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法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法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昭岩[1](2021)在《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高考政策下,物理面临着重重挑战。在从物理高考的层面对人才提出更高“质”的同时,选择物理学生的“量”上却跌宕起伏。从2017年起到2019年,全国各个省市选择物理的人数逐年降低,而2020年人数上升。一面高呼“物理难学分低”,一面又高呼“物理有用,好选专业易就业”。所以根据学生理想大学专业关于高考科目的要求,使不少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选择物理,同时因为高考的“按排名折分”的方法,使不少成绩中等的理科生放弃物理的学习。这种情况下,全国整体选择物理的学生数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物理学困生在选择物理的学生中占比高居不下。本文立足当下高考物理的选科形式的与学生选择物理的趋势从教育心理学、初高中物理课程跨度难度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三方面进行论述物理学困生的成因与“脱困”策略。第一章绪论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展开详尽的说明;第二部分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物理学困生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第三部分系统地罗列出文章所涉及到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文章粗略说明用处。第二章课题理论基础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将前人已成文的结论运用于本文,并将其理论结合笔者理解展开进一步的阐述,阐述中体现该理论与本文的相关度;第二部分结合当前物理的选科与排名明确本研究中学困生的定义,同时说明本次的研究对象着重在高一年级学生。第三章调查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将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作为前测实验,选取平均分相似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实验根据对学生现有物理水平的真实检测并保证两个班级物理水平相似;第二部分是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全部以客观题形式展开,客观题的形式对于调查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心理和学情更为方便。笔者进一步统计并分析问卷的情况以便于总结学习困难成因;第三部分是进行个别学困生和教师的访谈,进一步访谈学生学习情况,和对一线教师进行关于学生学习情况及对初高中教材难度差异的认知。对实验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践。期末考试作为实验的后测,并将前后测进行数据分析。第四章“学困生”之“困因”分为三部分:分别从学生学习及心理、教师教学课堂设置和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三个方面依次对物理学习困难进行归因。第五章“学困生”之“脱困策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设置和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制定策略。第六章总结与展望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研究的不足:其一在于无科学依据将调查问卷进行赋值量化,仅局限于占比和程度的研究;其二是前后测的主要依据依旧停留在书面成绩,没有合适的方法和标准去检验和衡量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其三是实践时间较短,效果仅限于实践期间的知识点的学习,未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进行质的提升。第二部分是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以及本文浅显的创新点,希望将一己拙见带入未来工作中能继续展开教研。与已有的和本文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似的论文相比,本文还特别增加了研究初高中的难度跨度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初中升高一的学生,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本进行整合分析。本文创新点是本研究重新对学困生进行定义,并根据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研究。

包毅强[2](2020)在《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成为了教育热点话题,由此,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相继出现在中学物理教学课堂上。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均衡,教育发展水平向经济较好的城市倾斜,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有必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由此,笔者尝试对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和研究,以期给全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分析、整理,筛选出对本研究有用的信息。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研究,总结得出制约实施的因素。通过访谈法,对一线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效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访谈,力求获取更精准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之后,就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达到更好推进探究式教学模式。本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学习探究式教学理论基础,对相关概念界定,梳理探究式教学模式相关文献,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本研究的意义,从而确定研究方法和方向。第二部分对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进行调查,从研究目的、问卷和访谈纲要设计、调查过程、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方面展开阐述,意在得出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调查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学习,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性提出提升教学的策略。第四部分本研究总结论,最后阐述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大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模式持肯定的态度,学校认为探究式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能促进专业发展,学生认为探究式教学能提升认知发展和能力发展。目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较高,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广西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情况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待提升,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获取探究式学习资源的平台使用能力有待加强,学校探究式教学器材紧缺,学校对探究式教学课堂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经过调查和访谈,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学校培训和自学来提升,学生获取探究式学习资源的平台使用可以通过“以点带面”来培训,开发与整合实验器材可以有效缓解器材不足,探究式课堂评价体系可以通过“一堂好课标准”来完善。借此,从教师、学生、学校层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所以,广西高中探究式教学模式仍有推广的必要性,也有很强的推广性。

杨权[3](2020)在《基于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高中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被列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科学探究强调以物理概念和思维为基础的“做”,而“做”的方法则需要我们去探索。俗话说,“数理不分家”,数学思维方法是探索物理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维度。然而在高中教学中,数学与物理教师各自为战,物理教师的教学更注重知识点以及相关实验的教学,明显被忽视与物理联系密切的数学思维方式在教学的应用。因此在高中物理物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时不时的都遇到一些困扰。例如:学生的思维方式有限,解题时套用公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但由于教师没有对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总结,在教学中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高中阶段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的基础上,不能充分阐述一些知识点。“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本文将物理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应用到中学物理课堂中,使教师能够充分重视物理问题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正常教学中。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不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点和传统方法,而且提高了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并让随后的高中学习阶段甚至更高的学习阶段受益。希望本文能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在实践的基础上为中学物理教学服务。