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和DSA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和DSA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一、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乔伟[1](2020)在《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经皮酒精消融(Percutaneous ethanol ablation,PEA)作为一种局部介入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于小肝癌治疗已30多年,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而肝细胞癌内血供丰富,肿瘤滋养血管易冲刷注入的无水酒精,降低局部酒精浓度,缩短酒精滞留时间;且国内肝细胞癌多合并肝硬化,瘤内存在丰富纤维分隔,限制了酒精弥散,从而限制了无水酒精消融的体积和完全坏死率。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大消融范围的射频消融及微波消融技术成为主流,逐渐取代了酒精消融术成为小肝癌的首选介入治疗方式。尽管如此,经皮酒精消融对于热消融困难部位,例如临近肝门、胆道、膈肌及靠近腹腔脏器等重要组织器官的肝癌消融仍有着一定的优势,所以经皮酒精消融依然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局部酒精浓度,使其获得足够大的消融体积,已成为目前酒精消融技术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对于直径<2cm的小肝癌,酒精消融治疗与手术切除在长期生存率上并没有显着差异,而对于3-5cm的较大肝癌或多结节性肝癌,酒精消融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下降至50%。为了扩大酒精消融范围,临床大量研究采用将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与酒精消融联合的方式,以获得更好的肿瘤坏死率和远期生存率。其原理多为在治疗栓塞或损毁肿瘤血管的基础上,再进行酒精消融,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肿瘤血供对酒精的冲刷,从而增强其消融效果,但上述联合治疗仅仅是两种介入治疗方式的前后叠加应用,不仅增加了创伤、治疗时长及治疗费用,且并未改善酒精消融治疗的适应症。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种在临床已应用多年的相对无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已有多项实验研究表明HIFU可以实现对部分肝内肿瘤的精准消融治疗。然而由于治疗声窗狭小,传递到胸廓内的超声能量被肋骨大量吸收反射,加上肝脏生理性运动影响,限制了其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为了增强靶区组织对超声能量吸收,扩大消融效果,减少治疗剂量与治疗时间,与肝癌治疗相关的HIFU增效剂也成为目前聚焦超声的研究热点。离体猪肝实验中发现在HIFU辐照前经无水酒精注射处理可显着增大消融灶。临床研究发现肝癌内或肿瘤行PEA治疗数天后,再行HIFU治疗患者较单纯HIF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提高。既往研究还发现当HIFU对组织造成损伤时,可通过汽化和空化效应产生微泡云。超声空化效应和热效应是HIFU的两个主要物理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都可以使无水酒精发生汽化。另外无水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人体组织及体液更低,实验发现离体肝组织注入无水酒精后,可明显降低HIFU靶区的空化阈值,增强HIFU辐照时的空化活动,使得焦点处温度升高突然加快,进而缩短HIFU的治疗时间。有鉴于此,我们设想将非侵入性的HIFU治疗直接作用于PEA注入的无水酒精,激励其汽化形成大量微气泡云,促使膨胀的酒精气泡聚集在注入区域的组织或微血管中,延缓血流的冲刷,从而增加局部酒精浓度以及滞留时间;而酒精气泡又可作为空化核,在超声诱导下产生空化效应,产生的微射流、冲击波可在细胞膜及毛细血管壁形成声孔,增强局部组织的通透性,进而促进酒精在组织和瘤体内的弥散,从而扩大酒精消融的体积以及提高消融完全坏死率。考虑到酒精的空化阈值较低,激励酒精汽化所需要的条件可能远低于目前HIFU所具有的精确焦域以及高声强,而且辐照时间相比HIFU治疗时间也大为缩短,因此我们选择更为简便的平均声强较低的小型HIFU聚焦超声设备(Focused ultrasound,FUS),来初步验证聚焦超声对酒精消融治疗的影响。研究目的:1.通过聚焦超声联合酒精消融兔肝实验,证实聚焦超声实时激励注入的酒精汽化形成酒精微气泡,可以有效扩大酒精消融体积;并验证聚焦超声治疗的安全性及其与酒精联合作用对肝功能的影响。2.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进一步验证该联合方法应用于兔肝脏VX2肿瘤消融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主要实验仪器(1)“华西”牌CZ180A型超声治疗仪(绵阳索尼克电子有限公司),换能器的工作频率为1.0 MHz,实测测值与标称值偏差不大于±15%。超声输出功率:12.5W±20%,占空比为50%,采用导声罩方式聚焦。由南京大学声学所采用HNA-0400针式水听器(Onda Corporation)测得峰值负压为1.4 MPa±15%,对应空间峰值时间平均声强(ISPTA)为33.0W/cm2±20%。(2)VINNO 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苏州飞依诺科技有限公司),配备X4-12L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范围4-12 MHz),具备超声造影功能。(3)AZ8856型双通道数显温度表(台湾衡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200~1760℃。(4)WRT-MI型微型针式温度传感器(广州市圣高测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度测量范围为-50~125℃,直径0.6 mm,长度100 mm。2.主要实验试剂(1)无水酒精,分析纯(CH3CH2OH)含量≥99.7%,由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2)Sonazoid?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挪威GE医疗),微球平均直径为2.1μm;4ml生理盐水复溶16μl微球,微球溶液浓度约6×108/ml。3.实验动物59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3-6月龄,体重1.8-2.5 kg,由陆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并完成检疫。其中39只用于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正常兔肝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另外20只用于建立兔肝脏VX2肿瘤模型后入组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4.实验方法实验一: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实验分组及处理: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9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单纯聚焦超声辐照组(FUS,n=12),单纯酒精消融组(EA,n=12),聚焦超声激励酒精消融组(EA+FUS,n=12),对照组(Control,n=3)。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FUS组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处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 s;EA组超声引导下将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针(21 G×180 mm,日本八光公司)插入同一区域肝包膜下约10mm处,随后缓慢(约20s)注射0.2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的针尖区,缓慢注入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Control组仅接受开腹手术,暴露兔肝后关腹。