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选漫游列表在CDMA国际漫游业务中的应用与不足(论文文献综述)
陈维俊[1](2016)在《4G LTE无线网络组网及维护》文中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老旧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手机上网等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的需求,于是4G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其高速率及高带宽用于满足用户越来越平凡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而LTE技术俗称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所说的4G技术,它是由3GPP组织定制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3GPP所提出的整体4G解决方案为无线接入技术LTE加上核心网络架构EPC,而整体网络体系的名称实际为EPS,由于LTE名称使用起来更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宣传推广更加方便,目前面向普通用户的宣传统一使用LTE来称呼整个系统。而实际运营中的4G系统有FDD-LTE与TDD-LTE两种,FDD-LTE与TDD-LTE其实是双工方式的不同,这两类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其中TDD-LTE技术是我们国家大力推广发展的技术。本文首先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的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且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始讲起,通过对历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单介绍来了解4G技术的由来及发展前景、研究意义,接着第二章会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先会从4G的无线接入技术开始讲起:TDD-LTE、FDD-LTE。接着是4G技术的核心网部分,新老核心网的对比、同网融合运行及升级替换等。第三章节会介绍浙江移动公司现网的本地网无线侧情况,从GSM、TD-SCDMA、TDD-LTE现网的融合组网情况说起,再到现网的组网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网中LTE建设中需要考虑问题,如LTE网络质量规划、LTE网络覆盖问题、LTE网络容量归属、LTE网络的功率控制及干扰等问题,最后讨论未来LTE网络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第四章会介绍浙江移动公司4G下的EPC核心网的组建,现网中2G/3G与4G核心网的融合,接入4G后一些业务处理上的变化及EPC核心网的一些功能上的改进与改变。4G网络下的传输网的介绍,先会从最基础的传输技术开始讲起,初步介绍现在已经成熟使用的传输技术及新发展起来的技术,如早期成熟的SDH技术以及从3G时段开始慢慢普及的PTN技术。以及当接入网速率提高后传输网如何提供高带宽的保证及对应4G网络特性的传输网相应的改造。第五章将会介绍4G网络下的语音解决方案:作为全IP的数据网络下对语音通信的几种解决方案,及CSFB、单卡双待、VoLTE这几种方案之间的相互对比,最后找出4G网络各阶段合适的语音解决方案。最后一章将会分析4G网络今后的发展方向,各大运营商如何建设才能最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同时考虑下一代移动通信的会有那些技术提升和革新。
李艺琳[2](2015)在《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基础业务应用的用户体验研究与改善》文中指出当前智能手机已基本完成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其普及增长率、和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都已经趋于饱和。用户需求的差异性逐渐引起人们关注:如何根据用户特点,进行服务定制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手机传统用户,如商务人士、老年人群等,对智能手机的购买力、接纳程度和持有情况并不逊于青年人,但其使用习惯、工作性质更强地依赖于基础业务。同时由于基础业务对网络要求低,传达精准、基本无延误,具备的使用优势仍不可替代。Android系统作为市场占有量第一的大平台,沿袭与改善其基础业务应用,不仅关键必要,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以Android双卡智能手机为平台,从通讯录、电话、短信模块改进入手,结合国际漫游状态下的特殊考虑,为手机传统用户提供基础业务的开发与完善:为了实现拨号盘内便捷发起呼叫,根据中国用户数字键对应拼音模式输入习惯,提出多维度联系人匹配策略;为了在短信内快速发起会话,提出结合分类动态的LRU算法,相对原生系统,简化了联系人的搜索步骤,搜索拨号、短信接收者选择效率得以提升。针对由于IP拨号、国际漫游拨号、运营商短信平台接入码所造成的联系人匹配失败、通信失败,制定完整的通话、短信应用内号码提取与匹配,相对现有联系人匹配方案,无误差准确匹配的同时,更好地保障了接通通话和送达短信。在群组联系人被广泛应用的场景下,提供群发短信拆分方案、同时vCard名片打包时包含群组字段,相对现有处理机制,为用户提供灵活的选择、完整的信息继承、移植路径。针对当前号码被频繁泄漏、电信诈骗骚扰频繁问题,开发归属地匹配模块附以悬浮窗插件,并提供黑白名单屏蔽拦截方案,相对无提示拦截系统,既提供即时提示,又可实现后续屏蔽,保障通信安全。同时针对国际漫游场景拨号流程复杂,国际字冠、代码不便记忆,制定完整漫游拨号流程,开发漫游拨号辅助菜单,极大降低了商旅用户漫游时拨号的学习成本、以及复杂操作引起的时间投入。本文致力于以高效的算法,完备的策略,扁平化的流程,打造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上的基础应用,使得典型用户能够以低时间投入、低学习成本获得更加便捷的操作,更加人性化的功能,更全面的优秀体验,获得良好收效。
