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与素质变化的研究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与素质变化的研究

一、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吉本[1](2021)在《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我国篮球运动正处于发展时期,相对于19.20世纪的篮球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篮球比赛的竞技水平还是赛制管理都在趋于完善,就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智商也在变得更加优秀,从宏观层面看国内篮球的发展基本情况,虽然在短期内努力提高高水平运动梯队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和教练员的职教水平以及教练员文化素质水平是我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从篮球未来发展的道路来分析,培养青少年后备人才,建设一支强大的优秀人才队伍,也是促进我国青少年篮球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纵观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CBA,主力队员中至少有一到两个的外援,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断层。想必不用我多说,我省是没有CBA联赛球队的,这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我省在培养后备人才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通过调查和走访,昆明市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材面狭窄,再加上培养机制的无作为使得昆明市人才断层严重,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职业篮球的进步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就在于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然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断层严重,直观的反应了我国篮球职业水平低。为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文章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市篮球后备人才的现状、管理机制、教练员的结构、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新社会经济形势下增加后备人才选材面,提高篮球后备人才质量的有效方法,旨在为我市体育部门、社会培训组织制定政策和科学依据提供现实与理论基础,并为昆明市市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经过调查与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昆明市青少年篮球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但职称低,普遍的运动体验不足,教练员培训不够科学:中学教练兼职情况很多,不是专业的。2.昆明市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经验,极少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才。3.昆明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身体基本素质比较低,基本篮球技能差。体校在对于“篮球大纲”的执行上基本达到要求,其它中学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只注重缺乏系统的形式。4.政府加大对于对篮球的资金注入,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运动队。更加注重和寻求企业投资,提高篮球竞争力,比赛经验的积累和提高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储备。5.运动员对学习的不够重视,教师也很少向篮球运动员教授理论知识,也缺乏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6.迫切需要教育系统、体育系统和社会组织的支持和辅助,切实解决好运动员学训矛盾,生源和运动员的就业问题。教育委员会和社会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切实解决运动员学习和训练,运动员就业难题。

杨涛[2](2021)在《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影响。以篮球训练课作为训练手段,论证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素质、意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的训练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为篮球运动对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八年级两个班级学生,共113名,年龄13-14岁,随机分组,实验组56名学生(男生33名,女生23名),对照组共57名(男生31名,女生26名)。实验组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训练课程,每周三次课,并在每周五下午大课间进行一次以篮球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对照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常规的体育课教学,在周五大课间进行自由活动,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与篮球相关的运动。体质健康指标主要是由身体形态(身高、体重、BMI)、身体机能(肺活量)和身体素质(坐位体前屈、50m、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1000m、800m)三方面构成。测试方法按照国家体质测试标准进行身体指标的测试。心理健康主要是关于初中生意志力水平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两方面,工具主要采用《中学生意志力量表》与《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在运动干预前,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的前测。经过12周篮球训练干预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再次进行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各项指标测试。最后,对前测与后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在实验前测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前测指标数据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体质健康各项指标前后测纵向比较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方面:与前测相比,两组身高均有显着性增长(P<0.01),两组体重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实验组BMI指数的后测数据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BMI后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后测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在身体机能(肺活量)方面,实验组后测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后测无明显变化(P>0.05),但两组后测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上,实验组男女生坐位体前屈、50m、仰卧起坐、立定跳远、800m、1000m素质均有显着性提高(P<0.05),而男生引体向上素质在干预后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男生坐位体前屈发生显着性降低(P<0.05),男女生其他身体素质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后测横向比较显示: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方面的各项指标在干预后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男女生身体素质的某些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在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方面,实验组男、女生后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柔韧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在力量耐力素质(仰卧起坐)方面,实验组女生后测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力量耐力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在下肢力量素质(立定跳远、50m)方面,实验组男女生两项指标后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成绩,下肢力量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在耐力素质(800m、1000m)方面,实验组两项指标后测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耐力素质显着性提高(P<0.05)。而在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引体向上)方面,实验组男生后测成绩优于对照组后测成绩,但两组数据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初中生意志力水平前后测纵向比较显示:实验组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后测结果明显优于前测结果(P<0.01)。实验组果断性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相比,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意志力四个维度前后测纵向比较均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意志力水平后测横向比较上具有组间显着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这三个维度,实验组后测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结果(P<0.05);果断性方面,实验组后测结果虽然优于对照组后测结果,但两组数据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前后测纵向比较显示:实验组后测结果明显优于前测结果(P<0.05)。对照组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相比,没有显着性变化(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后测横向比较上具有组间显着性差异,实验组后测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后测得分(P<0.05)。结论:(1)12周篮球运动干预后,对初中生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方面的某些指标,如身高、体重、BMI、肺活量等的影响,从纵向比较,后测数据有所变化;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横向比较,后测数据无显着差异。(2)篮球运动对男、女生身体素质的某些指标有明显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力量耐力素质(仰卧起坐)、下肢力量素质(立定跳远、50m)和耐力素质(800m、1000m)上,实验组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对男生上肢力量素质(引体向上)影响较小。(3)12周篮球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意志力水平、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均比训练前有明显提高,在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三个方面均有显着改善。另一方面,实验组成绩显着优于对照组成绩。

