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望杯”中觅希望(初二、初三)(论文文献综述)
蒋艳[1](2017)在《初中数学资优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逻辑推理能力是数学学科中不可小觑、相当重要的能力,因为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客观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简单来说也就是数学学科中的理论不是空穴来风、随心所欲的,而都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比如看似完全无关的代数与几何也可以通过解析几何把他们练习起来,这样的联系是微妙但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就势在必行了。对逻辑推理能力的研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本文就是通过对初中数学资优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试题测试,来分析测试的结果,对数学资优生逻辑推理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对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本文在研究时运用SOLO分类理论来评价被测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将被测试者的能力分成四个水平:U、M、R、E水平。在评价中笔者对被测试者的问题解答进行水平的划分,从而确定目前被测试者所处的水平,这个结果只能代表这些参与被试者的能力水平,还需要后续的测试进行相应的完善,得到更准确的结论。通过调查与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数学资优生在没有进行系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习的情况下,总体的逻辑推理水平处于R水平和M水平之间,有极少部分学生处于最高水平E水平。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合情推理能力,能够通过已知的条件进经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总结相应的结论,但是在对结论进行论证的时候被测试者的能力表现出一些差异。2、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中,笔者对被测试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被测试者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策略的选择、证明的书写和复杂的运算过程三个方面。3、教师访谈中谈到了资优生的普遍特点就是反应快接受能力强,根据这点任课老师需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适当提高学习知识的难度,设计合理的例题与课后作业。
张雅俐[2](2014)在《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在简介中的身份建构》文中提出由于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学历教育很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难以适应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于是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它可以服务从幼儿到老年人整个过程,教育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阶层的各方面,并满足其人生阶段不同需求的教育服务。因此教育培训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众多的机构中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受到广大求学者的关注,建构自己的形象就成为宣传自己最好的途径。由于网络已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交流平台,所以培训机构在网页简介中突出优势,增强可信度,吸引潜在客户的眼球就成为关键。目前在此方面做得相对成功的有巨人、学而思以及安博教育培训机构,因此本研究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模式对这三家教育培训机构官方网站上对其机构的介绍进行语篇分析。结果发现主要运用了用语篇-历史分析模式中的前三种话语策略------指代策略,宣称策略和论辩策略实现这种目的。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运用语篇-历史分析模式对某几个特定机构话语进行分析,探究它的言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篇-历史分析模式,拓展了其研究范围。实践意义在于分析得出的语篇策略可以为其他培训机构,甚至是其他的机构在宣传自己时建立更好的机构形象,提高竞争优势,推销自己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孙德萌[3](2013)在《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排球运动,是现代竞技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具有很高的普及率。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与发展,是竞技体育长远发展的关键。排球运动亦是如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培养工作对于排球运动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省排球运动,特别是男子排球运动的发展,本文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对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的成长规律进行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等方法,对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在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青少年运动员的长远发展需要在日常训练、文化学习、比赛锻炼等方面共同进步的前提下实现。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本文研究的的主要成长规律:1.七年周期性规律,2.学习与训练的协调发展规律,3.基础训练规律,4.阶段性成才规律,5.高水平运动员成才规律,6.高三阶段竞赛与高考的规律,7.排球文化的社会认识规律。本文研究的的主要建议:1.选材范围应扩大,可打破市区界限2.在各校训练方法基础上,试加入“以大带小”的独特教学法3.协调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学习为主,科学训练4.根据各校的技战术水平,明确定位目标阶段标准5.用好普通中学及名校、体校的优化资源,发展排球项目6.努力提高中学及体校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金姬[4](2012)在《被“绑架”的家长们》文中研究说明"已经形成的利益格局,使得家长和学生们更多时候自觉自愿,甚至是抢着来受害,实际上他们是被绑架了。"春节前,在上海存在了18年的少儿英语星级考试被叫停了,负责这一考试的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通考办")也被撤销。这一举措可见主管部门为孩子们减负的良苦用心。可有些家长似乎并不领情,已经让孩子参加少儿英语星级考试培训的吴女士,开始为孩子寻找其他培训课程:"如果要择校,总归要考些证书心里才踏实。"
姚金喜[5](2005)在《"希望杯"中的应用题(初一、初二、初三)》文中指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现以"希望杯"竞赛中的应用问题为例加以说明.
李世杰[6](2004)在《“希望杯”中的整数解问题(初一、初二、初三)》文中提出在04年的“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中,出现了许多涉及整数解的竞赛题.其中,题目的命题方式新颖,涉及面宽、范围广,需要灵活地运用相关概念、性质、方法和技巧才能解决,令人耳目一新,对培养参赛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维十分有益.下面以04年“希望杯”试题为例,归纳一下求解这类问题的思想方法.