本文一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通过文献综述,阐述研究内容目的。第二部分是数学思维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相关概念,主要论述数学思维方法在相关概念以及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第三部分是基于数学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点教学设计研究,主要内容为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以及基于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案例。第四部分是调查物理中数学思维方法运用能力的现状,运用调查法进行现状的研究,探究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五部分是基于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中物理问题数学思维方法应用研究。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包括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下一步建议。研究发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物理科学探究能力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可以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教师只要注意掌握和总结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运用相应的数学思维方法进行教学和指导,就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达到授之以渔、教学相长的效果。

郭萌[4](2020)在《在物理情境中运用GeoGebra软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研究》文中提出物理和数学关系十分密切,《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也强调在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但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和高校教师发现物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弱化。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查阅、教师问卷等方法分析造成物理学习中数学应用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接着根据认知负荷理论、David Hestene建模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结合例子论述运用Geo Gebra教学软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可行性,发现要解决学生数学工具应用困难问题应该从培养学生将物理模型转换为数学模型以及运用数学模型的处理结果解释物理问题情境这两方面入手。而Geo Gebra教学软件在这两方面都有其独到优势,它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物理规律、物理过程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思维、方法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可以联系物理实质和数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在物理情境中应用Geo Gebra教学软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提供了两个根据该策略应用Geo Gebra软件编写的旨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案例,并将其中一个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同时采用口头报告研究法详细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解题时的建模过程,发现实验组对物理情境中的数学模型的构建、理解和运用等数学应用能力都明显优于控制组,且实验组同学对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明显高于控制组。综上所述,在物理情境中运用Geo Gebra软件辅助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有助于提高其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该研究成果对利用Geo Gebra软件辅助其它学科教学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黄香林[5](2020)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文中认为物理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这些鲜活的素材应该引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这些素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具有极大的物理教育意义。从这些鲜活的素材当中可以选取有利于物理教学的部分,将这些素材编制成原始物理问题。原始物理问题跟传统习题有很大区别,原始物理问题没有直接给出物理模型,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建构物理模型。传统习题则是已经给出了物理模型,给出了具体的数据,学生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按照出题者的思路来,解决这些习题需要较强的物理综合思维和繁琐的数学运算,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原始物理问题答案本身就具有开放性,题目中几乎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学生要想得到数据,还得自己去测量,去查找资料,这样学生解决一道原始物理问题胜过做很多道传统习题。新出版的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相比较三维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养,力求培养出一个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且能够终身自主学习的人。在日常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原始物理问题对于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大有裨益。本文基于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生活当中的实际现象,从实际现象当中提取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并设计一些简单的原始物理问题,将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希望学生多做一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物理问题,少做一些冷冰冰的物理模型题。用鲜活的素材、真实的情境编制的原始物理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对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所带来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论文主要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讲述论文研究背景,分析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结合国家教育新政策,笔者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当前的物理教育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笔者还研究了与论文有关的国内外文献、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讲述与本论文有关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主要在教学中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学生通过训练原始物理问题来提高各项能力,最终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笔者选取适合本论文的教学理论,为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第三章是关于原始物理问题的研究。本文所指的原始物理问题跟原始物理问题的本义有些差别,因此需要对原始物理问题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原始物理问题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论述原始物理问题能够给培养核心素养带来哪些益处。最后提出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策略并给出了实例。第四章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高中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和对原始物理问题的认知调查进行研究。笔者仔细分析了学生在接受传统教学的情况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还有哪些欠缺。根据与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对于原始物理问题的想法,检查学生解决原始问题的能力,以便控制编制原始物理问题的难度。第五章具体讲解引入原始物理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与采用的策略,在具体理论的指导下给出具体实施建议。第六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笔者根据教材自主编写两个教学设计案例。在教学设计中引入简单原始物理问题,学生可以多了解一些实际生活,懂得如何将实际生活情境抽象成简单的物理模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探究过程,知道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最终在实际教学中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笔者编写检测题,对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后续研究的展望。

柴聪聪,凤飞龙,王公正,卫芬芬[6](2020)在《大摆角单摆“周期”变化的解析解及其实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摆角单摆实验由于忽略空气阻尼带来周期测量的系统误差.基于弱阻尼大摆角单摆的运动方程,推导了累计"周期"随摆次变化的解析公式,分析了"周期"随摆次减小的基本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将其用于大摆角单摆实验进行系统误差修正,从而通过累计测量减小随机误差的可行性.

