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专业委员会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影像质量研究委员会[1](2021)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肺结核是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 也是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肺结核免疫力低下,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诊断存在很大困难, 影像学在其诊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为了规范其检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结合循证医学对指南及标准的方法学要求, 多位感染与炎症放射学、结核病学、统计学专家共同参与撰写及制定AIDS相关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具有肺部感染临床症状的患者如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结果阳性, 则进一步行胸部X线或CT检查。当有肺内病变和(或)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者, 疑似AIDS相关肺结核;若肺内影像表现为纵隔或肺门多区淋巴结肿大, 两肺随机分布弥漫粟粒、大小不等结节, 渗出性病变为主的多形态、多叶、多段病灶或胸腔积液以上影像表现之一者, 影像诊断为AIDS相关肺结核。对疑似或影像诊断病例进一步行实验室或病理学相关检查, 若有一项阳性则确诊为AIDS相关肺结核。
张瑾,邓扬嘉,何苗,孙小平[2](2021)在《免疫缺陷患者重症肺炎诊断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肿瘤化放疗、结缔组织疾病的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广泛开展,免疫缺陷患者呈现不断增加和累积趋势。而这些患者中,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是免疫缺陷患者入住ICU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免疫缺陷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1]。此类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有病情重、发展快、病原菌复杂、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点,给临床在诊疗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贾卫红,刘刚[3](2021)在《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7年12月—2019年8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单纯肺炎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均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和气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1例,余既往均身体健康;皆否认吸毒史;4例有不洁性生活史。5例就诊初期均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单纯肺炎,误诊时间5 d~2个月。5例按单纯肺炎给予正规抗感染治疗7~14 d效果不理想,后常规完善传染病4项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均阳性,方诊断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5例确诊后4例转入定点医院,1例放弃治疗,后均失访。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肺炎近年呈现增长趋势,且已从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加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发生误诊。加强对其认识,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对疑似患者和高危人群常规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以减少或避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
李一仙[4](2021)在《伴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伴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s,PID)患儿临床表型、免疫表型、基因型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TM感染患儿,全部经基因二代测序明确有PID基础疾病,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免疫学功能、基因型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对中英文文献报道伴TM感染的PID病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结果:8例患儿中,男6例,女2例,原发病确诊中位年龄24.5月(4月~111月),确诊TM感染中位年龄为23月(4月~104月),均居住于华南地区,有TM感染家族史1人,6例有生长发育落后。8例患儿经微生物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TM感染,所有患儿均除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8例患儿分别以呼吸系统症状(6/8)、神经系统症状(1/8)、网状内皮系统损害(1/8,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8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7例、网状内皮系统损害8例,肺部损害7例(重症肺炎4例),贫血8例,浆膜腔积液3例,皮肤病变3例,免疫功能紊乱4例,反复腹泻3例,神经系统损害1例,骨损害2例,并发其他机会性感染5例。免疫表型: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4例总T细胞、CD4+T细胞及NK细胞均明显减少;3例(3/7)Ig G减少。8例患儿原发病分别为:3例STAT1功能获得性突变(1例为STAT1基因exon12 c.1053G>T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STAT1基因exon4 c.193G>A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STAT1基因exon14c.1170G>A杂合错义突变),3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2例为IL2RG基因exon4c.464G>A杂合错义突变,1例为ADA基因exon8 c.730del G和exon3 c.202T>A复合杂合突变),1例STAT3基因exon2 c.115G>A杂合错义突变,1例CD40LG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结论:1.当儿童出现TM机会性感染时,应除外HIV感染,同时需高度警惕PID;2.重点关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相关基因及STAT3、STAT1、CD40LG等基因;3.TM感染是儿童PID的高危预警信号,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免疫功能评估、基因检测等手段可早期诊断。
