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袁子绚[1](2021)在《基于动态数学软件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部分为例》文中指出
陈新莉[2](2021)在《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杨维钧[3](2021)在《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技术对于我们所属的文化及我们所处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为人民生活带来美好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科学技术本身是好的,错误的是对科学技术的滥用。如何引导儿童正确地看待科学、理解科学、应用科学,是世界各国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探究式学习基于小学段学生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的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培养学习能力并生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课中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新世纪的到来,新的教学观、课程观与知识观的出现为探究式学习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但随着探究式学习应用的不断推进,目标取向失衡、组织形式僵化、学生探究被动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探究式学习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当代重要的教育理念。实践者的错用与滥用将导致探究式学习的真正效用无法发挥。因此,本研究以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现状作为切入点,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问题、原因及其策略进行探讨。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为落脚点,基于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应用的应然与实然两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应用过程缺乏创新性;强调探究的结构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有效指导;评价标准不明,限制学生发展;探究资源不足,师生探究活动受限。最后,本研究基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维度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及国内外探究式学习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广大理论研究者与一线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何恩荣[4](2021)在《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让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中落地生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不应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和刻板的机械记忆。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简单来说,深度学习是基于理解的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本质的掌握,使用深度学习方式学习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掌握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善于把教师教授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思维结构上体现出较为复杂的深度学习结果,这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谋而合。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定量研究法,借鉴已有文献中的深度学习评价理论,开发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首先通过量表来评价学生在导数概念学习过程中是否采用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其次以SOLO分类理论为基础构建导数概念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层次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深度学习水平,最后得到高二学生导数概念的深度学习现状。进行的主要研究为:(1)开发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2)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检测;(3)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4)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根据量表统计结果,理科实验班、文科实验班、理科普通班和文科普通班的量表均值得分分别为3.51、3.16、2.43和2.12分,说明普通班的学生倾向于采用浅层学习方式学习,实验班的学生则倾向于深度学习方式。根据测试统计结果,变化率模块和导数意义模块都是理科实验班达到深度学习水平的学生占比最高,文科普通班最低;并且通过相关性检测,发现高二学生对导数意义掌握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化率掌握的程度。根据量表得分与测试卷得分的相关性检测结果,总结出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的成因:(1)高阶认知能力偏低;(2)信息整合能力偏低;(3)反思学习能力偏低;(4)数学解题技能掌握程度不够。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四条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即联想构建、问题引领、交流反思、注重本质,并且做了相应的案例分析。本研究丰富了深度学习的评价和主题的实践研究,为高中数学教师开展数学学习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王文丽[5](2021)在《高中实用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高中实用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待优化,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设计意识,设计质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这些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法等,对高中实用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活动设计的优化策略。本文分四章论述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第一章阐释了研究意义、关键词,梳理已有文献,为本研究提供基础,明确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旨在探讨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框架。首先,论述实用文的特点,分析高中实用文阅读的特性及其探究点。进而,依据活动理论、体验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及探究性学习模式,提出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阅读学习工具、阅读学习情境、阅读探究任务、阅读学习共同体、阅读评价方式,分析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征与功能。最后,结合2017版(2020修订版)新课标、人教版、部编本教材,明确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培养目标、要求与思路。第三章,调查目前高中语文教师设计实用文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现状,明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师生对实用文阅读的教学价值认识不清,教师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动力缺乏,教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不强,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段发展规律,教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不足。第四章,旨在探析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策略。首先,结合探究能力及文本类型特征,建立活动目标的设计策略。其次,从创设情境、精选任务、巧用活动形式三个方面,完善活动过程的设计策略。最后,以学生中心为原则、活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优化活动效果反馈的设计策略。