王根方,华明忠[7](2004)在《“希望杯”中的分式问题(初二、初三)》文中指出
李世杰[8](2004)在《“希望杯”中的整数解问题(初一、初二、初三)》文中提出整数解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的重要内容,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常有大量整数解的试题.它们和传统的初中数学知识相结合,涉及面宽、范围广,要想求解必需灵活运用相关的概念、性质、方法和技巧.本文以大量的希望杯试题为例.较详尽地介绍了求解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思考途径.
程龙海[9](2003)在《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只有理解地获得数学知识时,才能将这些知识继续应用于新课题的学习或解决新的、不熟悉的问题.国际上为了理解的数学教学又重新回到议事日程。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而造成的学生数学理解水平普遍下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足早已受到世人关注。本文基于当代哲学解释学和心理学关于理解与解释的研究成果,对中学生数学解释开展研究,旨在为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学习提供一种途径;为评价学生的数学理解提供新的工具;为推动理解的数学教学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和建议。 论文主要包括引言、中学生数学解释的实证研究、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理论研究以及实现理解的数学教学建议四个部分。 论文的第一部分引言,在对哲学解释学、心理学关于理解与解释的研究成果和数学教育心理学中有关数学理解理论进行分析基础上,阐明了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意义,并简要介绍了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论文的第二部分属实证研究,包括第二章作为理解表现形式的数学解释研究和第三章作为促进理解手段的数学解释研究。 第二章主要利用质的研究方法,并以观察学习结果结构(SOLO)分类为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工具,根据中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定理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数学解释内容,初步得出我国中学生在总体上数学概念性理解水平较低.研究发现意义表征、反映实质的概念表象、结构良好的图式和解题策略是构建有效解题心理模型的关键,而数学概念性理解水平较低,特别是数学动态表象普遍缺乏是我国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非常规数学问题的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对影响学生数学概念性理解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探讨.第三章分别进行了诱导数学解释,促进数学理解的个案研究和诱导学生通过自我解释学习样例,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诱导学生数学解释的确有助于促进学生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建构,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学生产生自我推论和修复心理模型.同时发现教师提供适当的干预对促进学生理解有重要影响.论文的第三部分属理论研究,即第四章中学生数学解释的教学功能.第四章根据第二部分实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初步归纳得出中学生数学解释具有诱发、诊断和评价的教学功能.论文第四部分实现理解的数学教学建议是本文的落脚点.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现有的办学条件,提出当前应该大力提倡促进学生解释的数学教学.此外从理论上分析了变式训练存在的固有局限,主张将变式训练、问题提出和数学解释有机结合是实现理解的数学教学的未来走向.
李海荣,许芳[10](2003)在《“希望杯”中觅希望(初二、初三)》文中指出“希望杯”竞赛.深受中学师生的喜爱.原因之一就是题命得好,蕴含丰富.有新意,思维空间大,对培养同学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试题不但对常规方法的思维很广阔。而且还从多方面引用“非常规”方法。这无疑激发了同学和老师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下面以第十三届“希望杯”初二第1试的一题为例,从5个角度给出了8种不同的解法.与大家共享.
二、“希望杯”中觅希望(初二、初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希望杯”中觅希望(初二、初三)(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数学资优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数学资优生的文献综述 |
2.1.1 数学资优生界定的文献综述 |
2.1.2 数学资优生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 关于逻辑推理能力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3.2.1 研究方法 |
3.2.2 研究步骤 |
3.2.3 初中逻辑推理能力的评价方案 |
3.2.4 调查问卷的编制说明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分析 |
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1.1 客观题的编码与汇总 |
4.1.2 逻辑推理能力水平分析与编码分析 |
4.2 调查问卷主观题目分析 |
4.3 逻辑推理能力性别差异分析 |
4.4 任课教师访谈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教学建议 |
第六章 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之处 |
6.1 研究中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在简介中的身份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urpose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4 The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Deifnition |
2.1.1 Definition of Identity |
2.1.2 Definition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
2.2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
2.2.1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
2.2.2 Interpretative Perspectives |
2.2.3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s |
2.2.4 Discursive Perspectives |
2.3 Summary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Wodak's Discourse-historical Approach |
3.1.1 Referential Discursive Strategies |
3.1.2 Predication Discursive Strategies |
3.1.3 Argumentation Discursive Strategies |
3.1.4 Perspectivation Discursive Strategies |
3.1.5 Intensifying/Mitigation Discursive Strategies |