张桦文[3](2020)在《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体育发展也非常迅猛。许多专业的学者都清晰的认识到小篮球发展对篮球运动发展的重要程度。从小孩子开始培养对篮球的认识,推广篮球运动,并且着重培养青少年对篮球的兴趣,为中国篮球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了吸引孩童和青少年的兴趣,培养更多的孩童和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中去,丰富孩童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以及健康成长,并且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为篮球运动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中国篮球协会,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经过详细的讨论后,名为“小篮球发展计划”的篮球发展计划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该发展计划在北京市张家湾镇举办启动仪式,在该仪式上相关部门宣布举办小篮球联赛。小篮球发展计划对我国小篮球运动的开展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小篮球计划,主要是根据孩童和青少年的群体特点,设计专属于孩童和青少年的篮球和篮球场,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更好的培养孩童和青少年的篮球兴趣,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储备了新鲜的血液以及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SPARK课程理念在小篮球课堂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现阶段国内外关于小篮球的理论知识,分析小篮球教学的教学成果。其次,由于我国篮球运动的教学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大多数的篮球的教学理论都只是单一而又固定的,而实践教学方法只能通过教练来传授,因此篮球运动爱好者无法发挥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这种传统而又单一的教学方法禁锢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篮球运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提起人们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并且,笔者从国际网球联合会将SPARK课程理念融合到网球中的现实情况,提出将该课程理念引入到小篮球的教学中的构想,一方面小篮球就是针对孩童和青少年而制定的篮球运动,因此制定合理的小篮球教学方法是符合篮球教学理论的,在小篮球教学体系中引入SPARK课程理念可以制定出更符合孩童和青少年的教学方法,更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可以达到提起儿童和青少年篮球兴趣的目的。所以小篮球课堂中引入SPARK课程理念的有效性研究是本文的一大研究重点。本文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实验研究和数理统计法。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开封市火电中学小学部的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随机的选择60位学生,其中30位作为实验组,剩下的作为实验对照组,对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统一进行小篮球的教学实验,实验时间为18周。其中实验组的学生的小篮球教学理念为SPARK课程理念,而实验对照组学生的小篮球教学理论为现阶段的传统教学理论,记录相关指标。然后对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各种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将所得的实验数据输送到spss17.0软件中,利用该软件对实验对象,进行配对T检验,利用相关数学统计分析法进行实验样本的数据分析,最终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将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中可以更有效的增强实验对象的身体素质,实验中实验组50m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等指标成绩在实验后均得到明显提升。2.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篮球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更有效,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的投篮、运球、传球等指标的成绩变化情况表现比较明显。3.实验将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中,与传统的小篮球教学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将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更容易引起实验对象的兴趣,而传统小篮球教学方法仅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实验对象的兴趣。4.SPARK课程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现阶段仅在网球教学中有所应用,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教学方法在小篮球课堂中是完全可行的,且具有很高的应用教学价值,不仅仅可以制定明确的小篮球教学目标,同时还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小篮球教学方案,实验证明了该课程理念在小篮球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小学体育课程中可以适度推广引入SPARK课程理念,以小篮球课程引入逐步拓展到其他项目教学中。2.SPARK课程理念是众多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中的一种,从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出发,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尝试多种其他教学方法,为我国的体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小篮球教学中引入SPARK课程理念,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场地与器材,以此确保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4.将SPARK课程理念融入到小篮球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了游戏项目的比重,减少了理论知识的讲述,在课程设置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可以游戏活动为主,而高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以比赛为主,激发学生的潜力。5.将SPARK课程理念融入到小篮球课堂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单纯的教授,特殊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变化以鼓励为主,来帮助小学生提高自信。

刘曌[4](2020)在《篮球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篮球是一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具有强对抗、高技能及团队默契等特点。对提高个人体质水平、促进身体发育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当前,关于少年儿童的体质增长和身体发育备受关注。本文从运动训练角度出发,分析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探讨篮球运动对改善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作用,为少年儿童体育锻炼选择篮球运动项目及其身体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进而促进篮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选取了哈尔滨市嘉菲体育培训机构60名7-12岁的学员作为实验组,每周进行两次篮球训练干预。同时在哈尔滨市花园小学、闽江小学、育红小学和继红小学选取60名同年龄段学员作为对照组,除了正常的体育课以外不参与任何的体育运动。所有受试者排除运动厌倦症,受试者及家长于实验开始前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并同意实验的进行。通过对实验组所有受试人员进行篮球运动干预,对照组的所有学员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分别测试实验干预前后两组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围度、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及平衡等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并分析这些指标实验前后的变化。