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2019)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发布时间:2019-09-10来源:科技教育司国卫办科教函﹝2019﹞70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卫生健康系统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措施的通知》(国卫办函[2019]134号)精神,破除形式主义顽疾,推进继续医学教育供给侧改革,缓解工学矛盾,切实为基层减负,现就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沈曲[3](2018)在《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高素质大学护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养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等等问题,教师的水平严重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由某项护理教师培训制度不当所致,而是由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化设置所引发。因此,要较好地解决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有必要从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大学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38名大学护理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的测评;其次,构建并验证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作用机制理论逻辑模型;再次,通过对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进一步探究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又次,采用文献研究和对美国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描绘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最后,综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管理政策、发展机会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二是大学护理教师的离职倾向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为稳定。管理政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三是总体上大学护理教师们的参与教师发展项目还远远不够,且效果不太理想。培训是大学护理教师主要参与的教师发展模式,大部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还是自学为主。四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该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五是我国大学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护理教师对“教师发展”没有清晰认识,主动发展能力不强。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组织发展方面缺乏护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和组织环境支持。六是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包括准教师发展、新入职教师发展和职业中后期教师发展三部分。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依托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卓越护理教育教学中心和专业护理教育学会等机构来实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具体项目主要包括激励项目、能力提升项目、支持项目。主要维度为教学和科研发展,在教学发展方面合作教学、同伴支持和教学指导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式;学术发展方面强调通过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最后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资助项目。七是从多个理论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在综合已有调研发现和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的概念框架,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一是在国家层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二是在社会层面建立院校(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系)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教师发展新模式;三是在院校层面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全程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和发展内容,实现个人发展(态度)、教学发展(过程)、专业发展(过程)和组织发展(结构)四个维度的动态循环;四是教师层面要充分调动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参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活动,高质量的教师发展项目势必会增加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减少离职率。本研究所具有的可能创新之处包括: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从而弥补了相关研究视角相对单一之不足。其次,尝试性地对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理论逻辑模型,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该理论逻辑模型的有效性。再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借鉴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经验,构建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适合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逻辑体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貟蓓[4](2021)在《“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新护士离职率的逐渐攀升,引起管理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现象会影响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降低护理质量。研究显示,良好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有助于帮助新护士加快适应护士角色,融入临床护理工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目前,我国临床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主导,不仅缺乏主动性,而且具有耗时费力、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不足,这种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构建一套专门适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研究,调查分析新护士在临床教学过程中相关能力的不足之处以及教学提升策略,并从新护士、临床带教老师、临床管理者三个不同的人群,通过定性研究分别了解新护士现存问题与教学改进建议,以完善定量结果。并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咨询专家意见,构建适合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的新教学模式——“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为新护士的临床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从而缓解高离职率现象。研究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0月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2019年、2020年入职的140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临床教学行为量表和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通过定量研究分析,明确新护士相关能力的不足以及教学提升策略。(2)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0月~11月分别选取3位临床管理者、5名带教老师及6名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定性研究分析,明确现行临床护理教学中新护士现存问题和教学改进建议。(3)采用Delphi法,严格按照专家的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名专家进行咨询。各位专家在关于“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内容的咨询问卷中,针对各指标进行了重要性赋值,并给予相关修改意见,通过两轮专家咨询的专家意见对“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初稿进行修改,最终确定“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终稿。(4)本研究主要采用Office 2016-Excel和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法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等处理问卷数据、计算各级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计算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调查新护士的相关能力现状以及现行临床教学现状,分析新护士现存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建议,结合专家意见,构建了“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1)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新护士的能力不足之处:训练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观意识;培养良好自主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学提升策略: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采取规范的教学策略。