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部和脊背部按摩对新生儿排便、体重、黄疸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吴淑玲[1](2021)在《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对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的疗效进行观察,明确该疗法的优势。2.为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07月至2020年12月由我院新生儿病区收治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入组标准,将入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性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上配合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进行治疗。治疗次数及疗程每日1次,疗程为7天。对两组新生儿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以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血清学指标进行观察,并对这些指标进行记录、处理、分析、评价。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显着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差值更为显着,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血清学指标:①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儿治疗后的TBIL、IBIL水平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TBIL、IBIL之差明显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前后ALT、AST、γ-GT之差明显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K、CK-MB、LDH下降差值方面,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前后CRP差值方面,两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0%vs 86.05%,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31.11%vs 11.63%,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黄疸消退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的治疗方面,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显着,相较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前者在改善患儿中医证候,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间接胆红素值,提高治愈率、总体有效率,缩短病程,减少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更加优秀的表现,此外,其还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何春风[2](2019)在《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随着高龄产妇增多,新生儿增多,早产儿增多,围生期患儿疾病增多,如窒息、感染患儿增多,都可引起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本研究探讨经络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为新生儿喂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集2016年8月一 2018年2月在我丽水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60例,采用简单数字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前两组均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气分析,治疗后复查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气分析。记录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变化值。临床每天收集的数据包括奶量、热卡、体重、胃残余量(百分比)、呕吐情况、大便次数、腹胀情况,记录经胃肠道摄取热卡达50kcal/kg.d、80kcal/kg.d、100kcal/kg.d(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血红蛋白变化,黄疸持续时间等。观察两组病例比较两组病例上述临床表现及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有无并发症,并对新生儿经络穴位按摩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及达全肠喂养的日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治治疗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达80%,对照组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血红蛋白变化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中血红蛋白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霉素则无此作用。治疗组的新生儿黄疸平均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要缩短,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经络穴位按摩能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更快地发育、更早地成熟,改善胃肠动力,缩短早产儿胃肠外营养时间、更快达到足量胃肠内喂养、缩短住院时间。2.经络穴位按摩能提高新生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减少新生儿住院期间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黄疸等。3.新生儿经络穴位按摩安全性佳,无明显不良反应。
刘结民[3](2019)在《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热敏灸大椎穴治疗新生儿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健康ICR小鼠(重约3~5g)按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艾灸治疗组依据小鼠尾温变化再次分为非热敏灸组(尾温未上升)和热敏灸组(尾温升高)。缺氧缺血模型组、艾灸治疗组按照Rice-Vannucci和Levine的方法制备NHIE模型;以生长发育的体重、神经行为学测试(翻正反射、悬崖躲避试验、趋地反射试验、抓力试验)、形态学观察、TTC、TUNEL、caspase-9为检测指标。结果:纳入统计的四组新生小鼠体重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的小鼠体重增长较快,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小鼠的翻正反射时间、悬崖躲避试验时间、趋地反射试验时间明显缩短,而抓力试验时间延长,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均减少(P<0.05),且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缺氧缺血模型组小鼠左侧脑组织表面出现大面积苍白、液化现象,且脑组织萎缩,大面积梗死;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梗死面积较小,热敏灸组梗死面积最小。缺氧缺血模型组左侧脑组织细胞排列顺序杂乱无章,细胞大量丢失,缝隙变大;与缺氧缺血模型组比较,非热敏灸组仅少量细胞脱落,热敏灸组细胞脱落数量最少。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TUNEL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较缺氧缺血模型组减少(P<0.05);热敏灸组较非热敏灸组表达的caspase-9阳性细胞总数减少(P<0.05)。结论:热敏灸大椎穴可以增加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的体重,提高其运动功能,减少脑梗死面积,抑制细胞脱落,其机理也许与降低脑组织中caspase-9的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的数量有关。
