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

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

一、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宇[1](2021)在《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对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癫痫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及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的干预效果。方法本实验属于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我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104例癫痫患儿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实验前按患儿的入院时间给其编号,抽取编号为奇数的患儿及父母为对照组,编号为偶数的患儿及父/母为干预组,对照组干预组交叉入组,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干预组患儿及父/母52例,对照组患儿及父/母52例,在对患儿及父/母实施资料收集过程中共出现9例患儿及其父/母因随访失败出组,最终干预组48例,对照组47例患儿及父/母完成研究。入组患儿及父/母需要在入院24小时内接受问卷和量表基线调查(患儿及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小儿癫痫生活质量量表、服药依从性量表),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除接受常规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外,由研究者对患儿及父/母实施家庭管理模式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和癫痫疾病知识,干预时间为入院24小时内至出院后6个月,干预方法包括讲解、发放家庭管理手册、健康宣教、观看视频、同病种患儿家属沟通以及门诊督促。两组患儿均于出院后6个月返院复查时由研究者和培训过的护士进行再调查,评估癫痫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生活质量、近6个月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及癫痫的发作次数的干预效果。调查表所用数据采用Excel 2010表格录入,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推断,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抽取104例癫痫患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5例完成了整个研究过程,总失访率8.7%。(1)干预前两组间比较:两组父/母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间比较:两组父/母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比较:对照组父/母的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儿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均有所改变,但改变幅度不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干预组组内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父/母的观察指标:家庭管理能力、家庭功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近6个月癫痫发作的次数,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将家庭管理模式应用于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可以提高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水平,家庭管理能力及维持正常的家庭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对提高癫痫患儿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患儿的服药依从性,减少患儿近6个月癫痫的发作次数及每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

谢银银[2](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难治性癫痫预测模型构建及危险因素提取》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癫痫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用药、影像学及视频脑电情况,采用机器学习中较成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难治性癫痫预测模型,提取难治性癫痫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癫痫中心就诊并诊断为癫痫的患者,随访至少2年,末次随访时间为2020年12月,充分收集其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用药情况,影像学及脑电图等数据,对数据统计学分析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特征进行赋值、预处理,并基于KW算法,采用十折交叉检验方法,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难治性癫痫预测模型,对最佳准确性预测模型下特征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提取癫痫患者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根据随访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难治性癫痫组及非难治性癫痫组。结果:(1)共搜集患者366例,最终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的患者146例,非难治性癫痫患者220例,纳入的所有变量共76个,单因素分析中,难治性癫痫组和非难治性癫痫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发病年龄(Z=-5.747,P<0.01)、首次发病与第二次发病间隔(χ2=44.051,P<0.01)、高热惊厥史(χ2=5.732,P=0.017)、异常出生史(χ2=4.665,P=0.031)、异常生长发育史(χ2=4.608,P=0.032)、子女(χ2=5.746,P=0.017)、工作情况(χ2=84.474,P<0.01)、成簇癫痫发作(χ2=24.699,P<0.01)、癫痫持续状态(χ2=14.329,P<0.01)、先兆症状(χ2=4.87,P=0.027)、发作后朦胧状态(χ2=9.938,P=0.002)、嗜睡(χ2=13.1,P<0.01)、无症状(χ2=9.892,P=0.002)、首次就诊后治疗效果(Z=7.24,P<0.01)、结构性(病因)(χ2=4.467,P=0.035)、病因不明(χ2=4.475,P=0.034)、颞叶癫痫(χ2=4.2,P=0.04)、双侧放电(χ2=4.767,P=0.029)、中央区放电数量(Z=-3.509,P<0.01)、海马硬化(χ2=6.574,P=0.01)。