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18例恶性肿瘤职业状况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王梦婕,刘媛,赖艳芳[1](2022)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江西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1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化疗相关味觉改变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本院收治的119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共有78例患者发生化疗相关味觉改变,占比65.55%;41例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未改变,占比34.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干燥、化疗连续用药天数、化疗疗程、有无转移、合并高血压、嗅觉改变、病理类型是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干燥、化疗连续用药天数、合并高血压是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口腔干燥、化疗连续用药天数、合并高血压是影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医护人员需结合以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以降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发生率,改善其营养状况,提升其治疗效果。
赵然[2](2021)在《初诊老年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林表君,张还珠,刘芯,李莹,蔡夏水[3](2021)在《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调查初诊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状况,了解肿瘤患者患病初期焦虑、抑郁等相关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探讨可能影响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06例恶性肿瘤初诊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 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分别对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状况进行初步筛查,并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以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初诊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29例(27.4%);焦虑情绪63例(59.4%),睡眠质量较差(PSQI评分≥5)94例(占88.7%)。相关性分析提示HAM-A与HAM-D、HAM-D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且关系密切(r>0.5);而HAM-A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但关系并不密切。在影响因素上职业类型为焦虑状态发生的影响因素;且焦虑患者的CD3+CD4+T/CD3+CD8+T比值较无焦虑患者更低(P<0.05)。教育程度则是影响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但与年龄、性别、职业、生育状况、肿瘤类型等因素不相关(P>0.05)。此外肿瘤患者抑郁状态对IgA有所影响(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在初诊肿瘤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栗枭杰[4](2021)在《肿瘤相关性贫血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是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不仅导致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降低、生存质量下降,并作为独立因素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明确肿瘤相关性贫血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贫血的发生率、诊断及治疗情况;并基于初诊及6个月后血红蛋白指标,初步明确肿瘤患者贫血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20年9月30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首次住院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采集患者基础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1)观察性别、年龄、KPS评分、营养学指标(白蛋白、BMI)、免疫学指标、肿瘤类型及分期、抗肿瘤治疗手段等对患者贫血发生的影响。对于CRA患者,对患者实验室检查、治疗方式进行统计,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特点、具体方式。(2)通过对初诊及6个月后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初步探讨肿瘤患者贫血的动态变化。(3)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分析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病程、肿瘤分期与贫血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79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其中有6个月后病例资料的患者共14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411例。1.首次住院贫血情况(1)979例恶性实体肿瘤贫血发生率为41.98%,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分别为21.6%、13.7%、4.4%、2.3%。正细胞性、大细胞性、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81.2%、7.1%、11.7%。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1.6%。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为26.5%、16.1%、5.1%和3.9%。正细胞性、大细胞性、小细胞性贫血发生率为75.5%、9.4%、15.1%。(2)①肿瘤类型:979例恶性实体肿瘤中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最高,达65.5%,其次为子宫颈癌和食管癌,发生率分别为57.1%和51.8%。乳腺癌患者贫血发生率最低,为22.2%。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贫血发生率前3位肿瘤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分别为65.5%、51.8%、51.4%。②肿瘤分期:979例恶性实体肿瘤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2.0%、25.4%、41.1%和45.2%。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Ⅰ+Ⅱ期贫血发生率为30.2%,Ⅲ+Ⅳ期贫血发生率为51.9%。③病程:979例恶性实体肿瘤病程≥ 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41.2%,病程<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43.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程≥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53.8%,病程<6月组贫血发生率为49.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既往抗肿瘤治疗与贫血:从未接受西医抗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4.4%;放化疗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69.0%;内分泌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15.9%;靶向组患者贫血发生率为28.1%。