 60%DOD循环性能测试
        2.6.3 100%DOD循环性能测试
第3章 铅碳电池耐腐蚀正极板栅合金组成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Pb-Ca-Sn-Al合金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
        3.2.1 不同锡含量的铅钙锡铝合金制作
        3.2.2 锡含量对板栅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
        3.2.3 锡含量对电池浮充寿命的影响及失效机理分析
    3.3 合金添加剂对板栅金相结构的影响分析
        3.3.1 合金的配制及测试样品的制作
        3.3.2 合金的金相结构分析
    3.4 合金成分对析氧析氢性能及腐蚀层组合的影响分析
        3.4.1 合金成分对阳极析氧过电势的影响
        3.4.2 合金成分对阴极析氢过电势的影响
        3.4.3 合金成分对腐蚀层中PbO2生成的影响
        3.4.4 合金成分对腐蚀层中Pb(II)生成的影响
    3.5 合金成分对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3.5.1 合金成分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3.5.2 合金的腐蚀层表面形貌的分析
        3.5.3 去除腐蚀层后合金基体的形貌分析
    3.6 添加剂的复合添加对合金腐蚀和蠕变的影响
        3.6.1 合金添加剂的复合配制
        3.6.2 合金成分对板栅恒电流腐蚀速率的影响
        3.6.3 不同合金板栅的腐蚀层表面形貌SEM分析
        3.6.4 板栅的基体形貌及腐蚀蠕变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铅碳电池正极板栅/活性物质界面腐蚀层的研究
    4.1 引言
    4.2 极板的涂板工艺对界面腐蚀层的影响
        4.2.1 涂板工艺对不同极化时间的界面腐蚀层的影响
        4.2.2 涂板工艺对不同极化温度的界面腐蚀层的影响
    4.3 界面腐蚀层对铅碳电池性能的影响及失效机理分析
        4.3.1 Pb-Ca-Sn-Al-La合金的板栅/活性物质界面腐蚀层的分析
        4.3.2 Pb-Ca-Sn-Al-Ag合金的板栅/活性物质界面腐蚀层的分析
    4.4 极板制作工艺对铅碳电池循环性能的改进及机理分析
        4.4.1 极板制作工艺对板栅与活性物质间结合的影响
        4.4.2 极板制作工艺对铅碳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正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板栅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铅碳正极电势对板栅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
        5.2.1 铅碳电池正极电势变化规律
        5.2.2 电势对板栅电化学腐蚀速率的影响
    5.3 负极碳材料对铅碳电池电极电势的影响分析
        5.3.1 碳材料对铅碳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
        5.3.2 碳材料对铅碳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
        5.3.3 碳材料对铅碳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5.4 正极添加剂对铅碳电池电极电势的影响分析
        5.4.1 正极添加剂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
        5.4.2 正极添加剂对正极活性物质性能的影响
    5.5 电解液浓度对铅碳电池电极电势的影响分析
        5.5.1 电解液浓度对充电末期电势的影响
        5.5.2 电解液浓度对电势影响的验证
    5.6 均充电电压对铅碳电池电极电势的影响分析
        5.6.1 均充电电压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
        5.6.2 均充电电压对铅碳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
        5.6.3 均充电电压对铅碳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5.7 铅碳电池的工程化应用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 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通信基站与蓄电池
        1.1.2 通信基站与磷酸铁锂电池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行业发展历程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磷酸铁锂电池的基本知识
    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2.1.1 锂离子电池简介
        2.1.2 铁锂电池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2 磷酸铁锂电池的构成
        2.2.1 磷酸亚铁锂分子结构
        2.2.2 磷酸铁锂电池的基本结构
        2.2.3 磷酸铁锂电池的五个组成部分
        2.2.4 磷酸铁锂电池的产品形态
    2.3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2.4 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特性
        2.4.1 磷酸铁锂电池开路电压特性
        2.4.2 磷酸铁锂电池工作电压特性
        2.4.3 磷酸铁锂电池容量特性
        2.4.4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磷酸铁锂电池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
    3.1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一些基本术语
    3.2 通信用蓄电池管理系统介绍
        3.2.1 BMS功能单元及基本作用
        3.2.2 BMS的主要功能
    3.3 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的优缺点和技术要点
        3.3.1 铁锂电池的优缺点
        3.3.2 通信用铁锂电池的技术要点
    3.4 磷酸铁锂电池在基站中的使用
        3.4.1 基站中单独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3.4.2 基站中磷酸铁锂电池与铅酸电池混合使用
        3.4.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
        3.4.4 作为应急供电的一种方式使用
    3.5 磷酸铁锂电池在基站中的使用原则及使用场景
        3.5.1 使用原则
        3.5.2 计算公式及容量配置
        3.5.3 使用场景及实例
    3.6 磷酸铁锂电池安装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6.1 磷酸铁锂电池的搬运
        3.6.2 磷酸铁锂电池的储存
        3.6.3 磷酸铁锂电池安装注意事项
        3.6.4 开关电源配置
        3.6.5 磷酸铁锂电池的日常维护
        3.6.6 磷酸铁锂电池模块的更换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锂电池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铁锂电池的高低温性能问题