(2)成功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准确性最高可达78.99%,模型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3.09%、82.74%。(3)最佳预测模型准确性下的特征组合包括:首次发病和第二次发病间隔、首次就诊后用药效果、发病年龄、成簇癫痫发作、双侧放电、发作后朦胧状态、颞叶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工作情况、海马硬化,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后发现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1)首次发病与第二次发病间隔(OR=0.205,95%CI:0.121-0.349);(2)发病年龄(OR=0.964,95%CI:0.949-0.98);(3)成簇癫痫发作(OR=2.282,95%CI:1.251-4.163);(4)癫痫持续状态(OR=2.341,95%CI:1.175-4.663);(5)首次治疗用药效果(发作减少<50%:OR=13.252,95%CI:4.807-36.538;发作减少50%~75%:OR=4.811,CI:1.737-13.325);(6)颞叶癫痫(OR=1.968,95%CI:1.146-3.379)。结论:(1)通过运用基于KW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初次就诊于我院癫痫中心的366例癫痫患者随访分析,成功构建了难治性癫痫的预测模型,准确性可达78.9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3.09%、82.74%,具备较优的分类性能。(2)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提取出难治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首次发病与第二次发病间隔、发病年龄、成簇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首次治疗用药效果、颞叶癫痫等,为未来临床医生筛选高危患者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嵌[3](2021)在《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讨存在癫痫持续状态的老年人的临床特征,以加强对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的认识。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6月至2020年10月46例确诊为癫痫持续状态的老年患者。收集资料包括就诊情况、发病病因及诱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电图(EEG)、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IBM公司,美国纽约州阿蒙克市)进行统计分析。变量用平均值±标准差(SD)显示,并用Student 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值用频率(百分比,%)表示,并用Fisher精确检验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46例老年SE患者,男性有30例,女性有16例,男女比例1.9:1,60岁是患者最小年龄,88岁是患者最大年龄,平均年龄69.02±7.64岁。60岁-69岁年龄段所占比重最大,占比67.4%。根据患者发病季节进行统计,发现本组46例老年SE患者中,春季发病8例,占比17.4%,夏季发病18例,占比39.1%,秋季发病17例,占比37%,冬季发病3例,占比6.5%。病因中既往癫痫病史3例,病毒性脑炎9例,既往脑血管病9例,急性卒中7例,肿瘤及术后5例(脑胶质瘤3例,鼻咽癌1例,乳腺癌1例),变性及脱髓鞘4例(路易体痴呆1例,快进进展性痴呆2例,脑白质病变1例),酮症酸中毒1例,急性酒精戒断1例,既往静脉窦血栓1例,病因不明6例。急性病因18例,占比39.1%,慢性病因22例,占比47.9%,病因不明6例,占比13%。急性病因以颅内感染、代谢紊乱、急性卒中常见,慢性病因以既往脑血管病病史,肿瘤及术后,癫痫未正规治疗多见。其中60岁-79岁患者多以慢性病因为着,80岁-89岁患者以急性病因为着,男性患者多以急性病因为着,女性患者多以慢性病因为着。46例SE患者中无明显诱因引发者40例,感染诱发3例,精神创伤诱发2例,疲劳诱发1例。46例SE患者中CSE41例,其中GCSE34例,CPSE7例,5例患者为NCSE。46例SE患者中非难治性SE30例,难治性SE8例,超难治性SE2例。本组46例SE患者中未做影像学检查2例,影像学检查正常3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及软化灶22例,颅脑术后改变7例,急性脑梗死7例。本组46例SE患者中未做脑电图者10例,痫性放电26例,异常慢波22例,背景节律慢4例,背景快活动3例,异常尖波2例,弥漫低电压或低幅1例。除2例患者未做心电图外,心电图正常28例,窦速8例,室上速1例,房颤3例,房扑1例,T波低平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入院患者中腰椎穿刺术24例,正常3例,异常21例,其中压力升高3例,压力降低1例,葡萄糖高13例,蛋白高13例,白细胞高8例,氯高6例,氯低2例,IGG高10例。46例患者中33例在24h内入院,13例超过24h入院,34例患者SE持续时间为30-60min,12例患者SE持续时间60min以上。46例患者就诊于急诊时均肌注地西泮,入院后因经济等因素放弃治疗者6例,40例患者在入院后病情控制方面,使用一线药物得以控制者22例,使用二线药物治疗得以控制者14例,使用到三线药物治疗控制者4例。出院时评估治疗疗效,治疗有效24例,治疗部分有效9例,治疗无效2例,院内死亡2例,中途放弃治疗7例。结论:(1)老年SE患者中男性居多,多集中60岁-69岁年龄段,高发季节是夏秋季。急性病因以颅内感染、代谢紊乱、急性卒中常见,慢性病因以癫痫未正规治疗多见。(2)入院时间、发作持续时间与出院时预后有相关性,24h内入院患者以及持续时间30-60min者预后好。(3)老年SE患者预后较好。

薛少杰,王碧,王晓丽,沈晨曦,周新华,刘永红[4](2021)在《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电-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和脑电生理特点。方法对2018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接受脑电监测期间出现NCSE的3例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脑电生理进行研究并随访。对每例患者均进行24 h视频脑电监测。结果 3例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12~24岁。3例患者发作间期脑电图均见合眼诱发的全面性棘慢复合波发放。脑电监测期间,3例患者均记录到持续8 min至6.5 h不等的连续性棘慢波发放,期间患者有持续性意识障碍,均在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后NCSE自行终止。给予相应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未再出现上述情况。结论 NCSE也可发生于Jeavons综合征,且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NCSE均以GTCS结束,提示尽早发现并及时终止Jeavons综合征患者的NCSE,也许可以避免GTCS的发生。