最终分析得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对照组在身高、体重方面,并没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在围度方面实验组都出现了显着性的变化(p<0.05)。在身体素质方面,实验组男女学员在50米跑、腕力测试、立定跳远、折返跑、肺活量和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上都出现显着性变化(p<0.05),在坐位体前屈指标上,两组学员存在男女差异性。因此,20周每周两次篮球干预训练,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尤其在围度的变化上,在身高体重指标上篮球训练对其变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及柔韧素质方面男女学员都出现明显的提高,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梓涛[5](2020)在《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和专家调查法。通过查阅儿童少年、小篮球运动训练、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广州体育学院青少年体质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广州市清水濠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充分了解1-2年级儿童少年现阶段的体质状况,并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特征,编排设计了12周的小篮球教学活动,然后对选取的1-2年级儿童对象进行实验干预。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的建议,以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选取了6项测试项目作为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测量指标及标准。实验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的60名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1-2年级儿童少年。实验前通过t检验分析,证明两组儿童的身体素质处在同一水平,符合实验要求,随后进行实验干预。实验自变量:实验组儿童采取小篮球训练的教学活动,对照组采取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实验干预时间为12周,每周3次课,每节课的有效训练内容最少60分钟,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进行再次测量、比较。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测量成绩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经过12周的篮球教学训练之后,实验组1-2年级儿童的身体素质显着增强,体质测试的多项指标都有显着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经过12周小篮球训练实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1-2年级儿童腰腹和下肢力量的增强,测试指标30S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两项中,实验组指标提升均明显(显着性差异)高于对照组。而在实验组内,其中30S仰卧起坐指标显示男生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女生。2.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速度素质有显着的影响,从测试50米跑指标来看,经过十二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生成绩都有提升,对照组的男女生之所以有提升是源于体育游戏课里包含了多种跑动有关的体育游戏,而进行结果对比后实验组的提升的幅度更加的明显,说明小篮球训练对提升速度素质更有针对性。3.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灵敏素质有显着性的影响,从测试1分钟跳绳指标来看,实验组男生有非常显着性提高,女生显着性提高,对照组男女生在12周之后也有提升,但基本不明显,且男女生提升的幅度大致相同。4.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柔韧素质的影响不明显,从测试坐位体前屈指标看,经过12周后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实验组试验前后也不是显着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呈现女生的平均测试成绩要优于男生。5.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耐力素质有明显影响,从测试的肺活量指标来看,经过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呈现男生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女生。

张青青[6](2020)在《小篮球运动员(8-12岁)比赛表现的技、战术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践研究 ——以山西省小篮球运动员为对象》文中认为篮球运动是一项典型的全身性运动,它的教育价值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小篮球运动也具有篮球运动的多种优点,对小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发现小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优势与不足,为教练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及训练方案提供参考,同时为完善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比赛表现的因素,促进儿童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以及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心理能力的提高。本文运用NVivo软件对所收集到的篮球体能、技术、战术表现共42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编码,找出篮球比赛表现的具体指标,再结合特尔菲法,邀请专家对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论证,最终建立了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的指标。通过观看录像搜集比赛表现具体指标的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归纳,得出以下结论:1、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体系是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组成,其中,一级指标包括体能表现,技术表现,战术表现指标3个维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出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二级指标包括:负荷量,负荷强度、投篮、运球方式等10项,进一步体现出小篮球运动员评价体系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划分出的三级指标包括:移动总距离,专项动作次数,投篮次数,投篮命中率等29项符合小篮球运动员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小篮球规则》规定的指标。2、在技术表现方面:U8、U10、U12三个组别由于年龄小、训练时间短所以都应该加强篮球基本技术的练习。U8组的运动员由于力量较差,所以在投篮、运球方面表现有欠缺,由于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对比赛规则的了解较差,规则意识不足,因此很难很好的去遵守比赛规则,运用规则,在投篮次数、命中率表现方面有不足;U10组参赛队之间水平差距较大,参赛队员在年龄上整体比U8组有优势,因此技术表现比U8组好:U12组的运动员年龄较大,对比赛规则了解较好,因此技术表现优于U8、U10组。3、在战术表现方面:U8、U10、U12三个组别由于年龄小、训练时间短,短时间的训练,缺少必要的训练次数很难去熟练掌握篮球的基本战术,所以都应该加强篮球进攻和防守基础配合的战术训练。U8组由于年龄问题战术配合意识相对较U10、U12组差。掩护配合较其他几种基础配合简单,因此为三个组别最常用的配合形式,三个组别在策应配合表现方面最差,因为策应配合对团队之间的合作要求较高,对年龄小的运动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三个组别的小运动员能及时采用补防、交换、抢过等配合及时防守进攻队员。

杨如鹏[7](2020)在《“弹力带+重球”组合抗阻教学在小学五年级篮球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据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挖掘其存在潜能,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本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示范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融入弹力带、重球组合的抗阻训练,进而探索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篮球技术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提出对应的意见,给国内现存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与依据。经过18周,共计36个学时的教学实验干预之后,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结束后,实验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对照班明显提高,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后实验班学生学习态度较对照班有提升,有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学生在身高、体重、BMI指标上与对照班学生差距不大,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实验结束后,实验班男生肺活量与肺体指数好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班女生肺活量较对照班女生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体指数与对照班相近,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学生50m×8成绩较对照班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1分钟跳绳成绩,实验班明显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0m跑成绩变化差距不大,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5、实验结束后,实验班与对照班1分钟投篮上都有所提高,但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班的背后加转身运球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人胸前传接球上实验班优势非常明显,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班行进间投篮上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班T字跑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弹力带加重球组合的抗阻训练,能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提升体育课学习态度;(2)对学生的身体形态影响不大,一定程度能增强学生的体重;(3)能够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4)能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耐力、力量、灵敏等素质,其中位移速度素质不太显着;(5)能提升小学生的背后加转身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投篮、T字跑移动技术,但对一分钟投篮效果不显着。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能够证明弹力带+重球组合的抗阻训练有利于小学体育教学,值得在各小学推广实施。

