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社会问题调查报告(摘要)

老龄化社会社会问题调查报告(摘要)

一、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关注度调查报告(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何海洋[1](2021)在《城市社区治安治理适老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治理进程的推进与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适老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与社区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在社区治安治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老年人与现代社区治安治理不相适应甚至冲突的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实质是制度执行与人文关怀的融合问题,因此,如何使社区治安治理在老年人中适用的同时体现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成为当前社区治安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主题,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有关老年人社会治理与适老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治理理论与需求层次理论,深入分析治安治理适老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城市社区老年人治安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与其他人群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因身体机能的老化、认知能力的减弱以及社会支持的缺位等原因,容易成为盗窃、诈骗类案件、邪教迷信活动的受害者,老年人走失与涉老矛盾纠纷类案件也逐渐增多。日本、新加坡、美国以及我国北京、深圳、保定等地区对老年人开展的治理为社区适老治安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主要包括建立独居老年人的安危确认制度、建立长者联系中心、开展老年专项治理、合理利用老年资源、注重老年人文关怀、引入市场机制开展治理等。同时,根据对社区民警访谈的内容,从认知层面、主体层面以及体制机制层面总结分析了当前城市社区治安治理适老化所面临的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树立适老治安治理理念、整合适老治安治理力量、建全适老治安治理机制、提供适老治安治理保障等方面提出城市社区治安治理适老化的路径。希冀能为城市社区的适老治安问题提供新的治理方向,构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与治安环境。

赵越聪[2](2021)在《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山西省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调查山西省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现状及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1.了解山西省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现状,定性分析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现状及存在问题。2.分析养老机构主体照护人员职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3.分析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照护需求,为机构改善养老供给服务内容提供依据。4.对山西省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通过效率评价提出优化机构养老资源配置和科学合理利用的建议。方法:1.养老机构资源配置供给现状分析基于实地调研结果,对13家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力配置情况、物力配置情况、财力配置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半结构访谈法,选取12名机构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采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从质性研究角度了解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方面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养老机构照护人员供给现状分析对养老机构的主体照护人员——护理员采用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其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发现目前护理员队伍所存在的问题。3.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照护需求分析借助评估工具——照护依赖量表(Care Dependency Scale,GDS)对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照护依赖程度进行评价,反映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所存在的照护需求情况,并采取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掌握老年人未满足的照护需求,为机构改善养老供给服务内容提供依据。4.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进行测算,分析目前养老机构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问题,探讨目前养老机构所存在的现状问题及改进方向,优化与完善机构养老资源配备及科学合理利用,促进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结果:1.根据深度访谈研究结果,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分析得到28个初始研究范畴,7个主范畴以及2大核心类属:(1)养老机构运营配置现状;(2)养老机构目前存在问题。运营配置现状包括硬件设施、人员配置、服务内容;养老机构目前存在问题包括养老服务人才因素、医养结合运转情况、机构服务质量与能力、政策实施因素。2.本研究调查护理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各项条目均分为(3.74±0.39)分,居于中等程度;其中,5.33%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低,78.69%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中等,15.98%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聘用方式、有无养老保险、有无医疗保险、每日工作时长、护理员资格认证持证情况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婚姻情况、月收入、是否参加过入职培训、工作年限、日常护理老人数的得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呈现,文化程度、聘用方式、有无养老保险、护理员资格认证持证情况是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3.养老机构中入住老人照护依赖总分为(54.16±15.48)分,处于中等依赖水平,81.8%的入住老人存在照护依赖。主要的照护需求,即照护需求得分排序后5位的条目为学习能力(2.32±1.17)分、娱乐活动(2.50±1.17)分、价值观和规则意识(2.94±1.33)分、日常生活(2.98±1.39)分、社交(3.23±1.40)分。单因素分析得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有无养老保险、子女看望次数、收入情况、自评健康状态、所患慢性疾病数目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性别、医疗保障情况、子女个数、入住时长、居住房间类型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水平、子女看望频率、收入情况、所患慢性疾病数目是老年人照护依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4.13家养老机构中,综合效率有效的养老机构有3家,其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且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状态;在10家综合效率无效的养老机构中,纯技术有效的养老机构有6家,另外4家养老机构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无效状态,无效的4家养老机构中3家机构处在规模报酬递增状况,1家处在规模报酬递减状况。结论:供给侧改革运用于机构养老服务业就是要实现养老机构供给能力与养老需求的协调与平衡。(1)从养老机构整体供给情况来看,一半以上养老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在60%以下,整体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并不高。资金方面,6家养老机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运营亏损。山西省13家养老机构的资源配置情况存在养老服务人才严重匮乏,整体素质偏低;养老市场医养结合缺乏完善运转机制;养老机构的供给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政策倡导较多,但实际投入和落地效果不佳等问题。(2)从养老机构护理员供给状况来看,养老机构整体资格认证持证率达68%。护理员工作满意度呈中等水平,对于机构管理者的能力、机构的政策实施情况、薪酬与工作量以及工作认可程度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最低,调查中发现护理员普遍反映收入少,工作量大,薪酬与工作量不对等,职业社会地位低,社会认可度低。护理员的文化程度、聘用方式、有无养老保险、持证情况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护理员的工作满意度。政府及社会层面应该加大对养老护理员这一行业的关注,提高行业社会地位,增加护理员的薪酬待遇、职业培训与岗位福利等问题,关注养老护理员退休之后的养老保障问题,解决护理员的后顾之忧,建设素质更高让老人满意的护理员队伍。(3)从老年人需求角度来看,养老机构中81.8%的入住老人存在照护依赖。存在照护依赖的老年人主要的照护需求为学习能力、娱乐活动、价值观和规则意识、日常生活及社交。照护依赖受到年龄、文化水平、子女看望频率、月收入、所患慢性疾病数目等多种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加强养老服务提供的内涵,以老年人照护需求为出发点,着力关注未被满足的需求,改善和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和供给质量,基于老年人差异化、多样化的照护需求,制定适合老年人个性化的管理计划,提供精准的养老供给服务。(4)从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情况来看,发现山西省13家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综合效率总体偏低,机构管理水平、人员服务能力及机构的规模均需得到改进提升;规模效率问题显着,投入不足和投入冗余并存,各占50%,部分机构需扩大规模提高效率,部分机构需减少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增加效率。养老机构的总体资源分配不均,具体表现为床位、人员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综上所述,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养老机构的发展空间潜力大,机构需从精准化照护需求出发,开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的养老服务,保证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相平衡。政府应该扩大养老市场,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各部门联合解决好养老机构运营中的实际困难,减轻机构运营负担,简化机构办事流程,让政策文件能够落实到位,落实到机构,履行好政府应有的责任。只有政府与社会强强联合解决实际存在问题,才能促进我省乃至我国养老机构的稳步提升,才能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优质的平台。