韩玉增[5](2020)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易感基因的检测研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癫痫的基因检测不仅可以帮助患儿明确病因,提供预后信息,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有针对性地指导患儿使用抗癫痫药物,从而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难治性癫痫患儿的身心健康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由于其病因复杂、用药困难、预后欠佳,一直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难题。近年来,精准医学的基因研究已渐成为明确该类疾病病因的新兴研究之一,相关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为最终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相关基因表达,探讨相关基因在难治性癫痫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院小儿神经科和临沂市人民医院小儿神经科自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儿135例,根据ILAE对癫痫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采用二代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相关基因,评估相关基因突变的致病性,从而提出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易感基因。研究结果:(1)135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中Dravet综合征28例,West综合征15例,大田原综合征12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9例,Doose综合征7例,结节性硬化症6例,Rett综合征4例,婴儿癫痫伴游走局灶性发作3例,癫痫性脑病伴睡眠中持续棘慢波2例,Sturge-Weber综合征2例,颞叶癫痫2例,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1例,早期肌阵挛性脑病1例,Landay-Kleffner综合征1例,未分类的难治性癫痫42例。(2)高表达的脑特异性表达的基因4个,分别为GABRA1、GABBR2、GABRG2与GRIN1;低表达的同癫痫具有相关性的基因共14个,分别为GABRA6、SLC13A5、SLC19A3、ARG1、ARHGEF15、DBH、NID2、CASR、CHRNA2、FOLR1、DIAPH3、GLRA1、PROC、SRPX2。(3)检测出的突变基因进行分类为:编码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基因、葡萄糖转运蛋白、膜转运蛋白、酶/酶调节剂、细胞粘附蛋白、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质子逆向转运蛋白、DNA/RNA结合蛋白与GTP/GDP交换蛋白,其中电压门控与配体门控的编码离子通道基因占50%以上。共32例患儿(23.7%)检出34个可能致病或致病的突变,有2例患儿分别检测出2种基因突变。34个可能致病或致病的突变基因分别为 GABRA1、GABRB3、SCN2A、SCN1A、SCN8A、ATP 1A2、TSC1、TSC2、ADSL、SLC2A1、SLC9A6、STXBP1、MECP2、CHD2、PCDH19、IQSEC2、KCNT1、KCNQ2、CACNA1A、SYNGAP1、CDKL5 与 VRK2。其中,错义突变14个(41.2%),无义突变9个(26.5%),移码突变7个(20.6%),剪接位点突变3个(8.8%),缺失突变1例(2.9%)。此外,源自父亲的遗传基因4例(11.8%),源自母亲的遗传基因1例(2.9%),新生突变25例(73.5%),由于未能获得患儿家长的血液标本而不明来源4例(11.8%)。(4)Dravet综合征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11个(39.3%),均为SCN1A;West综合征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4个(26.7%),分别为STXBP1、ADSL、CDKL5与KCNT1;大田原综合征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2个(16.7%),分别为SCN2A与KCNQ2;Doose综合征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1个(14.3%),为SYNGAP1;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2个(33.3%),均为TSC;Rett综合征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1个(25.0%),为MECP2;葡萄糖转运体1缺乏综合征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1个(100.0%),为SLC2A1;未分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检出可能致病或致病突变基因12个(28.6%),分别为CHD2、IQSEC2、GABRB3、GABRA1、SCN8A、PCDH19、CACNA1A、TSC、VRK2、SLC9A6 与 ATP1A2。(5)SCN1A阳性Dravet综合征患儿的发病年龄低于阴性患儿,1月前发病次数、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次数、智力减退发生率、脑电图检查中多棘慢波与背景弥漫性慢波活动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患儿,SCN1A阳性与阴性患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CN1A阳性与阴性Drave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用药情况未见明显不同,大部分患儿均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案。STXBP1、ADSL、CDKL5、KCNT1基因突变West综合征患儿的发病年龄、首次发作类型较为相似,但脑电图表现有所差异,而4例患儿均采用丙戊酸钠、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结论:本项研究通过对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开展基因检验发现了 34个可能致病或致病的基因突变,其基因突变以离子通道基因为主,最常见突变基因为SCN1A,同Dravet综合征具有密切相关性,而其他类型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也均有基因突变情况。SCN1A基因突变Dravet综合征患儿的发病年龄明显较低,1月前发病次数、发生癫痫持续状态次数、智力减退发生率、脑电图检查中多棘慢波与背景弥漫性慢波活动发生率均显着较高,STXBP1、ADSL、CDKL5、KCNT1基因突变West综合征患儿的脑电图表现存在差异,但不同患儿的临床用药情况无显着差异。

