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的三维分析

运动技能的三维分析

一、动作技能的三维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迟明善[1](2021)在《家用轮椅机械臂示教任务学习与轨迹自主生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家用轮椅机械臂式助老助残机器人是一种为应对当今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开发的服务机器人,可辅助用户完成各种日常家居任务,从而帮助用户即使在无看护的情况下也能独立自主地生活。该类机器人因其同时兼顾了轮椅的快速移动性以及机械臂的灵活操作性,极大地拓展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活动空间,而格外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但老年人和残疾人受限于身体机能或认知方面的缺陷,导致灵活地操控这类机器人为自己服务成为一个难题。他们迫切希望机器人能自主提供“快捷易用”且“符合用户操作规划”的辅助帮助,并且自己仍掌握操控的主动权。因此,本文以满足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使用需求为出发点,研究面向日常家居任务的示教任务学习与轨迹自主生成方法,从而控制机器人自主地完成各种任务。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还开发相应的机器人实验平台并开展典型的日常家居任务实验。成功获取日常家居任务的示教信息是开展基于示教的任务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为此,本文在对日常家居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亟需助老助残机器人辅助完成的典型家居任务及其完成动作序列;同时,针对以往获取的示教信息包含过多冗余操作或误操作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关键点的示教信息记录方法来获取示教信息并设计专用的界面来降低操作的难度。此外,本文还从示教轨迹的质量和示教过程两个方面提出示教信息获取方法的评价指标并开展典型家居任务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示教信息直接记录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显着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和精神负担,特别适合于完成复杂繁琐、多步骤的日常家居任务的示教。日常家居任务的运动轨迹往往因其动作复杂且繁琐而无法直接用一个运动策略来表示,这就需要对示教轨迹进行分割从而提取其中的基本动作。针对人工分割示教轨迹时面临的操作繁琐、费时且难以准确分割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非参贝叶斯方法中的贝塔过程自回归隐式马尔科夫模型(BP-AR-HMM)来对家居任务的示教轨迹进行自动分割,具体为在对示教轨迹依次进行欧拉角突变处理、改进版递推平滑滤波处理、多条示教轨迹对齐处理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BP-AR-HMM算法对示教轨迹进行分割,从而提取轨迹中所含的基本动作并为后续的动作学习与泛化奠定基础;同时,本文还对分割获得的基本动作进行属性判断并建立该机器人的示教任务库。拿水杯实验的分割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示教轨迹自动分割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在新环境下再现示教任务是助老助残机器人能成功辅助老年人和残疾人完成各种日常家居任务的关键。为了使机器人能在新环境下生成符合用户操作习惯的任务完成轨迹,本文提出基于改进版动态运动基元与动态人工势场(改进版DMPs-DPF方法)的轨迹自主拼接生成方法,即对任务完成序列中的技巧性动作直接依据目标物体位置的改变进行坐标平移变换;而对其中的转移性动作,本文则采用改进版DMPs-DPF方法来进行学习表述并在新环境下进行泛化,同时还考虑泛化路径上存在各种不同形状、大小障碍物的情况;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本文将泛化的转移性动作与平移的技巧性动作按示教动作次序进行拼接,从而生成新环境下示教任务的完整运动轨迹。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搭建轮椅机械臂式助老助残机器人实验平台。该平台由JACO机械臂、Xtion摄像头、Express电动轮椅和笔记本电脑组成,可根据用户的指令读取指定任务的示教信息并借助视觉系统获取新环境下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同时自动生成该任务的完整再现运动轨迹。基于该实验平台,本文开展“进餐”和“拿水杯”两个典型的日常家居任务的示教实验,对本文提出的示教任务学习与轨迹自主生成方法进行验证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辅助机器人快速完成各种日常家居任务,还能降低任务操作的难度并节省操作时间。相比于手动操作方式,该自主操作完成复杂的、多步骤的进餐任务能节省约45%的时间;即使是对于简单的拿水杯任务,该方式也能节省约10%的时间。这就说明自主操作方式适合于应用在家居环境中用于完成各种复杂、多步骤的家居任务。

曹勇[2](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指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曹斌华[3](2021)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字化设计从普及到升级到变向的发展过程,当代设计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已然超越了简单的视觉图像层面而趋向于更为综合、系统与跨界。然而,大部分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却不容乐观,年级分段式的、简单化的、被分割的单元课程学习模式,依旧涵盖于几乎所有国内院校的设计教学之中,即所谓的素描、色彩、装饰及构成等课程。由此可知,专业化与碎片化的分门别类的知识训练和当下综合性与交叉性的设计发展趋势的矛盾,已然对设计教育特别是设计基础课程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应对的方法及研究方向即是:通过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尝试建构起一种主题性、综合型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以课题整合与作业编排为教学方法,以多种形式“语法”、“手法”、“看法”为作业途径,从而对基础教学展开反思与实验。本论文首先以包豪斯设计基础教学的整合性、多元性特质为讨论的出发点,在其课程的整体架构中反思中国自身设计教育在诸多方面过于碎片化的问题;其次,依据教育学视野和学科学理的角度讨论专业发展、现实情境以及学生条件等三方面的设计现状;再次,以整合的角度对中外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建筑设计以及当代艺术等相关基础教学的课题展开参照性地描述;从此,以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作为出发点揭示出以“形式”为学理取向的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方向;最后,以课程模式、课题设计、作业条件、主题切入等内容作为课程整统的要点,以此展开“整合”观念下的“物象”、“方法”、“交叉”、“专业”等四类方向的12个主题性、综合型设计教学案例的讨论,并对教学成效进行记录与分析。本文所提及的主题性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课题整合手段,将原有以技法、材料为区分的课程内容重构于主题之下,并围绕简单到复杂的系列主题教学单元展开教学活动与实践。这一教学改革旨在打破分门别类的传统课程模式,倡导教学理念回归到设计学交叉性、跨学科性的特质中,并与当下极具整合意义的设计趋向相吻合,因此,对于设计基础中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赵永涛[4](2021)在《残疾人运动员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坐式越野滑雪运动是冬残奥会中的重要比赛项目,而我国的残疾人坐式越野滑雪运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和欧洲越野滑雪强国相比,存在非雪期训练装备落后,运动员越野滑雪技能测试方法缺乏等问题。因此,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使残疾人坐式越野滑雪运动员的非雪期专项耐力训练不再受季节和场地因素的限制,并为运动员的撑杖能力提供一个科学地量化指标,本课题研制了一套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本系统是一套基于越野滑雪撑杆过程阻力模拟的坐式越野滑雪训练设备,采用一对并列布置的机械式无杆气缸作为运动载体。在撑杆阶段,运动员撑杆推动机械式无杆气缸上的滑台向后移动,此时气动系统通过控制气缸后腔气压变化来实现越野滑雪撑杆过程阻力的模拟,从而给运动员以较为真实的越野滑雪撑杆感受。当撑杆结束后,进入回程阶段,滑台在气缸后腔气压的驱动下,快速返回起点位置,以准备进入下一次撑杆。此外,机械式无杆气缸的滑台上安装有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用于监测运动员撑杆过程中的撑杆三维力信号,通过Wi Fi传输并保存到由本课题组同学开发的越野滑雪虚拟画面系统中,实现相应的越野滑雪虚拟场景模拟。在现场安装测试中,完成了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性能测试实验,并对测试者使用双杖推撑技术进行连续撑杆过程中的撑杆力测量曲线及气缸后腔气压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套系统能够较真实地模拟越野滑雪撑杆运动过程,且所模拟的撑杆阻力的稳定性、对称性等特点均能满足本课题的设计指标。

