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in fibrosis of transplanted kidney(论文文献综述)
李楠楠[1](2021)在《黄芪甲苷Ⅳ通过PPM1A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减轻矽肺肺损伤和纤维化》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意义长期暴露性吸入二氧化硅粉尘可引起以肺结节和肺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肺部疾病,称为矽肺病,该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及肺功能下降,最终结局呼吸衰竭直致死亡。由于该病的致残、致死率极高,被称为“第二肺癌”。中国拥有最大的矽肺患者人群,近年,由于预防措施仍不完备,发病人数持续上升。在西方发达国家,职业健康机构也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扰。目前由于矽肺发病的病理生理作用机制仍未被完全阐释,迄今尚未发现对实际治疗有较高价值的药物,所以,矽肺深入具体的作用机制及更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探讨。多项研究表明,TGF-β1在相关纤维化疾病中参与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基质沉积、免疫应答反应、炎症系统调节等反应,为其中重要的调控因子,并在组织的修复和纤维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有大量研究证实TGF-β1对组织纤维化进程的干预通过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发挥作用,事实上TGF-β1/Smad信号通路被证实参与在机体诸多器官、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PPM1A即镁离子依赖的蛋白磷酸酶1A,隶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家族,此因子参与真核细胞压力相关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节过程。相关科研实验证实p-Smad2/Smad3可以特异性选择被PPM1A去磷酸化,激活大鼠中p-Smad2/3的高表达,而这个过程将被PPM1A的干预而受到抑制。这也表明PPM1A能够负向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活性。黄芪甲苷Ⅳ(ASV)是黄芪的主要活性物质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ASV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证明了其潜在的心脏保护和免疫增强作用。近年来,对ASV药理作用的研究已经得到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研究表明,ASV能够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心肺血管疾患、胰岛功能异常及肝损害等免疫相关损害而引起的多种疾病,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ASV用于治疗器官纤维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我们前期实验亦证实ASV对矽肺肺损伤及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鉴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认为:PPM1A的低表达使Smad3持续性高磷酸化状态,维持了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高水平激活,加速了肺组织纤维化进程;ASV能够有效调控PPM1A的表达水平,抑制Smad3的持续磷酸化,进而延缓矽肺大鼠的肺纤维化。我们将进一步阐明ASV矽肺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及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寻找矽肺治疗中潜在的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中的生物标志物及药物作用靶位点,提高矽肺患者生命质量,改善临床预后。第一部分 黄芪甲苷Ⅳ(ASV)对矽肺损伤及纤维化的保护作用目的旨在研究黄芪甲苷Ⅳ对矽肺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部分:非气管暴露法构建矽肺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ASV组、矽肺组和实验组(矽肺+ASV)组,行相关处理后检测各组组织学形态变化(HE及Masson染色),随后采用RT-PCR、免疫组化方法对纤维化标记物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2.细胞实验部分:体外SiO2刺激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构建矽肺细胞模型。行RT-PCR及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纤维化标记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及Masson染色证实矽肺大鼠模型构建成功,经ASV处理后矽肺肺损伤及纤维化减轻。矽肺大鼠模型肺组织中存在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异常高表达;经黄芪甲苷Ⅳ处理后纤维化标记物表达较矽肺组明显减低。2.体外细胞实验亦证实黄芪甲苷Ⅳ可降低纤维化标记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小结黄芪甲苷Ⅳ(ASV)可缓解矽肺大鼠的肺损伤及纤维化;体内体外实验证实:ASV可减少矽肺纤维化相关蛋白I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纤维连接蛋白1(FN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第二部分 黄芪甲苷Ⅳ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发挥矽肺保护作用目的探索黄芪甲苷Ⅳ矽肺保护作用可能参与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经典纤维化通路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构建矽肺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ASV组、矽肺组和实验组(矽肺+ASV),细胞计数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炎症细胞募集情况,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TGF-β1/Smad通路相关因子在各组的表达情况。结果1.矽肺中氧化应激、炎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增高,ASV可降低矽肺大鼠的氧化应激、炎细胞募集和炎性因子水平;2.TGF-β1/Smad通路在矽肺中异常激活,ASV不能降低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Smad2、Smad3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影响Smad2、Smad3磷酸化抑制矽肺组织中TGF-β1/Smad通路的活性。小结ASV通过影响Smad2、Smad3的磷酸化阻断矽肺组织TGF-β1/Smad通路,削弱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第三部分 黄芪甲苷Ⅳ通过调节PPM1A的表达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靶向调节PPM1A的表达对TGF-β 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Westernblot检测矽肺组织和细胞模型中黄芪甲苷Ⅳ对PPM1A表达的影响。行黄芪甲苷Ⅳ浓度梯度及时间梯度检测明确其对PPM1A的调控作用。构建si-PPM1 A 载体,分为 si-Control 和 si-PPM1 A 组,两组均分为对照、SiO2、SiO2+ASV亚组,检测各亚组内PPM1A的表达、肺纤维化指标以及TGF-β1/Smad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体内体外实验证实:在矽肺中ASV促进PPM1A的表达,同时降低p-Smad2/3的表达。2.体外实验证实:矽肺细胞模型中PPM1A的表达对ASV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PPM1A与p-Smad2/3表达显着负相关。4.PPM1A基因沉默后,黄芪甲苷Ⅳ对Smad2/3磷酸化和下游纤维化因子的抑制作用减弱,表明黄芪甲苷Ⅳ可能通过PPM1A介导调节Smad2/3磷酸化和下游纤维化信号因子。小结黄芪甲苷Ⅳ可能通过PPM1A介导调节Smad2/3磷酸化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矽肺保护作用。结论我们成功在体内外构建矽肺模型,经研究发现黄芪甲苷Ⅳ(ASV)可缓解矽肺大鼠的肺损伤及纤维化;体内体外实验证实ASV可减少矽肺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 Ⅰ、collagenⅢ、FN1和α-SMA表达。ASV可降低矽肺大鼠的氧化应激、炎细胞和炎性因子水平。ASV通过影响Smad2、Smad3磷酸化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抗矽肺纤维化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PPM1A在矽肺中低表达,p-Smad2/3高表达;ASV可促进PPM1A表达,降低p-Smad2/3表达;ASV处理时间及浓度与PPM1A的表达显着正相关;同时p-Smad2/3表达与ASV处理时间及浓度负相关;PPM1A同p-Smad2/3表达之间的负相关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而PPM1A表达受到黄芪甲苷Ⅳ的靶向调节,降低Smad2/3磷酸化水平,负向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传导。黄芪甲苷Ⅳ能够靶向调控PPM1A的表达干扰Smad2/3磷酸化进程,实现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影响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发挥矽肺保护作用。
张欢[2](2021)在《SAHA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结晶肾损伤模型EMT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终末期肾衰患者的逐年增长,对我国的医疗和经济形成了巨大的负担。梗阻性肾病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病因,最常见的病因为泌尿系结石,其中主要的成分为草酸钙结石。随着病程迁延反复,结石所导致的梗阻性肾病已成为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主要病因之一。草酸钙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组成成分,草酸钙结石占泌尿系结石的80%以上。然而关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可能有多种因素参与结石形成,涉及免疫、氧化应激、肾乳头钙斑、多因素等,这些机制研究认为多种因素参与导致的肾小管损伤可能进一步促进结晶的成核、沉积。因此,肾小管损伤可能成为研究肾结石形成一个新的方向。我们结石团队前期的研究结果提示早在草酸钙结晶形成期,既有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自噬的参与,亦发现有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发生,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可进一步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加重肾脏病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本课题拟进一步研究在草酸钙结晶形成期,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发生改变的进程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作用,是否可通过乙酰化/去乙酰化的调控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结晶肾损伤EMT的发生,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第一部分:基因芯片技术分析TGF-β对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TGF-β刺激HK2细胞,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然后进一步进行下游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和分析TGF-β1对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和影响。方法:1.