王倩[7](2019)在《从技术到设计 ——基于结构找形的设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交叉学科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当代建筑形式特征逐渐呈现出从范式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以及从单一到复合的转化,结构形态与建筑系统要素的关系也从传统的二元对立转向了融合互动,面对日趋复杂的形态发展,以及新的互动关系在各个层面上对结构提出的“变”的要求,传统标准化的结构范式逐渐显现出很大局限性。因此,针对与建筑空间高度整合、体系多样化拓变的结构形态的设计方法和策略研究,是当代建筑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论文核心内容是,从整合思维出发,采用跨学科方法和性能化技术策略,建立一种建筑与结构学科融合共识的结构性方法——结构找形设计。本论文主要从结构找形历史发展、结构找形思维、结构找形方法与操作路径以及融合建筑的结构找形设计策略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结构找形的历史发展脉络上,本论文从技术方法的革新和建筑思维演变两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总结结构找形演变动因基础上,研判其发展趋势;并剖析了跨学科平台下结构找形从人工技术到设计思维的转变,厘清了建筑视角下结构找形发展脉络,为后续开展结构形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明确了方向。在结构找形思维上,本文将工程领域中作为技术工具的结构找形上升到建筑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突破传统范式、基于结构技术的结构找形设计思维,为建筑设计创作开辟了新途径;明晰了结构找形是建筑系统内重要的语言转换机制之一;剖析了结构找形在实现性能化形态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借助数字化平台,深入探讨结构找形设计关联建筑空间思维的共同演绎;基于结构不确定性,挖掘并发展建筑潜在的多样化潜能,开辟一个通过结构找形进行建筑形态设计创作的新途径。在结构找形方法与技术路径上,本论文基于传统方法和数字化平台,全面系统地解析了结构找形的原理、技术方法和实现路径;对自然模拟找形、力学图解找形以及拓扑优化找形方法的技术路径与具体操作手段进行了详细阐释,建立了一种具有技术理性的、可操作的、科学的建筑结构性设计方法。本论文进一步用大量结构形态生成案例的设计操作,对传统以及基于计算机平台的结构找形方法进行演示与探索,并进行了量化的对比、评估与验证;发挥结构找形方法在形态创新各个层面上的价值与优势,在揭示技术逻辑的同时,为发展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提供具体方向。在融合建筑的结构找形设计策略上,本论文提出了结构动态适应性策略和方法,为结构与建筑的融合设计提供具体指引;并以拓扑学思维为指导突破传统结构分类模式,提出基于力流可变和体系可变的动态适应性策略,深入研究结构形态与空间设计融合的策略与路径;填补了整合建筑设计的结构性方法空白,拓展了基于结构技术进行建筑设计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全文约20万字,图片300张,自绘图87幅、表格60个,附录1张。

高鑫[8](2019)在《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从科技发展与创新上还是从知识的含金量上,物理都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然而很多升入高中的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包括很多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升入高中后同样会产生物理难学的思想,影响了自己对物理学科的信心与兴趣,导致物理成绩越来越差,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物理。高一物理的学习内容是初高中物理衔接过渡的重要阶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建模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学生在升入高中后的一大挑战。虽说物理学习任务艰巨,但是笔者相信经过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引导、鼓励、帮助学生找到高效的学习物理方法,就能有效的改善物理学习困难现象。笔者结合教育理论与学习困难研究文献为基础,对高一物理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深入研究,选取了部分近些年的国内外关于学习困难的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向;将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结合高中物理实际特点进行研究,为本论文提供教育理论基础,对本文研究的物理学习困难进行了界定;从学生因素与教学因素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客观的问卷调查,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与教育理论分别从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初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动机与主动性、性别因素、教学方式方法几大方面分析出物理学习困难的原因。通过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针对学习困难的成因提出转化物理学习困难的相应策略。总结出教师在高一物理教学中要树立起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个别辅导为辅助去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课上总结物理重难点,课后加强变式练习,将所学的前后知识点贯通,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物理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自我效能感,进而提高物理成绩。

陈贝[9](2018)在《利用物理量的估算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教育一直把培养科学素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物理量的估算是一种不同于精确计算,通过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灵活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思维的训练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利用物理量的估算也是一种重要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论文首先阐述了科学素养的概念,剖析了物理估算的特点、研究现状,分析了物理估算对于科学素养的促进作用。然后,通过对比、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明确了本文中科学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为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联系生活、物理、社会的科学意识五个方面。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师以及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估算的重视程度、估算的教学状况以及学生估算能力水平。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利用物理量的估算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六条途径。第一、提高师生对估算的重视;第二、激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第三、引导学生加强对物理常量的记忆;第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第五、注重量纲分析;第六、深挖物理教材中的估算知识,创设估算情境。最后,对物理估算的教学案例进行点评以及自行设计有关估算的教学片段。