杨紫茜[6](2020)在《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对癫痫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以急性癫痫发作患者和戊四唑(PTZ)诱导的急性癫痫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试验研究甘丙肽(GAL)、炎症因子与癫痫的关系,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甘丙肽2型受体(GalR2)激动剂AR-M1896对大鼠癫痫行为、海马CA3区组织病理学及脑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GalR2激动剂对癫痫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临床试验:随机选取24例急性癫痫发作24小时内的患者(包括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根据是否为癫痫持续状态分为非癫痫持续状态(NSE)组和癫痫持续状态(SE)组,同时随机选取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临床资料,并通过酶联免疫测定(ELISA)检测其血清中GAL、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各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动物实验: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0250g)随机分为5组(每组n=12):(1)对照组:海马内注射NS(2μl)+腹腔注射NS(6ml/kg);(2)PTZ模型组:海马内注射NS(2μl)+腹腔注射PTZ(6ml/kg,浓度10mg/ml);(3)AR-M1896低剂量组:海马内注射AR-M1896(1nmol/2μl)+腹腔注射PTZ(6ml/kg);(4)AR-M1896中剂量组:海马内注射AR-M1896(2nmol/2μl)+腹腔注射PTZ(6ml/kg);(5)AR-M1896高剂量组:海马内注射AR-M1896(5nmol/2μl)+腹腔注射PTZ(6ml/kg)。在实验前需预先给大鼠行海马内套管置入术,术后恢复5-7天。癫痫造模前30min向大鼠海马内注射不同剂量ARM1896,然后腹腔内注射PTZ建立急性癫痫模型。观察并记录大鼠肌阵挛发作潜伏期(ST1)和发作级别,通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和丢失情况及ELISA方法检测大鼠脑内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结果:(1)急性癫痫发作患者血清中GAL、TNF-α、IL-1β、IL-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着升高(P<0.01),但癫痫持续状态和非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间GAL、TNF-α、IL-1β、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2)与PTZ模型组比较,三个剂量组AR-M1986对PTZ致痫大鼠肌阵挛发作潜伏期均无显着影响(P>0.05)。(3)与PTZ模型组比较,中剂量组AR-M1986降低PTZ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等级(P<0.05);高剂量组AR-M1986显着降低PTZ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等级(P<0.01),并且使PTZ致痫大鼠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率显着下降(P<0.01);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的大鼠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率较PTZ模型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对照组比较,PTZ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TNF-α、IL-1β、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5)与PTZ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组AR-M1986对癫痫发作后脑内TNF-α、IL-1β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高剂量组则显着抑制癫痫发作后脑内TNF-α、IL-1β水平(P<0.01);而三个剂量组均显着降低癫痫后脑内IL-6水平(P<0.01),且呈现剂量依存性。(6)尼氏染色:光镜下可见对照组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紧密,细胞形态正常,呈圆形,胞浆均匀,其内尼氏小体分布正常,胞核清晰可见,呈圆形或椭圆形。PTZ模型组癫痫发作后,海马CA3区深色神经元(dark neurons)形成,神经元排列散乱无序,细胞萎缩,细胞形态改变,胞浆深染,胞核固缩,轮廓不清。神经元数目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深色神经元所占比例显着上升(P<0.01)。三个不同剂量AR-M1986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异常程度较PTZ模型组明显减轻,深色神经元所占比例显着下降(P<0.01),并且ARM1986剂量越大,深色神经元所占比例越小(P<0.01),但对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1.癫痫诱发炎症反应发生,并且癫痫发作与GAL有关。2.PTZ能有效诱发癫痫发作,而GalR2激动剂AR-M1896具有抗癫痫作用,并且对致痫大鼠海马CA3区的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3.在PTZ致痫大鼠模型中,GalR2激动剂AR-M1896能抑制脑内炎症反应。4.GalR2激动剂AR-M1896对癫痫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朱锡德[7](2020)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单中心数据及META分析方法比较自体颅骨与不同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并调查一定区域内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对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内容:1.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的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分析单中心采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例数及变化趋势,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指导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3.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主要神经外科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的现状,分析不同修补材料的地位,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对自体颅骨的保存及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4.系统回顾文献,比较目前最常应用的自体颅骨、钛网和聚醚醚酮应用后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率,进一步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分析。2.通过数据库调取单中心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修补失败和再次手术作为疗效比较指标,对比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的安全性。3.