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高亮[1](2021)在《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损伤是难以避免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对于学生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威胁,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做难度更高的技术动作,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该文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针对体育教学项目的发展水平以及产生运动的原因、潜在的风险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该研究希望帮助学生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损伤进行防范。
胡兵权,陈慧[2](2021)在《浅论运动损伤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文中认为体育教学与运动损伤有密切联系,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影响或妨碍体育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身体健康,该文通过对运动损伤的基本原因、措施、意义进行初步探讨,了解运动损伤在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对运动损伤事故发生进行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霍富坤[3](2021)在《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健康战略的角度提出“体医融合”,加强非医疗手段对于健康的干预,重视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价值。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已是全民共识,但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却要科学的指导,体医融合有利于借助体育与医疗的优势解决好运动的安全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可持续性三个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体育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中职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以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1、体医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中职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包含四个领域共323个知识点:体育卫生领域分为健康促进,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不同人群体育卫生四部分内容;医务监督领域分为体育教学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两部分内容;运动创伤与防治领域分为运动性病症,运动性伤害急救,运动损伤三部分内容;运动康复领域分为按摩,常见慢性病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传统体育养生法三部分内容。2、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医融合关注度不高,所掌握的体育保健知识不均衡,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不足。3、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来敏[4](2021)在《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文中认为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培育大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帮助大学生规范良好的健康行为,培养大学生顽强、坚持的体育拼搏精神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的相关资料,其中涉及建构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参照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广泛查阅体育核心素养指标文献,筛选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包括由3个一级要素,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以及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10个二级要素以及23个三级要素组成。通过实验分析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前后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大连市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不够全面。学生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情况表现较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运用体育思维能力较差。针对调查结果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安排武术传统礼制文化的浸润以及武术德育功能的强化与引导,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学练、学赛结合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12周的武术教学实验后,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健康行为素养和体育品德素养均有明显提升效果。由此提出建议: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并将体育核心素养培育落实到体育教学全过程。突出武术德育教育渗透,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武术教学模式,注重课堂实践,将体育核心素养融入到具体的武术教学中。
潘旭[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迈入了核心素养教育新时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仅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有效解答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促进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体育学习评价作为体育课程的关键环节,自始至终不断地推陈出新,表现在评价方法、标准以及内容等方面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为更好地契合高校体育课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把运动技能列为重要学习目标,同时也是体育课程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构建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体系显得十分关键。本文运用文献法、扎根理论研究、专家访谈法、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和黑龙江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同时在核心素养理论的基础上,以《纲要》中运动技能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三个维度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体系,并计算每一项指标的权重系数。通过研究表明:1.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在羽毛球课程改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应对评价现状,一线体育教师纷纷尝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运动技能学习评价实施变革,力求与改革前有所区别。尽管体育教师为此作出了积极努力,但仍然存在以往评价模式的身影,抓不住学习评价的重点,评价主体、方法、内容、标准比较单一。2.核心素养为构建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顺应全球教育变革趋势、落实党教育政策以及发展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回答了当今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本文在深刻剖析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体育与健康学科,建立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理论体系,为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发展提供助力。3.本文以核心素养理论作为研究基础,以《纲要》中学习目标为依据,从运动技能的三个维度出发,经过指标的理论研究、初选、筛选、检验四个环节,最终得到了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以及20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旨在为一线教学实践提供相应参考。4.本文运用AHP软件对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每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然后按权重高低进行层次单排序和总排序,以核心素养理论和《纲要》作为依据,提出羽毛球运动技能评价的具体实施计划,为体育教师进行评价时提供帮助。