杨志亭[8](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在我国取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之后,其任务更显艰巨。近年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展较快,已经接近世界先进国家运动员水平,但他们却由于体能不足原因,常在世界大赛的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体能不足主要是体能训练效率较低问题。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效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缺乏精准的了解,缺少对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评价的标准,导致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体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探析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尝试制定适合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评价标准,以加强对运动员体能监控能力体系建设,增强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上论证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及体能特征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69项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测试初选指标;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对初选测试指标进行了2轮专家筛选,最终得到了30项测试指标;第三,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冬管中心随机抽取了70名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30名运动健将、40名一级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并对其进行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第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参加测试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第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以参加测试运动员具体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等奥运项目)的运动成绩为因变量,以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为自变量,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对测试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构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综合运用测试法、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评价标准是可行的、有效的。2、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臀部肌肉发达等身体形态特征,较强的无氧代谢供能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快速消除疲劳能力等生理机能特征,强大的蹲屈滑行无氧耐力与两腿交替蹬伸的爆发力、较快的滑行速度、良好的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快速调整身体姿势能力等运动素质特征;其中蹲屈滑行无氧耐力、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身体充实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3、我国优秀男子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臀部肌肉发达、磷酸原系统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强、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4、我国优秀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疲劳恢复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5、我国优秀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度实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有氧氧化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好、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

刘文慧[9](2020)在《我国优秀篮、排球运动员体型比较研究及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中应用》文中认为体型高大的运动员在团队运动员中的.重要性已经显而易见了,身体的高度对运动高度有积极影响,进而对运动成绩也有积极影响。但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的身体存在结构性差异,但目前我国对篮球与排球体型高大运动员的差异性还没有严格的区分,运动员选材的过程是多维度的,但体型选材的是基础,体型指标贯穿了选材的四个过程(基础培养、初级选材、中级选材、高级选材)。本文依据我国运动员选材理论的基本内容与原理,以运动选材学主流理论范式为基础起点,以篮球、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为切入点,以参加2018-2019赛季中国篮球职业常规赛的运动员(N=520)、参加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部分国家运动员(N=128)、参加2018-2019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的运动员(N=559)以及2019年参加世界排球联赛集训的部分国家运动员(N=191)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文献资料法,检索有关篮、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结构研究方面的文献,将收集到的资料加以分析、归纳,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和实证的研究依据。通过使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2、Microsoft Word2013对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简要的统计分析,然后用SPSS17.0系统软件对国内外篮球和排球协会官方网站公布的1398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数进行数据分析,了解运动员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通过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分析各指标的相关程度,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位置运动员的特征,最后通过百分位数法建立评分量表和等级量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篮球、排球运动员身高、体重进行研究,揭示每一种运动项目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体型特征以及这两种运动项目的体型指标的区别;根据优秀篮、排球运动员的体型指数为目标值推算出不同年龄青少年运动员需要达到的体型指数,为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我国国家队篮球运动员与排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BMI指数、劳雷尔指数、达氏指数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男子运动员的雷氏指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子运动员的雷氏指数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第一、三名队伍男子篮球与排球国际联赛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有显着性差异(P<0.05);第一名队伍女子篮、排球国际联赛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派生指数均没有显着性差异,第三名队伍女子篮、排球国际联赛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我国第一名、最后一名俱乐部篮、排球男子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均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第一名俱乐部篮、排球女子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最后一名俱乐部女子运动员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与篮球成绩优异的法国、美国、西班牙、阿根廷运动员差异性正逐渐缩小,整体上已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我国不同成绩排名的男子俱乐部队员在身高上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我国女子国家队篮球运动员与比赛成绩优异的美国、西班牙运动员在身高、体重上已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我国男子排球运动员身高、体重与高水平的法国、美国、西班牙、阿根廷运动员整体上已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我国不同成绩排名的男子俱乐部队员在身高、体重上也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与其他国家运动员在身高上虽已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体重上还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男子篮球与排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篮球运动员的体重、克托莱指数、BMI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均大于排球运动员,克托莱指数、BMI指数、达氏指数比较大的男子运动员更较为适合篮球项目。