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郭辉,陈灿,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张晓丽,徐志健,李丹婷,农保选,冯锐[1](2021)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着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着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陈玉冲,龙梦玲,冯锐,郭辉,陈灿,温国泉[2](2020)在《中国稻瘿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稻瘿蚊研究现状,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55—2019年国内发表的稻瘿蚊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1)在2000年前,发文量随着年份推移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00年达到最高值40篇,之后在2004和2007年有2个小高峰;(2)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稻瘿蚊、水稻害虫、水稻、标葱率、秧田、晚稻、益舒宝等;(3)近10年来,与水稻抗稻瘿蚊育种有关的杂交水稻、恢复系、抗性、抗性鉴定、选育、区试、抗性基因、转导、水稻品种、遗传分析以及Gm6基因等进入高频关键词之列;(4)在稻瘿蚊研究领域,发文最多的作者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黄凤宽,共发表稻瘿蚊研究论文25篇;(5)刊登稻瘿蚊论文的主要期刊有《广西植保》、《福建农业科技》和《广西农业科学》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水稻抗虫育种都将是稻瘿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吴昊,陈涛,姚姝,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于新,赵凌,王才林[3](2014)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其在水稻定向改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分子标记的概念、特点、种类,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优势和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同时对其在质量性状(稻米品质、抗病、抗虫性等)改良和数量性状(稻米产量、抗逆性、株型等)改良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云,陶红剑,李土明,周卫营,徐小红[4](2012)在《利用PSM和G-5标记鉴定水稻对稻瘿蚊的抗性》文中指出利用广东省农科院等筛选的与Gm6基因连锁的PSM和G-5两个标记,以抗蚊青占、桂99、抗15-1、抗15-2、抗15-3、抗15-4、抗8、抗14、淦恢3号-169、淦恢3号和淦恢G398为试验材料,对Gm6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抗15-1、抗15-2、抗15-3、抗15-4、抗8、抗14和淦恢3号-169、淦恢3号均含有Gm6基因,桂99和淦恢G398则不含Gm6基因。
闫影,王春连,刘丕庆,赵开军[5](2011)在《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介绍了野生稻抗病虫基因发掘、定位、克隆及育种应用研究的进展,讨论了野生稻优异抗病虫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6](2010)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文中指出以含有华南4种稻瘿蚊生物型显性抗性基因Gm6的籼稻材料KG18为供体,三系优质恢复系广恢998为受体,通过杂交、多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Gm6基因导入广恢998中。综合目标基因的分子检测、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以及遗传背景的回复率,筛选获得6个株系。采用稻瘿蚊生物型1和生物型4对这些改良株系进行人工接虫鉴定,6个改良株系的标葱率为0,表现免疫,而对照标葱率均在98%以上,表现高感;由改良株系组配的杂种F1标葱率在10%~20%,表现中抗。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除1个株系在千粒重方面与对照广恢998有显着差异外,其余改良株系性状与对照无显着差异。
林成豹[7](2010)在《以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载体转导Gm-6抗稻瘿蚊目的基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稻瘿蚊是亚洲稻区的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在我国,主要在南方山区、丘陵地区普遍发生,间歇猖獗。培育抗虫品种是防治稻瘿蚊的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但现有的抗性品种少,只有常规稻品种以及一些恢复系,在杂交稻组合上也以两系杂交稻居多。Gm-6基因是水稻的一个抗稻瘿蚊基因,它是唯一一个抗中国稻瘿蚊四种生物型的基因。为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及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分子技术相结合,并以新的水稻种质资源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载体,设计一种水稻育方法,利用MAS技术将抗稻瘿蚊基因Gm-6转导入目标亲本,选育出携带有Gm-6基因的保持系,借以通过改良保持系达到进一步选育出优质、高产和抗性好的新组合。主要研究结果概要如下:1、受体亲本为元丰B,元丰B具有高整精米率、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用不育系元丰A和B配制成元丰优401、元丰优998、元丰优明86等组合,已通过广西省、漳州市等地审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供体亲本为抗蚊青占,携带有抗稻瘿蚊基因Gm-6;以具有特异性状的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载体,通过杂交、回交和MAS,结合田间对农艺性状的综合选择,获得一大批携带有抗稻瘿蚊基因Gm-6的保持材料。