王双双[5](2021)在《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792例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资料、科室分布及人口特点,分析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致病菌种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及药敏结果,以指导临床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合理诊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792份病历,用excel表格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基础疾病、入住科室、抗生素治疗、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各类插管、有创操作、实验室检查、标本类型、病原学资料、抗真菌治疗、药敏结果及预后等情况,SPSS24.0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共计792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男性456例,女性336例,男女比例1:0.79,平均59.4岁,≥60岁428例(54.04%)。792例患者来自27个临床科室,其中,ICU占比最多,为231例(29.2%),其次为呼吸内科133(16.8%)例,血液内科82(10.4%)例。患者标本来源中以痰液最多,共283例,占所有病例数的35.7%,其次为尿液68(8.5%)例,粪便176(22.2%)例,肺泡55(6.9%)例;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74.4%,曲霉菌属42(5.3%)例;近3年菌种变化趋势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呈下降趋势,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呈上升趋势,2019年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甚至超越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白色假丝酵母菌最长累及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曲霉菌最常累及呼吸系统;隐球菌最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IFD常伴有不同的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的使用、有创操作等,提示这些可能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入住ICU、呼吸机的使用及住院时间延长是IFD患者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OR=5.555;OR=3.128;OR=0.022)。绝大多数致病菌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对唑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临床抗真菌药物仍以唑类为主,联合用药也有较大比例,大多患者预后良好。结论1、我院IFD患者年龄跨度大,≥60岁的患者占比50%以上,三年中发病人数有升高趋势,男性患者占比多余女性;2、侵袭性真菌病多发的科室有ICU、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故在上述科室,应更注意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工作;3、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有升高趋势,曲霉菌是第二大致病真菌;痰液、尿液、粪便、肺泡是致病菌最主要的来源部位,即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4、侵袭性真菌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结构性肺病、糖尿病、CTD、CAD、CKD、恶性肿瘤等,较多患者发病前有一些侵入性操作及其他易感因素,入住ICU、呼吸机的使用及住院时间延长是患者死亡的主要预测因子,因此,临床应注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易感因素;5、大部分真菌对两性霉素B及氟胞嘧啶敏感,部分对唑类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尽可能行药敏试验,合理及时的用药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胡国生,李利,毛国顺,丁宇,李辛,王依柔,王剑,王秀敏[6](2021)在《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合并1型糖尿病携带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基因突变一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1例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合并1型糖尿病7岁女童患者就诊于儿科,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并抽提其与父母的基因组DNA,高通量测序并用Sanger测序验证。该患者出现真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血清铁减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氟康唑联合抗生素及丙球治疗,规律使用胰岛素、糖尿病饮食,能减缓病情发展。该患者基因检测证实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基因存在杂合错义新生突变c.1154C>T,P.Thr385Met,提示STAT1基因突变是导致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合并1型糖尿病原因之一,少数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可下降,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陈鹏燕[7](2021)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文中认为背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受多种疾病、残疾和衰老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出现生活不能自理,部分发展到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大多数病情较严重,慢性病急性加重时发展快,患者胸廓活动度降低,有效通气量、肺活量减少,更易发生各种感染。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与皮肤软组织,这与老年患者肺功能逐渐退化,加之长期卧床,肺部活动减少,肺纤维运动减弱,屏障功能降低,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坠积有关,也与老年长期卧床人群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肺部感染不易早期发现有关。且此类患者机体免疫抵抗能力减弱,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机体易产生耐药,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更高,这就对临床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呼吸道情况监测带来了更高的挑战。目的:探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呼吸道情况的改变情况的监测指标,以及对呼吸道情况有所改变,但未诊断为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酌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同时监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探究其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明确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重点选用回顾性分析的分析方法,在充分考虑患者的隐私保护,并注意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回顾性查阅91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病历,获得以下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含量、最长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次数、最长低通气、低通气次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基线、平均血氧饱和度(ASaO2)、氧减总次数、最大氧减、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等,按照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睡眠呼吸监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处理,得到有积极影响的预测因素进一步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结果:1.本次研究涉及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患者共计91例,其中63名男性(69.2%)、女性28名(30.8%),中位年龄为78岁(65~98岁)。肺部感染患者中男性有29例(65.91%),女性有15例(34.09%)。