在抗肿瘤治疗中,内分泌、靶向治疗贫血发生率较低,且贫血程度较轻;放化疗组贫血发生率最高。(3)①性别:整体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9.30%,女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34.31%,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肿瘤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6.1%,女性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4.2%,男性患者贫血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年龄:整体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37.5%,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44.3%,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组,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系统肿瘤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46.0%,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为54.4%,年龄>60岁组贫血发生率高于年龄≤ 60岁组,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营养因素与贫血:整体BMI<18.5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62.4%,BMI 18.5~23.9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44.9%,BMI>23.9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31.4%,BMI值越小,患者贫血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降低组贫血发生率为63.8%,白蛋白正常组贫血发生率为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系统肿瘤患者BMI<18.5 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61.8%,BMI 18.5~23.9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54.1%,BMI>23.9kg/m2组贫血发生率为39.0%,BMI值越小,患者贫血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降低组贫血发生率为67.6%,白蛋白正常组贫血发生率为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首次住院贫血诊断、治疗情况411例CRA患者中,39.7%患者有明确的贫血诊断,142例患者予纠正贫血治疗,贫血治疗率为34.5%,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治疗率为15.6%、45.5%、65.1%、87.0%。其中输血治疗率为38.0%(54/142)。铁剂治疗率为34.5%(49/142),叶酸、维生素B12治疗率为4.2%(6/142)。EPO治疗率为9.2%(13/142),患者治疗前平均Hb为77.67 g/L。中成药治疗率为54.9%(78/142),药物为复方阿胶浆、益气维血胶囊。3.6个月时贫血情况979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有6个月后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46例。初诊时患者平均Hb为121.7 g/L,贫血发生率为26.0%(38/146)。6个月后患者平均Hb为122.8 g/L,贫血发生率为28.8%(42/104)。入组前后Hb值和贫血发生率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979例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41.98%。肿瘤类型不同,贫血发生率不同,贫血发生率排名前3位的肿瘤依次为胃癌、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男性、肿瘤分期晚、营养、体能状况差是影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411例贫血患者的诊断率为39.7%,治疗率为34.5%。2.41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发生率为51.6%,贫血发生率排名前3位肿瘤依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男性、肿瘤分期晚、白蛋白水平降低、低BMI是影响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3.146例有6个月病历资料患者初诊时贫血发生率为26.0%,6个月后患者贫血发生率为28.8%。
杨欣[5](2021)在《妇科肿瘤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旨在了解妇科肿瘤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及血瘀证积分特点,同时分析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阐述妇科肿瘤患者与血瘀证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妇科肿瘤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1调查我院2017.10-2021.03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2月的中医证候及血瘀证积分情况。运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并分析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的变化。2运用SPSS26.0分析我院2017.10-2021.03妇科肿瘤患者术前及术后2月血液学参数变化情况,包括血常规、凝血、血浆D-二聚体、血脂等相关检测指标。结果1.聚类分析结果:对术前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候聚为4类,分别为: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湿瘀结证,以肾虚血瘀证为主。对术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候聚为5类,分别为:气虚证、肾阳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痰湿证、肾阴虚证,以气虚证为主。对术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候聚为3类,分别为: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瘀阻兼肾虚证,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对术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候聚为4类,分别为:脾肾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痰湿瘀结证、肾阴虚证,以脾肾两虚证为主。2.对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进行比较:2.1对所有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进行比较,术后血瘀证积分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分别对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及占比进行比较:良恶性肿瘤术后2月血瘀证积分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术后2月血瘀证占比下降(P<0.01),恶性肿瘤术后2月血瘀证占比无明显下降(P>0.05),但中、重度血瘀证占比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对妇科良恶性肿瘤术前血瘀证积分进行比较:术前恶性肿瘤血瘀证积分显着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妇科良恶性肿瘤术后血瘀证积分进行比较:术后恶性肿瘤血瘀证积分显着高于良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对妇科良性肿瘤各组之间血瘀证积分进行比较:内异症组血瘀证积分高于肌瘤组、卵巢良性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3.