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拖拉机搞运输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霞[1](2017)在《道备村:集体化时代的村干部与乡村日常生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社会是中国传统聚落社会的代表,村民生活是社群活动的逻辑源出。而在去今已然一个甲子的集体化时代,是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历史时段。对该时期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共政权的性质,并进一步理解过去和反观现在。就这一意义而言,对于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的研究是勾连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纽带,对于集体化时代乡村干部群体的研究则是探寻干部的村落精英身份与社群个体角色在心理调适和行为选择中如何实现统一的过程。本文以20世纪50-70年代的道备村庄档案和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关于“道备计划”的数次田野访谈资料为基础,落实在山西平遥道备村这一考察点,以考察集体化时代的乡村干部为研究主题。具体而言则从聚落的时空环境和日常生活状况、建国前后基层精英和公共组织的演变过程、带有身份标签的乡村政治主体的日常行为实践、回归农业生产并服膺于集体劳动中的干部角色、革命话语下干部的仪式化运动和剧场化生活共五个方面展开来回应如上主题内容。本文以乡村干部为主题,意在将乡村干部这一象征性身份和代表性角色作为线索,从历史纵向的发展维度上来认识和比较时代特点和精英特征;从社会生活这一横向维度上来观察集体化时代村庄社会中各个主体和各种生活场域的发展概况。以乡村干部为主题但不局限于此,最终是要指向这一时期的村庄社会以及村庄中的“人”。作为一个历史可考将近三百年的村子,道备村处于晋商渊薮之地,传统时期受农、商二元生存逻辑的影响。及至当代,村庄内部受革命意识形态和传统行为逻辑的影响。集体化时代,乡村干部所具有的革命“身份”特征在村落实践当中以“反身份”的权力消解内化于深厚的文化传统当中。本文以乡村干部为关照主体,通过对集体化时代的道备村庄社会和村庄内的社群主体进行细致地描述和全景式的呈现以期对该时期的乡村日常生活和国家权力实践进行再解读。
刘玉生[2](2015)在《平原地区小型拖拉机安全运输行驶中的注意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论述小型拖拉机在平原区域安全运输作业的注意事项,为小型养机户提供了借鉴,对于加强农村道路安全,促进农机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刘彬[3](2014)在《小型拖拉机轮胎的使用问题分析》文中认为小型拖拉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在运输和耕作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小型拖拉机车身较短,行动灵活,便于田间作业,适应性较强,很多复杂的路况都能胜任,所以小型拖拉机深得农民朋友的喜受。在使用过程中,拖拉机的轮胎是磨损较为严重的部件,有些驾驶员对于这些部件的正确使用及注意问题知之甚少,有很多不当操作,造成轮胎和皮带寿命减短,降低工作效率。本文主要针对拖拉机使用过程中对轮胎磨损的产生因素进行分析,希望在拖拉机使用中对轮胎保护方面有所帮助。
迟玉花[4](2013)在《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 ——甘肃卓尼郭大村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英国着名民族学人类学教授、结构功能学派的领袖人物A·拉德克利夫·布朗(A. Radcliffe Brown)与我国民族学奠基人吴文藻先生一致认为:为了对人们的生活进行细致的研究,研究者有必要在最初阶段,将一个村子作为研究单位。循着这样的思路,本论文将研究视点落到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申藏乡的一个有53户人家的藏族村落——郭大村。通过对农牧兼营的郭大村村落社区的田野调查,笔者运用民族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微观处入手详细考察描述了改革开放前后,郭大村人在经济生活模式、社会基本结构、教育的获得、精神世界的建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分层与流动等方面的现状与变迁。在解剖“麻雀”的过程中,通过纵向的比较研究,分析郭大村人生产和生活方式变迁的起因与过程,探察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在印证“文化的本质在于适应,适应带来发展”这一理论的同时,尝试提出了科学处理和解决郭大村城乡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方法。论文共分八章内容。第一章绪论。在较为详细地提供了关于田野点——中国西北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申藏乡郭大村的地理定位和文化图景的民族志描述基础上,记叙本项研究的时代背景、理论主题与基本关切点,同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村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评论其得失的基础上,表明:在坚持民族学、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本项研究在·个村落社区现代化的进程中,试图以扎实的民族志研究为推手,促进中国藏族村落民族志的发展。