孙吻[6](2021)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改强调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一种重要方法,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研究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七年级四个平行班级的生物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研究羊山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现状,发现以下现象:1)学生对生物学科和学习生物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生物课堂上态度不够端正;支持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主动性但探究能力不足;2)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解和引导为主,多数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体;对探究性学习持正面态度,但积极性和动力不足,没有广泛落实到生物课堂上。通过文献法总结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和特点,设计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流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探究,合作交流;当堂检验,巩固提高;多元评价,总结反思。据此课堂流程设计教学案例实施教学。在两个实验班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另外两个对照班实施常态教学。实验进行一个学期,收集实验前后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探究性学习的态度、探究能力以及生物成绩的原始数据,用Excel和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值并结合箱线图分析,得出结论: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表现,提高学习主动性;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加工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精神,有利于养成科学探究思维;4)短期内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优势不明显,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观察量表,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程度提高。笔者对探究性学习实践效果不及预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探究性学习的时间不长、课堂实施不够符合学生特点、考试成绩有突击背诵的影响。对后续研究提出几点建议:进行探究性学习之前要有引导和铺垫;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目标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争取学校和家长的支持。
顾鑫婕[7](2021)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目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趋势来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死板单一,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严重违背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就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基于以上的教育背景,本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方式和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由此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以上海某中学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数学阶段开展情况如何;(2)针对现有的实施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哪些内容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3)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具有哪些要求?(4)不同类型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该如何设计?本文先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了前人所做的调研工作。针对问题一,笔者先通过对上海某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定的问卷调查,总结出制约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阶段发展的主要原因:(1)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传统导致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接受程度不高;(2)教师对课堂使用效率以及对是否能完成教学工作量的担忧;(3)学生处理知识能力欠缺,并发现随着年级增加,学生的兴趣呈现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将如何在初中阶段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1)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活动设计要在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从数学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深度发散学生数学思维。(2)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开放题中选择重点专题知识开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从生活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开展,主要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组织活动的策划能力。(4)实践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此类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遵循实践性和有效性的原则,可从社会热点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开展,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最后,本论文通过在上海某初中进行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本次实验数据通过课后反馈问卷得分和数学综合成绩两方面来考察学生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力。由实验数据分析可得: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思辩能力、交流协作能力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中下成绩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增强,成绩有小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也在加强。本篇论文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根据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对在中学阶段实施研究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与不足。
王思源[8](2021)在《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文中指出实践性是地理学科基本属性之一。晚清学校地理课程诞生至今的百年的时间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一直在地理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考察、观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既是地理学科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中学地理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是地理教育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与手段。中学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培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主要途径,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地理实践教学的诸多因素中,教学内容是决定性的因素,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决定了相应的活动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因此,本文通过对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分析,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为地理实践教学提供支撑。不同历史时期的课程文本凝聚了当时理论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结晶。课程文本承载着国家意志,体现了科学精神,是课程与教学的物质载体。课程文本可以视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点的文字语言表达,具有纲领性和强制性。尽管实践丰富多彩,但是教育实践被要求必须如此执行,实质精神不能偏离课程文本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对课程文本历史考证,揭示我国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进程与特点。本研究从课程计划的角度,把握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变化的整体学科背景;从地理课程标准的角度,审视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内容体系的变化过程与趋势;最后从地理教科书的角度探寻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方面的内容特征。以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作为课程文本研究的时间起点,基于课程文本的视角,聚焦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以时间为线索,依据课程文本的历史演化进程,运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晚清至今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在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历史梳理过程中,找到课程文本及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为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相关研究提供详实的历史依据,为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和课程文本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缘起、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等进行综合阐述,并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和地理课程文本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二、三章围绕课程文本的历史变化过程,展现百年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脉络。