(2)身高对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成绩比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的影响大,体重对女子排球运动员比赛成绩比对男子运动员的影响大。(3)体型指数中的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能够反映我国篮、排球优秀运动员的“理想体形指数”。(4)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达氏指数与拦网高度、扣球高度存在着负相关性;其中劳雷尔指数、雷氏指数与拦网高度、扣球高度有着中等程度相关性。(5)运用运动员的形态指标数据建立起的篮、排球优秀运动员不同位置等级评价表及为运动员的形态评价及运动员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邹锋[10](2020)在《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现状与改善思路研究》文中认为自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来,中国足球的技术快速发展,商业化不断提高,受众群体不断扩张。这个足球运动的新时代,也对足球运动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速度更快,对抗更强,技术更高。新时代高水平的球队都有统一的特点——重视体能训练。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要想有出色的表现,优秀的技术和过人的体能缺一不可。体能是基本而重要的一项素质,然而现在国内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不足,缺少成熟的体能训练系统,没有规范系统的训练手段,反观国外却把体能训练提升至极高的地位,运动员非常重视体能训练。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这也是身体各项素质的发育敏感期,必须与成年运动员区别开来,科学合理地开展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研究目的:研究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提出针对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方案调整,为提高上海市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上海市体育局登记在册的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84名,根据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对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以测试法、问卷调查法(《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参考《中国儿童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中对足球运动员进行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相关指标的考核标准和评分标准,以及相关文献和足球专家访谈,对指标进行选取和评价,总结出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足球体能训练的调整方案,按照调整方案对运动员进行每周3次的训练,于3个月后再次对足球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体能相关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调查结果:(1)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知:(1)根据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和不了解的比例分别为3.6%、29.8%、65.5%和1.2%;(2)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有38.1%认为体能训练目的是为了在比赛中保持体能充足,有29.8%认为是为了提高足球的技术和战术水平,有32.1%认为是为了锻炼身体;(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关于体能对竞技能力的影响程度调查显示,认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和不重要的比例分别为9.5%、14.3%、51.2%、25%。以上结果表明,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关于体能训练对足球运动专项技能的促进和相关认知尚不充分。(2)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负荷适应性:调查结果表明,仅有15.5%的运动员认为能够完全适应体能训练的负荷,认为能够基本适应体能训练负荷的有47.6%,但仍有29.8%和7.1%的运动员表示不太适应和完全不适应。说明目前足球体能训练中的负荷欠缺合理性,不利于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的全面提升。(3)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状态的表现反馈:83.3%的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都出现过体力不支的情况,仅有21.4%的青少年运动员认为自己在比赛中的体能充足,并且关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体能供给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51.2%运动员的体能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可以坚持30分钟-50分钟,35.7%的运动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体能可以坚持30分钟以下,仅有13.1%运动员的体能可以在一场比赛中坚持50分钟以上。说明目前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不容乐观,无法满足整场比赛的体能需求。(4)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反馈:72.6%的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认为当前的体能训练是有效果的,但从教练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的监控反馈来看,仅有12%的教练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采取了监控手段,60.0%的教练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偶尔进行监控,28.0%的教练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从来没有采取监控措施。说明教练员在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有效监控方面较为缺失。2、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队员体能水平:(1)体能训练方案调整前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队员体能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力量素质中的握力、背肌力和仰卧起坐的优秀率分别为25%、11.1%和9.5%;速度素质中的30M和50M优秀率为10.7%和14.3%;耐力素质中的50M×8优秀率为31%;灵敏协调素质中的1min跳绳和绕杆跑优秀率为21.7%和25.3%;柔韧素质中的坐位体前屈优秀率为15.5%。由此可知,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在上肢力量、耐力素质、跳绳和绕杆跑方面优势明显,而核心力量、柔韧素质和速度素质相对较弱。(2)体能训练方案调整3个月后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发展:通过对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体能训练方案调整,与训练方案调整前比较,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运动员力量素质显着提升(P?0.05),主要表现为背肌力(P?0.05)和仰卧起坐成绩(P?0.05)均有显着提高。在速度素质方面,速度素质也显着性增加(P?0.05),表现为30M跑(P?0.05)和50M跑(P?0.05)均有显着提高。在耐力素质方面,耐力素质有显着上升(P?0.05),表现为50M×8跑测试成绩有显着提升(P?0.05)。在灵敏协调方面,灵敏协调素质总分也显着性提升(P?0.05),表现为1min跳绳(P?0.05)和绕杆跑(P?0.05)成绩均有显着提升。在柔韧素质方面,柔韧素质呈现出极显着性提升趋势(P?0.01),表现为坐位体前屈(P?0.01)成绩的极显着提高。研究结论:(1)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体能训练方案调整中对训练计划、训练方法与手段和训练负荷调控的调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运动员基本能够适应现有的体能训练负荷,适用于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2)结合先进的研究成果分时期设计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负荷,能够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各方面素质协调提升:优化的体能训练方案不仅能够显着提高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耐力素质、跳绳和绕杆跑成绩,保持原有的优势,同时还能够显着提高核心力量、柔韧素质和速度素质。

二、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文献综述
        1.4.1 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界定
