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与“重”学生听课

“轻”与“重”学生听课

一、学生听课“轻”与“重”(论文文献综述)

黄筱夏[1](2021)在《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变得愈发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自主自能课堂逐渐被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国内外对自主自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中,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作指导,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梳理出国内外有关自主自能课堂模式的现状和发展,以教与学相融合为设计理念,提出“P+R+2S”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生的“学”——“P+S”(Preview课前预习+Show课堂展示);二是教师的“教”——课堂授课;三是学生的“再学”——“R+S”(Reviwe复习回顾+Show课堂再展示);四是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本文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学生采用自主自能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以笔者所在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实习学校为研究基地;高一年级《自由落体运动》为研究内容;3个实验班共17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R+2S”教学模式;对《自由落体运动》典型课例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前后展开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R+2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优势,培养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实效,对新模式实施发现的不足提出有益的建议,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郭敏[2](2021)在《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以Z市三所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起点,是由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转折点。但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的学习之间也存在着显着的不同。这种差异与不同易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给儿童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提高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获得良好学习效能及良好发展状态的必然要求。而农村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由于农村教育条件与城市教育条件存在很大的区别,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可能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情况,开展关于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在运用文献法分析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对Z市三所农村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以下普遍性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自我调整能力较低、学习任务不适应及学习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于四个方面:第一是幼小衔接方面的因素,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断层,已有的习惯不适应小学课堂,缺乏对儿童学习态度的引导;第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认知发展的局限性,性别差异的影响,知识储备的差异;第三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包括课堂教学单调枯燥,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学习任务难度设置过高,缺乏适宜的学习环境;第四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包括缺乏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不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入学关注不够、与学校配合程度低。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研究从以下三个多方面提出改善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首先,学校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定期培训交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环境的衔接性;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指导,改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尊重男女生的差异,注意因性施教;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适应能力;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注意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班级与人际环境,增强学生归属感。最后,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优化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自我调整能力的锻炼;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提高对子女的入学关注度,积极与教师配合。

江文[3](2021)在《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了大规模地线上教学活动。目前,线上教学相关研究正在积极探索中,为充实国内关于数学学科高中学段线上教学评价的理论成果,研究构建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研制相应的问卷,调研疫情时期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以期指导高中数学线上教学工作。研究问题包括:(1)怎样构建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2)如何应用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3)疫情之下的高中数学线上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如何?为构建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针对中小学线上教学研发的评价标准,了解研究现状,确定研究目标为:构建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其调研疫情之下的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情况。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筛选、加工,在与专家初步交流后拟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然后采用专家咨询法,进行第一轮专家意见征询,收集专家意见后从指标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变异系数三方面数据信息以及修改意见对该框架进行修订和完善;接着进行第二轮专家意见征询,检验结果为专家评分内容效度优秀。最终确定出科学合理的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在应用研究部分,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编制问卷,对一线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过程包括预测试和正式测试,通过预测试进行项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修改问卷并形成最终问卷。对正式施测收集的1110份问卷结果用SPSS 2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整体现状研究、基于评价指标体系5个维度的研究、比较研究(含教龄和年龄差异分析、学历差异分析、性别差异分析、城乡差异分析、所教年级差异分析、省份差异分析等)以及态度研究。研究结论:研究构建的《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共设5个一级指标(准备与保障、资源利用与方案设计、线上教学实施、课后训练实施、评价与反馈)、20个二级指标、48个观测点。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优秀的内容效度,可以作为评价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水平的有效工具。高中数学线上教学优化建议:教育管理新样态;教学实施新策略;学生培养新要求;家校互动新模式;教育均衡新局面;未来教育新技术。

