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梁多才[1](2020)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50例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治疗分组,厄贝沙坦治疗组对于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治疗,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对于就诊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控制血压、心功能改善两级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监测指标。结果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疗效较高,P <0.05;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控制血压、心功能改善两级时间更好,P <0.05;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监测指标接近,P> 0.05;治疗后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监测指标改善的程度更大,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好,可更好改善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监测指标。
贺峰谋[2](2020)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使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室早)治疗的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是联合用药组、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50名患者。使用ACEI或ARB、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吸氧等常规手段对所有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生理指征、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变化情况,根据上述指标调整用药。在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胺碘酮组给予口服盐酸胺碘酮片,第一周每次0.2g,每天3次,第二周每次0.2g,每天2次,第三周开始每次0.2g,每天1次,疗程8周;美托洛尔组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第1周每次6.25mg,每天2次,第2周每次12.5-25mg,每天2次,第3周开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量最多可增加到每天175mg,疗程8周;联合用药组同时口服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胺碘酮第一周每次1片,每天3次,第2-8周改为维持量每次1片,每天1次,治疗时间共计8周,美托洛尔第1周每次6.25mg,每天2次,第2周每次12.5mg,每天2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量最多增加到每天100mg。观察每名患者治疗后的Lee心衰积分变化情况、心衰临床疗效、室早数量、室早疗效、联律间期、室早指数、TP-e间期、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脑利钠肽(BN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Lee心衰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差异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Lee心衰积分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具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与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心衰的总有效率为96.00%,胺碘酮组为84.00%,美托洛尔组为78.00%。联合用药组对心衰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室性早搏数量情况相似,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显着(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数量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具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与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室早的总有效率为96.00%,胺碘酮组为82.00%,美托洛尔组为78.00%。联合用药组对室早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在治疗之前的三组患者联律间期差异较小,比较治疗前后情况,联合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有较小差异(P<0.05),胺碘酮组没有差异(P>0.05),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与联合用药组的联律间期相比,低于联合用药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胺碘酮组和美托洛尔组无组间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室早指数无明显差异,在治疗之后均有所增加,与美托洛尔组治疗前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组内差异更加明显(P<0.05),但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室早指数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具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与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TP-e间期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差异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TP-e间期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具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与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用药前后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患者治疗后LVDd有所改善(P<0.05),但LVEF、LVFS、LVDs变化较小;治疗前后胺碘酮组的各项指标没有产生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的三组患者从组间比较来看,各项指标没有产生明显的变化(P>0.05),联合用药组在治疗之后的各项指标情况改善优于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NP相比,三组患者情况相似,但治疗后均发生明显减少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差异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BNP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和胺碘酮组,具有明显组间差异(P<0.05),美托洛尔组与胺碘酮组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用药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胺碘酮组4例,为8.00%,美托洛尔组5例,为10.00%。不良反应率的发生三组患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的情况改善较好,短暂停止用药,或者未停止用药自行好转,未经其他治疗。结论:1.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于慢性心脏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减少患者24小时室早数量、延长患者的联律间期、增加室早指数、缩短TP-e间期,改善患者的超声心电图各项指标和Lee心衰积分情况、明显降低患者BNP水平。且显着优于胺碘酮和美托洛尔单药应用。2.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临床效果良好的情况下用药剂量较单药治疗显着减少,能够明显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且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安全性好。