        1.4.2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简介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咨询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昆明市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3.2 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选材
        3.2.1 运动员参训动机
        3.2.2 运动员训练时间
        3.2.3 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概况
    3.3 影响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家庭因素分析
    3.4 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训练情况分析
    3.5 影响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教练员因素分析
        3.5.1 教练员的年龄情况分析
        3.5.2 教练员的学历情况分析
        3.5.3 教练员的执教情况分析
        3.5.4 昆明市青少年篮球教练员来源情况分析
    3.6 昆明市篮球场馆和后备人才储备量分析
    3.7 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的经费投入状况
    3.8 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力量的出路或流向
第四章 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发展对策
    4.1 加强教练员的水平,培养高素质教练员
    4.2 完善运动员选材和评价系统
    4.3 加强场馆建设优化训练条件
    4.4 制定合理的教学训练模式
    4.5 制定合理竞赛制度,确保比赛公正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运动员调查问卷
    附录 B 教练员调查问卷
致谢

(2)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对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要求
        1.1.2 青春期阶段初中生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1.1.3 篮球运动的特点符合培养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特点
    1.2 应用价值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质健康
        2.1.2 心理健康
        2.1.3 意志力
        2.1.4 核心自我评价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2.3 国内外关于中学生意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
        2.2.4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意志力影响的研究
        2.2.5 国内关于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影响的研究
    2.3 综述小结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结果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前测横向对比结果
        4.1.2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前后测纵向对比结果
        4.1.3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质健康后测横向对比结果
    4.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
        4.2.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意志力水平的影响结果
        4.2.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影响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开展的必要性
        5.1.1 篮球运动有效促进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发展
        5.1.2 篮球运动有效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5.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分析
        5.2.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形态影响的分析
        5.2.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影响的分析
        5.2.3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分析
    5.3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意志力水平影响的分析
        5.3.1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自觉性、自制性、坚持性影响的分析
        5.3.2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果断性影响的分析
    5.4 篮球运动对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影响的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篮球训练课周次安排日程表
    附录2 八年级篮球训练课教案(节选)
    附录3 中学生意志力量表
    附录4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学校体育发展的实际需求
        1.1.2 儿童素质和兴趣发展的迫切需要
        1.1.3 时代要求培养孩子体育兴趣
        1.1.4 时代要求教师教学改进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综述
        1.4.1 小篮球的研究现状
        1.4.2 SPARK课程理念的研究现状
        1.4.3 SPARK课程理念理论基础
        1.4.4 文献评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获得实验数据
    3.2 实验数据分析
        3.2.1 学生体能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3.2.2 学生篮球技能成绩数据分析
        3.2.3 学生篮球兴趣数据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小学生体能评分表
    附录 B 课堂效果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方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篮球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身体形态
        2.1.2 身体素质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身体形态的相关研究
        2.2.2 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
    2.3 国内研究现状
        2.3.1 身体形态的相关研究
        2.3.2 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
        2.3.3 篮球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2.3.4 其他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作用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实验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开展的重要性
        4.1.1 为少年儿童提供更多的体育选择
        4.1.2 提高意志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4.1.3 丰富学校校园文化
    4.2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开展的必要性
        4.2.1 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4.2.2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4.2.3 促进少年儿童学习能力的提高
    4.3 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项指标对比
        4.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分析
        4.3.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指标分析
    4.4 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的影响
        4.4.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身高指标分析
        4.4.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体重指标分析
        4.4.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上臂围度指标分析
        4.4.4 实验前后实验和对照组大腿围度指标分析
    4.5 篮球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
        4.5.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力量素质指标分析
        4.5.2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速度素质指标分析
        4.5.3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耐力素质指标分析
        4.5.4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柔韧素质指标分析
        4.5.5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灵敏素质指标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小篮球训练的相关理论
        2.1.1 小篮球训练的定义
        2.1.2 小篮球训练适合对象年龄分组
        2.1.3 小篮球训练与成人篮球的区别
        2.1.4 小篮球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生理发育规律