赵昌胜[10](2018)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中,作为“授之以渔”的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以下简称“高物方法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所重视,已经被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育工作者对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显化其教育方式上,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而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提出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授之以渔”也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应该有重点、有核心、有实效。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建构主义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在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高二的一个理科班进行高物方法教育的显化教育实验。第一章为引言,主要进行文献综述,说明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等。第二章主要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物方法教育的内涵,包括概念界定、目标、内容、意义和原则,提出了高物方法教育的目标应分层,内容要分类显化的观点。第三章是本研究的主要部分,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和研究成果,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设计了具体的显化高物方法教育的一些实施策略,并从四个方面(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和习题教学)进行举例分析,强调了知法并行的教学模式,设计典型课例,展开课堂教学。第四章是对研究科学性的检验,研究人员通过质量检测和问卷调查,评价试验的效果和实施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高物方法教育实施策略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性。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我们认为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不仅需要采取显化教育的手段,还需要在目标上分层次,在教学中分重难点,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实施策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当前社会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课题理论基础
    2.1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2 元认知理论
        2.1.3 课程难度定量分析模型
    2.2 物理学困生的界定与分类
        2.2.1 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2.2.2 物理学困生的分类
第3章 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
    3.1 前测实验与分组
    3.2 问卷调查
        3.2.1 问卷编制目的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调查问卷的实施
    3.3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3.4 访谈与分析
        3.4.1 访谈目的
        3.4.2 访谈内容
        3.4.3 访谈结果分析
第4章 “学困生”之“困因”分析
    4.1 学生学习及其心理分析
    4.2 教师教学问题分析
    4.3 物理课程难度与衔接分析
        4.3.1 教材广度
        4.3.2 教材深度
        4.3.3 教材难度及梯度
第5章 “学困生”之“脱困策略”
    5.1 教师教学新方法
        5.1.1 新课讲授法
        5.1.2 分层作业法
        5.1.3 思维导图复习法
    5.2 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5.2.1 科学思维开发策略
        5.2.2 物理传授高效化与知识结构化策略
        5.2.3 精准扶困策略
    5.3 实验班和对照班物理成绩后测数据对比分析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6.1 总结与展望
    6.2 反思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前测试卷
附录B 后测试卷
附录C 调查试卷
附录D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意义
第2章 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问卷与访谈纲要设计
    2.4 调查过程
    2.5 调查数据分析
    2.6 调查结论
第3章 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
    3.1 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2 通过多渠道学习提升教师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3.3 引导教师提升探究式教学设计能力
    3.4 引导教师开发与整合实验器材,优化探究教学资源
    3.5 学校应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增强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
    3.6 学校应健全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探究式教学
第4章 研究总结论与不足
    4.1 研究总结论
    4.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附录 Ⅱ 调查问卷设计
    附录 Ⅲ 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高中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需要
        1.1.2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实际需要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方法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1.3.1 国外中学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方法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1.3.2 国内中学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高中物理中数学思维方法的相关概念论述
