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

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

一、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郝磐霞[1](2017)在《基于视觉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织物缺陷直接决定纺织品质量与等级,所以织物缺陷检测是控制纺织品品质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纺织品生产检测领域,机器视觉正在逐渐代替人工检测成为主流趋势。目前市场上主要存在的织物在线验布系统只适用于织物后整理阶段的缺陷检测,而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究一种基于视觉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为了克服织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机身振动对于织机上相机采集图像时的影响,提出一种织机减振器的设计模型,并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织机工作状态下的不同相关系数,对该模型进行了多重仿真验证。实验证实了对于不同工作转速下的织机,该减振器均可设计出匹配的系数来减弱织机振动对于相机产生的影响。针对玻璃纤维电子布对光的反射导致后续图像处理困难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局部归一化和自适应权重Otsu算法的织物缺陷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局部归一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光照补偿,使图像灰度值均匀,消除对于后续缺陷检测过程中的阈值选取的影响。之后利用改进后的自适应权重Otsu算法选取出最优阈值对织物图像进行分割,输出缺陷检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解决工业现场中图像采集时光照不均的影响且具有良好的检测准确度。为了能够对织物缺陷类型进行学习以提高检测准确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织物缺陷检测算法。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适用于灰度均匀的纹理织物,对于净色纹理织物的缺陷检测也同样适用,并且检测结果不受织物纹理方向影响。

丁旭杰[2](2008)在《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受周期性的振动载荷,而且经常还会受到冲击载荷,冲击作用对设备造成的破坏往往比振动造成的破坏更严重。为了减小冲击造成的损坏,必须对设备作冲击防护或隔离。冲击防护和隔离的效果好坏取决于隔离器件的性能和系统参数的匹配。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系统设计时很少考虑其抗冲击能力,因此对隔振系统的抗冲击性能研究以及新型隔振抗冲击元器件的研究与开发是非常必要的。在十一五海军装备预研项目“新型抗冲隔离器性能、建模理论和开发研究”的资助下,本文对含不同阻尼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推导了抗冲击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系统的抗冲击性能进行了比较。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多机理同时作用的非线性隔振抗冲元件,建立了器件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对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其抗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论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参数优化问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减振抗冲击元器件的作用原理、结构特点、数学模型和它们在各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对非线性减振抗冲击器件建模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2.利用微分方程理论和不等式理论对线性阻尼系统(线性刚度和线性阻尼并联)、平方阻尼系统(线性刚度和平方阻尼并联)以及库仑阻尼系统(线性刚度和库仑阻尼并联)等的抗冲击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推导了上述系统具有最优抗冲击性能的条件,以及抗冲击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导出了系统具有最优抗冲击性能时的系统参数。对不同系统的最优抗冲击性能进行了比较。3.设计了一种多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构新颖的非线性隔振抗冲元件,器件的回复力由弹性体材料的弹性提供,利用弹性体材料的粘性和接触面间的摩擦来提供阻尼。然后对其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利用有限元模型对其关键参数进行了设计。对器件进行了动静态特性仿真,获得了器件的刚度特性—非线性硬特性。4.根据对所设计隔振抗冲器件的仿真结果,建立了两中不同的研究器件振动性能的数学模型,一种是基于力-位移关系曲线的非线性模型,同时将Bouc-Wen迟滞曲线模型引入到非线性隔振抗冲器件的建模中,另一种是基于频率响应曲线的非线性模型,并研究了各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对器件振动性能的影响。5.提出了所建立振动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加工制作了试验样机,测试了器件的动静态特性,特性曲线的趋势与有限元仿真结果非常一致,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试验数据和辨识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辨识。对两种模型在相同初始条件下的自由振动响应和在不同频率下激励的受迫振动响应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这两种模型的自由振动的频率非常一致,而受迫振动的振幅基本相同,这说明用这两种模型来模拟器件的振动性能是可行的。6.建立了器件的抗冲击数学模型,计算了在典型冲击脉冲激励下,系统的冲击响应。在跌落试验台上对其进行了冲击性能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王益轩,万宏强,连力平,武友勤,李金华,宿月文[3](2005)在《织机系统的减振设计与动态仿真》文中提出研究织机系统的减振设计问题.建立了织机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减振器的参数进行了初步设计和动态优化设计.应用计算机动态仿真技术,仿真织机加装减振器后的振动响应.获得了具有最佳减振效果的减振器结构参数为铅垂:铅垂向刚度25.1×104N/m,铅垂向阻尼6273N.s/m.振动响应测试表明,减振器的动态响应及隔振效率均达到设计要求.