任运甫[4](2021)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以S市A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长期以来都是农村初中教师工作正常开展的绊脚石。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由于数学科目学习的抽象性、困难性表现的更为突出。初中学生生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特殊时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也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如果,数学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方式不当或没有正确预防,不仅会延缓原本的教学进度也会对班级整体的授课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师生言语或肢体冲突,不利于学生成长。近期,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组织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而本文也旨在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解决新课改中的“农村现象”添砖加瓦。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从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出发,在前人的基础上,借鉴众多学者研究的经验,以S市A区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当前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内容并进行整理,采用自己编制问卷对研究地区的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搜集问卷并排除废卷后对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内向型与外向型两类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了解学生及教师如何对数学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归因以及教师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课堂问题行为等。同时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对问卷测量的教师及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及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问卷结果进行辅助验证。综合以上所得信息进行分析,认为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存在教师课堂管理失范、教师课堂管理情绪化、学校课堂管理制度缺位、学生自律性缺失、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访谈与课堂观察结果认为学校重视不到位,课堂管理制度难产、教师课堂管理理念陈旧、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足,课堂管理培训欠缺、教师角色认同单一、留守学生居多,家庭教育缺失、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压力繁重几个方面为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试图从环境、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适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优化的几点意见。教师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科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恰当管理课堂问题行为,才能创设积极、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使课堂教学有序地进行,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也才能更好的解决新课改的“农村现象”。

刘蕊[5](2021)在《基于课堂观察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研究 ——以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末,全国乃至世界都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遭受了巨大的影响,停课、停学、停业、停止一切聚众活动,国际汉语教学也因此备受冲击。各国应对疫情的“封国”政策让外派的汉语教师难以抵达赴任国进行汉语教学,也让外国留学生难以进入中国国门进行汉语学习。于是,在线下国际汉语教学难以实施之时,基于网络的、可以跨越时空限制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便成了常见的、重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各国孔院、孔子课堂等机构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体系并不成熟,真实课堂观察视角下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研究也寥寥无几,不足以应对以远程教学形式为核心的汉语教学现状。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三一一孔院)作为印尼的第七所孔院,在发展印尼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三一一孔院成立时间并不长,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经验几乎为零,因此在实际的远程课堂中各样的问题便很容易显露出来。通过远程课堂观察的视角,对三一一孔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情况进行多角度调查与分析,归纳总结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旨在为孔院日后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以及参与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汉语教师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开展课堂观察视角下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研究离不开相应的研究基础,明确相关的理论和现状,以此为出发点,对课堂观察和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概念进行界定,简述当前国际汉语远程教学形式,并将其与线下国际汉语教学进行宏观对比,以显示出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独特性与必要性。此外,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的调查内容对印尼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汉语教师志愿者及印尼本土汉语教师进行访谈,对为期三个多月、近四十节国际汉语远程课堂进行观察与记录,归纳、总结并分析三一一孔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而,作用于教学结果的主体并不是单一的,是孔院、教师、学生等多方力量共同导致的。因此针对国际汉语远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从孔院、教师、学生三个视角给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多角度、多方面地改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现状。对于孔院,主要从网络技术设备与教学平台、课程设置、作业批改与考核测试、协作教学四个方面给出改进策略;对于汉语教师志愿者,主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互动环节与互动方式、媒介语的使用、远程板书、语言水平五个方面给出改进策略;而对于印尼学生,则建议其端正学习态度,主要从遵守课堂纪律、完成学习任务两个方面给出策略。最后,以以上的研究为基础,以改进教学为目的,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并针对此次设计的不足进行反思与改进。希望能为三一一孔院完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提供可行性的策略,为实施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教师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李康旗[6](2021)在《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现阶段对于中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一线教师如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针对如何在实际学习中真正将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贯穿于课堂学习各个环节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主要对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函数单调性为例给出了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建议.本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做了调查研究,希望为教师教学提供将学习方法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案例参考.论文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教学中师生对学习方法教学的了解及落实情况;其次围绕函数单调性专题选取两个班级进行学习方法渗透的差别教学实验,通过实验结论得出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最佳途径;最后根据调查和实验的结果针对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上笔记、课后复习与课下作业等具体的学习环节给出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建议.课前预习环节的学法指导应结合各类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各种课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潜移默化地将各种预习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课堂听课环节的学法指导应在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听课习惯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课堂问题,围绕典型的知识类型展开;课上笔记和课后复习环节的学法指导应侧重让学生从学科的宏观角度出发,有意识地自主内化和建构知识框架;课下作业环节的学法指导应通过数学解题过程向学生渗透各种数学思维和解题技巧.