其中在BC5F2代中有5个纯合基因型改良株系、在BC6F2代中有5个纯合基因型改良株系与元丰A回交,表现保持彻底,所表现的农艺性状与元丰B相比,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异。其中的三个株系有较大可能替代元丰B在生产上应用。2、获得了一种“以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载体转导水稻Gm-6目的基因”的育种新方法。即选用含有三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作母本与含有目的基因的亲本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植株;以经分子标记检测含有目的基因的F1植株作母本,与目标亲本作父本进行杂交获得复交F1植株;在复交F1植株后代分离群体中选择经分子标记检测含有目的基因的三明水稻显性核不育植株作母本与目标亲本作父本进行回交,获得BC1植株;依次回交获得回交BC4、BC5、BC6等植株;当回交至BC5植株或BC6植株后,经自交后可获得经分子标记检测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体,从而达到改良受体亲本的性状抗性基因。该法的优点是保证了在杂交过程中的真实性,保证了选择的准确性和高效率,同时减少育种工作量,达到省时,省工,高效的目的。
郭辉,冯锐,秦学毅,张慧英,唐建淮[8](2010)在《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文中提出综述了稻瘿蚊(Orscolia oryzae)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布、生物类型,重点介绍了抗稻瘿蚊基因的鉴定和定位研究以及应用现状,并对今后抗稻瘿蚊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冯锐,秦学毅,唐建淮,朱汝财,潘英华,刘百龙,韦素美,黄凤宽[9](2008)在《稻瘿蚊多抗性材料的聚合与创新》文中提出稻瘿蚊是广西及南方各省中、晚稻的灾害性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目前的抗性品种较少,为了能更好的发掘和利用优异抗源来培育抗虫品种。利用广西高抗稻瘿蚊地方品种GX-M001(江潮)与已知抗性基因的抗蚊青占(含GM6基因型)、斯里兰卡的OB677(含GM3基因型)、HT1350和高产优质品种桂软占杂交。通过常规育种手段将抗性多基因整合,抗抗聚合明显的提高了整体抗性水平,而且抗性级别也有所提高,许多组合品系其抗性级别达到了免疫级(0级),特别是GX-M001(高抗)与OB677(中抗)和HT1350(感)杂交也能获得两个免疫级株系,这也许是基因累加效应的作用。通过采用聚合杂交成功地将多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培育出多抗性的创新材料,在条件差的地方采用抗抗聚合是选育高抗品种的有效途径。
黄炳超[10](2008)在《科研新成果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成果名称: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完成人:黄炳超,张扬,谢振文,张桂权,肖汉祥,李宏,J.Bennett,刘名镇,周少川,S.Katiyar,陈伟洲,黄朝峰,谭玉娟,徐炎康,赵丽霞,等
二、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选育流程 |
1.2.2 分子标记 |
1.2.3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 |
1.2.4 稻瘿蚊抗性鉴定 |
1.2.5 田间农艺性状调查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抗稻瘿蚊水稻改良株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评价 |
2.2 水稻亲本及改良株系苗期的稻瘿蚊抗性表现 |
2.3 水稻亲本及改良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
3 讨 论 |
4 结 论 |
(2)中国稻瘿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发文量年代分布 |
2.2 高频关键词分布 |
2.3 论文主题时间动态分析 |
2.4 论文作者分析 |
2.5 论文期刊分布 |
3 讨论 |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其在水稻定向改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DNA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
1. 1 DNA分子标记的概念及特点 |
1. 2 DNA分子标记的种类 |
1.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
2. 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质量性状改良上的应用 |
2. 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改良水稻数量性状上的应用 |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问题与展望 |
(4)利用PSM和G-5标记鉴定水稻对稻瘿蚊的抗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抗性基因连锁标记多态性分析 |
2.2 PSM标记检测结果 |
2.3 G-5标记检测分析结果 |
3 讨论 |
(5)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挖掘和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野生稻的种类及有利性状 |
2 野生稻抗病基因的发掘 |
2.1 野生稻抗白叶枯病基因 |
2.2 野生稻抗稻瘟病基因 |
2.3 野生稻抗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及草丛矮缩 病基因的鉴定 |
3 野生稻抗虫基因的发掘 |
3.1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 |
3.2 抗白背飞虱基因 |
3.3 抗稻瘿蚊和三化螟基因的鉴定 |
4 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利用及前景 |
(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
1.3 试验方法 |
1.3.1 杂交、回交选择方案 |
1.3.2 分子标记分析 |
1.3.3 遗传背景分析 |
1.3.4 人工抗虫鉴定 |
1.3.5 改良株系及其所配杂种农艺性状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抗性基因连锁标记在亲本间的多态性 |
2.2 各世代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2.3 遗传背景分析 |
