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银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及其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柴品发[1](2019)在《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金融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增大,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乱象进行专项整治。越来越多的银行因没有合理控制运营操作风险而频频曝出风险案件,已经引起银行业的重视。H银行成立于2007年,是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由于成立时间晚,员工操作经验不足,风险意识低,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隐患。本文从相关基础理论出发,结合操作风险相关知识,得出运营操作风险的定义,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随后针对H银行当前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运用SWOT进行分析得出管理建议,并结合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经验,最终提出解决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郑超[2](2018)在《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基础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金融系统陆续暴露了多起案件和风险事件,对银行经营管理、社会形象及声誉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也对金融机构运营条线风险防控提出巨大挑战。面对案件高发、违规频繁的运营风险防控形势,只有夯实运营基础管理,才能控制风险的发生,防患于未然。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目前面临着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逐步加快等外部环境,同时也面临着业务发展存在瓶颈、扁平化管理积极推行、风险防控形势不容乐观的内部环境,如何在前中后台分离基本实现的环境下迅速、有效地提升运营基础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文章采用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法、模型分析法,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出现的各类高风险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运营基础管理盲区,从而确定运营基础管理目标。文中运用了运营基础管理水平监测模型,选取中国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辖内某二级分行的运营管理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将运营基础管理分为“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两个模块,往模块中装入数据,形成完整的监测模型。本文以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充分研究和分析农业银行运营管理制度实施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农业银行运营后台“三大集中”上线之后、前后台基本实现分离的情况下,给出完善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目前运营管理体系的解决方法,对如何提升运营基础管理水平进行了研究,尝试以一个较为宏观的视角为内蒙古农行运营基础管理建立分析体系,进而为其他商业银行打造快捷高效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营体系、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推进业务发展、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马赛[3](2017)在《工商银行A市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银行业务需求的不断深入发展及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普及,金融行业出现了巨大变革,国际范围内金融领域的业务竞争日益加剧。电子银行作为银行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依靠其低廉成本以及其自身的便捷性,已经越来越被商业银行所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进一步影响着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运营模式。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电子银行功能、服务等也需要不断创新。中国工商银行是国内最早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已成为工行重要创新来源与经济增长点。本文针对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进行研究,试图为A市工行未来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找到新方向和机会,也对整个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推动促进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基本概念以及在传统银行转型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在未来创新发展中可以获取的借鉴经验。其次,概述了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基本情况,并通过SWOT、PEST分析法探讨了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当前的发展环境及创新发展的必要性,运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对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数据和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的需求情况做了客观分析,总结了其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在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中“强基础、促转型、重创新”的发展思路以及“做大数量、做高质量、做广范围”的发展目标,同时,围绕产品、营销及客户服务三个层面,从分行特色产品创新、分层次精准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新发展方向和重点创新要素。进一步,文章从风险管控、专业队伍建设、内部制度建设及绩效考核机制四个方面给出了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对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价值。
