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

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

一、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论文文献综述)

梁凯[1](2010)在《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教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从人文精神和体育的内涵可以看出:体育素质教育需要人文精神,体育教育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本文从分析人文精神和体育的关系出发,进而说明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并结合目前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体育教育应渗透人文精神,并为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刘兴旺,蔡艺[2](2008)在《“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北京市和湘鄂两省大学生"人文奥运"理念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与湘鄂两省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形成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人文奥运"理念的影响。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大力发掘"人文奥运"的教育价值,重视"人文奥运"理念的宣传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人文奥运"理念,为大学生认知"人文奥运"创造良好氛围。

彭庆文[3](2009)在《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文中提出作为高等教育与体育相结合的产物,大学体育必须与高等教育和体育的发展相适应;大学体育也只有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促进,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大学体育在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现象,与普通中小学体育相比较,其特殊性日渐突出;但在大学体育理论研究方面,却还缺乏相应的、比较系统的基本理论的适时跟进。本研究以大学体育角色定位为线索,以践行大学全部职能的大学组织行为为观察和分析视角,从角色属性、角色期望、角色扮演三个方面,对大学体育的社会属性、内涵、外延、特征、功能、目标、行动策略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要认为:大学体育是一个有别于普通中小学体育的特殊领域;随着高等教育与体育管理体制的变化,跳出以往学校体育理论框架,从“普通体育教育”视角转向“大学组织行为”来专门分析、讨论大学体育是更符合高等教育、体育发展规律以及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社会职能要求,也更符合新时期大学体育实践发展需要的合理选择。新视角下,大学体育是大学组织行为中关于体育(广义)的部分,是大学组织全部社会职能的践行者和维护者,不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体育的直接参与者;大学体育是大学在其办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以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体育及其相关活动为载体,通过践行(或服务)大学职能而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时期社会期望和要求的组织行为;在现有的实践中,大学体育包括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大学社区体育建设四大板块的内容,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新视角下,新时期大学体育应以增进和维护在校大学生及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提升体育学科的发展水平、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广泛实施、传承与创造优秀体育文化、支持大学组织自身的良性运行为目的,并以此确定进一步的具体目标以及行动策略。

吴湘军[4](2007)在《“人文奥运”与高校体育价值取向》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人文奥运”的内涵与学校体育价值取向进行阐释,进而研究探讨“人文奥运”背景下高校体育价值取向的新要求,为高校体育改革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提供有益参考。

苏艳青[5](2005)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活动之一的奥林匹克运动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教育与奥林匹克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奥林匹克运动最主要表现形式的奥运会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奥运会所秉承的奥林匹克思想,是人类理想的光辉典范,它对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更为直接、深刻。中国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作为中国教育事业重要部分的高等教育必将从奥林匹克运动中汲取有益的养分,而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检索发现,国内学者大多侧重于教育对奥运会的影响研究,对有关奥运会对教育影响的研究则明显不足,关于奥运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更为欠缺,而系统全面的从二者的互动关系方面进行研究的文献尚未检索到。为此,本研究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2008年奥运会能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步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促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二者具有良性互动关系。 2.在奥运会对高等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等影响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理论认识和实际作用的严重偏差,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奥林匹克教育不够普及,反映了奥运会的教育价值在我国高校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及社会适

赖炳森[6](2003)在《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文中研究表明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号召人们重新审视体育应有的人文精神与教育价值。多年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效果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缺乏创新。高校体育教育应在江泽民同志“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讲话精神指导下,大胆、科学地进行改革,突出内容的终身实用性和人文精神,以促进实现北京人文奥运。

二、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人文精神
二、体育
三、体育与人文精神
四、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五、建议
    (一) 学生
    (二) 教师
六、结语