文旭桦,叶银法[3](2014)在《CtoG国际漫游网络优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优选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国际漫游服务之中,可在不明显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漫游用户优先接入到合作伙伴的网络中。分析了网络优选技术的2种主要实现思路,列举了采用SS7方式时CtoG网络优选平台的实现方式及部分干扰策略,并对网络优选功能使用后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CtoG网络优选功能的开通建议。
丑文亚[4](2013)在《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及其动态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困扰电信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增量不增收的规模与效率矛盾。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与动态定价有机结合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创新了思路和方法。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基于客户导向的设计理念,通过构建可以响应不同客户需求易于变型的模块化产品族GBOM结构,依据属性赋值和配置规则,能够灵活高效地匹配和组合满足客户需要产品。将收益管理思想应用于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实行动态定价,一方面促进了电信企业合理生产和定价,提高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满足了电信客户对电信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客户满意度。本文就是从模块化设计和动态定价两个角度来研究定制电信产品,既解决了电信企业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效率问题和提高企业利润的合理定价问题,又解决了电信客户电信需求个性化和差异化问题,最终实现了企业利益和客户利益的双赢。本文首先对电信服务产品理论、电信产品设计理论、电信产品定价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性总结与综述,指出定制电信产品的模块化设计是电信企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需求,以定制经济的高效率、高收益生产和提供定制电信产品和服务路径,然后从经济学角度和管理学角度两个方面阐述电信产品定制化产生机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指引,以相关产品族为基础,以模块化为核心构建电信产品定制化实现理论框架模型;从客户关系管理、产品族模块化、组织柔性管理、电信产品模块划分、电信产品模块配置等方面论述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其次,从适用性和必要性两个角度分析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机理。阐述了适合定制电信模块化结构类型,分析了电信服务产品构件层次划分,通过功能模块和物理模块分析了定制电信产品结构映射关系。论述基于模块化的定制电信产品设计框架、原则、方法和流程。分析模块粒度对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影响。依据构建定制产品配置方法原则,建立了基于产品族结构GBOM的产品配置模型,并给出了基本模块、必选模块和可选模块三种配置模块以及模型中配置模块构成、模块及其属性间约束关系。在配置过程中,给出了配置规则和模块配置变量,并结合实例描述了客户细分电信产品需求特征阐述了定制电信产品配置与生成过程。然后,对定制电信产品价格特征以及价格决策方法体系进行分析,并对影响电信业务定价决策的成本、市场、用户、政府等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用户需求是影响大规模定制条件下电信运营商定价关键因素,电信运营商必须从用户需求角度去对定制电信产品进行动态定价。接着,探索了基于网络模块流量分配和价格歧视电信网络模块产品动态定价问题,考虑容量分配与价格歧视的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问题,并构建了动态定价模型。根据电信网络模块运营商具体决策条件,选取量子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动态定价模型可行性与有效性。并从标准化、差异化、组合化三个角度提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电信产品定价策略。这为今后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决策提供了很好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最后,以实例介绍了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的系统应用。描述了客户需求调查表的建立,叙述了定制电信产品的功能分解模型、结构层次模型和配置模型,阐述了实例库对于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的重要性及其设计原理。最后,介绍了目前正在电信运营商开发设计的产品&销售品管理系统,并应用本系统验证了本文提出配置方法的可行性。
