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乳腺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一、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丽莹[1](2021)在《多模态超声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多模态超声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同时计算此种评估方法的诊断效能;探讨使用多模态超声检查推测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择从2019年11月到2021年2月期间至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乳腺肿物患者,共88名患者(共94个肿物),并且这些患者已行乳腺肿物穿刺活检术或乳腺肿物切除术进而获得病理结果。术前通过常规超声(ultrasound,US)观察肿物二维灰阶形态学指标,结合患者实际年龄,根据2013年修订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把乳腺肿物分级。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测量乳腺肿物杨氏模量值,并观察有无“硬环征”(stiff rim sign,SRS)征象;应用平面波超敏感微细血流显像技术(angio planewave ultrasensitiveTMimaging,AP)检查,采用Alder半定量法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当肿物内发现血流信号时选取合适的血管利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其最大血流速度等频谱参数。结合血流频谱特征对Alder分级进行改良分级。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方程,评价多模态超声诊断乳腺肿物性质的效能。结果1一般资料:共88例患者,患者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47.66±15.94岁;共包括94个肿物,肿物最大径线0.38~10.00cm,平均最大径线1.84[1.02-2.68]cm,其中良性肿物59个,恶性肿物35个。2 US结果:乳腺肿物BI-RADS分级从低到高依次为3级、4a级、4b级、4c级和5级,良性组与恶性组的分级有统计学意义。3 SWE结果:Emax诊断准确度最高,恶性组大于良性组,截断值为64.25k Pa;“硬环征”为乳腺肿物的恶性征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4 AP的结果:改良Alder分级比Alder分级诊断乳腺肿物性质的效能高,乳腺恶性肿物血流改良Alder分级高于良性组。5多模态超声结果:多模态超声的准确度为89.3%,比三种独立方式检查时的准确度都要高。结论1多模态超声可综合US、SWE以及AP各项检查方式的优势诊断乳腺肿物的性质,提高准确度,提高诊断效能。2 US、SWE和AP技术对乳腺肿物性质的诊断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各检查方法单独使用时都有局限性。图10幅;表12个;参83篇。

何培丽[2](2021)在《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评价乳腺病灶内部及周边组织硬度,探讨其联合BI-RADS分类在BI-RADS 4-5类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诊断为BI-RADS 4-5类89位患者共96个病灶,对患者依次进行US、SWE、SE检查,获得BI-RADS分类诊断,获取剪切波弹性成像乳腺病灶内部(G)及病灶边界外扩0.5mm、1.0mm、1.5mm、2.0mm、2.5mm和3.0mm的“shell”(S)的弹性模量值,包括Emean、Emax、Emin及Esd等定量参数,获取应变式弹性成像乳腺正常组织与病灶内部弹性应变率比值及组织正常组织与病灶周边病灶边界外扩0.5mm、1.0mm、1.5mm、2.0mm、2.5mm和3.0mm的“shell”的应变率比值,包括B/A、B/shell、A/shell的半定量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弹性成像乳腺病灶内部及其周边组织硬度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及应用最佳弹性参数的截断值对BI-RADS 4类病灶选择性升降级后BI-RADS的诊断效能,评价单一弹性成像技术联合BI-RADS分类(1mm Smax+BI-RADS、B/A+BI-RADS)、两种弹性成像技术联合BI-RADS分类(1mm Smax+B/A+BI-RADS)的诊断价值获得相应的ROC曲线,应用Z检验比较不同方法的AUC。结果:1、SWE各个参数中除了Emin在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ean、Emax、Esd在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上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SWE评价乳腺内部硬度的参数中Gmax的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790,敏感性为79.07%,特异性为69.81%。SWE评价病灶边界外扩0.5mm、1.0mm、1.5mm、2.0mm、2.5mm和3.0mm的参数中1mm Smax的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817,敏感性为81.40%,特异性为67.92%,准确性为73.96%,阳性预测值为81.40%,阴性预测值为67.92%,Gmax与1mm Smax相比,1mm Smax的诊断效能更好,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E中乳腺病灶正常组织与病灶弹性应变率比值B/A的AUC为0.741,敏感性为62.79%,特异性为83.02%,准确性为73.96%,阳性预测值为62.79%,阴性预测值为83.02%。病灶边界外扩0.5mm、1.0mm、1.5mm、2.0mm、2.5mm和3.0mm区域内正常组织与病灶周边不同厚度“shell”的应变率比参数包括B/shell、A/shell的半定量参数中,1mm B/shell的诊断效能最好,AUC为0.721,敏感性为67.44%,特异性为77.36%。B/A与1mm B/shell相比,B/A的诊断效能更好,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1mm Smax、B/A的最佳截断值(1mm Smax:86.37k Pa,B/A:4.50)对BI-RADS4类肿块选择性升降级后,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的AUC分别为0.916、0.900、0.936,按不同升降级方法BI-RADS分类4A类降级至3类乳腺病灶中,方法一的恶性率为0,方法二的恶性率为5.41%,方法三的恶性率为0。4、在1mm Smax+BI-RADS、B/A+BI-RADS、1mm Smax+B/A+BI-RADS的组合中AUC分别为0.935、0.907、0.931。1mm Smax+BI-RADS较单独使用BI-RADS分类诊断效能有一定的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mm Smax+B/A+BI-RADS诊断效能比1mm Smax+BI-RADS相比诊断效能反而下降(0.931 vs 0.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上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剪切波弹性成像中1mm Smax的诊断效能最好,应变式弹性成像中B/A诊断效能最好。2、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可以减少4A类乳腺病灶不必要的活检,其中剪切波弹性成像1mm shell Emax表现出更好的辅助应用价值。3、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类可以提高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1mm Smax+BI-RADS、B/A+BI-RADS、1mm Smax+B/A+BI-RADS三种联合方法中,比单独使用任意一种弹性成像诊断效能好,其中1mm Smax+BI-RADS可以在既不显着降低敏感性的情况下提高对乳腺病灶的诊断效能、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病理一致性等。