梅子骏[3](2021)在《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世界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正逐步发展为世界各国面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战略思想。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对老年人建筑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于老年人住宅或养老院等物质养老类建筑,对提高老年人精神养老品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老年大学关注仍然不足。因此,如何在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性的构建符合老年人健康参与需求,保障老年人权利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为指导进行分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老年大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参与式评价的方法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关注点之后,以建筑学视角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老年大学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简单说明第二章为积极老龄化理论研究部分,在对老龄化理论进行简要论述,并全面阐述积极老龄化的理论的发展、内涵、出发点、前提条件、实现方式和实现愿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大学乃至老年大学建筑空间的作用和需求所在。第三章为实地调研部分,在总结分析不同种类老年大学的空间特性和功能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对实际老年大学案例的调研,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前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存在的突出问题。第四章为设计因子的参与式评价,以实现积极老龄化理论中健康、参与、保障为目标,在经过采集老年学员和老年大学工作人员意见进行修正和增补后确立设计因子,最后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发现被试者对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因子的关注程度,以重要度评分得出设计因子中的“必备项”、“宜选项”和“可选项”,并分析了不同群体间重要度评分的差异性。第五章为设计策略部分,综合积极老龄化理论、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并在参与式评价的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学空间、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空间细节和物理环境等方便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希望以此推动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向着全新的面貌发展,并对积极老龄化理论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有所贡献。

陈志荣[4](2021)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文中提出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已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问题复杂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老年群体普遍面临病痛问题、低龄老年人口快速增加、独居老人数量增长、老年人精神性服务需求加大而这方面的服务供给不足、男性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普遍低于女性等等,这一系列问题不利于老人安度晚年,进一步来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在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建设的大图景下,智慧社区助力养老服务逐步向智慧化发展,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提供了契机。学界在健康老龄化大背景下关于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对于助力健康上海建设与健康老龄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引导健康养老,以社区为平台,运用智慧化手段、智能化设备及产品,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涵盖物质供给、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以及越来越强调身体健康与精神层面的健康同等重要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通过整理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查阅大量政策文件,在上海市长宁区、徐汇区、静安区、松江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访谈,了解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短板,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成功经验进行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在健康老龄化大图景下,分析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完善对策。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已有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梳理、研究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的思路;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包括健康老龄化、智慧社区和养老服务三个概念,理论基础包括健康老龄化理论和社区嵌入理论;第三部分是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目前,上海市关于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走在全国先列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覆盖人数少、供需不平衡、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不足、费用不足等问题;第四部分是对国内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一些成功经验的介绍及其对上海的借鉴意义;第五部分是在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结合存在问题及成功案例,总结提升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健康化水平,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化解养老服务资金短缺的困境,培育养老服务专门人才等。

吴朝亮[5](2020)在《西安地区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设计方案为例》文中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和难题。我国从1999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建国至今,我国共出现了三次人口爆发增长,其中一大部分人已经进入老龄阶段,未富先老是最明显的特征。养老设施的落后,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需求严重失衡,造成老年人的照护和归属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对家庭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压力。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而逐步弱化,老年公寓的兴起成为重要的补充和加强。老年公寓能为老人提供集中居住的独立单元,又能获得较好的服务和照护,还能享受到周边社区的服务设施,很好地适应了我国当前社会老人养老问题的需求。老年人在逐步老化过程中,适应能力变弱,对居住环境和外部辅助设施更加依赖,因而对老年公寓空间和环境的适老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老年公寓的发展虽有一定的规模,但在居住环境、建筑功能和适老化设计方面常常忽视了老年人的身心需求,无法为老人提供良好的养老居住环境。因此,在既有的老年公寓建筑项目中,对有关居住空间单元和居住环境进行适老化设计与改造做深入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多学科交叉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西安城区改造的老年公寓为研究区域,以居住空间和环境的适老化设计改造为研究对象,从机构养老的理念模式出发,明确了老年公寓的相关概念和研究内容,完成了老年人在老年公寓中对居住空间与环境的需求与评价的分析,力求满足老年人在老年公寓中进行养老的诉求,从而更好地改善居住空间环境缺乏适老化设计的现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通过研究我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现状及造成的影响,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再者,通过国内相关理论基础研究深入分析了机构养老模式的特征,并选取了西安地区较为优秀的案例进行有针对地对比研究,获得了老年公寓改造的方法。第三,根据老年人的相关特征,并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西安地区老年人的需求及居住环境现状,从功能构成、套型设计、内部空间细部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老年公寓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和可改善的空间。第四,从老年人需求出发,结合归纳总结的经验,具体研究了老年公寓设计原则、功能分布、空间环境、套型组合等方面的适老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作为设计实践加以应用,为老人创造良好的安老环境。通过研究得出,西安地区的养老环境及市场发展得不够全面,养老机构设施老化,管理较为杂乱,独立形式的老年公寓很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一是老年公寓空间应该向居住单元模式发展;二是提高老年公寓养老设施的多样性;三是提高老年公寓的服务水平,向护理型老年公寓发展。另外依托西安地区良好的区位优势,利用基础较好的人力、物质资源,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设施,为机构养老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构建的老年公寓居住空间环境适老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希望能为改善老年人的居住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策略指导,对今后西安市的老年公寓建筑设计改造提供一定的学习与参考。

