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房旭[1](2021)在《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之适用》文中研究说明发生在入渔国管辖海域的远洋违法捕捞行为受入渔国和船旗国的双重管辖。船旗国管辖的主要目的是制裁远洋违法捕捞行为,有效规范远洋捕捞活动。鉴于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施加的合理限制以及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过罚相当"初衷,对发生在入渔国管辖海域的远洋违法捕捞行为进行处罚仍需遵守一事不再罚原则。从"违法成本"视角来看,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不再罚应界定为:不得基于同一个远洋违法捕捞事实再给予与其危害性不相称的处罚。因此,对于已经被入渔国处罚的远洋违法捕捞行为,我国原则上可以依据国内法再次处罚,但应当遵循"过罚相当"的要求,在远洋违法捕捞行为危害性评估基础上,综合考虑入渔国已经给予的处罚以及我国应当给予的处罚,进而决定具体适用何种类型、程度的处罚以及是否免于或减轻处罚。
张士洋,郝会娟[2](2021)在《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区域渔业组织合作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渔业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区域渔业组织是当前渔业合作的主要方式,在国际渔业养护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区域渔业组织准入门槛、政治因素以及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仅加入了几个区域范围内的国际渔业组织,这对助力我国加强国际渔业合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远远不够。本文深入分析影响我国与这些渔业组织合作的因素,结合我国目前远洋渔业发展的需求、特点、成效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选取有利于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和渔业治理的区域渔业组织进行合作,以更好地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郝会娟[3](2020)在《韩国管制IUU捕捞的国家法律措施评析》文中研究说明非法、不报告、不受管制(IUU)捕捞是国际渔业治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控制IUU捕捞需要船旗国、沿海国、港口国、市场国的共同努力。韩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远洋捕捞国,为摘除IUU捕捞黑名单的帽子,近年来,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治理和修订国内渔业相关法规,创建出韩国打击IUU捕捞的国家措施模式。虽取得一些成效,但其修订的某些条款完全照搬欧盟和其他国家地区法律,引发了国内远洋渔业从业者的不满,导致其2019年再次被美国列入"预备非法捕捞国"。为此,2019年11月,韩国再次大幅修订渔业相关国内法。韩国的做法,可以为同样被指责过IUU捕捞的我国提供借鉴。虽然我国非常重视打击IUU捕捞,也在努力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但在港口国、市场国措施方面还有些不足,新修订法规的实施效果也令人期待。期望能从韩国的措施中吸取经验教训,也为面临同样问题的国家提供借鉴。
王颖,高升[4](2021)在《我国远洋渔业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其中远洋渔业的技术水平是决定性因素,远洋渔业技术溢出是提高远洋渔业技术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出远洋渔业技术进步水平,基于2003—2018年七个远洋渔业省份面板数据,以远洋捕捞产量为因变量,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由于"诸侯经济"效应和市场失灵,技术进步率和纯技术效率没有产生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于示范效应和邻里效应,规模效率产生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政策建议,积极发挥远洋渔业协会的沟通交流作用等等。
陈晨,陈新军[5](2020)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远洋渔业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远洋渔业是海洋捕捞业的重要组成,但是远洋渔业也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海洋产业,科学分析国内外远洋渔业领域的研究状况有利于我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为此,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通过Webof Scienc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Google Scholar数据库检索到远洋渔业相关531篇英文文献,通过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到远洋渔业相关1340篇中文文献。从文献类型、文献增长规律、期刊分布、高引文献、国家地区和研究单位、研究内容六个方面分别整理与分析中英文文献。结果显示,中英文文献研究内容在研究对象、研究尺度和研究学科三方面有差异。英文文献对高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较大的鱼种研究较多,研究尺度从大到小均有,中文文献集中于中小尺度研究。英文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1995年之后文献明显增加。美、日、中发表文献最多,其中美国在资源评估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研究较多,日本对金枪鱼、鲣鱼、鲑鱼和鳕鱼等高度洄游性鱼类研究较多,中国大陆在综述和行业指导上研究较多,中国台湾对金枪鱼研究较多。中文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2年有明显增长,大多发表在非核心刊物,高校和研究所研究成果较多,政策和产业研究内容多集中在远洋渔业生产要素、远洋渔业产业体系、政府政策和国际影响。远洋渔业具有弱质性、产业关联度高、依赖国家发展支持等特征。