李笑威[3](2021)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169例不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P)患者、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患者、29例乳腺癌患者分别经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Vacuum assisted biopsy,VAB)完整切除(术中超声评估乳腺肿物无残留)后是否接受再次手术及再次手术石蜡病理诊断,判定是否存在复发或组织学低估,同时结合术前乳腺肿物超声诊断BI-RADS分级,进而探讨分析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完整切除肿物的3612例患者中,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伴或不伴有不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的患者202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T)患者10例、乳腺癌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随访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患者202例,失访33例,术后随访36~72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68岁,随访中追问患者既往病史,均为不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IP);随访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T)患者,术后随访18~51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54岁;随访29例乳腺癌患者,失访1例,术后随访13~58个月,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63岁。收集临床数据: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前肿物的超声、术后石蜡病理诊断、再次手术患者肿物的超声BI-RADS分类、再次手术的时间、再次手术的术式、再次手术的石蜡病理结果。结果:本研究中3612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术后石蜡病理结果以纤维腺瘤(Fibroadenoma,FA)2490例(68.9%)居多,其次为乳腺病823例(22.8%),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202例(5.6%),乳腺癌29例(0.8%),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T)10例(0.3%)。16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中,伴有不典型增生(ADH)者45例(26.6%),多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患者15例(8.9%);单发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患者109例(64.5%);再次手术率仅为5.9%,总复发率为3.0%,多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复发率为1.8%;单发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复发率为1.2%;再发为乳腺癌的几率为1.2%。乳腺癌的患者比例仅为0.8%,乳腺癌的检出率极低,病理结果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5.2%)为主,再次手术保乳率25%。乳腺叶状肿瘤(PT)患者10例(0.3%),其病理诊断均为良性叶状肿瘤,经随访30~63个月后发现患者均未进行再次手术治疗。3612例患者的术前乳腺肿物超声BI-RADS分类中BI-RADS 4A类3414例(94.5%)为最多,其次分别为BI-RADS 4B类108例(3%),BI-RADS 3类73例(2%);术前乳腺肿物超声BI-RADS 4类中恶性率分别为:BI-RADS 4A类(0.4%),BI-RADS 4B类(7.4%),BI-RADS 4C类(5.9%)。16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患者术前肿物超声BI-RADS分类情况,其中BI-RADS 3类9例(5.3%),BI-RADS 4A类143例(84.6%),BI-RADS 4B类17例(24.6%);10例乳腺良性叶状肿瘤(PT)患者术前肿物超声BI-RADS分类情况,其中BI-RADS 3类3例(30%),BI-RADS 4A类7例(70%);29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物超声BI-RADS分类情况,其中BI-RADS 3类5例(17.2%),BI-RADS 4A类15例(51.7%),BI-RADS 4B类8例(27.6%),BI-RADS 4C类1例(3.4%)。结论: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完整切除乳腺肿物的基础上对乳腺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该系统可应用于术前超声诊断为BI-RADS 4A类及部分BI-RADS 3类的乳腺肿物的完整切除;对于BI-RADS 4B类乳腺肿物,真空辅助活检系统主要作用是在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物的基础上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孤立不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IP)、良性叶状肿瘤(PT)等高危病变可以经真空微创旋切手术后密切影像学随访。

邓亚楠[4](2021)在《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三阴型乳腺癌超声多模态成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三阴型乳腺癌的成像特点与相关病理基础,寻求对于术前诊断TNBC的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经过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肿块,共354例,其中三阴型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68例,非三阴型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286例。常规声像图分析采用美国放射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ssociation,ACR)第五版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的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其中加做超声造影的肿块138例,其中TNBC 50例,Non-TNBC 88例,通过超声造影对这些肿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描述包括:灌注均匀性、灌注顺序、灌注程度、灌注边界、有无灌注缺损、有无滋养血管。造影定性分析使用Qontra Xt(V3.06;Esaote,Italy)软件,通过对感兴趣区域进行片段分析,获取时间强度曲线得出量化参数:灌注峰值(Peak)、达峰时间(TP)、上升斜率(Sharpness)以及曲线下面积(AUC)。最后选取100例多模态超声数据完整的肿块(TNBC和Non-TNBC各50例),分析各自及联合诊断TNBC的效能。以上回顾指标均有两名高年资住院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分析,分析结果不一致须第三名主治医师参与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的超声检查方式TNBC相关特征,将TNBC多模态下超声声像图特征纳入逻辑回归分析,评价多模态超声的诊断价值,统计软件使用SPSS(v26.0;IBM,American)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或费舍尔(Fisher,s)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非参数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多模态影像学技术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NBC组织病理学分级多为Ⅲ级,Ki-67指数为高表达;常规二维超声多为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57/68,83.8%);边缘多为微分叶或成角(34/68,50%);内部回声部分表现为囊实性(10/68,14.7%);肿块内部无微钙化(44/68,65.7%);后方多表现为回声增强(33/68,48.5%),较少表现为衰减(11/68,16.2%);TNBC多表现为丰富血流信号(AdlerⅢ级血流占77.9%,53/68);TNBC在硬度方面多为中等硬度(4分)的肿块(47/68,69.1%);在超声造影中TNBC组灌注峰值Peak为(38.1±9.4)%,曲线下面积AUC为(2.73±1.38)(1/s)。TNBC在超声造影中表现出更多的分支滋养血管。以上指标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超声成像对TNBC的诊断效能:准确率:98.6%、敏感性98%、特异性90%、95%CI:(0.971-1.000)。