运用GEO自带的GEO2R工具对HK-2细胞的48小时对照组和TGF-β1处理组(每组各三个独立重复样本)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并且下载R语句在R4.0.3环境中进行进一步整理分析,筛选DEGs。2.使用Benjamini and Hochberg(BH)法将p值调整为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并选取FDR<0.05而且log fold change绝对值(|log FC|)>2作为阈值,得到该数据集的DEGs。3.用STRING11.0(https://string-db.org/)进行DEG编码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1.使用基因芯片技术,从TGFβ刺激的HK2细胞GSE20247数据集中筛选出269个DEGs,其中TGF-β1处理组上调表达基因112个,下调表达基因157个。2.从TGFβ刺激的HK2细胞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DEGs分析与GSEA分析发现与TGFβ1/SMAD通路以及EMT相关的24条功能信号通路在TGF-β1处理以后的HK-2细胞中富集。结论:通过对两组基因表达数据的基因芯片分析,与TGFβ1/SMAD通路以及EMT相关的功能信号通路在TGF-β1处理以后的HK-2细胞中富集,所以TGFβ1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EMT现象的重要刺激因素,TGFβ1/Smad通路是其关键通路。第二部分: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的构建目的:研究构建合适的草酸结晶肾体外模型,观察TGFβ1/Smad如何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进程,是否可通过调控TGFβ1/SMAD通路从而抑制结晶肾损伤EMT的发生,延缓慢性肾纤维化的进程。方法:1.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草酸钠刺激HK2细胞,HK-2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胞内ROS的影响;2.不同作用时间条件下,草酸钠对HK2细胞凋亡的影响;3.检测时间梯度、浓度梯度下,HK-2细胞EM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4.检测草酸钠结晶肾损伤细胞模型中TGFβ/Smad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不同草酸钠浓度(0m M、0.5m M、1m M、2m M、4m M)逐渐增加,细胞凋亡逐渐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2.当设定草酸钠浓度为1m M时,随着草酸钠作用时间的延长,HK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mad2、Smad3、Smad7、HDAC1、TGFβ1、TGFBR等基因表达的差异。与空白对照组HK-2细胞相比,Smad2呈现上调,Smad3呈现上调,Smad7自0.5m M浓度草酸钠处理后细胞上升后,后出现浓度梯度依赖的下调。HDAC1、TGFβ、TGFBR均出现草酸钠浓度依赖的上调。4.经过不同时间1m M草酸钠培养液培养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mad7呈现下调,作用至12h后,出现上调,但对比空白组仍是下调(p<0.05)。HDAC1呈现上调,TGFβ、TGFBR均出现时间依赖的上调(p<0.05)。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呈现时间依赖的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呈现时间依赖的上调。4.1m M草酸作用HK2细胞24小时条件下,Smad2/3、TGFβ的蛋白水平随着草酸刺激时间延长而逐渐上调,上皮细胞标志物ZO-1随着草酸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调。结论:中等浓度的草酸(1m M)刺激24小时HK-2细胞可能是比较适宜的结晶肾损伤模型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以及EMT的发生。在模型中,随着草酸作用时间的增加,HDAC1表达随之增加。第三部分:SAHA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影响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中EMT表达目的:探讨通过SAHA对其调控,抑制TGF-β/Smad信号传导,减少EMT,保护肾纤维化。方法:流式细胞学检测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对结晶肾损伤模型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SAHA对结晶肾损伤模型TGFβ/Smad通路的影响。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SAHA对结晶肾损伤模型EMT的影响。结果:1.在草酸刺激HK2细胞结晶肾损伤模型中,相对空白对照组,TGFβ/Smads信号通路蛋白出现了明显的上调,并且导致肾小管细胞失去了上皮细胞形态,出现了上皮标志物下调,间质标志物上调的EMT现象。2.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通过下调TGFβ/Smads信号通路,改善了模型组出现的EMT现象。结论:SAHA可以通过下调TGFβ/Smads信号通路,改善草酸刺激HK2结晶肾损伤模型的EMT现象,改善肾纤维化。
张磊[3](2021)在《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通过在体实验观察清肾颗粒对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及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通过体外实验明确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炎症介导内皮细胞损及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和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2.方法:2.1以5/6肾切除大鼠作为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清肾颗粒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NLRP3及IL-18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CD31、FSP-1、MCP-1表达水平。2.2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抑制剂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IL-18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ɑ-SMA、e NOS水平。2.3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阻断组;LPS+清肾颗粒低剂量组;LPS+清肾颗粒中剂量组;LPS+清肾颗粒高剂量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 NOS、ET-1、FSP-1、α-SMA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 NOS、ET-1、FSP-1、α-SMA蛋白表达。2.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清肾颗粒中活性成分。3结果:3.1.1模型组大鼠Scr、BUN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大鼠Scr、BU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1.2各组大鼠肾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无粘连、增生、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可见显着的病理损伤,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清肾颗粒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均较模型组减轻。3.1.3模型组大鼠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4模型组大鼠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5假手术组大鼠CD31表达呈强阳性(绿色荧光强亮),FSP-1和MCP-1表达微弱;模型组大鼠CD31表达微弱,FSP-1和MCP-1呈强阳性表达;清肾颗粒组大鼠CD31表达较模型组增强,FSP-1和MCP-1表达较模型组减弱。3.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增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早期及晚期凋亡率降低(P<0.05)。3.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p-selectin、PSGL-1、ERK1/2、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p-selectin(P<0.05)、PSGL-1、ERK1/2、p-ERK1/2、JNK、p-JNK(P<0.05)、p38(P<0.05)、p-p38(P<0.05)、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3.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IL-18 m RNA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NLRP3、IL-18 m RNA水平下降(P<0.05)。3.2.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ɑ-SMA呈强阳性表达(红色荧光强亮),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ɑ-SMA红色荧光表达减弱。e NOS的表达趋势与之相反,在正常对照组e NOS呈强阳性红色荧光表达,LPS组e NOS的表达最弱,e NOS在LPS+P-selectin抑制剂组的表达介于两组之间。3.3.1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下降,且呈剂量依耐性,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JNK和p-JNK、p38和p-p38蛋白表达量均下降,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3.3.2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细胞的p-selectin、PSGL-1、ET-1、FSP-1、α-SMA m RNA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与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e NOS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清肾颗粒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5)。3.3.3在正常对照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表达较少。LPS组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均呈阳性表达(红色荧光)。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的表达与LPS组相比较明显减少,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弱。在正常对照组中e NOS表达较多,LPS组中e NOS表达较少,在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e NOS表达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强。3.4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大车前苷、滨蒿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表小檗碱、黄连碱、丹酚酸B、巴马汀、益母草碱、大黄酸、丹参酮IIA),并且这已知的11个成分对于炎症、MAPK信号通路、细胞转分化、纤维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4结论:4.1 P-selectin/PSGL-1通过介导MAPK信号通路活化,启动炎症效应,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End MT病理改变,促进纤维化。4.2中药清肾颗粒能够通过抑制P-selectin/PSGL-1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p38和JNK通路),进而减轻内皮细胞炎性损伤,逆转End MT,延缓纤维化进程,且效果呈量效关系。