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血型研究进展

血小板血型研究进展

一、血小板血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原霞[1](2019)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阳性分布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分析1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与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的关系,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HPA)与组织相容性抗体(抗-HLA)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筛查选取1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分别检测其血小板抗体、抗-HLA/抗-HPA抗体的区分,按患者年龄、妊娠次数、及民族等指标分组,评估这些指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区分的影响。结果 10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均检测出血小板抗体,且分布特征以HPA抗体为主;不同年龄组RSA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χ2=1.011 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流产组别血小板抗体分型阳性率比较χ2=7.98 P<0.05,混合抗体阳性随妊娠次数的增加而逐步提高,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民族RSA患者血小板抗体分型阳性率比较χ2=0.274 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间血小板血型不合产生的血小板同种抗体与复发性流产患者早期流产有显着的相关性,而对RSA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区分有利于规范化诊疗,针对不同的抗体提前干预,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谢一唯,王莹,李育,蒋璐茜[2](2019)在《血小板抗体对早期流产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早期流产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ITP)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对175例有早期流产史的妇女及2 537例正常孕妇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按流产次数进行分类观察。应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抗体效价水平对NAITP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175例有早期流产史的妇女,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34例(19.43%),2 537例正常孕妇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74例(2.92%),有早期流产史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抗体效价水平在1:32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802,灵敏度0.714,特异度0.854。结论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发生早期流产的风险较血小板抗体阴性者高,且血小板抗体效价≥1:32时对NAITP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作为无创性评估手段,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产前血小板抗体筛查可提前预判孕妇发生早期流产的风险,对于效价较高的妇女可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早期流产和NAITP的发生。

王彩莲,张军[3](2018)在《孕期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研究发现妊娠与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孕妇孕期可能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或自身免疫性因素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这些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胎儿血小板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胎儿出现一系列血小板减少性出血性疾病,最终使孕妇出现早期流产、复发性流产或新生儿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发的新生儿出血性疾病,该病在高加索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在日本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5%,但在我国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该病发病较急,可出现全身皮肤和脏器的广泛出血,严重者会出现颅内出血甚至死亡。因此孕期进行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有效地探讨反复流产的病因、早期预测及预防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目前血小板抗原抗体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国内外也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更为先进的检测技术。本文从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分类、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致病机制、最新的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以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状况等多方面阐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以便引起临床医生及孕妇的重视,为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在孕妇日常产检中的推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王彩莲[4](2018)在《皖北地区孕妇抗-HPA抗体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母亲对胎儿不相容的人类血小板抗原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通过胎盘输入胎儿使胎儿血小板被致敏清除而导致胎儿血小板减少的一种疾病,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及颅内出血的常见原因。有资料显示,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在高加索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其抗体主要为针对HPA-1a的抗体,在日本人群中主要为针对HPA-5b的抗体。由于不同人种HPA及HLA的表型频率相差很大,现有国外的数据根本无法指导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此研究旨在弄清我国皖北地区孕妇孕期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情况以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情况,为评价对中国孕妇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的必要性提供基础数据和统计学依据,以便我们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存活率。目的:调查皖北地区孕妇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情况、与妊娠次数的关系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情况;探讨抗-HLA抗体阳性孕妇的HLA基因型分布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调查抗-HPA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及基因分型;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检的102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血,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术对孕妇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初筛,对于初筛阳性标本用二磷酸氯喹去除HLA的作用后重复进行初筛实验,仍为阳性的标本利用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小板抗体抗原特异性分析。对于抗-HLA抗体阳性标本用PCR-SSP法进行HLA基因型检测,对抗-HPA抗体阳性标本用PCR-SSP法进行HLA和HPA基因型检测。结果:1025例孕妇中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共45例,总阳性率为4.39%,其中41例为抗-HLA抗体阳性,4例为抗-HLA抗体和抗-HPA抗体同时阳性;初次妊娠孕妇(410例)与多次妊娠孕妇(615例)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分别为6例和39例,阳性率分别为1.46%和6.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5,P<0.05);在多次妊娠孕妇中,有2次妊娠史(388例)、3次妊娠史(138例)、4次及以上妊娠史(89例)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者分别为18例、10例、11例,阳性率分别为4.64%、7.25%、12.36%,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1,P<0.05)。在4例抗-HPA抗体阳性孕妇中,有3例HPA1-17基因型组合为HPA-(1,2,4-14,16,17)aa-3ab-15ab,l 例为 HPA-(1,2,4-14,16,17)aa-3aa-15aa;在抗-HLA 抗体阳性孕妇的HLA-A、B、DQ、DR基因分型中,HLA-A特异性抗原12个,频率较高的有A2(0.2742)、A24(0.2258)、All(0.1452)、A33(0.1129),HLA-B 特异性抗原 22 个,频率较高的为 B46(0.1290)、B13(0.1129)、B60(0.1129)、B62(0.1129)和 B58(0.0968),HLA-DQ 特异性抗原 7 个,频率较高的有 DQ6(0.2419)、DQ2(0.1612)、DQ9(0.1612)、DQ5(0.1452)、DQ7(0.1452),HLA-DR特异性抗原12个,频率较高的有DR9(0.1612)、DR4(0.1452)、DR15(0.1290)、DR7(0.0968)、DR12(0.0968)、DR13(0.0968)。结论:皖北地区孕妇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4.39%,其中抗-HLA抗体阳性率为4.39%,抗-HPA抗体阳性率为0.39%,且抗-HPA抗体阳性孕妇同时伴有抗-HLA抗体阳性;孕妇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妊娠次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妊娠次数越多,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越高;在皖北地区人群中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致病抗体可能为抗-HPA-5b抗体;