蒋春柳[5](2021)在《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呈现出较多新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在各素养上的达成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后,成为了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目标是对教育总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目标的细化和落实,是教学实施的关键因素与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而教学目标陈述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最后言语化环节,是目标具体化的表现。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恰当陈述和落地实施对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业质量导向下教学目标的恰当陈述是学业质量标准达成的关键一步。遗憾的是,目前一线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的陈述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行为主体定位错误、目标陈述缺乏可行性和测量意识以及教学目标脱离教学主体游离于学生需要之外等。目标陈述中此类问题的存在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影响了教学目标作用的发挥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在陈述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理念的影响,也有教学设计操作实践存在的误区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拟对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教学目标的规范性陈述进行一些探讨。本文共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意义,明确本文的研究起点。第二部分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辨析。理清学业质量标准和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陈述等相关概念,理解其内涵,并阐明进行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当前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通过对搜集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材料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目标陈述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恰当归因,思考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陈述,为优化教学目标陈述提供思路。第四部分为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与原则。主要阐释教学目标的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阐明科学陈述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评”的指导作用,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陈述原理,提出科学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第五部分是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教学目标陈述策略。此部分是本文的主体。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陈述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习和实践的观察和反思,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设计和陈述的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历史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提出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的优化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概括本文的基本结论,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本课题研究进一步研究做出思考。

谢丽鑫[6](2021)在《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及可用性评估方法》文中提出三维多通道交互是一种更贴近现实世界认知的交互方式,支持多种输入输出设备,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交互需求,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执行操作任务和感知系统状态,在交互的过程中有更强的沉浸感和真实感。因此,研究以用户为中心的三维多通道界面设计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由此产生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缺乏统一的界面范式,给界面开发带来了困难;多通道交互信息来源复杂,缺乏完善的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不同的评估指标对界面可用性的影响缺少定量评估方法。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基于项目组的三维多通道交互平台开展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基于Norman模型分析用户交互行为,引入基于现实的元素,建立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和真实世界混合控制隐喻框架;基于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和隐喻框架,提出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并应用于界面设计;根据三维多通道交互的特点,建立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提出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如下:(1)针对用户交互行为特点及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交互特性,分别建立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和界面隐喻框架。为解决现有用户行为模型对交互过程解析不足的问题,以经典Norman模型为研究基础,建立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该模型对三维多通道交互环境下的用户行为过程进行准确解析,描述基于现实的元素对交互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方式,为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设计提供准则;为解决交互领域和数字应用领域间的匹配问题,对界面的元素进行分类,构建三维多通道界面隐喻概念模型,确定隐喻与界面元素间的映射关系,基于这一映射关系,通过操作法、语用法及结构法,建立真实世界混合控制隐喻框架,此框架作为界面设计的隐喻基础,使三维多通道界面基于用户已有知识进行工作。(2)针对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及隐喻框架,提出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3DSOEM,并设计三维多通道地球仪教学软件界面。