蒋丹[7](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等要素选定活动形式,整合学科知识及各种资源,设计完整的活动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追求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这一教学方式已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当然也存在诸如活动设计:形式单一、与知识相分离;活动实施:形式化,使得效果偏低;活动评价:内容不全面、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还需不断加以探索。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当前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说,缺乏对其特征和操作思路的系统梳理;从研究方法来说,目前对其探索多从理论探析层面出发,缺乏教学实践考量。基于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研究需要引入新的研究方法、视角,进一步提升实践效果和丰富理论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指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基于特定的教学问题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研究,以改进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取向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探究和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问题的新视角和新思路,为教师运用活动教学提供有效经验。行动研究主要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再行动......”的思路展开研究。一般需要进行两轮及以上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以行动研究报告形式呈现,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高中思想政治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与行动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理论梳理,明确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背景、活动教学为主题,运用行动研究对研究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加以观察、反思,对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与行动研究的理论概述。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含义、活动类型、操作程序、坚持原则、理论基础和行动研究的含义和操作思路进行理论梳理,从而进一步探析活动教学与行动研究的关联性,为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行动前期,调查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在活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评价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原因,以此为确定研究问题奠定基础。第四部分:行动研究的开展过程。首先,论述此次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根据问题制定行动研究计划,分析行动研究要素。其次,以《企业的经营》为例,展开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进行课前准备、课堂实施,研究者在整理分析课堂观察结果、记录的资料等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最后,基于第一轮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和改进措施,按照“再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的思路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第五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运用策略。根据对两轮活动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行整体地总结与反思,针对教师运用活动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活动设计上:站在学生立场,立足学生需要;承载学科内容,落实重难点知识;增强活动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其次,活动实施中:教师主导调控,学生主体参与;布置指令清晰,学生分工明确。最后,活动评价上: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活动评价取向;立足活动过程,重在考察学生表现。

李朵[8](2021)在《高中“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一直更新变换,因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孕育而生,课标中指出“高中数学课程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单元)为引领,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主题单元的学习模式随之也火热起来,课标倡导进行主题单元的教学进而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题单元是以学生自己探索、合作学习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究性,在探究的过程中达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落实了课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该文旨在通过单元教学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此,设置三个研究问题:(1)“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案设计是什么?(2)“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实施效果如何?(3)通过教学反思,修改后的单元教案设计是什么?该研究以普通高中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进行教案的开发,包括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减法、数乘向量和向量的线性运算,采用观察法、录像带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进行研究。首先依据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开发单元的教案设计,然后依据教案设计实施教学,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测试卷调查、学生访谈深入分析教案设计的实施效果,最后基于教案设计的实施效果与对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对开发的教案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研究得到三条结论:第一,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是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第二,“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设计充分结合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第三,“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要制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的教学目标;第二,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应把课程内容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融合;第三,为落实课标要求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文丽云[9](2021)在《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及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景区导游实务》作为中职学校导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规范了景区导游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该课程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掌握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能独立开展导游服务,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应对旅游中的突发事件和游客的特殊需求等。