李美萍[5](2012)在《GC双模网关组网技术在中国电信移动网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电信GC双模网关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功能、实现原理和安全解决方案。GC双模网关就是通过在GSM和CDMA网络之间设立专用网关,是实现用户在GSM网络和CDMA网络中自动漫游功能的网络设备。目前国际移动通信网络的现状是GSM网络的覆盖区域明显大于CDMA网络。只有拥有了GC双模网关,才能确保CDMA用户的国际漫游,并解决GSM网络和CDMA网络的覆盖互补问题。本文在第一章首先简要说明了GC双模网关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在第二章说明了其功能。接下来在第三章主要说明了七号信令在GSM网和CDMA网中的区别,在第四章详细描述了GC双模网关的接口与业务流程的实现。最后在第五章重点介绍了GC双模网关的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江波[6](2012)在《移动分组域话单及协议分析系统可行性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G业务开放以来,中国电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快速上升,业务种类也丰富起来。截至2010年,中国电信先后开通了6个国家的CtoC数据漫游业务以及黑莓国际漫游业务。数据国际漫游业务结算收入已占到国际漫游结算总收入的10%。但在业务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与业务分析手段建设却相对缺乏,使得维护和数据分析人员无法从分组域协议和话务的角度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业务发展数据。因此建设集团CDMA网分组域协议与话务分析系统的需求十分迫切。本人结合项目管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加入到设计内容中,使用项目管理学到的分析方法加以解决,尤其是风险影响程度的量化、范围管理变更流程的应用,都非常的成功,既保证项目后续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也是项目管理知识的一次有效试用。
翁武俊[7](2011)在《移动通信网HLR运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异常迅速,代表第二代数字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1]已成为人们日常通信交流的最重要载体。如今,国内外各设备制造商和通信运营商都在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LTE[2](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方案)紧锣密鼓地搭建实验网,进行各项软件硬件的开发和调测工作,预计在2013年将全网推广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移动通信网最为核心的数据库HLR[3](Home Location Register),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的一部分,更多面向客户、面向企业的移动业务也将接踵而至,无疑对HLR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数据处理效率以及数据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HLR设备的核心子系统,OAM(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运维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将变得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当代移动核心网的技术特点和网络结构、移动核心网数据库HLR系统在网络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功能进行描述;通过对采用CORBA[4]作为客户端服务器端中间件,运用基于X500[5]标准的LDAP[6](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量级访问目录协议)与XML[7]来建立数据模型和提高数据访问效率的优势进行研究分析;通过UML[8]工具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建模;通过对ODB[9(]Operation Determind Barring,运营商限制闭锁)服务设计、N+1容灾备份服务[10]设计与实现,得出了新一代运维子系统的设计方案能够充分满足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要求这一结论。总的来说,本文的贡献和创新点有如下几点:(1)设计实现了满足移动通信发展需求的运维子系统,能够提供多种用户数据的处理和访问接口,提供更多的外部设备对用户数据的维护以及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2)实现了适用于LTE网络的3GPP规范中对于ODB业务的需求定义;实现了在HLR层面任意控制不同类别用户所能得到的网络服务范围;实现了对于用户主叫的限制功能、用户特服号码的限制功能、对被叫用户的限制功能、用户的漫游限制功能、对移动用户的补充业务的使用功能等,增强了运营商对用户数据的管理能力。(3)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同时满足来自其他网元、来自用户手机、来自各移动营业厅等更多更频繁的用户数据处理,相比之前的指令执行速度,提高了50%。(4)为了应对不断推陈出新的移动业务,运维子系统OAM需提供一个易配置、易维护的架构,便于增加和更新HLR所支持的业务种类。(5)设计实现了N+1容灾备份方案,凭借低成本、零宕机时间、易操作的优势,为运营商保护用户数据提供了全新的备份方案,相比原先的备份方案以及分布式备份方案,有更低的成本、更有效地利用已有资源。这些贡献解决了传统HLR无法满足未来通信网络技术在数据处理性能、数据容灾保障、低维护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并且通过对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核心部件归属位置寄存器运维模块的总体架构分析,对内部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对它与周边通信功能实体交互联系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移动通信网核心网部分的体系结构,对未来移动通信网的组网建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罗锐[8](2011)在《宁夏电信CDMA网络短信中心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文中指出中国电信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正受到移动业务的巨大冲击。