(2)肝功能检测:FUS、EA、EA+FUS组各取3只实验兔与对照组实验兔于处理前、处理后即刻、24h、48h、72h及7d抽取动脉血检测ALT、AST含量。(3)聚焦区温度变化检测:48小时后,FUS组除去1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剩余8只实验兔再次接受聚焦超声辐照20 s,并对聚焦区进行测温,测量时间为60s,并根据结果绘制温度时间曲线。(4)消融体积测量:EA、EA+FUS组处理后48h获取各组肝脏组织,仔细沿消融灶与肝组织交界处进行切除取材,利用量筒排液法测量肝脏消融坏死灶的体积。(5)组织病理学检测:在处理后48h,各组取1只实验兔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消融灶的组织学改变。实验二: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兔肝VX2肿瘤模型建立:麻醉后从荷瘤兔肝脏中取出肿瘤,选取肿瘤边缘生长旺盛的鱼肉状活性组织切割成约1mm3的组织块,然后在超声引导下通过18G同轴针将瘤块植入兔肝右叶及中叶连接区域下方距肝包膜约10mm处。术后连续3天,每天肌注800,000IU剂量青霉素预防感染。随后经腹超声监测肿瘤大小,当长径生长到约10-15mm,即可纳入实验组。(2)实验分组及处理:20只兔肝VX2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无水酒精消融组(EA,n=10),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组(EA+FUS,n=10)。麻醉后各组实验兔接受处理分别为:治疗前,所有瘤兔均接受示卓安(Sonazoid)CEUS。在Kupffer期,肿瘤灌注呈充盈缺损,在其最大切面测量互相垂直的三个径线,记录为长度(L),高度(H)和宽度(W),然后根据椭圆公式V=πLWH/6,估算两组肿瘤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时,EA组在CEUS引导下将PEIT针插入肿瘤中心区域,缓慢(约20s)注射0.3ml无水酒精;EA+FUS组,将聚焦区对准PEIT针尖,在注入无水酒精的同时给予聚焦超声辐照20s。(3)肿瘤坏死率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处理后48h,收集所有实验兔肝叶,每组随机选择一取材肝叶,沿肿瘤长轴切开,行大体观察。随后将剩余肝叶中肿瘤仔细分离,沿短轴等距将瘤体切为四块后,固定、包埋、切取标本中间层面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的组织学改变。使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勾画出各组坏死区面积并计算肿瘤坏死率。结果实验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超声显示目标区域见一呈团状强回声的微气泡云,后方伴声影,而EA组仅可见注射点局部回声稍增强。48小时后,超声造影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形态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区,周边可见散在小片状缺损,部分充盈缺损区内部仍可见残存增强血管影;而EA+FUS组消融灶多呈更大更规则的类球形完全充盈缺损。FUS组CEUS未见充盈缺损。(2)FUS、EA、EA+FUS各组ALT水平在治疗后24小时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7天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各组AST水平在治疗后即刻达到峰值,然后测值逐渐回落,于治疗后48小时左右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FUS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EA组与EA+FUS组之间的ALT和AST随时间变化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FUS辐照前实验兔肝内目标区域的平均温度测值为35.96±0.96℃。辐照20s时温度上升到平均峰值水平为44.93±1.67℃(热剂量<240 CEM43℃),然后随着FUS辐照停止,温度开始逐渐下降。(4)EA+FUS组消融体积(1.46±0.30 cm3)约为EA组(0.51±0.17 cm3)的3倍,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大体观察显示,EA组消融灶多呈片状灰白色凝固坏死,形态不规则,且主灶周边可见弥散坏死灶。而EA+FUS消融灶面积则更大更规则,周边少见弥散病灶。FUS组肝脏靶区未见坏死区域。实验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1)治疗后即刻,EA+FUS组二维超声可见与肿瘤形态相似的强回声酒精微气泡云团,48小时后,CEUS所示消融灶多呈类椭球型、边缘规则的充盈缺损,且范围明显超过原肿瘤边界,而EA组CEUS充盈缺损区域形态不规则,周边可见弥散灶,且多可在肿瘤边缘区域见到血流灌注。(2)VX2肝肿瘤消融前,EA和EA+FUS组通过CEUS测量的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EA+FUS组的肿瘤坏死率为90.27±4.59%,明显高于EA组(63.55±8.0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肝脏的效果,增大消融体积同时使消融灶形态更规则,且不会造成额外肝损伤,证明了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消融可显着增加酒精消融兔VX2肝肿瘤坏死率。这项研究证实了此方法可有效增强酒精消融肝肿瘤,且这种新颖的联合方法具有非入侵条件下直接增强传统经皮酒精消融术的潜力。

唐茂玲[2](2020)在《超声探讨腹部脏器放疗对周围大动脉早期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超声评价不同放疗剂量对靶区内大动脉的损伤目的:将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肝后段勾画在靶区内进行上腹部照射,运用常规超声、瞬时波强技术检测腹主动脉早期损伤的情况,以评价靶区内不同放疗剂量对兔腹主动脉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A组、实验B组、对照组,实验A、B组各15只,将腹主动脉肝后段勾画在靶区内行上腹部照射,分别给予单次剂量20Gy、30Gy放疗,对照组10只,给予OGy假放疗。放疗前(T0期)、放疗后2周(T1期)、放疗后6周(T2期)、放疗后12周(T3期)、放疗后24周(T4期)各组均用常规超声(IMT、PI、RI)及瞬时波强技术(β、Ep、AC、AI、PWVβ、Δd、W1、W2、NA等)检查腹主动脉肝后段,分析同组不同时期及同时期不同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T1期、T2期、T3期、T4期处死实验组兔各2只、对照组兔1只取腹主动脉肝后段行病理检查,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1放疗前(T0期),实验A、B组与对照组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身纵向对比2.1实验A组、B组:T0~T4期,两者均表现出β、Ep、PWVβ、W2逐渐增大,AC、Δd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期达到峰值;T4期与T3期比较,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l、NA在T0~T4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 对照组:T0~T4 期,β、Ep、PWVβ、W2、AC、Δd、IMT、PI、RI、AI、W1、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横向对比3.1实验A组与对照组比较:T0期,实验A组与对照组各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期,同一时期实验A组β、Ep、PWVβ、W2均较对照组增大,AC、Δd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1、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实验B组与对照组比较:T0期,实验B组与对照组各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期,同一时期实验B组β、Ep、PWVβ、W2均较对照组增大,AC、Δd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1、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实验A组与实验B组比较:T0期,实验A组、B组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期,同一时期实验B组β、Ep、PWVβ、W2较实验A组增大明显,AC、Δd较实验A组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1、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对照组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内弹力膜完整,无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脂质沉积,未见单核细胞或泡沫细胞。