问题导向教学法作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本研究在分析问题导向教学法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可借鉴优势的基础上,实地通过教师学生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调研了两所学校《景区导游实务》问题导向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在实践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法运用的比较频繁,但是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存在问题设计的灵活性不足、问题解决流程缺乏系统性、教学评价表的设置与景区导游人员的服务标准不符合、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度不高、对问题的总结与延伸不足等问题。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社会互赖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了问题导向教学法各环节的重要性,并最终界定了本文教学法优化之后的教学流程。紧接着根据教学最优化理论,结合学情、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接下来的优化方案设计和优化行动研究奠定基础。针对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和优化路径初步设计了优化的方案。本研究结合问题导向教学法自主性、循序渐进性、启发引导性、协作性等原则对教学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进行优化路径的设计。为了全方位检验教学优化路径的有效性,展开了三轮行动研究,针对每轮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根据学生问卷的数据分析,结合访谈结果以及学生的测试分数分析发现,优化后的PBL在提问环节更加灵活合理,更符合中职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更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环节更加契合岗位职责要求,能更有效的对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研究证明经过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PBL教学存在的问题。

刘刚[10](2021)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家不断强化“以本为本”并加快建设高水平“一流本科”教育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迫切需求。教育变革的时代需求使得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研究成为重要议题。该研究不仅是教学学术理论由舶来品进入到中国大学教学实践的理论转换过程,更是在教学学术能力研究的实践化推进中实现大学教师教学育人能力素质提升的探索。本研究遵循“以理论研究而探索概念的本质属性与实践样态”“以质性研究而探索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与构成要素”“以质性研究而探索影响因素的现实筛选与归纳分类”“以量化研究而验证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与影响因素”“以能力要素与影响因素而提出本土化提升策略”的逻辑思路。首先,在对国内外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对抽象、模糊且相关性高、容易混淆的三组基础性概念进行了比较辨析与多维度区分。并对“教学学术”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基于内涵属性之本质特征与基于实践过程之现实样态的挖掘,澄清了教学学术的核心特征:实践性——本质特征、学术性——标志特征、公共性——价值特征;呈现了教学学术的现实形态:教学之前——知识与观念形态、教学之中——经验与个体形态、教学之后——成果与共同体形态;基于内外维度的发现,构建了教学学术概念模型。基于实证的质性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具有类型化特征,呈现内在取向上的明显差异:实践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专业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整合取向型教学学术能力。继续探究发现,三种类型教学学术能力的教师在价值、知识、方法和交流等四个维度上具有区分性特征。更进一步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的探索中发现,其结构并非呈现单一的平面性,不同具体能力在整体能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差异,具有不同功能与性质,整体呈现出由内向外的层次性特征。基于此发现,本研究构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体包括价值、观念、知识、方法、人际、技术等六个层次,每一层次由不同的能力要素构成,总共包括十四种能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圈层结构具有四个创新性特征:兼顾整体结构的层次与具体而呈现立体性;区分不同能力的功能与地位而深化结构性;强调社会传统的价值与人际而凸显文化性;强调发展变革的技术元素而揭示时代性。基于重要性、普遍性以及典型性等三个原则,本研究对复杂的教学学术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筛选,形成了两类影响因素系统的解释框架。第一种基于影响的实体性存在而划分为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学校组织三个影响因素系统,第二种基于各因素在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形成中所发挥作用的性质而提出,分为主体能动性因素系统和条件保障性因素系统。在前期质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预调查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正式调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提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结构模型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调查发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水平在性别、学历、地区上没有显着差异,但在教龄、职称和学校平台等因素上存在差异。在具体影响因素方面存在着大学教师热情不高、相关组织机构重视不够、评价管理制度不合理、条件支持不足等问题。基于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核心结构以及各种影响因素的探索,本研究从教师的观念体系、知识能力系统、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教学科研团队、教育教学管理政策制度以及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整体而言,通过主体自身的发展改变和外部环境的改善支持,能够使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进而推进大学的育人使命得以完整和切实的实现。

二、学生听课“轻”与“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听课“轻”与“重”(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二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发展
        三 发展学生自主自能,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四 实现教与学有机融合,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自主学习
        二 自能学习
        三 “P+R+2S”教学模式
        四 自主自能学习方法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学习金字塔理论
        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三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四 主体性教育理论
第四章 “P+R+2S”教学模式
    第一节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及流程图
        一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二 “P+R+2S”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第二节 “P+R+2S”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 激发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能力
        二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 实现高中物理教与学的融合
        四 融入三种创新教学方法
第五章 “P+R+2S”教学模式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设计思想
    第二节 教学目标
    第三节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第四节 教学流程与说明
        一 流程图
        二 流程说明
    第五节 教学过程
        一 学生的“学”——“P+S”
        二 教师的“教”——课堂授课
        三 学生的“再学”——“R+S”