我国应从远洋渔业的数据统计与科学研究、拉动国内市场和消费、风险评价和预警、参与到国际事务和规则制定、企业的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刘一祎[6](2020)在《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习总书记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明确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我国远洋渔业捕捞开始于1985年,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远洋渔业大国,正处于向远洋渔业强国的转型期,远洋渔业在我国海洋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支撑。当前国际海洋渔业重视对渔业资源的养护与海洋环境的保护,我国远洋渔业捕捞受到国际公约与国内法律的双重规范,而我国远洋渔业捕捞的法律缺乏与国际公约的衔接性,并且我国还尚未制定远洋渔业捕捞的专门法律,在对于远洋渔业捕捞的法律规范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而,亟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远洋渔业捕捞专门法律,对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提供法律指引,以弥补当前远洋渔业管理法律体系中远洋渔业捕捞规定存在的不足,以法律条文来规范远洋渔业捕捞的各项操作,为我国发展远洋渔业捕捞提供法律支撑。本文正文部分包括正文和结论,共由五个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远洋渔业捕捞概述。从远洋渔业捕捞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我国远洋渔业捕捞的分类以及发展历程。第二部分是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现状。对我国国内远洋渔业捕捞的法律规定、国际上远洋渔业捕捞的法律规定以及我国参加的双边协定进行梳理。第三部分典型国家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经验与借鉴。从国际远洋渔业捕捞现状出发,对典型国家日本、韩国远洋渔业捕捞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完善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制度有益的经验。第四部分是我国远洋渔业捕捞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四个方面阐述,主要包括:远洋渔业捕捞专门性法律不足、国内法规与国际法不相适应、缺乏可操作性、处罚责任主体不明、缺乏安全保障相关立法等问题,针对问题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寻找原因。第五部分是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针对我国远洋渔业捕捞存在的法律问题与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建立远洋渔业捕捞的特别法、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增加与国际法接轨的国内法律规定、明确远洋渔业捕捞处罚的责任主体、增加安全保障性法律法规。
陈晨[7](2020)在《我国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十二五”期间,随着“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国家和各沿海省市加大了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我国远洋渔业快速发展。但随着我国远洋渔业规模快速发展以及国际海洋生物资源竞争加剧,我国远洋渔业涉外安全事件有所增多,企业无序入渔等会使经济损失严重,入渔国家政局不稳定等因素也会使入渔不稳定,这些都对我国远洋渔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远洋渔业发生渔业涉外安全事件、企业经济损失、入渔不稳定等,既可能是由于我国企业自身原因造成,也可因合作国家社会政治等因素造成,这一现象不可避免,须客观认识此类远洋渔业发展的问题,加强预警与保障体系建设。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因素分析,建立一套过洋性渔业的预警防范指标体系,为我国过洋性渔业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创建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科学性、全面性、定量定性结合等指标选取原则,借鉴国内外相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过洋性渔业风险特点研究以进行风险识别,构建出入渔国家、入渔合作基础和合作方式和外部环境共3个一级指标、经济稳定性、政局稳定性、经济法律环境等14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对定性的三级指标进行分级,定量的三级指标划分范围,统一打分标准,第一等级为10分,第二等级为5分,第三等级为1分。(2)西非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通过搜集整理西非15个国家2009-2018年近10年的风险评价指标数据,运用专家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15个国家近10年的入渔风险评价值,并划分预警等级。研究表明:政局稳定性、渔业合作类型、“十三五”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布局等是对综合风险评价值影响较大的评价指标。风险逐步降低的国家有: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加蓬、安哥拉5个国家;风险保持不变或波动的国家有:摩洛哥、塞内加尔、几内亚等9个国家;风险增加的国家有:几内亚比绍。在地理分布上,西北非、西南非国家入渔风险相对较小,几内亚湾附近的国家风险相对较大。入渔风险与国家战略和政策实施有关。(3)印度洋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通过收集2009-2018年印度洋沿海14个国家相关数据和资料,基于过洋性渔业评价指标体系和风险预警理论,计算出近10年入渔风险评价值,并绘制风险变化趋势图和风险预警图。研究表明:入渔国政局、合作类型对入渔风险影响较大,内战、政治危机等影响政局稳定的事件都会增加入渔风险。风险逐步降低的有6个国家: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塞舌尔和斯里兰卡;风险保持不变或波动的有7个国家,且以印度洋北部国家为主,主要有阿曼、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南非、马绍尔;风险增加的为也门1个国家。