调查山东省16地市的2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析2013年至2018年各单位应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量并用统计图表显示不同修补材料的变化趋势。4.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最常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对不同修补材料的并发症及手术失败进行分析,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结果:1.50例颅骨修补失败患者中包括自体颅骨28例,人工颅骨22例。感染是导致颅骨修补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3月内)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取出者多于人工颅骨取出者(P<0.05)。自体颅骨感染培养阳性率(80%)高于人工材料(33.33%),(P<0.05)。出血性并发症在钛网修补组占比高于自体颅骨组(P<0.05)。2.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共行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1116例。随访过程中共出现修补失败38例(3.41%)。三种修补材料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率与钛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低于钛网,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早期,人工材料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目前山东省在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包括: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复合材料及聚醚醚酮四种,接受调查的22家单位中,仅提供钛网修补的有11家,提供两种修补材料的有6家,提供三种修补材料的有5家。目前有5家单位仍使用自体颅骨,10家行早期颅骨修补。调查期间,自体颅骨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22.52%下降到2018年的14.28%,钛网的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74.59%上升到2018年的81.19%。骨水泥复合材料使用率一直较低。PEEK材料自2017年开始推广应用,应用例数增长较为迅速,占比逐渐上升。4.Meta分析共纳入13项研究和2204名患者。自体颅骨和人工材料修补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均是感染。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及修补失败率与人工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术后感染、积液、出血、癫痫等主要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人工颅骨修补材料的钛网和PEEK,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感染率差异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骨修补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自体颅骨感染出现在术后早期为主,人工颅骨感染多在术后晚期出现。2.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相近,故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关注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要加强对骨吸收的随访,而钛网使用更需关注出血并发症和晚期感染的防治。3.钛网及自体颅骨是目前山东省主要医院最常用的两种颅骨修补材料,骨水泥复合材料应用逐渐减少,PEEK应用相对较少但增长较快。近年来自体颅骨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人工颅骨使用占比逐年升高。4.在目前使用的自体颅骨和人工修补材料中,手术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是手术部位感染。人工材料与自体颅骨相比较,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张仙俊[8](2020)在《免疫治疗脑炎所致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 的]比较病毒性脑炎及自身免疫性脑炎急性期所致症状性癫痫发作患者免疫治疗情况,并随访其癫痫发作预后。[方 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6月至2018年4月云南省两家三级综合医院诊治的病毒性脑炎及自身免疫性脑炎急性期有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这两类脑炎急性期使用的免疫治疗方案。随访观察患者发病后6个月、12个月的癫痫发作预后以及抗癫痫药物的服用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脑炎所致癫痫发作预后的因素。[结 果]共纳入92名符合标准的脑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患者,包括45名病毒性脑炎患者,以及47名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60.0%的病毒性脑炎患者采用单一小剂量激素治疗;63.8%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采取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激素以大剂量冲击治疗为主,两类脑炎免疫治疗方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后6个月、12个月病毒性脑炎分别有73.3%、79.1%的患者实现无癫痫发作;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2个随访阶段的无癫痫发作率为76.6%、90.7%。发病后12个月,76.7%的病毒性脑炎以及74.4%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停服用抗癫痫药物且癫痫发作消失,实现成功撤药。急性期发热是病毒性脑炎发病后6个月癫痫发作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P=0.026,OR 11.7 95%CI 1.4-101.1);免疫治疗方案(P<0.05)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后癫痫发作预后相关,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 论]免疫治疗可改善脑炎所致癫痫发作患者急性期后的癫痫发作预后,病毒性脑炎急性期可辅以小剂量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脑炎建议采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