联合多种模式超声技术能显着提高诊断TNBC的效能,为TNBC诊断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葛雪[5](2020)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S-DETECT技术与乳腺BI-RADS分类对乳腺癌检出率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BI-RADS分类、剪切波弹性成像及S-Detect技术三种方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的研究,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S-Detect技术的诊断效能是否优于单独应用BI-RADS分类,从而降低临床中对乳腺肿块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手术。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承德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超声科门诊行乳腺超声检查,乳腺肿物有恶性可能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的153例患者,共计176个乳腺肿物。以病理学为金标准,术前常规超声检查进行BI-RADS分类;然后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定性及定量分析乳腺肿块特征,进行彩色弹性模式分类及弹性模量参数的测量并计算最佳诊断阈值,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与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行S-Detect技术检查,比较S-Detect技术与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并在S-Detect技术的评价指标上对二者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别比较SWE联合S-Detect技术与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并比较BI-RADS分类、剪切波弹性成像、S-Detect技术及后两者联合对乳腺癌检出率。结果:1.经病理学检查176个乳腺肿块中109个良性肿块,67个恶性肿块。2.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中以BI-RADS4a类、BI-RADS4b类为诊断界值,鉴别乳腺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剪切波弹性成像定性分析中,在彩色弹性模式分类中,以模式2、模式3为诊断临界值,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定量分析中,乳腺恶性肿块的弹性模量参数Emax、Emean、Esd、Eratio大于良性肿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模量参数Emax、Emean、Esd、Erati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894、0.906、0.915。Emax的ROC曲线下面积最佳,其诊断阈值为84.2k Pa。在BI-RADS分类、彩色弹性模式分类及弹性模量参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BI-RADS分类的灵敏度最高,Emax的特异度最高。4.在S-Detect技术与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的比较中,S-Detect技术的特异度较高,BI-RADS分类的灵敏度较高。在S-Detect技术的评价指标中,BI-RADS分类与S-Detect技术在肿块内部结构、生长方向上一致性较高;在形状、边界上的一致性较低。5.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S-Detect技术时与常规超声BI-RADS分类相比,超声BI-RADS分类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81.82%,SWE联合S-Detect技术对乳腺肿块的检出率为98.30%,后者与病理诊断结果接近,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BI-RADS分类检出乳腺癌61例,真阳性率为91%;SWE检出乳腺癌57例,真阳性率为85.1%;S-Detect技术检出乳腺癌56例,真阳性率为83.6%;SWE+S-Detect技术检出乳腺癌66例,真阳性率为98.5%。从ROC曲线结果显示,BI-RADS分类、SWE、S-Detect技术、SWE+S-Detect技术对乳腺癌检出率的AUC分别为0.861、0.834、0.819和0.960。SWE+S-Detect技术对乳腺癌的检出率的AUC大于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6,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BI-RADS相比,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S-Detect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效能较高,对乳腺癌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降低对乳腺肿块不必要的活检或手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李璐[6](2019)在《ABVS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价值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ABVS、US、UE三种超声检查方式诊断乳腺肿块的结果,探讨ABVS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53例女性患者共186个乳腺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ABVS、US、UE三项技术检查。将186个乳腺肿块的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BVS、US和UE对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且联合诊断进行对比,比较三者的诊断效能,以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1.ABVS、US 乳腺病灶检出率分别为 97.8%(182/186)、93%(173/186),ABVS乳腺病灶检出率高于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 P<0.05)。2.ABVS在乳腺肿块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高于US和UE,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BVS分别联合US、UE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US或UE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BVS分别联合US、UE以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BVS、US、UE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746、0.749;ABVS联合US、ABVS联合UE及三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831、0.827。6.“汇聚征”对于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2.5%、91.9%、74.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结论:1.ABVS相比US及UE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且对乳房肿块扫查全面,降低漏诊的可能,体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ABVS分别联合US、UE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均能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3.“汇聚征”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高特异性表现,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