T1期,实验A、B组变化均不显着。T2~T4期,实验A、B组动脉内膜逐渐变得不光滑,内弹力膜逐渐缺失,平滑肌细胞排列逐渐紊乱,单核细胞及泡沫细胞、脂质沉积逐渐增多,实验B组变化更明显;T4期,实验B组3只兔腹主动脉外膜层内血管管壁增厚,管腔内见血栓形成。结论:1通过将兔腹主动脉肝后段勾画在靶区内照射建立动物实验模型,排除年龄、吸烟、高血脂、高血糖等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干扰因素,以研究单一因素放疗对大动脉的损伤。2常规超声、病理在观察周期内(24周)均未发现兔腹主动脉有斑块形成,放疗后6周病理可见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瞬时波强技术在放疗后2周可检测出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表明瞬时波强技术较常规超声及病理技术在评估放疗导致动脉损伤方面更敏感。3通过瞬时波强技术检测出靶区内的兔腹主动脉受到照射后,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30Gy剂量组较20Gy剂量组损伤更严重;观察周期内,20Gy、30Gy剂量组均在12周时表现为动脉弹性降低达峰值,之后损伤持续存在,但未继续加重。第二部分 超声探讨腹部脏器放疗对周围大动脉的影响目的:采用放疗设备对新西兰大白兔肝脏靶区进行放疗,运用常规超声、瞬时波强技术评价腹主动脉肝后段的受损情况,探讨腹部脏器放疗时是否会对周围的大动脉造成损伤。方法:将15只雄性大白兔归为实验C组,在肝脏放疗靶区内给予剂量30Gy单次放疗(第一部分实验B组放疗深度为4.5cm,第二部分实验C组放疗深度为2cm);放疗前(T0期)、放疗后2周(T1期)、放疗后6周(T2期)、放疗后12周(T3期)均用常规超声(IMT、PI、RI)及瞬时波强技术(β、Ep、AC、AI、PWVβ、△d、W1、W2、NA等)检查腹主动脉肝后段,分析不同时期各参数的变化。各期超声检查前兔耳中动脉采血行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生化指标检查,并与超声参数行相关分析。T1期、T2期、T3期分别处死2只实验兔取腹主动脉肝后段行病理检查,观察组织学改变。并将实验C组超声参数分别与第一部分实验B组、对照组对比,分析同一时期不同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1放疗前(T0期),实验C组与对照组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自身纵向对比:T0~T3期,实验C组β、Ep、PWVβ、W2、Hcy、hs-CRP逐渐增大,AC、△d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I、NA、TC、TG、LDL-C、HDL-C 在 T0~T3 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Hcy与β、Ep、PWVβ、W2、hs-CRP呈正相关,与△d呈负相关,与 AC、AI、W1、NA、TG、TC、LDL-C、HDL-C、IMT、PI、RI不呈线性相关;hs-CRP与β、Ep、PWVβ、W2、Hcy呈正相关,与 AC、AI、W1、NA、△d、TG、TC、HDL-C、LDL-C、IMT、PI、RI不呈线性相关。4病理:T0期,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内弹力膜完整,无增厚,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无脂质沉积,未见单核细胞或泡沫细胞。T1期较T0期变化不显着。T2~T3期,实验C组兔腹主动脉内膜逐渐变得不光滑,内弹力膜逐渐缺失,平滑肌细胞排列逐渐紊乱,单核细胞及泡沫细胞、脂质沉积逐渐增多;T3期仅见一只实验兔腹主动脉外膜层血管管壁增厚,内未见明显血栓。5实验C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比较:5.1实验C组与对照组比较:T0期,两组比较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期,实验C组运、Ep、PWVβ、W2、Hcy、hs-CRP较对照组增大,AC、△d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1、NA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实验C组与实验B组比较:T0期,两组比较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期,实验B组β、Ep、PWVβ、W2增大更明显,AC、△d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PI、RI、AI、W1、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肝脏靶区照射后,常规超声、病理均未观察到兔腹主动脉有斑块形成,放疗后6周病理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早期表现;运用瞬时波强技术能在放疗后2周检测出实验组兔腹主动脉较对照组兔腹主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顺应性下降,由此推测腹部脏器放疗时周围的大动脉会出现早期损伤,瞬时波强技术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手段。2 肝脏靶区照射后,Hcy、hs-CRP增高,均与β、Ep、PWVβ、W2呈正相关。3 放疗靶区内大动脉损伤较靶区周围大动脉损伤更严重。

杜亚楠[3](2019)在《磁共振功能成像定性淋巴结及评估恶性淋巴结放疗后反应的可行性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兔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评估兔良恶性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只),分别建立良性(共16个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共16个淋巴结)模型。对所有实验兔均行MRI检查。所有实验兔在MRI检查结束后立即处死取其右腘窝淋巴结送病理检查。在淋巴结最大层面上选取感兴趣区,获得右腘窝淋巴结表观扩散系数(ADClymph node);同时测量同层肌肉的 ADC 值(ADCmuscle),计算相对 ADC 值(relative ADC,rADC=ADClymph node/ADCmuscle)。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淋巴结ADC值与rADC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ADC及rADC定性诊断淋巴结的效能。结果:良性组所有送检的淋巴结均为良性,恶性组所有送检的淋巴结均为恶性。良、恶性淋巴结在DWI上均表现为相对高信号。良、恶性淋巴结ADC值分别为(0.92±0.13)× 10-3 mm2/s和(0.76±0.08)× 10-3 mm2/s;良、恶性淋巴结rADC值分别为0.71±0.05和0.63±0.05,良、恶性组淋巴结的ADC值及r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用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最佳阈值为0.84 ×10-3 mm2/s),利用r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最佳阈值为0.66),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对淋巴结病变的定性有一定的价值,且rADC未能改善淋巴结的定性诊断。