董宇平[4](2016)在《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李锴[5](2016)在《C银行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安全、科学、高效率的解决方法和方案。对于当下的政府和企业来说,基本已经达成采用云计算技术规划和建设信息系统的共识,而新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利用云计算来提高现有的工作流程、业务功能以及用户体验。引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在《云计算白皮书(2014)》中的一句话来形容云计算与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状,“云”已经成为ICT技术和服务领域的“常态”。金融行业作为使用“最传统的IT架构”企业,现今也面临着云计算建设方面的抉择问题。C银行作为大型商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直不断深入,位于业界前列,孜孜不倦的追求IT架构的合理性、高效性、可维护性和可管理性。随着C银行业务的快速增长和虚拟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服务器数量日益增多,给银行IT部门在运营、维护和管理工作上带来非常大的难度和复杂度;同时,由于服务器等硬件系统参照业务峰值进行设计,导致了设备整体利用率相对偏低,效率不高。云计算技术和模式的出现为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云计算所提倡的资源池化,标准化,自动化,规范化,将资源作为服务等特点可以有效的克服上述问题,但是云计算的应用将对现有的IT架构和管理产生不小的影响,会影响到现有的工作模式、IT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乃至组织架构等等。另一方面金融行业在云计算平台建设方面,至今还处于探索期,并未形成一个最佳实践方案。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C银行云平台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金融行业云平台建设现状,为商业银行云平台建设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然后结合其云平台建设实践的现状,从组织架构、产品创新、建设方案、技术选择、实施管理等方面分析,分别应用PEST,SWOT等方法分析C银行进行云平台建设的内外环境影响、机会与挑战等方面的因素,最后结合其云平台建设的目标定位及具体措施,归纳总结适用于C银行的云平台建设的方案及保障云平台建设实施的计划。
赵德奎[6](2016)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手机银行,指的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和不同设备实现各类金融业务进行实时办理的一种服务形式。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商务的进步,手机银行业务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尤其是在国外,手机银行因为起步比较早,当前较为成熟,比如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及欧美等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已经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在我国手机银行属于新兴阶段,当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国内手机银行能够办理的业务也越来越多。由于国内外手机银行起步不同,当前国内外对于手机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和风险管理研究也不完全一样,国内对于手机银行的风险管理研究较少,而伴随着手机银行用户数量和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构建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通过研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的风险管理进而剖析国内的手机银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机银行的定义、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然后采用定性方法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层级分析法对邮储银行手机银行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控制邮储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而对国内其他银行的手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魏俊[7](2016)在《兰州银行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手机银行作为时代的产物,它不仅象征着潮流,更是现代化生活中人们对产品使用上方便快捷的追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节奏的生活使得银行可以瞄准时机,积极地开展手机银行业务以获取收益,商业银行只有充分认识到手机银行业务在未来的广阔前景,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时刻与网络经济保持同步。兰州银行自1997年成立以来,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努力,目前已经成为兰州市场上存贷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兰州银行从发展的全局视角出发,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优势,加大信息技术的创新,主动拥抱互联网金融,积极进行研发,于2012年推出本行的手机银行。兰州银行将手机银行作为提高客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更好地开展手机银行业务营销,进一步增强客户对兰州银行手机银行的认知,扩大兰州银行手机银行的影响力,还有许多工作可做。本文以兰州银行定西分行的个人手机银行业务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定西分行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对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业务的营销现状进行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了客户对手机银行的使用情况,并分析了消费者的行为。其次,本文对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的目标市场客户群进行细分,对兰州银行定西分行的目标市场进行了选择并确定了重点营销目标。最后通过结合4p理论与4c理论,针对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即明确兰州银行定西分行手机银行市场定位,实施手机银行的差异化营销;结合客户的偏好积极推出客户实际需要的手机银行产品;充分利用网络、网点等多渠道多方位的营销手段,把便利性融入手机银行营销过程中;注重交叉营销方式的运用,通过营业推广、广告宣传、公共关系等营销方式的交叉运用,提高手机银行的促销效果。
王梦雪[8](2015)在《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业务涵盖了银行传统业务及缴费、理财、贵金属交易等创新业务。电子银行作为一种全新的银行理念和服务方式,不仅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与开放性,在与银行之间的互动性方面也得到极大提升,能够形成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全面金融管理服务。银行所开展的电子银行业务凭借其稳定性和高效性快速抢占市场,同时还能够对相关的金融理财产品进行定制,这对银行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客户依赖度,扩大销售收入,降低服务成本,创新银行业务和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电子银行业务正在进一步改变着银行业的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和竞争格局,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核心动力,同时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围绕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阐述了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的研究背景、范围、目的、意义和发展态势,使用PEST分析方法和波特的”五力”分析方法,客观的分析了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内外部环境、营销现状和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产品创新、渠道建设、营销策略、管理考核等多方面,提出符合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实际情况的发展对策。目的在于通过相应建议和策略的实施,提升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竞争优势,推动业务又快又好的发展。