(2)通过对临床管理者、临床带教老师和新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以下主题:良好氛围促进教学;教学形式需多样化;人际沟通亟待提升;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评判思维亟待提升;加强完善教学反馈;以实践教学为主;模式具备耗时短优势,为构建新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提供现实依据。(3)通过专家咨询,最终有18位专家完成了咨询,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兰州等地。本研究两轮咨询的回收率分别为90%和100%,提出修订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是70%和56%,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91;第二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是4.61~5.00,变异系数范围是0.00~0.11。Kendall’s W系数为0.117(c(17)=48.312,P<0.05)。(4)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果,最终确立了由四个步骤和19条内容组成的“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四个步骤分别为Participating参与(师生共同参与);Probing探寻(探寻合理护理);Predicating判定(判定护理内容);Promoting提升(提升自身能力)。研究结论本研究构建的“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强、适用性广、双向反馈、工作与教学相融合、适用于临床实践等特点,且耗时短、使用灵活等优势,适用于新护士规范化教学。该教学模式以实际临床环境为“教学场所”,以真实病例为“教学案例”,以实时数据为“教学资源”,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将临床实践教学“前移”至病床前,带教老师实时开展教学与反馈,既有效解决了现行教学模式前期准备工作复杂、耗时耗力,且教学内容缺乏实效性等问题,更为新护士提供真实的临床环境和病例,帮助新护士及时得到反馈,并付诸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性。此外,该模式为有效推进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和促进护理教育提供了参考与依据。本研究选取的咨询专家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及广泛性,专家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性系数、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理想。
周珺[5](2020)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行为导向教学具体方案,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240人展开研究。所有护理实习生在护理部按照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法,分别进入手术室A病区和B病区实习。应用抛硬币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A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同期进入B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周期为4周,分别应用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一般自我效能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对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均值±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方法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共236名护生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117人,干预组119人,结果显示:1.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05);干预后,对照组总分为(107.92±3.59)分,干预组总分为(118.18±5.72)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12±0.52)分,干预组为(2.2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4.21±3.65)分,干预组为(89.7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5.13±4.33)分,干预组为(91.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干预组在进行带教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4.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68.36±4.68)分,干预组得分为(90.14±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1)。5.临床带教教师行为锚定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9.07±1.17)分,干预组(11.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结论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增强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其熟练掌握手术室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2.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改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督促带教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实践中,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完善和补充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卢冬梅[6](2020)在《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卫计委近年不断要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护患纠纷日趋严重,分析其因之一应该归结于目前的护理教育更侧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护士生难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四所医学院校对三年制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设计编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量表(CAI)》两个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30份。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被调查的四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实习生)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12人,二是从南宁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长和带教老师共8人,采用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对病人实施关怀的情况,同时收集他们关于当前学校或临床实习医院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南宁市高职护生CAI总分为178.88±18.35,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处于国内常模的中等偏低水平(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同时在CAI的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影响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学制、生源性质、是否第一志愿报读、是否自主自愿报读、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从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担任班干部、参加实践活动次数、家人及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照护病患的经历、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次数、对护理人文关怀知识的熟悉度、对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及关爱能力的认可度、所处关爱氛围等。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高职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不足,体现在其运用护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掌握的人文知识表浅和人文素质的不足导致与患者沟通的沟通能力不足,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有限;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及临床护理带教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建议学校提升人文关怀教育水平、政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社会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学校的各方面举措是重点。本研究在学校举措中展示了以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验证了该实践能有效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符晓红[7](2020)在《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2.了解目前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岗位培训需求;3.