王婷,潘迪,张秀梅[3](2018)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45%vs.7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LVEDd、LVESd以及Nt-pro-BNP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以及Nt-pro-BNP较对照组患者降低更加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可以取得显着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心功能。
李楠,陈瑛[4](2017)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诸暨市中心医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变化明显,LVEF明显增加(t=5.88,P<0.01),LVESD与LVEDD显着降低(t=7.19、4.11,均P<0.01)。观察组心率明显减慢(t=2.72,<0.01),收缩压与舒张压也显着降低(t=2.93、3.98,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7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着,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
杨惠钊,李杰敏,罗香枚,彭鼎[5](2017)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D、LVES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D、LVE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6](2016)在《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文中研究表明1冠心病概述1.1定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2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冠状动脉分为左、右两支,分别位于主动脉窦的左、右开口。左冠状动
段菊梅[7](2015)在《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3例和B组34例。A组患者应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脏彩超主要指标、心率及血压等的差异。结果:治疗12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B组为9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的LVEF明显上升,LVESD、LVEDD均明显下降,心率、血压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可显着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但卡维地洛总治疗效果优于美托洛尔,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在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选用β受体阻滞药物时,首选为卡维地洛。
李毓芝,马广隆[8](2022)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的200例慢性CHF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参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100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美托洛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00%)高于参照组(87.00%),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高于参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NT-proBNP、Hcy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参照组(5.00%)比较,P>0.05。结论厄贝沙坦+美托洛尔可有效改善慢性CHF患者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NT-proBNP、Hcy释放,且不良反应较少。
王金彪[9](2021)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口服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及心排血量和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十分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可靠。
李朝平[10](2021)在《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常规组(n=40)与观察组(n=43)。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左心功能、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常规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7 2,P<0.05);两组LVESd、LVEDd、LVEF、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3 9,P=0.000 0;t=3.172 2,P=0.002 1;t=9.578 3,P=0.000 0;t=5.599 5,P=0.000 0;t=2.957 9,P=0.004 1;t=3.509 2,P=0.000 7)。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着,能改善左心功能、血压与心率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疗效比较: |
2.2 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功能监测指标比较: |
2.3 两组控制血压、心功能改善两级时间比较: |
3 讨论 |
(2)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患者选择 |
2 诊断标准 |
2.1 慢性心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
2.2 室性早搏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 |
2.3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方法 |
4.1 研究方法 |
4.2 分析指标 |
5 数据处理 |
结果 |
1 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Lee心衰积分变化情况比较 |
3 三组患者心衰临床疗效比较 |
4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早数量比较 |
5 三组患者室早疗效比较 |
6 三组患者联律间期比较 |
7 三组患者室早指数比较 |
8 三组患者TP-e间期比较 |
9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比较 |
10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NP变化比较 |
11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
讨论 |
1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 |
2 胺碘酮与美托洛尔的药理学研究 |
3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
3.1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率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影响 |
3.2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
3.3 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