第二部分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估兔VX2瘤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性治疗反应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探讨MR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BOLD)成像评估兔VX2瘤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性治疗后反应的可行性。方法: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2月~3月龄,体重2 kg~3 kg,建立VX2瘤右腘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随机分为放疗组(n=16)和对照组(n=12)。放疗组接受20Gy放射性治疗,对照组接受假放射性治疗。所有实验兔于放疗前(0天)及放疗后3、7、14天(4个时间点)行MRI扫描,测量参数:淋巴结的大小和R2*值(s-1)。在各时间点,每组随机处死两只实验兔,取右腘窝淋巴结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参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单位:条/高倍视野)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比较两组间,以及组内各时间点间参数的差异,分析淋巴结大小和R2*值分别与MVD及AI的相关性。结果:所有送检淋巴结均为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在两组间、组内4个时间点间均无显着差异(均P>0.05)。放疗组淋巴结在0、3、7和14天的R2*值分别依次为(29.56±1.66)s-1、(36.78±2.56)s-1、(44.79±5.80)s-1 和(57.74±6.23)s-1,呈逐渐升高趋势;MVD(条/高倍视野)分别依次为(52.33±2.52)、(41.00 ±3.61)、(34.00±3.61)和(22.67±2.52),呈逐渐减少趋势;AI 分别依次为(12.75±0.50)%、(14.86±0.58)%、(20.60±0.46)%和(27.53±0.71)%,呈逐渐增加趋势(均P<0.05)。对照组淋巴结R2*值和AI值在4个时间点间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分别依次为(29.44±2.36)s-1、(29.65±1.81)s-1、(30.11±1.31)s-1和(30.86±1.11)s-1;(13.10±.30)%、(13.73±0.70)%、(13.97±1.25)%和(13.63±0.75)%,但MVD(条/高倍视野)呈逐渐增加趋势(P<0.05),分别依次为(50.00±3.00)、(53.00±1.73)、(60.33±2.52)和(70.00±2.00)。两组间淋巴结的 R2*值和MVD在3、7、14天有显着差异,而AI在7、14天有显着差异(均P<0.05)。淋巴结R2*值,而不是淋巴结的大小,分别与MVD及AI有显着相关性(r分别为-0.87和 0.94)。结论: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间接反映放射性治疗后转移性淋巴结内部乏氧状态,具有潜在的评价放射性治疗反应的价值。

苏静,刘丽萍,陈文直[4](2012)在《超能聚焦超声栓塞兔VX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能聚焦超声(HIFU)栓塞肿瘤血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VX2瘤块接种于56只新西兰大白兔股外侧肌肉内制成动物肿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B组、C组、D组)4组,分别给予HIFU假照和声强为1 194、1 592、1 990 W.cm-2的HIFU辐照,随之于HIFU辐照后第3、7天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病理学检查,以观察肿瘤血供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HIFU辐照后第3天,CDFI检查见D组肿瘤组织内血流信号较辐照前减少,病理学检查见肿瘤间质部分血管内血栓形成,A组、B组、C组无变化;DSA检查见D组肿瘤染色浅,A组、B组、C组染色深。辐照后第7天,CDFI检查见C组、D组肿瘤组织内血流信号较辐照前明显减少;DSA检查见C组毛细血管期肿瘤边缘染色稍浅,D组肿瘤染色征象几乎完全消失;病理学检查可见C组部分血管肿胀、淤血,D组大部分血管栓塞和周围肿瘤组织坏死。结论焦域声强达1 990 W.cm-2才使肿瘤血管栓塞,而且肿瘤周围组织无坏死,该参数使HIFU栓塞肿瘤血管安全有效。

杜乐辉[5](2009)在《Fe3O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对兔VX2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影像评价目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探讨该模型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比较评价,为该模型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开腹直视下穿刺法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20只日本大耳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分别于接种后2周、4周行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及超声造影检查,半定量分级法分别比较三种超声对肿瘤血流检测率的敏感性,每次超声检查后随机处死10只荷瘤兔,测量肿瘤的实际大小取标本进行病理学鉴定,并与超声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兔肝癌种植成功率为100%,且该法建立的兔VX2肿瘤大小较一致,同期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超声与实际测得肿瘤的最大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及超声造影均能敏感的检出肿瘤内血流信号,种植2周的小肿瘤以瘤周供血为主,能量多普勒对血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而种植4周的较大肿瘤血管丰富,表现为瘤周粗大的供瘤血管或散在弥漫分布的点、条状血流,以高速低阻血流为主,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均显示以三级病灶为主,无显着性差异,种植2周和4周的肿瘤超声造影显示“快进快出”的增强模式,可见完整、细致的肿瘤血管分支及其微小血管。VX2瘤细胞呈团片状或巢状浸润性分布,可见多个核分裂相,与肝实质无明显边界。结论:瘤组织块穿刺种植法建立的兔VX2肝癌模型复制成功率高且稳定,实验可比性好。超声能有效的监测肿瘤大小及其变化。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能敏感的检测出肿瘤血流,但能量多普勒对低速血流敏感,尤其是对小肝癌,而超声造影可更有效的反映大小肝癌瘤内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情况。第二部分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兔VX2肝癌的可行性研究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目的:评估Fe3O4纳米磁流体的体内外升温性能,初步评价磁流体局部热疗兔VX2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纳米磁流体进行透射电镜检测和体外不同电流强度下的升温实验。将接种14天的荷瘤兔随机分为5组:即假治疗对照组(PT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磁流体对照组(MF组)、磁流体热疗Ⅰ组(MFH1组)、磁流体热疗Ⅱ组(MFH2组)。MFH1组在直接瘤内注射磁流体后立即暴露于交变磁场,50℃加热30min,MFH2组在5天后再重复加热一次。注射磁流体后第1天和第14天进行CT扫描。所有荷瘤兔分别于第一次热疗前和第一次热疗后5天、14天取血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种植后3周热疗组各处死2只实验兔病理学检查,4周后处死所有实验兔,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的体积抑制率,大体观察标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磁流体粒径分布尚均匀,10nm左右,有部分聚集。