于金[6](2021)在《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冰雪项目列为突破口之一。在体育主管部门层面,提出关于冰雪运动青少年和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十年蓝图。滑雪青少年人才的培养主要位于学校之中,滑雪教师教学水平对滑雪青少年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习近平同志“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以及2022冬奥会背景下,以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特尔菲法以及数理统计法,旨在对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进行构建,可能性的为培养、发展和评价体育院校滑雪教师的滑雪教学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通过对体育院校滑雪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及跟教助教,了解体育院校滑雪教师实际教学情况,为初步建立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提供现实依据。(二)本文通过特尔菲法建立的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由三个层次总共61个指标构成,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以及三级指标45个,各级指标随着等级深入呈现出逐步细化分解的趋势,各个指标之间即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本文在专家评分的基础上,对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根据各指标权重系数所占比重大小可以对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四)本文在构建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基础上,对各级指标进行量化计算。设计出便于使用的“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评价标准量表”,以期为定性、定量的评价体育院校滑雪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参考意见。综上:本文所构建的的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对于培养、发展和评价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建议滑雪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在滑雪教学中进行应用以促进滑雪教学能力的发展。
于研[7](2021)在《后疫情时期“水平三”小学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预防实践研究》文中指出2020年的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先在武汉爆发,然后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拉开了序幕。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从而开始了一场针对教育界的严峻考验。由于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生活,学生肥胖、身体素质下降等情况层出不穷,在复课初期小学生迫切的心情和急切的愿望在走出家门的那一刹那得到释放。由于小学生生性好动但运动能力薄弱,且疫情期间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不可控的运动伤害。本研究主要是在后疫情时期的特殊环境下,以运动能力不足的“水平三”小学生进行运动风险预防为着手点进行小学生运动伤害基本情况的调查以及运用运动风险预防评价量表来引导学校进行体育活动的开展,旨在降低学校运动伤害发生的频次与损伤程度,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测量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进行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两所小学“水平三”小学生为实验对象,两所学校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为期十周的干预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水平三”小学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预防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后疫情时期的特殊环境下,由于各级政策的加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运动风险预防方面均有所提升,但实验组提升更为显着。(2)运用评价量表进行引导,提高了小学生运动伤害的防范能力,有效降低了运动伤害发生的频次与损伤程度。(3)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预防的实践研究,间接的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关于运动安全的知识与培训,对小学生体育教学方法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4)通过评价量表的应用,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了运动风险预防的重要性,更为家校协同培育健康的青少年奠定了基础。
罗佳怡[8](2021)在《功能动作筛查及矫正训练在高中体操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矫正训练作为改善自身基本功能状态的一种较前沿的训练方法,当身体出现功能障碍、运动受限或不对称时,通过矫正训练能够改善目前较差的动作质量,提高整体的功能动作水平,目前已经被众多专家学者所研究且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的难美运动项目,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艺术性,个体特征和身体素质水平不同对练习者来说是一种挑战。调查发现,高中体操课在长期的体操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只关注学生体操单个技术动作学习和成套动作完成,不正确的技术模式会使身体出现运动链能量不足或不良的运动代偿,训练效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技能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提高学生体操技能水平,进一步降低学生在体操练习过程中受伤风险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矫正训练在体操教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结合专项特点对矫正训练在体操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营口市南楼高中高一年级72名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实验组体操课中加入矫正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体操课,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学生的FMS以及体操技能进行测试,探索矫正训练在高中体操课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进一步提升高中体操教学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功能动作筛查发现男、女生均存在下肢灵活性欠佳、左右肢体发力不对称,躯干核心稳定性以及平衡控制能力有待加强。2.矫正训练能够提高功能性动作的质量,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与体操技能有一定的成效,并有效降低运动中的受伤风险。3.FMS和矫正训练在体操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代偿和发力不对称现象,改善错误动作模式,完善动作质量,进而提高体操技术水平,说明功能性动作质量的提高对体操技能具有促进作用。
赵宝宝[9](2021)在《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文中指出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以及体育竞技比赛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家也加强了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视,颁发了多条有关体育方面的改革政策,为了不断的为社会及高校输入体育相关人才,体育高考成为了主要的方式之一,从高中教育阶段选拔体育人次不断的输入到高校进一步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在体育高考中主要的考试项目还是田径项目,是所占比分最高的项目,田径项目对人体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部分学生为了能够通过体育高考这个政策顺利进入到大学里面,就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这就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体育高考时的运动成绩。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三门峡市十所高中的田径项目考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致因及相关防范对策进行调查研究,从而进行有效的防范在体育高考中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我国体育专业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1、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损伤率高达76%,跑步类、跳跃类、投掷类项目,各个项目的损伤人次比例为38.9%、36.7%、24.4%,总体损伤情况较高。2、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小腿部位、脚踝部位、大腿肌肉群、膝关节、腰背部位、手腕部位、等部位,损伤比例依次为16.3%、13.7%、12.6%、11.6%、11.4%、11.2%。下肢部位的损伤比上肢部位的损伤率高,损伤主要以急性损伤为主(54.5%)慢性损伤发生较少(45.5%)且损伤程度主要以轻度损伤(63.2%)为主。3、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与运动年限相关,参与训练1年及以内的发生损伤率高达43%,随着训练年限的增加发生损伤率相对减少。在冬季的发生损伤率最高(41.3%)、其次是春季(23.9%)、秋季(21.6%)、夏季发生损伤率最低(13.2%)。4、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在发生损伤后有95.1%的人能够及时的通过西医(43%)、中医(26.2%)、按摩(11.9%)、拔罐(7.4%)、针灸(6.6%)等方法进行医疗恢复,但依然有部分没有进行就医(4.9%),并且损伤后的恢复时间大多集中在一周到两周之间(49.6%)与三周(35.4%)。5、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主要有肌肉拉伤(21.8%)、韧带拉伤(19.5%)、关节损伤(18.4%)、肌肉痉挛(12.3%)、擦伤(6.1%)、挫伤、(5.2%)等。6、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致因主要有运动项目自身的因素,以及日常训练因素(31.33%)、技术因素(22.22%)、生理因素(20.23%)、心理因素(14.11%)、和其他的因素。