参考WIMP范式的界面组件划分方式,以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和界面隐喻框架为基础,分析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必要组件,提出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3DSOEM,该范式考虑三维多通道交互环境下的人体因素和现实因素,缩小了交互鸿沟;为验证3DSOEM范式的可行性,设计了一款三维多通道地球仪教学软件的界面,实验结果表明,该界面相对于同功能的WIMP界面,具有更高的交互效率和更低的出错率,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交互体验。(3)针对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可用性的设计要求和影响因素,建立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从系统性能、任务性能和用户主观三个角度,分析界面的评估指标、影响指标的因素和评估方法,建立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对于该体系中涉及的具体指标对整体可用性的权重影响问题,建立可用性权重模型,该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将整体可用性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划分,通过评价矩阵对交互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获得各个评估指标权重值。经验证,该可用性评估方法为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提供了有效的评估方式。

周静宇[7](2021)在《2010-2019年我国公开发表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Nvivo分析 ——以四种幼教期刊为例》文中提出作为幼儿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是儿童身体发育、性格形成、智力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良好的体育活动设计可以使教师对教学活动有整体把握,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对135个选自我国四本学前教育期刊于2010-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体育活动设计进行分析,总结优秀活动设计的特点和规律,以期提高我国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质量,进而提高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水平。本文分析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部分信息的计量统计、活动命名特点、设计意图、目标、准备、内容、组织形式、延伸、反思、评价各部分的分析。依据研究结果,对幼儿园体育提出如下启示:加强对中班、小班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明确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意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核心目标,注重目标设计的全面性;活动准备应具全面性和多样性;寓练习于游戏中,加强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灵活运用各种活动方法,巧妙使用特殊方法;重视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看重延伸活动的意义,拓宽延伸指向;提高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注重反思的深刻性;注重活动评价的价值,针对重点评价内容展开。

孙园园[8](2021)在《基于CAVE系统的虚拟现实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凭借自身高度沉浸性、自然交互性、丰富想象性特点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训练及辅助治疗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但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特殊性,需要采用自然引导方式进行交互训练,这样可以最大化降低自闭症儿童的反感和排斥交流行为。因此本论文需要采用虚拟角色技术赋予虚拟角色自主行为特征,从而让自闭症儿童在无差别真实环境的虚拟情境中习得日常生活技能。另外,多投影面沉浸式虚拟现实显示CAVE系统具有覆盖全方位视野的交互环境,能够带给自闭症儿童前所未有的沉浸感。然而为了满足高度逼真的虚拟情境,构建的三维模型大多数是精细复杂的,尤其在硬件条件的限制下,容易造成画面卡顿的现象。因此需要对虚拟现实复杂场景进行优化,从而满足CAVE系统实时渲染绘制的和交互的需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儿童孤独症项目为背景,以提供逼真的、沉浸的、情境化的、安全可控的虚拟干预治疗场景为研究主线,围绕搭建逼真虚拟情境的三维建模技术、自然引导交互的虚拟角色技术、支持实时渲染绘制的虚拟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进行了方法研究与成果实现。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为以下四点:(1)三维建模技术。分析了虚拟情境的一般建模方法以及建模流程;重点描述和研究了智能角色三维建模方法(静态),使其具有逼真的几何外观造型。(2)虚拟角色技术。为虚拟角色赋予多通道感知模型,使自主虚拟角色具有真实的行为特性(动态);并通过有限状态机和事件驱动机制妥善控制虚拟角色的运动逻辑。(3)虚拟复杂场景优化技术。简要分析了几种复杂场景优化算法;重点研究了虚拟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问题;最后验证了通过网格分割、简化和视域细化技术手段,层层优化了虚拟场景网格生成速度和表面细节特征。(4)验证以CAVE为交互体验平台的综合实验效果。将自主虚拟角色技术、事件驱动机制、虚拟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等综合在“游乐场”虚拟情境中进行实验验证,综合分析了它的画面流畅性、视觉逼真性、体验评价等数据,最终得到了令人满意实验结果。

刘金华[9](2021)在《六安市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改革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具有内外兼修的价值功能。中学作为基础教学阶段,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自2016年起推行“武术进校园文化”,落实国家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革政策,各地大力发展校园武术,目前已进入六年普及阶段。学校武术教育有利于基础教学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形成勇敢自信、诚实重义的价值观,增加我国武术人口,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六安市六所初中武术教学实践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与场地等五个客观事实,以及教师与学生的感受形态等主观体验来剖析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安徽省“十三五”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规划,以“三维目标”为抓手和落脚点对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现状提出改革路径思考,为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中,武术课程知识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匹配度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武术技能中涉及技击本质的内容较少;武术课程教学过程忽略武术文化属性;武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武术教学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未强调武德、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建议:以核心素养目标为核心进行学校武术教学改革,培养初中学生“能打会演”的能力目的,实现学校武术教育传承文化、体悟技术、精神育人的教学目标。