(2)“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人文奥运”理念的认知差异
        3.1.1 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人文奥运”理念的认知情况
        3.1.2 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认知“人文奥运”理念的途径比较
    3.2 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3.2.1 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体育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3.2.2 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体育个体价值观的差异
        3.2.3 “人文奥运”理念对奥运举办地与非举办地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程度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3)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依据
        1.1.2 总体思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说明
        1.3.1 “新时期”的时间区段界定
        1.3.2 高等教育
        1.3.3 大学
        1.3.4 体育
        1.3.5 学校体育
        1.3.6 大学体育
        1.3.7 “角色”与“角色定位”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资料法
        1.5.2 调查访问法
        1.5.3 数理统计法
        1.5.4 理论分析法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1.7 本研究的内容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新时期大学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现状
        2.1.1 关于大学体育的基本属性及内涵
        2.1.2 关于大学体育的内容
        2.1.3 关于大学体育的特征
        2.1.4 关于大学体育的功能
        2.1.5 关于大学体育的地位
        2.1.6 关于大学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2.2 新时期大学体育理论的系统研究现状
    2.3 新时期大学体育理论研究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时期大学体育角色属性的再认识
    3.1 新时期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的视角转移
        3.1.1 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3.1.2 大学体育的传统角色定位及其视角选择
        3.1.3 大学体育传统角色身份的理论反思与现实检审
        3.1.4 新时期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的视角选择
    3.2 新视角下大学体育的角色身份
    3.3 新视角下大学体育的内涵与外延
        3.3.1 新视角下大学体育的内涵
        3.3.2 新视角下大学体育的外延
    3.4 新视角下大学体育的特征
        3.4.1 与大学其他组织行为比较下的大学体育特征
        3.4.2 与中小学体育相比较下的大学体育特征
        3.4.3 与其他非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较下的大学体育特征
    3.5 新视角下大学体育的功能
        3.5.1 大学体育功能概述
        3.5.2 新时期大学体育的功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时期大学体育角色期望的重新审视
    4.1 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概述
        4.1.1 大学体育“目的”、“任务”、“目标”辨析
        4.1.2 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基本性质
    4.2 确立新时期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基本依据
        4.2.1 新时期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确立的影响因素
        4.2.2 选择新时期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基本依据的基本要求
        4.2.3 新时期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基本依据概述
    4.3 新时期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
        4.3.1 新时期大学体育发展的总体思考
        4.3.2 新时期大学体育目的与目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时期大学体育角色扮演的总体设计
    5.1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5.1.1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5.1.2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行动策略
        5.1.3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
        5.1.4 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发展建议
    5.2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
        5.2.1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特点
        5.2.2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行动策略
        5.2.3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的主要问题
        5.2.4 大学体育学科建设发展建议
    5.3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5.3.1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主要特点
        5.3.2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行动策略
        5.3.3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主要问题
        5.3.4 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建议
    5.4 大学社区体育建设
        5.4.1 大学社区体育建设的主要特点
        5.4.2 大学社区体育建设的行动策略
        5.4.3 大学社区体育建设的主要问题
        5.4.4 大学社区体育建设发展建议
    5.5 大学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清华大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5.5.1 大学体育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5.5.2 大学体育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6.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6.4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调查学校及调查方式
附件B 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C 高校体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D 高校体育教师调查表
附录E 1991 年—2005 年关于大学体育的重要文件汇总
附录F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活动的意见》(教体艺[2005]4 号 摘录
附录G 近年来大学体育实践超越传统角色身份的进一步实证
附录H 清华大学本科生课程内容分类与学时
附录I 清华大学体育的发展历程及其角色扮演
附录J 清华大学体育文化案例采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人文奥运”与高校体育价值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对人文奥运内涵的理解
2 学校体育价值取向
3 “人文奥运”对高校体育价值取向提出的新要求
    3.1 应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3.2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3 将个性化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
    3.4 高校体育的发展应与“人文奥运”的文化理念紧密联系
4 结语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奥运会与教育发展相互影响的历史沿革
        3.1.1 古奥运会的萌芽、发展及其衰落与教育相互影响的历史沿革
        3.1.1.1 萌芽时期的古奥运会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3.1.1.2 发展与鼎盛时期的古奥运会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3.1.1.3 衰落时期的古奥运会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3.1.2 现代奥运会与教育相互影响的历史沿革
        3.1.2.1 现代奥运会的兴起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3.1.2.2 现代奥运会的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3.1.3 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互影响的历史沿革
    3.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互动的系统分析
        3.2.1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互动的基本理论依据
        3.2.1.1 互动理论
        3.2.1.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2.1.3 教育哲学理论——体育与教育的本质联系
        3.2.2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阐释
        3.2.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3.2.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影响
        3.2.3.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等教育观念的影响
        3.2.3.3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的影响
        3.2.3.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影响
        3.2.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
        3.2.4.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能更好地促进2008年奥运理念的实现
        3.2.4.2 我国高等教育能促进奥林匹克文化多元化
        3.2.4.3 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
        3.2.4.4 我国高等教育能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培养志愿者
    3.3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互动策略研究
        3.3.1 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加强意识互动
        3.3.1.1 树立新的人才观,培养国际型人才
        3.3.1.2 树立新的知识观,培养复合型人才
        3.3.1.3 树立新的课程观,加强学科交叉与学科综合
        3.3.1.4 树立新的评价观,培养综合性人才
        3.3.2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融通
        3.3.3 实施奥林匹克教育,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3.3.3.1 建立中国奥林匹克学院,促进奥林匹克精神传播
        3.3.3.2 选拔和培养大学生奥运会志愿者,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
        3.3.3.3 制定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3.3.4 推进新战略——开发学校体育教育新课程,将奥林匹克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中
        3.3.4.1 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
        3.3.4.2 开发体育实践课课程
        3.3.5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在奥林匹克教育中的作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7 致谢

四、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J]. 梁凯. 大家, 2010(14)
  • [2]“人文奥运”理念对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J]. 刘兴旺,蔡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12)
  • [3]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 彭庆文. 清华大学, 2009(03)
  • [4]“人文奥运”与高校体育价值取向[J]. 吴湘军. 山东体育科技, 2007(01)
  •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互动研究[D]. 苏艳青. 曲阜师范大学, 2005(06)
  • [6]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J]. 赖炳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06)

标签:;  ;  ;  ;  ;  

人文奥运下的高校体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