Miskatul Mustafa Mishu[9](2020)在《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的病例分析报告》文中认为目的:从临床罕见病例入手,探讨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一步丰富妊娠相关性PRES的知识,为PRES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和更新的临床信息。方法:总结2017年我院产科收治的一例剖宫产术后并发PRES的患者,对其起病症状、诊治经过、治疗疗效及随访结果等方面作以报导,结合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产妇相关性PRES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并指导临床。结果:本例患者为剖宫产产妇,术前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予饮食控制血糖,诊断 ICP 后积极行降胆酸治疗,剖宫产术后第一天并发PRES,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及意识丧失,立即予镇静治疗,症状缓解后行头颅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MRV)等检查,经过排除其他可能相关疾病诊断,最终确诊为PRES,积极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完全恢复,患者预后良好,未遗留相关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PRES在临床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头痛、视觉障碍及局灶神经系统损伤症状,PRES为排他性疾病,鉴别诊断较困难,尤其是发生于孕产妇时由于妇产科医师缺乏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亦误诊为子痫及其他疾病,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临床上以对因和对症治疗为主,如诱因的去除或原发病的治疗、控制血压、控制癫痫发作、降颅压等,通常预后良好,脑病变可逆,然而一旦延误诊治,可逆性脑病亦可发展为不可逆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故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刘梦颖[10](2020)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颅内感染是癫痫发作和获得性癫痫的重要原因,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作为颅内感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VE急性期癫痫发作及迟发性癫痫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急性期后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后期继发癫痫的风险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在VE发病年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严重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异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影像学皮层受累等方面做过较多分析,也得出相关危险因素。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脑炎急性期的EEG及影像学结果因执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2.EEG慢波活动受不同年龄发育影响,有时与脑损伤后EEG难以区别;3.皮层下结构与癫痫网络密切相关,局灶性发作可以起源于皮质下结构,脑炎急性期单纯皮质下结构受累是否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Postencephalitic Epilepsy,PEE)的危险因素?影像学和EEG分别从大脑解剖形态及功能状态判断脑损害情况,二者结合分析,对VE的诊断、病情评估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基于以上问题,目的是在同年龄段患儿中,对VE急性期1月内完善的EEG、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着重从EEG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对PEE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01~2019.01间明确诊断的136例患儿,以确诊为PEE患儿3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并至少随访6个月未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no-PEE)患儿102例,为对照组。136例患儿均于VE急性期完善EEG及影像学检查,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了解患儿是否有癫痫发作、发作次数及发育情况。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VE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P<0.001)、弥漫或广泛性慢波(P<0.001),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受累(P<0.001)、单纯皮层受累(P=0.023)、丘脑基底节受累(P=0.001),SE(P<0.001)、昏迷(P<0.001)及痫性发作频率≥2次(P<0.001),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VE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P=0.001)、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累(P<0.001)、急性期SE(P=0.027)、痫性发作频率≥2次(P=0.005)、昏迷(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PEE危险因素。3.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障碍存在显着差异(P<0.001)。结论1.VE患儿急性期EEG痫样放电、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累、反复痫性发作、SE、昏迷为PEE危险因素。2.PEE患儿后期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应给予严密随访,并系统管理及正规治疗。

二、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类型
    3 研究方法
结果
    1 两组患儿及其父/母一般情况比较
    2 干预前两组患儿及父/母基线调查的观察指标比较
    3 家庭管理模式干预效果比较
讨论
    1 两组癫痫患儿及父/母一般情况分析
    2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
    3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家庭管理能力的影响
    4 家庭管理模式对癫痫患儿父/母家庭功能的影响
    5 家庭管理模式对患儿观察指标的影响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癫痫患儿家庭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2)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难治性癫痫预测模型构建及危险因素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人工智能在癫痫领域中的应用