4.3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且这11个活性成分对于炎症、MAPK等信号通路、End MT、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支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孔明慧[4](2021)在《健脾益肾方对早期肾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5/6肾切除术后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和Smads蛋白的表达量与肾纤维化的关系,利用健脾益肾方药物干预,探讨健脾益肾方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肾衰模型组和健脾益肾方治疗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2组行5/6肾切除术建立肾衰模型。造模成功1周后,三组每天分别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健脾益肾方浓缩剂(生药2.81g/d)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细胞外基质即主要成分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的含量以及TGF-β1 mRNA与Smad2、Smad3及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肾组织病理切片采用HE、PAS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三组大鼠肾脏都有TGF-β1 mRNA与Smad2、Smad3及Smad7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TGF-β1 mRNA与Smad2、Smad3蛋白表达较弱,Smad7蛋白表达较强。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衰模型组与健脾益肾方治疗组的TGF-β1 mRNA与Smad2、Smad3蛋白表达均上调,Smad7蛋白表达下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肾衰模型组相比,健脾益肾方治疗组的TGF-β1 mRNA与Smad2、Smad3蛋白表达弱,Smad7蛋白表达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肾方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中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来达到延缓肾纤维化进程的目的。
李娟[5](2021)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TGF-β1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水平与lncRNA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在中国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多态性包括rs1800469和rs1800470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风险的关联性。材料与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SSc病例和健康个体各100名。TGF-β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基因分型运用改良的多重连接酶检测反应(improved Multiplex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i MLDR)方法。判断SNPs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SSc和对照组之间是否有差异,同时确定遗传模型(显性和隐形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在两组间分布情况;并进行了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采用在线软件判断位点的单倍型。结果:纳入两个TGF-β1 SNPs位点(rs1800469和rs1800470)且在两组中的基因型频率经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定律检验均是满足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调整性别、年龄前后,rs1800469和rs1800470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SSc病例和HC中差异未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在混杂(年龄和性别)因素调整前后,rs1800469遗传模型结果如下:显性模型(GG+GA vs AA)(前:OR=1.247,95%CI=0.650-2.392;后:OR=1.271,95%CI=0.659-2.450)和隐性模型(GG vs GA+AA)(前:OR=1.000,95%CI=0.517-1.934;后:OR=1.005,95%CI=0.517-1.954)差异都没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和性别前后,rs1800470的显性模型(GG+GA vs AA)和隐性模型(GG vs GA+AA)也尚无统计学联系(均有P>0.05)。经卡方检验,rs1800469和rs1800470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SSc患者临床表现包括皮肤硬紧、关节受累、器官受累、C3、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SSA抗体、抗Scl-70抗体、ANA等均无关联(均有P>0.05)。两个位点进行LD,结果显示,rs1800469和rs1800470之间存在关联(D’=0.99,r2=0.98);单倍型“AG”和“GA”在SSc组和HC组间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步探索发现,在中国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TGF-β1基因位点rs1800469、rs1800470多态性与SSc患者遗传易感性无统计学关联,且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均无关联。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和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水平在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分析MALAT1、H19分别与TGF-β1 mRNA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运用包括41名SSc病例和42名健康个体的病例对照研究,用抗凝管采取参与者5ml外周血。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测定MALAT1,H19和TGF-β1mRNA在研究对象血样中的表达水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lnc RNAs与TGF-β1 mR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与健康者组的年龄和性别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经Mann-Whitney U法判断发现,H19、MALAT1和TGF-β1mRNA在SSc患者PBMC中的表达分别是1.881(0.801,4.419)、1.290(0.427,4.619)和0.785(0.481,1.671),但仅发现H19的表达水平比健康对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联系(P=0.008);MALAT1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在两组间都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334;P=0.536)。进一步分析与临床指标的关联,C反应性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升高组H19表达水平比非升高组低,发现有统计学关联(P=0.047)。另外,SSc患者H19、MALAT1表达水平与TGF-β1mRNA存在正相关(rs=0.750 P<0.001;rs=0.381 P=0.014)。结论:在SSc病例PBMC中,H19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并与CRP有关,提示其与SSc疾病早期的炎症可能有关;MALAT1可能不直接参与与SSc的发生风险;SSc患者PBMC细胞中H19,MALAT1表达水平与TGF-β1mRNA均存在正相关。H19可能是SSc的诊断标志物,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lnc RNAs是否通过影响TGF-β1参与SSc的发病机制。
陈小慧[6](2021)在《负载刺五加苷B的PLGA纳米颗粒通过Smad3依赖机制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肾纤维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病情进展至终末期阶段的一种病理损伤过程。其进展过程十分复杂,主要受到TGF-β/Smad3信号通路的控制,肾脏疾病一旦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则需进行透析或者肾移植治疗,并伴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风险。但目前,对于肾纤维化的治疗尚无有效防治措施。因此,寻找和开发具有肾纤维化保护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刺五加苷B(Eleutheroside B,EB)来源于中药刺五加,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疲劳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已表明其对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具有保护作用。但其也存在副作用大、易导致过敏反应等缺陷。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将从体内外实验探究刺五加苷B对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尺度纳米粒(Mesoscale nanoparticles,MNPs)可以靶向肾脏的特点,制备了负载刺五加苷B的PLGA纳米粒,探究其在肾脏给药的优势及特点,以期为肾脏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此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刺五加苷B对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1)体外实验:用MTT法检测EB对HK2细胞的毒性,确定EB的安全浓度范围。并考察在安全给药的情况下,EB对TGF-β1诱导的HK2细胞的影响。用10 ng/m L的TGF-β1诱导HK2细胞构建纤维化模型,在蛋白和m RNA水平上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和Collagen I的表达。MTT结果显示,当EB的浓度在1-256μM范围内,HK2细胞存活率均大于80%,说明EB无明显毒性。在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中,EB会调低α-SMA和Collagen I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说明,在HK2细胞的纤维化模型中,EB能发挥一定的肾纤维化保护作用。(2)体内实验:分别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给药组(低剂量2.5 mg/m L,中剂量5 mg/m L,高剂量10 mg/m L)。构建单侧输尿管梗阻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EB给药。最后麻醉处死各组小鼠,取肾脏组织分析。实验结果表明,EB处理过后,纤维化指标α-SMA和Collagen I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2.刺五加苷B可能通过Smad3依赖机制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1)体外实验: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B对p-Smad3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预测Smad3和EB之间的潜在关系。通过在HK2细胞中转染Smad3 si RNA,沉默Smad3,检测p-Smad3的蛋白表达水平;α-SMA,Collagen I和Smad3的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细胞中,EB可以明显调低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中p-Smad3的蛋白表达;在HK2细胞中沉默Smad3后,EB未能进一步减少细胞中TGF-β1诱导的纤维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EB与Arg A384和Lys A332的骨架行成了两个常规氢键。