依据现实及需求,构建、修订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访谈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规培护士,10名规培护士导师,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规培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建议及岗位培训需求,为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编制和培训方案的构建进行内容补充。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步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验证:便利选取符合标准的335名规培护士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同质性信度评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及内容效度指数计算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探索性因子阶段的结果。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自行编制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92名规培护士,获得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的培训内容设置提供依据。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采用向利编制的《临床护理教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的规培导师125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规培导师培训现状及需求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方案构建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与修订本部分是在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和访谈分析结果,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并形成专家咨询表,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对其修订。结果第一部分: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结合规培护士、规培护士导师及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及建议,提炼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主题,22个亚主题,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涵盖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时间分配能力、教学手段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授课方式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包含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学媒体选择能力和调节反馈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涵盖对学生学情的评估能力、对学生全面评价的能力、与同行交流的能力;教学素养涵盖人文关怀能力、中医护理思维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完善发展能力兴趣发掘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以研促教能力。最终补充了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的具体条目。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拟问卷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维度,共31个条目,专家小组会议共删除了 3个条目,修订了 4个条目,问卷由原来31个条目修改为28个条目。信效度检验结果: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在0.819~0.917。折半系数为0.932,且各维度的折半系数在0.667~0.847之间。间隔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86,且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6(P<0.05)。该问卷的S-CVI为0.95,各I-CVI均大于0.8。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表共选取4个公因子,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素养,解释变异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71.997%。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的4个公因子结构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4个因子模型拟合较好,所有条目载荷均大于0.4,所有的拟合指数均达到标准,拟合指数χ2=664.533,χ2/df=1.932,RMSEA=0.067,RMR=0.032,CFI=0.924。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总均分为(3.59±0.37)分,处于中等水平,教学素养低于中等水平。其中导师学历、带教年限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显示:规培护士导师的培训需求强烈,认为“比较需要”的占49.2%,“非常需要”接受培训的占19.2%,“非常不需要”或“不需要”的仅占1.6%;76%的是因为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以往培训中存在问题:54.4%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在培训前未进行培训需求评估,69.6%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与培训时间冲突;60.8%规培护士导师认为培训缺乏内容需求性分析,无针对性;51.2%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培训内容随机,无系统性。规培护士导师希望培训内容实用化,包括带教方法和沟通技巧培训(83.2%),护理人文及教育心理学培训(72.0%);希望得到的培训形式信息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希望培训形式手机网络学习(72%),培训方法希望选择网络平台(74.4%)、讨论经验交流(73.6%)、案例分析(72.0%)情景模拟(59.2%)等能互动方法;希望培训师资来源丰富化、培训效果持续化。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其中培训目标23个条目;培训内容包含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个模块,104个条目,共38学时;培训师资16个条目,培训效果评价13个条目。结论本研究基于M-Learning构建了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培训内容包括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大模块。该方案是在了解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基础及岗位培训现状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结果进行构建的,突出临床教学能力及信息化特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医院开展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在今后培训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对规培护士导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高琼[8](2019)在《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有效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信息化环境下护理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进行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并实践,探讨有效提升护生综合能力与人文关怀素养的教学途径,为深化护理本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抽签的方法抽取某高校护理本科专业三年级中的两个自然班共113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组,另一个班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同步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干预前,调查分析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是否具有可比性,在保证两组教学师资、教材使用、授课学时、教学进度一致的前提下实施教学干预。干预结束后,以组间对照、自身对照的形式比较分析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和期末理论成绩变化情况,通过对试验组护生发放教学满意度评价表,并对参与师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9,P<0.05)。其中学习动机维度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3,P=0.195),其他维度(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得分及总分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9~4.023,P<0.05)。2.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55,P<0.05)。3.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7,P<0.05),其中耐心(t=5.178,P=0.000)与认知(t=4.157,P=0.000)两个维度试验组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4.教学满意度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护生对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5.两组护生期末理论成绩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3,P=0.004)。6.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在师生群体中广受好评,授课教师对试验组护生的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1.