曹阳[4](2018)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又称"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未满28 d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患儿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胆红素水平升高等。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可能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我科对2016年2月2017年8月间就诊的部分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80
王婕[5](2018)在《黄白洗剂配阳陵泉按揉佐治新生儿黄疸湿热郁蒸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黄白洗剂经验方洗浴与配合按摩阳陵泉穴外治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其中,治疗组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白洗剂洗浴配合按摩阳陵泉穴治疗,对照组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用清水洗浴,两组皆每天洗浴1次,连用5天,观察两组患儿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经皮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值、胎粪转黄时间及蓝光治疗的总时间并做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主症、次症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值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的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经皮胆红素值、血清胆红素值、胎粪转黄时间、蓝光治疗的总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其结果为:治疗组经皮胆红素值及血清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胎粪转黄时间比对照组早(P<0.05);治疗组蓝光治疗的总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则分别为82%和7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白洗剂经验方洗浴与配合按摩阳陵泉穴外治新生儿黄疸,可降低其胆红素水平、缩短胎粪转黄时间、减少蓝光治疗的总时间及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周玲艳[6](2016)在《综合护理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胆红素均值、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中重度黄疸发生率、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胆红素均值、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中重度黄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杨润娜[7](2016)在《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健脾益气之法,予口服当归补血汤防治早产儿贫血,探讨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早产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当归补血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14年10月1日-2015年10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剔除脱落后最终进入统计共77例,其中对照组38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从出生第8天开始给予EPO皮下注射(250IU/(kg.次),隔日1次,每周3次,疗程4周;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当归补血汤(组成:黄芪颗粒1g,当归颗粒0.3g),每次服药于喂奶半小时之后,温水20m1冲开,分早晚两次服用,疗程2周,不能经口喂养者予鼻饲喂养,同时予对照组相应治疗。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2周予口服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1m1/次(相当于元素铁2.6mg/次),每天2次,维生素E 25mg/d,必要时予输血处理,两组早产儿其他治疗均按照早产儿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早产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贫血的发生例数,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抽取静脉血(或末梢血)检查血常规、血清铁含量(SF),同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早产儿IgA、IgG、IgM、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的变化,需要输血的例数,院感发生例数,体质量增减情况及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比较两组早产儿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当归补血汤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后2、4、6周,对照组分别出现贫血20、26、28例,治疗组分别出现贫血11、17、19例,两组间在各时问点贫血发生例数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输血率为26.3%,治疗组输血率为1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早产儿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SF在治疗后2周、4周、6周均持续降低,治疗组治疗后每个时间点的RBC、Hb、Hct、S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早产儿IgA、IgG、IgM较对照组升高幅度大,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组内与治疗组组内治疗后IgA、IgG、IgM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早产儿CD4+值较对照组升高幅度大,CD8+值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小,组问差异有意义(p<0.05), CD4+/CD8+值较前亦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组内与治疗组组内治疗后CD4+、CD8+、CD4+/CD8+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组医院感染率为2.6%,对照组院感率为7.9%,治疗组院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治疗后早产儿的体重增长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0.3%,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喂服当归补血汤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当归补血汤联合EPO可减少早产儿各时间段贫血发生的例数,降低贫血发生率,对防治早产儿贫血有效;2.当归补血汤联合EPO可明显减少早产儿输血人数,降低输血发生率;3.当归补血汤以及EPO均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来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4.当归补血汤可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5.当归补血汤防治早产儿贫血安全可靠,未增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风险。