对武术课的认知和教学定位打破“体育课”模式,通过身体体认、文化熏陶、德行规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中突出文化目标要求;“强化套路、突出技击”是武术本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改变现有教学内容选取指向,构建实用性、应用型、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进行行政班级、教学时间、空间、传播等四个维度的扩展;注重武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采用多元教学评价方式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刘芳芳[10](2021)在《新疆地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不同维度的视觉空间能力特征,进一步观察动作视频游戏提高视觉空间能力的可能性。方法:研究一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新疆某地区5所小校中筛选出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DD)120例,依据年龄选取生理年龄匹配儿童(CA)120例、参考DD识字量选取低年龄的阅读水平匹配儿童(RL)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组被试进行视觉空间能力评估(三维心理旋转、视觉空间注意力、视觉知觉、视觉空间工作记忆、视觉运动整合能力(VMI)),并采用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研究二采用类试验研究,对DD干预组进行为期三周(共12小时)的动作视频游戏训练,同时设立DD、CA、RL三个空白对照组,对四组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判断干预效果。结果:1.DD组与CA、RL组比较,除视觉空间注意反应时(F=1.862,P=0.157)无统计学差异外,三维心理旋转(F=11.417,P<0.001)、视觉空间注意(正确率F=21.259,P<0.001;辨别力值F=15.185,P<0.001)、视觉知觉(F=41.349,P<0.001)、视觉空间工作记忆(F=26.142,P<0.001)和VMI(F=35.093,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维心理旋转低于CA,但与RL组无统计学差异外(P=0.379),其余测试DD组均低于CA组和RL组。2.性别差异上:(1)DD女童在心理旋转(t=-6.038,P<0.001)、视觉空间注意(正确率t=-2.551,P=0.012、辨别力值t=-2.109,P=0.037)、视觉空间工作记忆(t=-2.387,P=0.019)、VMI(t=-4.006,P<0.001)得分上均显着低于DD男童;(2)视觉空间注意反应时(t=-0.293,P=0.770)和视觉知觉(t=-0.625,P=0.53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视觉空间能力不同维度的发展趋势:(1)三维心理旋转得分:三、四、五年级(F=4.267,P=0.016;F=5.360,P=0.006;F=10.811,P<0.001)DD组均显着低于CA组,与RL组无显着性差异;(2)视觉空间注意得分:三年级:反应时(F=3.820,P=0.025)与CA组无差异,低于RL组,正确率(F=8.452,P<0.001)和辨别值(12.194,P<0.001)方面显着低于CA组,与RL组无显着性差异。四年级:反应时(F=0.312,P=0.733)、正确率(F=3.036,P=0.056)和辨别值(F=0.577,P=0.563)与CA组和RL组均无显着性差异;五年级:DD组反应时(F=4.788,P=0.010)、正确率(F=14.641,P<0.001)与CA组有显着性差异,与RL组无差异。DD组辨别值(F=11.604,P<0.001)显着低于CA与RL组。(3)视觉感知(F=30.931,P<0.001;F=5.339,P=0.006;F=15.511,P<0.001)、VMI得分(F=20.131,17.656,7.423,P均<0.001)DD组在三、四、五年级均显着低于CA组,与RL组相比三、四年级无显着性差异,五年级显着低于RL组。(4)视觉空间记忆得分(F=16.289,P<0.001;F=5.677,P=0.004;F=8.037,P=0.001)在三、四、五年级DD组显着低于CA组,DD组与RL组相比三年级显着低于RL组,四年级与RL组无显着性差异,但五年级时显着低于RL组。4.动作视频游戏干预后,DD干预组在三维心理旋转(P<0.001)、空间知觉(P<0.001)、视觉空间注意(准确率:P<0.001,辨别力P=0.006)上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但在视觉空间工作记忆(P=0.175)、VMI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P=0.190)。DD、CA、RL空白对照组在三维旋转测试、视觉空间注意、视觉知觉、视觉空间工作记忆、VMI上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汉语DD儿童整体存在空间能力低于CA组,存在视觉空间能力缺陷,其中DD儿童心理旋转存在迟滞现象。2、汉语DD儿童视觉空间能力存在性别差异,DD女童表现低于DD男童。3、DD儿童在三维心理旋转上存在迟滞现象,可随年龄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部分补偿,但无法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视觉空间注意虽能获得一定补偿,达正常水平,但随阅读量逐渐增加,补偿存不足,表现为本质加工缺陷。视觉空间工作记忆、VMI、视觉感知随年级增长有一定改善,但后期仍显着低于CA和RL组,存在本质加工缺陷。4、视频动作游戏对三维心理旋转、视觉空间注意、视觉知觉有提升作用,但是对视觉空间工作记忆、VMI干预效果尚未显示。

二、动作技能的三维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作技能的三维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家用轮椅机械臂示教任务学习与轨迹自主生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家用轮椅机械臂式助老助残机器人研究现状
        1.2.1 家用轮椅机械臂国外研究现状
        1.2.2 家用轮椅机械臂国内研究现状
    1.3 机器人示教编程方法研究现状
        1.3.1 示教轨迹自动分割方法的研究现状
        1.3.2 技能学习与轨迹自主生成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来源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课题来源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日常家居任务的示教与信息获取
    2.1 引言
    2.2 日常家居任务的分析
        2.2.1 日常家居任务的确定与分类
        2.2.2 日常家居任务的分析
    2.3 日常家居任务的示教
        2.3.1 助老助残机器人机械臂的介绍
        2.3.2 机械臂示教方式的选取
        2.3.3 基于关键点的示教信息记录方法
        2.3.4 机械臂示教界面的设计
    2.4 示教信息获取方法的评价
        2.4.1 示教轨迹的评价
        2.4.2 示教过程的评价
    2.5 实验研究与分析
        2.5.1 实验任务描述
        2.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非参贝叶斯方法的示教轨迹分割
    3.1 引言
    3.2 相关符号的规定
    3.3 示教轨迹的预处理
        3.3.1 示教轨迹欧拉角突变的处理
        3.3.2 示教轨迹的滤波处理
        3.3.3 多条示教轨迹的对齐处理
        3.3.4 示教轨迹的标准化处理
    3.4 基于BP-AR-HMM算法的示教轨迹分割
        3.4.1 家居任务示教轨迹分割方法的分析
        3.4.2 BP-AR-HMM时间序列分割算法
        3.4.3 后验分布参数的计算
    3.5 助老助残机器人示教任务库的建立
        3.5.1 基本动作属性的确定
        3.5.2 示教任务库的建立
    3.6 实验研究与分析
        3.6.1 示教轨迹的获取
        3.6.2 示教轨迹的预处理
        3.6.3 示教轨迹的分割结果与分析
        3.6.4 分割精度的评价
        3.6.5 与原始BP-AR-HMM算法分割效果的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家居环境的轨迹自主拼接生成方法
    4.1 引言
    4.2 改进版DMPs示教动作学习再现方法
        4.2.1 动态运动基元理论
        4.2.2 DMPs的学习和泛化过程
    4.3 基于改进版DMPs-DPF方法的转移性动作轨迹生成方法
        4.3.1 改进版DMPs-DPF方法
        4.3.2 避障耦合项的设计
    4.4 改进版DMPs-DPF方法的稳定性分析
    4.5 任务再现轨迹的拼接
    4.6 实验研究与分析
        4.6.1 转移性动作示教轨迹的获取
        4.6.2 无障碍物时拿水杯任务再现实验
        4.6.3 存在小型障碍物时拿水杯任务再现实验
        4.6.4 存在大型障碍物时拿水杯任务再现实验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轮椅机械臂式助老助残机器人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1 实验平台的硬件结构