刘霄仑[9](2012)在《基于COSO与Basel体系并行实施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的背景是基于商业银行这一以风险为经营对象和获利手段的特殊类型的企业,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从银行内部来讲,很多重大风险确实没有得到系统、有效地治理,以致于象雷曼兄弟银行这样的老牌金融机构陷入绝境;另一方面,从外部监管环境看,商业银行必须按照Basel体系的要求来开展风险管理,而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风险管理及内控产生重大影响的COSO风险管理及内控框架体系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了其理论缺陷,正处在修订过程之中。与此同时,财政部、银监会等五部委则发布了基于COSO体系的《内控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实施对象涵盖了商业银行。因此,中国商业银行面临外部监管的双重要求,Basel与COSO体系并行实施的压力和成本巨大,亟需迫切解决如何将两大体系融合的问题。基于对相关概念和文献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的COSO框架,详细讨论了现有的COSO框架与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关系,指出现有的COSO框架对于商业银行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本文探讨了如何对COSO框架进行完善以适应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需要。在中国银行业受Basel体系影响越来越深的现实情况下,本文将完善后的COSO框架与Basel体系结合起来,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建立起一个将BASEL体系要求与《内控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相融合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内容涉及到对内控基本概念的探讨:机会和风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控制和风险控制;以及几个关系的把握:机会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COSO体系与巴塞尔体系的比较;研究指出了COSO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明确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企业管理及其不足之间的关系,并针对COSO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修改建议;然后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性质及业务特点以及这些性质和特点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根据修订后的COSO体系,提出了商业银行并行实施COSO与Basel体系时应把握的内部控制的原则,以及对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修改的建议。最后采用案例分析,针对建设银行的分行层面的具体业务流程,应用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整体框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验证了并行实施的可行性。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提出了商业银行并行实施Basel和COSO体系的协调原则:应立足于Basel体系,以COSO理念为指导和补充。而且强调了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以及在二级分行及以下层次推广COSO体系的重要性。2.建立了新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体系,提出了控制的不足/不当与风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厘清了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管理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内部控制应包含对于运营层面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控制不足或不当的管理,以及成本效益原则适用于管理控制而非风险控制。3.提出了COSO与Basel体系融合首先需要解决对于商业银行风险的性质定位的问题,进而实现风险种类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两个体系的对接。
赵泽峰[10](2010)在《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综合前置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内商业银行业掀起了“大集中”的浪潮,各商业银行纷纷展开了大集中系统的建设。银行信息系统的数据集中建设,在业务上,能够为银行建立全行业务的统一视图;在信息技术建设上,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集中投入,加快各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从而提高银行整体的竞争力,同时降低银行信息系统的维护成本。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在实施大集中之前,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各种渠道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内的绝大多数业务系统都是由分行建设的。分行通常按照自己的业务为来建设的渠道系统、业务支持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在交通银行大集中的过程中,部署在总行数据中心的核心业务系统取代了分行的业务系统,而分行的渠道以及中间业务系统,由于银行的规模以及地方特色等原因往往很难集中到数据中心。基于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当前的现状和需求,本文着重于前置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在对综合前置系统的必要性、需求分析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中许多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如:XML、多线程处理、三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等。本人通过参与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综合前置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讲述了本系统的设计目标与特点,突出了本系统所具有的安全性、易扩展性、稳定性、高效性、安全性、易开发性等特点。并从系统架构、系统内部结构、业务逻辑分析、与其他外部系统的对接、各类交易处理流程、动态链接库设计介绍了综合前置系统的设计思想。希望本文能在各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架构选择、设计开发、系统维护、体系优化等方面,提供有用的参考。
二、浅析银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及其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银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及其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
二、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管理相关理论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SWOT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H银行概述 |