分析发现,印度洋北部国家入渔风险相对较小,印度洋西南部国家入渔风险相对较大,但近年有持平的趋势。(4)过洋性渔业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对策研究。通过研究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理论以及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渔业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从应对主体、应对国家、应对层面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应对主体方面,政府应建立过洋性渔业总体应急预案,完善过洋性渔业应急管理机制,推动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做好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具体而言,一是在项目申请时,要求上报应急预案和风险管理措施;二是鼓励企业成立风险控制相关部门,或与国内研究单位合作,落实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三是明确责任归属,强化主体责任。设立过洋性渔业应急管理部门,提高研判、决策、部署能力。其次,协会编写风险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带动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最后,企业应贯彻落实风险管理到项目审核前和日常生产中,重视风险管理重要性。2)应对国家方面,对于未入渔国家,依据风险评价等级,国家管理部门应弹性控制入渔规划。对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国家,采取适度增加船队数量的管理,对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采取减少企业入渔规模的管理。对于已入渔国家,依据风险评价等级,国家管理部门密切关注较高风险以上的国家,给出预警信号并做好应急准备,做好撤渔救援等工作,监督督促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3)应对层面,在技术上,应该建立过洋性渔业风险评价体系,完善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在管理上,建立起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基本规范,让企业有章可循。对于过洋性渔业企业,管理部门要引导各方企业学习善经营扛风险的民营企业的理念和做法,推广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规范。4)预警风险等级方面。对于低风险预警,保持定期关注;对于较低风险预警,保持适度关注;对于较高风险预警,做好风险防范化解风险,采取多预案多举措应急;对于高风险预警,保持高度关注,做好应急准备,对于不可避免的风险事件,尽早发布预警信息,在科学研判下可提前撤渔。
张妙毅[8](2020)在《产业融合视角下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远洋渔业在开发海洋渔业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我国外交政治上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使得我国的渔业经济和海洋相关产业性迅速发展,“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也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而远洋渔业更是被放在发展的首要。浙江省为了建设海洋强省,很早就把经济增长点放眼于远洋渔业了,作为浙江的海洋优势的地级市,舟山一直十分重视远洋渔业发展。从1985年开始第一艘渔船奔赴了西非开始,历经30余年的发展,远洋渔业在舟山市的海洋经济体系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舟山市的渔业资源保护,在渔民创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舟山市市政府结合当前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的评估预测,提出了走产业融合的道路,但是舟山市远洋渔业总体行业目前的发展态势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由渔民自发,远洋渔业生产活动较为粗放,如何用一支笔统筹规划,整合当前混乱的市场竞争,逐渐淘汰一些更不上潮流的小微企业,创新产业融合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当前摆在舟山市远洋渔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舟山远洋渔业三十余年发展历史的回顾,依托舟山市远洋渔业基地多层次详细分析了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现状、融合形式和市场分析,结合产业融合理论,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舟山市远洋渔业与各产业融合程度,剖析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分析。最后通过数据发现舟山市远洋渔业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舟山市远洋渔业与农业、工业及第三产业内部融合程度较好,融合系数都在0.7左右,且处于上升态势。在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影响因素中,目前市场的影响因素最大,这也符合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占据主导因素的事实,虽然目前舟山市远洋渔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问题依然突出,具体表现在生产作业的形式单一化、渔业生产设备技术的老旧化、从业人员数量缺乏和质量不达标、相关企业在国际上实力偏低、产业链之间的各个节点企业关联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渔业体系、依托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政策对远洋渔业的管理、提高国家对远洋渔业企业的支持、建立渔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平台、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人才资源、强化渔业组织长效监管机制等推动远洋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