        四 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
    第六节 教学后记
第六章 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第一节 实践过程
    第二节 实验前师生对“P+R+2S”教学模式态度的调查情况
        一 对18 位物理教师的访谈结果
        二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三 实验前调查情况的的总体分析
    第三节 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第四节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第五节 小结
        一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二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三 实施“P+R+2S”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改进意见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研究总结
        二 研究不足
        (一)调查样本范围小
        (二)实验样本容量小
        (三)教学实践时间短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2)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以Z市三所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期
        2.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3.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简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适应性
        2.学习适应性
    (二)理论基础
        1.哈克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3.个案研究调查对象
    (二)调查工具
        1.问卷设计
        2.访谈设计
    (三)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总体分析
        2.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各维度分析
        3.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性分析
三、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学习习惯不良
    (三)自我调整能力较低
    (四)学习任务不适应
    (五)学习环境不适应
四、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方面
        1.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断层
        2.已有的习惯不适应小学课堂
        3.缺乏对儿童学习态度的引导
    (二)学生自身方面
        1.认知发展的局限性
        2.性别差异的影响
        3.知识储备的差异
    (三)学校教育方面
        1.课堂教学单调枯燥
        2.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
        3.学习任务难度设置过高
        4.缺乏适宜的学习环境
    (四)家庭教育方面
        1.缺乏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2.不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
        3.入学关注不够,与学校配合程度低
五、提高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一)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
        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定期培训交流
        2.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环境的衔接性
        3.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指导,改善家庭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2.尊重男女生的差异,注意因性施教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适应能力
        4.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注意因材施教
        5.创设良好的班级与人际环境,增强学生归属感
    (三)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
        1.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2.优化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自我调整能力的锻炼
        3.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
        4.提高对子女的入学关注度,积极与教师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个案研究
致谢

(3)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核心概念界定
        1.1.1 线下教学
        1.1.2 线上教学
        1.1.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2 研究背景
        1.2.1 教育信息化的推动
        1.2.2 线上教学的飞速发展
        1.2.3 疫情背景下评价的必要性
        1.2.4 未来实践建设的需要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专家咨询法
        1.5.3 问卷调查法
        1.5.4 统计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
    1.7 研究重点和难点
        1.7.1 研究重点
        1.7.2 研究难点
    1.8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2 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3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现状研究
        2.1.4 文献述评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负荷理论
        2.2.2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2.2.3 CIPP评价模式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的构建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
        3.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3.2.1 指标体系初建阶段
        3.2.2 指标体系修改阶段
        3.2.3 指标体系检验阶段
    3.3 专家意见的数据收集与处理
        3.3.1 专家咨询意见数据处理
        3.3.2 指标体系效度检验数据处理
    3.4 问卷编制及数据处理
        3.4.1 调查问卷编制阶段
        3.4.2 问卷数据处理阶段
第四章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制定
    4.2 第一轮专家意见的调查与分析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4.4 第二轮专家意见的调查与分析
    4.5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
第五章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1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制定
    5.2 预测试及问卷调整
        5.2.1 项目分析
        5.2.2 内容效度分析
        5.2.3 信度分析
    5.3 正式测试
    5.4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5.4.1 教师基本信息统计
        5.4.2 整体现状的描述统计
        5.4.3 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5.4.4 差异分析
        5.4.5 态度分析
    5.5 结论及讨论
        5.5.1 整体现状水平的研究结论
        5.5.2 各维度的研究结论
        5.5.3 不同类型教师差异性研究结论
        5.5.4 对线上教学态度的研究结论
第六章 启示、总结与思考
    6.1 启示
        6.1.1 教育管理新样态
        6.1.2 教学实施新策略
        6.1.3 学生培养新要求
        6.1.4 家校互动新模式
        6.1.5 教育均衡新局面
        6.1.6 未来教育新技术
