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形方管相交接头极限抗弯能力分析

X形方管相交接头极限抗弯能力分析

一、X型方管相贯节点极限承弯能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帅鹏[1](2020)在《槽型套管加强X型方钢管节点平面外受弯性能研究》文中指出X型方钢管相贯节点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建筑结构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单层网壳结构中应用较多。单层网壳结构对节点平面外抗弯性能要求较高,通常需要局部加强才能满足刚性节点的需要,然而目前对方钢管加强节点平面外受弯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尚不完善。本文以单层网壳结构的X型方钢管节点为研究对象,提出两种槽型套管的加强方式,并对加强节点的平面外抗弯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槽型套管加强节点的构造建议和设计方法。首先,本文进行了3个未加强节点、2个槽型套管加强节点和2个槽型套管上移加强节点的平面外受弯试验,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知:(1)未加强节点主要变形为主管塑性变形、支主管相贯区域焊缝开裂以及主管受拉区角部开裂,随着支主管比β的增大,主管腹板更多的参与变形;(2)槽型套管加强节点破坏形态为主管和槽型套管翼缘屈服、支管根部开裂;槽型套管上移加强节点破坏形态为槽型套管翼缘屈服、槽型套管与支管连接处焊缝开裂。槽型套管贴壁和槽型套管上移两种加强方案均对节点的平面外抗弯性能有较好的加强效果,其中β=0.7时槽型套管加强比未加强节点的抗弯承载力提升208%,槽型套管上移加强则提升236%,由此可见加强节点由于改变了原来的破坏形态以及传力途径,对节点的平面外抗弯承载力有着大幅度的提升。然后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节点有限元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槽型套管上移加强节点的平面外抗弯性能的参数分析,考察主要参数包括支管-主管宽度比β、主管宽厚比2γ、加强板长度lp、加强板上移高度hp、加强板壁厚tp等,参数分析发现:影响加强节点抗弯性能的关键参数为β、lp和hp,当β<0.6,节点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槽型套管翼缘屈服;β≥0.6时,节点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槽型套管与支管连接处焊缝开裂。当β≥0.6时,随着槽型套管上移高度hp或槽型套管长度lp的增加,加强节点抗弯承载力逐渐增大;当β<0.6时,槽型套管上移高度hp或槽型套管长度lp的增大对节点抗弯性能基本无影响,故而槽型套管上移加强方式更适合应用于β≥0.6的节点,建议槽型套管上移高度为主管宽度的30%~40%,槽型套管长度不大于支管宽度的2倍。最后,探讨了槽型套管加强和槽型套管上移加强节点的平面外受弯机理:槽型套管加强节点的主管和槽型套管翼缘侧协同受弯,翼缘侧发生屈服,槽型套管对于主管翼缘起到保护作用,破坏形态转变为支管根部开裂;槽型套管上移加强节点在平面外弯矩的作用下,槽型套管上移将主管翼缘保护起来,节点的薄弱位置由主管翼缘转移至槽型套管翼缘侧,破坏模式转变为槽型套管翼缘屈服。根据加强节点的破坏模式提出其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计算和模拟值吻合较好,平均值为0.9,方差为0.0095。该论文有图48幅,表14个,参考文献92篇。

杨礼锋[2](2019)在《方钢管桁架装配式K型局部砼强化节点滞回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管桁架结构是当前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结构的不断发展,建筑功能需求的多样化,该类结构规模越来越趋于大跨、重载、复杂化。钢管相贯节点处往往杆件汇交多,应力集中较为明显,使得节点通常成为结构的薄弱部位。为了满足使用要求,通常需要对钢管相贯节点进行加强。本文基于前人对相贯节点加强措施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空间大跨度钢管结构常见的K型基本节点形式,提出在工厂预制局部填充混凝土装配式强化节点,再现场组装结构。该类新型装配式节点具有减轻结构自重、优化节点破坏模式、便于更换,可实现灾后快速恢复等优点;同时能够解决大跨度钢管结构关键节点的承载力不足问题。本文将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该类新型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将该类节点置入桁架中,进一步探究局部节点的改变对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具体如下:(1)针对桁架结构中常用的K型节点,按照局部填充混凝土加强节点,并考虑将节点作为独立部品,实现工厂加工,现场再与构件装配的构想,提出2种节点构造形式。(2)利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以及与既有试验对比法,构建K型节点精细化模型,分析2种新型装配式强化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及滞回性能。研究表明:此类新型K型节点均能改变原有的K型相贯节点破坏模式,有效实现塑性铰外移;同时新型K型节点较传统相贯节点,承载力、延性性能、耗能能力有所提高。(3)选取一种新型K型节点,针对两支管间隙、内灌混凝土强度、主管径厚比等参数进行了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其承载力、滞回曲线、耗能系数等指标,得到参数的变化对新型装配式强化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设计建议。(4)将选取的新型节点置入Warren桁架中,分析往复荷载作用下强化节点型Warren桁架和传统型Warren桁架的破坏模式及动力性能。研究表明:加强型节点桁架相比传统型桁架能够改变其破坏模式,实现塑性铰外移;同时,其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

TSYRENOVA BALMA[3](2018)在《纵向板连接T和Y形加劲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目前HSS(空心管)在工程中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但国内外学者对加强节点稳定理论的研究较少,加强节点的设计方法尚不够完善。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纵向连接加劲T和Y型方管节点的破坏和极限承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8个T形方管节点(包括6个纵向板连接T形加劲方管节点和2个对应相同支弦管尺寸无加劲方管的节点)进行静力性能试验,并且对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了不同加劲板宽度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2)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节点进行模拟,焊接尺寸及材料的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试验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此类节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将试验中8个节点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代入已有文献推导的该类型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所得结果的对比,验证公式的准确性。(4)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纵向连接加劲Y型方管节点进行参数定量分析。主要考虑了支弦管夹角θ,加劲板厚度和宽度,纵向板的宽度和厚度等几何参数对节点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对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变化规律做出总结。