3.2 Summary |
Chapter Four Data Collection and Methodology |
4.1 Data Collection |
4.2 Methodology |
4.3 Sample Analysis |
Chapter Five Data Analysis |
5.1 Description of the Data |
5.2 Referential Discursive Strategies |
5.2.1 Names |
5.2.2 Anthroponyms |
5.3 Predication Discursive Strategies |
5.3.1 Adjectives |
5.3.2 Comparisons |
5.3.3 Prepositional Phrases |
5.4 Argumentation Discursive Strategies |
5.4.1 Topos of Achievements |
5.4.2 Topos of Universality |
5.5 Summary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Implications |
6.3 Limit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3)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青少年男子排球队员的特点及生理、心理规律 |
1.3.2 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学校及队员的现状 |
1.3.3 国外、国内青少年男子排球队员的成长情况分析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法 |
2.3 对论文中一些概念的界定 |
2.3.1 规律的简要概述 |
2.3.2 成长规律的简要概述 |
2.3.3 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概念 |
3.以山东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进行研究 |
3.1 淄博十中排球发展历程及现状 |
3.2 淄博十中排球运动员初始训练时间的规律 |
3.2.1 初始训练时间的规律 |
3.2.2 运动员选材的规律 |
3.3 七年周期性规律 |
3.3.1 初一到初二能够完成基本的训练 |
3.3.2 初二到初三能够顺利完成训练 |
3.3.3 初三到初四能够熟练运用并进行简单的比赛 |
3.3.4 高一到高二能够使用难度较大的排球技战术 |
3.3.5 高二到高三能够参加高级比赛 |
3.4 学习与训练协调发展规律 |
3.4.1 以学习为主,科学训练 |
3.4.2 注重全面培养,以成才为目的 |
3.5 基础训练成才规律 |
3.5.1 身体训练规律 |
3.5.2 技术训练规律 |
3.6 高水平运动员成才规律 |
3.6.1 基础训练之后,配以复杂的战术演练 |
3.6.2 为适应高水平比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
3.6.3 经常参加比赛,提高比赛能力 |
3.7 科学训练规律 |
3.7.1 按身体成长规律训练 |
3.7.2 阶段性制定具体目标 |
3.8 排球文化的社会认识规律 |
3.8.1 成绩被社会认可,形成排球文化 |
3.8.2 排球文化底蕴代代传承 |
4.对淄博十中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总结 |
4.1 成才规律 |
4.1.1 具有七年一届的周期规律 |
4.1.2 学习为主,科学训练 |
4.2 训练规律 |
4.2.1 以大带小 |
4.2.2 队长负责 |
4.2.3 以赛代练 |
4.3 阶段性成才规律 |
4.3.1 初中阶段基础性 |
4.3.2 高中阶段成熟性 |
4.4 高三阶段竞赛与高考的规律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录 |
(4)被“绑架”的家长们(论文提纲范文)
变味的英语考试 |
教辅暴利? |
提前的起跑线 |
(9)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意义 |
1.3 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现状 |
1.4 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
1.5 中学生数学解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章 作为理解表现形式的数学解释研究 |
2.1 数学概念的解释研究 |
2.2 数学定理的解释研究 |
2.3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解释研究 |
2.3.1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概念表象 |
2.3.2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图式与心理模型 |
2.3.3 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水平与解题策略 |
第3章 作为促进理解手段的数学解释研究 |
3.1 诱导学生数学解释,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个案研究 |
3.2 诱导学生通过自我解释学习样例,促进学生数学理解的实验研究 |
第4章 中学生数学解释的教学功能 |
4.1 数学解释的诱发功能 |
4.1.1 数学默会知识的呈现 |
4.1.2 数学概念性知识的建构 |
4.2 数学解释的诊断功能 |
4.2.1 数学错误的诊断 |
4.2.2 数学困难的诊断 |
4.3 数学解释的评价功能 |
4.3.1 数学理解水平的评价 |
4.3.2 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
第5章 大力提倡促进学生解释的数学教学 |
5.1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解释的问题情境 |
5.2 教师要学会解释性倾听 |
5.3 教师要主动为学生示范高认知水平的数学解释 |
5.4 教师要加强对数学学科内容的理解 |
5.5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实行数学解释性评价 |
5.6 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添置数学解释性练习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四、“希望杯”中觅希望(初二、初三)(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数学资优生逻辑推理能力的调查研究[D]. 蒋艳.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2]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在简介中的身份建构[D]. 张雅俐. 首都师范大学, 2014(11)
- [3]山东省青少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以淄博十中男子排球队为例[D]. 孙德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13(S1)
- [4]被“绑架”的家长们[J]. 金姬. 新民周刊, 2012(04)
- [5]"希望杯"中的应用题(初一、初二、初三)[J]. 姚金喜.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5(Z1)
- [6]“希望杯”中的整数解问题(初一、初二、初三)[J]. 李世杰.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4(09)
- [7]“希望杯”中的分式问题(初二、初三)[J]. 王根方,华明忠.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4(05)
- [8]“希望杯”中的整数解问题(初一、初二、初三)[J]. 李世杰.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4(02)
- [9]中学生数学解释的研究[D]. 程龙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3)
- [10]“希望杯”中觅希望(初二、初三)[J]. 李海荣,许芳.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