    6.2 研究总结
        6.2.1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的总结
        6.2.2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编制过程的总结
    6.3 研究思考
        6.3.1 研究的贡献
        6.3.2 研究的不足
        6.3.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初稿)》专家意见征询问卷
附录2 《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专家意见征询问卷
附录3 疫情期间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预测试版)
附录 4 疫情期间高中数学线上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正式测试版)
致谢

(4)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以S市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2.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3.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特殊性
        4.个人兴趣及在八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理论意义
        3.研究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课堂问题行为的判断
        2.课堂问题行为的普遍性
        3.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4.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5.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观察法
        4.访谈法
    (六)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基本理论
        1.概念界定
        2.理论依据
二、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设计与修订
        1.数学课堂问题行为分类及修订
        2.问卷题项设计与修订
        3.教师版问卷维度与题项设定
        4.学生问卷的维度与题项设定
    (三)问卷调查对象及样本选取
        1.样本地区师生情况简介
        2.样本选取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五)问卷结果统计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2.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
        3.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现状的认识
        4.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5.教师对问题行为的管理
三、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存在问题
    (一)教师课堂管理失范
    (二)教师课堂管理情绪化
    (三)学校课堂管理制度缺位
    (四)学生自律性缺失
    (五)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
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重视不到位,课堂管理制度难产
    (二)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三)教师课堂管理理念陈旧
    (四)农村教师校本培训不足
    (五)教师角色认同单一
    (六)留守学生居多,家庭教育缺失
    (七)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压力繁重
五、解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现状,环境为先
        1.改善学校环境
        2.促进家校联合,建立家长课堂
        3.课堂氛围的养成
    (二)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能力
        1.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放下教师架子,蹲下来看学生
        3.做课堂管理中的艺术家
    (三)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协助学生自我管理
        1.抓住问题根源,为学生自我管理扫除障碍
        2.小组合作,互帮互助
        3.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实现全员管理
六、结束语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学生问题行为管理问卷调查(学生版)
    附录 B 中学生问题行为管理问卷调查(老师版)
    附录 C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 D
致谢

(5)基于课堂观察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研究 ——以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起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国外课堂观察研究现状
        2.国内课堂观察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国际汉语教学基本原则
一、课堂观察与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概述
    (一)概念界定
        1.课堂观察的界定
        2.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界定
    (二)当前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主要形式
        1.录播教学
        2.网络一对一教学
        3.在线直播课堂教学
        4.020 混合式教学
    (三)国际汉语远程教学与线下国际汉语教学的关系
        1.相同之处
        2.主要区别
二、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情况调查及课堂观察分析
    (一)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
        (1)三一一大学及孔子学院接受汉语远程教学的学生
        (2)汉语教师志愿者
        (3)印度尼西亚本土汉语教师
        2.调查内容
        (1)三一一大学及孔子学院学生对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认识
        (2)汉语教师志愿者对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认知及建议
        (3)印度尼西亚本土汉语教师对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看法及建议
        3.调查结果分析
        (1)针对学生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2)针对中印教师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情况访谈结果分析
    (二)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课堂观察分析
        1.远程国际汉语初级读写课课堂观察与记录
        (1)基本情况介绍
        (2)远程国际汉语初级读写课课堂观察与记录
        2.远程国际汉语初级读写课课堂分析
        (1)话语的归属权
        (2)媒介语的使用
        (3)课堂中的互动
        (4)课堂纠错反馈
        (5)国际汉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一一孔院汉语远程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1.网络技术、设备与教学平台不够成熟
        2.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3.作业批改与考核测试不够规范
        4.协作教学不够正规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远程教学有待提升
        1.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
        2.互动频率较低、互动形式有限
        3.媒介语使用过度且使用不当
        4.远程板书不被重视
        5.教学语言水平有待提高
    (三)印尼学生汉语学习态度有待改进
        1.迟到、逃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等现象普遍
        2.作业质量低、抄袭等现象严重
四、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改进策略与教学设计
    (一)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的改进策略
        1.完善三一一孔院汉语远程教学体系
        (1)网络技术、设备与教学平台成熟化