林燕,聂宇波,徐静,张春燕[5](2016)在《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早期流产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探讨通过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对判断早期流产的临床意义,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与早期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产科2015年9月2016年6月就诊的有早期流产史的5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其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并计算检测阳性率。同时,选取同期在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正常孕妇1092例作为对照,行相同检测,比较2组受检女性的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有早期流产史的观察组女性血小板抗体阳性检出率(22.0%)显着高于无早期流产史的正常孕妇(3.1%)(P<0.05);有早期流产史的女性中,流产次数>2次的女性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率(40.0%)显着高于流产次数≤2次的女性(17.5%)(P<0.05);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的女性早期流产的发生率(24.4%)显着高于检测阴性的女性(3.6%)(P<0.05),且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与早期流产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r=0.782,P<0.05),其相对风险RR=6.96。结论通过固相凝集法对孕妇的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有利于早期流产发生风险的预测,也有利于流产病因的分析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防。

何着刚[6](2016)在《血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0引言自从1900年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Landsteiner)人类红细胞可分为A、B、O血型,他的学生于1902年Von.Decastellot Starli又发现了AB型[1]。100多年以来,血型方面有了许多重大的发现,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人类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织细胞等有各自的型。笔者就红细胞的ABO血型、Rh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血型做一简单综述。

毛淑清,黄宇翔,王晴[7](2014)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对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 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77例,阳性率为71.3%,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血小板减少症27例。对77例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同种异型和自身(结合、游离)抗体的检测,结果仅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同种异型、自身(结合、游离)抗体及同种异型+自身抗体三类情况均有阳性病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仅表现为单一同种异型抗体阳性。结论患者机体对来自不同血小板抗原刺激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临床有着重要的诊疗作用。