徐伟炜[4](2018)在《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以工程中采用的24m跨钢桁架为对象,对典型上弦节点—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的受力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相贯节点足尺试验研究设计反力框加载装置,采用液压千斤顶加载,对典型相贯节点进行了足尺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当相贯节点达到极限状态时,节点受拉力最大腹杆处焊缝撕裂和弦杆上翼缘局部塑性破坏,极限承载力为612.9kN。各腹杆与相贯节点相连处受力复杂,形成应力集中现象,部分区域在荷载不大时已进入塑性状态。(2)有限元建模方法及验证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提出相贯节点试验试件的单元类型、网格尺寸、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建立了节点合理的有限元模型,并给出了极限承载力判断准则。计算结果表明: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数据相差仅5%左右。有限元分析的破坏模式和受力性能与试验所测结果一致。证明本文所提有限元建模方法是正确和合理的。(3)相贯节点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在考虑了内隐藏焊缝、加劲板及几何参数等三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对相贯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内隐藏焊缝焊接对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刚度和应力分布规律几乎没有影响,但却提高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H型钢弦杆加劲板的设置不改变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但两端横向加劲板的设置却提高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相贯节点的破坏模式受几何参数的影响较大。β1、τ1两个参数的增加可使节点的刚度、极限承载力均得到提高。(4)相贯节点滞回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极限承载力等,并分析了内隐藏焊缝、加劲板以及几何参数分别对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贯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破坏模式与静力荷载作用下的一致。与无焊接相比,内隐藏焊缝焊接相贯节点的耗能能力、极限承载力和割线刚度均得到提高。弦杆加劲板的设置降低了节点的耗能能力,但提高了节点极限承载力、割线刚度和变形能力。几何参数β1、τ1和γ的改变均对节点的耗能能力和极限承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圆腹杆-H型钢弦杆相贯节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也为未来工程应用及相关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李浩[5](2017)在《内置加劲板T型方钢管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钢管结构因外形美观、构造简洁、自重轻、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型方钢管相贯节点在钢结构工程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结构类型。T型方钢管的支管在承受轴向荷载时,主支管相贯处的主管上翼缘和腹板容易出现较大的变形,主支管相贯处是薄弱部位,因此需要对相贯节点进行相应地加固。在主管内部设置加劲板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又不影响结构的整体外观。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T型方钢管加固节点进行了许多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目前对相贯节点的研究多是针对节点的静力承载能力,针对加劲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滞回性能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对内加劲板T型方钢管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本文对2个未加劲和4个内置单加劲板的T型方钢管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模式,并根据试验数据研究了节点的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变形能力、能量耗散和节点局部刚度。试验结果表明:(1)在循环荷载作用下,未加劲试件沿主管长度方向的两条焊缝开裂,主管上管壁发生剪切破坏,未加劲节点的承载力低、延性差、耗能作用不明显。(2)在主管内部设置单加劲板后,可避免试件在受反复荷载时主支管连接处焊缝较早开裂的问题,增大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等。(3)设置加劲板的节点承载能力比未加劲节点有显着的提高;加劲试件的滞回曲线更饱满,滞回环面积更大,因此内置加劲板加固节点能够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加劲试件的变形能力提高明显;节点的耗能作用好于对应未加强节点试件;节点的局部刚度较对应未加劲节点有明显的提高。(4)通过对加劲试件的各项数据对比发现:不论是否设置加劲板,β值较大的节点试件比β值较小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承载能力、延性、耗散性能;主支管尺寸相同时,开孔尺寸小的加劲板对节点性能的提高程度更大。

杨清[6](2017)在《X型方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中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属典型。因此,研究结构的动力性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受力复杂、样式多样是方钢管节点的重要特点,正因为这两个特点的存在,国内外一向把方钢管节点视为研究的热点。我国对T型方钢管节点在往复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比较多,对其他几何类型的方钢管节点进行的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X型焊接方钢管节点在平面内受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分别对6个X型焊接方钢管节点进行了平面内受弯荷载试验。对其中四个试件进行内置加劲板的加固处理,另外两个试件采用直焊型的方钢管节点。本文通过试验,观察节点的变形及破坏特点,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节点构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比、能量耗散系数以及刚度等信息。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直焊型的X型方钢管节点,支管与主管的管径比β较大的节点具有较好的承载力。(2)对于内置加劲板的X型方钢管节点,管径比β较大的节点内置加劲板时,节点承载力的提高率更大。(3)内置加劲板可以有效的改善X型方钢管节点的承载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性等性能。