3.4 联合用药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治疗的不良反应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3)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以及Nt-pro-BNP比较 |
3 讨论 |
(5)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标准[3]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监测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概述 |
1.1 定义 |
1.2 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 |
1.3 临床分型 |
1.4.1 国际冠心病流行情况 |
1.4.2 我国冠心病流行情况 |
1.5 危险因素及预防 |
2 冠心病用药分类 |
2.1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
2.1.1 β受体阻滞剂 |
2.1.2 硝酸酯类药物 |
2.1.3 CCB |
2.1.4 其他治疗药物 |
2.1.5 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治疗建议 |
2.2 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
2.2.1 阿司匹林 |
2.2.2 氯吡格雷 |
2.2.3替格瑞洛 |
2.2.4 β受体阻滞剂 |
2.2.5 他汀类药物 |
2.2.6 ACEI或ARB |
2.2.7 改善预后的药物治疗建议 |
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理用药指南 |
3.1 定义 |
3.2 危险分层 |
3.3 诊断和鉴别诊断 |
3.3.1 诊断 |
3.3.2 鉴别诊断 |
3.4 治疗策略 |
3.4.1 治疗原则和目标 |
3.4.2 STEMI的治疗 |
3.4.2. 1 住院后初始处理 |
3.4.2.2溶栓治疗 |
3.4.2. 3 抗栓治疗 |
3.4.2. 4 抗心肌缺血 |
3.4.2. 5 调脂治疗 |
3.4.2. 6 其他治疗 |
3.4.3 UA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治疗 |
3.4.3. 1 一般治疗 |
3.4.3. 2 抗缺血治疗(具体推荐见表1) |
3.4.3. 3 抗血小板治疗(表2) |
3.4.3. 4 抗凝治疗 |
4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合理用药指南 |
4.1 诊断与鉴别诊断 |
4.2 病情评估 |
4.2.1 临床评估 |
4.2.2 负荷试验 |
4.2.3 左心室功能 |
4.2.4 心肌缺血成像(SPECT) |
4.2.5 冠状动脉CTA |
4.2.6 冠状动脉造影 |
4.3 治疗原则 |
4.3.1 建议健康的生活方式 |
4.3.2 循证药物治疗 |
4.3.3 血运重建 |
4.4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
4.4.1 缓解心绞痛/心肌缺血治疗的药物 |
4.4.2 预防危险事件治疗的药物 |
5 微血管性心绞痛 |
5.1 定义 |
5.2 病因与机制 |
5.2.1 内皮功能不全及MCD |
5.2.2 炎性反应 |
5.2.3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失调 |
5.2.4 雌激素水平紊乱 |
5.2.5 冠状动脉慢血流综合征 |
5.2.6 神经内分泌及代谢因素 |
5.3临床表现 |
5.4 诊断及鉴别诊断 |
5.5 药物治疗 |
5.5.1 β受体阻滞剂 |
5.5.2 CCB |
5.5.3 硝酸酯类药物 |
5.5.4 ACEI |
5.5.5 他汀类药物 |
5.5.6 其他药物 |
5.6 非药物治疗 |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6.1 定义及分型 |
6.1.1 完全SMI |
6.1.2心肌梗死后的SMI |
6.1.3 心绞痛伴SMI |
6.2 可能机制 |
6.3 诊断 |
6.3.1 动态心电图 |
6.3.2 心电图运动试验 |
6.3.3 负荷超声心动图 |
6.3.4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
6.4 预防及治疗 |
6.4.1 预防 |
6.4.2 治疗 |
7 冠心病特殊合并症的用药治疗原则 |
7.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
7.1.1 概述 |
7.1.2 药物选择 |
7.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7.1.2. 2 目标管理 |
7.1.2. 3 药物推荐 |
7.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7.2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
7.2.1 概述 |
7.2.2 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 |
7.2.2. 1 发病机制 |
7.2.2. 2 诊断及评估 |
7.2.2. 3 药物治疗 |
7.2.3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 |
7.2.3. 1 发病机制 |
7.2.3. 2 诊断及评估 |
7.2.3. 3 药物治疗 |
7.3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
7.3.1 概述 |
7.3.2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估 |
7.3.3 规范抗栓治疗是平衡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的关键 |
7.3.3. 1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 |
7.3.3. 2 NSTE-ACS合并心房颤动的抗栓治疗 |
7.3.3. 3 STEMI合并心房颤动行直接PCI患者的抗栓治疗 |
7.3.4 NOAC |
7.3.4. 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
7.3.4. 2 直接因子Ⅹa抑制剂 |
7.3.5 注意事项 |
7.4 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 |
7.4.1 概述 |
7.4.2 一般药物治疗 |
7.4.2. 1 主动脉瓣反流 |
7.4.2. 2 主动脉瓣狭窄 |
7.4.2. 3 二尖瓣反流 |
7.4.2.4二尖瓣狭窄 |
7.4.2. 5 三尖瓣反流 |
7.4.2. 6 三尖瓣狭窄 |
7.4.3 抗凝治疗 |
7.4.3. 1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
7.4.3. 2 瓣膜置换术后 |
7.5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 |
7.5.1 概述 |
7.5.2 流行病学 |
7.5.3 冠心病合并脑卒中的抗栓治疗原则 |
7.5.3. 1 冠心病合并出血性脑卒中是否需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
7.5.3. 2 冠心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TIA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
7.5.4 一般治疗 |
7.5.4. 1 抗血小板治疗 |
7.5.4.2降压治疗 |
7.5.4. 3 他汀类药物治疗 |
7.5.4.4其他 |
7.6 冠心病合并肺栓塞 |
7.6.1 概述 |
7.6.2 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急性肺栓塞 |
7.6.2. 1 初始抗凝治疗 |
7.6.2. 2 溶栓治疗 |
7.6.2.3长期抗凝治疗 |
7.6.3 ACS合并急性肺栓塞 |
7.6.4 PCI合并急性肺栓塞 |
7.7 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7.7.1 概述 |
7.7.2 COPD影响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
7.7.3 冠心病合并COPD的药物治疗 |
7.7.3. 1 β2受体激动剂 |
7.7.3. 2 β受体阻滞剂 |
7.7.3. 3 他汀类药物 |
7.8 冠心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
7.8.1 概述 |
7.8.2 抗血小板药物与PPI联用 |
7.8.2. 1 抗血小板药物损伤消化道机制 |
7.8.2. 2 PPI |
7.8.3 消化道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策略 |
7.8.4 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