第二章郭大村藏族居民的生产方式。通过详细描述郭大村藏族居民传统的半农半牧业经济生产方式,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对于土地和牧场,即农、牧业的取舍,论证了郭大村人面对现代化所进行的“自觉选择”。在充分分析半农半牧业经济生产方式的利弊,以及基于传统和现实的情况,郭大村人应该做出“联合”——农农联合、牧牧联合、农牧联合的选择,以此来提升农牧业经济实力。第三章郭大村藏族居民的生活方式。基于对郭大村人日常收入和人情礼信支出的详细描述,表明在现代化的今天,郭大村人仍例行着祖辈相传的传统人情礼俗,这是村落居民相互间维系个人情感和亲属、邻里关系的重要方式。民居的建盖和家用电器及小型农用机械化的使用,既显示出现代化对提高郭大村人生活水平的直接作用,也显现出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一需引起关注的世纪难题。最后,以在郭大村村落家庭中有代表性的3个家庭作为个案,详细叙述了他们的生计方式和家庭状况,笔者认为,传统的生计模式不能使郭大村人致富,应整理思路,改变观念,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第四章郭大村的社会结构。此章以郭大村的历史及社会特征、村落社会及村规民约、村人的婚姻家庭、社会分层与流动等社会结构深描为主线,意在说明文化变迁对郭大村社会结构的影响。第五章郭大村藏族居民的文化教育。“双语”教育、传统寺院教育、现代学校教育是本章研究的重点。寺院教育在培养藏族知识分子、传播藏族文化和知识、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脱离广大群众、不能普及大众知识、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相分离等局限性。人力资本是21世纪各种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普及科学技术及生产生活等皆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支撑,而郭大村人受教育程度现状堪忧,文盲率高达56%,与现代化的社会要求极不匹配。应汲取以往发展教育的经验和教训,采取各种办法,努力提高郭大村藏族居民的文化素质。第六章郭大村藏族居民精神世界的建构:宗教信仰。该章对郭大村人的宗教信仰、郭大村主寺恰盖寺、村民与寺院的互动、村民宗教支出、宗教的调适做出描述与分析,指出,为适应现代化的脚步,村民与宗教在积极的调试中获得了各自的发展。第七章郭大村藏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民俗与娱乐。郭大村村民的民俗娱乐在传统的承继与现代化的变迁中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但是,作为凝聚村民的粘合剂,民俗娱乐将会在改变中得到继承。第八章结语:研究结论与反思。陈述本项研究的初步结论,对郭大村人的文化适应、政府施政中应注意的问题作出了符合民族志事实的解释,进而指出,文化自觉是社区发展和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的前提,并对本项研究作为一项村落民族志研究作出辩护和反思。此外,各章节中与郭大村相关的图片,笔者都在每一章的最后给予了展示。
贾兴安[5](2010)在《县长们》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冬之寒A1冯县长早晨醒来感觉口渴得很,脑袋木木地像是没在自己头上长着,于是就又闭着眼睛迷瞪了一会儿。这时候枕头旁边的手机震动了,他伸手摸过来,接听了一会儿说:"不行,上午不行,今天上午我要去市里开会,等我回来,有时
董传岭[6](2010)在《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 ——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建国60年,华北农村服饰、饮食、住房、交通、婚丧、信仰、节日、文娱等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迁驶入“高速路”,变化日新月异。服饰变迁从传统到现代、从贫乏单调到丰富多彩,但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前30年,服饰演变迟缓,衣着简朴,贫乏单调,传统服饰依然赓续,服饰现代化水平低下,生活困难时期人们缺衣少穿;后30年,服饰现代化急剧加速,去朴从艳、趋新多变、异服纷呈,日趋时装化、多样化、个性化、后现代化。如今,服饰变迁速度越来越快,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人们自由搭配服饰,求美趋新、彰显个性。在传统基础上创新,不断追求自由、美观、舒适、保健是服饰变迁的趋势和指向。饮食变迁巨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的变化尤甚。新中国成立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前,人们粮食缺乏,生活艰苦,饮食清淡粗糙,勉强温饱;歉收之年,只好大量靠代食品充饥,甚至断炊、患水肿病、饿毙。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主、副食日渐丰富,人们饮食逐步改善,不仅吃饱,而且吃好,副食品比例增大,肉、蛋、奶消费量增多,讲究营养和健康,饮食由“粗放型”变为“营养型”。尽管人们饮食发生重大变迁,日益现代化,但传统饮食仍在延续,并没断裂。