    2.1 人工智能分类及在医学中的应用
        2.1.1 人工智能概念
        2.1.2 人工智能分类
    2.2 人工智能在癫痫领域的应用
        2.2.1 癫痫和难治性癫痫
        2.2.2 人工智能在癫痫发作预警中的应用
        2.2.3 人工智能在致痫区定位中的应用
        2.2.4 人工智能在脑电图信号识别中的应用
        2.2.5 人工智能在难治性癫痫预测模型中的应用
        2.2.6 人工智能在癫痫患者手术切除致痫区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2.3 不足与挑战
    2.4 总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人口学特征
        3.2.2 临床指标
        3.2.3 辅助检查结果
        3.2.4 相关指标诊断标准及定义
    3.3 患者随访
    3.4 统计学分析
        3.4.1 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3.4.2 单因素分析
    3.5 基于KW算法的SVM预测模型的构建
        3.5.1 特征变量选择
        3.5.2 原始数据处理
        3.5.3 KW算法
        3.5.4 SVM算法
        3.5.5 基于KW算法的SVM预测模型构建及危险因素提取
        3.5.6 预测模型性能评估
第4章 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4.2 SVM预测模型构建及危险因素提取
    4.3 SVM预测模型性能评价
第5章 讨论
    5.1 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
    5.2 RE的预测模型构建
    5.3 RE的危险因素
    5.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研究进展
    1.1 SE定义的演变
    1.2 SE分类的演变
    1.3 SE与年龄性别种族
    1.4 SE在老年人中的流行病学
    1.5 SE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发病机制
    1.6 SE的病因及诱因
    1.7 SE的并发症
    1.8 SE的辅助检查
        1.8.1 脑电图(EEG)
        1.8.2 其他辅助检查
    1.9 SE的防治措施最新进展
        1.9.1 一线治疗
        1.9.2 二线治疗
        1.9.3 RSE和Super-RSE
        1.9.4 免疫调节疗法
        1.9.5 新兴疗法
    1.10 目前在癫痫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病历资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资料收集
        2.1.3 统计分析
        2.1.4 疗效判断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SE的年龄分布
    3.2 SE与发病季节
    3.3 既往史
    3.4 SE的病因
    3.5 SE的诱因
    3.6 SE的发作类型
    3.7 SE持续时间与病因分布
    3.8 头颅影像学
    3.9 脑电图类型分类
    3.10 入院时检查
    3.11 脑脊液检查
    3.12 治疗及预后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儿童难治性癫痫易感基因的检测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对癫痫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癫痫与炎症
        1.2.2 甘丙肽(GAL)与癫痫
        1.2.3 甘丙肽(GAL)与免疫炎症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临床研究对象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实验分组及方法
        2.2.2 动物实验分组及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癫痫患者血清GAL、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3.2 AR-M1896对PTZ致痫大鼠癫痫行为学的影响
    3.3 AR-M1896对PTZ致痫大鼠脑内炎症因子的影响
    3.4 AR-M1896对PTZ致痫大鼠海马CA3 区神经元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癫痫与GAL、炎症的关系
    4.2 PTZ急性癫痫模型中GalR2 激动剂的抗癫痫作用
    4.3 PTZ急性癫痫模型中GalR2 激动剂的抗炎作用
    4.4 PTZ急性癫痫模型中GalR2 激动剂的神经保护作用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颅骨缺损成形手术失败的临床特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1.1.4 术后随访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颅骨修补失败出现的时间及处理
        1.2.2 颅骨修补失败原因
        1.2.3 不同修补材料颅骨修补失败特点的比较
        1.2.4 随访结果
    1.3 讨论
        1.3.1 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特点
        1.3.2 颅骨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特点
        1.3.3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
        1.3.4 其他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
    1.4 小结
二、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颅骨修补材料选用原则
        2.1.4 颅骨修补时间窗
        2.1.5 自体颅骨处理流程及手术方法
        2.1.6 术后随访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2011年-2018年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统计
        2.2.2 不同修补材料手术失败的比较
        2.2.3 自体颅骨与人工颅骨感染及出血的比较
        2.2.4 随访结果
    2.3 讨论
        2.3.1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演变
        2.3.2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2.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手术部位感染的比较
        2.3.4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出血性并发症的比较