孙凤杰[7](2019)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寻找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各参数的敏感指标,分析二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探讨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并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物BI-RADS分类为3类或4类的女性患者56位,共60个肿物。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术前均行SWE和CEUS检查。患者年龄3073岁,平均(53.82±11.41)岁;肿物最大直径范围约0.466.70cm,平均(2.16±1.23)cm。超声参数为:1)SWE参数:杨氏模量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以及乳腺肿物与脂肪组织的比值(Ratio)。2)CEUS参数:增强强度、造影剂分布、增强方式、有无灌注缺损、动态图像边缘特征、肿块内血管形态、造影剂到达时间(s)、达峰时间(TP)、达峰浓度(Peak)、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平均渡越时间(MTT)、造影后肿物的边界、有无穿支血管、造影后肿物大小有无变化。采用Excel工作簿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用x?s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用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寻找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诊断时各参数的诊断临界值。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比较采用Kappa检验,分析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0.80说明一致性最强,0.60<Kappa≤0.80说明一致性较高,0.40<Kappa≤0.60说明一致性一般,Kappa≤0.40,说明一致性差。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SWE的定性和定量参数、CEUS的定性和定量参数及二者联合诊断时的定性和定量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计算二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良恶性肿物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及糖基类抗原153(CA153)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肿物患者的初潮年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CA153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有一定价值。2病理结果:60个乳腺肿物中良性肿物23个,恶性肿物37个。肿物最大直径范围约0.466.70cm,平均(2.16±1.23)cm。3 SWE的定量诊断:Emax、Emin、Emean、SD、Ratio各值良恶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各定量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均>0.70,其中Emax的诊断价值最好,当诊断临界值为36.75kPa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89.2%、85.0%、89.0%和79.0%。4 SWE的定性诊断:弹性模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82.6%、86.7%、89.1%和82.6%;Kappa值为0.72,P<0.05,说明SWE的定性指标与病理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5 SWE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86.9%、90.0%、91.9%和86.9%,Kappa值为0.79,P<0.05,说明SWE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高。6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Peak、TP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AUCt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Peak与TP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和0.66,因此二者中Peak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结果较好,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7%、86.9%、80.0%、90.3%和69.0%。7 CEUS的定性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物间的增强强度、动态图像边缘特征、肿物内血管形态、造影后边界、有无粗大血管及造影后肿物大小变化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物的造影剂分布、增强方式及有无灌注缺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恶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高增强、以放射状及穿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形态及走行不规则、有粗大的血管供养、造影后体积较造影前大,而良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低或等增强、以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形态及走行规则,造影后体积不变;以上述CEUS形态学表现良恶性肿物间有差异的参数为指标并赋分,算出总分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临界分值为11.5分,高于该分值的为恶性,低于该分值的为良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91.3%、86.7%、93.9%和77.8%,Kappa值为0.73,P<0.05,说明CEUS的定性指标与病理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8 CEUS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87.0%、86.7%、91.4%和87.0%,Kappa值为0.79,P<0.05,说明CEUS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高。9 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91.3%、93.3%、94.5%和91.3%,Kappa值为0.86,P<0.05,说明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最强。二者单独诊断时比较发现SWE较CEUS的诊断价值高;SWE的定量诊断较定性诊断价值稍高,CEUS的定性诊断较定量诊断价值高;SWE与CEUS在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中价值均较高,二者联合诊断时价值更高。结论1应用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得出恶性肿物较良性肿物硬度大;定量指标包括Emax、Emin、Emean、SD、Ratio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较敏感,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6.75 kPa、31.20 kPa、34.30 kPa、2.25、4.90。2 CEUS定性指标包括增强强度、动态图像边缘特征、肿块内血管形态、有无粗大血管、造影后体积大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较敏感;恶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高增强、以放射状及穿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不规则、有粗大的血管供养、造影后体积较造影前大,而良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低或等增强、以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形态及走行规则,造影后体积不变。3从研究角度观察,SWE技术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价值较二者单独诊断时的价值高。图6幅;表16个;参133篇。