周春波[7](2017)在《新型加强X型方钢管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研究》文中指出Vierendeel桁架节点通常以承受平面内弯矩为主,Vierendeel桁架假定节点为全刚性,然而这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已有研究表明加强后的节点可以获得全刚性;目前钢管节点加强方式多针对节点域的主管部分,忽视了对节点域支管部分的加强。论文以环口包角板加强为原型提出对主支管同时加强的新型加强方式——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并以构成双层Vierendeel桁架的X型方钢管节点为研究对象,对未加强节点采用环口包角板加强和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两种加强方式,通过试验研究、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以及塑性铰线模型机理分析三种研究手段,对其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进行研究,重点研究了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方式的加强性能。提出了新型加强方式——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通过试验揭示了环口包角板加强节点和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规律。实测结果表明,节点支管-主管宽度比β不同,主管发生变形位置不同;采用环口包角板加强和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可以减弱主管变形、提高滞回环面积和累积耗能水平以及改善未加强节点往复荷载下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和强度退化系数会降低的趋势;与相同β的未加强节点相比,加强节点弹性刚度、屈服弯矩、破坏弯矩、抗弯承载力明显提高,但延性系数、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降低,刚度退化速率和相同β的未加强节点相近。槽型环口板上移作用优势明显:槽型环口板的上移能有效观察主管翼缘板和侧壁的变形以及主管-支管焊缝影响区的开裂;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对节点弹性刚度、屈服弯矩、破坏弯矩、抗弯承载力提高效率高于环口包角板加强。建立了方钢管加强节点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提出了模拟节点抗弯承载力和极限转角的确定条件。通过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比对以及抗弯承载力判定过程,提出将模拟节点主管变形达到1%b0时的弯矩值确定为该节点抗弯承载力,将模拟节点主管变形达到2%b0时的转角作为确定模拟节点的极限转角的条件之一。分析了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各参数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对36个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的7个影响参数单因素分析发现,支管-主管宽度比、槽型环口板上移高度和槽型环口板长度对加强节点的滞回性能影响最为明显:β越大,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弹性刚度、屈服弯矩、抗弯承载力、延性系数越大,能量耗散能力越好,刚度退化趋势(斜率)越大;h越大,β=0.7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弹性刚度、屈服弯矩、抗弯承载力越大,能量耗散能力越好,延性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刚度退化趋势相近,β=1.0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延性系数越小,能量耗散能力先增大后减小,刚度退化趋势相近;lp越大,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弹性刚度、屈服弯矩、抗弯承载力越大,能量耗散能力越好,延性系数越小,刚度退化趋势相近。通过正交试验判断3个主要影响参数的主次关系是:支管-主管宽度比>槽型环口板上移高度>槽型环口板长度。通过塑性铰线模型,分析了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3个主要影响参数对节点承载及耗能的影响机理。不同β的槽型环口板上移加强节点的塑性铰线发生的位置与相同β的未加强节点相似;h越大,槽型环口板与主管侧壁重合的范围越小,主管侧壁塑性铰线落在槽型环口板范围内部分越小,由此槽型环口板参与独立变形的面积范围越大,同时槽型环口板独立变形的部分还可以看作是支管的加强板,可以提高节点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lp越长,槽型环口板覆盖主管范围越大,槽型环口板覆盖塑性铰线范围越大,说明槽型环口板参与承载和耗能的尺寸越大,加强节点承载和耗能越大。

白攀[8](2016)在《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和Y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管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工程对结构承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结构中个别节点承载力不足往往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专家学者开始对节点的加强进行研究。这其中贴板加强的方法,因其简洁方便的特点更多的被人们接受。目前,国内外对加强节点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我国钢结构规范也未有相关节点承载力设计公式。本文在近些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Y型方管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钢结构规范的修订和此类节点的工程应用有所裨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13个T型方管节点(包括12个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节点和1个对应相同支弦管尺寸的未加强节点)进行了静力性能试验,并且对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了不同加强板尺寸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2)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节点进行了模拟,建模时考虑节点的边界条件、1/4模型、焊缝尺寸及材料的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此类节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将试验所用的13个节点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代入已有文献推导的该类型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所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式的适用范围.(4)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Y型方管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主要考虑了支弦管夹角θ、支弦管宽度比β、弦管一半宽度与厚度比γ、加强板长度lc、加强板宽度bc和加强板厚度tc等几何参数对节点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对节点破坏模式和承载力变化规律做出总结,并提出了一定条件下保证节点效率大于100%的加强板尺寸取值方法。

尚庆鹏[9](2015)在《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贴板加强型方管节点早期被用于海洋平台结构来防止冲击破坏,随着钢管结构在跨度更大、形式更复杂的结构中使用,贴板加强作为一种局部加强手段而被广泛采用。目前对K型间隙方管节点贴板加强后的承载力计算,仍沿用CIDECT早期推荐的方法,即借用未加强的K型间隙方管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来近似计算。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此也未作相关规定。本文将对弦杆翼缘贴板加强的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用ANSYS来建立加强节点有限元模型,采用SOLID95单元来模拟钢管、焊缝、端板,采用TARGE170、CONTA174单元来模拟接触,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杆件尺寸、网格尺寸、边界条件、圆角和焊缝、材料属性等影响因素。通过与类似节点的试验结果比较,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节点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发展过程,确定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界定准则。然后,在弦杆无轴力和弦杆有轴力作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加强节点进行系统的单参数和双参数分析。