对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液学参数进行分析:3.1对妇科良性肿瘤手术前后血液学参数进行分析:术后2月炎症、血小板相关指标、D-Dimer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色素相关指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月PT延长、IN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月TC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血液学参数进行分析:术后2月炎症、血小板相关指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色素相关指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相关指标、D-Dimer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2月TG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对良恶性肿瘤术前血液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炎症、血色素相关指标及Fib、D-Dimer水平均高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则低于良性肿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不同良性肿瘤组之间进行血液学参数对比:肌瘤组、内异症组、肌瘤合并内异症组血色素水平均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肌瘤合并卵巢良性肿瘤组。肌瘤组、内异症组、肌瘤合并内异症组血小板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肌瘤合并内异症组APTT水平小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内异症组。结论1.妇科肿瘤与血瘀证存在密切相关性,以中度血瘀证为主。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瘀证积分均下降,术后良性肿瘤患者的血瘀证改善更为明显。2.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瘀证较其他妇科良性肿瘤严重。3.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术前以肾虚血瘀证为主,术后以气虚证为主。4.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以气虚血瘀证为主,术后以脾肾两虚证为主。5.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炎症、血小板相关指标均较术前下降,从侧面反映妇科肿瘤与血瘀证具有一定相关性。
王一同[6](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许雪娜[7](2021)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文中认为目的(1)编制《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医务工作者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的评估提供有效的测量工具。(2)采用所编制的问卷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进行现状调查,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深度访谈、研究小组讨论等初步建立问卷条目池,包括3个维度,51个条目;选取16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形成初始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2)使用初始版问卷对360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同质性检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筛选与完善条目,形成应用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3)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湖南省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30例化疗患者进行现状调查,运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知信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通过深度访谈归纳出3个主题,分别为:患者在化疗期间缺乏正确的营养认知;获取营养知识的态度积极,营养指导需求高;营养行为依从性差。通过文献回顾和深度访谈形成3个维度、51个条目池;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和研究小组讨论后,删除15个条目,修改5个条目,增加5个条目,合并1个条目,形成的初始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包括3个维度、39个条目。(2)初始版问卷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786~0.872之间。将初始版问卷经过项目分析后删除4个条目(K3、K4、K15、K16、K20、P9),内容效度在0.83~1.00之间,平均内容效度为0.85。结构效度分析中,限定提取3个公因子,删除K13条目后,累积贡献率为51.955%,形成了3个维度,32个条目的应用版《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该问卷3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2、0.878和0.883,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11,问卷总重测信度系数为0.862。(3)本研究收集了223份有效问卷。223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膳食营养知识得分为(6.91±2.52)分,及格率为31.84%;营养态度维度得分为(29.62±2.92)分,及格率为99.10%;营养行为维度的得分为(26.90±7.78分),及格率为26.46%。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所在地、肿瘤分类是影响其膳食营养知信行总分的重要因素,这5个变量可解释知信行得分总变异的74.4%。结论(1)《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的评估。(2)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在膳食营养方面的知识和行为水平较低,但态度积极。文化程度、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所在地、肿瘤分类是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知信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许宝惠[8](2021)在《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老龄化趋势加重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当疾病本身难以治愈,尽可能缓解痛苦的症状,为肿瘤患者提供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整体照护显得更加重要。近年来临终关怀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舒缓治疗、症状控制过渡到注重尊严护理的阶段,公众和专家已经开始关注肿瘤患者的权利和尊严维护。因此,有必要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感现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采用个性化的尊严护理干预提升肿瘤患者的尊严感及生命质量。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尊严疗法对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生命意义感、生活质量、死亡态度、心理痛苦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尊严感量表(Patient Dignity Inventory,PDI)、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MLQ)、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Cancer Therapy-Lymphoma,FACT-Lym)、死亡态度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心理痛苦量表(Distress Management Screening Measure,DMSM)对 2020 年 6 月~2021 年 2 月就诊于安徽省某肿瘤医院的3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该肿瘤医院血液科的70例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尊严疗法干预。