将百年中学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包含晚清政府、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三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包含前后两个时期;21世纪之后为新课改时期。从课程计划(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地理教科书三个层次的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和要求进行内容分析。从课程名称、课时与科目、课程类型和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总结不同时期地理课程设置特点;归纳了不同时期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课程要求;分析了教科书内容体系基本特征及审定出版概况;总结并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及其原因。最后综述了各阶段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主要成就和局限。第四章基于百年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变化过程的历史经验,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形式、实施途径和意义等角度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在特点与规律做出研究和阐述,以此作为阐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依据。第五章采取内容分析方法,从地理实践活动的主题、形式、数量和难度四个方面,聚焦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对人教版教科书进行了纵向的历史研究,对现行七版初中教科书和四版高中教科书的实践活动内容特征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找到初中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第六章分析和总结了在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设计和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课程要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其他课程文本的角度提出了修订建议。最后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评价的转向四个方面提出我国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建议。
卫亚军[9](2021)在《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随着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越来越为教学工作者所重视,而作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学设计作业不容忽视。本文将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作为研究出发点,作为生本教育理论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旨在全面尊重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引导学生学习能力成长,是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进行尝试性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作业形式。然而,当前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依旧存在着设计和实施不合理的问题,致使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收效甚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查阅相关文献入手: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分析当前研究概况与不足;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辨析,明确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内涵;同时对前置性作业的相关支持理论进行梳理,从而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现状调查,发现在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正是由于作业目标不明确,随意性大、内容浅显枯燥,缺乏整合、反馈不及时、脱离课堂教学等原因而致使语文前置性作业常常“流于形式”,收效不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作业优化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详细说明,以期为读者提供操作性更强的借鉴和参考。本文主要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对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进行优化改进。首先,关于前置性作业目标设计,提出在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立足于单元统筹规划;其次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什么内容,本文认为应对部编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进行有效使用和二次开发,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课型,对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前置性作业进行区别设计;同时提醒教师运用多媒体、实践活动等丰富前置性作业形式,增加作业趣味性;最后提出了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优化实施策略,即运用前置性学习任务单对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抓手”,通过层级性问题教学使语文课堂与前置性作业建立衔接,避免语文课堂教学“另起炉灶”,以充分发挥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功能效用。
杨丽君[10](2021)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人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为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定位为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践。以往的接受式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记忆知识点并会对其进行简单的运用,很少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这种教育方式不符合时代走向。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孕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它有着独特性,强调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希望学生能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快速地成为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由它的时代性早已决定的。但由于面临高考带来的压力,以及学习资源、时间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很多地方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都有些流于形式。因此,笔者将在所任职学校以优化物理教学为目的,试着研究性学习应用到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高考,也有利于学生的后续成长。同时,也要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使用适宜的评价方式。考虑要充分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绝对优势度,借此去提升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确定了研究方向。为了给本研究提供事实根据,本文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实施过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由此确定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了给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其他先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特点、教育学理论,并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为了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要了解南充市几所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知晓所在市的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所在,主要原因有:升学压力大、高中时间紧,缺乏指导,成效不易见、师生提不起兴趣,得不到社会支持,并未出台完整的评价体系等。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文献综述、自身教学实践,整理出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从众多实践案例中选出具有代表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呈现出物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过程。通过整理分析相关理论、调查研究实施现状、实践总结最佳实施策略,力求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更有效、更规范,而不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开展,至少要起到预期效果:对教育改革起到一定推导作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起到培养的作用。经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地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会了合理的分工,默契的配合,及时的沟通交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慢慢懂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此同时,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可见,研究性学习有别于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使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本研究是想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参考。
