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研究生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闫佳伟[1](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曾亮[2](2020)在《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运用与策略探究》文中提出研究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科研力量,其德育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生的多种压力和学术不规范等现象的出现,让研究生的德育问题越来越被社会重视;通过阅读经典书籍中的自我内化、在科学研究中树立学术规范意识、自我教育基础上的自我评价等途径加强研究生自我教育,使自我教育能够在研究生德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方海东[3](2019)在《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部分,在推进高校大思政建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在高校思政中重点突出。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我党的教育方针指出,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高校德育作为目前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深化高校德育改革,使德育工作更加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就是每个高校工作者和思政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研究借鉴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的成功经验能更好促进“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发展。美国高等教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德育内容和方式。美国的德育虽然形式隐蔽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效果显着。其中,研究生德育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占用重要地位。所以本论文试图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局限性,对于德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缘由和目的,研究价值,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二章从德育的概念开始阐述,对中美两国德育概念进行阐释,并对美国高校德育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在分析美国高校德育的相关教育理论之后,为行文的展开奠定更好的理论基础,并在美国的教育实践中发现理论的指导作用。第三章从美国高校德育的内容进行展开。主要从美国高校德育的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第四章对美国高校德育途径的分析。主要是从通识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校园文化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对高校的学生社团,宗教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第五章展开了对美国高校德育的评析和借鉴。
史宏瑞[4](2019)在《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个案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是我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非常重要的着力点,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层面的,需要国家、高校和学生自我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有保障。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教育体制“四梁八柱”的改革方案基本建立,从高校层面来看,教育改革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只有通过研究生自我的内化,通过研究生自我教育力充分发挥作用,国家和高校这些外部举措才能产生实质性效果。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提升,是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因,一切外部努力,都只有通过研究生自身内因的作用才有实际效果。基本于这样的背景和思考,本研究以内外因哲学理论为基础,以六名研究生2-3年的研究生生活为时间跨度,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探究研究生教育对自我教育力的影响,展现个体参与学校各级各类教学活动的活动过程,从活动中去揭示研究生个体自我教育力的实际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本研究所指的自我教育力,具体是指在研究生教育实践中,唤起、推动、运行、维持、转化各种自我教育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能力。前者在本研究中通过动机与自我实现目标来呈现,后者被称为自我教育能力,反映出的是研究生自我教育与他我教育中实践化的具体进程,这个过程对能力的考察体现在若外因不足的情况下,个体是否能自觉实现目标,完成自我教育。基于这样的理解,论文聚焦于研究生个体的自主性学习活动,遵循“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路径挖掘影响其学习活动的因素,采用个别访谈、直接访谈的方法对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动机、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生自我教育力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功利性动机凌驾于学术性动机之上,二是在实际的自我教育过程中缺乏执行力与行动力,原因在于作为内因的自我教育动机不够坚定,作为外因的研究生教育驱动力不足,影响了自我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和体验,这给研究生教育质量带来不良后果,导致研究生在“自由”的教育环境中出现了学术懈怠,未能完全内化研究生教育的真正作用——传播、探究和创造高深学问,致使研究生达到基本的毕业要求便离开了校园。针对研究生自我教育力不足的表现、原因及其后果,笔者主张从两种途径即从外向内和从内向外把控研究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关系,这就需要在研究生自我教育中,完善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培育机制,促使个体建立坚定的目标系统与行动系统;在研究生教育中,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尊重与保护大学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的基本学术兴趣与需求,并且改革研究生学业的评价方式,重视和加强课程学习的过程评价,从而为实现有效的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力。
张兴春[5](2015)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顺应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现实问题及要求,并以此进行创新和发展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规范、恢复和改革发展等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时至今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研究生群体有了新特点,如群体规模的快速增加、研究生个性变化、就业压力方面的情况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加剧、社会文化多元化凸显、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空前的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最后,社会发展赋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也必须有所变化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当前,研究生思想状态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感缺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方面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研究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保持与当前形势足够的与时俱进,亦成为制约研究生思想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认识、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队伍渠道、组织制度等方面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要有所作为,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发展。