程朝霞[8](2016)在《剖宫产新生儿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预期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剖宫产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产科门诊2014年2月—2015年6月期间出生的160例剖宫产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新生儿采取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新生儿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及各项临床健康指标差异。结果经临床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80例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83.75%,对照组80例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为8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新生儿临床健康指标对比,观察组80例新生儿经早期护理干预后,生理性体重下降率为17.50%、皮疹、脓疱痘发生率为2.50%,相比对照组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率为40.00%、皮疹、脓疱痘发生率为13.7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新生儿大小便次正常者、黄疸消褪时间等指标,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新生儿积极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相比应用传统护理干预模式而言,更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母乳喂养率,促进新生儿机体健康发育的同时,强化新生儿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王晓芹[9](2015)在《捏脊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血清瘦素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捏脊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早产低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比较两组早产低体重儿0月龄(出生第3天)与1月龄时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0月龄(出生第3天)、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及6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变化。结果:(1)0月龄(出生第3天)时,两组早产低体重儿血清瘦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月龄时,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为(3.1±0.3)μ g/L,对照组为(2.5±0.3)μ g/L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0月龄(出生第3天)时,两组早产低体重儿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及6月龄时,观察组体重分别为(2955.5±154.3)g、(3645.6±130.9)g、(4366.2±144.7)g、(4995.5±147.6)g、(5730.4±124.4)g、(6499.3±116.5)g,对照组分别为(2838.8±156.5)g、 (3560.6±123.8)g、(4218.4±174.9)g、(4914.3±159.5)g、(5628.3±123.6)g、(6416.1±188.3)g,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0月龄(出生第3天)时,两组早产低体重儿身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及6月龄时,观察组身长分别为(51.7±1.0)cm、(55.1±1.1)cm、(59.0±1.4)cm. (62.3±0.9)cm、(65.3±1.1)cm、(66.9±1.0)cm,对照组分别为(50.7±1.6)cm、(54.2±1.5)cm、(58.1±1.0)cm、(61.2±1.6)cm、(64.4±1.5)cm、(65.9 ±1.4)cm,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0月龄(出生第3天)时,两组早产低体重儿头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及6月龄时,观察组头围分别为(35.2±0.9)cm、(37.7±1.2)cm、 (40.0±1.1)cm、(40.3±0.8)cm、(42.3±0.9)cm、(44.4±0.9)cm,对照组分别为(34.3±1.1)cm、(36.8±1.8)cm、(38.8±1.0)cm、(39.6±1.0)cm、 (41.5±0.9)cm、(43.5±0.8)cm,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0月龄(出生第3天)时,两组早产低体重儿胸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月龄、2月龄、3月龄、4月龄、5月龄及6月龄时,观察组胸围分别为(34.5±0.7) cm、(36.4±0.7)cm、(37.3±0.7)cm、(39.5±0.7)cm、(41.5±0.8)cm、(42.0 ±0.9)cm,对照组分别为(33.6±1.2)cm、(35.8±0.7)cm、(36.6±0.8)cm、 (38.5±0.8)cm、(40.9±0.8)cm、(41.4±0.7)cm,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示:两组早产低体重儿体重、身长、头围及胸围的时间因素比较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采用捏脊疗法对早产低体重儿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早产低体重儿血清瘦素浓度,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胡晓丽[10](2014)在《输合配穴针刺干预脑损伤S100B、NSE等表达及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缺氧缺血,早产,脂多糖仔鼠感染导致脑损伤模型,运用“输合配穴”针刺法对其进行干预,通过神经行为学鉴定,观察S100B、NSE、Nogo-A、MAG、OMgp、caspase3、HIF-1表达,探讨针刺对脑损伤仔鼠脑组织中蛋白表达影响,探讨输合配穴在脑损伤修复方面的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脑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建立缺氧缺血鼠、脂多糖感染及早产脑损伤模型以神经行为学及运用ELISA法测定S100B、NSE含量差异判断脑损伤程度评价模型。1.1缺氧缺血鼠模型的制备:新生小鼠4日龄,进行右侧颈总动脉结扎,然后将仔鼠放入8%氧气和92%氮气混合气体250ml密闭容器,其中放入无水氯化钙,钠石灰去除CO2及水份的影响。待仔鼠出现活动减少,呼吸增快,四肢抽搐,皮肤出现青紫的情况时,将仔鼠取出,放入母鼠身边继续喂养。1.2LPS模型的制备:乳鼠在出生后第3、4、5、6、7天,每天腹腔注射LPS(30,30,60,60,120ug/kg)连续注射以防止产生耐药性。1.3早产鼠模型的制备:每日下午18时以雌雄2:1比例将其合笼,次日8点以查到阴栓为判断标准,定为孕零天。将怀孕孕鼠21天行剖宫产,断颈法处死母鼠,使其仰卧位置于手术板上,消毒腹部皮肤,打开腹腔,暴露双侧子宫,挤出新生大鼠,置于37°C恒温水浴箱中保暖。取出全部新生大鼠的时间不超过2分钟。将新生仔鼠用代乳鼠进行喂养。2.