        2.3.5 自体颅骨回植后活性恢复和骨吸收的分析
    2.4 小结
三、山东省颅骨修补材料应用的调查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3.1.4 质量控制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各调查单位神经外科基本情况
        3.2.2 各单位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
        3.2.3 二期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时间窗选择
        3.2.4 自体颅骨保存和处理方法
        3.2.5 修补材料的种类及应用变化趋势
    3.3 讨论
        3.3.1 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3.3.2 目前山东省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3.3.3 颅骨修补时间窗选择
        3.3.4 山东省自体颅骨的保存和使用
        3.3.5 不同年度颅骨成形材料的使用及变化趋势预测
        3.3.6 对颅骨修补材料选择的建议
    3.4 小结
四、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4.1 资料和方法
        4.1.1 检索策略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文献质量评价
        4.1.4 资料提取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文献检索结果
        4.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OCEBM等级
        4.2.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
        4.2.4 不同修补材料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4.2.5 嵌入修补与覆盖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4.2.6 发表偏倚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所处的地位
        4.3.2 颅骨修补术后面临的并发症
        4.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的比较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颅骨的保存及其活性改变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免疫治疗脑炎所致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治疗及预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的病例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定义
    1.2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概念内涵
    1.3 妊娠相关性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第二章 资料与分析
    2.1 病史
    2.2 诊治经过及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3.2 发病机制
        3.2.1 脑灌注压突破学说
        3.2.2 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学说
        3.2.3 脑血管痉挛学说
    3.3 辅助检查
        3.3.1 血清学检查
        3.3.2 脑电图
        3.3.3 脑脊液检查
        3.3.4 影像学检查
    3.4 临床表现
    3.5 诊断
    3.6 鉴别诊断
        3.6.1 急性缺血性卒中
        3.6.2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3.6.3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3.6.4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性炎症
        3.6.5 其他
    3.7 治疗方法
        3.7.1 一般措施
        3.7.2 降血压
        3.7.3 控制癫痫
        3.7.4 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性药
        3.7.5 其他
    3.8 预后和随访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附表与附图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病毒性脑炎相关癫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课题资助
致谢

四、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管理模式在癫痫患儿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D]. 李晓宇. 青岛大学, 2021(02)
  • [2]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难治性癫痫预测模型构建及危险因素提取[D]. 谢银银.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东北地区老年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分析[D]. 赵嵌. 吉林大学, 2021(01)
  • [4]Jeavons综合征合并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电-临床研究[J]. 薛少杰,王碧,王晓丽,沈晨曦,周新华,刘永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01)
  • [5]儿童难治性癫痫易感基因的检测研究分析[D]. 韩玉增. 山东大学, 2020(11)
  • [6]甘丙肽2型受体激动剂AR-M1896对癫痫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杨紫茜. 吉林大学, 2020(08)
  • [7]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D]. 朱锡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免疫治疗脑炎所致症状性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D]. 张仙俊.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9]剖宫产术后并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一例的病例分析报告[D]. Miskatul Mustafa Mishu. 扬州大学, 2020(04)
  • [10]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D]. 刘梦颖. 郑州大学, 2020

标签:;  ;  

癫痫持续状态23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