理论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先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借鉴西方德育理论,进行综合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所需要的新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原则下,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许慧霞[6](2014)在《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中,研究生教育处于最高层次。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全球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等问题,这对处于高位的研究生教育无疑是新的挑战。如何妥善应对这些挑战,是研究生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德育在应对当前时代命题中无疑占据着重要位置,具体而言,研究生德育既决定了研究生教育性质和方向的深层次要素,更是研究生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然而,从现实角度出发,对比当前的研究生德育现状,国家相关政策虽强调研究生德育居于“首位”,但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环节中,研究生德育实则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有些甚至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众多从事研究生德育研究的学人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无论是实证研究抑或理论探索,均为研究生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自己一定的贡献,但问题依然存在,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入。无论从受教育群体、目标等角度观之,研究生德育都异于其他层次的高校德育形态,从这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有诸多方面的挑战,又恰逢社会因科技而遭遇剧变,人们原有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猝不及防迈向一个新的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如此背景之下,研究生德育却无强有力的内构力量用以支撑起一个信息时代下的新德育体系,并以之应对当下的因时代裂变而蜕变出新的时代挑战。而从自媒体自身的特点来看,其蓬勃发展所预示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参与以实现娱乐、交流、获取信息,更是成为广大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自己话语权及各项权利的新兴工具。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研究生德育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现实中研究生德育往往采取仓促应对,甚至以“不变”应对“剧变”,造成高校研究生德育发展缓慢,甚至严重滞后。研究内容将结合自媒体的特征与功能,以自媒体视阈中的研究生德育困境为研究问题,以处于自媒体环境中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处于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相关的概念的厘定,全面审视自媒体时代中研究生道德发展现状,辅以真实案例佐证、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形式对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真实进行尽可能细致而全面的实证调查,进而依据研究生德育问题的根源分析,力图从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德育内容构建、德育环境推进、德育载体建设、德育形式转换而提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改进策略,并最终寻求研究生德育变革的新途径、新方式,为研究生德育的实践提供新视角。总的来说,共分五大部分。从自媒体的发展缘由、类型划分、特点分析、其正负向功能探究;从德育的内容求索、功能思考、特点分析、意义探求、问题呈现,对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地展现变化发展的脉络。其后以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的关系辨析为逻辑起点,一方面,分析总结自媒体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开辟了研究生德育发展的新领域。另一方面,探究自媒体时代给研究生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负面影响。当然,对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道德发展的现实呈现必然不可忽视其道德的发展规律。因此分析了研究生道德的社会期望高企、生活状态多样、生理发展平缓、自我意识成熟等总体特质,进而呈现了当前研究生道德发展的现实:道德认知发展上有着影响上单一化、取向上多元化、认识上无思化、要求上放任化等明显的特征:道德情感上诉求的消退化、转化的浅表化、表现的矛盾化;道德意志发展上自觉的弱化、取向的迷惘、坚定的消解、实践的困顿;道德行为发展上主体的单子化倾向、原则的快乐化倾向、方式的模仿化倾向、追求的虚无化倾向。总的来说,这些特质无一不处处烙着较为鲜明的自媒体时代的印记。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上观性,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所以在同一教育事实上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具有非常强的不可预测性,在实证的调查中还涉及到更多的非理性的因素,如研究生的价值观,非量化性且不能以数据呈现的因素。为此从这个角度看,问卷调查用数据呈现了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的状况,个体访谈则是用感性的、直观的意见弥补问卷调查法的非全面性。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问题关系到研究生道德的知、情、意、行四大维度,了解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现状、态度和认识,必须对自媒体时代影响研究生德育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予以根源分析,具体而言,从外部因素切入涉及社会转型中的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经济至上化、环境异化,从内部因素切入则涉及教育和学校德育本身的功利性、工具性,德育课程“主渠道不主”等现状中找到研究生德育困境的原因所在。问题源于实践,问题又止于实践。全文的归宿是对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路径进行阐述。首先,通过提升德育队伍的自媒体意识、鼓励德育队伍的自媒体参与、推动德育队伍的自媒体实践和构建新型“三共”导学关系来开展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其次,通过本十与全球的一体建设、现实与虚拟的结合运用和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发展来进行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内容的构建;再次,通过强化政府的监管、重拾商业的责任和发展制度的保障促使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环境推进;而后,通过媒体资源的全面整合、德育课程的整体参与和德育组织的现代调适来开展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载体建设;最后,通过从文本话语走入生活话语,从道德灌输回归生命关怀,从单向输送转向平等对话来进行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形式转换。针对前述研究生德育要素在自媒体环境下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相应地提出如何构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发展路径来增强研究生德育有效性。通过这些思考和建议,企盼从教育源流抓起,为高校研究生德育探寻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张立成,苗云飞[7](2013)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状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自我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自身的思想道德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改正。