    2.1 物理的数学思维方法概述
    2.2 高中物理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种类与应用
        2.2.1 高中物理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的种类
        2.2.2 高中物理中的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
    2.3 高中物理的数学思维方法与科学探究能力
        2.3.1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概述
        2.3.2 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数学思维方法应用探究与教学案例分析
    3.1 逼近与极限思维方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3.1.1 从“瞬时速度的研究”看物理中的逼近与极限
        3.1.2 逼近与极限思维方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局限性
    3.2 极值与最值思维方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3.2.1 物理中的极值与最值过程
        3.2.2 物理中的极值与最值过程的注意事项
    3.3 数列思维方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3.4 比与比例思维方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3.4.1 比、比例
        3.4.2 物理学中由比值或比值定义的主要物理量
    3.5 图像思维方法在物理探究中的应用
        3.5.1 物理规律的图像描述
        3.5.2 常见物理图象介绍
        3.5.3 图象应用
第四章 数学思维方式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运用情况的现状调查
    4.1 调查的时间地点
    4.2 问卷调查设计
        4.2.1 问卷设计
        4.2.2 调查对象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4.4.1 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4.4.2 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认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4.3 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和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4.4.4 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基于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高中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应用研究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1.3 实验内容
        5.1.4 实验对象
        5.1.5 实验方法
    5.2 实验数据分析
        5.2.1 前测数据分析
        5.2.2 后测数据分析
    5.3 关于实验班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现状访谈的总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
    6.1 研究结论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下一步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高中数学思维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调查
附录二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成绩统计表
附录三 :实验班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在物理情境中运用GeoGebra软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课题研究背景
    第二节 GeoGebra软件简介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流程
第二章 GeoGebra适切性研究
    第一节 数学应用困难的原因
    第二节 数学工具应用困难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 运用GeoGebra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优势
    第四节 教师对GeoGebra软件的评价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David Hestene建模教学理论
    第二节 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节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第四章 GeoGebra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应用探讨
    第一节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第二节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策略案例分析
第五章 运用GeoGebra软件培养学生在物理情境中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验设计
    第二节 口头报告测试及结果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核心素养演变
        1.3.2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内容
        1.3.3 国外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现状
        1.3.4 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
    1.4 原始物理问题研究
2 教学理论基础
    2.1 问题式教学
    2.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3 原始物理问题和学科核心素养研究
    3.1 原始物理问题概念界定
    3.2 原始物理问题的特点
        3.2.1 生活化
        3.2.2 复杂性
        3.2.3 非模型化
        3.2.4 趣味性
    3.3 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过程
    3.4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5 引入原始物理问题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3.5.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