丁雪萌[6](2020)在《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呈现出发展速度快、人口基数庞大以及地区差异显着等特点,加之计划生育等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附加效应,导致我国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同时也使得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日益恶化,集中反映为长期照护服务资源供给与养老需求之间的错配。虽然我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养老政策制定与完善、养老产业发展与优化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也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效。然而老年人口数量与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其对照护服务与养老设施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与此同时家庭少子化与核心化的发展趋势,家庭照料方面人力供给资源的不断下降,致使养老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矛盾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供需视角,选取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方即老年人群体,以及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方即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以及机构照护三个层面探讨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均衡问题。因此,本研究遵循以下逻辑范式:(1)本文首先基于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理论以及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具体将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形式划分为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以及机构照护。(1)整体角度,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家庭、社区与机构三个供给主体层面构建关于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能力的评价体系,剖析我国地区间长期照护服务资源分配是否均衡有效;(2)分步评价,本文首次尝试基于CLASS数据库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下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以及机构照护三种服务供需信息的挖掘,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与评价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状况,弥补了国内供需角度层面关于长期照护服务整体评价的空白。(2)其次,本文的实证分析逻辑框架是层层递进深入的关系,在有效需求理论即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下,确定了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供给应该以老年群体的需求为基础,因此本文的分析侧重点在于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并且采用安德森行为模型将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以及机构照护三种长期照护服务方式全部融合进了一个实证分析框架,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创新点。主要是鉴于长期照护服务与医疗服务具有非常相似特点的基础,即它们的使用都是以“消费能力”为中心的个人选择行为,因此本文参考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安德森行为模型(Andersen’s behavioral model);同时结合长期照护服务选择行为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合理改造。其中,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框架下的长期照护服务选择行为(个人行为),是环境特征、个人特征和养老效果综合影响的结果。其理论模型有利于客观评析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匹配有效度,也在一定程度充实了国内关于该领域研究的不足。(1)家庭照护中,采用安德森行为模型侧重于个人行为一即长期照护方式意愿选择的分析;(2)社区照护中,采用安德森行为模型侧重于个人行为二即长期照护服务利用行为的分析,并且从供需角度出发即供给水平与客观需要相结合,探究影响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主观需求的相关因素;(3)机构照护中,采用安德森行为模型,结合上述个人行为(行为一:长期照护方式意愿选择与行为二:长期照护服务利用行为)进而分析对老年人养老效果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其分析逻辑有助于将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行为与行为结果将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提出促进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匹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根据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能力的整体评价部分:本部分采用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提供2017年数据),依据家庭照护、社区照护以及机构照护三种服务方式所对应的的责任主体,选取了反映我国地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能力的34个指标,主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从而对其供给能力进行具体的剖析。研究发现:(1)我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或者接近人口老龄化标准,同时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其长期照护服务的综合供给能力尚未满足老年人的整体养老需求;(2)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能力最占优势,西部地区的供给劣势尤为明显,养老资源在地区间的分布也极为不均衡;(3)上述结果侧面说明地区经济实力强的省份,其长期照护服务综合供给能力也相对较强,因此更应重视养老服务资源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的倾斜与分配,以满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老年人日益严峻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第二,家庭照护服务的供需分析部分:(1)从需求层面而言,受儒家思想以及孝文化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九成老年人选择自己家或者子女家养老,而且农村地区老年人选择家庭成员养老的意愿更为强烈。为了进一步深入探析各类因素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方式的影响,笔者采用2014年CLAS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同时基于安德森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建立多项Log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对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选择方式决策行为的影响,并比较各类因素影响的差异作用。其中老年人子女数量越多,其未来选择家庭照护模式的意愿会更强烈,同时儿子数量对父母未来选择家庭照护的倾向作用显示更强。(2)从供给层面而言,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成员仍然是家庭照护服务的内部供给主体,同时也是老年人选择提供护理服务的首要倾向;政府、社区与社会组织作为家庭养老服务的外部供给主体的作用体现并不明显。但是,随着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加,自身工作、抚养孩童与照顾老人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及其他导致家庭照护功能弱化的因素,家庭照护功能会不断外溢到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中。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失能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与此同时,老年人高龄化与失能化并存发展的局面,使得青壮年子女面临上有赡养义务、下有抚养责任的负担也会持续加剧。第三,社区照护服务的供需分析部分:(1)从需求层面而言,我国老年人关于社区照护服务呈现“高需求、低利用”的态势,其中加权需求结果显示最高的为“陪同看病”等医疗护理类服务,其次是“老年人服务热线”等精神慰藉类服务,最后则是生活照顾类服务。当前社区照护服务的供需不平衡现状仍然较为严峻,生活照顾类、医疗护理类以及精神慰藉类共三类服务九个项目下,有相应需求但未获供给的老年人比例几乎均超过三成。其中精神慰藉类服务的供需不平衡比例最高,其次则是医疗护理类以及生活照顾类服务。笔者采用2014年CLAS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以安德森行为模型为分析框架,具体探讨老年人关于社区照护服务的主观需求是基于其自身客观需求产生,还是源于现有供给导向;从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依次探索各因素对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需求的定量影响。(1)倾向因素中,年龄越大的老年人关于社区照护服务的主观需求则更为强烈;有配偶老人相比孤寡老人在社区照护服务方面的主观需求也更低;同时,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照护服务的需求表达更为显着。(2)使能因素中主要考察了社区照护服务的供给水平,现有社区照护服务的供给水平对老年人关于其的主观需求正向影响显着。(3)需求因素中具体分析了老年人其自身的客观需求状况对社区照护服务的影响作用,其中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明显比健康一般或较差的老年人关于社区照护服务的主观需求低;收入越高的老年人其对社区照护服务的主观需求也更显强烈。(2)从供给层面而言,当前社区照护服务类型中供给水平最高的则是生活照顾类服务,其次是精神慰藉类以及医疗护理类服务,侧面说明生活照顾类服务的供给难度较低,因此社区在该项服务的提供则较为充分。然而,我国社区照护服务模式起步较晚,同时养老床位利用率一直在低水平浮动,说明其服务的使用发展远远滞后于社区养老机构与设施投资扩建。并且社区照护服务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软硬件环境支持基础薄弱、护理服务人员数量与质量结构性严重失衡以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欠佳等问题限制,使得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第四,机构照护服务的供需分析部分:(1)从需求层面而言,机构照护作为家庭照护的重要补充形式,其在社会大众中的接受度普遍偏低,并且老年人自身与家人关于选择养老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主观偏见。