张甜甜[9](2019)在《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有关问题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远洋渔业是解决目前我国渔业产品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远洋渔业经济不仅能带动水产品贸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提升国际渔业资源中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通过了解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促进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沈卉卉[10](2019)在《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兼论中国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枪鱼是最重要的海洋鱼种之一,以罐装、生鱼片等各种形式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金枪鱼渔业由于其较大的生产价值,对沿海国和远洋渔业国,尤其是依赖渔业经济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在日本、美国等远洋渔业大国的推动下,金枪鱼渔业从传统的竿钓拓展到延绳钓、围网等捕捞效率较高的作业方式。随着人工集鱼装置、直升机等现代技术的应用,金枪鱼渔获量得到迅速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衰退、捕捞能力过剩、过度捕捞、非法捕捞、兼捕渔获物大量上岸等问题,不仅导致鱼类种群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梳理金枪鱼渔业管理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探索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分析了由于资源分配不合理而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提出只有根据金枪鱼鱼类种群高度洄游的特性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金枪鱼渔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金枪鱼渔业资源再分配的方法体系,具体的分配途径以及审核机制。同时,文章讨论了中国作为非传统远洋渔业国,非发展中小岛屿国家,非金枪鱼资源大国,如何在资源衰退、竞争激烈的金枪鱼渔业中生存和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中国金枪鱼远洋渔业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金枪鱼渔业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意义和作用。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调查、数据统计、比较分析等。通过渔业资源数据的统计分析,了解资源现状和趋势,评估管理措施的实施效力。通过文献搜集和整理对金枪鱼渔业管理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矛盾,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第一章作为论文的理论框架,介绍了渔业资源“公地悲剧”存在的原因和背景,以现代产权理论作为资源管理和分配的理论基础,阐述了现代渔业资源管理中的发展趋势,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负责任捕捞理论以及生态系统方法等。第二章较为系统地构建了渔业资源管理的法律框架,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执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定的协定》、《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关于港口国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措施协定》、《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和粮农组织四个国际行动计划。《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金枪鱼等高度洄游鱼种列出了专门的条款,呼吁沿海国和相关国家通过建立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进行合作管理。为了确保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国际社会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指导原则,通过了《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执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规定的协定》和《关于港口国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不管制捕鱼的措施协定》等国际文书,为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三章对金枪鱼渔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梳理。在1958年第一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之前,国际社会并没有具体的针对金枪鱼的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规,也没有形成相应的资源分配体系,渔业管理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收集金枪鱼相关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种群当前和过去的状况及趋势。由于捕捞技术的限制,当时的金枪鱼捕捞量并未超过最大平均可持续产量,资源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随着捕捞技术的发展,渔获量的迅速增加,国际社会开始意识到有必要限制捕捞量以避免资源的衰退。196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渔业委员会第一次出台金枪鱼渔获管理限制规定,为下一年黄鳍金枪鱼设置了总捕捞限额。