第二节 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
一、运营风险管理体系 |
二、运营风险管理制度 |
三、后督系统及实时监督机制 |
四、定期轮岗制及强制休假制度 |
五、业务系统管理 |
六、重点业务的集中处理 |
第三节 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运营操作风险操作流程问题 |
二、运营操作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三、运营操作风险人员管理的问题 |
第四节 运营操作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
一、前台操作与系统流程制度不适应 |
二、系统开发技术与业务发展速度不同步 |
三、业务发展与人力资源计划不匹配 |
四、风险预警系统和风险控制能力的缺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SWOT分析 |
第一节 内部约束分析 |
一、优势因素 |
二、劣势因素 |
第二节 外部约束分析 |
一、机会因素 |
二、威胁因素 |
第三节 基于SWOT分析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战略 |
一、SO战略组合 |
二、WO战略组合 |
三、ST战略组合 |
四、WT战略组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借鉴及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经验 |
一、摩根大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 |
二、荷兰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
第二节 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经验 |
一、中国工商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 |
二、北京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 |
第三节 国内外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启示 |
一、国外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启示 |
二、国内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完善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完善运营操作风险管控架构 |
一、健全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组织 |
二、优化运营业务管理结构 |
三、改善运营业务操作流程 |
四、推进运营业务操作一体化发展 |
五、加快智能化银行建设的步伐 |
第二节 完善运营操作风险监督管理机制 |
一、建设健全风险预警监测系统 |
二、持续完善风险预警监测系统 |
三、严格规范预警处理岗位责任制 |
第三节 加强运营业务操作人员管理 |
一、优化人员组织结构 |
二、提升人员素质水平 |
三、改进人员培训机制 |
第四节 健全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
一、完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管理 |
二、加强员工文化教育活动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基础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同业实践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理论 |
2.1.2 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理论 |
2.1.3 商业银行前后台分离理论 |
2.2 国内外同业对相关理论的实践 |
2.2.1 国外商业银行对流程再造理论的实践 |
2.2.2 国外商业银行对前后台分离理论的实践 |
2.2.3 国内对相关理论的研究 |
第三章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基础管理水平分析 |
3.1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基础管理概况 |
3.1.1 农业银行运营管理组织架构现状分析 |
3.1.2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三大集中”基本设计 |
3.2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对“三大集中”系统运营风险指标的应用 |
3.2.1 确定运营管理定位与目标 |
3.2.2 运营基础管理水平监测模型的构建 |
3.2.3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基础管理水平监测模型试点应用分析 |
3.2.4 利用“三大集中”运营风险指标进行管理 |
3.2.5 运营基础管理水平监测模型效果验证 |
3.3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
3.3.1 “部门银行”问题依然存在 |
3.3.2 网点转型出现“退潮”现象 |
3.3.3 在同业竞争中存在劣势 |
第四章 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提升运营基础管理水平的对策 |
4.1 强化运营基础管理和风险管控 |
4.1.1 组织架构改革 |
4.1.2 完善运营风险监管制度体系 |
4.1.3 建立运营风险季度分析报告制度 |
4.1.4 规范分行运营后台中心业务操作 |
4.2 优化系统制度流程,创新柜面处理模式 |
4.2.1 优化系统制度流程 |
4.2.2 推进柜面业务无纸化改革 |
4.2.3 打造智慧银行网点转型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结论 |
5.2 关于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工商银行A市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章 电子银行业务基础理论概述 |
2.1 电子银行业务简介 |
2.1.1 电子银行业务概念 |
2.1.2 电子银行业务的主要类型 |
2.1.3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及风险 |
2.2 电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
2.2.1 传统银行业务局限性 |
2.2.2 电子银行发展在传统银行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
第3章 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现状、特征及启示 |
3.1 国外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现状与特征 |
3.1.1 国外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3.1.2 国外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特征 |
3.2 国内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现状与特征 |
3.2.1 国内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
3.2.2 国内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特征 |
3.3 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启示 |
第4章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4.1 A市工行基本概况及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
4.1.1 A市工行基本概况 |
4.1.2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历程 |
4.2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环境分析 |
4.2.1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宏观环境因素(PEST)分析 |
4.2.2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内外部环境的SWOT分析 |