住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平房到楼房,从土木结构到砖石钢筋水泥结构,从阴暗、潮湿、狭窄到明亮、干净、宽敞,日益现代化、舒适化和人性化。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富裕起来的人们纷纷翻盖或建新房,农村出现“建房热”,过去的阴暗破旧的土平房,逐渐被明亮宽敞的浑砖房取代。近几年人们住房更加上档次,居住面积不断增加,宜居指数日益提高,农村住房向楼房化方向发展。农村交通变化迅速,从土路到碎石路,再到柏油路和村村通油路;从传统大车、小车、地排车到现代化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和汽车,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村村通客车。与此同时,人们出行习俗也发生重大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还基本承袭传统的交通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变迁大提速,人们出行工具日益动力化、现代化,特别是近几年,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和公交,小轿车日益增多,交通空前便利,农村交通实现历史性跨越。历代相沿、约定俗成的婚丧礼俗不断嬗变,变迁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大力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婚丧从简。议婚、订婚、迎娶、婚宴、离婚、再婚与特殊婚姻等婚嫁习俗都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丧葬礼仪习俗也不断演变,特别是实行火化后,推行新丧制,禁止土葬和新起坟头,不准按旧式方式发丧,反对大操大办,几千年来的丧葬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但民间传统习俗力量巨大,婚丧习俗变革道路曲折,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婚丧习俗回潮,既崇尚现代元素,又操演传统礼仪,新旧杂陈,大操大办之风盛行。在人类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世代沿袭的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祭灶日等传统节日习俗都发生巨大变迁。建国之初,民间传统节日习俗逐渐恢复,但后来大力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特别是“大跃进”、破“四旧”等运动对传统节日习俗造成严重冲击和破坏,节日习俗出现断裂。改革开放以后,传统节日复苏,节日内容逐渐丰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现实诉求更迭以及受西方节日影响等,许多源于传统农业社会的节日民俗行为趋于消失。社会信仰纷繁庞杂,既有对种种鬼神的崇拜,也有对道教、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的信仰,也有的参加反动会道门和邪教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大搞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特别是“四清”和“文革”期间,大破“四旧”,农村封建迷信活动受到严重冲击,发生断裂;宗教信仰自由也受到限制,甚至陷于停顿。改革开放后,信仰自由政策恢复,被国家压倒“场面下”的民间封建迷信活动抬头,庙宇重建,天主教和基督教迅速发展,基督教的发展尤其迅猛,邪教也一度高涨。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传统的戏剧、武术、狮子舞等文体娱乐活动逐渐发展起来,现代化的电影进入农村,成为人们新的娱乐方式和文艺宣传工具,文体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发展,1958年达到高潮。但“四清”和“文革”时期,大破“四旧”,许多传统娱乐活动被取缔,“文革”期间老百姓仅能看到8部样板戏。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体娱乐活动复归,文娱活动多样化,农民文化艺术节不断把农村文娱活动推向高潮。但如今,农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趋于单调,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们需要,文体娱乐建设亟待加强。传统与现代对立,又相互转换和融渗;国家与民间社会相互形塑和构建,构成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鲜活内容,也促推社会生活变迁。
陈家华[7](2009)在《如何选购优质拖拉机》文中提出一、选购时要考虑的因素1.经济能力自己是否能够承受,是自用还是出租,是搞运输还是下田作业。由此决定应购买大中型拖拉机(25马力及以上)还是中小型拖拉机。如果用于收割、旋
陈祖发[8](2005)在《怎样选购农业机械及配件》文中认为怎样选购农业机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总的来说要把握如下几点:第一、要选择好农业机械的型号,就是要根据需要和经济条件选择,要选择适合经营规模和作业项目机型,选择配套农机具较多的动力机械,可以扩大作业范围。