此外,EB还可能与Glu A382,Val A330,Asn B675等发生相互作用,这促进了结合亲和力的形成。(2)体内实验:创建UUO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EB对p-Smad3的影响。结果表明,EB可以显着调低UUO诱导小鼠中p-Smad3的蛋白表达。体内外结果一致表明,EB可能是通过Smad3依赖机制来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的。3.PLGA-刺五加苷B纳米粒的制备及靶向肾脏的治疗作用(1)制备条件:单因素法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最优处方。单因素筛选出PLGA浓度,投料比,油水比作为响应面实验的设计因素;最后确定最优工艺:投料比为1:2;油水比为1:5;PLGA浓度为3.40 mg/m L。(2)表征: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PLGA-EB NPs的粒径和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形态,用透析法测定体外释放度。发现,制备的PLGA-EB NPs电位为负,约为128 nm,呈壳核结构,体外释放良好,具有明显缓释特点。(3)体内靶向性: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研究体内的生物分布。用荧光染料Dir代替EB,制备PLGA-Dir NPs,通过肾脏体外荧光成像发现,该尺寸PLGA-Dir NPs可以明显在肾脏积累,在UUO侧蓄积更多,并且在体内停留时间明显延长。(4)体内外实验:运用UUO小鼠模型和TGF-β1诱导的HK2细胞模型探讨PLGA-EB NPs的肾纤维化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结果一致表明,相比于游离EB,PLGA-EB NPs表现出更强的抗纤维化作用。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中尺度PLGA-EB NPs可以靶向治疗肾纤维化,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表现出更强的肾纤维化保护作用。
陈丹倩[7](2020)在《茯苓酸A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茯苓(Poria cocos)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神等功效。茯苓皮是茯苓的表皮,性味与茯苓相同,但茯苓皮利水消肿的功效强于茯苓。四环三萜类和多糖类化合物是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茯苓皮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活性成分。茯苓、茯苓皮及其组成的中药复方五苓散等在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但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未阐明,阻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肾间质纤维化是CKD的共同病理特征,抑制纤维化对干预进展性的CKD有重要意义。本文分离出了茯苓和茯苓皮中改善CKD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主要成分茯苓酸A(Poricoic acid A,PAA),探讨了PAA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进一步鉴定了参与进展性CKD的生物标志物和探讨了五苓散对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发现了干预CKD的药物靶点,探讨了PAA对该靶点的作用及机制。目的:1.探讨PAA对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氧化应激与炎症、成纤维细胞活化、上皮-间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的作用及机制,明确PAA干预CKD的作用及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2.鉴定进展性CKD的生物标志物,评价五苓散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揭示五苓散干预CKD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3.鉴定参与进展性CKD的关键分子,阐明PAA对该分子的作用及机制,揭示PAA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靶点,为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将茯苓皮粉碎,经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MCI柱分离和反相色谱分离后,得到PAA。基于PCR、western blots、免疫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共沉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技术和方法,采用体内动物模型[5/6肾切除(5/6 Nephrectomy,Nx)、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腺嘌呤诱导肾衰竭等]和体外细胞模型[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肾上皮细胞NRK-52E和HK-2模型、TGF-β1诱导的HK-2和NRK-52E模型、成纤维细胞NRK-49F模型等],评价PAA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采用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结合的方法,鉴定并评价临床中与CKD进展及五苓散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1.PAA的分离与结构鉴定。从茯苓皮中分离得到PAA,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鉴定PAA的结构。2.PAA通过上调AMPK活性、选择性阻断Smad3磷酸化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PAA增强Nx和UUO模型中AMPK的活性,进而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和ECM重构。PAA选择性阻断AMPK下游的Smad3与TGFβRI和SARA的结合而抑制Smad3磷酸化,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证明PAA上调AMPK活性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而PAA对p-Smad2、Smad2、Smad4和Smad7的抑制作用较弱。3.PAA通过调控Gas6/Axl-NF-κB/Nrf2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与炎症。PAA、褪黑素以及二者联用显着抑制肾IRI导致的肌酐和尿素水平的上调,抑制上皮细胞损伤,减轻肾间质纤维化,同时延缓IRI诱导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到CKD转变。PAA和褪黑素通过调节Gas6/Axl信号通路的异常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同时抑制Gas6/Axl信号通路下游的I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和Keap1/Nrf2信号通路失活。4.PAA通过抑制TGF-β/Smad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相互作用而抑制EMT和ECM沉积。PAA选择性抑制肾IRI诱导肾组织中Smad3的磷酸化,而对其他Smad蛋白和非Smad通路的抑制作用较弱;褪黑素不仅抑制Smad2和Smad3磷酸化、上调Smad7表达,还能抑制ERK、p38和PI3K的磷酸化。PAA的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依赖于Smad3的表达水平。PAA和褪黑素还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及其下游促纤维化靶基因的表达。此外,褪黑素抑制Smad2和Smad3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而PAA选择性抑制Smad3与β-catenin的相互作用。5.5-甲氧基色氨酸(5-Methoxytryptophan,5-MTP)等5个代谢产物可用于进展性CKD的诊断和五苓散的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代谢组学和生物信息方法研究临床大规模血清样本,鉴定5-MTP等5个代谢产物可作为进展性CKD生物标志物。血清5-MTP水平随CKD进展而降低。进一步验证实验证明这些生物标志物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它们可用于五苓散等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在生物化学水平揭示CKD的发病机制及五苓散的干预机制。6.色氨酸羟化酶-1(Tryptophan hydroxylase-1,TPH-1)是潜在的CKD治疗靶点。5-MTP及其调控TPH-1均有改善肾功能及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其中TPH-1可被开发为改善CKD的药物靶点;PAA通过调节TPH-1而抗肾间质纤维化。5-MTP通过调控IκB/NF-κB和Keap1/Nrf2信号通路而抑制抗肾间质纤维化。TPH-1是体内合成5-MTP的调控酶,TPH-1的表达随CKD进展而降低。TPH-1过表达增加5-MTP水平,调控IκB/NF-κB和Keap1/Nrf2信号通路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抗肾间质纤维化。TPH-1缺陷加剧氧化应激与炎症,加重肾间质纤维化,而TPH-1过表达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减轻肾间质纤维化。PAA干预能上调TPH-1的表达而抗肾间质纤维化。结论:本文研究了PAA干预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机制,揭示PAA通过调控Gas6/Axl、IκB/NF-κB、Keap1/Nrf2、AMPK、TGF-β/Smad和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而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成纤维化活化、EMT和ECM沉积,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TPH-1可作为干预CKD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物靶点。PAA通过上调TPH-1的蛋白表达而抗肾间质纤维化。本研究揭示了PAA干预CKD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机制,为PAA的药物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同时为茯苓、茯苓皮及复方五苓散干预CKD和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王佳祺[8](2020)在《1,25-(OH)2D3对大鼠肾纤维化microRNA-21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1,25-(OH)2D3对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21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1,25-(OH)2D3是否能通过调节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21的表达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研究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左)输尿管结扎组(UUO组)与1,25-(OH)2D3干预组(干预组),每组各12只。其中UUO组和干预组采用单侧(左)输尿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肾纤维化大鼠模型,Sham组仅游离左侧输尿管而不结扎,术后干预组予以0.06μg/(kg·d)1,25-(OH)2D3(溶于2ml花生油)灌胃,持续28天,Sham组和UUO组均予以等体积花生油灌胃。分别于灌胃满14天、28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并测定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钙(Ca)、磷(P)值。同时留取各组大鼠左侧肾脏相同部位制作肾脏病理组织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肾小管间质损伤及纤维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Time PCR)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21的表达差异。