体外磁流体升温速率随电流增大而增大,在电流为100A即磁场强度为47.95Gs时,磁流体先快速上升至70℃后变缓慢最后维持在80℃不上升。磁流体体内可在5~10min内升至50℃,通过手动调节磁场强度可将肿瘤温度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50℃±2℃,而正常肝组织和直肠几乎不升温。CT可清晰地显示体内磁流体局限性的高密度影。热疗前后各组间同时间点及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种植后4周各组肿瘤最大径分别(4.25±0.68)cm、(4.70±1.12)cm、(4.16±0.88)cm、(2.83±0.51)cm、(2.03±0.34)cm,肿瘤体积分别为(25.82±11.92)cm3、(32.01±13.14)cm3、(23.35±12.17)cm3、(7.43±1.86)cm3、(2.62±1.35)cm3。MFH1组和MFH2组的肿瘤体积抑制率分别为68.19%~76.79%和88.8%~91.87%,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5)。大体观察热疗组肿瘤区域可见明显的凝固性坏死,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磁流体满布于瘤内,MFH1组可见局灶的结节状或环形新鲜肿瘤组织残存,MFH2几乎全部坏死,呈豆腐渣样或液化。显微镜下对照组肿瘤细胞密集,生长活跃,可见散在小坏死灶,MF组瘤内磁流体呈团状分布,热疗组肿瘤大片坏死呈嗜红染的颗粒状或无结构组织,部分肿瘤细胞碎裂、核固缩,磁流体呈放射状弥漫分散于瘤内,可见摄取磁流体的肿瘤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组织周围形成厚的纤维组织包裹,MFH1组尚可见局灶性或周围环形的活肿瘤细胞残存,MFH2组肿瘤组织几乎完全坏死,甚少见活肿瘤细胞残存。结论:Fe3O4纳米磁流体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升温性能,在体内可使肿瘤区成功的获得较均匀分布的50℃热消融温度,而正常组织不升温。磁流体对细胞无明显毒性;50℃的MFH可导致肿瘤组织明显坏死,显着抑制肿瘤生长;同时,热疗可促进瘤内磁流体的分散,实现热疗的旁效应;兔VX2瘤细胞可摄取磁性纳米粒子;磁热疗对肿瘤组织的杀伤作用与热疗次数相关;CT可作为敏感地检测体内磁流体分布的手段。一次性注射磁流体后,磁流体介导的50℃热疗兔VX2肝癌安全、可行、有效,靶向性好,且可进行重复热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三部分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兔VX2肝癌的超声造影评价和对血管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磁流体热疗兔VX2肝癌的疗效评估价值,探讨磁流体热疗对兔VX2肝癌营养血管及对血管生成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接种14天的荷瘤兔随机分为5组及PT组、NS组、MF组、MFH1组、MFH2组,分组处理后于种植后4周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肿瘤内血供情况及测量肿瘤坏死率,并与病理学检查相比较,同时进行血管壁弹力纤维染色及VE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各组超声造影测得的肿瘤坏死了率分别为17.89±7.45%、20.52±6.58%、16.78±8.92%、72.93±10.45%、94.28±3.54%。热疗组的坏死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MFH1组可见局灶的结节状或环形强化,与肉眼及病理观察的肿瘤存活区一致,MFH2组几乎完全坏死,未见残存的活肿瘤组织,超声造影与病理测得的肿瘤坏死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磁热疗可使肿瘤滋养血管的血管壁破坏,弹力纤维断裂、散乱,血管管径越小效果越好,管径小于50μm的效果最好,MFH2组对血管的破坏程度明显大于MFH1组。种瘤后4周各组肿瘤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87±7.24%、59.44±8.89%、65.25±10.04%、28.57±5.66%、5.84±2.97%,热疗组明显低于各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以MFH2组更低。结论:超声造影可准确的反映磁流体热疗引起兔VX2肝癌凝固性坏死的范围及活肿瘤组织的残存,可作为评价磁流体热疗疗效的有效手段。磁流体介导的50℃热消融可有效的破坏肿瘤滋养血管,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苏静[6](2008)在《低频率聚焦超声对兔VX2肌肉肿瘤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聚焦超声(Focused Ultrasound)是利用超声波良好的组织穿透性、方向性、聚焦性,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聚焦在体内靶组织上,形成高能量的焦点,与靶组织相互作用产生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来达到治疗不同疾病的目的。当焦点的能量足够高时,可使靶组织升温到≥56℃,使靶组织凝固性坏死,称为高强度聚焦超声“热切除”或热消融(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ablation),通常用于治疗实质性器官的良性和恶性实体肿瘤以及一些增生性疾病,且通常为一次性治疗;当焦点能量仅能使靶组织升温,达不到使靶组织凝固性坏死(<56℃),称为聚焦超声热疗(Focu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通常用于对化疗和放疗的增敏,需要多次的治疗,其机理是损伤肿瘤细胞,增加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也称辅助性聚焦超声热疗。上述治疗主要是利用超声的热效应,其治疗效果与肿瘤的血液供应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因肿瘤血管内血液流动带走热量而靶区组织达不到足够的升温,而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热治疗效果或效率,对血供丰富的肿瘤需要结合减少血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如:TAE、TACE,但是这些方法都是“有创性、侵入性”的方法。聚焦超声除热效应外,还有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即非热效应。但是,目前对聚焦超声形成损伤的效应中仍很难确切描述热效应、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在组织损伤中的相对独立作用,不过可以通过调节聚焦超声的参数,来突出它的不同效应。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低频率(0.4MHZ)聚焦超声照射可以实现在兔股动脉内形成血栓,闭塞血管,其机理是聚焦超声的非热效应致血管收缩甚至关闭,同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继发血栓形成,但对血管周围组织产生可复性损伤,而非凝固性坏死,提示聚焦超声的非热效应在其中起了主导的作用,因而认为低频率聚焦超声可能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关闭血管的新方法,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和肿瘤的治疗、辅助治疗或增效治疗。临床上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而肿瘤血管又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条件。肿瘤新生血管是在周围组织原有血管的基础上延伸扩展形成的,肿瘤的营养供应主要是由各级分支的正常血管及其延伸进入肿瘤组织内部的毛细血管提供。仅仅关闭周围正常的营养血管,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侧枝循环获得营养而继续增殖,如果能关闭肿瘤内终末供养的毛细血管,就可以达到更完全阻断肿瘤营养供应、抑制肿瘤快速增殖的目的。