        5.2.2 助老助残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视觉系统
        5.2.3 助老助残机器人实验平台的软件系统
    5.3 日常家居任务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5.3.1 进餐实验
        5.3.2 拿水杯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缘由
        一、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综合性、交叉性特征
        二、设计基础教学瓶颈与深化实验
        三、团队教学实验平台与个人实践基础
    第二节 关于课题研究的目的
        一、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的意义、价值的认知
        二、对主题性设计基础教学实验的整理
        三、对设计基础学理的反思与知识系统的重构
    第三节 关于论文的准备
        一、对设计基础教学相关文献的解读
        二、有关设计教学发展与现状的反思
        三、论文撰写所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与发展
    第一节 整体性与碎片化的演绎,关于包豪斯基础课的延伸
        一、发端与演化:包豪斯基础课程的若干特征
        二、理性与消解:乌尔姆基础课程的变向及终结
        三、变革与升华:阿尔伯斯在美国的基础课程教学
        四、回望与纪念:包豪斯百年主题教学工作坊
    第二节 关于国外基础课程的发展
        一、多元与个性:多样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景观
        二、形式与散发:美国基础课程的体系构成
        三、逻辑与功能:雷曼的产品设计基础教学方法
    第三节 关于中国设计基础课程的历程与现状
        一、发端与缺失:绘画+图案模式
        二、引进与误解:对构成教学的反思
        三、程式与格局:设计素描+装饰色彩+三大构成
        四、变异与修补:局部改革与片断探索
        五、介入与挑战:数字化情景中的新课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教育学视野与学理解读中对设计基础课程的改革条件
    第一节 外生性:艺术设计发展的专业氛围
        一、发展认知:提升与设计功能扩展
        二、数字媒体:从辅助设计到智能化设计
        三、走向综合:从单一化设计到系统设计
    第二节 内生性:艺术设计教育的现实情境
        一、程式与单一:绝大多数院校的重复单一
        二、改革实践:极少数院校的改革实践
        三、工科介入:理性建构中的技术性与工具性
        四、改写因素: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及教学形态的渐变
    第三节 原生性:艺术设计学科学生的基础条件
        一、基础的标准:入学专业统考条件下的命题及应试
        二、修订与确立: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的改写
        三、矛盾与理想:教与学的局限与愿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于主题性设计基础课程的参照与启示
    第一节 知识的综合与媒介的交叉
        一、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壁之大成》
        二、莫霍利·纳吉:《新视觉-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的基础》及教学实验
        三、“透明性”:时空交错中的多维视觉设计启示
    第二节 来自国际联合教学工作坊的示范
        一、案例1:“笔记与思维”设计创意工作坊
        二、案例2:“从绘画到设计”综合设计工作坊
        三、案例3:“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坊
        四、案例4:“在障碍中行动”舞台空间工作坊
        五、案例5:“二十四节气”实验艺术工作坊
    第三节 来自建筑教育的参照与启示
        一、现代空间模型与现代性练习设计
        二、AA建筑学院中当代艺术与空间教学的交叉
        三、鲁安东的建筑电影与空间认知课题
        四、顾大庆的制图/构成/绘画/模型的综合课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学理取向
    第一节 关于设计基础的基本要素
        一、造型:从结构性造型到主题性造型
        二、色彩:从自然色彩到数码色彩
        三、形式:从方法主题到哲理主题
        四、装饰:从经典图式到图案构成
        五、材料:从真实材质到抽象质感
    第二节 关于课程的知识谱系与表现要素
        一、构成语法:从和谐关系到解构拼贴
        二、视觉维度:从超写实描绘到超现实表现
        三、形式要素:从平面表现到运动时空交错
        四、媒介技法:从材料手工到声音媒体运用
        五、数字媒体:从辅助手段到思维导向
    第三节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的学理取向
        一、对形式概念的解读与分析
        二、多元形式的内涵意义与图式表现
        三、“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
        四、形式的戏剧性展开与形式感的生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于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第一节 关于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教学结构的设计
        一、关于对单元制课程体系的反思
        二、关于对片断式教学实验的小结
        三、关于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四、关于对主题性教学模式的参照与融汇
    第二节 关于建构主题性、综合型课程结构
        一、变单元设置为结构整合
        二、主题切入:物象/方法/交叉/专业
        三、内容整合:形式/要素/维度/媒介
    第三节 关于课题设计的要素与法则
        一、资源与情境:从对象到内容的认知
        二、切入与转换:从主题到课题的变异
        三、叙述与媒介:从视觉到形式的演绎
        四、方法与游戏:从理性到趣味的改写
    第四节 关于作业系列的编排与组合
        一、规定性与自由性的结合
        二、逻辑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三、分析性与发散性的结合
        四、单一性与交叉性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题性与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一)
    第一节 以“要素”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演绎方式:从正常到非正常
        二、分析方式:从抽象到泛象
    第二节 以“对象”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寻找与归纳,来自自然的形式
        二、课题2:构成与解构,来自建筑的形式
        三、课题3:观念与拼贴,来自当代艺术的形式
    第三节 以“方法”为切入方式的课题设计
        一、课题1:看法/关于视觉体验的方法
        二、课题2:语法/关于形式分析的方法
        三、课题3:手法/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
    第四节 关于综合型教学方法
        一、课题与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
        二、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方法
        三、教学研究与教案编制
        四、课题作业作为教材的核心内容与体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题性、综合型设计基础教学实验(二)
    第一节 “物象”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自行车—对机械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二、芭蕉—对自然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达
        三、纸—对日常材料形态特征视觉认知多样性的体验与表现