陈炜明[9](2005)在《改进农机安全检查工作的几项措施》文中指出上杭县位于福建西部,属山区丘陵地带,全县有22个乡镇行政村,整个农村成散居状态,只有乡镇政府所在地相对集中,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弯道多、等级差。随着赣龙铁路、龙长高速公路贯穿我县,拉动了农村运输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几年,上道路专门从事运输的后驱动变型拖拉机队伍发展迅速,已取代了手扶拖拉机的运输功能。
邵晓梅[10](2001)在《山东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化、农业化学化和农业电气化 4个方面。本文根据山东省近 2 0年的统计资料 ,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过程中 ,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明显存在的问题。如农业机械发展结构欠合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不高、化肥施用构成比例不当等 ,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实现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2狠抓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科技含量 ;3加大对磷肥使用宣传力度 ,降低化肥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 ;4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二、拖拉机搞运输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拖拉机搞运输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道备村:集体化时代的村干部与乡村日常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学术回顾 |
二、研究方法 |
三、基础史料 |
四、关于道备村 |
五、文章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时空变迁:聚落的日常生活 |
一、时空背景下的区域环境 |
二、人口发展中的聚落社会 |
三、经商兼务农的生计方式 |
四、村庄机构的演变 |
小结 |
第三章 权力易位:基层精英和村庄公共组织的演变 |
一、建国前的道备村政及其人员组成 |
二、建国后的道备村政与乡村干部 |
小结 |
第四章 身份与生活:乡村政治主体的行为实践 |
一、基层干部的合作与冲突 |
二、干群的依附与对抗 |
小结 |
第五章 生产与生活:集体劳动中的乡村干部 |
一、劳动中的干部身份 |
二、劳动中的干部职权 |
三、劳动中的干部改造 |
四、劳动中的干部领导 |
小结 |
第六章 革命与生活:仪式化与剧场化的乡村干部角色 |
一、运动中的仪式化生活 |
二、生活中的剧场式表演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平原地区小型拖拉机安全运输行驶中的注意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型拖拉机参加农村道路运输作业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或安全隐患 |
2. 小型拖拉机安全运输行驶中的注意事项 |
(3)小型拖拉机轮胎的使用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轮胎 |
2 不按照内外胎和衬带配备规程办事 |
3 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 |
4 违反轮胎拆装规定 |
5 车辆超载 |
6 超过轮胎允许行驶的速度 |
7 对轮胎的维护修理不及时 |
8 不定期交换位置 |
9 前后桥对车轮产生故障 |
1 0 货物装载、停放地点及保管方式 |
1 1 驾驶技术问题 |
(4)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 ——甘肃卓尼郭大村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
第三节 核心概念及其运用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概述 |
第五节 村落社区研究综述 |
第六节 田野地点的选择 |
第七节 郭大村历史沿革 |
第二章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生产方式 |
第一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农业生产 |
第二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牧业生产 |
第三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半农半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四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其他经济活动 |
附图 |
第三章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生活方式 |
第一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日常收入和人情礼信支出 |
第二节 郭大村藏族民居 |
第三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使用家用电器情况 |