分析的主要影响参数包括:贴板厚度与弦杆厚度比tp/t0、贴板两端延伸长度与弦杆塑性铰线延伸长度比si/[0.5b0(1-βi)0.5]、支杆宽度与弦杆宽度比βi、弦杆一半宽度与厚度之比γ、支杆间隙g、支杆与弦杆的夹角θi,在弦杆受轴力作用时还有轴力系数n,考察各参数对节点的失效模式、极限承载力、节点效率的影响规律。此外还讨论了尺寸效应的影响,使得上述参数得到的影响规律适用性更广。最后,从两个方面考虑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一方面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基于大量参数分析的结果,对弦杆无轴力时的节点承载力及弦杆有轴力时的节点承载力影响函数进行回归,进一步得到弦杆在轴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另一方面结合已有的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和贴板加强的T型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建立贴板加强的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并推导节点承载力理论公式。最终给出了加强贴板宽度、长度、厚度取值的建议。

郭永俊[10](2015)在《空间钢管桁架直接焊接相贯T节点抗震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火车站、航站楼和体育馆等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广泛地采用钢结构,而钢桁架结构因其构造简单、传力明确、动力性能佳等特点成为首选结构。其中钢管节点作为钢桁架结构中重要的部分,其受力状况直接影响结构整体性能及工作安全。近几年我国有些地区地震时有发生,对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公共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钢桁架结构,虽然人们对其开展了各种抗震性能的研究,然而目前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研究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研究大多集中在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变化上,而对抗震性能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为此本文综合考虑工程应用和现行规范,对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和钢桁架加强型T型方管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①介绍钢桁架结构的节点类型及其特点,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和钢桁架加强型T型方管节点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同时考虑结构的非线性以研究其抗震性能。②通过综合考虑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和钢桁架加强型T型方管节点的受力特点、边界条件等因素,将其进行合理简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多个关键影响因素下的试件计算模型。③分别对不同参数的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和钢桁架加强型T型方管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以位移作为控制变量,采用低周循环荷载对试件进行加载,模拟地震荷载作用的影响。④比较了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分析节点在不同荷载形式下,关键截面处的结构动力响应(反力、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节点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以及节点延性系数。⑤通过本研究得知,如适当加大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的支管宽度、在支管与主管连接处加盖板或环口板,其抗震性能将有明显改善。此外骨架曲线数据表明,在不同参数发生变化情况,荷载循环次数对构件受力性能影响不大,节点整体延性较好。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地震频发地区同类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的设计、施工抗震计算以及规范的修订提供有用的参考。

二、X型方管相贯节点极限承弯能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型方管相贯节点极限承弯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槽型套管加强X型方钢管节点平面外受弯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槽型套管加强节点平面外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节点设计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4 试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槽型套管加强方钢管节点有限元建模和校验
    3.1 节点有限元建模
    3.2 试验节点有限元模型校验
    3.3 本章小结
4 槽型套管加强方钢管节点平面外受弯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分析方案
    4.2 几何参数影响
    4.3 双因素影响分析
    4.4 构造参数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槽型套管加强方钢管节点受弯机理分析和设计方法
    5.1 受弯机理分析
    5.2 抗弯承载力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方钢管桁架装配式K型局部砼强化节点滞回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节点研究现状
        1.2.1 空钢管节点
        1.2.2 钢管混凝土节点
        1.2.3 其他加强形式节点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K型节点有限元模拟方法与模型验证
    2.1 引言
    2.2 有限元分析方法
        2.2.1 材料本构关系
        2.2.2 单元类型和网格划分
        2.2.3 模型接触面的处理
        2.2.4 模型求解设置
    2.3 试验与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比验证
    2.4 小结
第三章 装配式K型强化节点与空钢管节点有限元对比分析
    3.0 引言
    3.1 节点构造形式与几何参数
        3.1.1 K型节点设计思路与构造形式
        3.1.2 新型节点几何参数
    3.2 K型节点有限元建模
        3.2.1 K型节点边界条件的选取
        3.2.2 K型节点位移加载制度的选取
        3.2.3 材料本构关系
        3.2.4 有限元模型简化处理
    3.3 K型节点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3.1 节点的屈服位移
        3.3.2 节点破坏模式对比分析
        3.3.3 节点滞回曲线
        3.3.4 节点骨架曲线
        3.3.5 节点延性分析
        3.3.6 节点刚度退化分析
        3.3.7 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K型强化节点滞回性能参数分析
    4.0 引言
    4.1 两支管间隙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 K-1 型节点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4.1.2 K-1 型节点破坏模式
        4.1.3 K-1 型节点滞回曲线
        4.1.4 K-1 型节点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4.1.5 K-1 型节点刚度退化