两组年龄、性别、BMI、饮酒史、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失能、是否留置尿管胃管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是否有吸烟史、意识障碍、OSA、血清白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意识障碍、OSA、血清白蛋白为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高度相关。3.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两组最长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次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ODI、血氧饱和度基线、平均血氧饱和度、氧减总次数、最大氧减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AHI、ASaO2为肺部感染预测因素,P<0.05。4.老年长期卧床肺部感染预测因素中根据AHI、ASaO2水平,绘制ROC曲线,AH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 0.646-0.847),P=0.000。ASaO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95%CI 0.584-0.800),P=0.002。5.将AHI、ASa O2联合,预测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CI0.785-0.942),P=0.000,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702。结论:1.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是否吸烟、是否具有意识障碍、患有OSA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判断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肺部健康水平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据此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来降低肺部感染风险。2.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中AHI、ASaO2具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AHI、ASaO2来预测肺部感染的发生。通过睡眠监测指标中AHI、ASaO2的变化监测呼吸道情况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在老年卧床肺部感染预测诊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程思珺[8](2021)在《合并2型糖尿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一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医院临床数据平台和电子病例系统(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EMRS)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两家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合并T2DM的CAP成年患者1360例的临床资料数据。包括患者的入院生命体征、糖尿病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其他基础疾病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入院时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终点结局等相关信息。并依据患者的治疗终点(死亡、好转出院)将研究队列分成2组(死亡组和好转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以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一种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结果:两组病例(死亡组和好转组)的入院脉搏、入院血压、发病至入院有无意识状态改变、动脉血p H值、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首次空腹血糖、血清钠、入院胸部影像学提示肺部多叶段感染、糖尿病肾病等18项指标分段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NLR≥4、脉搏≥125次/分、意识状态改变、动脉血p H值≤7.35、年龄≥65周岁、血清钠≤130 mmol/L、首次空腹血糖≥9mmol/L、入院时肺部多叶段感染、并发糖尿病肾病这9项指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依此构建了一个风险预测评分,并使用bootstrap法对评分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评分效果明显优于明显CURB-65评分,略优于PSI评分。结论:合并T2DM的CAP住院患者医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脉搏加快、血压降低、意识状态改变、高NLR、高PLR、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血清钠降低、酸中毒、低氧血症、空腹血糖升高、肺部多叶段感染、存在胸腔积液、存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肾病和存在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其中年龄≥65周岁、意识状态改变、脉搏≥125次/分、动脉血p H值≤7.35、NLR≥4、血清钠≤130 mmol/L、首次空腹血糖≥9 mmol/L、合并糖尿病肾病和入院时肺部多叶段感染等因素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对上述指标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同时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合并T2DM的CAP住院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王超,郭立杰,董玲,张海丛,张玉君,冯彩霞[9](2020)在《替诺福韦酯用于成人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用于成人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AIDS 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144例)和对照组(112例)两组,试验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依非韦伦片+拉米夫定片,对照组给予依非韦伦片+齐多拉米双夫定片。观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病毒学指标、免疫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情况及治疗成本,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治疗后3、6和12个月,两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R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CD4+T淋巴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总住院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检查费用、住院费用和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76.63。增量成本效果象限图显示试验组所选取方案为优势方案。结论采用本文两种方案治疗的AIDS患者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含替诺福韦酯的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总住院率和经济性要优于含齐多夫定的对照组,故对初治成人AIDS患者来说,建议优先使用含替诺福韦酯的治疗方案。