移动通信业务替代传统固定通信业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几年,尤其是今年,部分省份固定电话用户出现负增长,而移动用户第一季度仍以数百万的速度在增长。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实现全业务经营一直是中国电信重要的战略转型方向。2008年5月以来,中国电信正在积极做好接收CDMA移动网络的各项准备工作,电信各个部门都在为即将运营移动业务做好各项工作准备。短信业务是很多增值业务的基础,为了能满足2008年11月推出中国电信自有品牌的服务和业务,CDMA网络短信中心的建设迫在眉睫。本论文先论述了CDMA网络短信的系统结构,针对中国电信对CDMA网络短信系统建设的实际需求,对CDMA网络短信的建设方案进行了设计。为了便于CDMA网络短信建设的实际实施,作者分别对CDMA网络短信系统的网络结构、CDMA网络短信中心基本构架和CDMA网络短信中心接口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随后,基于原联通CDMA网络架构和电信固网的架构,对电信CDMA网络短信的建设和规划进行了探讨。以CDMA网络短信系统在宁夏电信的实际应用为例,从建设要求、数据模型、网络规划、资源规划、实际调测步骤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本文最后对CDMA网络短信中心上线后的网络优化工作进行了探索。宁夏电信CDMA网络短信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行,保证了中国电信自有移动业务的按时推出。宁夏电信C网短信总量近7亿条,占宁夏电信移动业务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宁夏电信CDMA网络短信中心经过多次的网络优化,短信网络质量提升明显,各类指标均优于集团平均水平。本文对未来CDMA网络短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樊钧[9](2010)在《CDMA交换机系统中语音呼叫和呼叫前转的MAP协议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作为移动数字通信的一种制式,可实现移动语音、短消息、数据通信等业务。本文描述的移动应用部分(MAP:Mobile Application Part),是在CDMAMAP的标准协议IS-41E中定义,是CDMA网络侧最重要的专有信令系统,它从CDMA网络侧协议交互接口的角度描述了CDMA语音呼叫、补充业务、短消息、位置数据管理、切换等功能的协议流程以及接口消息,基于MAP信令协议能够与各厂商的CDMA核心网交互完成语音呼叫和补充业务功能。因此,实现MAP信令协议功能并保证其可靠性,是CDMA软交换能否成功商用的关键之一。本文论述基于作者所在公司开发的CDMA软交换,本人设计并实现该产品中MAP模块关于语音呼叫和呼叫前转补充业务的功能。本文从软件产品开发端到端全流程的角度,介绍分析、设计并实现IS41-E MAP协议描述的呼叫和基本补充业务的功能,全面阐述了本人完成的嵌入式系统中MAP呼叫特性这一小项目的需求分析,MAP模块概要设计(参与总体设计),MAP模块详细设计(根据协议设计消息流程图和结构化描述语言SDL:Specification and Description Language图、接口参数定义以及状态机定义、重要数据结构的设计),以及重要伪码实现,并简要介绍测试、配套资料发布,以及软件版本发布的全过程。
肖海,邓君[10](2010)在《CDMA漫游选网机制的不足与解决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介绍了CDMA系统PRL自选网机制在国际漫游多网络场景下选网的不足和解决困境,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规避方式的手工选网解决方案,阐述了网络特征数据的选择和获取、规避列表的设计和使用这两个主要方面,对其应用价值作了分析。
二、优选漫游列表在CDMA国际漫游业务中的应用与不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选漫游列表在CDMA国际漫游业务中的应用与不足(论文提纲范文)
(1)4G LTE无线网络组网及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
1.2.1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
1.2.2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 |
1.2.3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
1.2.4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架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4G技术 |
2.1 LTE本地网技术 |
2.1.1 LTE产生背景 |
2.1.2 LTE技术介绍 |
2.1.3 TD LTE与FDD LTE |
2.1.4 全球LTE的发展状况 |
2.1.5 本章小结 |
2.2 4G核心网EPC |
2.2.1 EPC简要介绍 |
2.2.2 EPC技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浙江移动本地网无线组网分析 |
3.1 组网现状 |
3.2 GSM、TD、LTE融合现状 |
3.3 LTE发展方向 |
3.3.1 LTE网络质量规划 |
3.3.2 LTE的网络覆盖 |
3.3.3 LTE无线网络容量规划 |
3.3.4 LTE网络的功率控制和干扰分析 |
3.4 浙江移动4G无线网络维护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浙江移动4G核心网与传输网分析 |
4.1 浙江公司4G网络下的核心网 |
4.1.1 4G核心网EPC |
4.1.2 EPC网络下的智能化增强 |
4.1.3 EPC网络下的计费方式 |
4.2 浙江移动传输网介绍 |
4.2.1 4G下的传输网支持 |
4.2.2 PTN介绍 |
4.2.3 PTN组网与业务模型 |
4.2.4 LTE下的PTN保护方案 |
4.2.5 LTE的传输配置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4G技术下的语音业务解决方案 |
5.1 CSFB方案 |