采用PDI、MLQ、FACT-Lym、DAP-R、DMSM量表进行效果评价,测量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后1天内共两次。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均数和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Welch近似F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本研究32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得分平均为(41.23±12.32)分,社会角色维度得分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职业、长期居住地、家庭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承担医疗费用能力、自理能力、确定治疗有效性、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是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对未来是否感到害怕、住院时长、KPS评分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的影响因素。2.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1、-0.214、-0.435(P<0.01);患者尊严感与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5、-0.588、-0.237、-0.750、-0.417、-0.623(P<0.01);患者尊严感与死亡恐惧及逃离接受维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5、-0.181(P<0.01),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9(P<0.01);患者尊严感与患者心理痛苦呈正相关(r=0.711,P<0.01);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长期居住地、经济来源、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情感状况、心理痛苦、生理状况、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存在生命意义感进入回归模型,共可有效解释患者尊严73.60%的变异量。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痛苦(OR值>1)为尊严感受损程度的危险因素,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情感状况、生理状况、KPS评分(OR值<1)为尊严受损程度的保护因素。5.干预前两组患者人口学、社会学及疾病特征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6.两组患者干预后组间比较,对照组干预后尊严受损得分、生命意义感得分、死亡恐惧得分、心理痛苦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1.46±0.27)分、(3.97±1.06)分、(3.38±0.57)分、(3.40± 1.42)分、(2.71 ±0.44)分,实验组干预后尊严得分、生命意义感得分、死亡恐惧得分、心理痛苦得分、生命质量得分分别为(1.31±0.25)分、(5.89±0.68)分、(2.88±0.79)分、(1.94±1.33)分、(3.15±0.37)分,实验组干预后患者的尊严受损得分、心理痛苦得分、死亡恐惧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意义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尊严受损得分、心理痛苦得分显着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命意义感得分、生命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尊严受损,情感状况、心理痛苦、生理状况维度、担心成为家庭负担、家庭及朋友支持照顾程度、经济来源、存在生命意义感等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医务工作者需关注患者尊严问题,重视影响患者尊严感的因素,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患者尊严感。本研究将尊严疗法应用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有效提高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的尊严感、生命意义感,缓解患者的死亡恐惧和心理痛苦,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春花,王昆华,郭增清,付振明,王畅,翁敏,曹晶晶,周福祥,林源,李苏宜,巴一,袁凯涛,刘明,胡雯,周岚,马虎,姚庆华,丛明华,李涛,陈子华,陈公琰,赵青川,李增宁,冯长艳,贺英,吴静,杨家君,宋新霞,余亚英,马文君,罗素霞,郑瑾,陈俊强,罗琪,王巍,乔秋阁,施咏梅,齐玉梅,冯永东,姜海平,邱红,管文贤,陈甲信,黄河,余震,方玉,崔久嵬,许红霞,李薇,石汉平[9](2020)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营养不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不利影响贯穿其整个病程.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何未见大样本报道,而且已有报道差异很大,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营养治疗现状.本次观察性多中心研究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国22个主要省市80家三甲医院共47488例16种常见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以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以定量评估区分营养不良严重程度:0~1分无营养不良, 2~3分、4~8分、≥9分分别定义为可疑/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不良.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肿瘤患者PG-SGA评分.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58.2%(中度32.1%、重度26.1%),22.2%为可疑/轻度营养不良,只有19.6%的患者无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病存在瘤种、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治疗情况及地区差异:胰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高(9.58±5.74),乳腺癌患者PG-SGA评分最低(3.51±3.49);<45岁年龄组患者PG-SGA评分最低(4.84±4.50),≥70岁年龄组患者PG-SGA评分最高(7.82±5.10);女性肺癌(5.87vs. 5.60, P=0.006)和胃癌(8.36 vs. 7.81, P<0.001)PG-SGA评分高于男性; TNM分期较高的患者其PG-SGA评分也较高,其中胰腺癌Ⅲ、Ⅳ期患者PG-SGA评分最高,乳腺癌Ⅰ~Ⅲ期患者PG-SGA评分均低于4分(3.05±2.83);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PG-SGA评分最高(6.22±4.74),而目前还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评分最低(5.61±4.68);华中区域PG-SGA评分最低(4.82±4.16),华东区域PG-SGA评分最高(7.31±5.53).此外,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受教育水平、职业、居住地、民族的患者PG-SGA评分也有显着差异,农民、小学及以下低教育水平患者营养状况最差. 68.78%的肿瘤患者没有获得任何营养治疗,重度营养不良(PG-SGA≥9)肿瘤患者的无营养治疗比例仍然高达55.03%.以上结果说明,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而营养治疗率较低,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其年龄、性别、肿瘤类型、TNM分期、治疗情况、行政区域、医疗保险类型、受教育水平、职业、民族等因素有关.我们呼吁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营养治疗,重点关注上消化道、老年、农民、低教育水平及进展期肿瘤患者等营养不良高风险人群,整体提高肿瘤患者的临床营养治疗率.