自我教育在高校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学生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艳香[8](2013)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研究》文中认为自我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人类文明进步历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衡量研究生这一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总之,自我教育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中处于较高层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主要渠道,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自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始招生的时候,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备受重视。新时期、新情况,如何提升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如何确实落实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文章探讨的关键内容。文章以硕士研究生为调研对象,以该群体的自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问题源来合编问卷进行调查,以云南大学哲学、法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的硕士研究生为具体调查对象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8份,其中2份无效,有效的为196份,用spss17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全文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部交代为什么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为题,以及研究现状、意义、综述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重要地位,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性;第三部分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为分析影响自我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地位实现的因素,既有外在的宏观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中观环境等的原因,又有研究生群体中各个体对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实践等存在不同的因素;第五部分试图提出提升研究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对策,真正落实自我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来。
王丹,刘天浩[9](2012)在《浅谈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生自我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和研究生招生等外在因素却制约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自我教育潜能的发展.通过对研究生自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实现进行初步的探讨。
纪奇明[10](2010)在《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的途径及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形势下,构建研究生德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通过文献法及调查访谈,力争在研究生德育的途径及方法的组织和实施方面有所创新。研究生德育的途径有很多。一是创新研究生德育课程内容,优化以研究生德育课为主的课堂教育,实现研究生德育课程的优化与创新;二是提高各方面对社会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多样化,抓好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实现研究生课外社会实践的优化与创新;三是消除研究生德育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误区,全面提高德育辅导员的素质,实现研究生德育辅导员队伍的构建与优化;四是完善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管理制度,采用研究生德育教育“三层管理体制”,推行与建设研究生导师制;五是加强研究生组织建设,以党团建设来促进研究生德育,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的德育功能;六是树立网络阵地意识,设立校园研究生思想教育网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教育队伍,积极拓展网络德育空间。同时,还要构建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的新方法,主要有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方法、环境熏陶的隐性教育方法,教育者启发关心教育方法、实践活动中德育渗透方法等。德育评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二、谈研究生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研究生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立德树人 |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
三、研究问题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立德树人 |
(二)落实机制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
(一)强化制度建设 |
(二)强化师资培育 |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2)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运用与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研究生学习和生活所面临的现实困惑 |
(一)部分研究生压力较大 |
(二)研究生学术不规范现象值得深思 |
二、自我教育的含义解读 |
三、研究生自我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讨 |
(一)阅读经典书籍中的自我内化 |
(二)在科学研究中树立学术规范意识 |
(三)自我教育基础上的自我评价 |
(3)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和目的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目的 |
1.2 研究的价值 |
1.2.1 理论价值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综述 |
1.3.2 研究综述分析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探析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2.1.1 德育概念的阐述 |
2.1.2 “隐性德育”概念的阐释 |
2.2 美国高校德育的历史沿革和理论探析 |
2.2.1 美国高校德育的历史沿革 |
2.2.2 美国高校德育的理论基础 |
3 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的内容剖析 |
3.1 公民教育 |
3.1.1 爱国主义教育 |
3.1.2 法制教育 |
3.1.3 社会公德教育 |
3.2 价值观教育 |
3.2.1 诚信教育 |
3.2.2 个人主义教育 |
3.3 心理健康教育 |
4 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的途径 |
4.1 通识教育 |
4.2 学生事务管理 |
4.2.1 新生事务管理 |
4.2.2 学生社团 |
4.3 校园文化活动 |
4.3.1 宗教活动 |
4.3.2 大学体育活动 |
5 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的评析与借鉴 |
5.1 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的评析 |
5.1.1 渗透为主,灌输为辅,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
5.1.2 形式多种多样,社会服务型强 |
5.1.3 系统性不强,德育效果差异明显 |
5.1.4 学校监管不足,自由过度 |
5.2 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的借鉴 |