    4.2 BMS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4.3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甘肃移动蓄电池运维的项目管理应用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框架结构
第二章 甘肃移动运维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甘肃移动简介
    2.2 甘肃移动运维管理工作现状
        2.2.1 甘肃移动运维管理工作架构
        2.2.2 甘肃移动运维成本管理
        2.2.3 甘肃移动运维管理改革
    2.3 甘肃移动运维管理问题分析
        2.3.1 甘肃移动项目管理流程应用情况
        2.3.2 甘肃移动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2.3.3 甘肃移动运维的项目管理分析
        2.3.4 项目成本管理在运维领域的引入
第三章 甘肃移动蓄电池运维工作的技术创新实践
    3.1 蓄电池原理及运维内容
        3.1.1 蓄电池基本原理
        3.1.2 基站蓄电池组介绍
        3.1.3 蓄电池运维工作内容
    3.2 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介绍
        3.2.1 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介绍
        3.2.2 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
        3.2.3 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的创新点
        3.2.4 蓄电池智能运维平台典型应用案例
    3.3 蓄电池运维工作的技术创新实践
        3.3.1 蓄电池运维工作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3.3.2 蓄电池运维工作创新的理论空间
        3.3.3 蓄电池运维工作创新的实践结论
        3.3.4 蓄电池运维工作创新的经验总结
第四章 甘肃移动蓄电池运维创新的项目管理经验
    4.1 蓄电池运维创新的项目组织管理成效
    4.2 蓄电池运维创新的其他项目管理过程
    4.3 蓄电池运维创新的项目成本分析评估
    4.4 蓄电池运维创新的项目管理经验总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和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铅酸动力蓄电池现状分析
        1.2.1 铅酸动力蓄电池简介
        1.2.2 铅酸动力蓄电池设计现状
        1.2.3 铅酸动力蓄电池行业发展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分析及方法
    2.1 引言
    2.2 板栅设计分析
        2.2.1 板栅导电性优化
        2.2.2 板栅耐腐蚀性优选
        2.2.3 板栅机械性能优化设计
        2.2.4 板栅浇铸性验证
    2.3 极板设计分析
        2.3.1 正极板导电性模拟
        2.3.2 边负极板利用率提升
    2.4 汇流排结构分析
        2.4.1 汇流排截面积优化
        2.4.2 汇流排直连结构优势
        2.4.3 汇流排导电性模拟
    2.5 塑壳结构及酸量设计分析
        2.5.1 塑壳力学性能优化
        2.5.2 塑壳单格一致性影响
        2.5.3 电解液量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设计方法验证
    3.1 引言
    3.2 板栅轻量化设计验证
        3.2.1 板栅导电性优化设计验证
        3.2.2 板栅耐腐蚀性实验验证
        3.2.3 板栅机械性能对比
        3.2.4 板栅浇铸性验证
    3.3 极板轻量化设计验证
        3.3.1 正极板导电性验证
        3.3.2 边负极板利用率验证
    3.4 汇流排结构验证
        3.4.1 汇流排截面积设计验证
        3.4.2 汇流排直连结构验证
    3.5 塑壳结构及酸量设计验证
        3.5.1 塑壳力学性能验证
        3.5.2 塑壳单格一致性影响
        3.5.3 电解液量设计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铅酸动力蓄电池轻量化结构设计应用
    4.1 引言
    4.2 外观结构设计
        4.2.1 外观尺寸及排布方式确定
        4.2.2 塑壳尺寸结构设计
    4.3 极群结构及汇流排设计
        4.3.1 极群结构方式确定
        4.3.2 汇流排结构设计
    4.4 极板结构设计
        4.4.1 板栅结构设计
        4.4.2 极板活性物质量设计
    4.5 隔板尺寸及酸量设计
        4.5.1 隔板尺寸及用量设计
        4.5.2 电解液参数设计
        4.5.3 含酸量设计
        4.5.4 加酸量及密度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量化高比能量电池测试验证
    5.1 引言
    5.2 常温容量测试对比
        5.2.1 常温初容量测试
        5.2.2 能量密度测试
        5.2.3 常温恒功率测试
        5.2.4 常温大电流测试
        5.2.5 快速充电能力测试
    5.3 低温容量测试对比
        5.3.1 常温充低温放电测试
        5.3.2 低温充低温放电测试
    5.4 循环寿命对比
        5.4.1 寿命可靠性测试
        5.4.2 全寿命循环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及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四、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测试诊治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变电站蓄电池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研制[D]. 潘越. 广西大学, 2021(12)
  • [2]磷酸铁锂电池在石化电源装置中的应用研究[J]. 周宁,张嘉嘉. 电气应用, 2020(12)
  • [3]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深循环寿命研究[D]. 张绍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阀控铅酸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及SOC估算研究[D]. 杨杰.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2)
  • [5]铅酸蓄电池用正负脉冲与谐振波复合修复系统[D]. 吴艺明. 青岛大学, 2020(01)
  • [6]铅酸蓄电池修复液制备及性能研究[D]. 吴俊平.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7]长寿命铅碳电池用耐腐蚀正极板栅合金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 杨宝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8]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通信基站中的应用[D]. 何栋.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3)
  • [9]甘肃移动蓄电池运维的项目管理应用实践研究[D]. 姜虎兵.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10]动力型铅酸蓄电池轻量化设计及性能分析[D]. 王亮. 浙江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及其容量检测、诊断和治疗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