        4.1.6 K-1 型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4.2 混凝土强度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1 K-1 型节点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4.2.2 K-1 型节点破坏模式
        4.2.3 K-1 型节点滞回曲线
        4.2.4 K-1 型节点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4.2.5 K-1 型节点刚度退化
        4.2.6 K-1 型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4.3 主管径厚比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K-1 型节点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4.3.2 K-1 型节点破坏模式
        4.3.3 K-1 型节点滞回曲线
        4.3.4 K-1 型节点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4.3.5 K-1 型节点刚度退化
        4.3.6 K-1 型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4.4 支主管管径比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K-1 型节点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4.4.2 K-1 型节点破坏模式
        4.4.3 K-1 型节点滞回曲线
        4.4.4 K-1 型节点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4.4.5 K-1 型节点刚度退化
        4.4.6 K-1 型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4.5 套主管厚度比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4.5.1 K-1 型节点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4.5.2 K-1 型节点破坏模式
        4.5.3 K-1 型节点滞回曲线
        4.5.4 K-1 型节点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4.5.5 K-1 型节点刚度退化
        4.5.6 K-1 型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4.6 支主管长度比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4.6.1 K-1 型节点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4.6.2 K-1 型节点破坏模式
        4.6.3 K-1 型节点滞回曲线
        4.6.4 K-1 型节点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4.6.5 K-1 型节点刚度退化
        4.6.6 K-1 型节点耗能能力分析
    4.7 设计建议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节点型Warren桁架滞回性能研究
    5.0 引言
    5.1 Warren桁架基本参数及屈服位移
    5.2 Warren桁架破坏模式对比分析
    5.3 Warren桁架滞回曲线
    5.4 Warren桁架骨架曲线及延性系数
    5.5 Warren桁架刚度退化
    5.6 Warren桁架耗能能力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纵向板连接T和Y形加劲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钢管结构及节点
    1.3 钢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现状
        1.3.1 国外对钢管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
        1.3.2 国内对钢管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
        1.3.3 板与钢管T形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纵向板连接T形加劲方管节点的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节点试件设计
    2.3 材性试件设计
    2.4 试验方案设计
        2.4.1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
        2.4.2 仪表布置及测试内容
        2.4.3 试验加载制度
    2.5 试验现象
        2.5.1 JJ-0-1试件
        2.5.2 JJ-0-2试件
        2.5.3 JJ-80-1试件
        2.5.4 JJ-80-2试件
        2.5.5 JJ-120-1试件
        2.5.6 JJ-120-2试件
        2.5.7 JJ-150-1试件
        2.5.8 JJ-150-2试件
    2.6 破坏规律总结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纵向板连接T形加劲方管节点试验数据分析
    3.1 引言
    3.2 节点极限承载力界定准则
    3.3 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弦管上表面位移曲线
    3.4 试验节点极限承载力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T形节点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有限元建模
        4.2.1 结构静力学分析
        4.2.2 几何建模及网格划分
        4.2.3 圆角及焊接处理
        4.2.4 材料力学模型
        4.2.5 非线性求解设置
        4.2.6 边界条件
    4.3 T形方管节点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4.3.1 四种方管节点有限元模型
        4.3.2 有限元模拟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4.3.3 不同宽度加劲板试件有限元模拟所得极限承载力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纵向板连接T形加劲方管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5.1 引言
    5.2 节点承载力公式
    5.3 未加劲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公式验证
    5.4 加劲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公式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纵向板连接T和Y形加劲方管节点参数分析
    6.1 引言
    6.2 分析方法及参数确定
    6.3 参数化分析有限元模型
    6.4 参数化分析模拟结果
        6.4.1 加劲板宽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6.4.2 加劲板厚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6.4.3 纵向板厚度比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6.4.4 纵向板长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6.4.5 支弦管角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钢管结构相贯节点
        1.2.1 相贯节点分类
        1.2.2 相贯节点失效模式
        1.2.3 相贯节点分析方法
    1.3 钢管结构相贯节点的研究历程
        1.3.1 圆管相贯节点
        1.3.2 方管相贯节点
        1.3.3 方圆管相贯节点