吴国柱[8](2018)在《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有全球化性加剧的态势,而我国女性乳腺癌患病趋势有自身特色,即呈现显着的农村化和年轻化[1-2]。造成的后果就是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随之增高,这不但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且给社会同样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医务工作者一直把对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作为重点和热点领域展开研究。乳腺肿瘤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大量血管生成,导致肿瘤边缘带和肿瘤中心区域的血管分布存在异质性。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血管的异质性由肿瘤的类型和微环境决定,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基质细胞的主动调节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调节在空间、时间表达水平的不协调性导致肿瘤血管生成与生理状态下的血管生成存在显着差异[3]。以往的研究证实恶性乳腺瘤体周边区域的血流灌注强度比肿瘤中心区域显着增大,周边区域的血管分布更密集[3-4]。乳腺癌肿块生长速度快,内部血流供应不足,出现坏死区致使内部血管稀疏,血流灌注相对瘤体周边区域少。以往的研究及肿瘤治疗手段更多聚焦于肿瘤内部血管[5],而报道乳腺瘤体周边滋养动脉在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的研究并不多。恶性乳腺肿瘤生长旺盛,瘤体周边地带存在大量走行迂曲的放射状或环绕型的滋养血管,这种滋养动脉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快慢和侵袭性的强弱。乳腺恶性肿瘤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管径往往较粗且走形不规则,并向瘤内多个分支供应足够的血液以保障乳腺恶性肿瘤迅速生长的需求,乳腺恶性肿瘤的滋养血管是肿瘤细胞扩增和侵袭的关键因素。随着高频超声的分别率愈来愈高,超声检出直径在10mm以下的乳腺恶性结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这些直径较小的恶性结节在二维声像图中并不是都具有典型的声像图表现。再者,乳腺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者,内部出现坏死液化区时,超声检测瘤体内部血管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以上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这时候乳腺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或许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目前鲜有文献报道超声测量所得的肿物周边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得以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逐步认识到在乳腺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肿瘤分子标记物对监测肿瘤的侵袭性和生长性具有显着的作用。乳腺癌的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有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C-erbB-2是HER2的Neu亚型)及Ki-67等,这些分子标记物在乳腺癌个体化诊断、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疗效评估中对临床医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7]。目前对部分乳腺恶性肿瘤,临床提出了先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进行手术的方案,以上这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是该疗效是否满意的直接证据[8]。但是,需要通过病理学以及免疫组化技术对组织标本观察来判断肿瘤的分子标记物表达状况,而这些组织标本必须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因此,如何利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研究肿瘤在宏观影像学形态改变与乳腺肿瘤相关的分子标记物表达的关系,以此利用无创的影像学方法间接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是目前国内外乳腺癌影像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有学者[9]将肿瘤血管分成三个区域:①肿瘤中心带,血管稀少,很少有分支或吻合支,存在大片无血管区,认为中心带与肿瘤坏死有关。②肿瘤外带,血管密集,窦状扩张,相互吻合成拌,提示外带是肿瘤细胞生长旺盛区。③肿瘤周围组织带,血管粗大迂曲,互相融合成片状、胚窦样。血管粗大的区域多位于肿瘤边缘,边缘区域的血管化程度有高于中心区域的趋势。以往的研究证实肿瘤内部血管与这些分子标记物阳性表达有关[10-12],但很少文献报道瘤体周边滋养血管与肿瘤分子标记物的关系。因此,如果寻找出乳腺癌和纤维腺瘤肿物周边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的差异,不但对对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有价值,而且对乳腺内无血流信号显示、恶性征象不显着的微小癌以及发生坏死液化的癌灶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如果能找到肿瘤周围滋养血管与肿瘤病理学标志物之间的关联性,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可以利用超声检查乳腺恶性瘤体周边滋养动脉观察新辅助放化疗的前后变化,利用无创的这种影像学方法就能间接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进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正是基于以上因素考量,本文对乳腺肿瘤周围滋养血管及其与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瘤体周围滋养动脉及超声造影肿物周缘区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通过对乳腺肿瘤周缘区域进行超声造影,探讨乳腺肿瘤周围区域的造影增对区分肿物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测定220个乳腺病灶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的血流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反复测量3次的滋养动脉PSV、RI所得数据进行可重复性评估,构建受试者工作曲线,得出诊断相对符合临床实际的诊断乳腺癌临界值。对其中的46个乳腺病灶周缘区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周缘区造影增强强度及造影参数的差异。结果220例乳腺肿物中有97个乳腺癌病灶,肿块直径7~52 mm,平均(23.7±10.8)mm;有123个良性病灶,肿块直径9~39 mm,平均(19.5±4.8)mm。乳腺实性瘤体周围滋养动脉血流频谱的PSV、RI的3次测值ICC大于0.75。乳腺癌周围滋养动脉频谱测值的PSV和RI均比乳腺良性肿瘤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滋养动脉多呈放射状走行,而乳腺良性瘤体周边滋养动脉多呈环绕状走行,乳腺癌与乳腺纤维腺瘤周边滋养动脉走行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周边滋养动脉的PSV的诊断临届值为16.5 cm/,敏感度为86.60%,特异度较低,约为56.60%,84.15%的阴性预测值较为理想,阳性预测值差,61.31%;滋养动脉RI的诊断临界值为0.715,与之相对应的数值分别为91.75%、79.51%、92.38%和78.07%。对其中的46个乳腺病灶周缘区进行超声造影显示,乳腺癌周缘区多表现为高增强,而纤维腺瘤周缘区多为低增强或等增强(P<0.05);与乳腺纤维腺瘤相比,乳腺癌周缘区多为放射状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造影参数的比较中,乳腺癌周缘区造影参数中的达峰时间比纤维腺瘤快,且曲线下面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超声测量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稳定性良好,可成为二维超声诊断及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基础上的一种补充手段。乳腺肿瘤周缘区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区分有一定临床价值,也进一步印证乳腺良恶性肿瘤周围区域血管分布不同。