5.2.1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
5.2.2 加强高校思政建设,显性隐性结合推进 |
5.2.3 加强教师队伍对研究生德育培养的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4)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个案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本研究依据的内外因哲学理论基础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一) 自我教育力 |
(二) 自我教育 |
(三) 研究生自我教育 |
(四) 现有研究评析 |
四、核心概念解析 |
(一) 自我教育 |
(二) 研究生自我教育 |
(三) 研究生自我教育力 |
五、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过程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 研究过程 |
第二章 缘何而来: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触发 |
一、读研是没有明确方向的前进之路 |
(一) 多元的考研动机 |
(二) 迷茫中选择前进 |
二、主动选择与被动参与的张力平衡 |
(一) 自我决定论的适用 |
(二) 积极的主动选择 |
(三) 适应的被动参与 |
三、小结 |
第三章 自由与规则之下: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孕育与生成 |
一、当“自由”来临时 |
(一) 研究生的“自由” |
(二) 谁促成了自由的局面 |
二、规则之下的驱动 |
(一) 课程吸引力的催生 |
(二) 毕业论文的学术牵引 |
三、小结 |
第四章 今日之我: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成果 |
一、自我评价检测 |
(一) 自我评价适用 |
(二) 对自身的审视 |
二、自我评价未触及高深知识 |
(一) 高深知识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
(二) 课程考核方式影响高深知识内化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一、结论:研究生自我教育力不足 |
(一) 功利性动机凌驾于学术性动机之上的目标体系 |
(二) 行动力不足的运行状态 |
二、讨论:研究生教育之于自我教育 |
(一) 研究生教育的意义 |
(二) 矛盾对立中实现统一 |
三、对策 |
(一) 研究生必须从目标与行动两方面提升自我教育力 |
(二)大学必须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 |
四、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 |
(三) 反思与期许 |
附录: H大学研究生自我教育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5)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 |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一、研究生教育的起步(1949-1966) |
二、研究生教育的恢复与改革发展(1978-1999) |
三、进入新世纪后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2000至今) |
第二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发展 |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步与规范(1949-1966) |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和改革发展(1978-1999) |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阶段(2000至今) |
第三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反思 |
一、决策反思 |
二、管理反思 |
三、研究反思 |
第二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
第一节 研究生群体的新特点 |
一、年龄跨度较大 |
二、心理发展个体差异增大 |
三、群体规模迅猛增长 |
四、个性趋于多样化 |
五、就业压力增大 |
第二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 |
一、经济全球化加剧 |
二、社会文化多元化凸显 |
三、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
四、德育思潮的发展趋势 |
五、培养目标的新要求 |
第三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使命 |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
第三章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 |
二、部分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缺失 |
三、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不一致 |
四、科研学术道德有待提高 |
五、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
六、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衔接性 |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空泛 |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 |
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渠道不畅通 |
五、部分教育工作者理念落后 |
六、部分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发挥不够 |
第四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资源的整合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 |
二、唯物辩证法普遍原理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
三、人的本质学说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
第二节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
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德育理论 |
二、传统德育文化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 |
三、传统德育文化在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
第三节 合理借鉴西方德育理论 |
一、西方当代德育理论流派分析 |
二、当代西方德育理论的特点 |
三、当代西方德育理论对于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五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优化 |
第一节 坚持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
一、开放性原则 |
二、互动性原则 |
三、平等性原则 |
第二节 制定明确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两个维度 |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
第三节 设置合理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性的要求 |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四节 采取有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
二、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
第六章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创新 |
第一节 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
一、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 |
第二节 拓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 |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三、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和干预机制 |
第三节 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合理安排 |
一、构建科学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
二、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
三、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考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6)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价值 |