        1.3.4 H型钢弦杆相贯节点
        1.3.5 相关规范
    1.4 钢管结构相贯节点研究不足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相贯节点试验试件
    2.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2.4 测试内容
    2.5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式
        2.5.2 荷载-应变曲线
        2.5.3 荷载-轴向变形曲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及求解方法
        3.2.1 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3.2.2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3.2.3 弦杆与腹杆长度影响
        3.2.4 材料非线性
        3.2.5 几何非线性
        3.2.6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及收敛判断准则
        3.2.7 极限承载力判断准则
    3.3 有限元模型适用性分析
        3.3.1 节点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3.3.2 节点荷载-轴向变形曲线
        3.3.3 节点应力分布和塑性区域扩展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内隐藏焊缝对相贯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4.2.1 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4.2.2 荷载-轴向变形曲线
        4.2.3 应力分布
    4.3 加劲板对相贯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4.3.1 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
        4.3.2 荷载-轴向变形曲线
        4.3.3 应力分布
    4.4 几何参数对相贯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
        4.4.1 节点几何参数
        4.4.2 改变几何参数后的计算结果
        4.4.3 破坏模式
        4.4.4 荷载-轴向变形曲线
        4.4.5 极限承载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研究及分析
    5.1 引言
    5.2 CHKY1-N节点滞回性能分析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2 CHKY1-N节点滞回性能分析
    5.3 内隐藏焊缝及加劲板对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
        5.3.1 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
        5.3.2 极限承载力及变形能力
        5.3.3 刚度退化
    5.4 几何参数对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
        5.4.1 节点几何参数
        5.4.2 β_1对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
        5.4.3 τ_1对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
        5.4.4 γ对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内置加劲板T型方钢管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管结构简介
    1.2 相贯节点
    1.3 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工作
2 T型方钢管节点试验概况
    2.1 试件设计
    2.2 试件的材料力学性能
    2.3 试验使用仪器装置
    2.4 本章小结
3 T型方钢管节点试验
    3.1 T型方钢管节点承载力计算
    3.2 T型方钢管节点试验加载制度
    3.3 试验过程及现象
    3.4 本章小结
4 T型方钢管节点试验数据分析
    4.1 滞回性能
    4.2 骨架曲线
    4.3 变形能力分析
    4.4 承载力分析
    4.5 能量耗散
    4.6 刚度退化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和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6)X型方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各国规范中有关钢管相贯节点设计的计算
    1.3 国内外相贯节点静力性能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X型焊接方钢管节点平面内受弯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目的
    2.3 试验概况
    2.4 试验现象与破坏模式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主管的荷载-位移曲线
    3.2 支管的弯矩-转角曲线
    3.3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
    4.2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新型加强X型方钢管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章节内容安排
2 方钢管加强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及内容
    2.2 试验节点设计
    2.3 试验方案
    2.4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2.5 本章小结
3 方钢管加强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分析
    3.1 滞回曲线分析
    3.2 骨架曲线分析
    3.3 抗弯承载能力分析
    3.4 延性分析
    3.5 能量耗散能力分析
    3.6 强度退化分析
    3.7 刚度退化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方钢管加强节点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模型校验
    4.1 ANSYS Workbench 介绍
    4.2 试验节点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立
    4.3 试验节点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校验
    4.4 本章小结
5 方钢管加强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5.1 模拟节点设计与参数选择
    5.2 分析方法
    5.3 主支管几何参数影响
    5.4 槽型环口板参数影响
    5.5 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5.6 本章小结
6 方钢管加强节点承载及耗能塑性铰线模型机理分析
    6.1 模型选择
    6.2 塑性铰线模型
    6.3 支管-主管宽度比影响机理分析
    6.4 槽型环口板上移高度影响机理分析
    6.5 槽型环口板长度影响机理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和Y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直接焊接管节点
        1.2.1 直接焊接管节点分类
        1.2.2 直接焊接管节点的失效模式
        1.2.3 直接焊接管节点的加强方式
    1.3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对直接焊接管节点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对直接焊接管节点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目的