二、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3)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
2.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发挥探究式学习本质功能 |
3.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存在现实问题 |
4.个人经历的启发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研究综述 |
2.国内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文献综述 |
3.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1.探究 |
2.探究式学习 |
3.小学科学课中的探究式学习 |
(五)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认知心理学理论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访谈法 |
三、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现状 |
(一)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
1.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二)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认识的整体情况 |
(三)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能力的整体情况 |
(四)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过程的整体情况 |
(五)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的整体情况 |
(六)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
1.教师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
2.学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调查情况 |
3.师生对于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评价的整体情况 |
四、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 |
1.探究式学习认识不足,应用过程缺乏创新性 |
2.强调探究的结构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
3.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有效指导 |
4.评价标准不明,限制学生发展 |
5.探究资源不足,师生探究活动受限 |
(二)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师立足传统教育观,探究式学习应用能力不足 |
2.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不强,探究能力发展不均衡 |
3.学校对探究式学习重视不足,外部支持系统不完善 |
五、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教学改进建议 |
(一)厘清探究式学习内涵,树立正确的探究教学观 |
1.加强理论学习,厘清探究式学习内涵 |
2.转变教育理念,指导探究式学习的应用 |
3.正视师生关系,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统一 |
(二)提升探究教学能力,创新应用探究式学习 |
1.发展自身科学素养,为探究式学习的应用打好基础 |
2.设计合理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3.安排合适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意愿 |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
1.了解学生水平,合理设置探究难度 |
2.设置探究小组,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
3.个体探究与小组探究相结合 |
(四)重视小学科学探究,为教师搭建好外部支持 |
1.重视科学课程,保障充足的科学课课时 |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力量 |
3.提升学校办学实力,为探究活动提供外部支持 |
(五)立足探究式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
1.明确学习目标,设置评价标准 |
2.设置多个评价主体,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 |
3.兼顾过程与结果,通过评价助力学生发展 |
4.内容、方法与评价相适应,保证评价的完整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师问卷 |
附录 B 学生问卷 |
附录 C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4)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 |
1.1.2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 |
1.1.3 高中导数知识的地位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深度学习 |
1.2.2 数学深度学习 |
1.3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目的 |
1.3.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的途径 |
2.2 国外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2.2.1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研究 |
2.2.2 关于深度学习的评价研究 |
2.3 国内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2.3.1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研究 |
2.3.2 关于深度学习的特征研究 |
2.3.3 关于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 |
2.3.4 关于深度学习的评价研究 |
2.4 国内关于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2.4.1 关于数学深度学习的内涵研究 |
2.4.2 关于核心素养下数学深度学习的研究 |
2.4.3 关于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
2.5 国内关于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研究综述 |
2.6 文献评述 |
2.7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关于数学深度学习 |
3.1.2 SOLO分类理论 |
3.2 研究方法的确定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定量研究法 |
3.3 研究对象的选取 |
3.4 研究的伦理 |
3.5 小结 |
第4章 开发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 |
4.1 导数概念内容分析 |
4.1.1 高中导数概念知识体系 |
4.1.2 数学课程标准对导数概念的深度学习要求 |
4.2 SOLO分类理论下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的构建 |
4.2.1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深度学习水平划分 |
4.2.2 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初建 |
4.2.3 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的修订 |
4.2.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思维结构层次测试卷编制 |
4.2.5 导数概念思维结构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使用说明 |
4.3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方式的评价量表 |
4.3.1 量表设计 |
4.3.2 量表试用 |
4.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评价工具的有效性检测 |
4.4.1 检测说明 |
4.4.2 收集数据 |
4.4.3 检测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5.1 量表调查结果分析 |
5.1.1 高阶认知 |
5.1.2 整合性学习 |
5.1.3 反思性学习 |
5.1.4 理解性练习 |
5.1.5 综合分析 |
5.2 测试卷调查结果分析 |
5.2.1 高二学生对变化率的深度学习情况分析 |
5.2.2 高二学生对导数意义的深度学习情况分析 |
5.2.3 高二各班级学生对变化率和导数意义的深度学习情况比较分析 |
5.2.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情况综合分析 |
5.3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
5.3.1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变化率深度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