而肿瘤血管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正常血管相比差异较大,即主要由内皮细胞组成,平滑肌不完整。前期实验中所选参数的聚焦超声(0.4MHZ)会对肿瘤血管产生怎么的影响,进而是否会对肿瘤的快速生长产生影响,都需要通过实验去研究。因此,本实验设计以兔VX2肌肉肿瘤模型为研究对象来探讨该频率的聚焦超声对兔VX2肌肉肿瘤血管的作用效应及对肿瘤局部生长的影响,用以初步评价0.4MHZ频率的聚焦超声能否实现对肿瘤血管的栓塞,从而延缓肿瘤局部增长,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栓塞肿瘤血管,治疗或辅助治疗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肿瘤组织块包埋法在兔股外侧肌建立VX2肌肉肿瘤模型,将33只荷瘤模型兔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只)通过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肿瘤的形态、回声及血供并计算肿瘤体积及生长率;B组(18只)通过大体解剖及病理学检查等指标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和肿瘤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将80只接种2周左右建模成功的荷瘤模型兔随机分为A、B、C和D共4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聚焦超声假照、焦域声强为1194W/cm2、1592W/cm2、1990W/cm2的聚焦超声照射。然后,二维超声检查聚焦超声照射前及照射后第3、7天兔VX2肌肉肿瘤的体积及回声变化并计算肿瘤增长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聚焦超声照射后第3、7天兔VX2肌肉肿瘤血供及染色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聚焦超声照射后第3、7天兔VX2肌肉肿瘤组织(肿瘤细胞、肿瘤血管)的病理学变化,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33只实验动物接种后成瘤率高达100%,感染、死亡率为0%,荷瘤兔生长至自然死亡未见瘤体自然消退现象。模型兔的自然生存时间为(45±5)天;肿瘤转移较晚且转移部位单一,接种25天后才发生肺脏的转移,且转移灶小而少,在观察期内其他部位未发现转移灶,观察至自然死亡仍仅出现肺脏广泛转移.使用频率为0.4MHZ的聚焦超声辐照后的不同时间点:⑴焦域声强为1194W/cm2时,肿瘤组织学无变化,肿瘤血供丰富染色深,肿瘤生长不被抑制;⑵焦域声强为1592W/cm2时,辐照后第7天,光镜下可见部分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腔内红细胞聚集,肿瘤细胞水样变性,肿瘤血供轻度减少,肿瘤生长轻度被抑制;⑶焦域声强为1990W/cm2时,辐照后第3天,可见部分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脱落,血管内早期血栓形成,不完全栓塞血管,肿瘤细胞轻微核固缩,血供减少,肿瘤生长被抑制;辐照后第7天,血管壁内皮细胞溶解,肿瘤血管内血栓形成,完全栓塞血管,肿瘤细胞核碎裂、核溶解不同程度的坏死,肿瘤极少或无血供,肿瘤生长明显被抑制。结论兔VX2肌肉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成瘤率高、感染、死亡率极低且生存时间长;又因接种部位较表浅,易于早期发现瘤体;肿瘤转移发生较晚且仅发生肺脏转移,其他部位未发现有转移,而接种于其他部位的肿瘤模型大都在接种后的第三周开始出现肝内、腹壁、肠系膜、肺脏及肾脏等部位的广泛转移。由此可以得出,该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用于研究早期肿瘤治疗、肿瘤局部治疗、治疗对肺转移影响的较大动物恶性肿瘤模型。频率为0.4MHZ的聚焦超声,其焦域声强不同,对肿瘤血管的影响也不同。当焦域声强为1990W/cm2时,可致肿瘤血管栓塞,肿瘤细胞继发缺血坏死,从而使肿瘤增长明显被抑制。

计晓娟[7](2006)在《微泡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HIFU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利用超声波的可聚焦性和组织的可穿透性等物理特性,将体外低能量超声聚焦在体内靶区处,以达到无创、局部切除病灶的目的。HIFU临床上已经成功用于治疗肝癌等实体肿瘤。由于肿瘤体积往往较大,位置较深,使HIFU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明显衰减,导致靶区能量沉积不足;由于恶性肿瘤血供丰富,致使靶区组织温升较慢或温度被血流所带走;又由于靶组织的声阻抗、声阻差等声学特性各异,均造成聚焦超声波在靶区的能量沉积效率不一致,从而降低了HIFU治疗效率,延长了治疗和麻醉时间,既增加了患者治疗的风险,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HIFU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组织声环境(acoustic environment in tissue,AET)即组织器官在HIFU治疗前、中、后的结构、功能以及声学特性的变化,及其对HIFU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探索通过微泡改变组织的声环境(changing acoustic environment in tissue,CAET),以达到提高HIFU治疗效率的目的。本题课以兔肝VX2移植瘤为研究对象,观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声像图特征;利用超声造影剂(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UCA )改变肿瘤及其周边组织声环境,分析了微泡增强超声波能量在靶区组织沉积的相

王翔[8](2005)在《声学造影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化特征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兔VX2肿瘤血管化生长特征的解剖及病理形态学基础,探讨彩色、能量多普勒造影技术及动态灰阶造影技术在评价VX2肿瘤血管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瘤块埋植法制备兔腿肌肉及肝脏VX2肿瘤模型。经耳缘静脉注入自制白蛋白包裹氟碳微泡造影剂,多普勒造影采用缓慢推注,灰阶造影采用团注方式。以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显像方式观察造影前后肌肉VX2肿瘤的血供特征,并与DSA 检查结果比较;以相干对比造影成像技术观察兔肝VX2肿瘤血管影像增强的动态变化,并与血管铸型方法建立的兔肝VX2 肿瘤血管三维构筑模型对照分析;以彩色及能量多普勒造影技术,检测兔肝脏VX2肿瘤结节内部及瘤周血流特点及造影增强效果,选择造影前后多普勒显像时血流显示最多的切面,根据肿瘤内血流信号占肿瘤面积的比例分级如下:I 级为0%24%,II 级为25%49%,III 级为50%74%,IV 级为75100%。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行CD34 单克隆抗体及VEGF 多克隆抗体染色,测定肿瘤的MVD 及VEGF表达,VEGF 表达根据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分级,0%24%为I 级,25%49%为II 级,50%74%为III 级,75100%为IV 级,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应用自制白蛋白包裹氟碳微泡造影剂配合多普勒显像技术可以显着提高兔腿部肌肉肿瘤血流显示率,造影后血流显示较造影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造影前无1 例肿瘤可见良好的滋养血管,造影后有6 例可见滋养血管由瘤体周边环绕并分支深入中心部分,血流信号清晰完整,与DSA 检查结果表现了高度的一致性。2.应用自制氟碳微泡造影剂,肝脏VX2 肿瘤CCI 造影显像可以观察到三个动态变化的时相过程即:①动脉相;②门静脉相;③肝实质相。在动脉相可观察到特异性的肿瘤血管增强,肿瘤切面适当时清晰可见滋养动脉显影,来源于第一肝门部,并向肿瘤延伸,肿瘤区可见紊乱的网络状强回声血管结构显影。血管铸型结果显示:肝动脉为供养肿瘤的营养血管,肿瘤内部为密集紊乱的动脉血管网,而肝实质的血供主要来自门静脉。3.兔肝VX2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D34 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可见不同程度棕染的内皮细胞散在或密集成簇分布,微血管结构在肿瘤中的分布不均匀,有的聚集,有的分散,多数聚集在肿瘤边缘处,癌周与癌巢内MVD 分别为50.1±11.7 和22.3±14.9,两