吴如意[10](2021)在《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基石。现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熬夜、饮食不当、吸烟酗酒、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在慢慢吞噬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日益减退;随之被营养不良、肥胖、高尿酸、高近视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代替,严重危害到了儿童青少年的生命健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明确指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将是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的全面实施,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考核体系应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其中。本文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体育中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我国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生活方式和终身教育理论以及体育学科的特点对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探讨。通过对所调查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一部分,体育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小学是培养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阶段,需要在小学学校体育中,从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睡眠健康生活方式、运动锻炼健康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效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2)东莞市部分小学生在饮食方面比睡眠方面做得好;课余活动的多样性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虽然学生在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情况不太理想,但是在运动过程中的行为意识表现较不错;学生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以及预防损伤知识能够略知一二,有的甚至更多。(3)学校体育以运动实践教学为主,东莞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某些运动安全的教育,在体育教学时没有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4)东莞市学校开展体育理论课的课时较少,存在体育课时被替代或占用的情况,体育课时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要;并且安排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培训频率较少,体育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知识储备不够。(5)学校体育实施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有多种途径:一是体育课,包括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二是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有大课间、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有机整合,适时实施。
二、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运动损伤的定义及形式 |
1.1 运动损伤的定义 |
1.2 运动损伤的形式 |
2 运动损伤的影响 |
3 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
3.1 提高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信心 |
3.2 促进体育教学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
3.3 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
4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防治对策 |
4.1 加强体能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
4.2 加强队伍人员建设 |
4.3 不断深化运动队训练、生活饮食作息的制度建设 |
4.4 加强对学生的医务监督 |
4.5 体育教师要强化动作技能,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训练 |
(2)浅论运动损伤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运动损伤与体育与健康课程 |
1.1 运动损伤 |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 |
2 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原因 |
2.1 常见的运动损伤 |
2.2 运动损伤的原因 |
2.2.1 学生方面: |
2.2.2 教师方面: |
2.2.3 准备工作方面: |
2.2.4 生理、心理方面: |
3 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
3.1 提高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宣传 |
3.2 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安全方面管理 |
3.3 体育技能教学中加强保护和帮助措施 |
3.4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
3.5 制定合理的运动损伤事故应急预案 |
4 运动损伤对体育教学的意义 |
5 结论 |
(3)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体医融合综述 |
2.1.1 体医融合概念界定 |
2.1.2 国外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
2.1.3 国内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
2.1.4 体医融合与学校体育的结合研究 |
2.2 教师知识结构综述 |
2.2.1 教师知识研究 |
2.2.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
2.2.3 体育保健知识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德尔菲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构建 |
4.1.1 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文本结果 |
4.1.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补充结果 |
4.1.3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
4.1.4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
4.1.5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
4.2 山东省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
4.2.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
4.2.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自评结果 |
4.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5.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 |
5.1 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
5.2 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 |
5.3 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5.4 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 |
5.5 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
6.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1 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研究 |
2.1.2 体育核心素养现状研究 |
2.1.3 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研究 |
2.1.4 武术教学与体育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核心素养概念 |
2.2.2 体育核心素养概念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德尔菲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实验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结果 |
4.1.1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运动能力素养 |
4.1.2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素养 |
4.1.3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
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设计 |
4.2.1 武术教学内容 |
4.2.2 武术教学目标 |
4.2.3 武术教学方法 |
4.2.4 武术教学过程 |
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 |
4.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
4.3.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组间比较 |
4.3.3 对照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
4.3.4 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变化结果 |
4.4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验结果分析 |
4.4.1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 |
4.4.2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健康行为 |
4.4.3 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体育品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附录 C 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 D 问卷专家效度 |