        (2)课程设置多样化
        (3)作业批改与考核测试规范化
        (4)协作教学正规化
        2.优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汉语远程教学
        (1)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增加互动环节、丰富互动方式
        (3)正确使用媒介语
        (4)重视远程板书
        (5)提高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
        3.端正印尼学生的汉语学习态度
        (1)自觉遵守远程汉语课堂纪律
        (2)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坚决杜绝抄袭行为
    (二)国际汉语远程教学设计
        1.《礼轻情意重》混合式教学设计
        (1)远程教学过程
        (2)线下教学过程
        2.针对《礼轻情意重》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改进
        (1)反思
        (2)改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6)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1.1.2 课程改革的驱动
        1.1.3 教育实习的反思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3.4 案例分析法
        1.3.5 访谈法
    1.4 研究思路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数学学习方法的界定及相关概念
        2.1.1 学习方法
        2.1.2 数学学习方法
    2.2 理论基础
        2.2.1 数学课程标准
        2.2.2 元认知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发展性教学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
    3.1 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教学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发放情况
        3.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 函数单调性案例研究
        3.2.1 案例研究过程
        3.2.2 函数单调性教学案例分析
        3.2.3 案例研究成果分析
        3.2.4 案例研究结论
    3.3 总结与思考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4.1 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4.2 高效听课的方法指导
        4.2.1 提高听课效率
        4.2.2 随手做好笔记
    4.3 全面复习的方法指导
    4.4 完成作业的方法指导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有关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学习方法教学的学生问卷
附录B 有关高中数学课堂实施学习方法教学的教师问卷
附录C 师生访谈实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活动教学的研究现状
        2.关于行动研究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行动研究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和操作思路
        1.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
        2.行动研究的操作思路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要义
        1.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基本含义
        2.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活动类型
        3.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操作流程
        4.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坚持的原则
        5.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活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三)行动研究对提升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效果的价值
        1.提升教师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
        2.促进活动教学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相结合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取得的成绩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活动设计:形式单一、脱离知识
        2.活动实施:重形式轻内容,使效果偏低
        3.活动评价:偏离素养、方式单一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理念认识不清
        2.教师对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不足
        3.学生活动参与的观念不正确,能力欠缺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问题,明确研究方向
    (二)制定行动计划,分析研究要素
        1.确定研究目的
        2.确定研究对象
        3.协同观察者
        4.研究工具设定
        5.遵循研究伦理
    (三)以《企业的经营》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1.课前准备:依据问题,制定方案
        2.课堂实施:依据计划,灵活变通
        3.第一轮行动研究记录与分析
        4.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四)以《企业的经营》展开第二轮行动研究:改进与提升
        1.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2.课前准备:依据问题,改进方案
        3.课堂实施:依据计划,灵活变通
        4.第二轮行动研究记录与分析
        5.第二轮行动研究总结与反思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活动教学设计策略
        1.站在学生立场,立足学生需要
        2.承载学科内容,落实重难点知识
        3.增强活动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
    (二)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1.教师主导调控,学生主体参与
        2.布置指令清晰,学生分工明确
    (三)活动教学评价策略
        1.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活动评价取向
        2.立足活动过程,重在考察学生表现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中“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主要术语界定
    (五)创新点
二、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概念
        2.理论基础
    (二)文献综述
        1.单元教学设计
        2. “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设计
        3.研究方法
    (三)小结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研究问题二
        2.研究问题三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研究问题一
        2.研究问题二
        3.研究问题三
    (四)研究框架
四、结果与分析
    (一) “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案设计
        1.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2.单元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方法及手段
        5.单元课时安排
        6.单元目标检测
        7.教学过程设计
    (二) “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实施效果
        1.教学实施效果观测表结果分析
        2.后测试卷结果分析
        3.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小结
    (三) “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反思
        1.教案设计反思表结果分析