        3.5.2 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3.5.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6 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原则和策略
        3.6.1 原始物理问题编制原则
        3.6.2 原始物理问题的编制策略
    3.7 原始物理问题示例
4 关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和解决原始物理问题调查研究
    4.1 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研究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过程和方法
        4.1.3 调查实施
        4.1.4 题目和数据分析图
        4.1.5 调查结果分析
    4.2 高中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相关情况调查研究
        4.2.1 研究设计
        4.2.2 研究过程
        4.2.3 研究分析小结
    4.3 本章小结
5 课堂教学原则与策略
    5.1 教学原则
        5.1.1 注重物理观念的正确性原则
        5.1.2 注重物理实验探究的原则
        5.1.3 注重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教育的原则
        5.1.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2 教学策略
        5.2.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5.2.2 利用原始物理问题设计和实施教学过程
        5.2.3 通过实验发展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2.4 通过解决问题发展物理核心素养
    5.3 具体教学实施
        5.3.1 创设情境
        5.3.2 发现和提出原始物理问题
        5.3.3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5.3.4 学生反馈评价
    5.4 本章总结
6 教学设计方案及效果分析
    6.1 《弹力》教学设计
    6.2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6.3 力学知识综合运用教学案例
    6.4 阶段教学成果分析
    6.5 测试结果分析
7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大摆角单摆“周期”变化的解析解及其实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弱阻尼大摆角单摆运动方程与“周期”解
3 结论

(7)从技术到设计 ——基于结构找形的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两个发展线索
        0.1.1 当代建筑形态发展
        0.1.2 现代结构形式发展
    0.2 结构本体留存的危机
    0.3 殊途同归
        0.3.1 重启的形式设计思维:结构找形
        0.3.2 技术作为设计方法
    0.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0.4.1 研究内容
        0.4.2 研究框架
    0.5 论文的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第一部分 找形设计思维及其发展脉络
    第一章 找形设计的背景及思维
        1.1 相关研究背景
        1.1.1 国外相关研究及实践
        1.1.2 国内相关思考及实践
        1.2 找形的概念思辨
        1.2.1 独立的概念:土木结构的找形
        1.2.2 系统中的概念:建筑设计中的找形
        1.3 建筑系统中的结构找形设计思维
        1.3.1 建筑系统中的语言转换机制
        1.3.2 建筑系统中的性能化形态创新
        1.3.3 建筑系统复杂需求与结构形态反馈
        1.4 建筑系统设计中动态适应的结构找形
        1.4.1 结构系统内部的适应策略
        1.4.2 结构向建筑系统的适应策略
        1.4.2.1 拓扑学思维
        1.4.2.2 基于拓扑思维的适应策略
        1.5 小结
    第二章 建筑视角下结构找形的历史发展脉络
        2.1 脉络梳理之一:找形作为技术工具
        2.1.1 静力学的形图解
        2.1.2 材料力学的内力呈现
        2.1.3 结构数值运算下的形态优化找形
        2.2 脉络梳理之二:建筑思想驱动下的找形
        2.2.1 结构理性主义思想的本体回归
        2.2.2 从范式思维到不确定思维
        2.2.2.1 范式的产生
        2.2.2.2 范式的固化
        2.2.2.3 范式的突破
        2.2.2.4 不确定性的思维转变
        2.2.3 生态建筑的思想与技术适应性趋势
        2.2.3.1 向自然学习的轻型建筑
        2.2.3.2 技术适应性的建筑表现
        2.3 从技术工具到设计方法
        2.3.1 计算机平台下的结构找形技术
        2.3.1.1 跨学科技术平台
        2.3.1.2 结构找形技术的拓展
        2.3.2 新技术方法对传统设计的颠覆
        2.4 小结
第二部分 传统的结构找形方法及设计实验
    第三章 以自然结构为原型的模拟找形
        3.1 以自然结构为原型的模拟原理与技术
        3.1.1 结构形态的原型
        3.1.2 原型的类推设计
        3.1.2.1 基于力学机制:形与力的类推
        3.1.2.2 基于生成机制
        3.2 原型类推设计之一:力学机制转译
        3.2.1 材料组织主导的抗力机制转译
        3.2.2 几何形态主导的力学机制转译
        3.2.3 体系组织主导的抗力机制转译
        3.3 原型类推设计之二:生成机制模拟
        3.3.1 零弯矩的悬链线模拟找形
        3.3.2 极小曲面模拟找形及拓展
        3.3.3 最优路径模拟找形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力学图解的推演找形
        4.1 结构图解与找形设计
        4.1.1 图解及其生成性
        4.1.2 生成性结构图解
        4.1.3 结构图解的推演设计
        4.2 图解推演设计之一:图解静力学推证
        4.2.1 交互图解的找形设计
        4.2.2 合理拱轴线的推演找形
        4.2.3 点的平衡推演找形
        4.2.3.1 点的二维平衡推演规则
        4.2.3.2 点的三维平衡推演规则
        4.2.4 基于斗拱逻辑的竖向支撑形态推演
        4.3 图解推演设计之二:内力图解拟形
        4.3.1 内力图解的找形原理
        4.3.2 构件截面的内力拟形
        4.3.3 构件组织的优化拟形
        4.3.4 构件网格的应力拟形
        4.4 小结
第三部分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结构找形方法及设计实验
    第五章 传统找形方法的数字化拓展
        5.1 找形的数字化逻辑与策略
        5.2 杆系结构形态找形
        5.2.1 湿网格分支找形
        5.2.2 桁架结构拟形
        5.3 面系结构形态找形
        5.3.1 逆吊曲面找形
        5.3.2 极小曲面找形
        5.3.2.1 数学几何调控
        5.3.2.2 边界要素调控