第四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3个家庭 |
附图 |
第四章 郭大村的社会结构 |
第一节 郭大村的历史记忆及社会特征 |
第二节 郭大村村落社会 |
第三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家庭 |
第四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婚姻 |
第五节 社会分层与流动 |
第五章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文化教育 |
第一节 现代教育中的“双语”教育 |
第二节 传统教育中的寺院教育 |
第三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受教育情况调查 |
第四节 发展藏族现代教育的经验与感悟 |
第六章 郭大村藏族居民精神世界的建构:宗教信仰 |
第一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宗教信仰 |
第二节 郭大村主寺恰盖寺院 |
第三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与恰盖寺院的互动 |
第四节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宗教支出 |
第五节 宗教的调适与变革 |
附图 |
第七章 郭大村藏族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民俗与娱乐 |
第一节 民俗与娱乐综述 |
第二节 “斡阁玛戛”习俗解读 |
附图 |
第八章 结语: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结论与问题 |
第二节 反思与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对郭大村前任大队支书付完玛的访谈 |
附录2:对恰盖寺院囊欠管家成来的访谈 |
附录3:二十世纪甘肃藏族研究概述 |
附录4:郭大村改革开放前后部分原始经济资料 |
(6)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 ——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意义 |
二、相关界定 |
三、理论基础 |
四、学术史回顾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点 |
第一章 梁山县概述 |
第一节 基本概况 |
第二节 行政区划沿革 |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章 服饰变迁 |
第一节 20世纪50-70年代的服饰 |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服饰 |
小结 |
第三章 饮食变迁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前的饮食 |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的饮食 |
小结 |
第四章 住房变迁 |
第一节 住房形式 |
第二节 房屋建筑 |
第三节 院落布局 |
第四节 室内陈设 |
第五节 村镇建设 |
小结 |
第五章 交通变迁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交通工具 |
第三节 出行习俗 |
小结 |
第六章 婚丧习俗变迁 |
第一节 婚嫁习俗 |
第二节 丧葬习俗 |
小结 |
第七章 节日习俗变迁 |
第一节 春节习俗 |
第二节 其它节日习俗 |
小结 |
第八章 社会信仰变迁 |
第一节 迷信活动 |
第二节 庙宇祠堂 |
第三节 宗教信仰 |
小结 |
第九章 文体娱乐变迁 |
第一节 戏曲演出 |
第二节 电影放映 |
第三节 文艺汇演与农民文化艺术节 |
第四节 村级活动场所文娱活动 |
小结 |
第十章 结语 |
第一节 社会生活变迁特点及原因 |
第二节 理论总结与启示 |
第三节 农村社会发展对策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学术成果 |
四、拖拉机搞运输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道备村:集体化时代的村干部与乡村日常生活[D]. 陈霞. 山西大学, 2017(03)
- [2]平原地区小型拖拉机安全运输行驶中的注意问题[J]. 刘玉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5(12)
- [3]小型拖拉机轮胎的使用问题分析[J]. 刘彬. 农业与技术, 2014(10)
- [4]当代藏区村落社会研究 ——甘肃卓尼郭大村调查[D]. 迟玉花. 兰州大学, 2013(10)
- [5]县长们[J]. 贾兴安.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0(05)
- [6]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 ——以山东省梁山县为个案[D]. 董传岭. 南开大学, 2010(08)
- [7]如何选购优质拖拉机[J]. 陈家华. 致富天地, 2009(09)
- [8]怎样选购农业机械及配件[J]. 陈祖发. 贵州农机化, 2005(04)
- [9]改进农机安全检查工作的几项措施[J]. 陈炜明. 福建农机, 2005(02)
- [10]山东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 邵晓梅. 地理科学进展, 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