林表君[10](2020)在《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肿瘤患者一方面承受着癌灶所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对肿瘤缺乏认知及恐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睡眠障碍及情绪失调问题,其中以焦虑、抑郁为主。目前对于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针对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并不多见,临床上存在着恶性肿瘤情绪障碍高发生率及低识别率的现状。癌症患者心理因素及情绪状况对机体免疫力乃至疾病的转归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探讨肿瘤相关性焦虑抑郁、睡眠情况的发生率和相关性及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分析可能影响肿瘤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科研价值。【目的】通过调查恶性肿瘤初诊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现状,了解肿瘤患者患病初期焦虑、抑郁等相关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机体免疫情况的影响。探讨可能影响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制定合理有效的诊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减轻其负性情绪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供数据支持及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初诊,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对入组患者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定患者睡眠质量,此外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免疫学指标资料。应用SPSS 21.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对HAMA、HAMD、PSQI相关性进行探讨。对相关影响因素不同分组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次调查的106例患者中,存在抑郁情绪(HAMD评分>20)29例(占27%),焦虑情绪(HAMA评分>14)63例(占59%),焦虑合并抑郁26例(25%),睡眠质量较差(PSQI评分≥8)的有94例(占89%)。对焦虑、抑郁、睡眠质量三者的相关性进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HAMA与HAMD呈正相关关系,且关系密切(皮尔森相关系数r>0.5);HAMA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但关系并不密切;而HAMD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且关系密切。2.不同的职业患者之间焦虑的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化程度、肿瘤类型等影响因素不相关(P>0.05)。而抑郁状态的发生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生育状况、肿瘤类型因素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恶性肿瘤焦虑状态患者在T细胞亚群比值上较无焦虑患者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郁状态存在与否对T细胞亚群比值未见影响(P>0.05),但在免疫球蛋白IgA指标上,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睡眠质量情况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焦虑、抑郁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存在一定的发生率,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存在共病情况。2.职业类型是肿瘤患者伴发焦虑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育状况、肿瘤类型对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的发生无显着影响。3.超过50%的恶性肿瘤初诊患者睡眠质量有明显下降,且与患者发生抑郁负性情绪密切相关。4.恶性肿瘤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对机体免疫情况存在影响。
二、318例恶性肿瘤职业状况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18例恶性肿瘤职业状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工具 |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1.2.2 化疗相关味觉改变量表(Chemotherapy-induced Taste Alteration Scale,Ci TAS)[7]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情况 |
2.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单因素分析 |
2.3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变量赋值 |
2.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情况 |
3.2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影响因素 |
3.3 干预策略 |
(3)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椎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工具 |
1.4.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1.4.2 HAM-A和HAM-D |
1.4.3 PSQI |
1.4.4 免疫学指标测定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恶性肿瘤初诊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 |
2.2 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2.3 初诊患者焦虑、抑郁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
2.4 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 |
3 讨 论 |
(4)肿瘤相关性贫血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证型分析 |
4. 治疗 |
5. 中医药治疗CRA特色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肿瘤相关性贫血西医研究进展 |
1. 贫血对患者的影响 |
2. 发病机制 |
3. 治疗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标 |
2. 病例来源 |
3. 病例选择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处理 |
二、研究结果 |
1. 肿瘤相关性贫血总体情况 |
2.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贫血情况 |
3. CRA实验室检查情况 |
4. CRA治疗情况 |
5. 半年后贫血情况分析 |
三、讨论 |
1. CRA发生率分析 |
2. CRA实验室检查分析 |
3. CRA治疗现状 |
4. 创新点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妇科肿瘤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2.1 诊断标准 |
2.2 制定调查量表 |
2.3 血瘀证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及血瘀证积分评分标准 |
2.4 纳入及排除标准 |
2.5 分组方法 |
2.6 生物学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妇科肿瘤分布情况 |
1.2 病程情况 |
1.3 手术途径分布 |
1.4 手术方式分布 |
1.5 肿瘤最大径线分布 |
1.6 年龄分布 |
1.7 体重指数分布 |
1.8 婚姻状况 |
1.9 体力活动情况 |
1.10 主诉情况 |
2 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2.1 妇科良性肿瘤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2.2 妇科良性肿瘤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2.3 妇科恶性肿瘤术前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2.4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3 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布特点及对比 |
3.1 妇科肿瘤患者总体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分布特点及对比 |