吴文娟[9](2005)在《三氧化二砷与碘油联合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原发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死亡数约占全世界的50%。原发性肝癌首选手术切除,但大多数病例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根治机会。未经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自然生存期为1~4 个月。中晚期肝癌目前仍以综合治疗为主,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已成为治疗肝癌尤其是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选择性阻断肝癌的动脉血供发挥抗癌作用,近期有效率达30%~70%。但有前瞻性对照研究发现TACE 治疗使肝癌病人的肺转移率明显升高,转移时间明显提前。另有研究发现对于可切除的肝癌行术前TACE 反使肝外转移率升高,生存率下降。三氧化二砷(As2O3)俗称砒霜,是一种致癌剂,又是一种作用广泛的药物。体内外及临床实验均证实,As2O3对肝癌具有抑制作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原浆毒作用;(2)诱导凋亡作用;(3)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4)抑制人肝癌细胞株VEGF 表达,还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使肿瘤血管闭塞。As2O3的作用在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间具有选择性。鉴于目前临床不能手术的肝癌以碘化油化疗栓塞治疗为主,而单纯化疗栓塞罕有使肿瘤完全坏死者。而有研究证实,栓塞导致的肿瘤缺氧一方面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起到减瘤作用;另一方面可使残余肿瘤的VEGF表达升高。而VEGF 高表达的肿瘤容易转移及复发。这可能是肝癌化疗栓塞长期疗效较差的主要原因。由于As2O3能选择性地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同时具有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及降低肿瘤细胞VEGF 表达的作用,与碘化油联合栓塞化疗,理论上应具有栓塞使部分或大部肿瘤缺血坏死,抑制残瘤生长,降低残瘤VEGF 的表达,从而增加抗肝癌效应,降低肝癌栓塞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不进一步损害肝癌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本实验通过As2O3与碘化油联合化疗栓

王翔,杜文华,杨未晓,李陶,熊秀勤[10](2004)在《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与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检测肿瘤血管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只右侧股外侧肌肉种植有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注射自制的新型白蛋白氟碳声学造影剂,采用Acuson公司生产的Sequoia 512超声仪,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观察肿瘤血管造影增强效果,并与DSA检查对照。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8只荷瘤兔共发现病灶12个,呈圆形或类卵圆形,边界较清晰。造影后,肿瘤内血流显示率明显增高,血管形态变化明显,条状及分枝状血流数目增多,并有4例清晰显示滋养血管走行,与DSA检查结果相一致。结论 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CDE)是检测肿瘤血流特征的重要手段。能量多普勒声学造影优于彩色多普勒造影显像。

二、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正常兔肝消融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实验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在兔肝肿瘤消融中的实验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经皮消融治疗技术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超声探讨腹部脏器放疗对周围大动脉早期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超声评价不同放疗剂量对靶区内大动脉的损伤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超声探讨腹部脏器放疗对周围大动脉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瞬时波强在评价放疗致血管损伤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3)磁共振功能成像定性淋巴结及评估恶性淋巴结放疗后反应的可行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兔良恶性淋巴结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评估兔VX2瘤转移性淋巴结放射性治疗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放疗后反应的影像学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写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超能聚焦超声栓塞兔VX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品及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CDFI检查
        1.4.2 DSA检查
        1.4.3 病理学检查
        1.4.4 超微结构观察
2 结果
    2.1 CDFI检查结果
    2.2 DSA检查结果
    2.3 病理学检查结果
    2.4 超微结构观察
3 讨论

(5)Fe3O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对兔VX2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简表
第一章 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影像评价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2.1 实验动物与细胞
        1.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1.2.3 动物饲养
        1.2.4 模型制作
        1.2.5 观察指标和方法
        1.2.6 统计学处理
    1.3 结果
        1.3.1 超声观察结果
        1.3.2 形态学观察结果
        1.3.3 超声与实际测量的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分析
    1.4 附图
    1.5 讨论
        1.5.1 有关兔VX2肝癌模型建立的探讨
        1.5.2 超声检测肿瘤的意义
        1.5.3 兔VX2肝癌病理学特征
        1.5.4 肿瘤种植后的最佳实验时间
    1.6 小结
第二章 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兔VX2肝癌的可行性研究和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动物与细胞
        2.2.2 实验器材
        2.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4 统计学处理
    2.3 结果
        2.3.1 纳米磁流体的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2.3.2 Fe_3O_4纳米磁流体体外升温情况