        5.4 界面肌理形态找形
        5.4.1 内力驱动的网格截面
        5.4.2 应力线投射的肌理
        5.4.3 应力调控的几何镶嵌
        5.5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拓扑优化的结构找形
        6.1 基于构件找形的设计试验
        6.1.1 三跨连续步行梁桥找形设计
        6.1.2 竖向支撑的找形设计
        6.2 结构性表皮的优化找形
        6.2.1 孔洞结构表皮
        6.2.2 杆系结构表皮
        6.3 空间结构的优化找形
        6.4 小结
第四部分 融入建筑的结构找形设计
    第七章 结构找形的动态适应策略
        7.1 结构找形与建筑系统中的动态适应
        7.1.1 形式逻辑下的技术思维
        7.1.2 动态适应的力流逻辑
        7.2 结构找形的适应策略
        7.2.1 可变的路径
        7.2.2 流变的集度
        7.2.3 非固化的层级
        7.3 融入建筑的结构找形响应
        7.3.1 动态变形
        7.3.2 差异性呈现
        7.3.3 肌理重塑
        7.4 小结
    第八章 融入建筑空间的结构找形设计
        8.1 突破结构范式与空间融合
        8.2 找形:从静态体系到动态适应
        8.2.1 基本作用体系的形态拓扑
        8.2.2 结构体系的空间拓扑
        8.3 结构主导的空间与网格拓变
        8.3.1 自由的空间跨度
        8.3.2 模糊的平面网格
        8.4 结构作为空间容器
        8.5 凸显空间属性的结构
        8.5.1 空间的渗透
        8.5.2 尺度的消解
        8.5.3 要素的重置
        8.6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9.1 总结
        9.2 结构找形设计方法的发展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对学习困难状况的研究与现状
        1.2.1 国内对学习困难的研究与现状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学习困难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掌握学习理论
    2.3 教学最优化理论
    2.4 元认知理论
    2.5 主要概念的界定
        2.5.1 物理学习能力
        2.5.2 物理学习困难概念的界定
第3章 高一物理学习状况的调查
    3.1 调查目的、对象与方法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性别优劣势调查
        3.2.2 学习物理的兴趣调查
        3.2.3 学习物理主动性调查
        3.2.4 物理难学的原因调查
        3.2.5 喜欢物理何种授课方式的调查
第4章 高一物理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4.1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难
    4.2 物理学习能力不足
        4.2.1 抽象思维能力
        4.2.2 物理建模能力
        4.2.3 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与计算能力
        4.2.4 记忆能力
    4.3 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观原因
        4.3.1 先入为主的障碍
        4.3.2 认知结构重建
    4.4 性别因素的影响
    4.5 物理学习动机不足
    4.6 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存在不足
    4.7 教师教学方法存在不足
第5章 物理学习困难的解决策略
    5.1 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过渡
    5.2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5.2.1 .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5.2.2 加强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与建模能力
        5.2.3 培养学生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5.2.4 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知识的应用与计算能力
    5.3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5.3.1 消除先入为主的障碍
        5.3.2 引导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
    5.4 关注性别差异导致的学习困难
    5.5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5.5.1 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老师
        5.5.2 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5.3 重视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
    5.6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5.6.1 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
        5.6.2 课后做好复习工作
        5.6.3 课后主动做习题
        5.6.4 课后反思错题
    5.7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效教学
        5.7.1 课上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实现师生互动
        5.7.2 课下进行个别辅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第6章 教育策略实施案例
    6.1 提高物理学习抽象能力的教学案例
        6.1.1 背景呈现
        6.1.2 解决策略
        6.1.3 案例成效评价
    6.2 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案例
        6.2.1 教学案例
        6.2.2 案例评析
第7章 结论
    7.1 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
    7.2 物理学习困难解决策略的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普通高中物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9)利用物理量的估算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科学素养的相关研究
        1.3.2 估算的相关研究
第2章 概念界定
    2.1 物理估算的定义
    2.2 物理估算的特点
    2.3 科学素养的定义
    2.4 物理估算与科学素养
        2.4.1 物理估算促进科学知识的迁移
        2.4.2 物理估算提高快速有效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2.4.3 物理估算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2.4.4 物理估算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2.4.5 利用物理量的估算提高联系生活、物理、社会的科学意识