5.3.2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导数意义深度学习现状成因分析 |
5.3.3 基于量表的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成因综合分析 |
5.4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情况总结 |
5.5 小结 |
第6章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与案例分析 |
6.1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 |
6.1.1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的教学建议探析 |
6.1.2 联想构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整合 |
6.1.3 问题引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
6.1.4 交流反思,增加学生的活动体验 |
6.1.5 注重本质,帮助学生在理解中练习 |
6.2 促进高中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教学建议指导下的案例及案例分析 |
6.2.1 导数的概念 |
6.2.2 导数的几何意义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7.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初订) |
附录B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的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C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水平评价标准(修订) |
附录D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方式的评价量表 |
附录E 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思维结构层次测试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实用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有利于践行课标中的实用文阅读教学理念 |
1.1.2 有利于落实高中语文教材中实用文阅读的有关要求 |
1.1.3 有利于提升语文学科的实用价值 |
1.1.4 有利于改变实用文的教与学现状 |
1.1.5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
1.2 关键词界定 |
1.2.1 实用文与实用文阅读 |
1.2.2 高中实用文阅读 |
1.2.3 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
1.3 研究现状 |
1.3.1 有关实用文阅读的研究 |
1.3.2 有关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 |
1.3.3 高中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
1.3.4 高中实用文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
1.3.5 小结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明确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理论问题 |
1.4.2 明确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现状与原因 |
1.4.3 探索出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分析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访谈法 |
2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概述 |
2.1 实用文的特点 |
2.1.1 实用文的一般特点 |
2.1.2 高中教材中各类实用文的个性特点 |
2.2 高中实用文阅读的主要特性及其探究点 |
2.2.1 实用文阅读的特性 |
2.2.2 高中实用文阅读的探究点 |
2.3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与模式 |
2.3.1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 |
2.3.2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模式 |
2.4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特征与功能 |
2.4.1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 |
2.4.2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特征 |
2.4.3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功能 |
2.5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培养目标、要求与思路 |
2.5.1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培养目标 |
2.5.2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要求 |
2.5.3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思路 |
3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3.1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对象 |
3.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
3.2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描述 |
3.2.1 教师对实用文的认知情况 |
3.2.2 教师对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情况 |
3.3 原因分析 |
3.3.1 师生对实用文阅读的教学价值认识不清 |
3.3.2 教师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动力缺乏 |
3.3.3 教师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不足 |
3.3.4 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能力的阶段发展规律 |
3.3.5 教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能力不强 |
4 高中实用文阅读中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主要策略 |
4.1 目标设计策略 |
4.1.1 依据探究能力要素与层级,设计探究活动目标 |
4.1.2 按照文本类型特征,设计探究活动目标 |
4.2 过程设计策略 |
4.2.1 创设活动情境,激趣召唤 |
4.2.2 聚焦活动内容,设计探究任务 |
4.2.3 巧妙设计活动形式,保障探究效益 |
4.3 效果反馈设计策略 |
4.3.1 遵循学生中心原则,设计分类自评表 |
4.3.2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设计评价方案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新冠疫情启发要重视科学素养 |
1.1.2 探究性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1.2 探究性学习的国内外研究概述 |
1.2.1 探究性学习国外研究概述 |
1.2.2 探究性学习国内研究概述 |
1.2.3 探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2.1 探究性学习概念 |
2.2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
2.3 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第3章 羊山中学生物学科教学现状调查 |
3.1 调查内容 |
3.1.1 学生问卷调查 |
3.1.2 教师访谈 |
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1 学生问卷分析 |
3.2.2 教师访谈分析 |
3.3 进行探究性学习面临的挑战及原因分析 |
3.3.1 生物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面临的挑战 |
3.3.2 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章 羊山中学生物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 |
4.1 实验目的和实验对象 |
4.2 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
4.2.1 人教版生物教材简析 |
4.2.2 根据学习内容开展完整的探究或部分的探究 |
4.2.3 根据占用的时间开展课堂探究或课外探究 |
4.3 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流程 |
4.3.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4.3.2 组织探究,合作交流 |
4.3.3 当堂检验,巩固提高 |
4.3.4 多元评价,总结反思 |
4.4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 |
4.4.1 案例一:单细胞生物 |
4.4.2 案例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
第5章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评价 |
5.1 生物学习兴趣对比情况 |
5.2 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对比情况 |
5.3 科学探究能力对比情况 |
5.3.1 探究技能变化 |
5.3.2 探究思维变化 |
5.4 生物成绩对比情况 |
5.4.1 前测成绩对比 |
5.4.2 后测成绩对比 |
5.5 探究性学习效果及反思 |
5.5.1 探究性学习结果 |
5.5.2 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继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信阳市羊山中学初中生物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探究性学习活动剪影 |
附录C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次周考试卷 |
附录D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卷 |