附录 E 武术教学设计教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概况 |
1.2.2 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相关研究概况 |
1.2.3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的相关研究 |
1.2.4 羽毛球运动技能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
2.2.3 层次分析法 |
2.2.4 数据统计法 |
2.2.5 调查法 |
3 基础研究 |
3.1 理论研究 |
3.1.1 多元智能理论 |
3.1.2 行为目标理论 |
3.1.3 计划类文书解读 |
3.1.4 核心素养理论 |
3.2 核心概念界定 |
3.3 调查问卷相关研究 |
3.3.1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2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的初选 |
4.1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 |
4.2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 |
4.2.1 提出研究问题 |
4.2.2 搜寻研究资料 |
4.2.3 分析研究资料 |
4.2.4 处理研究数据 |
4.2.5 检验研究数据 |
4.2.6 确立实质理论 |
4.3 扎根理论研究结果的质性分析 |
5 大学生羽毛球选项课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 论文流程的设计和指标原则的选取 |
5.1.1 流程的设计 |
5.1.2 指标原则的选取 |
5.2 指标的确定 |
5.2.1 第一轮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2 第二轮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3 第三轮调查结果与分析 |
5.3 指标的检验 |
5.3.1 指标的可行性检验 |
5.3.2 指标的完整性检验 |
5.4 核心素养与指标体系关联性的解构 |
5.5 权重的设定及指标体系的确立 |
5.5.1 指标权重的概念和设定方法 |
5.5.2 权重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6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案例的设计 |
6.1 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的相关内容建议标准评价表 |
6.1.1 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方式与形式建议表 |
6.1.2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主体建议表 |
6.1.3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标准设计 |
6.2 运动技能学习成绩评定表的制作 |
7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现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C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选取问卷(第一轮) |
附录 D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选取问卷(第二轮) |
附录 E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选取问卷(第三轮) |
附录 F 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权重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6)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 |
1.1.2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 |
1.1.3 滑雪运动在体育运动中蓬勃发展 |
1.1.4 滑雪教师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能力的概念界定 |
2.1.2 教学能力概念的界定 |
2.1.3 能力结构的概述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3 国内相关研究 |
2.3.1 有关体育教学能力结构的研究 |
2.3.2 有关滑雪教学的研究 |
2.4 问题的提出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观察法 |
3.2.3 访谈法 |
3.2.4 特尔菲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滑雪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
4.1.1 教学内容分析 |
4.1.2 教学条件分析 |
4.1.3 考核内容及结果分析 |
4.2 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初步构建 |
4.2.1 滑雪教学能力结构建立的理论分析 |
4.2.2 滑雪教学能力结构指标的筛选思路 |
4.2.3 滑雪教学能力结构指标的选取原则 |
4.2.4 滑雪教学能力结构指标的初步拟定 |
4.3 特尔菲法的开展情况 |
4.3.1 专家小组的基本情况 |
4.3.2 专家小组的权威系数 |
4.3.3 第一轮各级指标构建 |
4.3.4 第二轮各级指标构建 |
4.3.5 第三轮各级指标构建 |
4.4 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最终建立 |
4.4.1 权重的计算与确定 |
4.4.2 滑雪教学能力结构指标的分析 |
4.5 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评价表的设计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访谈提纲 |
附录2 专家小组基本信息情况表(特尔菲法) |
附录3 《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专家咨询问卷Ⅰ》 |
附录4 《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专家咨询问卷Ⅱ》 |
附录5 《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专家咨询问卷Ⅲ》 |
附录6 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评价标准表 |
附录7 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的专家咨询效度评价表 |
附录8 专家基本信息情况表(问卷效度检验) |
个人简介 |
(7)后疫情时期“水平三”小学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预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选题的应用价值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学校体育运动 |
2.1.2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 |
2.1.3 运动伤害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体育运动风险的主要因素 |
2.2.2 运动伤害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
2.2.3 运动伤害的预防与对策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文献综述述评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德尔菲法 |
3.2.5 测量法 |
3.2.6 实验法 |
3.2.7 数理统计法 |
3.2.8 逻辑分析法 |
3.3 研究路线 |
3.4 研究重点 |
3.5 研究难点 |
3.6 研究创新点 |
3.6.1 理论创新之处 |
3.6.2 实践上的创新之处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后疫情时期“水平三”小学生运动伤害基本情况调查 |
4.1.1 学生对运动伤害基本情况认识 |
4.1.2 运动伤害发生率情况 |
4.1.3 运动伤害发生的损伤程度 |
4.1.4 小结 |
4.2 小学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预防评价量表的制定 |
4.2.1 运动风险预防评价量表制定的原则 |
4.2.2 运动风险预防评价量表制定方法及内容 |
4.2.3 运动风险预防评价量表指标的设计与制定 |
4.3 评价量表引导下运动风险预防效果的提升与优化 |
4.3.1 评价量表的发放与影响因素分析 |
4.3.2 运动风险预防效果的提升及实施过程分析 |
4.3.3 评价量表的反复验证与实验内容的调整 |
4.4 数据的回收与分析 |
4.4.1 实验数据的对比与分析 |
4.4.2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8)功能动作筛查及矫正训练在高中体操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关于国外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相关研究 |
1.2.2 关于国内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的相关研究 |
1.2.3 小结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测试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FMS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1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FMS非对称性动作模式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2 实验前实验组FMS单个动作模式与总分得分情况与分析 |
3.2 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FMS与体操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2.1 对照组实验前后FMS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2.2 实验组实验前后FMS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2.3 实验组实验前后FMS单个动作模式与总分的不同得分变化分析 |
3.2.4 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前后体操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3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FMS和体操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3.1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FMS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3.3.2 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体操技能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一 FMS(功能性动作筛查)的内容与评分标准 |