第3章 物理教学中有关估算的内容
    3.1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有关估算
    3.2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有关估算
        3.2.1 高中物理实验中涉及估算思想
        3.2.2 处理抽象问题时采取估算方法
    3.3 物理高考试题中的估算
第4章 高中生物理估算能力及物理估算教学情况现状调查
    4.1 学生问卷
    4.2 教师问卷
第5章 利用物理量的估算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5.1 提高师生对估算的重视
    5.2 激发学生对估算的兴趣
    5.3 引导学生加强对物理常量的记忆
    5.4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
    5.5 注重量纲分析
    5.6 深挖物理教材中的估算知识,创设估算情境
第6章 利用物理量的估算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案例与设计
    6.1 教学案例点评
    6.2 教学片段设计
第7章 结论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方法和意义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4.3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2.1 内涵
        2.1.1 对科学方法及其教育的界定
        2.1.2 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2.1.3 高物方法教育的内涵
    2.2 目标
        2.2.1 制定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2.2.2 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
    2.3 内容
        2.3.1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
        2.3.2 教育内容的确定
        2.3.3 教育的内容
    2.4 意义
    2.5 原则
        2.5.1 整体把握、核心突破
        2.5.2 显化为主、隐性为辅
        2.5.3 联系实际、循序渐进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施策略
    3.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物方法教育的实施策略总述
        3.1.1 知法并行,分层分类显化物理科学方法
        3.1.2 依托问题,巧妙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1.3 依据学情,端正三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3.1.4 面向未来,创新手段落实科学方法教育
    3.2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方法教育
        3.2.1 建立概念的一般过程
        3.2.2 建立概念的方法
        3.2.3 教学中涉及的科学方法
        3.2.4 案例分析
    3.3 在规律教学中进行方法教育
        3.3.1 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3.3.2 规律教学中的科学方法
        3.3.3 案例分析
    3.4 在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4.1 实验教学的分类
        3.4.2 实验教学中的方法教育
        3.4.3 案例分析
    3.5 在习题教学中进行方法教育
        3.5.1 习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3.5.2 显化习题教学中方法教育的途径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实践研究
    4.1 实验设计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样本
        4.1.3 控制的变量
        4.1.5 前期准备
        4.1.6 实验实施的课时计划
    4.2 实验效果检验
        4.2.1 调查目的
        4.2.2 调查方法
        4.2.3 调查对象
        4.2.4 问卷的设计
        4.2.5 调查过程
    4.3 实验结论与分析
        4.3.1 质量检测结论与分析
        4.3.2 情况反馈结论与分析
第五章 研究的创新点、结论、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的创新点
    5.2 研究的结论
    5.3 研究的不足
    5.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质量检测卷
附录 B《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C 实验班和对比班试验前后成绩

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一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脱困”策略研究[D]. 刘昭岩.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广西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 包毅强. 西南大学, 2020(05)
  • [3]基于数学思维方法培养高中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应用研究[D]. 杨权.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4]在物理情境中运用GeoGebra软件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研究[D]. 郭萌.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5]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研究[D]. 黄香林.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6]大摆角单摆“周期”变化的解析解及其实验应用[J]. 柴聪聪,凤飞龙,王公正,卫芬芬. 物理实验, 2020(03)
  • [7]从技术到设计 ——基于结构找形的设计方法研究[D]. 王倩. 东南大学, 2019(01)
  • [8]高一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决策略的研究[D]. 高鑫.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9]利用物理量的估算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研究[D]. 陈贝.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10]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 赵昌胜. 湖南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无限逼近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