4.3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4.3.1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数据分析 |
4.3.2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用户体验情况分析 |
4.4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
4.4.1 产品创新性方面 |
4.4.2 产品营销方面 |
4.4.3 服务体系构建方面 |
4.4.4 保障机制方面 |
第5章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实施策略 |
5.1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
5.1.1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思路 |
5.1.2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目标 |
5.2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重点 |
5.2.1 产品体系创新 |
5.2.2 营销体系创新 |
5.2.3 服务体系创新 |
第6章 A市工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保障措施 |
6.1 提高风险管控水平 |
6.2 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
6.3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
6.4 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4)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回顾 |
三、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四、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
五、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
六、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 |
七、总结 |
(5)C银行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1 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 |
1.1.2 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情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应用情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应用情况 |
1.3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商业银行信息化和云计算相关理论综述 |
2.1 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及现状 |
2.1.1 诺兰模型 |
2.1.2 国内外商业银行金融电子信息化发展 |
2.2 云计算基础概念 |
2.3 云计算相关理论及参考架构与模式 |
2.3.1 ITIL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理论 |
2.3.2 IBM云计算参考架构(CCRA) |
2.3.3 DevOps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C银行云平台建设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C银行概况 |
3.1.1 企业发展历程 |
3.1.2 企业组织架构 |
3.1.3 企业经营概况 |
3.2 C银行企业战略分析 |
3.3 C银行云平台建设背景 |
3.4 C银行云平台建设现状 |
3.5 C银行云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
3.5.1 基础设施管理方面的需求 |
3.5.2 基础软件管理方面的需求分析 |
3.5.3 运维管理方面的需求分析 |
3.5.4 云平台系统方面的需求 |
第4章 C银行云平台建设方案 |
4.1 C银行云计算平台建设PEST分析 |
4.2 公有云与私有云的选择 |
4.2.1 公有云与私有云的差异性 |
4.2.2 C 银行公有云建设战略分析 |
4.2.3 C 银行私有云建设战略分析 |
4.3 C银行云平台建设的SWOT分析 |
4.4 C银行云平台建设总体指导原则 |
4.5 C银行云平台建设总体方案 |
4.6 C银行云平台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
第5章 C银行云平台建设实施 |
5.1 实施计划 |
5.2 项目实施情况 |
5.3 实施保障 |
5.3.1 组织保障 |
5.3.2 制度保障 |
5.3.3 资金保障 |
5.3.4 人员保障 |
5.4 实施收益 |
第6章 C银行云平台建设总结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手机银行概述及发展前景分析 |
2.1 手机银行的概念及其特点 |
2.1.1 手机银行的概念 |
2.1.2 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的区别 |
2.1.3 手机银行与电话银行的区别 |
2.1.4 手机银行与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区别 |
2.2 国外手机银行发展情况 |
2.2.1 日本 |
2.2.2 韩国 |
2.2.3 美国 |
2.3 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 |
2.4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概况 |
2.4.1 邮储银行手机银行总体功能 |
2.4.2 邮储银行手机银行业务安全策略 |
第三章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风险分析 |
3.1 外部风险 |
3.1.1 法律合规风险 |
3.1.2 信誉风险 |
3.2 内部风险 |
3.2.1 技术风险 |
3.2.2 操作风险 |
3.2.3 数据安全风险 |
3.2.4 业务连续性风险 |
3.2.5 战略风险 |
第四章 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风险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
4.1.1 风险管理原则和目标 |
4.1.2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部门 |
4.1.3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评估流程 |
4.2 邮储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1 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 |
4.2.2 手机银行风险意识薄弱 |
4.3 邮储手机银行层次分析法模型下的风险评估 |
4.3.1 风险评估指标设计 |
4.3.2 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
4.3.3 风险评估指标权重 |
4.3.4 风险评估指标评分 |
第五章 邮储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
5.1 建立邮储银行手机银行风险控制体系 |
5.1.1 完善邮储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策略与办法 |
5.1.2 明确手机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总分行通汇报机制 |
5.1.3 理清手机银行风险管理活动 |
5.1.4 适当应用手机银行风险管理工具 |
5.2 针对性强化内外部风险管理的对策 |
5.2.1 手机银行系统外包风险管理对策 |
5.2.2 操作风险风险管理对策 |
5.2.3 手机银行法律风险对策 |
5.2.4 手机银行声誉风险对策 |
5.2.5 手机银行技术风险对策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兰州银行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手机银行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概述 |