研究结果:(1)在相同时间段内,UUO组和干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高于Sham组,UUO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高于干预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组分之中,随着时间的进展,Sham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UO组和干预组大鼠血肌酐(Scr)水平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钙(Ca)、血磷(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2)在相同时间段内,UUO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纤维化面积均高于干预组和Sham组,干预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纤维化面积均高于Sham组。在相同组分之中,随着时间的进展,Sham组大鼠肾脏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变化,UUO组和干预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纤维化面积增高。(3)在相同时间段内,Sham组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21的表达相对低于UUO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21的表达相对低于UUO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组分之中,随着时间的进展,Sham组和干预组大鼠肾脏组织microRNA-2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UO组microRNA-21的表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1,25-(OH)2D3可能通过下调microRNA-21的表达,延缓大鼠肾脏组织纤维化的进展;(2)1,25-(OH)2D3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可延缓UUO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3)Micro RNA-21在大鼠纤维化肾脏中的表达增高。
范沐霞[9](2020)在《姜黄素对肾间质纤维化中Sirt1蛋白和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表达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抗肾纤维化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1)筛选出72只体重150±10g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1)假手术组(Sham组,24只);(2)模型组(UUO组,24只);(3)姜黄素治疗组(Cur组,24只)。(2)Sham组大鼠将左侧输尿管游离,UUO组、Cur组大鼠制作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给予结扎左侧输尿管。(3)Cur组将姜黄素粉末按照200 mg/(kg.d)溶解于2 m L蒸馏水,于制模手术前1天开始给药灌胃,同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2ml,1次/天,给予灌胃,直至处死的前一天。在制模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于Sham组、UUO组、Cur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摘取左肾。(4)摘取的左肾经过中性甲醛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再将其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的免疫组化(Sirt1蛋白、Smad3蛋白)。(5)参考Taal M W进行病理评分、纤维化程度评分、应用Image-Pro Plus6.0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AOD),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数据分析。结果:1、HE染色结果:Sham组大鼠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Sham组3天、7天、14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UUO组较Sham组TIS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组大鼠随着梗阻时间延长,逐渐出现肾小管损伤、肾小管扩张、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TIS)逐渐升高,UUO组3天、7天、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Cur组较UUO组TIS有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sson染色结果:Sham组间质胶原纤维绿染面积小,Sham组3天、7天、14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UUO组较Sham组肾间质纤维化面积比(RIF指数)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组大鼠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间质胶原纤维绿染面积逐渐增加,RIF指数逐渐升高,UUO组3天、7天、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Cur组较UUO组RIF有所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组化结果:(1)Sirt1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Sham组Sirt1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大量表达,Sham组3天、7天、14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UUO组较Sham组相比,Sirt1蛋白的表达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组大鼠随着梗阻时间延长,Sirt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UUO组3天、7天、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Cur组较UUO组相比,Sirt1蛋白的表达有所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Smad3蛋白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Sham组Smad3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核极少表达,Sham组3天、7天、14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UUO组较Sham组相比,Smad3蛋白的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UUO组大鼠随着梗阻时间延长,Smad3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UUO组3天、7天、14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应时间点Cur组较UUO组相比,Smad3蛋白的表达有所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Sirt1蛋白表达降低、Smad3蛋白表达升高,提示Sirt1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参与肾间质纤维化过程。2.通过给予姜黄素治疗后,Sirt1蛋白表达升高,Smad3蛋白表达降低,说明在肾纤维化中,姜黄素可能激活Sirt1蛋白,作用于TGF-β1信号通路,使Smad3去乙酰化和/或抑制其磷酸化,导致Smad3表达下降,从而减轻肾纤维化。
李燕[10](2020)在《IRF-1通过抑制Klotho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理改变,其一旦发生将持续进展,最终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但截至目前,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抗肾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始终未能达到良好预期。因此,深入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炎症是肾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始动因素。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1,IRF-1)是IRFs家族的主要成员,在多种成体细胞中均有表达,作为转录因子调控一系列靶基因转录,参与炎症损伤、免疫反应、肿瘤免疫监视及病毒感染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众所周知,免疫异常和炎症是许多肾脏疾病的关键致病机制。近年来,有研究发现ROS通过诱导IRF-1在受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进而导致促炎基因上调,以此加重缺血性急性肾损伤。在新生大鼠UUO模型中,IRF-1在梗阻侧肾脏的表达显着增加。值得关注的是,近期研究发现IRF-1和Klotho以反向作用参与了肾脏钙磷代谢的生理过程。在Janus激酶3(JAK3)敲除小鼠的肾脏中,Cyp27b1的转录水平显着升高,导致1,25(OH)2D3的产生增多,并发现这与JAK3敲除后肾脏IRF-1表达增加和Klotho表达下调有关。研究证实,肾脏IRF-1表达增加促进了Cyp27b1的表达和1,25(OH)2D3的产生,而Klotho则下调了Cyp27b1的表达,降低了1,25(OH)2D3合成。IRF-1的上调以及Klotho的减少提示IRF-1和Klotho之间可能存在负调控关系。Klotho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高度表达,包括膜型和分泌型两种类型的编码蛋白,而膜Klotho蛋白的胞外段剪切后及分泌型Klotho蛋白可以进入血循环,被称为可溶性Klotho蛋白,可对多个器官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近年来,Klotho被证实为重要的抑制肾纤维化的因子,可以显着抑制TGF-β、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RAS系统活化,从而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或阿霉素肾病(ADR)模型的肾间质纤维化。我们既往也证实Klotho可以通过与FGF2竞争结合FGFR受体抑制FGF2信号通路活化,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活化,进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同时,研究发现,在CKD及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时Klotho在肾脏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因此,Klotho表达下降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迄今为止,人们并未阐明CKD时Klotho表达为什么会显着降低,而明确CKD时导致Klotho表达下调的关键分子机制可能是探寻肾间质纤维化有效干预措施的重要突破口。