    2.3 试件设计及制作
    2.4 材性试件设计
    2.5 试验方案设计
        2.5.1 试验加载装置设计
        2.5.2 仪表布置及测试内容
        2.5.3 试验加载制度
    2.6 试验现象
        2.6.1 jq0试件
        2.6.2 jq1A-160试件
        2.6.3 jq1A-300试件
        2.6.4 jq2A-160试件
        2.6.5 jq2A-300试件
        2.6.6 jq3A-160试件
        2.6.7 jq3A-300试件
        2.6.8 jq1B-160试件
        2.6.9 jq1B-300试件
        2.6.10 jq2B-160试件
        2.6.11 jq2B-300试件
        2.6.12 jq3B-160试件
        2.6.13 jq3B-300试件
    2.7 破坏规律总结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试验数据分析
    3.1 概述
    3.2 加强节点极限承载力界定准则
    3.3 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荷载弦管侧壁鼓曲位移曲线
    3.4 试验节点极限承载力对比
        3.4.1 加强试件相对未加强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对比
        3.4.2 加强板尺寸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的相关问题
        4.2.1 单元选择
        4.2.2 圆角及焊缝处理
        4.2.3 对称模型
        4.2.4 钢材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4.2.5 接触问题
        4.2.6 非线性求解器设置
        4.2.7 边界条件
    4.3 弦杆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有限元模拟
        4.3.1 有限元模型
        4.3.2 有限元模拟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4.3.3 有限元模拟弦管侧壁鼓曲与试验所得弦管侧壁鼓曲对比
        4.3.4 不同尺寸加强板试件有限元模拟所得极限承载力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验证
    5.1 引言
    5.2 R.M.Korol公式验证
    5.3 常鸿飞公式验证
    5.4 刘彤塑性铰线公式和多元回归公式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弦管翼缘贴板加强Y型方管节点参数分析
    6.1 引言
    6.2 分析方法及参数确定
    6.3 参数化分析模型
    6.4 参数化分析
        6.4.1 加强板长度l_c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6.4.2 加强板宽度b_c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6.4.3 支弦管夹角 θ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6.4.4 支弦管宽度比 β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6.4.5 弦管宽度一半与厚度比 γ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6.4.6 保证支杆先于节点破坏的加强板厚度t_c的确定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相贯节点
        1.2.1 相贯节点分类
        1.2.2 相贯节点失效模式
        1.2.3 相贯节点加强形式
    1.3 相贯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现状
        1.3.1 普通矩形相贯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现状
        1.3.2 贴板加强相贯节点静力性能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弦杆翼缘贴板加强K型间隙方管节点有限元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2.1 单元类型的确定
        2.2.2 节点尺寸的确定
        2.2.3 网格尺寸的确定
        2.2.4 边界条件的确定
        2.2.5 铰接条件的实现
        2.2.6 圆角及焊缝处理
        2.2.7 接触问题的处理
        2.2.8 对称模型的验证
        2.2.9 材料特性的选取
        2.2.10 荷载施加及求解器设置
    2.3 节点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2.3.1 加强型T型方管节点的建模验证
        2.3.2 间隙型K型方管节点的建模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弦杆翼缘贴板加强K型间隙方管节点受力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节点极限承载力的界定准则
    3.3 节点贴板表面关键点的研究
    3.4 节点破坏模式及应力分布规律
        3.4.1 破坏模式1的节点破坏模式及应力分布规律
        3.4.2 破坏模式2的节点破坏模式及应力分布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弦杆无轴力时弦杆翼缘贴板加强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静力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分析参数的确定
    4.3 单参数分析
        4.3.1 h_0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2 t_p/t_0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3 s_i/[0.5b_0(1-β_i)~(0.5)]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4 β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5 γ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6 τ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7 g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3.8 θ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 双参数分析
        4.4.1 t_p/t_0和s_i/[0.5b_0(1-β_i)~(0.5)]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2 t_p/t_0和 β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3 s_i/[0.5b_0(1-β_i)~(0.5)]和 β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4 t_p/t_0和 γ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5 t_p/t_0和g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6 t_p/t_0和 θ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7 β_i和 γ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8 β_i和g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9 β_i和 θ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10 γ 和g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11 γ 和 θ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4.12 g和 θ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4.5 尺寸效应