3.2 妇科良性肿瘤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分布特点及对比 |
3.3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血瘀证积分分布特点及对比 |
3.4 妇科良恶性肿瘤术前术后血瘀证积分对比 |
3.5 妇科良性肿瘤各组之间血瘀证积分对比 |
4 妇科肿瘤患者生物学指标变化 |
4.1 妇科良性肿瘤手术前后生物学指标差异 |
4.2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前后生物学指标差异 |
4.3 妇科良恶性肿瘤之间生物学指标的差异 |
4.4 妇科良性肿瘤各组之间生物学指标差异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妇科肿瘤患者信息录入表》 |
附录2 《血瘀相关证候计量值表》 |
综述 妇科肿瘤血瘀证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
2. VM的形成机制 |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
3.4 其他潜在靶点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研究对象 |
1.3 病例筛选方法 |
1.4 治疗方法 |
1.5 提取指标 |
1.6 疗效评价 |
1.7 安全性评价 |
1.8 统计方法 |
1.9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结果 |
2.1 总体资料分析 |
2.2 疗效评价 |
2.3 安全性评价 |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
3. 讨论 |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操作性定义 |
1.5 理论基础 |
1.6 研究路线 |
第2章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初步编制 |
2.1 初始问卷条目池的确定 |
2.2 问卷维度及条目的修订 |
2.3 质量控制 |
2.4 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3章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初步应用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肿瘤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及营养认知与需求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预试版 |
附录5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 ——应用版 |
附录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本研究假设和思路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现状 |
2.3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受损程度与相关因素 |
3 讨论 |
3.1 恶性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尊严受损 |
3.2 恶性淋巴瘤患者尊严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
4 小结 |
5 局限与展望 |
第二部分 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设计 |
1.4 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的录入与分析 |
1.5 质量控制 |
1.6 伦理原则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
2.2 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社会学特征 |
2.3 两组患者疾病特征 |
2.4 尊严疗法的干预效果 |
3 讨论 |
3.1 尊严疗法应用于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值得探讨 |
3.2 尊严疗法可以提高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命意义感 |
3.3 尊严疗法可以缓解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恐惧 |
3.4 尊严疗法可以减轻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心理痛苦 |
3.5 尊严疗法可以改善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生命质量 |
4 对本研究的启示 |
5 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尊严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营养不良评估 |
1.3 数据收集 |
1.4 质量控制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及PG-SGA评分情况 |
2.2 不同特征人群营养不良情况 |
2.3 营养治疗情况 |
3 讨论 |
(10)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纳入、排除标准 |
2.2 研究工具 |
2.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2.2.2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
2.2.3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
2.2.4 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2.2.5 免疫学指标测定 |
2.3 调查过程及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基本资料 |
3.2 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发生率 |
3.3 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3.4 恶性肿瘤患者相关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
3.5 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恶性肿瘤相关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定义 |
4.2 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 |
4.3 睡眠障碍的发生状况 |
4.4 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
4.5 恶性肿瘤相关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
4.6 肿瘤患者焦虑、抑郁障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4.7 对策及建议 |
4.8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318例恶性肿瘤职业状况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味觉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J]. 王梦婕,刘媛,赖艳芳.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01)
- [2]初诊老年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D]. 赵然. 河南大学, 2021
- [3]恶性肿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林表君,张还珠,刘芯,李莹,蔡夏水.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1(09)
- [4]肿瘤相关性贫血回顾性临床研究[D]. 栗枭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妇科肿瘤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D]. 杨欣.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膳食营养知信行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 许雪娜. 南华大学, 2021
- [8]尊严疗法在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照护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许宝惠. 新乡医学院, 2021(09)
- [9]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J]. 宋春花,王昆华,郭增清,付振明,王畅,翁敏,曹晶晶,周福祥,林源,李苏宜,巴一,袁凯涛,刘明,胡雯,周岚,马虎,姚庆华,丛明华,李涛,陈子华,陈公琰,赵青川,李增宁,冯长艳,贺英,吴静,杨家君,宋新霞,余亚英,马文君,罗素霞,郑瑾,陈俊强,罗琪,王巍,乔秋阁,施咏梅,齐玉梅,冯永东,姜海平,邱红,管文贤,陈甲信,黄河,余震,方玉,崔久嵬,许红霞,李薇,石汉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0(12)
- [10]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林表君.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