同步实践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2.同步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衔接理论与实践,完成教学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化。3.同步实践教学模式获得师生较高的满意度评价,表明该模式行之有效,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金美兰[9](2019)在《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明确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中医护理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ng)、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资源,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将以Citespace软件为依据计算出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相关研究主题词转换成Citespace识别的格式,研究内容选择作者、期刊、关键词等研究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配合手工检索以保证获得资料的完整性。结果:(1)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发展比较迅速,中医护理教育的期刊刊载以中医药杂志为主,核心期刊较少,高质量的杂志缺乏;基金资助课题以省级课题为主,基金资助大部分来自于南方比较发达的地区,西部基金较少。(2)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科研机构的发文以院校为主,缺乏与其他机构的合作;作者之间协调合作程度相对适中,没有形成稳定的合作群体;研究热点以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教育、中医、护理、课程设置、临床教学、中医护理技术为主要研究点,研究范围较为广泛。(3)培养目标方面:应该设立更为精确的培养目标,加强对中医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本科护理课程设置研究,加大对中医护理基础课程的设置,减少中医选修课程,对于中医护理方向护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方面:国内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护理教育,研究方法缺乏多样性且灵活性不够;教学评价方面:比较重视形成性评价,但教学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师资队伍方面:中医护理师资队伍比例不协调,特别是高层次中医护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结论:(1)通过本研究得出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中医护理教育的高质量研究内容有待提高。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是中医护理院校的教师,团队合作研究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中医护理教育科研基金资助主要是省级资助占主导,较高层次的基金资助较少。(2)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的研究,要以可视化分析结果为依据,加大对中医护理教育横向与纵向的研究。(3)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在各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均有涉及,中医专科护理研究主要在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方面;中医本科护理教育主要在培养目标以及木科的课程设置方面,同时对于本科实践教学也非常重视,中医护理研究生人才培养较为欠缺,今后的研究应该扩大中医护理研究生的研究范围。
二、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
1.1 患者取药流程 |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
5 讨论 |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一、落实“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远程继续医学教育作用 |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
三、坚持继承创新,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 |
四、加强规范管理,切实改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
(3)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
一、相关概念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
一、双因素理论 |
二、期望理论 |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
一、调查研究目的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
一、教学发展 |
二、学术发展 |
三、个人发展 |
四、社会服务 |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理论反思 |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
第三节 对策建议 |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附录Ⅳ |
附录Ⅴ |
附录Ⅵ |
后记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4)“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2.2 新护士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操作性定义 |
1.4.1 新护士 |
1.4.2 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
1.5 理论基础 |
1.5.1 体验式学习理论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于实证的问题确认与分析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回顾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半结构式访谈法 |
2.3 定量研究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研究工具 |
2.3.3 资料收集 |
2.3.4 资料分析 |
2.3.5 质量控制 |
2.3.6 结果 |
2.3.7 讨论 |
2.4 定性研究 |
2.4.1 研究对象 |
2.4.2 研究工具 |
2.4.3 资料收集 |
2.4.4 资料分析 |
2.4.5 质量控制 |
2.4.6 结果 |
2.5 对构建模式的启发 |
第三章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
3.1.1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 |
3.1.2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想 |
3.1.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解读 |
3.1.4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特点 |
3.1.5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优势 |
3.2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完善 |
3.2.1 专家咨询表的设计 |
3.2.2 专家的选择 |
3.2.3 咨询过程 |
3.2.4 统计学分析 |
3.2.5 结果 |
3.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确立 |
3.4 讨论 |
3.4.1 咨询问卷编制方面 |
3.4.2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分析 |
3.4.3 “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专家咨询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教 |
2.2 干预组:护生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干预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 |
2.3 基于行为导向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比较 |
3 工具与效应指标 |
3.1 实习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
3.2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CIRN) |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
3.4 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 |
3.5 教学满意度评分 |
3.6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 |
4 数据处理 |
5 质量控制 |
5.1 排除教学内容差异的影响 |
5.2 排除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 |
5.3 排除考核标准评分差异的影响 |
5.4 排除数据录入误差的影响 |
5.5 排除问卷收集过程的影响 |
6 技术线路图 |
结果 |
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2 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比较 |
2.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核心能力比较结果 |
2.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
3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
3.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
3.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
4.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 |
4.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
5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