本部分采用2014年CLASS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并且根据安德森行为模型构建下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行为的最后一环节即老年人的养老效果的实证分析。(1)倾向因素中,居住在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长期以来遭受着经济、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不利影响,这些不利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积累,使得在晚年期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效果满意度显着消极于城市老年人。(2)使能资源中,拥有房产数越多以及收入越高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更为积极;学历越高以及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更加积极;社会网络支持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有利于促进其精神健康,外在给予的内心安全感将使老年人更好地应对老年身份所带来的生活变化与压力。(3)需求判断中,机构照护服务意愿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呈现负向影响,说明选择机构照护服务的老年人,可能其获得的代际支持较匮乏,同时内心感受到的满足感与充实感也相对较低。因此有效推动积极老龄化进程的首要着力点仍是改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应先满足其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进而再去解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自我价值实现等矛盾。(2)从供给层面而言,首先,当前养老设施和机构床位的供应远远超过行业需求,并且自2011年开始机构养老的床位利用率却在逐年下降,说明养老床位存在资源浪费、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文化程度与岗位需求的不匹配极大地限制了养老服务业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护理队伍性别、年龄结构的失衡均严重制约养老护理质量的提升。再者,各地区机构照护服务供给效率结果显示,我国养老机构服务综合效率平均为0.944,全国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964,低于平均规模效率0.979;其中,综合效率未达到最佳的省份多位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各相应地区应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养老投入,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机构照护服务供给的规模效率,同时注重东部以及东北部地区的平衡发展。

张珞馨[7](2020)在《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十一五”以来的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都将养老列入重要民生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养老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决定还指出,居家养老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养老模式,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本文以常州市武进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社工小组沟通等手段,着重研究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综合论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其次介绍了选题的理论基础,对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护理、专业化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接着介绍了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地区的成功做法。同时运用以上分析手段对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明确提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社会、第三方社会组织、高校等方面的支持。最后提出了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崔子瑶[8](2020)在《反转新闻中的老年刻板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涉老反转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尤其是关于老年人“碰瓷”、“讹人”等负面情形屡屡见诸报端,分析选取的案例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的主观臆断、合理想象成分,而这些想象多源自以负面、消极成分为主的老年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冲击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腐蚀着社会信任机制,也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以刻板印象为专门视角对反转新闻案例进行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了2015年到2019年的十三则较为典型的涉老反转新闻作为研究案例,以刻板印象作为理论基础,分析涉老反转新闻的内容与传播特点,并试图厘清以下问题:案例中的老年人刻板印象是怎样的?如何构建的?随着事实的反转有何变化?以及各方如何协力消解这种刻板印象。本文以文献分析法为基础,借鉴、解读其他学者对反转新闻以及老年刻板印象的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法对选取的典型案例进行归类和总结,借助社会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探求老年刻板印象的构建和应对。反转新闻中的老年刻板印象可以分为三类:道德素质低下、生活上的弱者以及社会价值缺失。媒体报道失衡、标题化现象对这种老年刻板印象进行了构建,同时反转新闻自身的特性也给予刻板印象聚集的温床。此外媒介食利机制、社会环境、文化机制以及公众的认知特点都构建了老年刻板印象。通过分析新闻反转前后的微博评论,本文发现随着事实的反转,部分舆论回归理性,但是对整个老年群体的印象相对稳固。刻板印象对老年人造成极大伤害,当事人可能遭受网络暴力,受到他人的排斥和冷眼,忍受孤独寂寞从而畏惧社会生活,整个老年群体面临刻板印象威胁。此外,社会焦虑、群体矛盾等问题也显现。针对这一社会问题,本文在最后一章试着提出一种方案,由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媒体参与、老年人参与来积极应对老年刻板印象。以期松动这种固化认知,促进代际间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化解群体矛盾,鼓励老人积极、乐观、健康地生活。

夏雯瑶[9](2020)在《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研究 ——以四川省金口河区为例》文中认为本世纪初,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近二十年以来,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讨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但聚焦农村老年群体生活现状的人却为数不多。一直以来,我国深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村长期处于被动、不受重视的地位,农村分配到的社会资源与城市相差甚远,农村老年人在福利上的待遇亦远不及城市老年人,前者的社会福利短缺问题俨然成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块短板。202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年,推动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向前发展,满足农村老年人切身福利需求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须知社会福利一词虽是舶来物,但中国的社会福利萌芽早在农耕文明时期就已出现,经由几千年绵延发展,如今已粗具规模,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正是这一体系下的分支。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研究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提供了理论基础,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则提供了一个研究的角度——福利供给主体分析。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西部贫困农村的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选取四川省深度贫困县金口河区为调研地点,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关人员访谈深入了解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医疗健康、精神文化三方面的福利获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当地政府在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上有一定贡献,但仍存在家庭的供给地位逐步弱化、政府的责任回归不到位、集体的社会福利供给不足、社会组织的供给角色边缘化等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既有传统观念因素、经济与政策因素,又有法律制度因素及管理因素。基于以上原因分析,从形成公平正义的福利理念、制定因地制宜的扶助政策、健全老年人社会福利法律体系和搭建多元主体的供给平台四方面提出了发展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对策建议。文末,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道路的一些拙见,以期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些许贡献。