据此,我们推测,在CKD时IRF-1可能通过抑制Klotho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致纤维化因子,最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为验证以上推论,本课题首先观察了CKD患者、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和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DR)模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RF-1的表达变化,以及其与肾纤维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随后利用体外研究,在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人胚胎肾细胞293(HEK293)中研究IRF-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是否与调控Klotho表达有关,并阐明上、下游分子机制;最后利用IRF-1基因敲除(IRF-1-/-)小鼠和C57BL/6J小鼠分别制备UUO模型,C57BL/6J小鼠制备的UUO模型给予尾静脉注射抗TNF-α中和抗体,明确敲除或抑制IRF-1通过调控Klotho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和结果:第一部分:IRF-1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1.CKD患者肾活检标本中IRF-1表达增加,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呈显着正相关:我校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生物标本库选取肾活检标本中无明显肾脏病理改变的肾活检标本和有肾纤维化病变的CKD患者标本,分别进行Masson染色和IRF-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IRF-1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肾组织相比,在CKD患者纤维化肾组织中,IRF-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显着增加,IRF-1的表达水平与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呈显着正相关,而与eGFR值呈显着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CKD患者肾组织中IRF-1的表达可能与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UUO模型和阿霉素肾病(ADR)模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IRF-1的表达增加: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32只,10-12周龄,分别制备UUO模型和ADR模型,造模后14天处死各实验组小鼠,肾脏取材。通过HE(Hematoxylin-eosin)、Masson、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肾脏损伤、肾纤维化程度和IRF-1表达情况。结果发现,UUO和ADR模型小鼠肾脏出现显着损伤和纤维化,并且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IRF-1表达显着增加。因此,在两种肾纤维动物模型中我们再次发现IRF-1可能与肾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3.IRF-1过表达显着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构建人IRF-1质粒并转染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利用Western blot检测IRF-1、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正常情况下,HK-2细胞和NRK52E细胞中IRF-1仅有微弱的表达;而IRF-1质粒转染导致细胞过表达IRF-1后,可以显着诱导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上调。以上结果表明,IRF-1过表达能够显着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第二部分:IRF-1通过调控Klotho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表达的作用和机制研究1.CKD患者和UUO小鼠模型肾组织中Klotho表达降低,与IRF-1表达呈负相关:第一部分生物标本库中已选取的无明显肾脏病理改变的肾活检标本和有肾纤维化病变的CKD患者肾活检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lotho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肾组织相比,在CKD患者的纤维化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Klotho表达显着减少,并与IRF-1表达呈显着负相关,这说明CKD患者肾组织中IRF-1表达升高可能与Klotho表达降低有着密切关联。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32只,10-12周龄,UUO建模。建模后3天、7天和14天肾脏取材。利用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双染,检测IRF-1和Klotho在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IRF-1和Klotho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在UUO模型组,梗阻侧肾小管上皮细胞IRF-1的表达增加伴随着Klotho的表达下调。以上结果表明,肾间质纤维化时IRF-1的高表达伴随着Klotho表达的显着降低,两者之间的是否存在调控关系值得深入探讨。2.IRF-1通过下调Klotho促进HK-2细胞纤维化标志物表达:IRF-1质粒转染至HK-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Klotho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IRF-1过表达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Klotho的表达。如果同时转染IRF-1和Klotho质粒,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则发现Klotho过表达明显逆转了IRF-1质粒转染诱导的α-SMA和fibronectin表达,提示IRF-1通过抑制Klotho促进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3.IRF-1抑制Klotho基因转录体外培养人胚肾细胞(HEK293),Western blot检测IRF-1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HEK293细胞中IRF-1仅有微弱的表达;而同时转染IRF-1质粒和Klotho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Klotho promoter reporter),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Klotho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发现IRF-1过表达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Klotho(KL)启动子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利用JASPAR数据库预测出转录因子IRF-1在人Klotho启动子(包括Klotho转录起始位点上游4000bp)上存在13个潜在结合位点,分别设计引物,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ChIP)明确IRF-1是否直接结合到Klotho启动子区。结果发现,PCR产物均无明显阳性条带表达。提示IRF-1可以抑制Klotho基因转录,但并非直接与Klotho启动子区结合来调控其转录。4.IRF-1通过干扰C/EBP-β的活化下调HK-2细胞Klotho的表达为了探讨IRF-1抑制Klotho转录的机制,我们利用三个生物信息学数据库(PROMO、Genecards和JASPAR)分析人Klotho基因启动子,预测出可能与Klotho启动子区域结合(相对分数在80分以上)的11个转录因子,其中9个转录因子被报道参与了肾纤维化。为了明确介导IRF-1调控Klotho的转录因子,IRF-1质粒转染HK-2细胞后,Real-time PCR检测9个转录因子,即C/EBP-β、PPAR-γ、p53、SP1、YY1、USF2、C/EBP-α、GATA3和ATF3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IRF-1过表达显着抑制HK-2细胞中C/EBP-βmRNA表达水平(降低到三分之一)。Western blot检测发现IRF-1过表达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C/EBP-β的蛋白表达。如果同时转染IRF-1和C/EBP-β质粒,利用Western blot检测Klotho、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则发现C/EBP-β过表达明显逆转了IRF-1质粒转染诱导的Klotho表达下调及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增高。此结果提示,IRF-1通过干扰C/EBP-β活化下调了Klotho的表达,进而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5.C/EBP-β通过直接结合到Klotho启动子区域调控其转录构建一系列Klotho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截短体KL5(-2000bp~+100bp)、KL4(-1705bp~+100bp)、KL3(-1530bp~+100bp)、KL2(-1220bp~+100bp)和KL1(-1000bp~+100bp),分别与C/EBP-β质粒共转染到HEK293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Klotho启动子截短体荧光素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C/EBP-β过表达显着增强KL5、KL4、KL3和KL2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对KL1和PGL3-Basic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无影响。对Klotho启动子(KL2)中的第二个C/EBP-β结合位点进行了位点特异性突变,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发现,C/EBP-β过表达对突变的KL2截短体驱动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影响。C/EBP-β质粒转染至HK-2细胞,染色质免疫沉淀(Ch IP)检测证实C/EBP-β可以直接结合到Klotho启动子中第2个C/EBP-β潜在结合位点的优势区域。以上结果表明,C/EBP-β能够直接结合到Klotho启动子区(-1039~-1029)调控其转录。6.TNF-α诱导HK-2细胞IRF-1表达升高TNF-α孵育HK-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RF-1、C/EBP-β、Klotho、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TNF-α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IRF-1、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同时伴随着C/EBP-β和Klotho的表达下调。IRF-1 siRNA转染至HK-2细胞后再加入TNF-α处理,Western blot检测Klotho、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siRNA干扰IRF-1明显逆转了TNF-α对Klotho、α-SMA和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提示TNF-α通过诱导IRF-1下调Klotho,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表达。同样,C/EBP-β质粒转染HK-2细胞后用TNF-α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Klotho、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发现C/EBP-β过表达也显着逆转了TNF-α诱导的Klotho表达减少,以及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增加。这些结果提示,TNF-α可以诱导IRF-1表达升高,随之通过抑制C/EBP-β的活化来下调Klotho的表达,并可能因此促进了肾纤维化。第三部分:敲除或抑制IRF-1显着改善肾间质纤维化1.IRF-1基因敲除(IRF-1-/-)小鼠制备的UUO模型肾纤维化明显减轻IRF-1-/-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各16只,10~12周龄,分别随机选取8只制备UUO模型,造模14天后处死各组小鼠,肾脏取材。利用HE、Masson染色评估肾脏损伤和肾纤维化程度,结果发现,IRF-1-/-小鼠梗阻侧肾脏损伤和肾纤维化程度较WT小鼠明显减轻;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染色检测小鼠肾组织中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发现与WT小鼠相比,IRF-1-/-小鼠梗阻侧肾组织中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明显减少。这说明敲除IRF-1可以明显减轻UUO模型小鼠肾纤维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变化,发现与WT小鼠相比,IRF-1-/-小鼠梗阻侧肾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敲除IRF-1可以明显减轻UUO模型小鼠肾组织的炎症反应。为进一步验证IRF-1的作用机制,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染色检测C/EBP-β和Klotho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WT小鼠相比,IRF-1基因敲除可以部分逆转UUO模型小鼠梗阻侧肾组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C/EBP-β及Klotho的表达下调。