    第二节 “方法”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变体—对经典作品的研习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拓展
        二、拼贴—多样化形式元素的组合与重构
        三、分形—隐藏秩序的发现与操作
    第三节 “交叉”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建筑—抽象视觉要素与空间构成的综合
        二、音乐—视听转化与表现性的形式演绎
        三、园林—传统图式的表达与时空构造的演绎
    第四节 “专业”课题与实验作业
        一、服装—从身体的观念到形式的媒介
        二、装置—从空间解读到材料象征
        三、迷宫—从二维图形到三维空间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残疾人运动员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越野滑雪研究现状
        1.2.1 双杖推撑技术
        1.2.2 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
        1.2.3 坐式越野滑雪训练设备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2.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气压传动特点分析
        2.2.2 基于越野滑雪撑杆过程阻力模拟方案的设计
    2.3 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平台设计
        2.3.1 无杆气缸的安装设计
        2.3.2 坐式越野滑雪器的安装设计
    2.4 控制方案分析与设计
        2.4.1 控制系统选取
        2.4.2 无杆气缸滑块位置检测方法
        2.4.3 控制方案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设计研究
    3.1 撑杆过程三维力测量方案设计
        3.1.1 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结构方案设计
        3.1.2 测力数据传输方式设计
    3.2 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设计
        3.2.1 传感器及其安装设计
        3.2.2 受力板的设计安装
        3.2.3 Wi Fi放大器及其安装设计
    3.3 撑杆三维力测量装置性能测试
        3.3.1 测力软件
        3.3.2 硅胶垫传力性能测试
        3.3.3 抗偏载能力测试
        3.3.4 撑杆过程三维力测量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4.气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气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1 气动元器件选型
        4.1.1.1 气源装置
        4.1.1.2 控制元件
        4.1.1.3 辅助元件
        4.1.1.4 执行元件
        4.1.2 气动系统回路设计
    4.2 电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2.1 电控系统元件选型
        4.2.2 电气图设计
    4.3 本章小结
5.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性能测试
    5.1 实验场地搭建
        5.1.1 实验场地要求
        5.1.2 实验场地布局及设备搭建
        5.1.3 越野滑雪虚拟画面系统的连接
    5.2 系统各阶段动作调试
        5.2.1 撑杆阶段调试
        5.2.1.1 初始撑杆阻力测试
        5.2.1.2 撑杆过程阻力模拟方案测试
        5.2.2 回程阶段及过渡阶段调试
        5.2.2.1 供气流量的调试
        5.2.2.2 供气时间的调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3.1 撑杆力曲线分析
        5.3.2 气缸后腔气压变化曲线分析
    5.4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创新点
    6.3 未来展望
7.参考文献
附录 1 研究成果
致谢

(5)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新课改中学业质量标准和教学目标制定要求
        2.相关学科研究的启示
        3.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陈述仍存在诸多不足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意义与创新
        1.研究方法
        2.研究意义
        3.创新之处
一、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理论基础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有效教学理论
    (二)相关概念辨析
        1.学业质量标准
        2.教学目标
二、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械地按照五大核心素养进行陈述
        2.行为主体仍以教师为中心
        3.目标陈述单一
        4.目标陈述笼统、抽象,缺乏测量意识
        5.目标陈述缺乏整体性
        6.目标陈述缺乏明确指向
    (二)问题成因分析
        1.缺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
        2.对于教育及教学目标设计理论学习不够
        3.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研究不足
        4.对教学目标陈述缺乏足够的重视
三、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与原则
    (一)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1.利于教学目标导学、导教、导测评功能的有效发挥
        2.利于学业质量标准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达成
    (二)科学陈述历史教学目标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整体、全面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具体性原则
        5.普适性原则
四、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陈述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行为主体的陈述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针对性陈述
    (二)指向历史学业质量水平的整体性陈述策略
        1.基于学业水平要求对学年和学期目标进行阶段性陈述
        2.结合学年和学期目标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序列化陈述
    (三)基于历史学业质量标准的系统性陈述策略
        1.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陈述
        2.结合历史课程内容要求的分解、组合陈述
    (四)基于学业水平表现特征的具体陈述策略
    (五)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任务型教学目标陈述策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着作类
    2.期刊类
    3.学位论文类
附录
    附录1:某大型历史教学网站《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附录2:某大型历史教学网站《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附录3:广西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目标设计案例
致谢

(6)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及可用性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界面范式研究现状
        1.2.2 界面可用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三维多通道交互性能影响因素
    2.1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交互特性
        2.1.1 交互对象的三维性
        2.1.2 交互方式的多通道性