张关亭,张爱琴[8](2013)在《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对输注血小板无效的治疗效果。方法检测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采用白血病滤器输注同型机采浓缩血小板;检测输注前、后1h、24h血小板计数。结果本组46例,1小时后有效41例(89.13%),无效5例(10.87%);24小时后,有效38例(82.60%),无效8例(17.40%)。HLA抗体阳性7例(15.21%),HPA抗体阳性4例(8.69%)。结论检测受血者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输注血型和HLA配合型浓缩血小板能获得较好疗效。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9](2012)在《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由于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产生血小板抗体,诱导新生儿发生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2例临床上确诊为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I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应用PCR-SSP法对患儿及父母进行HLA及HPA基因分型,根据相应的抗原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结果 22例NIT患儿中,14例是由于同种免疫性因素引起的,其中27.3%(6例)由HLA抗体引起,13.6%(3例)由HPA抗体引起,22.7%(5例)由HLA+HPA抗体引起;9.1%(2例)由于被动免疫性因素引起;27.3%(6例)由自身抗体引起。其中,同种免疫性抗体以抗HLA-A2、19,抗-B40及抗HPA-3a多见。结论在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主要以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为主,临床产前诊断预防和产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于天华[10](2009)在《HPA基因型供者库的建立及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血小板是血液重要的组成成分。主要通过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起到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促使血块收缩和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等生理功能[1]。1960年Frenich提出血小板输注(platelet transfusion)对于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2],从而引起重视。临床上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血小板功能缺陷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但是,患者在多次输注全血和血小板、妊娠及器官移植后可产生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同种异体免疫,表现为血小板输注的耐受性,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不容忽视。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 patelet alloantigens,HPA)泛指存在于血小板膜的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与之结合的血小板膜蛋白质和糖分子。血小板表面有复杂的血型抗原,这些抗原是由遗传决定的。根据抗原的分布情况,血小板抗原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血小板与其他细胞或组织共有的抗原称为非特异性抗原,包括HLA-I类抗原、ABO系统抗原、Lewis、I、及p抗原等,另一类是血小板本身特有的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出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上,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中的一部分,即HPA(human platelet antigen)抗原。人们所关注的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等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就是HLA和HAP抗原。不同种族、不同区域间HPA的基因频率的分布也不同,研究HPA的基因多态性不仅为人类学和遗传学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在临床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如果血小板同种抗原不相匹配,可导致受血者机体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紫癜、血小板输注无效等。本研究对长春地区126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成年志愿献血者,进行血小板HPA1-5,15系统基因分型的研究,计算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并与不同区域人群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建立血小板基因频率数据库和已知HPA基因型供者库,为患者提供HPA基因型相匹配的血小板制剂,可以有效避免血小板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发生,使血小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二、血小板血型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小板血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阳性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确诊标准
    1.3 试剂与仪器
    1.4 方法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血小板抗体对早期流产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NAITP诊断与排除标准
    1.3 试剂与仪器
    1.4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
    2.2 观察组不同流产次数患者血小板抗体与阳性率的分布
    2.3 血小板抗体与早期流产的关系
    2.4 血小板抗体效价水平对NAITP发病的预测价值
3 讨论

(3)孕期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小板抗原与血小板抗体
    1.1 血小板抗原
    1.2 血小板抗体
2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致病机制
    2.1 同种免疫性因素
    2.2 自身免疫性因素
3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NAIT)
4 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
5 HLA及HPA基因检测技术
6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6.1 早期诊断
    6.2 早期治疗
    6.3 优生优育
7 展望

(4)皖北地区孕妇抗-HPA抗体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仪器
    1.1 —般资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实验方法
    2.1 标本制备
    2.2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血小板抗原固定试验筛查血小板抗体
    2.3 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小板抗体抗原特异性
    2.4 PCR-SSP检测HLA及HPA基因型
    2.5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3.2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妊娠次数相关性分析
    3.3 抗-HLA抗体阳性孕妇HLA-A、B、DQ、DR基因分型结果
    3.4 抗-HPA抗体阳性孕妇的HPAl-17基因分型结果
    3.5 关于新生儿NAIT的发病情况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主要英文缩略词
附录B 个人简介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5)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早期流产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女性的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比较
    2.2 不同流产次数的女性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
    2.3 血小板抗体与早期流产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6)血型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ABO血型
    1.1 ABO抗原的遗传
    1.2 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2 Rh血型
    2.1 Rh系统的抗原
    2.2 Rh系统的抗体
3 人类白细胞抗原
4 血小板血型系统

(7)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试剂
    1.3 样本预处理
    1.4 检测原理
    1.5 血小板抗体检测
    1.6 检测结果判定
2 结果
3 讨论