第二部分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分子标记物中的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影响,为临床评估乳腺IDC预后及对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2例行乳腺癌切除术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病灶被病理证实为乳腺IDC或IDC混合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22个病灶研究,分析肿瘤相关因子ER、C-erbB-2、VEGF及ki-67及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影响。结果122例乳腺IDC患者的年龄为年龄29~80岁,平均(52.6±11.3)岁;122个IDC病灶直径7~68mm,平均(24.0±11.6)mm,病灶直径≥20mm的有64个,<20mm的58个;C-erbB-2阳性表达者占39.3%(48/122),C-erbB-2表达阴性占总数的60.7%(74/122);组织学分级≥II级的为75个,<II级为47个;发生腋窝淋巴结者61例;ER和PR的阳性表达的病灶分别为58和54个;Ki-67阳性表达者为97例,占79.5%(97/122),Ki-67表达阴性者为25例,占总数的20.5%(25/122);VEGF阳性表达者占63.1%(77/122),VEGF表达阴性者占总数的36.9%(45/122)。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者多数病理组织分级≥II级,也更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其ER和PR多数表现为阳性(P<0.05)。Ki-67和VEGF表达阳性时,肿瘤直径多数≥20 mm(P<0.005),当乳腺IDC的VEGF表达阳性时,患者多数容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结论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在乳腺IDC中表达为阳性时,病灶的组织学分级多数≥Ⅱ级,而且多数出现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的情况;当C-erbB-2呈现出阳性表达时,病灶雌激素受体ER、PR大多数呈阳性表达;Ki-67及VEGF的阳性表达者,肿瘤多数往往生长迅速,大多数肿块直径≥20 mm。因此,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VEGF是否阳性表达影响着乳腺IDC组织学分级及向远处转移。第三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周边滋养血管与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的关系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及RI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亚型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2个乳腺IDC肿物周围滋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等参数,选取同期138个乳腺纤维腺瘤作为对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erbB-2表达情况,分为强阳性、阳性、弱阳性、阴性4个等级,分别用“+++”、“++”、“+”、“-”表示,分析其与瘤体周围滋养动脉PSV、RI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IDC组肿块周边滋养动脉PSV为(20.99±8.14)cm/s,RI为0.80±0.06,纤维腺瘤组病灶周边滋养动脉的PSV为(15.56±3.68)cm/s,RI为0.66±0.07,乳腺IDC组肿物周围滋养动脉的PSV及RI均高于纤维腺瘤组肿块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及RI与C-erbB-2表达强度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3和0.360),纤维腺瘤病灶周缘区域滋养动脉PSV及RI的大小与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分级均无相关性(r值均为0.001)。结论乳腺IDC瘤体周边滋养动脉频谱形态呈高速高阻型,乳腺IDC滋养动脉的PSV和RI的高低与C-erbB-2表达强度分级有关第四部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周围滋养动脉的PSV和RI与肿瘤直径及Ki-67表达强度的关系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肿物周围区域滋养血管的PSV、RI与肿瘤直径及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表达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37例乳腺IDC肿物直径及周围滋养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等相关参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术后对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Ki-67表达情况,根据免疫组化图中显示的细胞染色数量的多少把Ki-67分成4个等级(强阳性、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分别用“+++”、“++”、“+”和“-”表示,分析137个病灶周边滋养动脉的PSV、RI与肿块直径及Ki-67表达等级的关系。结果137例乳腺IDC肿块直径7~68mm,平均(24.0±11.6)mm,Ki-67阳性表达率81%(111/137).瘤体周边滋养动脉的RI和肿瘤直径在Ki-67的“-”组、“++”组、“+”组和“+++”组间比较结果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和2.76,P=0.017和0.045)。随着结节直径及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PSV和RI增高,Ki-67阳性表达强度分级增高,即存在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283、0.271和0.361,P值均<0.001),137个乳腺病灶直径与周边滋养动脉的PSV呈正相关(r=0.409,P<0.001),与 RI 呈正相关(r=0.361,P<0.001)。结论乳腺IDC的瘤体周边滋养血管的PSV和RI与肿瘤直径与Ki-67阳性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性。肿瘤直径的大小与乳腺癌病灶周边滋养PSV和RI的高低呈正相关性。

王金祥[9](2017)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BI-RADS分级4A至4C乳腺肿物诊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乳腺癌是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之高在我国仅次于肺癌,与此同时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并且是癌症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临床工作中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和乳腺超声医师诊断水平的普遍提高,乳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core needle biopsy,US-CNB),可在超声影像的支持下,对可疑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为乳腺肿物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BI-RADS分级13级考虑良性,56级基本确定恶性,为此,本研究纳入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为BI-RADS分级4A4C患者,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ltrasound guided-core needle biopsy,US-CNB)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不同的分子分型对US-CNB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355例就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经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为BI-RADS分级处于4A4C的乳腺单发肿物患者资料,入选患者均为女性,入选患者均行乳腺超声检查、US-CNB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US-CNB结果与肿物切除术后石蜡病理结果对照;并归纳总结病例不同的分子分型对US-CNB诊断的影响。