1. 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适时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2. 为自媒体时代国家相关研究生德育的政策制定提供现实性参考 |
3. 为自媒体时代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 |
4. 为自媒体时代研究生自我全面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
(三) 研究内容 |
(四) 研究方法 |
1. 文献研究法 |
2. 问卷调查法 |
3. 访谈法 |
(五) 研究路线 |
一、文献综述 |
(一) 文献分析 |
1. 关于自媒体的文献分析 |
(1) 学术专着分析 |
(2) 学术论文分析 |
(3) 学位论文分析 |
(4) 立项课题分析 |
2. 关于研究生德育的文献分析 |
(1) 学术专着分析 |
(2) 学术论文分析 |
(3) 学位论文分析 |
(4) 立项课题分析 |
(5) 国家制度分析 |
(二) 文献分类综述 |
1. 自媒体研究分类综述 |
2. 研究生德育研究分类综述 |
(1) 研究生的特点及其现状 |
(2) 研究生德育的内涵要素 |
(3) 研究生德育的现实问题 |
3.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研究分类综述 |
(1) 自媒体时代为研究生德育带来的挑战 |
(2) 自媒体时代为研究生德育带来的机遇 |
(3)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路径与方法 |
(三) 文献述评 |
1. 当前研究的不足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二、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理论探询 |
(一) 自媒体的理论思索 |
1. 自媒体的整体认识 |
2. 自媒体的类型划分 |
3. 自媒体的发展特点 |
4. 自媒体的实践功能 |
(二) 研究生德育的总体考察 |
1. 研究生德育的概念界定 |
2. 研究生德育的内容求索 |
3. 研究生德育的功能思考 |
4. 研究生德育的特点分析 |
5. 研究生德育的意义探求 |
6. 研究生德育的问题呈现 |
(三) 自媒体与研究生德育的关系辨析 |
1. 自媒体:研究生德育的发展机遇 |
2. 研究生德育:自媒体时代的教育应对 |
3. 自媒体和研究生德育的矛盾统一关系 |
三、自媒体时代研究生的道德发展现实 |
(一)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发展的总体特质 |
1. 社会期望高企 |
2. 生活状态多样 |
3. 生理发展平缓 |
4. 自我意识成熟 |
(二)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
1. 道德认知发展影响上的单一化 |
2. 道德认知发展取向上的多元化 |
3. 道德认知发展认识上的无思化 |
4. 道德认知发展要求上的放任化 |
(三)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
1. 道德情感诉求的消褪化 |
2. 道德情感转化的浅表化 |
3. 道德情感表现的矛盾化 |
(四)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意志的发展 |
1. 道德意志自觉的弱化 |
2. 道德意志取向的迷惘 |
3. 道德意志坚定的消解 |
4. 道德意志实践的困顿 |
(五)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道德行为的发展 |
1. 道德行为主体的单子化倾向 |
2. 道德行为原则的快乐化倾向 |
3. 道德行为方式的模仿化倾向 |
4. 道德行为追求的虚无化倾向 |
四、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实证研究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研究对象 |
(四) 研究过程 |
1. 问卷的编制、试测及修改 |
2. 完成问卷终稿 |
3. 问卷发放及信效度分析 |
(五) 数据分析 |
1. 基本信息分析 |
2.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情况调查分析 |
(六) 调查结论 |
1.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 |
2.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
3.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 |
4.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载体存在的问题 |
5.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形式存在的问题 |
五、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困境超越 |
(一)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困境的根源 |
1. 社会转型的影响 |
2. 教育发展的桎梏 |
(二) 自媒体时代研究生德育的改革路向 |
1.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队伍建设 |
2.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内容构建 |
3.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环境推进 |
4.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载体建设 |
5. 自媒体时代的研究生德育形式转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7)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现状 |
(一) 个体自我意识强, 社会趋同性明显 |
(二) 群体自我教育认识较好, 实施行为较弱 |
(三) 自我教育规划较好, 自我教育环境建设较弱 |
二、影响研究生德育教育中自我教育原因分析 |
(一) 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 |
(二) 学校教育力度的缺乏 |
(三) 家庭教育的缺失 |
(四) 个体认知的偏差与不足 |
三、思考与建议 |
(一) 营造和谐的研究生德育教育环境 |
(二) 加强高校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 |
(三) 培养和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 |
(8)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的缘由及研究的意义 |
1. 选题的缘由 |
2. 研究的意义 |
(二)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 自我教育 |
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
(三) 文献研究综述 |
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一、自我教育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一) 自我教育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
1. 自我教育是实现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目标的根本保证 |
2. 自我教育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
3. 自我教育是提升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
(二) 自我教育符合新时期硕士研究生的需要 |
1. 符合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 |
2. 符合自我实现的需要 |
(三) 自我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
(四) 自我教育符合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 |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现状 |
(一)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现状分析 |
1. 自我教育主体构成复杂,个体差异较大 |
2. 个体自我教育层次不一 |
(二) 研究生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
2. 研究生自我教育相关理论的缺少 |
3. 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 |
4. 研究生自我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三、制约研究生自我教育的条件 |
(一) 制约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社会条件 |
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思想困惑 |
2. 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带来的负面影响 |
(二) 制约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学校因素 |
1. 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消极影响 |