吴铭[10](2020)在《文化产业视域下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迈入2.5亿的大关,社会各界对于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对策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银发经济的概念也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产物——广场舞也因为吸引了广大中老年人群体的参与而颇受社会各界瞩目。早在2015年,广场舞产业作为银发经济的敲门砖,在资本市场曾引起了一番轰动。无数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本着回顾过去四年广场舞文化产业的发展,笔者将立足于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将广场舞产业分为三大板块:内容生产端,资源整合平台端,消费端三大板块,以目前我国的广场舞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横向对比各个产业要素来分析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了成都市的广场舞产业发展现状目前较为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自发性较强,导致大部分中老年人群体的消费种类和消费维度都比较单一,基本只局限在入门级别,即购买了配套的广场舞基础运动服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近年来广场舞产业的创业公司折戟而返的原因大多数在于资本的趋利性而忘却了广场舞产业的双面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广场舞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输出,而成都市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输出较为单一,而且比起服务性质,更像是完成任务的输送文化,脱离了广大群众的基础诉求。同时成都市广场舞民间组织的职能混乱也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切实落地。针对广场舞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中政府应当起到引导作用,增强落实文化服务面向广大中老年人群体的可及性。同时可视情况开放文化服务职能市场,利用社会资金与基层群众的创造性,引导服务职能的转变,引导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广场舞文化中,满足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健身消费需求,从而优化中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为解决老龄化社会消费萎缩的问题提供参考意义。

二、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关注度调查报告(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关注度调查报告(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社区治安治理适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
        1.1.2 涉老治理政策的出台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城市社区
        2.1.2 治安治理
        2.1.3 适老与适老化
    2.2 理论基础
        2.2.1 治理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3 城市社区涉老治安问题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3.1 城市社区涉老治安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
        3.1.1 盗窃、诈骗类案件
        3.1.2 老年人走失类案件
        3.1.3 矛盾纠纷类案件
        3.1.4 邪教、迷信活动
    3.2 城市社区老年治安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身体机能的老化
        3.2.2 认知能力的减弱
        3.2.3 社会支持的缺位
4 国内外社区适老治安治理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社区适老治安治理的经验
        4.1.1 日本:安危确认制度
        4.1.2 新加坡:长者联系中心
        4.1.3 美国:弥补偏向性投入治理
    4.2 国内社区适老治安治理的经验
        4.2.1 北京:老年志愿资源的利用
        4.2.2 深圳:共建有情社区
        4.2.3 保定:至真社会服务发展中心
    4.3 启示
5 我国城市社区适老治安治理的困境
    5.1 认知层面的困境
        5.1.1 适老治理意识薄弱
        5.1.2 适老治理创新意识不足
    5.2 治理主体层面的困境
        5.2.1 适老治理主导机关缺位
        5.2.2 适老治理部门缺乏协作
        5.2.3 适老治理力量整合不足
    5.3 体制机制层面的困境
        5.3.1 适老治理政策供给碎片化
        5.3.2 适老治理资源配置碎片化
6 城市社区治安治理适老化路径
    6.1 树立适老治安治理理念
    6.2 整合适老治安治理力量
        6.2.1 加强政府组织领导,保证适老治安治理开展
        6.2.2 加强社会组织联动,增强适老治安治理协作
        6.2.3 扩大公众参与渠道,补充适老治安治理力量
    6.3 健全适老治安治理机制
        6.3.1 建立适老治安治理预警机制
        6.3.2 建立适老治安治理防控机制
        6.3.3 建立适老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6.4 提供适老治安治理保障
        6.4.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适老治理制度
        6.4.2 弘扬敬老文化,营造适老治理氛围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社区民警适老治安治理情况访谈提纲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山西省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相关概念及模型介绍
    5.研究内容
    6.研究方法
    7.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养老机构资源配置供给现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情况
        2.2 养老机构负责人质性访谈结果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现状
        3.2 养老机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养老机构照护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养老机构护理员一般资料
        2.2 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得分
        2.3 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单因素分析
        2.4 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满意度
        3.2 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4 小结
第三部分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照护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一般资料
        2.2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照护需求依赖现状
        2.3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照护需求依赖的单因素分析
        2.4 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照护需求依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入住老人照护依赖需求
        3.2 照护依赖的影响因素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确定评价指标
        2.2 DEA效率评价结果
        2.3 非有效决策单元投影分析
    3 讨论
        3.1 养老机构的综合技术效率
        3.2 养老机构规模效率
        3.3 养老机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
    4 小结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供需视域下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1.1.2 以“积极老龄化”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
        1.1.3 我国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响应积极老龄化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范围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积极老龄化理论基础
    2.1 老龄化理论
        2.1.1 老龄化的概念
        2.1.2 老龄化社会的成因
        2.1.3 老龄化社会的特点
    2.2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
        2.2.1 积极老龄化的由来和发展
        2.2.2 积极老龄化的内涵
        2.2.3 积极老龄化的愿景
    2.3 积极老龄化与其他相近老龄化理论辨析
        2.3.1 成功老龄化
        2.3.2 健康老龄化
        2.3.3 生产性老龄化
    2.4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大学的意义
        2.4.1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老年大学的必要性
        2.4.2 老年大学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
        2.4.3 老年大学对老年人参与的提高
        2.4.4 老年大学对老年人权利的保障
    2.5 积极老龄化理论与老年大学建筑空间的联系
        2.5.1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对参与的促进
        2.5.2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对健康的促进
        2.5.3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对保障的促进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安市老年大学实例调查研究
    3.1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3.1.1 调研的目的
        3.1.2 调研的意义
        3.1.3 调研方法
    3.2 现有老年大学概述
        3.2.1 老年大学概念
        3.2.2 老年大学建筑分类
        3.2.3 老年大学的功能组成
        3.2.4 老年大学的特殊性
    3.3 西安市老年大学实地调研
        3.3.1 陕西省老年大学
        3.3.2 西安市老年大学
        3.3.3 荣华老年大学
        3.3.4 天朗老年大学
        3.3.5 白金拾光老年大学
    3.4 问题的发现
        3.4.1 周边环境问题
        3.4.2 教学空间问题
        3.4.3 交通空间问题
        3.4.4 无障碍设施问题
        3.4.5 空间环境其他问题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参与式评价
    4.1 建筑空间设计因子的确定
        4.1.1 参与式评价体系
        4.1.2 设计因子的建构与修正
        4.1.3 参与式评价因子的测度
        4.1.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4.2 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因子的重要度调查分析
        4.2.1 被试者的一般特性和对老年教学的态度分析
        4.2.2 设计法因子的重要度整体分析
    4.3 建筑空间设计因子重要度纵向对比分析
        4.3.1 老年大学建筑空间因子重要度分析
        4.3.2 老年大学建筑环境因子重要度分析
        4.3.3 老年大学建筑细部因子重要度分析