5.2 单卡双待方案 |
5.3 VoLTE解决方案 |
5.4 三方案对比 |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基础业务应用的用户体验研究与改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背景与意义 |
1.1.1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及发展趋势 |
1.1.2 非网民群体上网意愿 |
1.1.3 中国网民年龄及职业结构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内现状 |
1.2.2 国外现状 |
1.3 本文研究重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Android平台基础业务实现的关键技术分析 |
2.1 选定双卡平台 |
2.2 实现基础业务 |
2.2.1 Android通讯录、电话模块 |
2.2.2 Android短信模块 |
2.3 拓展基础业务功能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增强搜索匹配,完善群组功能 |
3.1 智能搜索匹配 |
3.1.1 拨号盘多维度联系人匹配 |
3.1.2 联系人显示匹配方案 |
3.1.3 以时间段搜索短信记录或通话记录 |
3.1.4 搜索最近联系人-结合分类动态LRU算法 |
3.2 群组批量处理 |
3.2.1 将联系人封装vCard时包含群组字段 |
3.2.2 群发短信拆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提高应用安全,丰富易用细节 |
4.1 通信安全 |
4.1.1 黑白名单拦截机制 |
4.1.2 匹配通话短信归属地 |
4.2 个性化与易用性方案 |
4.2.1 自建短信铃声数据库 |
4.2.2 单个联系人所有历史记录 |
4.2.3 信息字号调整 |
4.2.4 信息全设已读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漫游机制与流程 |
5.1 漫游场景分类 |
5.1.1 漫游需求分析及应对策略 |
5.2 漫游拨号流程 |
5.2.1 直接拨打电话的场景分析 |
5.2.2 漫游拨号辅助菜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的研究成果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3)CtoG国际漫游网络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优选概述 |
2 GSM网络优选技术思路 |
2.1 SIM卡方式 |
2.2 SS7方式 |
(1)设置黑名单 |
(2)信令干扰 |
3 CtoG网络优选平台实现 |
3.1 捕获位置更新请求实现方式 |
(1)信令监测 |
(2)信令拦截 |
3.2 基于信令监测的CtoG网络优选平台 |
(1)国际漫游服务商部署 |
(2)运营商网内部署 |
3.3 CtoG网络优选平台干扰策略 |
4 网络优选使用影响 |
5 总结 |
(4)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及其动态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大规模定制 |
1.2.2 产品族开发 |
1.2.3 模块化设计 |
1.2.4 动态定价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电信服务产品 |
2.1.1 电信服务产品概念 |
2.1.2 电信服务产品种类 |
2.2 定制电信产品设计及其配置 |
2.2.1 定制电信产品设计 |
2.2.2 定制电信产品配置 |
2.3 电信产品动态定价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信产品定制化驱动机制及其实现模型 |
3.1 电信产品定制化驱动机制 |
3.1.1 经济学视角分析 |
3.1.2 管理学视角分析 |
3.2 电信产品定制化实现理论框架模型 |
3.3 电信产品定制化关键技术 |
3.3.1 客户关系管理 |
3.3.2 产品族模块化 |
3.3.3 组织柔性管理 |
3.3.4 电信产品模块划分 |
3.3.5 电信产品模块配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研究 |
4.1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
4.1.1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概念界定 |
4.1.2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机理分析 |
4.2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结构 |
4.2.1 定制电信产品的模块化结构类型 |
4.2.2 定制电信服务产品构件层次 |
4.2.3 定制电信产品结构映射关系 |
4.2.4 定制电信产品功能模块 |
4.2.5 定制电信产品物理模块 |
4.3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思路 |
4.3.1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框架 |
4.3.2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原则 |
4.3.3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方法 |
4.3.4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程序 |
4.4 基于模块粒度的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 |
4.4.1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粒度设计 |
4.4.2 定制电信产品模块粒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产品族GBOM的定制电信产品结构配置研究 |
5.1 产品族建模及其建模的概念界定 |
5.1.1 产品族 |
5.1.2 产品族模型构成 |
5.1.3 产品族建模主要途径 |
5.1.4 产品族建模设计流程 |
5.2 基于产品族的产品结构管理方式 |
5.2.1 BOM和GBOM |