此后,总可捕量制度成为控制金枪鱼捕捞能力的主要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配额分配体系。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始实施,海洋渔业管理从本质上产生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五个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RFMOs)相继成立,负责金枪鱼渔业的管理工作。文章第四章讨论了这些RFMOs实施的养护管理措施及其资源分配和实施方式。一方面RFMOs从技术上对渔具、渔网、捕捞规格、捕捞时间和区域等进行限制,确保种群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实施配额制度和捕捞能力限制,确保金枪鱼种群的捕捞量不超过最大可持续捕捞产量。但是,由于配额的核定多基于历史捕捞量这一定量因素,很多国家允许捕捞的资源配额与其实际捕捞能力不匹配,导致过度捕捞、产能过剩以及非法捕捞问题仍然存在,同时还伴有海鸟、海龟、鲨鱼以及海洋哺乳动物的兼捕,威胁金枪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措施的执行效力也因此受到质疑。第五章作者分析了资源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金枪渔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技术不足、政策缺陷和执法不力等。成员国在提交捕捞数据中存在低报、高报、或误报的情况,而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几乎无法核实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在提交的数据中,只有金枪鱼和渔船相关数据较为充分,但是兼捕渔获物和其他生物数据,由于渔民辨识困难,或者没有明确的规定,往往提交不完整。此外,兼捕仍然是金枪鱼渔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管理组织要求渔船在作业时避开鲨鱼和海洋哺乳动物聚集和活跃区域,但是这仅仅是作为建议,并非强制性要求。政策和决策体系本身的缺陷也是导致养护管理措施执行不力的主要因素。在确定总捕捞量和捕捞努力量分配标准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现有种群状况和捕捞努力量水平、成员国的历史捕捞量、成员国的历史捕捞方式和习惯捕鱼法以及对养护和管理措施的遵守情况等。以上这些因素中,只有历史捕捞量是可以明确核定的标准,事实上在配额的分配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也是根据成员国的历史捕捞量进行分配的,并一直遵循“相对稳定”原则,配额的变动不大,导致一些传统远洋渔业国家和区域捕捞配额相对较多,新兴渔业国家虽然在捕捞设备和捕捞能力上发展较快,现有的捕捞配额却不能满足国内市场和渔业企业的需要。而且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内部的决策体系导致成员国无法就一些实质性问题达成一致,使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仅仅“走过场”。成员国内部存在多重利益分歧,在执行养护管理措施时并没有像执行国内政策那么严格,对本国渔船和捕捞活动的监管上也经常渔业利益高于养护利益。尤其是对公海作业的渔船的监管上,由于能力限制或主观意愿的缺乏,常常导致一些违法捕捞行为的发生。此外,成员国在养护管理措施实施过程中的消极态度从侧面反映了缺乏激励措施的情况下,成员国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界限不清,定位模糊。作者提出,基于权利的管理体系使渔业从业者能以经济效益最大化进行渔业生产,从而主动削减过剩产能,淘汰老旧渔船。进一步说,渔业资源使用权的有效分配促使成员国主动承担资源养护的责任,以保障其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获得长期回报。作者建议配额分配机制的改革以总可捕量为依据,由独立评审机制决定成员国应享有的配额比例。除了历史捕捞数据,成员国对养护的责任(包括打击非法捕捞的实践和效力)也作为重要的分配依据进行考虑。在短期内,作者建议采用基本配额+可转让配额叠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即保护历史捕捞者的利益,又为新成员的加入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金枪鱼渔业管理中要进一步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非政府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建设,弥合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强对资源的利用。最后,作者分析了中国发展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可能性及对策。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适度有序的发展金枪鱼渔业是现阶段中国的最优选择。在全球经济的衰退和渔业资源的减少的大环境下,中国一方面需要减少渔船数量、控制捕捞能力,严惩违法行为,提高履约水平,以树立积极的渔业大国形象;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资源调查,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通过国际合作和谈判争取其他国家转让配额,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延长产业链,进行渔获物深加工,从而提高鱼品的单位价值。最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渔业大国,需要积极适应管理制度的不断演变,在国际渔业管理中贡献中国智慧,在构建国际秩序中发挥应有的大国作用。总之,确保金枪鱼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对于国际社会、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还是作为远洋渔业大国的中国,金枪鱼渔业管理制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关于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之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问题的显现: 理论与实践的张力 |
二、 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可适用性 |
(一) 相关的国家实践存在差异 |
(二) “属人最高权”不足以排除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 |