    4.4 建筑空间设计因子重要度横向对比分分析
        4.4.1 基于被试者年龄差异的设计因子重要度差异分析
        4.4.2 基于群体性别差异的设计因子重要度差异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
    5.1 设计原则
        5.1.1 支援性原则
        5.1.2 特殊性原则
    5.2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教学空间设计策略
        5.2.1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普通教室
        5.2.2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音乐教室
        5.2.3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手工技能教室
        5.2.4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计算机教室
        5.2.5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阅览室
        5.2.6 促进老年人参与的教师办公室
    5.3 鼓励老年人沟通交往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5.3.1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门厅空间
        5.3.2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走廊空间
        5.3.3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室外道路
        5.3.4 鼓励老年人沟通参与的室外活动场地
    5.4 保障老年人安全和舒适性的空间细部设计策略
        5.4.1 以无障碍设施保障老年人安全舒适
        5.4.2 以家具设计保障老年人安全舒适
        5.4.3 以环境细节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舒适
    5.5 健康的老年大学的物理环境设计策略
        5.5.1 适宜的温湿度环境
        5.5.2 充足的采光和照明
        5.5.3 良好的声环境设计
        5.5.4 顺畅的通风和优质的空气质量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2.1 基本概念
        2.1.1 健康老龄化
        2.1.2 智慧社区
        2.1.3 社区养老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健康老龄化理论
        2.2.2 社区嵌入理论
3.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现状
    3.2 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 养老服务制度体系不健全,医养结合建设不足
        3.2.2 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偏差
        3.2.3 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2.4 养老服务费用短缺
        3.2.5 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建设不足
4.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国内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经验借鉴
    4.1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国内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经验
        4.1.1 “大数据与健康养老”——昆明盛高大城医养结合型智慧养老社区
        4.1.2 天津昔阳里社区——以“智慧社区”建设助力社区养老
    4.2 国外智慧社区养老实践经验
        4.2.1 日本养老服务专门人才教育
        4.2.2 新加坡连续性的“医养服务”
5.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提升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
    5.1 强化医养结合服务建设,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体系
        5.1.1 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5.1.2 法律制度支撑
        5.1.3 政策支持
    5.2 借助大数据对供给与需求进行匹配: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健康化水平
        5.2.1 准确掌握数据信息,推进养老服务精准化水平
        5.2.2 整合养老资源,推进养老服务健康化水平
        5.2.3 开展技术下社区,守护老年人健康
    5.3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提升健康养老生活指数
        5.3.1 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加入,全力推进健康养老社区建设
        5.3.2 加强“嵌入式”养老布局,健全社区托养服务圈功能
        5.3.3 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指数
    5.4 强化创新,化解养老服务资金短缺的困境
        5.4.1 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5.4.2 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5.4.3 加强慢性病管理,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工作
    5.5 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体系
        5.5.1 建立专业化人才培育体系,确立多渠道的资格准入形式
        5.5.2 制定激励性政策,鼓励高水平人才加入养老服务事业
        5.5.3 因势利导,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6.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西安地区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设计方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来源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我国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1.1.3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1.1.4 老龄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1.1.5 课题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适老化设计
        1.3.2 养老机构
        1.3.3 机构养老
        1.3.4 养老模式与养老方式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的界定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结构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1.7 本章总结
第二章 国内外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2.1 发达国家和地区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2.1.1 美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与现状分
        2.1.2 荷兰老年公寓发展状况与现状分析
        2.1.3 日本老年公寓发展状况与现状分析
    2.2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2.2.1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的背景
        2.2.2 老年公寓类型的划分
        2.2.3 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
    2.3 我国东部及沿海城市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2.3.1 北京——泰颐春养老中心
        2.3.2 上海——银康老年公寓
        2.3.3 广东——乐善居颐养院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老年人相关特征及西安地区老年公寓调研与分析
    3.1 老年人相关特征及建筑适老化需求特征
        3.1.1 老年人的划分标准
        3.1.2 老年人生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3.1.3 老年人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3.1.4 老年人行为特征
    3.2 西安市地区养老机构发展状况概述
        3.2.1 西安市地区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3.2.2 西安市地区老年公寓发展状况概述
    3.3 西安地区老年公寓建筑空间环境调查研究分析
        3.3.1 西安市三桥老年公寓
        3.3.2 西安市灞桥区东林老年公寓
        3.3.3 西安市未央区长乐宫老年公寓
        3.3.4 西安市雁塔区三春晖老年公寓
    3.4 西安地区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设施需求与分析
        3.4.1 西安地区老年人居住意愿调查
        3.4.2 西安地区老年人对居住空间设施的需求
    3.5 西安老年公寓居住空间调研总结
        3.5.1 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3.5.2 功能空间布局上存在的问题
        3.5.3 适老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方法
    4.1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目的与原则
        4.1.1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目的
        4.1.2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原则
    4.2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方向与内容
        4.2.1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方向
        4.2.2 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的内容
    4.3 老年公寓功能空间组成与布局设计
        4.3.1 老年公寓功能空间组成
        4.3.2 老年公寓功能空间布局
    4.4 老人居室套型类型及室内功能空间适老化设计
        4.4.1 老人居室空间单元平面改造设计
        4.4.2 室内功能空间适老化改造细节设计
    4.5 老年公寓居住区公共空间老化改造设计
        4.5.1 公共活动空间
        4.5.2 公共服务空间
        4.5.3 交通空间
    4.6 本章总结
第五章 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实践运用