1.2.2 国外研究概述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手机银行概述 |
2.1.1 手机银行业务的定义 |
2.1.2 手机银行业务的竞争优势 |
2.1.3 手机银行与其它电子银行渠道比较 |
2.2 营销理论概述 |
2.2.1 STP理论 |
2.2.2 4p理论与 4c理论 |
第三章 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兰州银行总体手机银行业务概况 |
3.1.1 基本情况 |
3.1.2 手机银行业务的基本内容 |
3.2 兰州银行定西分行概况及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状况 |
3.3 兰州银行定西分行客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1 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兰州银行定西分行手机银行营销当前存在的问题 |
3.4.1 手机银行营销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
3.4.2 客户管理不重视,未能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
3.4.3 营销活动执行力不高,营销体系不够健全 |
第四章 兰州银行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目标市场选择 |
4.1 兰州银行定西分行客户群市场细分 |
4.1.1 以年龄为细分依据 |
4.1.2 以个人储蓄为细分依据 |
4.1.3 以家庭生命周期为细分依据 |
4.2 根据调查分析进行目标市场选择 |
4.3 定西分行手机银行市场定位 |
4.3.1 根据客户需求明确目标市场 |
4.3.2 个人手机银行目标市场定位 |
第五章 兰州银行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营销策略 |
5.1 产品与消费者策略 |
5.2 价格与成本策略 |
5.3 渠道与方便策略 |
5.4 促销与沟通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背景 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三节 论文的总体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四节 本研究范围和限制 |
第五节 本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本文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及分析工具概述 |
第一节 银行市场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一 电子银行的内涵 |
二 电子银行的种类 |
第二节 相关分析工具概述 |
一 PEST模型 |
二 “五力”竞争模型 |
三 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环境分析与评价 |
第一节 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外部主要环境因素分析 |
一 宏观环境主要因素分析 |
二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所处内部环境分析 |
一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发展概况 |
二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人力资源概况 |
三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业务发展概况 |
四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发展概况 |
五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信息技术发展概况 |
第三节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环境的综合分析评价 |
第四章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一节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现状 |
一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
二 电子银行业务经营条件分析 |
三 电子银行业务内部管理分析 |
四 电子银行业务盈利能力分析 |
五 电子银行业务资源优势竞争价值分析 |
第二节 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电子银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二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提升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水平的对策研究 |
第一节 明确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核心任务及发展方向 |
一 核心任务 |
二 发展方向 |
第二节 强化内部管理,推进电子银行业务激励政策 |
一 打破条块管理,实施精细化 数字化管理 |
二 加强电子银行团队的建设,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
三 调整绩效考核方法,推进电子银行业务激励政策 |
四 加强电子银行风险防控,保证合规经营 |
五 以数据库分析为基础实行部门联动营销,促进精准营销 |
六 调整营销组合策略,提升营销水平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谢辞 |
个人简介 |
(9)基于COSO与Basel体系并行实施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主要概念的界定 |
1.2.1 内部控制 |
1.2.2 COSO 及其发布的系列公告 |
1.2.3 风险管理 |
1.2.4 Basel 体系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3.4 创新点 |
1.3.5 技术路线与研究架构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内部控制基础理论 |
2.1.1 不确定性经济学 |
2.1.2 控制论 |
第二节 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
2.2.2 国际内控研究文献综述 |
2.2.3 国际国内职业组织发布的相关公告/指南/规范/指引 |
第三节 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
2.3.1 商业银行的风险分类 |
2.3.2 监管机构发布的商业银行内控要求 |
2.3.3 有关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
第四节 BASEL 协议内容回顾 |
2.4.1 《巴塞尔协议 I》 |
2.4.2 《巴塞尔协议 II》 |
2.4.3 《巴塞尔协议 III》 |
2.4.4 总结 |
第三章 COSO 体系和 BASEL 体系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 |
第一节 COSO 体系及其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 |
3.1.1 COSO 的发展及其不足 |
3.1.2 对内部控制目标的探讨 |
3.1.3 控制边界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3.1.4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范畴 |
3.1.5 对 COSO 体系应用于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议 |
第二节 BASEL 体系的实施及其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 |
3.2.1 商业银行的目的与目标 |
3.2.2 商业银行的业务 |
3.2.3 商业银行的特点 |
3.2.4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3.2.5 中国商业银行实施 Basel 体系的环境及实施状况 |
第三节 改进的 COSO 和 BASEL体系并行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影响 |
3.3.1 商业银行风险及其管理相对于一般企业的特点 |