结果:US-CNB的病理结果报告:235例为乳腺癌(4A10例,4B94例,4C131例),120例为乳腺良性肿物(4A29例,4B60例,4C31例),US-CNB诊断为乳腺癌的235例患者,术后的石蜡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癌。但是41例US-CNB结果为良性肿物的患者,术后的石蜡病理为乳腺癌。术后石蜡病理结果:276例为乳腺癌(4A16例,4B114例,4C146例),79例为良性肿物(4A23例,4B40例,4C16例)。US-CNB在4A4C的患者中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均为100%(235/235),灵敏度分别为62.50%(10/16)、82.46%(94/114)、89.73%(131/146),准确率分别为84.62%(33/39)、87.01%(134/154)、90.74%(147/162)。41例US-CNB假阴性患者的术后石蜡病理为14例导管内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黏液腺癌,19例浸润性导管癌。US-CNB在Luminal A、Luminal B、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型患者中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均为100%(235/235),灵敏度在Luminal A、Luminal B、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型中分别为86.09%(99/115)、84.34%(70/83)、83.33%(35/42)、86.11%(31/36),假阴性率分别为13.91%(16/115)、15.66%(13/83)、16.67%(7/42)、13.89%(5/36)。结论:US-CNB对BI-RADS处于4B4C乳腺肿物的定性诊断是一种安全、可靠且较为准确的早期检查方法,但是对于4A的患者由于灵敏度较低,所以应该结合乳腺钼靶、MRI等其它检查慎重选择。超声诊断结果如果提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因假阴性率较高,不建议行US-CNB。同时本研究结果提示US-CNB在各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中的假阴性率和灵敏度基本上是没有差异的。分子分型并不是影响US-CNB准确性的原因。

程莹莹[10](2017)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就诊的80例女性患者,共91个乳腺实性小结节(直径≤2cm)为研究对象。所有结节均行手术切除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学证实。术前常规超声检查后启动弹性成像模式,利用超声诊断仪自带的测量软件测量应变率比值和面积比值,存储图像。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1-特异度为横坐标,灵敏度为纵坐标绘制ROC曲线,获取应变率比值和面积比值的最佳诊断界值;将常规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面积比值法及常规超声联合应变率比值法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分别计算四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误诊率及漏诊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各诊断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91个乳腺实性小结节中,良性结节37例,其中腺病10例,纤维腺瘤2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慢性炎症1例,增生小结节1例。恶性结节54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0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混合型粘液癌1例,髓样癌1例。1、常规超声评价乳腺实性小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75.7%、83.5%、84.2%、82.3%。2、以约登指数最高为标准,确定应变率比值法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88,≥3.88诊断为恶性,<3.88诊断为良性,其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74.3%、81.5%、78.4%、80.2%。3、以约登指数最高为标准,确定面积比值法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1,≥1.1评价为恶性,<1.1评价为良性,其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6%、70.3%、75.8%、79.6%、66.7%。4、常规超声联合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81.1%、87.9%、87.7%、88.2%。5、常规超声、应变率比值法、面积比值法、常规超声联合应变率比值法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两两比较得出,常规超声联合应变率比值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常规超声、应变率比值法和面积比值法,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6、四种方法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37,0.815,0.841。结论:1、常规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面积比值法、常规超声联合应变率比值法四种方法对直径≤2cm的乳腺实性结节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常规超声联合应变率比值法与常规超声、应变率比值法和面积比值法相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有所提高。

二、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超声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
        1.1.4 研究偏倚及其控制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乳腺肿物病理结果
        1.2.3 常规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肿物的诊断结果
        1.2.4 SWE诊断乳腺肿物结果
        1.2.5 AP对乳腺肿物的诊断结果
        1.2.6 多模态超声诊断结果
        1.2.7 比较各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
    1.3 讨论
        1.3.1 分析US诊断乳腺肿物质性质的价值
        1.3.2 SWE对乳腺肿物性质的诊断价值分析
        1.3.3 AP对乳腺肿物性质的诊断价值分析
        1.3.4 多模态超声对乳腺肿物性质的诊断价值
        1.3.5 不足及展望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多模态超声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价值
    2.1 乳腺多种检查方法介绍
        2.1.1 乳腺初步检查
        2.1.2 乳腺钼靶与磁共振检查
        2.1.3 乳腺肿物穿刺病理活检术
    2.2 多种超声技术诊断乳腺肿物性质的研究进展
        2.2.1 剪切波弹性成像
        2.2.2 超声造影
        2.2.3 多普勒超声
        2.2.4 超声萤火虫
        2.2.5 超微血流成像
    2.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3 图像处理与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与病理结果
    3.2 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3.3 应变式剪切波成像检查结果
    3.4 双模态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类检查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病灶内部及其周边组织硬度的诊断效能
    4.2 应变式成像在乳腺病灶内部及其周边组织硬度的诊断效能
    4.3 双模态弹性成像联合BI-RADS分类的诊断效能
    4.4 病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仪器设备
    2.3 手术操作方法:
    2.4 随访
3 结果
    3.1 病理结果
    3.2 手术治疗效果
    3.3 超声结果
4 讨论
    4.1 乳腺高危病变可以通过真空辅助活检系统(VAB)准确获取并完整切除.