    5.1 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项目分析
        5.1.1 区位分析及项目概况
        5.1.2 交通状况
        5.1.3 周边服务设施
    5.2 项目改造框架及内容
        5.2.1 改造内容
        5.2.2 项目改造框架
    5.3 项目改造设计策略
        5.3.1 居住空间单元设计策略
        5.3.2 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策略
        5.3.3 公寓养老公共服务设施设计策略
    5.4 项目改造实施方案
        5.4.1 改造范围
        5.4.2 居住空间单元环境适老化改造
        5.4.3 室内单元功能空间改造
        5.4.4 室外公共空间改造
        5.4.5 老年康复中心改造
    5.5 本章总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养老设施内老年人居住状况调研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2.3 技术路线
    1.3 数据介绍与研究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贡献
第2章 理论基础、文献综述与国际经验启示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平理论
        2.1.2 需求层次理论
        2.1.3 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理论
        2.1.4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相关研究
        2.2.2 长期照护服务供给的相关研究
        2.2.3 长期照护服务供需匹配的对策
        2.2.4 文献评述
    2.3 国际经验启示
        2.3.1 家庭照护服务模式的代表——日本
        2.3.2 社区照护服务模式的代表——英国
        2.3.3 机构照护服务模式的代表——美国
第3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3.1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分析的理论模型
    3.2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匹配的机制分析
        3.2.1 长期照护服务供需能力的整体评析
        3.2.2 家庭照护服务供需匹配的作用机制
        3.2.3 社区照护服务供需匹配的作用机制
        3.2.4 机构照护服务供需匹配的作用机制
    3.3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供需分析的研究设计
        3.3.1 关于长期照护服务供给能力的整体评价
        3.3.2 关于长期照护服务供需匹配的分步评析
第4章 中国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的供需分析
    4.1 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的需求分析
        4.1.1 描述性分析
        4.1.2 实证分析
    4.2 老年人家庭照护服务的供给分析
        4.2.1 家庭层面
        4.2.2 政府层面
    4.3 家庭照护服务的供需矛盾与原因
        4.3.1 老年人失能化与高龄化并存发展
        4.3.2 家庭结构呈现核心化与少子化
        4.3.3 家庭照料者经济负担逐渐加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的供需分析
    5.1 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的需求分析
        5.1.1 描述性分析
        5.1.2 实证分析
    5.2 老年人社区照护服务的供给分析
        5.2.1 社区层面
        5.2.2 政府层面
    5.3 社区照护服务的供需矛盾与原因
        5.3.1 社区照护缺乏硬软件环境支持
        5.3.2 社区照护服务人员数量与结构失衡
        5.3.3 社区照护关于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欠佳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老年人机构照护服务的供需分析
    6.1 机构照护服务的需求分析
        6.1.1 描述性分析
        6.1.2 实证分析
    6.2 机构照护服务的供给分析
        6.2.1 机构层面
        6.2.2 地区层面
    6.3 机构照护服务的供需矛盾与原因
        6.3.1 养老机构整体床位利用率较低
        6.3.2 专业机构照护人员供给不足
        6.3.3 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供需失衡
        6.3.4 政府关于养老机构运营监管欠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我国历年人口分布情况统计
    附录2 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级别
    附录3 老年人工具性生活自理能力失能级别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1.5.1 研究对象创新
        1.5.2 研究思路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1.2 人本管理理论
        2.1.3 社会认同理论
    2.2 基本概念
        2.2.1 居家养老
        2.2.2 居家养老护理
        2.2.3 养老护理人员专业化
第3章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历程
    3.1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概述
        3.1.1 居家养老护理人员建设政策
        3.1.2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历程
    3.2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概述
        3.2.1 常州市武进区基本情况介绍
        3.2.2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索
第4章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
        4.1.1 问卷调查
        4.1.2 社工小组沟通分析老人满意度
        4.1.3 对城市居家养老中层管理干部和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深度访谈
    4.2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调查原因分析
        4.2.1 政策调控影响
        4.2.2 安全保障制度和职业护理培训缺失
        4.2.3 未重视队伍建设中的医护人员占比
        4.2.4 未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4.2.5 存在社会歧视
第5章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5.1 完善保障政策,平稳推进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步伐
        5.1.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5.1.2 建立分级培训考核和护理标准
        5.1.3 建立高校人才输送机制
        5.1.4 扩充医护人员占比
    5.2 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
        5.2.1 设立公共财政专项预算
        5.2.2 建立专项评估制度
        5.2.3 健全人事薪酬制度
        5.2.4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5.3 加大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培育和发展
        5.3.1 建立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才库
        5.3.2 纳入人才发展规划
        5.3.3 加强城市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培训
        5.3.4 搭建城市居家养老产业人才孵化基地
    5.4 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专业化建设配套体系
        5.4.1 借助社会网格完善培训体系
        5.4.2 发挥公益组织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力量和作用
        5.4.3 加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宣传及人文关怀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夕阳红居家养老护理员沟通学习小组工作计划
附录C 城市居家养老中层管理干部和城市居家养老护理员的深度访谈

(8)反转新闻中的老年刻板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反转新闻
        1.3.2 老年刻板印象
    1.4 文献综述
        1.4.1 反转新闻中的刻板印象综述
        1.4.2 新闻报道中的老年人刻板印象综述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反转新闻中的老年人刻板印象
    2.1 涉及老年人反转新闻案例选取和分析
        2.1.1 案例选择标准
        2.1.2 案例内容及传播特点分析
    2.2 反转新闻案例中老年人刻板印象分类和表现
        2.2.1 道德低下形象
        2.2.2 被救助、易受伤害的“弱者”
        2.2.3 缺乏个人价值,以儿女为中心
    2.3 反转新闻案例中老年人刻板印象特点分析
        2.3.1 负面、消极为主,污名化严重
        2.3.2 女性老年形象凸显,男性形象隐避
第三章 老年人刻板印象的构建
    3.1 新闻传播与虚拟环境
        3.1.1 报道的偏差性与刻板印象的放大
        3.1.2 标签化的盛行与事实的遮蔽
        3.1.3 反转新闻的传播特性
    3.2 媒体机制
        3.2.1 新闻价值观的转变——利益导向
        3.2.2 舆论放大机制
    3.3 受众心理:以虚拟环境为基础的认知
        3.3.1 认知模式的简化
        3.3.2 负面偏好和狂欢式嘲讽
        3.3.3 从众效应和群体性感染
    3.4 社会环境与文化机制
        3.4.1 人口结构——未富先老带来资源配置问题
        3.4.2 代际冲突——信息时代出现新形势
        3.4.3 文化机制——老年人社会地位的下滑
第四章 老年人刻板印象的顽固性及反思
    4.1 刻板印象催化舆论反转
    4.2 刻板印象的顽固性及其原因
        4.2.1 网络沟通与刻板印象的维持
        4.2.2 态度形成的固定化
        4.2.3 刻板印象的转化
        4.2.4 媒体缺少对老年刻板印象的反思
    4.3 老年刻板印象的反思
        4.3.1 刻板印象对老年人的伤害
        4.3.2 从刻板印象到社会矛盾
第五章 对老年人刻板印象的消解之策
    5.1 政府主动掌握舆论,引导并规范
        5.1.1 积极介入,缓和矛盾
        5.1.2 提倡积极老龄化
        5.1.3 完善追责处罚机制
    5.2 社会、组织、家庭多方参与,培养积极老化心态
        5.2.1 扭转老年人老化心态
        5.2.2 增加代际沟通
    5.3 媒体改进报道
        5.3.1 平衡涉老报道
        5.3.2 给予老年人话语权