5.2.2 产品族数据结构管理方式 |
5.3 定制电信产品客户需求分析及其市场细分 |
5.3.1 客户需求分析 |
5.3.2 电信产品客户需求市场细分 |
5.4 模块化产品族结构配置模型构建 |
5.4.1 配置模块分类 |
5.4.2 配置模块五元信息表达模型 |
5.4.3 配置模块属性变量 |
5.4.4 模块化配置规则 |
5.5 定制电信产品配置 |
5.5.1 定制电信产品配置过程 |
5.5.2 定制电信产品配置生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6.1 定制电信产品定价决策 |
6.1.1 定制电信产品的价格特征 |
6.1.2 定制电信产品定价决策 |
6.2 论假设与模型建立 |
6.2.1 成本因素 |
6.2.2 市场因素 |
6.2.3 用户因素 |
6.2.4 政府因素 |
6.3 问卷设计与方案选择 |
6.3.1 问卷设计 |
6.3.2 问卷发放与回收 |
6.3.3 样本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6.3.4 实证方法选择 |
6.4 定制电信产品价格模型构建 |
6.4.1 样本信度与因子分析 |
6.4.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与评价 |
6.4.3 假设检验 |
6.4.4 模型回归参数估计 |
6.4.5 模型相关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网络模块的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研究 |
7.1 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模型研究 |
7.1.1 问题描述 |
7.1.2 符号说明及其假设 |
7.1.3 动态定价模型构建 |
7.2 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模型求解 |
7.2.1 求解思路及其流程 |
7.2.2 量子模拟退火算法 |
7.2.3 算法设计 |
7.3 定制电信产品动态定价实例 |
7.3.1 实例说明 |
7.3.2 实例求解 |
7.4 定制电信产品的动态定价策略 |
7.4.1 大众化定价 |
7.4.2 差异化定价 |
7.4.3 组合化定价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定制电信产品的模块化系统应用研究 |
8.1 客户需求调查表的建立 |
8.1.1 客户需求获得方式 |
8.1.2 产品需求数据库的建立 |
8.1.3 定制电信产品的个性需求表描述 |
8.2 定制电信产品的分层功能结构模型 |
8.2.1 定制电信产品的功能分析 |
8.2.2 定制电信产品的功能分解层次描述图 |
8.2.3 定制电信产品的结构分解层次描述图 |
8.2.4 定制电信产品的配置模型 |
8.3 定制电信产品实例库的建立 |
8.3.1 实例库建立的必要性 |
8.3.2 实例库的设计 |
8.3.3 定制电信产品实例的存储 |
8.4 定制电信产品的模块化系统设计 |
8.4.1 电信产品客户需求模块 |
8.4.2 电信产品基本信息及属性模块 |
8.4.3 电信产品规则模块 |
8.4.4 电信产品流程模块 |
8.4.5 电信产品定价模块 |
8.4.6 电信产品族模块 |
8.5 系统运行过程 |
8.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课题 |
(5)GC双模网关组网技术在中国电信移动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GC双模网关的基本概念和现状 |
1.1 GC双模网关概述 |
1.1.1 基本概念 |
1.1.2 技术背景 |
1.2 GC双模网关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 |
1.2.1 CDMA网络结构 |
1.2.2 GSM网络结构 |
1.2.3 GC双模网关在移动网络中的位置 |
1.3 GC双模网关现状 |
第2章 中国电信GC双模网关功能及建设方案 |
2.1 GC双模网关功能及建设需求 |
2.1.1 GC双模网关的功能 |
2.1.1.1 两网用户存储的数据 |
2.1.1.2 系统主要业务功能 |
2.1.2 GC双模网关建设需求 |
2.2 GC双模网关建设方案概述 |
第3章 GC双模网关在NO.7网中的位置 |
3.1 七号信令在GSM网与CDMA网的差异分析 |
3.1.1 MAP分层结构 |
3.1.2 GSM MAP与CDMA MAP的比较 |
3.1.2.1 TCAP不同 |
3.1.2.2 参数编码方式不同 |
3.1.3 消息解码 |
3.1.3.1 GSM MAP消息解析实例 |
3.1.3.2 CDMA MAP消息解析实例 |
3.1.4 小结 |
3.2 中国电信信令网结构 |
3.3 GC双模网关在NO.7网中的位置 |
第4章 GC双模网关的接口与业务流程的实现 |
4.1 GC双模网关的系统接口 |
4.1.1 GC双模网关的网络参考模型 |
4.1.2 HLR和VLR之间的接口 |
4.1.3 始发的MSC/网关MSC和服务MSC之间的接口 |
4.1.4 MC/SMS-SC和Serving MSC之间的接口 |
4.1.5 GC双模网关与SGSN之间的接口 |
4.2 MAP信令流程分析 |
4.2.1 GSM签约用户漫游至CDMA网络 |
4.2.1.1 功能概述 |
4.2.1.2 MAP业务流程的实现 |
4.2.1.3 MAP消息 |
4.2.1.4 信令过程分析 |
4.2.2 CDMA签约用户漫游至GSM网络 |
4.2.2.1 功能概述 |
4.2.2.2 MAP业务流程的实现 |
4.2.2.3 MAP消息 |
4.2.2.4 信令过程分析 |
4.3 重要性能指标分析 |
4.3.1 信令时延分析 |
4.3.2 各个信令流程的成功率分析 |
第5章 GC双模网关之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
5.1 系统安全性设计 |
5.2 系统容灾原理 |
5.2.1 系统容灾背景介绍 |
5.2.2 系统容灾实现原理 |
5.3 N+K环备容灾方案 |
5.3.1 容灾组网 |
5.3.2 接入方式 |
5.3.3 数据分布 |
5.3.4 FE\Provision读数据方式 |
5.3.5 正常处理流程介绍 |
5.4 容灾数据一致性原理 |
5.4.1 容灾关键技术 |
5.4.2 用户数据一致性 |
5.5 可靠性分析 |
5.5.1 容灾倒换流程 |
5.5.2 容灾回切机制 |
5.5.3 用户数据可靠性 |
自己所做研究工作 |