    4.6 参数回归
    4.7 节点承载力公式的比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4.7.1 回归公式、CIDECT公式与有限元模拟的比较
        4.7.2 关于贴板宽度、长度及厚度取值的讨论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弦杆有轴力时弦杆翼缘贴板加强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静力性能分析
    5.1 引言
    5.2 弦杆轴力对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
        5.2.1 弦杆轴心拉力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2.2 弦杆轴心压力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3 单参数分析
        5.3.1 t_p/t_0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3.2 s_i/[0.5b_0(1-β_i)~(0.5)]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3.3 β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3.4 γ 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3.5 g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3.6 θ_i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4 与轴压系数组合的双参数分析
        5.4.1 t_p/t_0和n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4.2 s_i/[0.5b_0(1-β_i)~(0.5)]和n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4.3 β_i和n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4.4 γ 和n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4.5 g和n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4.6 θ_i和n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5.5 尺寸效应
    5.6 参数回归
    5.7 节点承载力公式的比较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5.7.1 回归公式、CIDECT公式与有限元模拟的比较
        5.7.2 公式的适用范围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弦杆翼缘贴板加强K型间隙方管节点塑性铰线模型的建立
    6.1 引言
    6.2 基本假定及单条塑性铰线承载力
    6.3 塑性铰线模型理论公式的建立
        6.3.1 节点域的张拉作用
        6.3.2 理论公式的建立
        6.3.3 修正系数的确定
    6.4 塑性铰线模型理论公式的验证
        6.4.1 弦杆无轴力作用时塑性铰线模型理论公式的修正及验证
        6.4.2 弦杆有轴力作用时塑性铰线模型理论公式的修正及验证
        6.4.3 塑性铰线模型公式、CIDECT公式与有限元模拟的比较
    6.5 关于贴板宽度、长度及厚度取值的讨论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空间钢管桁架直接焊接相贯T节点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钢管桁架相贯T型方管节点特征及抗震分析方法
    2.1 钢管桁架节点的类型
        2.1.1 钢桁架管节点
        2.1.2 钢桁架加强型管节点
    2.2 钢桁架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2.2.1 时程分析法
        2.2.2 结构的振动台试验
        2.2.3 低周循环荷载试验
        2.2.4 计算机—电液伺服联机试验
    2.3 本文研究的节点类型以及模型
        2.3.1 研究的类型
        2.3.2 试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贯T型方管节点有限元建模的要点
    3.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
    3.2 有限元ABAQUS建模方法
        3.2.1 单元类型
        3.2.2 材料模型
        3.2.3 节点接触处理
        3.2.4 节点的加载制度
        3.2.5 模型的约束情况
        3.2.6 模型的单元划分
        3.2.7 模型的分析步设置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BAQUS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4.1 前言
    4.2 钢桁架T型方管节点的分析结果
        4.2.1 试件SJT1在A组荷载下的分析
        4.2.2 试件SJT2在B组荷载下的分析
        4.2.3 试件SJT3在A组荷载下的分析
    4.3 钢桁架加强型T型方管节点有限元分析
        4.3.1 试件SJT4在A组荷载下的分析
        4.3.2 试件SJT5在A组荷载下的分析
        4.3.3 试件SJT6在A组荷载下的分析
        4.3.4 试件SJT7在A组荷载下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骨架曲线数据分析
    5.1 骨架曲线数据表
    5.2 骨架曲线图
    5.3 延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X型方管相贯节点极限承弯能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槽型套管加强X型方钢管节点平面外受弯性能研究[D]. 刘帅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2]方钢管桁架装配式K型局部砼强化节点滞回性能研究[D]. 杨礼锋. 长安大学, 2019(01)
  • [3]纵向板连接T和Y形加劲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 TSYRENOVA BALM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4]圆腹杆-H型钢弦杆KY型相贯节点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 徐伟炜.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5]内置加劲板T型方钢管节点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李浩. 山东科技大学, 2017(03)
  • [6]X型方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D]. 杨清. 山东科技大学, 2017(03)
  • [7]新型加强X型方钢管节点平面内受弯滞回性能研究[D]. 周春波.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2)
  • [8]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和Y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 白攀.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9]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D]. 尚庆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10]空间钢管桁架直接焊接相贯T节点抗震性能研究[D]. 郭永俊. 重庆交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X形方管相交接头极限抗弯能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