以上结果提示,敲除IRF-1可以明显减轻C/EBP-β和Klotho的表达下调,改善肾间质纤维化;而UUO造成的IRF-1表达升高,及随之而来的C/EBP-β和Klotho表达下调可能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2.UUO模型小鼠尾静脉注射抗TNF-α中和抗体显着抑制Klotho表达下调和肾间质纤维化雄性C57BL/6小鼠32只,10-12周龄,随机选取16只小鼠建立UUO模型,在假手术组和UUO模型组中分别选取8只小鼠尾静脉注射抗TNF-α中和抗体,其余8只小鼠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术后14天处死各组小鼠并肾脏取材。HE、Masson染色评估肾脏损伤和肾纤维化程度,结果发现给予抗TNF-α中和抗体注射的小鼠梗阻侧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程度较PBS注射小鼠明显减轻。利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肾组织中IRF-1、Klotho、α-SMA和fibronectin的表达,以及IRF-1和Klotho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注射PBS溶液的小鼠相比,注射抗TNF-α中和抗体显着抑制了UUO模型小鼠梗阻侧肾组织及肾小管上皮细胞中IRF-1的表达升高和Klotho的表达降低。以上结果提示,抗TNF-α中和抗体可通过抑制IRF-1改善肾间质纤维化。结论:CKD患者肾活检标本,UUO模型和ADR模型小鼠肾组织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IRF-1表达显着增加,并与肾纤维化程度呈显着正相关;IRF-1过表达显着降低了肾纤维化抑制因子Klotho的表达,并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其作用与下调Klotho转录的调控因子C/EBP-β的表达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TNF-α是诱导UUO时肾小管上皮细胞IRF-1高表达的主要原因;而敲除或利用抗TNF-α中和抗体抑制IRF-1则可以显着改善肾间质纤维化。因此,炎症因子诱导的IRF-1表达上调,以及随之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Klotho缺乏可能是肾纤维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而炎症与IRF-1/Klotho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不断促进肾纤维化的持续进展。
二、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in fibrosis of transplanted kidney(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in fibrosis of transplanted kidney(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芪甲苷Ⅳ通过PPM1A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减轻矽肺肺损伤和纤维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黄芪甲苷Ⅳ(ASV)可缓解矽肺损伤及纤维化 |
1.1 前言 |
1.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1.3 实验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 黄芪甲苷Ⅳ通过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部分 ASV通过调节PPM1A的表达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课题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创新点 |
局限性 |
综述 矽肺发病机制及黄芪甲苷Ⅳ抗纤维化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English paper Ⅰ |
English Paper Ⅱ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SAHA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结晶肾损伤模型EMT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基因芯片技术分析TGF-β对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 |
引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与讨论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的构建 |
引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SAHA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影响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模型中EMT表达 |
引言 |
一、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
三、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文献综述 EMT与肾纤维化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清肾颗粒对5/6 肾切除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中的作用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的干预及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有效成分 |
1.前言 |
2.仪器与试药 |
3.实验方法 |
4.质量评估 |
5.U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与创新 |
不足与展望 |
综述一: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JN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健脾益肾方对早期肾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信号通路对肾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干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TGF-β1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水平与lncRNA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1 |
英文摘要 1 |
中文摘要 2 |
Abstract 2 |
研究一 TGF-β1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系统性硬化症的关联性研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选择 |
2.3 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样收集 |
2.4 SNP位点的选择及分型原理 |
2.5 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3.2 MAF 和 HWE 遗传平衡 |
3.3 TGF-β1 基因多态性与SSc遗传易感性 |
3.4 TGF-β1 基因多态性与SSc患者临床表现的关联分析 |
3.5 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 |
3.6 TGF-β1 基因位点的检验效能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研究二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lncRNAs与 TGF-β1mRNA的相关性研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样收集 |
2.4 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3.2 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 |
3.3 两组PBMC中 lncRNAs和 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
3.4 lncRNAs和 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联分析 |
3.5 lncRNAs 表达与 TGF-β1 mRNA的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lncRNAs调控TGF-β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负载刺五加苷B的PLGA纳米颗粒通过Smad3依赖机制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刺五加苷B对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HK2 细胞的培养 |
2.2 TGF-β1 刺激的HK2 细胞模型 |
2.3 细胞毒性实验 |
2.4 UUO诱导小鼠肾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
2.5 Western blot实验 |
2.6 总RNA提取和Real-time PCR实验 |
2.7 Smad3 si RNA转染实验 |
2.8 分子对接技术 |
2.9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EB对 TGF-β1 诱导的HK2 细胞的保护作用 |
3.2 EB对 TGF-β1 诱导的HK2 细胞模型的保护机制 |
3.3 EB对UUO诱导的小鼠肾纤维化模型的保护作用 |
3.4 EB对 UUO诱导的小鼠肾纤维化模型中p-Smad3 表达水平的影响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PLGA-刺五加苷B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靶向治疗肾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试剂和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EB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 PLGA-EB NPs的制备 |
2.3 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2.4 粒径,电位及形貌 |
2.5 体外释放的测定 |
2.6 TGF-β1 刺激的HK2 细胞模型 |
2.7 细胞毒性实验 |
2.8 UUO诱导小鼠肾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
2.9 Western blot实验 |
2.10 总RNA提取和Real-time PCR实验 |
2.11 小动物活体成像 |
2.12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EB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3.2 PLGA-EB NPs制备方法的单因素考察 |
3.3 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PLGA-EB NPs制备处方 |
3.4 PLGA-EB NPs的表征 |
3.5 体外释放的测定 |
3.6 PLGA-EB NPs在体内的生物分布 |
3.7 PLGA-EB NPs对 UUO诱导的肾纤维化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8 PLGA-EB NPs显着下调肾纤维化小鼠肾脏中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水平 |
3.9 PLGA NPs及 PLGA-EB NPs的细胞毒性实验 |
3.10 PLGA-EB NPs对 TGF-β1 诱导的HK2 细胞的治疗效果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TGF-β/Smads 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 |
参考文献 |
(7)茯苓酸A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肾脏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
1.1.1 氧化应激与炎症相关机制 |
1.1.2 成纤维细胞活化相关机制 |
1.1.3 EMT和 ECM沉积相关机制 |
1.1.4 肾脏纤维化的生物化学机制 |
1.2 茯苓的药理研究进展 |
1.2.1 抗肿瘤作用 |
1.2.2 免疫调节作用 |
1.2.3 镇静、催眠作用 |
1.2.4 利尿作用 |
1.2.5 肾保护作用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PAA抗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 |