        5.3.3 重现老年人积极健康媒介形象
    5.4 公众:提高素养,谨慎发言
    5.5 老年人自身的努力
        5.5.1 参与数字化生存
        5.5.2 老人群体正其言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5—2019 年涉老反转新闻案例
附录2 :反转新闻案例首发情况
附录3 :案例舆情发展
致谢

(9)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研究 ——以四川省金口河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
    五、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福利
        二、老年人社会福利
        三、贫困
    第二节 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社会福利思想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第三节 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概述
        一、发展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必要性
        二、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发展脉络
        三、当前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整体状况描述
第二章 金口河区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研究金口河区老年人社会福利问题的普遍意义
    第二节 金口河区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基本政策
    第三节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介绍
    第四节 调研对象的福利情况分析
        一、日常生活方面
        二、医疗健康方面
        三、精神文化方面
第三章 金口河区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家庭:供给主体地位逐步弱化
        一、子女赡养水平不断降低
        二、家人陪伴时间减少
    第二节 政府:责任回归不到位,扶持力度不足
        一、福利机构设置不合理
        二、福利政策未考虑地域性
    第三节 集体:社会福利供给不足
        一、村委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
        二、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性收入有限
    第四节 社会组织方面:供给角色边缘化,作用发挥有限
        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常态体系未建立
        二、社会组织自身能力不足
第四章 金口河区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传统观念因素
        一、传统执政观念上的城乡失衡导致福利二元化
        二、老年人自身的福利意识淡薄
    第二节 经济与政策因素
        一、贫困县落后的经济基础造成福利发展滞后
        二、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规模小型化导致家庭福利供给减弱
    第三节 法律制度因素
        一、现行社会福利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系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专门法缺失
    第四节 管理因素
        一、政府福利部门管理欠佳导致扶持力度不足
        二、双重管理体制导致社会组织参与有限
        三、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导致供给不足
第五章 发展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转变福利观念:形成公平正义的福利理念
        一、构建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均衡发展的福利观
        二、重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社会福利诉求
    第二节 弥补区域差异:制定因地制宜的扶助政策
        一、开发地方特色扶助项目
        二、福利资源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
        三、做好福利供给与脱贫攻坚的协调工作
    第三节 完善法制建设:健全老年人社会福利法律体系
        一、修订现行法律中有关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
        二、制定系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专门法
    第四节 划分权责范围:搭建多元主体的供给平台
        一、建立区县级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管理机构
        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结语
    一、总结
    二、关于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道路的讨论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硕博论文类
    四、电子文献类
    五、报刊类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一 J区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民政局及老龄办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10)文化产业视域下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主要内容
        1.3.2 基本思路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田野调查法
        1.4.4 问卷调查法
        1.4.5 访谈法
        1.4.6 数理统计法
    1.5 创新之处
2 文化产业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文化产业的相关概念
        2.1.1 文化产业的概念
        2.1.2 广场舞的界定
        2.1.3 广场舞与文化产业的关联
    2.2 研究的理论支撑
        2.2.1 文化产业链理论
        2.2.2 文化消费理论
3 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3.1 广场舞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3.1.1 全民健身视域下的体育产业
        3.1.2 老龄化趋势下的银发经济
        3.1.3 基于城市公共空间的休闲产业
        3.1.4 新媒体背景下的“互联网+”广场舞
    3.2 面向亿级市场的创业浪潮与资本热
    3.3 基于产业链模式的城市广场舞现状考察
        3.3.1 广场舞装备市场
        3.3.2 广场舞培训市场
        3.3.3 线上应用开发
        3.3.4 线下活动运营
        3.3.5 跨界营销模式
    3.4 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消费者群体分析
        3.4.1 成都广场舞群体的消费习惯分析
        3.4.2 KOL在广场舞群体消费中的影响分析
4 成都市广场舞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创业热潮与市场冷遇之间的急转与落差
        4.1.1 缺乏对中老年人的消费心理与习惯的把握
        4.1.2 缺乏公司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1.3 缺乏有效的宣传媒介
        4.1.4 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
        4.1.5 偶遇资本冷潮,融资环境恶劣
    4.2 高涨的文化消费需求与低层次的文化产品形态之间的错位与缺口
        4.2.1 老年消费市场逐步扩大
        4.2.2 错位的广场舞文化供给
        4.2.3 触不可及的广场舞文化内容
    4.3 商业化模式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4.3.1 脱离产业发展的文化供给
        4.3.2 可望不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
        4.3.3 市场化运作与公益服务供给模式的矛盾
5 成都市广场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对策
    5.1 把握市场走向,满足市场需求
        5.1.1 针对中老年人消费习惯“对症下药”
        5.1.2 面对市场冷遇,政企合力度寒冬
        5.1.3 丰富广场舞文化消费的服务供给
        5.1.4 结合成都市产业特点,优化产品与服务供给
    5.2 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性、民族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内容创意与研发
        5.2.1 广场舞的起源与溯源
        5.2.2 增添广场舞的民族文化内涵
    5.3 产业经济模式与社会服务模式之间的协调与融合
        5.3.1 转变机制,整合社会经济效益
        5.3.2 携手民间资本,开放文化市场
        5.3.3 多元主体,多维输出,共建文化服务供给生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老龄化社会的社会关注度调查报告(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社区治安治理适老化研究[D]. 何海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2]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山西省养老机构资源配置现状研究[D]. 赵越聪.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大学建筑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梅子骏. 长安大学, 2021
  • [4]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智慧社区养老服务研究[D]. 陈志荣. 东华大学, 2021(11)
  • [5]西安地区老年公寓适老化改造设计研究 ——以荣华清荷园养老公寓设计方案为例[D]. 吴朝亮. 长安大学, 2020(06)
  • [6]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供需研究[D]. 丁雪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7]常州市武进区城市居家养老护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 张珞馨. 南昌大学, 2020(01)
  • [8]反转新闻中的老年刻板印象研究[D]. 崔子瑶. 河北大学, 2020(08)
  • [9]西部贫困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研究 ——以四川省金口河区为例[D]. 夏雯瑶. 上海大学, 2020(03)
  • [10]文化产业视域下成都市广场舞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吴铭. 西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老龄化社会社会问题调查报告(摘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