    4.2 导管内乳头状瘤
        4.2.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者存在组织学低估
        4.2.2 本研究中术前超声影像较难准确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4.2.3 孤立不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可以应用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手术完整切除
    4.3 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经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后可密切影像学随访观察
    4.4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VAB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学低估
    4.5 本研究中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手术对乳腺癌的检出率较低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组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仪器与方法
        2.2.1 高频超声检查
        2.2.2 超声图像评价标准
    2.3 组织分级及免疫组化判定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病理结果
    3.3 TNBC的常规超声特点
    3.4 TNBC超声造影的定量及定性分析
    3.5 100 例乳腺癌肿块多模态超声对TNBC的诊断效能分析
4 讨论
    4.1 TNBC的分子分型和超声研究现状
    4.2 TNBC的临床病理特点
    4.3 TNBC 的超声特点
5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三阴型乳腺癌的超声研究进展
    1 超声引导下组织活检
    2 乳腺超声成像中BI-RADS评估
    3 超声弹性成像对TNBC的诊断
    4 超声造影对TNBC的诊断
    5 超声新技术对TNBC的诊断
        5.1 声学结构量化用于TNBC的诊断
        5.2 三维能量多普勒结合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用于乳腺癌血流的诊断
        5.3 人工智能用于诊断乳腺癌病理分型的诊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S-DETECT技术与乳腺BI-RADS分类对乳腺癌检出率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ABVS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价值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与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ABVS、US对乳腺病灶检出率比较
    3.2 病理结果
    3.3 ABVS、US、UE三种检查各自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
    3.4 ABVS联合US、ABVS联合UE、三者联合与病理结果比较
    3.5 ABVS、US、UE三种检查各自诊断、联合诊断之间的诊断效能比较
    3.6 ABVS、US、UE三种检查各自诊断、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ABVS病灶检出率的优势
    4.2 ABVS诊断效能优势分析
    4.3 ABVS联合US、ABVS联合UE及三者联合提高诊断效能
    4.4 ABVS冠状面“汇聚征”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表现分析
    4.5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探索的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

(7)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4 可能出现的偏倚及解决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结果
        1.2.2 病理结果
        1.2.3 应用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结果
        1.2.3.1 乳腺良恶性肿物间各SWE参数的定量比较
        1.2.3.2 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定性分析
        1.2.3.3 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
        1.2.4 应用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结果
        1.2.4.1 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的定量分析
        1.2.4.2 乳腺良恶性肿物CEUS的增强特征间的比较分析
        1.2.4.3 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定性分析
        1.2.4.4 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
        1.2.5 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分析
        1.2.6 SWE、CEUS及SWE联合CEUS对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价值的比较
    1.3 讨论
        1.3.1 SWE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1.3.2 CEUS 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1.3.3 SWE联合CEUS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1.3.4 不足及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鉴别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研究进展
    2.1 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中的应用
    2.2 医学影像在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中的应用
        2.2.1 普通X线
        2.2.2 磁共振成像
        2.2.3 弥散加权成像
        2.2.4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
    2.3 超声成像(ultrasound,US)
        2.3.1 二维超声
        2.3.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2.3.3 三维超声
        2.3.4 超声弹性成像
        2.3.5 超声造影
        2.3.6 自动乳房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调查表
附录 B 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检查乳腺瘤体周围滋养动脉及超声造影肿物周缘区对鉴别肿物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分子标记物C-erbB-2、ki-67及VEGF的表达对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块周边滋养动脉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周围滋养动脉与肿瘤直径及Ki-67表达的关系
    1 资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9)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BI-RADS分级4A至4C乳腺肿物诊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US-CNB在BI-RADS分级 4A~4C乳腺肿物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一般资料
        1.1.3 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穿刺一般情况
        1.2.2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术后石蜡病理的符合率
    1.3 讨论
        1.3.1 乳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准确性
        1.3.2 引起假阴性的常见病理类型
    1.4 小结
二、乳腺癌分子分型与US-CNB诊断准确性的关系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一般资料
        2.1.3 方法
        2.1.4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穿刺一般情况
        2.2.2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US-CNB诊断的符合率
    2.3 讨论
        2.3.1 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对US-CNB检查准确性的影响
        2.3.2 研究的局限性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乳腺超声的适应症及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乳腺肿物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超声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分析[D]. 杨丽莹.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双模态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价值的研究[D]. 何培丽. 汕头大学, 2021(02)
  • [3]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疾病诊治中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李笑威.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多模态超声成像技术对三阴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D]. 邓亚楠.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2)
  • [5]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S-DETECT技术与乳腺BI-RADS分类对乳腺癌检出率的对比[D]. 葛雪.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6]ABVS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价值的对比研究[D]. 李璐. 延边大学, 2019(01)
  • [7]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D]. 孙凤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瘤体周边滋养血管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分子标记物相关性研究[D]. 吴国柱. 武汉大学, 2018(06)
  • [9]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BI-RADS分级4A至4C乳腺肿物诊断的价值[D]. 王金祥.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10]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对乳腺实性小结节的诊断价值[D]. 程莹莹. 泰山医学院, 2017(06)

标签:;  ;  ;  ;  ;  

乳腺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