2.1 引言 |
2.2 试剂与仪器 |
2.2.1 实验主要仪器 |
2.2.2 实验耗材及试剂 |
2.2.3 统计分析及绘图软件 |
2.3 实验方法 |
2.3.1 PAA的分离与鉴定 |
2.3.2 细胞培养与干预处理 |
2.3.3 细胞活力测定 |
2.3.4 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细胞转染 |
2.3.5 细胞中AMPK的过表达 |
2.3.6 动物模型建立及干预方案 |
2.3.7 小鼠体内AMPK的过表达及低表达 |
2.3.8 肾组织固定、包埋与切片 |
2.3.9 肾组织染色 |
2.3.10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3.11 免疫荧光染色 |
2.3.12 Western blots |
2.3.1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
2.3.14 免疫共沉淀 |
2.3.15 统计分析 |
2.4 实验结果 |
2.4.1 PAA的化学结构 |
2.4.2 PAA改善Nx大鼠的肾功能和高血压 |
2.4.3 PAA改善残余肾组织中ECM的沉积和降解异常 |
2.4.4 PAA改善梗阻肾组织中ECM的沉积和降解异常 |
2.4.5 PAA激活AMPK并选择性抑制Smad3 信号通路 |
2.4.6 AMPK通过抑制Smad3 信号通路减少ECM沉积 |
2.4.7 PAA激活AMPK进而抑制Smad3与TGFβRI和 SARA的相互作用 |
2.4.8 PAA通过调控AMPK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
2.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PAA抗氧化应激和炎症的作用及机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实验主要仪器 |
3.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3.2.3 统计分析及绘图软件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培养与干预处理 |
3.3.2 细胞活力测定 |
3.3.3 siRNA细胞转染 |
3.3.4 动物模型建立及干预方案 |
3.3.5 肾组织固定、包埋与切片 |
3.3.6 肾组织染色 |
3.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3.8 免疫荧光染色 |
3.3.9 Western blots |
3.3.10 PCR |
3.3.11 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PAA和褪黑素改善IRI引起的肾功能下降 |
3.4.2 PAA和褪黑素调控Gas6/Axl-NF-κB/Nrf2 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
3.4.3 PAA和褪黑素抑制肾IRI诱导的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损伤 |
3.4.4 PAA和褪黑素调控Gas6/Axl-NF-κB/Nrf2 信号通路减轻H/R诱导的细胞损伤 |
3.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PAA抗 EMT和 ECM沉积的作用及机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主要仪器 |
4.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4.2.3 数据采集、分析及绘图软件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培养与干预处理 |
4.3.2 siRNA细胞转染 |
4.3.3 HK-2细胞Wnt1过表达 |
4.3.4 动物模型建立及干预方案 |
4.3.5 肾组织固定、包埋与切片 |
4.3.6 肾组织染色 |
4.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4.3.8 免疫荧光染色 |
4.3.9 Western blots |
4.3.10 PCR |
4.3.11 免疫共沉淀 |
4.3.12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 |
4.3.13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4.3.14 统计分析 |
4.4 实验结果 |
4.4.1 PAA和褪黑素改善IRI诱导的肾纤维化 |
4.4.2 PAA和褪黑素抑制肾IRI诱导的TGF-β/Smad信号通路活化 |
4.4.3 PAA和褪黑素抑制H/R诱导的HK-2 细胞中TGF- β/Smad信号通路活化 |
4.4.4 PAA选择性抑制Smad3 磷酸化 |
4.4.5 PAA和褪黑素抑制肾IRI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 |
4.4.6 PAA和褪黑素抑制H/R诱导的Wnt/β-catenin/RAS通路活化 |
4.4.7 PAA抑制Wnt/β-catenin与 TGF-β/Smad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 |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基于代谢组学鉴定进展性CKD的生物标志物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 |
5.2.1 实验主要仪器 |
5.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5.2.3 数据采集、分析及绘图软件 |
5.3 实验方法 |
5.3.1 总体受试者情况 |
5.3.2 进展性CKD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样本 |
5.3.3 早期患者、患CKD前后受试者和药物干预受试者样本 |
5.3.4 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
5.3.5 UPLC-HDMS的方法学评价 |
5.3.6 靶向代谢组学与代谢产物定量 |
5.3.7 生物标志物发现模型构建 |
5.3.8 代谢产物鉴定 |
5.3.9 代谢通路分析 |
5.3.10 统计分析 |
5.4 实验结果 |
5.4.1 临床CKD1-5期样本的生理生化指标 |
5.4.2 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与生物标志物鉴定 |
5.4.3 5个生物标志物在早期CKD样本的验证 |
5.4.4 5个生物标志物在患CKD前后受试者样本的验证 |
5.4.5 5个生物标志物在药物干预受试者样本的验证 |
5.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TPH-1是PAA肾保护的潜在作用靶点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 |
6.2.1 实验主要仪器 |
6.2.2 实验耗材及试剂 |
6.2.3 统计分析及绘图软件 |
6.3 实验方法 |
6.3.1 细胞培养与干预处理 |
6.3.2 siRNA细胞转染 |
6.3.3 shRNA细胞转染 |
6.3.4 细胞中TPH-1的过表达 |
6.3.5 动物模型建立及干预方案 |
6.3.6 小鼠体内TPH-1的过表达及低表达 |
6.3.7 肾组织固定、包埋与切片 |
6.3.8 肾组织染色 |
6.3.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6.3.10 免疫荧光染色 |
6.3.11 Western blots |
6.3.12 TCF/LEF报告基因检测 |
6.3.13 免疫共沉淀 |
6.3.14 统计分析 |
6.4 实验结果 |
6.4.1 5-MTP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肾保护作用 |
6.4.2 TPH-1 调控IκB/NF-κB和 Keap1/Nrf2 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与炎症 |
6.4.3 肾纤维化导致TPH-1表达降低 |
6.4.4 TPH-1抑制上皮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活化 |
6.4.5 TPH-1 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EMT和 ECM沉积 |
6.4.6 TPH-1 抑制β-catenin蛋白的稳定性和β-catenin介导的转录 |
6.4.7 PAA上调TPH-1 的蛋白表达 |
6.4.8 TPH-1是PAA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的潜在靶点 |
6.5 本章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作者简介 |
(8)1,25-(OH)2D3对大鼠肾纤维化microRNA-2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主要设备 |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药物处理 |
2.2 肾纤维化大鼠模型建立 |
2.3 实验标本采集 |
2.4 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测(HE及 Masson染色) |
2.5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 microRNA-21表达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
2 生化指标的变化 |
3 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
3.1 HE染色 |
3.2 Masson染色 |
4 Real-time PCR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9)姜黄素对肾间质纤维化中Sirt1蛋白和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文缩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附图 |
(10)IRF-1通过抑制Klotho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IRF-1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IRF-1 通过调控Klotho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高表达纤维化标志物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敲除或抑制IRF-1显着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Klotho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in fibrosis of transplanted kidney(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芪甲苷Ⅳ通过PPM1A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减轻矽肺肺损伤和纤维化[D]. 李楠楠. 山东大学, 2021(12)
- [2]SAHA通过调控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结晶肾损伤模型EMT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张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D]. 张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健脾益肾方对早期肾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 孔明慧.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5]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TGF-β1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水平与lncRNA的相关性研究[D]. 李娟.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负载刺五加苷B的PLGA纳米颗粒通过Smad3依赖机制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研究[D]. 陈小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茯苓酸A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陈丹倩. 西北大学, 2020(01)
- [8]1,25-(OH)2D3对大鼠肾纤维化microRNA-21表达的影响[D]. 王佳祺. 青岛大学, 2020(01)
- [9]姜黄素对肾间质纤维化中Sirt1蛋白和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D]. 范沐霞. 佳木斯大学, 2020
- [10]IRF-1通过抑制Klotho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李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标签:肾小管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β论文; 细胞生长因子论文; 矽肺论文; 上皮细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