致谢 |
(7)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
2.2.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涵 |
2.3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多元智能问题连续教学理论 |
2.3.3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3.4 主体教育理论 |
2.4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中课堂的实施现状——以上海某中学为例 |
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
3.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数据分析 |
3.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总结 |
第四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相关思考 |
4.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选择内容 |
4.1.1 从新授课中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2 从习题的推广或开放题来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
4.1.3 从校本教材中选择联系生活数学课题进行研究 |
4.1.4 从生活实践活动来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 |
4.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
4.2.1 活动设计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辅相成 |
4.2.2 常规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
4.2.3 注重全面发展和个性素质培养相结合 |
4.2.4 实践性与有效性并存 |
4.3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要求 |
4.3.1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兴趣为基础 |
4.3.2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要有典型,适合数学模型的构建 |
4.3.3 转变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 |
4.3.4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
4.4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类型设计 |
4.4.1 知识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2 习题探究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3 课题实践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4.4 社会调查型研究性学习活动 |
4.5 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 |
第5章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假设 |
5.3 实验对象与工具 |
5.4 实验方法及过程 |
5.5 数据分析 |
5.6 结论思考 |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版) |
附录C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反馈的调查问卷 |
附录D 如何挑选基金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8)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是实现地理实践活动目标的基本保证 |
(二)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特征与规律的研究薄弱 |
(三)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存在问题 |
二、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倡导地理实践活动 |
(二)国际共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修订引发课程改革 |
(三)学科要求:课程文本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现状 |
(二)课程文本研究现状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
五、研究思路 |
(一)跨学科的研究范式 |
(二)“理论-历史-现实”的三维分析框架 |
(三)以课程文本为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载体 |
(四)以确定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内容的依据为逻辑线索 |
六、研究方法 |
(一)多维联动的研究方法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初创 |
一、20 世纪50 年代前课程文本概况 |
(一)学制的变革推动课程文本发展 |
(二)课程文本修订的历史沿革 |
二、晚清政府时期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 |
(一)地理课程设置中朦胧的地理实践活动意识 |
(二)官民合作的地理教科书中的地理实践活动 |
(三)晚清课程文本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缺失的反思 |
三、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课程文本首次出现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一)新学制后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出现在课程文本中 |
(二)教科书编写有所突破但仍未见地理实践活动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现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
四、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基本确立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要求体系基本形成 |
(二)地方志为主的教科书仍缺少地理实践活动内容 |
(三)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不做具体规定 |
五、20 世纪50 年代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从无到有 |
(二)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未落实到行动层面 |
第二章 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发展 |
一、20 世纪50 年代后课程文本概况 |
(一)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课程文本更新 |
(二)教学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新变革 |
二、改革开放前注重实践技能培养的课外自然地理内容体系 |
(一)借鉴苏联经验的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技能技巧的培养 |
(二)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地理教科书有一定实践活动内容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 |
三、改革开放后以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体系 |
(一)地理课程秩序的恢复与现代地理课程体系的确立 |
(二)教科书活动栏目注重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设计 |
(三)观察和调查为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及其实施 |
四、20 世纪50 年代后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地理课程体系 |
(二)不同时期局限性因素的克服促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发展 |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改革 |
一、21 世纪以来课程文本修订概况 |
(一)重修课程文本是构建中国特色课程体系的必然要求 |
(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
二、21 世纪以来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各具特色 |
(一)地理课程结构优化满足学生多样发展需求 |
(二)各具特色的地理教科书有种类丰富的活动栏目 |
(三)地理实践活动内容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 |
三、21 世纪以来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成就与局限 |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教科书的修订推动地理实践教学 |
(二)教科书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
第四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的历史经验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一)课程文本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概念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特点 |
(一)能动性 |
(二)实践性 |
(三)真实性 |
(四)发展性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
(一)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一般特点 |
(二)初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主要内容与特点 |
四、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 |
(一)地理观察与观测 |
(二)地理考察与实习 |
(三)地理实验与制作 |
(四)地理调查与参观 |
五、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