2.4 稻瘿蚊抗性鉴定 |
2.5 改良株系的农艺性状表现 |
3 讨论 |
(7)以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载体转导Gm-6抗稻瘿蚊目的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水稻转育目的基因的常规育种方法的应用 |
1.1.1 回交育种常规的应用 |
1.1.2 回交育种与花培育种结合的应用 |
1.1.3 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 |
1.1.4 以显性核不育为载体的回交育种方法的应用 |
1.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MAS)的应用 |
1.2.1 应用于MAS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
1.2.1.1 RFLP标记 |
1.2.1.2 AFLP标记 |
1.2.1.3 SSR标记 |
1.2.1.4 STS标记 |
1.2.1.5 SNP标记 |
1.2.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应用 |
1.2.2.1 目标基因的聚合(gene pyramiding) |
1.2.2.2 基因转移(genetransfer) |
1.2.2.3 数量性状选择 |
1.2.3 影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的因素 |
1.2.3.1 标记与目标基因(QTL)间的连锁程度 |
1.2.3.2 性状的遗传率 |
1.2.3.3 群体大小和性质 |
1.2.3.4 选用分子标记数目和类型 |
1.2.3.5 控制性状基因(QTL)数目 |
1.3 水稻显性核不育的发现与研究 |
1.3.1 萍乡显性核不育的发现与研究 |
1.3.2 低温敏显性核不育水稻"8987"的发现与研究 |
1.3.3 浙9248突变体显性核不育的发现与研究 |
1.3.4 突变体显性核不育1783和1789的发现与研究 |
1.3.5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S221的发现与研究 |
1.4 水稻抗稻瘿蚊研究进展 |
1.4.1 稻瘿蚊的为害方式、生物型与分布 |
1.4.2 水稻抗稻瘿蚊的遗传研究进展 |
1.4.3 水稻抗稻瘿蚊的育种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1.1 亲本材料 |
2.1.2 基因连锁标记 |
2.2 试验方法 |
2.2.1 目的基因Gm-6的分子标记检测 |
2.2.1.1 DNA提取 |
2.2.1.2 PCR扩增 |
2.2.2 田间试验与技术路线 |
2.2.3 对标记PSM101在各回交群体中的带型分离调查 |
2.2.4 对三明显性核不育与供体亲本、受体亲本杂交、回交各世代育性分离调查 |
2.2.5 对BC5F3和BC6F3的花粉育性鉴定和小穗育性鉴定 |
2.2.6 对BC5F3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调查 |
2.2.7 对BC5F4代株系和元丰B用24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标记在亲本中的多态性 |
3.2 标记PSM101在BC1F1-BC6F1群体中的带型 |
3.3 标记PSM101在BC5F2代群体中的带型 |
3.4 对标记PSM101在各回交群体中的带型分离和三明显性核不育与供体亲本、受体亲本杂交、回交各世代育性分离进行卡方分析 |
3.5 改良株系BC5F3的农艺性状 |
3.6 元丰B改良株系的保持能力鉴定 |
3.7 24对引物对BC5F4代株系和元丰B的多态性检 |
4 结论与讨论 |
4.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4.2 显性核不育应用研究 |
4.3 以显性核不育为载体转导Gm-6基因的效果 |
4.4 现在研究工作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8)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2 稻瘿蚊生物型 |
3 抗虫机制 |
4 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定位 |
5 抗稻瘿蚊基因与稻瘿蚊不同生物型的抗性关系 |
6 抗稻瘿蚊育种进展 |
7 讨 论 |
(9)稻瘿蚊多抗性材料的聚合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杂交选育方法 |
1.3 抗性鉴定 |
1.4 试验时间和地点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创新材料对稻瘿蚊的抗性表现 |
2.2 抗性与优质高产的选育 |
3 讨论 |
四、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J]. 郭辉,陈灿,张宗琼,夏秀忠,杨行海,张晓丽,徐志健,李丹婷,农保选,冯锐. 西南农业学报, 2021(09)
- [2]中国稻瘿蚊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陈玉冲,龙梦玲,冯锐,郭辉,陈灿,温国泉. 生物灾害科学, 2020(02)
-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其在水稻定向改良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吴昊,陈涛,姚姝,张亚东,朱镇,赵庆勇,周丽慧,于新,赵凌,王才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2)
- [4]利用PSM和G-5标记鉴定水稻对稻瘿蚊的抗性[J]. 李云,陶红剑,李土明,周卫营,徐小红. 江西农业学报, 2012(08)
- [5]野生稻抗病虫基因的挖掘和利用[J]. 闫影,王春连,刘丕庆,赵开军. 作物杂志, 2011(04)
- [6]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J].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中国水稻科学, 2010(06)
- [7]以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为载体转导Gm-6抗稻瘿蚊目的基因的研究[D]. 林成豹.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3)
- [8]水稻抗稻瘿蚊基因的研究与利用现状[J]. 郭辉,冯锐,秦学毅,张慧英,唐建淮. 杂交水稻, 2010(01)
- [9]稻瘿蚊多抗性材料的聚合与创新[J]. 冯锐,秦学毅,唐建淮,朱汝财,潘英华,刘百龙,韦素美,黄凤宽.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1)
- [10]科研新成果简介[J]. 黄炳超.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