2. 研究生培养形式趋于一致性 |
3.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完全满足其需求 |
4. 思想政治教育者引导作用未充分发挥 |
(三) 制约自我教育的主观条件 |
1. 学习动机多样、后劲不足 |
2. 道德自我修养松懈 |
3. 面临压力源多且重 |
四、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对策 |
(一) 教育者应着眼于研究生的思想困惑 |
(二) 高校应着眼于更个性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
1. 招考时突出个性化 |
2. 培养时打破统一化 |
3. 重视贫困硕士研究生群体 |
(三) 思想政治教育应着眼于加强在研究生自我教育中的实效性 |
1. 落实自我教育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
2. 突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3. 扩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4. 加强引导者队伍的建设 |
(四) 研究生自身应积极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
1. 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 |
2. 提高自我实践的能力 |
3. 提升自我调控的能力 |
4. 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浅谈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自我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2 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
2.1 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内涵 |
2.2 研究生自我教育的现状 |
3 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可实施性 |
3.1 研究生组成结构的多样性是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 |
3.2 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是实现自我教育的条件 |
3.3 研究生的各类组织是自我教育的力量 |
4 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
4.1 加强建设优质、高效的导师团队 |
4.2 发挥研究生学生组织的作用 |
4.3 增强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机会 |
(10)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的途径及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创新之处 |
1.4 有关研究生德育教育的研究回顾 |
第二章 研究生德育的发展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1 建国后我国研究生德育的产生与发展 |
2.2 研究生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2.2.1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研究生德育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2.2.2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研究生德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
2.2.3 高校研究生教育对研究生德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
2.2.4 新时期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给研究生德育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
第三章 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新途径的探索 |
3.1 研究生德育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
3.1.1 研究生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
3.1.2 优化研究生德育课程内容 |
3.1.3 创新以研究生德育课为主的课堂教育 |
3.2 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
3.2.1 完善研究生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 |
3.2.2 丰富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和内容 |
3.2.3 充分利用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为载体 |
3.3 研究生辅导员队伍的构建与优化 |
3.3.1 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3.3.2 完善辅导员工作体制,稳定辅导员队伍 |
3.3.3 加强培养,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 |
3.4 建立研究生导师德育责任机制 |
3.4.1 明确导师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
3.4.2 建立导师德育责任机制 |
3.5 加强研究生组织建设 |
3.5.1 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 |
3.5.2 大力开展研究生社团活动 |
3.5.3 做好研究生会工作 |
3.6 研究生德育网站的建设与创新 |
3.6.1 努力构建研究生德育的网络体系 |
3.6.2 加强主题网站建设 |
3.6.3 加强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制教育 |
第四章 构建新形势下研究生德育的新方法 |
4.1 自我教育方法 |
4.2 隐性教育方法 |
4.2.1 隐性教育方法的涵义 |
4.2.2 营造良好的研究生隐性教育环境 |
4.3 关心教育方法 |
4.3.1 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 |
4.3.2 关心教育方法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
4.4 榜样教育方法 |
第五章 研究生德育途径和方法创新的绩效评估 |
5.1 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估的内涵和意义 |
5.1.1 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估的内涵 |
5.1.2 构建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估的意义 |
5.2 研究生德育途径和方法创新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
5.3 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估的内容 |
5.4 构建研究生德育评价指标体系 |
5.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
5.4.2 建立研究生德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环节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四、谈研究生德育中的自我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运用与策略探究[J]. 曾亮. 长江丛刊, 2020(05)
- [3]美国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D]. 方海东.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4]研究生自我教育力的个案调查[D]. 史宏瑞.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 [5]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张兴春. 南京师范大学, 2015(12)
- [6]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D]. 许慧霞.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4)
- [7]研究生德育工作中自我教育状况分析[J]. 张立成,苗云飞.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3(08)
- [8]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研究[D]. 高艳香. 云南大学, 2013(S2)
- [9]浅谈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与提升[J]. 王丹,刘天浩. 延边党校学报, 2012(03)
- [10]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的途径及方法研究[D]. 纪奇明.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