将造模组分别分为输合配穴针刺干预组、未干预组,并设正常对照组,生后3天开始,进行神经行为学鉴定,分别于1、7、14、21天取大鼠脑组织实验室检测,探讨针刺对脑损伤仔鼠脑组织中S100B、NSE、Nogo-A、MAG、OMgp、caspase3、HIF-1蛋白表达影响,探讨输合配穴在脑损伤修复方面的机制。结果:1.本实验缺血缺氧组有6只孕鼠,分娩仔鼠59只,术后3天仔鼠死亡6只,剩余53只作为缺血缺氧实验组,实验过程中干预组死亡3只,非干预组死亡8只。本实验脂多糖仔鼠组共新生乳鼠60只,其中脂多糖组注射LPS,在注射过程中共死亡仔鼠6只,剩余仔鼠34只作为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干预组死亡仔鼠3只,非干预组死亡仔鼠3只。本实验脂多糖孕鼠组共有6只孕鼠,6只孕鼠于孕17天接受腹腔注射LPS,注射3天后,有2只孕鼠死亡,3只孕鼠于22天后分娩仔鼠9只,三天内9只仔鼠全部死亡,1只孕鼠于孕23天分娩,不符合早产剔除。本实验早产组有6只孕鼠,于孕22天行剖宫产,共分娩仔鼠65只,手术3天后死亡仔鼠14只,剩余51只作为早产组,实验过程中无一只大鼠死亡。2.仔鼠体重:通过比较各组新生大鼠第7天和第21天体重,结果显示:各组干预组和未干预组相比未存在差异(P>0.05),第7、14天缺氧缺血干预组、缺氧缺血未干预组、脂多糖干预组、脂多糖未干预组、早产干预组、早产未干预组与正常组的体重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1),第21天,各组的体重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仔鼠第14天肝、脾、肾比较:通过对出生后第14天各组新生大鼠、肝、脾、左脑称重进行比较,各组间比较肝、左脑的重量没有差异P>0.05,脾的重量有显着差异P<0.01,组内的多重比较分析,脂多糖组脾的重量与缺氧缺血组和早产组有显着差异P<0.01,与正常组有差异P<0.05。4.新生鼠发育测验结果:对新生乳鼠进行神经生长发育测试后发现,平面翻正测试、悬崖回避测试、惊愕反射测试几项,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前肢放置测试两组之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他几项比较无差异(p>0.05)。5.S100B,NSE分析:大鼠S100B,NSE的表达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第1、7、21天,各干预组和未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7天,各组未干预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LPS和缺血缺氧处理的未干预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未干预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同一时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A的表达比较:比较各组新生大鼠生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Nogo-A蛋白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各组干预、未干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ogo-A白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各干预组在7、14、21d三个时间点脑组织Nogo-A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各自未干预组;早产干预组在各时间点脑组织Nogo-A蛋白表达低于其他各组(p<0.01)。7.同一时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MAG的表达比较:比较各组新生大鼠生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MAG蛋白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各干预组在7、14、21d三个时间点脑组织MAG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各自未干预组;早产干预组在各时间点脑组织MAG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MAG蛋白表达接近于空白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有差异;各组干预、非干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MAG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8.同一时点各组大鼠脑组织中OMgp的表达比较:比较各组新生大鼠生后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OMgp蛋白的表达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各干预组在7、14、21d三个时间点脑组织OMgp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各自非干预组;早产干预组在各时间点脑组织OMgp蛋白表达低于其他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OMgp蛋白表达接近于空白对照组,但统计学分析有差异;各组干预、非干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OMgp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9.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出生后第21天脑组织切片Nogo-A、MAG、OMg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造模各组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干预组,缺氧缺血干预组以及早产组的值均低于其未干预组的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两比较,Nogo-A、MAG、OMgp平均光密度值LPS未干预组、缺氧缺血未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凋亡率显示:空白组与LPS干预组、LPS未干预组、缺氧缺血干预组、缺氧缺血未干预组以及早产未干预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1),但与早产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各组大鼠脑组织中Nogo-A、OMgp的表达免疫组化比较:结果显示: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核呈棕褐色深染,胞核较小,多为实性,呈梭形,圆形或杆状。各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输合配穴针刺干预组阳性细胞数少于未干预组。11.各组大鼠脑组织中MAG的表达免疫组化比较:结果显示: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核呈棕褐色深染,胞核较小,多为实性,呈梭形,圆形或杆状。各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输合配穴针刺干预组阳性细胞数多于未干预组。12.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HIF-1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出生后第21天脑组织切片caspase3、HIF-1mRNA水平。结果显示:造模各组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干预组caspase3、HIF-1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表达含量相对校少,电泳条带较暗;各模型组表达相对含量增加,电泳条带较亮,各模型组未干预组表达含量相对高于其干预组,电泳条带较亮。13.各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比较:凋亡的细胞呈均匀深染的黑色或棕色,细胞核消失,细胞膜光滑,细胞体缩小。各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输合配穴针刺干预组阳性细胞数少于未干预组。14.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HIF-1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新生大鼠出生后第21天脑组织切片caspase3、HIF-1mRNA水平。