(三) 过罚相当: 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可适用性证成 |
三、 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的“一事”与“不再罚” |
(一) “一事”: 同一个远洋违法捕捞事实 |
(二) “不再罚”: 不得再给予与远洋违法捕捞行为危害性不相称的处罚 |
1. 远洋渔业行政处罚的特殊性 |
2. “违法成本大于预期收益”: 远洋违法捕捞行为规制的经济学路径 |
四、 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适用规则之构建 |
(2)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区域渔业组织合作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上丝路”沿线主要区域渔业组织及我国的参与情况 |
(一)“海上丝路”沿线主要的区域渔业组织 |
1. 联合国粮农组织下的区域渔业组织 |
2.“海上丝路”沿线海域主要的区域渔业组织 |
(1)全球和跨洋渔业组织 |
(2)东亚和东南亚海域 |
(3)地中海和印度洋海域 |
3. 论坛、科研、咨询、网络类渔业组织 |
(二)我国参与国际渔业组织的情况分析 |
1. 参与数量较少 |
2. 以金枪鱼类区域渔业组织为主 |
3. 基本局限在我国传统捕捞海域 |
4. 在区域渔业组织中的影响力有限 |
二、影响我国加入区域渔业组织的因素分析 |
(一)外部因素 |
1. 区域渔业组织加入资格与条件的限制 |
2. 部分区域国际组织对中国缺乏信任 |
3. 国外媒体对中国IUU捕捞的错误报道 |
(二)内部原因 |
1. 远洋渔业装备水平总体不高,行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
2. 部分区域渔业组织宗旨与我国预期有所出入 |
3. 组织会员义务与我国的考量 |
三、选择加入区域渔业组织、助力“海上丝路”建设的建议 |
(一)发展全球远洋捕捞,努力成为区域渔业组织区域内的捕捞实体国家 |
(二)进一步发掘合作机遇 |
(三)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
(四)积极参与区域渔业组织,发挥更大作用 |
1. 非洲内陆渔业和水产养殖委员会 |
2. 中东部大西洋渔业委员会 |
3. 地中海渔业总委员会 |
4. 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 |
四、结论 |
(4)我国远洋渔业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进展 |
2 研究设计 |
2.1 样本选择 |
2.2 技术水平的测评 |
2.3 空间权重矩阵的选择 |
2.4 指标选择与模型设定 |
2.4.1 变量指标的选择 |
2.4.2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设定 |
3 实证结果分析 |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远洋渔业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来源 |
1.2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文献类型 |
2.1.1 英文文献类型 |
2.1.2 中文文献类型 |
2.2 文献增长规律分析 |
2.2.1 英文文献增长规律分析 |
2.2.2 中文文献增长规律分析 |
2.3 文献期刊分布规律分析 |
2.3.1 英文文献期刊分布规律分析 |
2.3.2 中文文献期刊分布规律分析 |
2.4 高被引文献分析 |
2.4.1 高被引英文文献分析 |
2.4.2 高被引中文文献分析 |
2.5 国家或地区和研究单位分布 |
2.5.1 英文文献国家或地区和研究单位分布 |
2.5.2 中文文献研究单位 |
2.6 研究内容 |
2.6.1 英文文献研究内容 |
2.6.2 中文文献研究内容 |
1)远洋渔业生产要素。 |
2)远洋渔业产业体系。 |
3)国家政策和国际影响。 |
3 总结与展望 |
3.1 远洋渔业特征分析和发展转变分析 |
3.2 展望 |
1)加强远洋渔业的数据统计与科学研究。 |
2)拉动国内市场和消费,注重终端销售和品牌效应。 |
3)远洋渔业风险评价和预警。 |
4)参与远洋渔业国际事务与规则制定。 |
5)加强远洋渔业企业的管理。 |
(6)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远洋渔业捕捞概述 |
(一)远洋渔业捕捞的概念 |
1.国外关于远洋渔业捕捞的界定 |
2.我国关于远洋渔业捕捞的界定 |
(二)我国远洋渔业捕捞的分类 |
(三)我国远洋渔业捕捞的发展历程 |
二、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现状 |
(一)国内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现状 |
(二)国际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现状 |
(三)中国签订的双边渔业协定 |
三、典型国家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经验及借鉴 |
(一)国际远洋渔业捕捞现状 |
(二)典型国家远洋渔业捕捞法律规制经验 |
1.日本 |
2.韩国 |
(三)日本与韩国远洋渔业捕捞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
四、我国远洋渔业捕捞存在的法律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我国远洋渔业捕捞存在的法律问题 |
1.远洋渔业捕捞缺少专门法 |
2.远洋渔业捕捞的法律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
3.国内法规与国际法规衔接不佳 |
4.远洋渔业捕捞处罚责任主体不明 |
5.安全保障立法不足 |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
1.主观原因 |
2.客观原因 |
五、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 |
(一)制定远洋渔业捕捞的特别法 |
(二)增加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规定 |
(三)提高国内法规与国际法规的衔接性 |
(四)明确远洋渔业捕捞处罚的责任主体 |
(五)增加安全保障性立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附件 |
(7)我国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科学问题提出 |
1.2 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远洋渔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