附录二 功能动作筛查及矫正训练在高中体操课中的应用研究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实验组矫正干预方案 |
附录四 FMS 矫正训练方案动作图示 |
附录五 实验组与对照组体操教学实施进度表 |
附录六 |
附录七 |
(9)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体育高考 |
2.1.2 运动损伤 |
2.1.3 运动损伤的分类 |
2.2 国外相关研究 |
2.2.1 国外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
2.3 国内关于田径运动损伤的研究 |
2.3.1 关于田径运动损伤致因相关研究 |
2.3.2 关于田径运动易发生损伤类型与部位相关研究 |
2.3.3 关于跑步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
2.3.4 关于跳跃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
2.3.5 关于投掷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 |
2.3.6 田径项目中竞走项目的损伤特点 |
2.3.7 关于田径运动损伤防范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基本现状 |
4.1.1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男女基本情况 |
4.1.2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进行体育训练的年限 |
4.1.3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伤病率 |
4.1.4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不同项目发生的损伤情况 |
4.2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 |
4.3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程度 |
4.4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性质 |
4.5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 |
4.5.1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与参与体育训练年限 |
4.5.2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季节性关系 |
4.5.3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时期 |
4.6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后的医疗情况 |
4.6.1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后的就医情况 |
4.6.2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损伤后的恢复时间 |
4.7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种类 |
4.8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致因 |
4.8.1 体育高考田径项目的自身因素 |
4.8.2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间接性因素 |
4.9 田径项目考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防范对策 |
4.9.1 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 |
4.9.2 作好训练前准备活动与训练后放松活动 |
4.9.3 合理安排训练与比赛时运动量 |
4.9.4 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
4.9.5 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
4.9.6 加强医疗监督和损伤后的恢复 |
4.9.7 加强训练场地和器材的维护与更新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调查问卷教练员问卷 |
附录三 调查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四 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10)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是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
1.1.2 健康传播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
1.1.3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是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
1.2 选题目的、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3.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内容与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
1.3.2 访谈、发放问卷,了解收集本研究的教学情况、现状以及实施具体措施。 |
1.3.3 根据有关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构思教学案例、实施教学。 |
1.3.4 统计数据,分析实施结果,总结结论并提出建议。 |
1.4 文献综述 |
1.4.1 体育中健康教育实施的相关研究 |
1.4.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3 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 |
1.4.4 健康生活方式国内外研究 |
1.4.5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国内外发展研究 |
1.4.6 国内外学校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
3.1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理论性分析 |
3.1.1 生活方式相关的课程教学 |
3.1.2 生活方式教育的学科渗透 |
3.1.3 课外体育活动对生活方式教育的促进作用 |
3.1.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体系的探讨 |
3.2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实施途径 |
3.2.1 小学体育学科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现状 |
3.2.2 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实施途径 |
3.3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设置、案例设计及实施结果 |
3.3.1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内容设置 |
3.3.2 体育课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实施的设计 |
3.3.3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体育理论课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
3.3.4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体育实践课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
3.3.5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的案例设计 |
3.3.6 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的实施结果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专家效度评价表 |
附件二: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三: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状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四: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的专家调查问卷 |
附件五:体育理论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
附件六:体育实践课学生自我评价表 |
四、学生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对策研究[J]. 高亮.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23)
- [2]浅论运动损伤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意义[J]. 胡兵权,陈慧.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1(18)
- [3]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D]. 霍富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大连市高校武术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D]. 来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潘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体育院校滑雪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构建研究[D]. 于金.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7]后疫情时期“水平三”小学生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预防实践研究[D]. 于研.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8]功能动作筛查及矫正训练在高中体操课中的应用研究[D]. 罗佳怡. 沈阳体育学院, 2021(02)
- [9]三门峡市体育高考田径项目考生运动损伤致因与防范研究[D]. 赵宝宝.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10]小学体育中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实施研究 ——以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小学为例[D]. 吴如意.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