        2.1.5 小篮球训练更符合小学生心理发育规律
        2.1.6 小篮球训练的影响因素
    2.2 身体素质的定义和分类
        2.2.1 身体素质的定义
        2.2.2 身体素质的分类
    2.3 国内外小篮球运动发展和研究现状
        2.3.1 国内小篮球发展现状
        2.3.2 国内小篮球研究现状
        2.3.3 国外小篮球发展现状
        2.3.4 国外小篮球研究现状
    2.4 小篮球训练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教育观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专家调查法
        3.2.5 实验研究法
        3.2.6 测量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实验设计
    4.1 实验对象选择
    4.2 实验地点
    4.3 实验时间
    4.4 实验变量和控制
        4.4.1 实验的变量
        4.4.2 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4.5 实验干预的实施
    4.6 课程具体安排
        4.6.1 体育游戏课具体安排
        4.6.2 小篮球训练课具体安排
    4.7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及方法
        4.7.1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
        4.7.2 身体素质测试方法
5 分析与讨论
    5.1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力量素质的影响
        5.1.1 力量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1.2 力量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2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速度素质的影响
        5.2.1 速度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2.2 速度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3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灵敏素质的影响
        5.3.1 灵敏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3.2 灵敏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4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柔韧素质的影响
        5.4.1 柔韧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4.2 柔韧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5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耐力素质的影响
        5.5.1 耐力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5.2 耐力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小篮球运动员(8-12岁)比赛表现的技、战术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践研究 ——以山西省小篮球运动员为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1.1.1 小篮球比赛是篮球后备人才成长的重要渠道
        1.1.2 参加小篮球比赛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1.3 参加小篮球比赛对儿童少年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1.1.4 小篮球比赛是推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小篮球运动的发展简述
    2.2 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的相关研究述评及启示
        2.2.1 “比赛表现”概念的内涵
        2.2.2 比赛表现的评价研究
        2.2.3 比赛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
    2.3 《篮球规则》与《小篮球规则》异同点的比较及启示
    2.4 不同运动项目对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与本研究的思路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质性研究
        3.2.3 特尔菲法
        3.2.4 访谈法
        3.2.5 录像观察法
        3.2.6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体系的确立
    4.1 构建比赛表现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1 全面性原则
        4.1.2 科学性原则
        4.1.3 适应性原则
        4.1.4 可操作性原则
    4.2 篮球比赛表现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的构建
        4.3.1 初拟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体系
        4.3.2 完善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体系
5 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的研究
    5.1 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中技术表现的研究
        5.1.1 小篮球运动员投篮技术表现的研究
        5.1.2 小篮球运动员运球技术表现的研究
        5.1.3 小篮球运动员传球技术表现的研究
        5.1.4 小篮球运动员篮板球技术表现的研究
        5.1.5 小篮球运动员抢断技术表现的研究
    5.2 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中战术表现的研究
        5.2.1 小篮球运动员进攻技术表现的研究
        5.2.2 小篮球运动员防守技术表现的研究
6 结论
    6.1
    6.2
    6.3
7 不足与展望
    7.1
    7.2
    7.3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专家情况一览表
附录 B 访谈提纲
附录 C 小篮球运动员比赛表现指标体系的构建专家意见征询表
致谢

(7)“弹力带+重球”组合抗阻教学在小学五年级篮球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
        1.1.2 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
        1.1.3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改革
        1.1.4 现代篮球独具魅力的影响趋势
        1.1.5 传统小学篮球教学方法过于乏味
        1.1.6 抗阻训练有利于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
        1.1.7 弹力带训练的广泛应用
        1.1.8 重球训练的优益效果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弹力带的研究现状
    2.2 重球的研究现状
    2.3 小学篮球教学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篮球教学研究现状
        2.3.2 国外篮球教学发展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心理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4.1.1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4.1.2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对比分析
    4.2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身体形态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3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身体机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4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5 实验前后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篮球技术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4.6 研究不足
        4.6.1 教学课时不足
        4.6.2 场地设施落后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组合抗阻训练提升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和态度
        5.1.2 组合抗阻训练对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5.1.3 组合抗阻训练提升身体机能
        5.1.4 组合抗阻训练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5.1.5 组合抗阻训练有效提高篮球基本技术
    5.2 建议
        5.2.1 重视学校体育软硬件设施
        5.2.2 增加体育课强度和密度
        5.2.3 丰富体育课内容
        5.2.4 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
        1.1.2 体能对现代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作用凸显
        1.1.3 对体能特征准确了解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前提
        1.1.4 对体能特征科学评价是规划体能训练过程的基础
        1.1.5 现有的短道速滑体能特征评价研究已满足不了项目发展需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任务
    1.5 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能概念研究的综述
        2.1.1 体能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2.1.2 国外体能概念的研究
        2.1.3 国内体能概念的研究
        2.1.4 对体能概念的辨析