6 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6.1 教学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6.2 教学干预后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讨论 |
1 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分析 |
2.1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生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显着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
2.3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 |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力量局限性 |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资料不足 |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6)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三)研究的特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特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四)概念界定 |
1.人文 |
2.人文关怀及护理人文关怀 |
3.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
(五)相关理论 |
1.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 |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二、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
(一)南宁市医学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概况 |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1.调查对象 |
2.调查方法 |
3.调查结果 |
(三)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
1.调查对象 |
2.调查内容 |
3.调查方法 |
4.调查结果 |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2.学生相关知识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4.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5.高职护理教育不足导致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三、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
1.社会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 |
2.护理工作难度增加 |
3.学生思想素质欠佳 |
(二)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 |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
2.学校教育教学不足 |
3.实习医院带教不足 |
(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 |
1.学生性格原因 |
2.网络社会影响 |
(四)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的原因 |
1.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
2.学生难以获得早接触临床的机会 |
(五)学校及医院关怀氛围不足的原因 |
1.学校方面 |
2.医院方面 |
四、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策 |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
1.加强人文关怀型师资队伍建设 |
2.完善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
4.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活动 |
5.营造人文关怀育人氛围 |
6.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
7.学校对策的实践案例 |
(二)政府方面的对策 |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
1.网络媒体正向舆论引导 |
2.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示范 |
(四)学生个人的对策 |
五、结语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研究 |
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 资料收集及处理 |
1.4 结果 |
1.5 问卷编制 |
1.6 问卷信效度检验 |
1.7 讨论 |
1.8 小结 |
第二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
1 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
2 形成专家咨询表 |
3 讨论与思考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对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2.1 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 内科护理学教学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2 现实意义 |
第一部分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 教学模式 |
1.2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 |
1.3 床边教学 |
1.4 自主学习能力 |
1.5 评判性思维 |
1.6 人文关怀能力 |
1.7 临床实践能力 |
2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社会认知理论 |
2.3 情境学习理论 |
2.4 范例教学理论 |
2.5 自主学习理论 |
第二部分 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
1 《内科护理学》课程分析 |
1.1 课程简介 |
1.2 教材分析 |
1.3 学情分析 |
2 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素 |
2.1 教学目标设计 |
2.2 教学内容设计 |
2.3 教学策略设计 |
2.4 教学过程设计 |
2.5 教学评价设计 |
3 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实施过程 |
3.5 统计分析 |
3.6 质量控制 |
3.7 伦理问题 |
3.8 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结果 |
1 一般资料情况 |
2 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2.1 组间对照 |
2.2 自身对照 |
3 评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
3.1 组间对照 |
3.2 自身对照 |
4 人文关怀能力比较 |
4.1 组间对照 |
4.2 自身对照 |
5 两组护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
6 教学干预后,试验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评价 |
7 访谈结果 |
7.1 学生访谈结果 |
7.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 |
3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
4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成绩 |
5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生专业课满意度 |
6 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性 |
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9)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回顾 |
1.4 主要概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与方法 |
2.4 资料收集 |
2.5 资料分析 |
2.6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3.1 研究文献的分布特征 |
3.2 可视化图谱分析 |
3.3 我国中医护理教育五个维度研究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文献的特征分析 |
4.2 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
4.3 中医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
4.4 中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
4.5 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研究 |
4.6 中医护理教育的发展对策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B 综述(已发表) |
参考文献 |
四、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措施改进继续医学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继续医学教育, 2019(12)
- [3]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D]. 沈曲. 厦门大学, 2018(06)
- [4]“4P”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构建研究[D]. 貟蓓. 兰州大学, 2021(09)
- [5]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周珺. 青岛大学, 2020(01)
- [6]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D]. 卢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D]. 符晓红. 郑州大学, 2020(02)
- [8]信息化背景下护理本科内科护理学同步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高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护理教育知识图谱分析[D]. 金美兰. 延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