杨美玲[10](2020)在《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成人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从而对临床上高危人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收住的376例应用免疫抑制剂的P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肺部基础疾病、肿瘤、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伴有其他部位感染,小于14周岁,资料记录不详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根据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部感染组和非重症肺部感染组。收集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包含376例患者,其中肺部感染77例(20.48%),重症肺部感染24例(31.17%)。应用免疫抑制剂后3个月内是发生肺部感染及重症肺部感染的高风险时期。肺部感染患者检测到细菌28株(22株革兰阴性菌,6株革兰阳性菌),真菌12株,未检测到病毒;其中分布最多的病原菌依次是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真菌普遍敏感。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0(OR=2.265,P=0.012)、吸烟史(OR=2.470,P=0.025)、PNS 的临床转归(部分缓解:OR=2.325,P=0.014;完全缓解:OR=10.075,P=0.002)、CD4+T 淋巴细胞计数≤500(OR=8.076,P<0.001)、冬季入院(OR=2.316,P=0.014)是发生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感染前3个月免疫抑制剂的累计剂量(OR=1.003,P=0.002)、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OR=19.764,P<0.001)是发生重症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吸烟史、PNS的临床转归、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冬季入院是应用免疫抑制剂的PNS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感染前3个月更高的免疫抑制剂的累计剂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是发生重症肺部感染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别是前3个月,需密切随访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应及时送检病原标本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2)免疫缺陷患者重症肺炎诊断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识别重症肺炎 |
二、病原学诊断进展 |
三、免疫缺陷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 |
1.细菌性肺炎: |
2.病毒性肺炎: |
3.侵袭性真菌感染: |
四、展望 |
(3)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实验室检查 |
1.4 动脉血气分析 |
1.5 胸部CT检查 |
1.6 误诊情况 |
1.7 确诊及治疗 |
2 讨论 |
2.1 疾病概述 |
2.2 临床特点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措施 |
(4)伴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内容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症状 |
3 辅助检查 |
4 治疗及预后 |
5 文献复习 |
讨论 |
全文总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免疫缺陷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流行病学 |
1.2 常见致病菌及其特点 |
1.3 发病机制 |
1.4 易感因素 |
1.5 不同基础疾病IFD感染特点 |
1.6 疾病诊治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科室分布 |
3.3 致病菌种分布与标本来源 |
3.4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合并基础疾病 |
3.5 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可能的易感因素 |
3.6 真菌感染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
3.7 致病菌药敏试验 |
3.8 治疗与转归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综述 侵袭性曲霉病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 |
(7)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合并2型糖尿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来源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比较 |
3.2 影响合并T2DM的 CAP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
3.3 影响合并T2DM的 CAP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
3.4 构建影响合并T2DM的 CAP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 |
3.5 检验影响合并T2DM的 CAP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对肺部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替诺福韦酯用于成人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案 |
1.4 费用资料 |
1.5 观察和评价指标 |
1.5.1 临床观察指标: |
1.5.2 经济学评价指标: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病毒学指标比较 |
2.2 免疫学指标比较 |
2.3 不良反应发生及住院情况比较 |
2.4 治疗成本比较 |
2.5 成本-效果分析 |
3 讨论 |
(10)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
第四章 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肺部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传染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感染影像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与炎症放射专业委员会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感染(传染病)影像工作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传染病分会传染病影像学组 北京影像诊疗技术创新联盟 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医学影像质量研究委员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7)
- [2]免疫缺陷患者重症肺炎诊断进展[J]. 张瑾,邓扬嘉,何苗,孙小平.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1(03)
- [3]以肺炎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误诊报告[J]. 贾卫红,刘刚. 临床误诊误治, 2021(05)
- [4]伴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析[D]. 李一仙. 汕头大学, 2021(02)
- [5]深圳某三甲医院792例侵袭性真菌病回顾性分析[D]. 王双双. 汕头大学, 2021(02)
- [6]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合并1型糖尿病携带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基因突变一例并文献复习[J]. 胡国生,李利,毛国顺,丁宇,李辛,王依柔,王剑,王秀敏.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3)
- [7]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D]. 陈鹏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合并2型糖尿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D]. 程思珺.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9]替诺福韦酯用于成人初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J]. 王超,郭立杰,董玲,张海丛,张玉君,冯彩霞. 临床误诊误治, 2020(11)
- [10]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D]. 杨美玲. 东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