1.3.2 我国远洋渔业管理的研究进展 |
1.3.3 渔业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
1.3.4 我国过洋性渔业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 |
1.3.5 研究存在问题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我国入渔国家的渔业概述 |
2.1 我国过洋性渔业情况分析 |
2.1.1 我国近10年来过洋性渔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
2.1.2 入渔企业的现状 |
2.2 入渔国家渔业现状 |
2.2.1 入渔国家的渔业资源状况 |
2.2.2 资源开发潜力 |
2.2.3 渔业管理现状 |
2.3 入渔国家社会经济现状 |
2.3.1 入渔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现状 |
2.3.2 与中国外交关系 |
2.3.3 国家法律制度 |
2.3.4 市场汇率 |
2.4 小结 |
第三章 过洋性渔业风险分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过洋性渔业及其产业特点 |
3.2 指标选取原则与借鉴 |
3.2.1 指标选取原则 |
3.2.2 国内外相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借鉴 |
3.3 指标选取及原因 |
3.3.1 指标选取 |
3.3.2 指标选取原因 |
3.3.3 指标划分标准 |
3.4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过洋性渔业国家入渔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数据来源 |
4.1.2 研究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2.1 西非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4.2.2 印度洋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实证分析 |
4.3 讨论与分析 |
4.3.1 西非国家 |
4.3.2 印度洋周边国家 |
4.4 小结 |
第五章 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
5.1 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理论 |
5.1.1 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辨析 |
5.1.2 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
5.2 我国应急管理现状 |
5.2.1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 |
5.2.2 我国渔业应急管理体系 |
5.3 过洋性渔业突发事件 |
5.4 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对策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产业融合视角下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现有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总体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文章的创新与存在不足 |
1.5.1 创新 |
1.5.2 存在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海洋渔业 |
2.1.2 远洋渔业 |
2.1.3 产业结构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融合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舟山市远洋渔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
3.1 舟山市远洋渔业概述 |
3.2 以舟山市远洋渔业基地为例分析远洋渔业产业融合 |
3.2.1 舟山市远洋渔业基地概况 |
3.2.2 舟山市远洋渔业基地产业融合形式 |
第4章 产业融合视角下舟山市远洋渔业的影响因素评价 |
4.1 产业融合度测算和因素分析 |
4.1.1 测算方法选择 |
4.1.2 指标选取 |
4.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4.2.1 确定参考比较数列 |
4.2.2 数据处理 |
4.2.3 求出各参考数列与各比较值数列差的绝对差值 |
4.2.4 确定两个极值 |
4.2.5 计算关联系数 |
4.2.6 将各年度系数求取平均值,得出产业间灰色关联度。 |
4.3 舟山市远洋渔业产业融合度分析小结 |
4.4 舟山市远洋渔业产业融合度的影响因素问题分析 |
4.4.1 市场因素影响突出,但融合效果不明显 |
4.4.2 政策因素影响产业融合,引导力度不够 |
4.4.3 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化,与信息化产业融合度低 |
4.4.4 专业化程度低,制约融合发展 |
第5章 产业融合视角下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对策 |
5.1 培育远洋渔业市场建设,深化产业融合机制 |
5.2 发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远洋渔业产业融合升级 |
5.3 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完善融合产业布局 |
5.4 建设人才科技支撑体系,增加产业融合动力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存在的局限和对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有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 |
二、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渔船及其装备水平不足 |
(二)技术服务支撑不足 |
(三)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
(四)全球渔业资源竞争激烈 |
三、中国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一)注重科技创新支撑 |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三)加大对远洋渔业的财政投入 |
(四)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竞争与合作 |