        2.1.3 交互信息的连续性
        2.1.4 交互信息的非陈述性
    2.2 人体因素对三维多通道交互的影响
        2.2.1 用户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人体因素
        2.2.2 人体因素对三维多通道界面设计的影响
    2.3 基于现实的交互理论
        2.3.1 RBI框架的内容
        2.3.2 RBI框架与界面设计
        2.3.3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中的RBI元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及界面隐喻
    3.1 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
        3.1.1 三维多通道交互鸿沟产生因素分析
        3.1.2 三维多通道用户行为模型的建立
        3.1.3 基于用户行为的三维多通道界面设计原则
    3.2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隐喻
        3.2.1 三维多通道交互元素分类
        3.2.2 界面隐喻与交互系统的关系
        3.2.3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隐喻概念模型
        3.2.4 三维多通道真实世界混合控制隐喻框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及界面设计
    4.1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3DSOEM
        4.1.1 范式组件划分方式
        4.1.2 3DSOEM范式的提出
        4.1.3 3DSOEM范式的描述
    4.2 基于3DSOEM范式的三维多通道界面设计
        4.2.1 基于3DSOEM范式的界面总体设计方案
        4.2.2 界面功能需求分析
        4.2.3 三维界面场景设计
        4.2.4 多通道交互设计及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及验证
    5.1 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指标体系
        5.1.1 系统性能指标
        5.1.2 任务性能指标
        5.1.3 用户主观指标
        5.1.4 可用性指标体系建立
    5.2 基于层次分析的可用性评估方法
        5.2.1 三维多通道交互数据提取
        5.2.2 三维多通道交互数据处理
        5.2.3 可用性层次模型及评估
    5.3 交互及评估实验
        5.3.1 实验平台介绍
        5.3.2 实验设计
        5.3.3 交互实验及数据采集
        5.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7)2010-2019年我国公开发表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Nvivo分析 ——以四种幼教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园教育离不开体育
    (二)活动设计是开展活动的前提
    (三)对于公开发表的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缺乏实证研究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意图的研究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目标的研究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准备的研究
    (四)幼儿园体育活动内容的研究
    (五)幼儿园体育活动方法与组织形式的研究
    (六)幼儿园体育活动评价的研究
    (七)幼儿园体育活动反思的研究
    (八)幼儿园体育活动现有不足及改进对策的研究
    (九)Nvivo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的研究
    (十)已有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三、关键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体育
    (二)活动设计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活动设计的计量统计
    (二)体育活动设计中命名方式的分析
    (三)体育活动设计中设计意图的分析
    (四)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目标的分析
    (五)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准备的分析
    (六)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内容的分析
    (七)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方法的分析
    (八)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组织形式的分析
    (九)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延伸的分析
    (十)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反思的分析
    (十一)体育活动设计中活动评价的分析
    (十二)小结
七、对幼儿园体育的建议
    (一)加强对中班、小班体育活动设计的研究
    (二)明确以幼儿为中心的设计意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三)以提高身体素质为核心目标,注重目标设计的全面性
    (四)活动准备应具全面性和多样性
    (五)寓练习于游戏中,加强体育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
    (六)灵活运用各种活动方法,巧妙运用特殊方法
    (七)重视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八)看重延伸活动的意义,拓宽延伸指向
    (九)提高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注重反思的深刻性
    (十)注重活动评价的价值,针对重点评价内容展开
参考文献
附录 活动设计清单
致谢

(8)基于CAVE系统的虚拟现实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虚拟现实技术
        1.3.2 沉浸式CAVE系统
        1.3.3 虚拟角色技术
        1.3.4 复杂场景优化技术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沉浸式多投影CAVE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2.1 系统硬件结构
    2.2 系统软件组成
    2.3 系统功能结构
    2.4 关键技术指标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沉浸式干预治疗情境的人机交互模型搭建
    3.1 人机交互模型搭建总体结构
    3.2 三维建模技术
        3.2.1 几何造型构建
        3.2.2 材质贴图与渲染烘焙
        3.2.3 虚拟角色骨架模型构建
    3.3 虚拟角色行为建模
        3.3.1 多通道感知模型
        3.3.2 行为决策模型
        3.3.3 事件驱动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几何曲率高保真的三维模型加速绘制方法
    4.1 研究目标
    4.2 基于平面分割的区域分解技术
    4.3 基于顶点重要度的QEM改进算法
        4.3.1 近似曲率
        4.3.2 顶点重要度
        4.3.3 改进二次误差度量方法
        4.3.4 分块边界连续性
    4.4 分块网格下的视点多分辨率数据结构
        4.4.1 改进的渐进网格表示方法
        4.4.2 分块网格的简化、细化算法描述
        4.4.3 基于分块网格的视点选着性绘制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网格分块实验
        4.5.2 网格简化实验
        4.5.3 视点选择性绘制实验
        4.5.4 时间复杂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CAVE系统的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的实际应用
    5.1 面向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虚拟情境设计
        5.1.1 训练目标
        5.1.2 训练情境
    5.2 实验环境与测试工具
    5.3 实验过程