结果显示:造模各组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干预组caspase3、HIF-1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表达含量相对校少,电泳条带较细;各模型组表达相对含量增加,电泳条带增粗,各模型组未干预组表达含量相对高于其干预组,电泳条带较粗。结论:1.通过神经行为学鉴定以及蛋白表达发现,输合配穴针刺具有抑制脑损伤仔鼠可以促进MAG对脑神经的生长作用,同时抑制Nogo-A,OMgp对脑神经再生的抑制作用,促护神经细胞。2.通过神经行为学鉴定以及蛋白表达发现,使用“输合配穴”针刺法干预有效。3.输合配穴针刺具有抑制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4.S100B,NSE,Caspase-3、HIF-1a的表达在脑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少突胶质细胞中髓鞘相关蛋白表达在新生仔鼠不同阶段表现形式各组模型中不一致,并与脑损伤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二、腹部和脊背部按摩对新生儿排便、体重、黄疸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部和脊背部按摩对新生儿排便、体重、黄疸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 |
一、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 |
三、传统医学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认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方法及实验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治疗方案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两组病例完成情况 |
二、一般资料比较 |
三、临床疗效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第一节 试验观察指标的选择 |
一、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 |
二、经皮胆红素测定(TCB) |
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肽酶(γ-GT) |
四、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 |
五、超敏C反应蛋白(CRP) |
第二节 治疗方法的选择 |
一、小儿推拿疗法安全有效 |
二、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的处方依据 |
第三节 结果分析与评价 |
一、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分析 |
二、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中医症候的影响 |
三、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TBIL、IBIL值的影响 |
四、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肝功能的影响 |
五、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心功能的影响 |
六、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炎性反应的影响 |
七、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总体疗效评价 |
八、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患儿黄疸消退所需天数及住院天数的影响 |
九、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安全性评价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检测证明 |
伦理审查报告 |
(2)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文献研究 |
(一) 现代西医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I)研究进展 |
1. 喂养方法 |
2. 喂养不耐受的药物治疗 |
3. 物理治疗(非营养性吮吸、腹部按摩、新生儿抚触) |
(二) 历代中医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认识 |
1. 病因病机方面 |
2. 辨证论治方面 |
(三) 总结与展望 |
二、临床研究 |
(一) 研究内容及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1、病例来源 |
2、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 |
4、治疗方法 |
5、观察指标 |
6、疗效评定 |
7、统计方法 |
8、结果与分析 |
三、讨论 |
1.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病因分析 |
2.经络穴位按摩的临床功效分析 |
3. 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
4. 经络穴位按摩对改善新生儿贫血及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
5.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 |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7. 今后的研究思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3)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NHIE的研究 |
2 中医对NHIE的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案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尾温的影响 |
2.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
2.3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行为学测试结果的影响 |
2.4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
2.5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形态观察 |
2.6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2.7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 阳性细胞数的影响 |
3 小结 |
讨论 |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 HI模型的选择 |
2.1 气管夹闭术 |
2.2 延迟剖宫产术 |
2.3 动脉结扎法 |
3 热敏灸的概述 |
4 针灸大椎穴与脑病的探讨 |
5 腧穴热敏化的探讨 |
6 热敏灸治疗HI模型疗效的探讨 |
6.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生理发育和行为学测试的探讨 |
6.2 热敏灸对HI模型的探讨 |
6.3 热敏灸对HI模型脑组织形态学的探讨 |
7 热敏灸治疗HI模型作用机制的探讨 |
7.1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
7.2 热敏灸对HI模型小鼠脑组织caspase-9阳性细胞数的探讨 |
结论 |
1 文献研究 |
2 实验研究 |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创新之处 |
不足之处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4)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 |
2.2 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 |
3讨论 |
(5)黄白洗剂配阳陵泉按揉佐治新生儿黄疸湿热郁蒸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1.1 两组性别比较 |
1.2 两组生产方式比较 |
1.3 两组胎龄比较 |
1.4 两组日龄比较 |
1.5 两组出生体重比较 |