(10)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兼论中国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渔业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
1.1 渔业管理基本概念 |
1.2 渔业管理的发展 |
1.3 渔业资源管理理论基础 |
1.3.1 公地悲剧 |
1.3.2 现代产权理论 |
1.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1.3.4 负责任捕捞 |
1.3.5 渔业生态系统方法 |
第二章 渔业资源管理法律体系 |
2.1 传统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律框架 |
2.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2.3 后UNCLOS时代国际渔业资源管理 |
2.3.1 《种群协定》 |
2.3.2 《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 |
2.3.3 《港口国措施协定》 |
2.3.4 《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
2.3.5 FAO国际行动计划 |
第三章 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历史演进 |
3.1 金枪鱼渔业的发展历史 |
3.2 金枪鱼资源渔获历史 |
3.3 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演变 |
第四章 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 |
4.1 金枪鱼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 |
4.1.1 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 |
4.1.2 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 |
4.1.3 养护南方蓝鳍金枪鱼委员会(CCSBT) |
4.1.4 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 |
4.1.5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 |
4.2 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
4.2.1 捕捞数据上报 |
4.2.2 渔获量限制 |
4.2.3 捕捞能力限制 |
4.2.4 合规和执法管理 |
4.2.5 兼捕渔获物管理 |
4.2.6 技术性管理措施 |
第五章 金枪鱼渔业管理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5.1 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问题 |
5.1.1 资源管理技术不足 |
5.1.2 资源分配体系的政策缺陷 |
5.1.3 执法不力 |
5.2 完善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的对策 |
5.2.1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5.2.2 加强海上执法 |
5.2.3 资源分配决策体系的变革 |
5.2.4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5.3 基于使用权的配额分配体系 |
第六章 中国的金枪鱼渔业发展历程及展望 |
6.1 中国金枪鱼渔业介绍 |
6.1.1 发展扩张(1988-1994) |
6.1.2 结构调整阶段(1995-1998) |
6.1.3 巩固发展(1999-2015) |
6.1.4 控制规模,规范有序发展(2016-今) |
6.2 中国的金枪鱼渔业政策 |
6.3 中国的金枪鱼渔业管理实践 |
6.3.1 数据收集和上报 |
6.3.2 渔船管理 |
6.3.3 船员管理 |
6.3.4 加强执法 |
6.3.5 参与政策制定 |
6.4 中国金枪鱼渔业发展展望 |
6.4.1 加强资源调查,提高生产效率 |
6.4.2 严惩违法行为,提高履约水平 |
6.4.3 完善产业链,开发国内市场 |
6.4.4 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正当权益 |
6.4.5 完善国内立法,加入国际协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词 |
四、关于发展我国远洋渔业有关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远洋渔业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之适用[J]. 房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 [2]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区域渔业组织合作路径研究[J]. 张士洋,郝会娟. 中国渔业经济, 2021(05)
- [3]韩国管制IUU捕捞的国家法律措施评析[J]. 郝会娟.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20(00)
- [4]我国远洋渔业技术进步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J]. 王颖,高升. 上海管理科学, 2021(04)
- [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远洋渔业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J]. 陈晨,陈新军. 海洋湖沼通报, 2020(04)
- [6]我国远洋渔业捕捞法律问题研究[D]. 刘一祎. 大连海洋大学, 2020(02)
- [7]我国过洋性渔业入渔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D]. 陈晨.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8]产业融合视角下舟山市远洋渔业发展策略研究[D]. 张妙毅.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9]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有关问题探讨[J]. 张甜甜. 江苏商论, 2019(11)
- [10]金枪鱼渔业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兼论中国金枪鱼远洋渔业的发展[D]. 沈卉卉.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