3.3.2 COSO 体系与 Basel 体系针对风险管理指导思想的不同点 |
3.3.3 资本要求对于商业银行的意义 |
3.3.4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 |
3.3.5 改进的 COSO 与 Basel 体系在商业银行并行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
第四章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导向的商业银行内控体系 |
第一节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治理机制建设 |
4.1.1 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治理机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
4.1.2 《巴塞尔协议 II》对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的要求 |
4.1.3 构建良好的商业银行风险治理的措施 |
4.1.4 对国内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治理机制的调研 |
第二节 构建商业银行良好的内部环境 |
4.2.1 调查问卷设计 |
4.2.2 研究样本 |
4.2.3 信度与效度 |
4.2.4 分析结果 |
4.2.5 结论与讨论 |
第三节 业务流程梳理与再造 |
4.3.1 前台模块化业务流程 |
4.3.2 中台的风险管理与价值控制 |
4.3.3 后台的综合管理与价值保障 |
第四节 考核评价与薪酬体系 |
4.4.1 内控目标的分解和落实 |
4.4.2 岗位职责的考核与评价 |
4.4.3 薪酬体系 |
第五节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控对外信息披露与监管 |
4.5.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
4.5.2 内控信息对外披露与监管机构的监管 |
第五章 建设银行某分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研究 |
第一节 操作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及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电子化创新背景下会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分析 |
5.2.1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大集中的概况 |
5.2.2 会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界定 |
5.2.3 会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以银企对账流程为例 |
5.2.4 会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成因 |
第三节 国有商业银行会计柜面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
5.3.1 建设银行会计柜面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分析 |
5.3.2 现有内部控制体系与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差距 |
第四节 对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完善会计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建议 |
5.4.1 培育合规文化,塑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
5.4.2 探索实施科学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手段 |
5.4.3 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
5.4.4 整合创新风险监控手段 |
5.4.5 畅通信息报告路径,确保有效沟通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管理启示与研究展望 |
6.2.1 管理启示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调研表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综合前置系统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国内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建设必要性分析 |
2.1 国内外银行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
2.2 商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情况分析 |
3 建设交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
3.1 从业务的角度看交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必要性 |
3.2 从技术的角度看交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的必要性 |
4 交通银行综合前置系统需求分析 |
4.1.功能需求分析 |
4.2.质量属性 |
4.3.其他需求分析 |
5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综合前置平台的总体设计 |
5.1 系统概要设计 |
5.2 业务逻辑分析 |
5.3 系统设计原则 |
5.4 系统使用的关键技术 |
6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综合前置系统详细设计 |
6.1 环境要求 |
6.2 综合前置平台功能设计 |
6.3 各类交易流程处理分析 |
6.4 基于综合前置平台的应用开发过程 |
6.5 动态连接库设计 |
6.6 系统安全策略 |
7 结论 |
7.1 设计完成后的测试 |
7.2 主要结论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析银行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及其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H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柴品发.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2]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运营基础管理水平提升问题研究[D]. 郑超.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8(05)
- [3]工商银行A市分行电子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研究[D]. 马赛. 湘潭大学, 2017(02)
- [4]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J]. 董宇平. 读书文摘, 2016(20)
- [5]C银行云计算平台建设方案研究[D]. 李锴.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手机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 赵德奎. 天津大学, 2016(03)
- [7]兰州银行定西分行个人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魏俊. 兰州大学, 2016(11)
- [8]中国A银行宁夏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 王梦雪. 宁夏大学, 2015(02)
- [9]基于COSO与Basel体系并行实施背景下的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D]. 刘霄仑. 南开大学, 2012(07)
- [10]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综合前置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 赵泽峰. 西北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