        5.3.1 虚拟场景简化前后对比
        5.3.2 视点选择性绘制对比
        5.3.3 LOD细节层次对比
    5.4 体验交互实验内容
        5.4.1 实验过程
        5.4.2 GEQ体验感效果
        5.4.3 PQ体验感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六安市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诉求
        1.1.2 “武术进校园”政策的推广普及
        1.1.3 初中学生武术素养提升的现实需要
    1.2 研究意义
        1.2.1 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2.2 丰富和充实学校武术教改思路
        1.2.3 培育中学生的武术素养与精神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综述
        2.1.1 教学
        2.1.2 武术教学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学校武术教育相关研究
        2.2.2 学校武术教学相关研究
        2.2.3 中学武术教学相关研究
    2.3 国外武术教学相关研究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3.2 质性研究法
    3.3 参与观察法
    3.4 质性分析与量性分析相结合
        3.4.1 问卷的信度检验
        3.4.2 问卷的效度检验
    3.5 数理统计法
4 分析与讨论
    4.1 六安市中学武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4.1.1 六安市中学学校武术课程开展形式
        4.1.2 六安市中学学校武术课程教学内容
        4.1.3 六安市中学学校武术课程课时时数
        4.1.4 六安市中学武术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
        4.1.5 六安市中学武术课程教学场地
    4.2 六安市中学武术课外活动现状分析
        4.2.1 六安市中学大课间开展武术活动情况
        4.2.2 六安市中学武术代表队训练情况
        4.2.3 六安市中学武术竞赛活动组织情况
    4.3 六安市中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分析
        4.3.1 六安市中学体育教师年龄、教龄结构
        4.3.2 六安市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结构
        4.3.3 六安市中学武术专业教师数量
        4.3.4 六安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武术培训情况
        4.3.5 六安市中学开展武术活动经费支持情况
        4.3.6 六安市中学体育教师对开展学校武术活动的态度
    4.4 六安市中学学生武术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4.4.1 六安市中学学生武术认知程度调查
        4.4.2 六安市中学学生武术了解途径调查
        4.4.3 六安市中学学生武术兴趣程度调查
        4.4.4 六安市中学学生武术学习动机统计
        4.4.5 六安市中学学生对武术课程内容的评价
        4.4.6 六安市中学学生对武术教师的评价
    4.5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现状主要矛盾分析
        4.5.1 武术课程知识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匹配度较低
        4.5.2 武术教学技能中涉及技击本质的内容较少
        4.5.3 武术课程教学过程忽略武术文化属性
        4.5.4 武术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陈旧
        4.5.5 武术教学情感与态度目标中未强调武德培养
        4.5.6 武术教学价值观培养中缺少爱国主义教育
    4.6 以核心素养体系构建为目标的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改革
        4.6.1 “三维”目标视角下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目标定位
        4.6.1.1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的知识与技能
        4.6.1.2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4.6.1.3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6.2 “三维”目标视角下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内容构建
        4.6.2.1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内容的文化基础知识构建
        4.6.2.2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内容的技击格斗技术构建
        4.6.2.3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技能构建
        4.6.3 “三维”目标视角下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实施策略
        4.6.3.1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形式扩展与方法优化
        4.6.3.2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资源开发与配置
        4.6.3.3 六安市初中武术教学方法与评价创新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致谢
8 附件

(10)新疆地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视觉空间能力研究现状
    1.3 动作视频游戏的研究
    1.4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假设
    3.4 研究对象
    3.5 研究方法
    3.6 质量控制
    3.7 统计分析
    3.8 研究结果
    3.9 讨论
第四章 基于动作视频游戏的空间能力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内容
    4.3 研究假设
    4.4 研究方法
    4.5 干预过程
    4.6 质量控制
    4.7 统计方法
    4.8 研究结果
    4.9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动作技能的三维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家用轮椅机械臂示教任务学习与轨迹自主生成方法研究[D]. 迟明善.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与重构 ——以南京艺术学院教学实验为例[D]. 曹斌华.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4]残疾人运动员坐式越野滑雪技能测试及训练系统的设计研究[D]. 赵永涛. 烟台大学, 2021(09)
  • [5]学业质量标准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陈述研究[D]. 蒋春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三维多通道用户界面范式及可用性评估方法[D]. 谢丽鑫. 吉林大学, 2021(01)
  • [7]2010-2019年我国公开发表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的Nvivo分析 ——以四种幼教期刊为例[D]. 周静宇.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8]基于CAVE系统的虚拟现实复杂场景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 孙园园. 长春大学, 2021(02)
  • [9]六安市中学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改革路径研究[D]. 刘金华.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10]新疆地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能力研究[D]. 刘芳芳. 石河子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运动技能的三维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