王益轩,宿月文,万宏强,李金华,连力平,武友勤[4](2004)在《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传统的螺旋弹簧减振器阻尼小、易损伤等问题 ,参照发达国家新型高阻尼减振器的特点 ,分别设计了用于织机的四地脚及三轴的高阻尼橡胶和金属螺旋弹簧组合减振器 .给出了该减振器的结构设计要点及设计参数 .在 ANSYS及 ADAMS平台上实现了减振器的动态仿真 ,对其结构刚度与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与评估 .结果表明其隔振及阻尼减振效果较好 .还提出了织机和织造车间整体优化减振的实施方案

二、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视觉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织物在线验布系统
        1.3.2 缺陷检测算法
    1.4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1.5 论文总体结构
2 基于视觉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相机减振器设计
    2.1 引言
    2.2 基于视觉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框架
        2.2.1 图像采集模块
        2.2.2 缺陷检测模块
    2.3 相机减振器设计
        2.3.1 相机减振器模型
        2.3.2 相机减振器原理
    2.4 系统仿真实验结果及结论
    2.5 小结
3 基于局部归一化和自适应权重Otsu算法的织物缺陷检测
    3.1 引言
    3.2 局部归一化技术
    3.3 图像预处理
        3.3.1 FFT和IFFT
        3.3.2 二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
    3.4 自适应权重Otsu算法
        3.4.1 Otsu算法
        3.4.2 谷值加权Otsu算法
        3.4.3 自适应权重Otsu算法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小结
4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织物缺陷检测
    4.1 引言
    4.2 特征提取
        4.2.1 轮廓波变换
        4.2.2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
        4.2.3 广义高斯分布混合模型
        4.2.4 相对熵
    4.3 缺陷检测
        4.3.1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4.4 算法流程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2)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隔振系统抗冲击研究综述
        1.2.1 隔振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1.2.2 常用减振抗冲元件
        1.2.3 非线性减振器的建模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含不同阻尼的单自由度系统抗冲击性能研究及参数优化
    2.1 引言
    2.2 问题描述
    2.3 极限隔离能力问题
    2.4 单自由度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及参数优化
        2.4.1 线性系统
        2.4.2 平方阻尼系统
        2.4.3 干摩擦阻尼系统
    2.5 小结
第三章 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及响应计算
    3.1 引言
    3.2 隔振抗冲击器件的设计
        3.2.1 弹性体的有限元建模基本理论
        3.2.2 接触建模
        3.2.3 隔振抗冲器件的有限元建模
    3.3 隔振器动态性能仿真
        3.3.1 瞬态响应
        3.3.2 稳态响应
    3.4 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振动建模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力-位移关系曲线的隔振抗冲器建模研究
        4.2.1 Bouc-Wen 模型
        4.2.2 基于力-位移关系曲线的的隔振抗冲器件的数学模型
        4.2.3 α对迟滞环形状的影响
        4.2.4 参数β和γ对迟滞环形状的影响
        4.2.5 n 对迟滞环形状的影响
    4.3 基于频率响应曲线的隔振抗冲器的建模与求解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模型求解
        4.3.3 模型参数对隔振器频率响应曲线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非线性隔振抗冲器振动模型的参数辨识及性能试验
    5.1 基于力-位移关系曲线模型的参数辨识
        5.1.1 α的辨识
        5.1.2 n 的辨识
        5.1.3 β和γ的辨识
    5.2 基于频率响应模型的参数辨识
    5.3 隔振抗冲器的性能试验
        5.3.1 静态性能试验
        5.3.2 动态性能试验
    5.4 模型参数的计算及验证
    5.5 两种模型的比较
        5.5.1 自由振动
        5.5.2 受迫振动
    5.6 小结
第六章 隔振抗冲器的抗冲击建模、试验与仿真
    6.1 引言
    6.2 冲击载荷的表述
    6.3 隔振抗冲器的抗冲击建模与仿真
        6.3.1 隔振抗冲器的抗冲击建模
        6.3.2 隔振抗冲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计算
    6.4 隔振抗冲器冲击试验
    6.5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本文的贡献和创新
    7.3 工作展望
致谢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博士期间完成(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视觉的织机在线验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郝磐霞.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6)
  • [2]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D]. 丁旭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8)
  • [3]织机系统的减振设计与动态仿真[J]. 王益轩,万宏强,连力平,武友勤,李金华,宿月文.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 2005(03)
  • [4]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J]. 王益轩,宿月文,万宏强,李金华,连力平,武友勤.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4(04)

标签:;  ;  ;  ;  ;  

织机减振器的动态设计与仿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