(8)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入选病例检测ABO血型、Rh血型、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
        1.2.2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3.1 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 原理及应用
    3.2 输注血小板无效的病机
    3.3 输注血小板的血型问题探讨及预防

(9)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与仪器
    1.3 DNA提取
    1.4 HLA基因扩增及结果分析
    1.5 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 (PRA、抗-HLA)
    1.6 HPA1~17基因扩增及结果分析
        1.6.1 血小板抗体检测 (PAK-PLUS)
        1.6.2 血小板抗体检测 (PLUS-AUTO)
2 结果
    2.1 HLA抗原不合引起NAIT
    2.2 HPA血型不合引起NAIT
    2.3 母婴HLA及HPA血型不合的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 讨论

(10)HPA基因型供者库的建立及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人类血小板抗原和分类
    1.2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 和基因
        1.2.1 HPA-1 血型系统
        1.2.2 HPA-2 血型系统
        1.2.3 HPA-3 血型系统
        1.2.4 HPA-4 血型系统
        1.2.5 HPA-5 血型系统
        1.2.6 HPA-15 血型系统
    1.3 血小板抗体
        1.3.1 血小板同种抗体的产生
        1.3.2 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1.4 血小板HPA 基因分型技术
        1.4.1 特异性序列引物-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s,SSP)方法
        1.4.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olymorphis m,PCR-RFLP)方法
        1.4.3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SO)方法
        1.4.4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方法
    1.5 HPA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1.5.1 基因频率(gene frequency)
        1.5.2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
        1.5.3 群体的遗传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 定律
    1.6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
        1.6.1 血小板抗原同种免疫机制
        1.6.2 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 purpura,PTP)
        1.6.3 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ATP)
        1.6.4 移植相关同种异体免疫血小板减少症(transplantation-associated alloim mune thrombo-cytopenia,TAAT)
        1.6.5 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献血者
        2.1.2 临床患者
        2.1.3 临床资料的整理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研究方法
        2.3.1 血小板HPA 抗原基因分型
        2.3.2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
        2.3.3 血小板血清学交叉配型
        2.3.4 血小板供者选择
        2.3.5 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评价
        2.3.6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献血者HPA-1~5,15 系统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3.2 长春汉族HPA 基因及基因型频率
    3.3 HPA-1~3,5,15 各系统抗原不配合概率(见表3.3)
    3.4 长春地区HPA-1~5,15 基因分型结果(见表3.4)
    3.5 长春汉族与部分国家和地区HPA-1~5,15 基因频率比较
    3.6 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
    3.7 患者血小板抗体鉴定及基因分型结果(见表3.7)
    3.8 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
    3.9 不同疾病类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
    3.10 输血量、输血次数与不同类型抗体阳性率比较
    3.11 不同血液成分输注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3.12 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血小板HPA 基因型供者库的建立
    4.2 HPA 基因多态性调查
    4.3 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采用HPA 基因型供者库进行血小板输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血小板血型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阳性分布特征[J]. 刘波,原霞. 新疆医学, 2019(07)
  • [2]血小板抗体对早期流产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测价值[J]. 谢一唯,王莹,李育,蒋璐茜. 浙江医学, 2019(06)
  • [3]孕期血小板抗原抗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 王彩莲,张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18(08)
  • [4]皖北地区孕妇抗-HPA抗体致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王彩莲. 蚌埠医学院, 2018(02)
  • [5]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与早期流产相关性探讨[J]. 林燕,聂宇波,徐静,张春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10)
  • [6]血型的研究进展[J]. 何着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54)
  • [7]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意义[J]. 毛淑清,黄宇翔,王晴. 中国临床研究, 2014(01)
  • [8]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J]. 张关亭,张爱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4)
  • [9]父母血小板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初步研究[J]. 邓晶,夏文杰,叶欣,徐秀章,邵媛,陈扬凯,丁浩强,罗广平,王嘉励. 热带医学杂志, 2012(11)
  • [10]HPA基因型供者库的建立及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D]. 于天华. 吉林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血小板血型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