论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6)移动分组域话单及协议分析系统可行性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
1.2 文献综述 |
1.3 中国电信移动分组业务及网络现状 |
1.4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范围管理 |
2.1 范围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 |
2.2 项目中进行范围管理采取的三个措施 |
2.3 WBS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用 |
2.4 项目实施中的范围变更控制流程及应用 |
第三章 项目设计中的时间管理应用 |
3.1 时间管理的作用及管理方法概述 |
3.2 工程实施中的进度表及里程碑应用 |
3.3 工程实施中的甘特图应用 |
3.4 项目中应用的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样例 |
第四章 项目设计中的风险管理应用 |
4.1 风险管理的目标及总体概述 |
4.2 项目中进行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 |
4.3 项目中采取的风险应对方法介绍 |
第五章 系统设计项目的主要内容 |
5.1 平台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
5.2 系统组网方案 |
5.3 两级平台互联电路带宽需求 |
5.4 集团平台配置需求 |
第六章 DPI设备的功能及接口规范的研究 |
6.1 DPI协议及规范简介 |
第七章 全文的总结和今后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移动通信网HLR运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4 本文的结构 |
2 HLR 运维子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
2.1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LTE |
2.2 移动通信网络与HLR |
2.2.1 HLR 功能 |
2.2.2 HLR 网络环境 |
2.2.3 HLR 系统介绍 |
2.3 CORBA 技术 |
2.4 LDAP 与XML |
2.4.1 LDAP 目录 |
2.5 容灾备份服务 |
2.6 本章小结 |
3 HLR 运维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移动通信业务的基本概念 |
3.1.1 基本呼叫处理业务 |
3.1.2 补充业务 |
3.1.3 短消息支持业务 |
3.1.4 数据业务 |
3.1.5 移动智能业务(CAMEL) |
3.2 移动业务运营维护过程 |
3.2.1 接口类型 |
3.2.2 数据流图 |
3.3 运维子系统功能分析 |
3.3.1 用户基本业务 |
3.3.2 用户补充业务 |
3.3.3 用户短消息业务 |
3.3.4 用户数据业务 |
3.3.5 用户智能业务 |
3.3.6 单个增加、查询、删除鉴权信息 |
3.3.7 单个和批量用户开户以及检索功能 |
3.3.8 账号接入控制 |
3.3.9 容灾备份服务 |
3.3.10 批量用户信息处理 |
3.4 运营和维护系统的需求用例 |
3.4.1 运维子系统图形化界面用例 |
3.4.2 运维子系统补充业务服务用例 |
3.4.3 运维子系统容灾备份服务用例 |
3.5 本章小结 |
4 HLR 运维子系统的设计实现 |
4.1 运维子系统框架设计 |
4.2 运维子系统业务数据模型设计 |
4.2.1 LDAP 应用 |
4.2.2 OAM 数据模型总揽 |
4.3 数据处理框架 |
4.3.1 GDMI API |
4.3.2 数据库与数据模型的映射 |
4.3.3 关系模型 |
4.3.4 数据组成 |
4.4 XML Syntax |
4.4.1 结构介绍 |
4.4.2 数据类型介绍 |
4.4.3 逻辑 |
4.5 运维子系统 ODB 服务设计 |
4.5.1 ODB 服务数据模型设计 |
4.5.2 ODB 服务类图设计 |
4.5.3 ODB 服务与其他服务交互类图设计 |
4.6 ODB 服务处理流程 |
4.6.1 ODB 业务的创建 |
4.6.2 ODB 业务的修改 |
4.6.3 ODB 业务的删除 |
4.6.4 ODB 业务处理流程 |
4.7 运维子系统容灾备份服务设计 |
4.7.1 主用与备用HLR 数据同步流程 |
4.7.2 备用HLR 上系统数据修改流程 |
4.7.3 主用HLR 数据修导入流程 |
4.7.4 备用HLR 倒回到主用HLR 流程 |
4.8 系统测试 |
4.8.1 运维子系统功能测试 |
4.8.2 运维子系统性能测试 |
4.8.3 衰退性能测试 |
4.8.4 容灾备份方案演示 |
4.9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件 |
(8)宁夏电信CDMA网络短信中心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CDMA网络短信中心技术概述 |
2.1 CDMA网络短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
2.1.1 中国电信短信网络状况 |
2.1.2 短信中心在短信网络中的位置 |
2.1.3 短信路由组织原则 |
2.2 CDMA网络短信中心的基本架构 |
2.2.1 CDMA网络短信平台的网络架构 |
2.2.2 CDMA网络短信中心的系统架构 |
2.2.3 CDMA网络短信中心的系统功能模块 |
2.3 CDMA网络短信系统的接口 |
2.3.1 CDMA网络短信中心与核心网的接口 |
2.3.2 CDMA网络短信系统和外部平台的接口 |
2.4 CDMA网络短信的基本流程 |
第三章 宁夏CDMA网络短信中心建设方案及实现 |
3.1 需求分析 |
3.1.1 CDMA网络短信中心业务功能需求 |
3.1.2 CDMA网络短信中心处理能力需求 |
3.1.3 CDMA网络短信中心系统安全需求 |
3.1.4 CDMA网络短信中心系统维护需求 |
3.2 平台模型 |
3.2.1 话务模型 |
3.2.2 数据模型 |
3.2.3 带宽模型 |
3.2.4 服务器性能模型 |
3.3 网络系统规划 |
3.3.1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3.3.2 外部系统实现与短信中心的访问 |
3.4 资源规划 |
3.4.1 主机系统设计 |
3.4.2 端口分配一览 |