    2.2 关于体能特征与运动项目特征关系研究的综述
        2.2.1 体能与技术的关系
        2.2.2 体能与战术的关系
    2.3 关于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研究的综述
        2.3.1 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2.3.2 生理机能特征的研究
        2.3.3 运动素质特征的研究
    2.4 关于体能评价研究的综述
        2.4.1 体能指标的确定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3 评价标准的制定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测试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理论分析
        4.1.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规则分析
        4.1.2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技术分析
        4.1.3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战术分析
        4.1.4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具体项目体能特征关系分析
    4.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2.1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的确定
        4.2.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
        4.2.3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标准的制定
        4.2.4 对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结果的分析
    4.3 具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1 男子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2 男子10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3 男子1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4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的构建
        4.4.1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4.4.2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我国优秀篮、排球运动员体型比较研究及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运动员选材概述
    2.2 运动员选材的方式
        2.2.1 体型选材
        2.2.2 遗传选材
        2.2.3 年龄选材
        2.2.4 运动素质选材
        2.2.5 运动生理生化机能选材
        2.2.6 运动技能选材
        2.2.7 运动心理选材
    2.3 篮球运动员体型指标
        2.3.1 篮球运动员身高变化
        2.3.2 篮球运动员体重变化
        2.3.3 不同时期NBA与 CBA运动员身高、体重研究
    2.4 排球运动员的体型指标
        2.4.1 排球运动员身高的变化
        2.4.2 排球运动员体重变化
        2.4.3 不同位置排球运动员的体型特点
    2.5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据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篮球运动员与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数分析
        4.1.1 对我国篮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数分析
        4.1.2 对我国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数分析
    4.2 篮球运动员与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差异性研究分析
        4.2.1 篮、排球运动员基本体形指数差异性研究分析
        4.2.2 篮、排球运动员基本体形派生指数差异性研究分析
        4.2.3 篮、排球运动员体形指数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4.3 我国篮、排球优秀运动员体型研究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
        4.3.1 篮球、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4.3.2 建立青少年篮球、排球体型指数量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表一 我国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不同位置身高、体重等级评价表
    表二 我国优秀女子篮球运动员不同位置身高、体重等级评价表
    表三 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不同位置身高、体重等级评价表
    表四 我国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不同位置身高、体重等级评价表
致谢

(10)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现状与改善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青少年的概念
        2.1.2 青少年足球的校园性
        2.1.3 体能的概念
        2.1.4 体能训练的概念及意义
        2.1.5 国内外足球体能训练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座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测试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4.1.1 上海市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参加足球运动的经历与训练时间安排
        4.1.2 上海市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认知
        4.1.3 上海市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负荷适应性
        4.1.4 上海市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状态的表现反馈
        4.1.5 上海市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体能训练效果的反馈
    4.2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现状测量与评价
        4.2.1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
        4.2.2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评价
        4.2.3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评价
        4.2.4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评价
        4.2.5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评价
    4.3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改善思路与实施效果分析
        4.3.1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调整
        4.3.2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调整效果研究
5 讨论
    5.1 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案的调整分析
        5.1.1 力量素质
        5.1.2 速度素质
        5.1.3 耐力素质
        5.1.4 灵敏素质
        5.1.5 柔韧素质
    5.2 体能训练方案优化对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发展的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青少年男子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杨吉本.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篮球运动对初中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杨涛. 扬州大学, 2021(09)
  • [3]SPARK课程理念应用于小篮球课堂的实验研究[D]. 张桦文. 河南大学, 2020(02)
  • [4]篮球训练对少年儿童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 刘曌.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2)
  • [5]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曾梓涛.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小篮球运动员(8-12岁)比赛表现的技、战术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践研究 ——以山西省小篮球运动员为对象[D]. 张青青.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弹力带+重球”组合抗阻教学在小学五年级篮球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杨如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D]. 杨志亭.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我国优秀篮、排球运动员体型比较研究及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中应用[D]. 刘文慧.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上海市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现状与改善思路研究[D]. 邹锋.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与素质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