(一)学科课程 |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三)课外活动与研学旅行 |
六、中学地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
(一)体现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
(二)对学生认识和智力发展的价值 |
第五章 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方法 |
(一)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分析基本思路 |
(二)基于言语信息符号的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分析框架 |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研究模型 |
(四)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难度的计算方法 |
(五)中学地理教科书选择与活动栏目解读 |
二、人教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历史研究 |
(一)同一年代不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二)不同年代相同内容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分析 |
三、现行各版中学地理教科书实践活动内容特征比较研究 |
(一)七版初中实验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二)四版高中 2019 教科书“活动”栏目与活动内容特征的比较研究 |
四、基于内容特征分析的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一)初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
第六章 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与教学建议 |
一、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
(一)课程设置欠缺对初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整体规划 |
(二)课程要求的学理论证和历史考证不充分 |
(三)课程实施的阻力是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不完善 |
(四)课程评价对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关照较少 |
二、中学地理实践活动内容改革的课程文本修订建议 |
(一)课程计划联动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
(二)课程标准加强对核心概念变化的说明提供理论支持 |
(三)教科书精选可操作的实践活动内容实现意义建构 |
(四)课程文本发挥育人合力完善地理实践活动评价与考核制度 |
三、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
(一)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追求的多元化教学目标 |
(二)以学科大概念为引领结构化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
(三)以真实情境中活动体验与主体性学习结合的教学方法 |
(四)以社会交互性发展为主的过程性学习质量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前置性作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关于前置性作业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设计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思路 |
1.4.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2章 前置性作业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前置性作业 |
2.1.2 前置性作业与预习、导学案的辨析 |
2.1.3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内涵 |
2.2 前置性作业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生本教育理论 |
2.2.2 自主学习理论 |
2.2.3 先行组织者 |
第3章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调查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工具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2.1 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
3.2.2 访谈调查实施过程 |
3.3 调查结果 |
3.3.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3.3.3 教师访谈内容分析 |
3.4 调查小结 |
3.4.1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3.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的优化策略 |
4.1 前置性作业目标的确立 |
4.1.1 研教材备学情 |
4.1.2 立足单元统筹规划 |
4.2 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内容的编制 |
4.2.1 部编版教科书作业系统的使用和开发 |
4.2.2 不同课型前置性作业内容编制 |
4.2.2.1 阅读课 |
4.2.2.2 习作课 |
4.2.2.3 口语交际课 |
4.2.2.4 综合性学习 |
4.3 丰富前置性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 |
4.3.1 问题思辨类 |
4.3.2 多媒体类 |
4.3.3 实践活动类 |
4.4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实施 |
4.4.1 前置性学习任务单设计 |
4.4.2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评价与反馈 |
4.4.3 与语文课堂教学建立衔接 |
第5章 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案例及其优化——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单元为例 |
5.1 《传统文化》单元前置性作业案例举样 |
5.2 设计案例问题分析 |
5.3 《传统文化》单元视角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和实施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C 关于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
2.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2.2 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2.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2.4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学理论 |
2.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实施调查的设计 |
3.2 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4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4.1 实施流程 |
4.2 实施策略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 |
5.1 基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力的分解”案例 |
5.2 基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超重与失重”案例 |
5.3 基于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国际单位制的前沿历史研究”案例 |
第6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调查与分析 |
6.1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
6.2 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的影响 |
6.3 研究性学习对综合能力的影响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探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动态数学软件的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实践研究 ——以“图形与几何”部分为例[D]. 袁子绚.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新莉.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杨维钧.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二学生导数概念深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 何恩荣.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高中实用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 王文丽.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 ——以信阳市羊山中学为例[D]. 孙吻.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7]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D]. 顾鑫婕.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百年中学课程文本中的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研究[D]. 王思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小学中段语文前置性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D]. 卫亚军.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10]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杨丽君. 西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