3.4.3 机柜分配图 |
3.4.4 机房环境 |
第四章 宁夏短信网络测试与优化 |
4.1 短信中心性能测试 |
4.1.1 测试环境 |
4.1.2 测试用例及结果 |
4.2 短信中心和外部IT接口调测 |
4.2.1 营帐接口 |
4.2.2 AAA认证 |
4.2.3 计费接口 |
4.2.4 预付费 |
4.2.5 网管接口 |
4.3 短信网络优化 |
4.3.1 短信网络优化背景 |
4.3.2 网络优化主要工作 |
4.3.3 网络优化问题分析机制 |
第五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CDMA交换机系统中语音呼叫和呼叫前转的MAP协议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产品背景 |
1.2.2 课题目标 |
1.2.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综述 |
2.1 CDMA IS标准简介 |
2.2 CDMA网络体系架构 |
2.3 CDMA网络接口协议 |
2.4 MAP协议简介 |
2.4.1 信令层次介绍 |
2.4.2 MAP信令协议简介 |
2.5 系统内部通信技术 |
2.6 V模型开发流程 |
2.7 采用的软件产品开发流程综述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模块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概述 |
3.2 CDMA MAP模块需求分析 |
3.2.1 必须满足的标准 |
3.2.2 呼叫总体流程分析 |
3.2.3 基本补充业务分析 |
3.3 主要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
3.3.1 移动主叫用户数据获取需求功能 |
3.3.2 MSC侧的取路由(LOCREQ)需求功能 |
3.3.3 MSC侧的取漫游号码(ROUTREQ)需求功能 |
3.3.4 被叫入局用户数据获取需求功能 |
3.3.5 被叫入局后各种条件引发的呼叫前转需求功能 |
3.3.6 MSC侧的补充业务操作(FEATREQ)需求功能 |
3.3.7 MSC侧的CFU前转通知需求功能 |
3.3.8 主叫号码显示需求功能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1 可靠性 |
3.4.2 性能 |
3.4.3 兼容性 |
3.4.4 可维护性 |
3.4.5 可读性 |
3.4.6 可测试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块概要设计 |
4.1 软件总体设计 |
4.1.1 设计思想 |
4.1.2 设计概述 |
4.1.3 MAP模块概要设计 |
4.2 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 |
4.3 硬件平台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特性详细设计 |
5.1.1 详细设计综述 |
5.1.2 MAP模块的划分 |
5.1.3 主要状态机设计 |
5.1.4 接口设计总则 |
5.1.5 主叫呼叫需求功能设计 |
5.1.6 主叫取路由需求功能设计 |
5.1.7 取漫游号码需求功能设计 |
5.2 MAP表数据结构设计要点 |
5.3 非功能性需求设计原则 |
5.3.1 可靠性 |
5.3.2 性能 |
5.3.3 兼容性 |
5.3.4 可维护性 |
5.3.5 可读性 |
5.3.6 可测试性 |
5.4 开发环境简介 |
5.4.1 硬件环境 |
5.4.2 软件环境 |
5.5 系统调试与测试方法简介 |
5.5.1 调试方法 |
5.5.2 测试方法 |
5.6 软件发布和实施简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 |
6.2 承担任务的详细工作过程 |
6.3 系统改进设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术语和缩写词 |
致谢 |
(10)CDMA漫游选网机制的不足与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附着非签约网络现象 |
2 问题原因及解决困境 |
2.1 问题原因 |
2.2 解决思路与困境 |
3 规避型手工选网方案 |
3.1 方案描述 |
(1) 网络特征数据的选择和获取 |
(2) 规避列表的设计和使用 |
3.2 应用分析 |
4 结论 |
四、优选漫游列表在CDMA国际漫游业务中的应用与不足(论文参考文献)
- [1]4G LTE无线网络组网及维护[D]. 陈维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1)
- [2]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基础业务应用的用户体验研究与改善[D]. 李艺琳.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3]CtoG国际漫游网络优选研究[J]. 文旭桦,叶银法. 移动通信, 2014(Z1)
- [4]定制电信产品模块化设计及其动态定价研究[D]. 丑文亚. 湖南大学, 2013(05)
- [5]GC双模网关组网技术在中国电信移动网中的应用[D]. 李美萍.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6]移动分组域话单及协议分析系统可行性设计[D]. 江波.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移动通信网HLR运维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翁武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
- [8]宁夏电信CDMA网络短信中心方案设计及工程实践[D]. 罗锐.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9]CDMA交换机系统中语音呼叫和呼叫前转的MAP协议模块设计与实现[D]. 樊钧.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10]CDMA漫游选网机制的不足与解决方案[J]. 肖海,邓君. 移动通信, 2010(20)
标签:电信论文; 通信论文;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模块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