7.8.4. 1 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
7.8.4. 2 药物治疗 |
7.8.4. 3 内镜止血治疗 |
7.8.5 止血后治疗药物选择 |
7.9 冠心病合并肝功能异常 |
7.9.1 概述 |
7.9.2 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指标 |
7.9.3 肝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 |
7.9.4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用药原则 |
7.9.5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 |
7.9.6 他汀类药物在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应用 |
7.9.8 他汀类药物所致肝损害的治疗 |
(1)非特异性抗炎药:代表药物为复方甘草酸二铵、复方甘草酸苷、异甘草酸镁等。 |
(2)解毒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
(3)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代表药物为多烯磷脂酰胆碱。 |
(4)抗氧化类药物:代表药物为水飞蓟宾。 |
(5)利胆类药物:代表药物为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 |
7.9.9 其他冠心病常用药物对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影响 |
7.1 0 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 |
7.1 0. 1 CKD的定义和分期 |
7.1 0.1.1 CKD的定义 |
7.1 0.1.2 CKD的分期 |
7.1 0. 2 冠心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治疗 |
7.1 0.2.1 抗栓治疗 |
7.1 0.2.2 他汀类药物 |
7.1 0.2.3 抗缺血治疗 |
7.1 1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 |
7.1 1. 1 概述及流行病学 |
7.1 1. 2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
7.1 1. 3 临床特点 |
7.1 1. 4 诊断 |
7.1 1. 5 治疗 |
7.1 2 冠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 |
7.1 2. 1 概述 |
7.1 2. 2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
7.1 2.2.1 流行病学 |
7.1 2.2.2 一般治疗 |
7.1 2.2.3 特殊治疗推荐 |
7.1 2. 3 冠心病合并临床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 |
7.1 2.3.1 流行病学 |
7.1 2.3.2 一般治疗 |
7.1 2.3.3 特殊治疗推荐 |
7.1 3 冠心病合并风湿免疫疾病 |
7.1 3. 1 概述 |
7.13.2药物治疗推荐 |
7.1 4 冠心病合并外科手术 |
7.1 4. 1 概述 |
7.1 4. 2 药物选择 |
7.1 4.2.1 β受体阻滞剂 |
7.1 4.2.2 他汀类药物 |
7.1 4.2.3 ACEI或ARB |
7.1 4.2.4 硝酸酯类药物 |
7.1 4.2.5 抗血小板药物 |
7.1 4.2.6 抗凝药物 |
7.1 4.2.7 CCB |
7.14.2.8α2受体激动剂 |
7.1 4. 3 注意事项 |
7.1 4.3.1 β受体阻滞剂 |
7.1 4.3.2 他汀类药物 |
7.1 4.3.3 ACEI |
7.1 4.3.4 硝酸酯类药物 |
7.1 4.3.5 抗血小板、抗凝药物 |
8 冠心病特殊类型的用药治疗原则 |
8.1 川崎病所致冠状动脉病变 |
8.1.1 概述 |
8.1.2 临床诊断 |
8.1.2. 1 KD合并CAL的诊断 |
8.1.2. 2 AHA制定的CAA分类 |
8.1.3 药物治疗 |
8.1.3. 2 大剂量IVIG |
8.1.3. 3 CAA治疗 |
8.1.3. 4 冠状动脉狭窄治疗 |
8.1.3. 5 其他药物 |
8.1.4 预后及随访 |
8.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所致冠心病 |
8.2.1 概述 |
8.2.2 诊断 |
8.2.3 调脂药物治疗 |
8.2.3. 1 调脂治疗原则 |
8.2.3. 2 调脂药物开始时间 |
8.2.3. 3 调脂药物治疗目标 |
8.2.3. 4 调脂药物种类及选择 |
8.3 非粥样硬化性冠心病 |
8.3.1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 |
8.3.1.1疾病概述 |
8.3.1. 2 药物治疗策略 |
8.3.2 冠状动脉肌桥 |
8.3.2. 1 疾病概述 |
8.3.2. 2 药物治疗策略 |
8.3.3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
8.3.3. 1 疾病概述 |
8.3.3. 2 药物治疗策略 |
9 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 |
9.1 冠心病一级预防常用药物 |
9.1.1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 |
9.1.2 调脂治疗的常用他汀类药物 |
9.2 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 |
9.3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抗凝及溶栓治疗常用药物 |
9.4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的用药 |
(7)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心脏彩超主要指标、血压及心率的比较 |
3 讨论 |
(8)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临床疗效比较 |
2.2 心功能指标比较 |
2.3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
2.4 血清NT-proBNP、Hcy水平比较 |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 论 |
(9)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
2.2 对比血脂水平 |
2.3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2.4 对比效果 |
3 讨论 |
(10)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左心功能比较 |
2.3 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比较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四、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J]. 梁多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0)
- [2]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D]. 贺峰谋. 青岛大学, 2020(01)
- [3]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析[J]. 王婷,潘迪,张秀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21)
- [4]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李楠,陈瑛. 中国基层医药, 2017(17)
- [5]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 杨惠钊,李杰敏,罗香枚,彭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2)
- [6]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06)
- [7]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 段菊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1)
- [8]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J]. 李毓芝,马广隆. 广州医药, 2022(01)
- [9]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J]. 王金彪. 智慧健康, 2021(25)
- [10]分析厄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 李朝平. 当代医学, 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