        2.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完善教案设计
        4.小结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后测试卷
附录B 课时目标检测试题
附录C 单元教学实施效果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D 单元教学反思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向量的加法”教案设计(第一版)
附录F “向量的减法”教案设计(第一版)
附录G “数乘向量”教案设计(第一版)
附录H “向量的线性运算”教案设计(第一版)
附录I “向量的加法”教案设计(第二版)
附录J “向量的减法”教案设计(第二版)
附录K “数乘向量”教案设计(第二版)
致谢

(9)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新要求
        2.传统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3.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应用优化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有益尝试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现状评述
    (四)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主要内容
        2.研究拟采用的方法
    (五)研究技术路线
二、相关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PBL
        2.《景区导游实务》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社会互赖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4.教学最优化理论
三、《景区导游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问卷、访谈设计
        2.调研结果分析
    (二)PBL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问题设计灵活性不足
        2.问题解决流程缺乏系统性
        3.教学评价表的内容设计与景区导游服务标准不符合
        4.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不高
        5.教师对问题总结与拓展引导不足
    (三)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PBL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明显
        3.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
    (四)《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PBL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1.师生对PBL教学的接受度较高,且具有优化PBL的愿望
        2.教师具有较高的提问素养
        3.《景区导游实务》课程内容适合PBL教学
        4.学校能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
四、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方案设计
    (一)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优化设计的原则及依据
        1.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的原则
        2.以教学目标和岗位职责要求为依托,坚持协作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二)PBL的教学流程设计
    (三)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路径
        1.课前环节
        2.课中环节
        3.课后环节
五、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教学优化实践
    (一)教学优化行动研究方案
        1.优化目的
        2.实践对象
        3.行动研究课程内容分析
        4.实践步骤与效果评价
        5.行动研究方案整体思路图
    (二)PBL在《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3.第三轮行动研究
        4.实践效果分析
    (三)行动研究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学生成绩结果分析
        3.师生访谈结果分析
        4.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六、研究结果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PBL优化路径总结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1.研究反思
        2.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
    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3.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类型化特征及多维比较
    3.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层次性结构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筛选以及分类
    4.2 基于实体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3 基于作用性质分类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检验
    5.1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结构模型验证
    5.2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的提升策略
    6.1 教师价值观念体系的变革性重构
    6.2 教师知识能力系统的终身性建构
    6.3 教师发展机构作用的实质性发挥
    6.4 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及持续性合作
    6.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导向性激励
    6.6 学校物质技术条件的有效性保障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问题和局限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课堂观察及网络课程教学视频分析提纲
附录3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预调研版本)
附录4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调查问卷(正式版本)
附录5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学生听课“轻”与“重”(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D]. 黄筱夏.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2]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以Z市三所农村小学为例[D]. 郭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高中数学线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 江文.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研究 ——以S市A区为例[D]. 任运甫.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课堂观察的国际汉语远程教学研究 ——以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刘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康旗. 延安大学, 2021(11)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教学的行动研究[D]. 蒋丹.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8]高中“平面向量的运算”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 李朵.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9]问题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景区导游实务》教学中的优化及实践研究[D]. 文丽云.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10]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核心能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刘刚. 中国矿业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轻”与“重”学生听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