2.两组经皮胆红素值比较 |
3.两组血清胆红素值比较 |
4.两组胎粪转黄时间比较 |
5.两组光疗总时间比较 |
6.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7.两组疗效比较 |
7.1 两组证候疗效比较 |
7.2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
8.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新生儿黄疸的现代医学研究 |
1.1 发病原因 |
1.2 发病机制 |
1.3 临床表现 |
1.4 西医治疗 |
2.新生儿黄疸的中医学研究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治疗 |
3.黄白洗剂治疗黄疸的研究 |
3.1 组方依据 |
3.2 单味药研究 |
3.3 药浴疗法的研究 |
4.阳陵泉穴佐治黄疸的研究 |
5.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7)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新生儿贫血的认识 |
一、生理方面 |
二、病理方面 |
三、辨证方面 |
四、治疗方面 |
第二节 西医对早产儿及其贫血的认识 |
一、早产儿贫血的概念、诊断标准 |
二、早产儿贫血的分型及发生原因 |
三、早产儿贫血的临床防治进展 |
第三节 当归补血汤现代研究及其药物安全性及毒理研究 |
一、现代药理研究 |
二、药物安全性及毒理研究 |
第四节 开发前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
二、病例来源 |
三、早产儿贫血诊断标准 |
四、纳入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剔除和脱落标准 |
七、治疗方法 |
八、观察指标 |
九、标本采集及测定 |
十、统计学处理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病例构成情况 |
二、两组早产儿各时间段贫血发生例数及输血率比较 |
三、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四、血常规、血清铁含量比较 |
五、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六、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监测 |
第三节 讨论 |
一、当归补血汤选方依据 |
二、当归补血汤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分析 |
三、当归补血汤与早产儿输血 |
四、当归补血汤与早产儿免疫 |
五、当归补血汤对早产儿体质量的影响 |
六、当归补血汤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七、安全性分析 |
八、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九、本研究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剖宫产新生儿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预期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护理方法 |
1.2.1常规护理干预 |
1.2.2脐部护理 |
1.2.3游泳、沐浴护理 |
1.2.5抚触护理 |
1.2.4皮肤护理 |
1.3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剖宫产新生儿母乳喂养率比较 |
2.2 2组剖宫产新生儿临床健康指标比较 |
3 讨论 |
(9)捏脊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血清瘦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捏脊疗法概述及其在儿科的应用 |
一、捏脊疗法概述 |
二、捏脊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
第二节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研究进展 |
一、“鸟巢”式护理 |
二、不同体位护理的影响 |
三、皮肤接触护理 |
四、综合护理理念 |
五、连续护理 |
六、早产低体重儿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
七、其它 |
第三节 瘦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样本量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及终止标准 |
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与处理 |
七、具体实验方法 |
八、质量控制 |
九、统计学分析 |
十、科研伦理 |
十一、限制条件及拟解决办法 |
十二、技术路线图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低体重儿各项指标的比较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捏脊疗法作用机理简析 |
一、从皮部理论谈捏脊的作用 |
二、从经脉理论谈捏脊的作用 |
三、从穴位理论谈捏脊的作用 |
第二节 实验结果评价与探讨 |
一、捏脊有利于提高血清瘦素水平 |
二、捏脊可有效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
三、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
结语 |
一、结论 |
二、创新性 |
三、存在问题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10)输合配穴针刺干预脑损伤S100B、NSE等表达及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论文一 脑损伤模型 21 天行为学和 S100B、NSE 表达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论文二 输合配穴对脑损伤少突胶质细胞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实验三 输合配穴对脑损伤后caspase3、HIF-1表达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腹部和脊背部按摩对新生儿排便、体重、黄疸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腑调枢小儿推拿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湿热型)临床疗效评价[D]. 吴淑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经络穴位按摩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研究[D]. 何春风.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热敏灸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D]. 刘结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效果的影响[J]. 曹阳.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05)
- [5]黄白洗剂配阳陵泉按揉佐治新生儿黄疸湿热郁蒸证的临床观察[D]. 王婕.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综合护理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J]. 周玲艳. 齐鲁护理杂志, 2016(09)
- [7]当归补血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观察[D]. 杨润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剖宫产新生儿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的预期效果评价[J]. 程朝霞. 中华全科医学, 2016(03)
- [9]捏脊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血清瘦素的影响[D]. 王晓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12)
- [10]输合配穴针刺干预脑损伤S100B、NSE等表达及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D]. 胡晓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