        2.3.3 肿瘤模型情况
        2.3.4 Fe_3O_4纳米磁流体体内升温情况
        2.3.5 常规CT扫描结果
        2.3.6 实验室检查
        2.3.7 肿瘤大小变化
        2.3.8 组织学观察
    2.4 附图
    2.5 讨论
        2.5.1 纳米磁流体产热及热疗的特点
        2.5.2 体内磁流体分布的检测手段
        2.5.3 肿瘤生长转移情况
        2.5.4 组织学改变
        2.5.5 实验操作中注意事项
        2.5.6 不足及尚须改进的情况
    2.6 小结
第三章 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兔VX2肝癌的超声造影评价及对血管作用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方法
        3.2.1 实验器材
        3.2.2 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
        3.2.3 实验动物分组及不同处理
        3.2.4 观察指标及方法
        3.2.5 统计学处理
    3.3 结果
        3.3.1 超声表现
        3.3.2 超声造影与病理测得的肿瘤坏死率及其相关性分析
        3.3.3 肿瘤血管的病理观察
        3.3.4 VEGF的表达
    3.4 附图
    3.5 讨论
        3.5.1 超声造影对磁流体热消融疗效的评价价值
        3.5.2 磁流体热消融对兔VX2营养血管破坏作用的探讨
        3.5.3 磁流体热消融对VEGF表达的效应
    3.6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低频率聚焦超声对兔VX2肌肉肿瘤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低频率聚焦超声对兔VX_2肌肉肿瘤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兔VX_2肌肉肿瘤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低频率聚焦超声对兔VX_2肿瘤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问题和展望
文献综述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7)微泡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HIFU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微泡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HIFU 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兔肝VX2 移植性肿瘤HIFU 治疗前的组织声环境研究
        第一节 兔肝VX2 移植性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兔肝VX2 移植性肿瘤模型的声像图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图片及说明
    第二部分 影响微泡提高HIFU 治疗效率的因素
        第一节 HIFU 治疗参数及超声造影剂使用剂量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超声造影剂在不同时相对HIFU 治疗效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节 不同种类的超声造影剂对HIFU 治疗效率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图片及说明
    第三部分 微泡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治疗效率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联合治疗的有效性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联合治疗的安全性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图片及说明
    第四部分 微泡提高HIFU 治疗效率,延长生存期的机制初探
        第一节 微泡对靶组织温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节 联合治疗后残留肿瘤细胞的预后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图片及说明
结论
文献综述一
文献综述二
文献综述三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8)声学造影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化特征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声学造影评价兔VX_2肿瘤血管化特征的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彩色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 技术在评价兔VX_2肿瘤血管特征中的初步比较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兔肝VX_2肿瘤血管的解剖铸型与动态灰阶声学造影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兔肝VX_2肿瘤血管的病理形态学基础与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致谢
    图片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检查在评估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9)三氧化二砷与碘油联合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三氧化二砷与碘油联合化疗栓塞对兔 VX2 肝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兔 VX2 肝癌模型的建立及超声造影评价肿瘤血管形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As_2O_3—碘油混悬剂与乳剂缓释性能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三氧化二砷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癌生长及血管形成作用的实验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三氧化二砷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癌凋亡、增殖、肝功能影响及砷在碘油中释放效应的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三氧化二砷碘油栓塞对兔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准备
    二、声学造影剂的制备
    三、超声仪器
    四、研究方案
结果
讨论

四、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超声激励无水酒精增强肝肿瘤消融效果的实验研究[D]. 乔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7)
  • [2]超声探讨腹部脏器放疗对周围大动脉早期损伤的实验研究[D]. 唐茂玲.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3]磁共振功能成像定性淋巴结及评估恶性淋巴结放疗后反应的可行性的实验研究[D]. 杜亚楠. 苏州大学, 2019(04)
  • [4]超能聚焦超声栓塞兔VX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J]. 苏静,刘丽萍,陈文直.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05)
  • [5]Fe3O4纳米磁流体介导的50℃局部热疗对兔VX2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D]. 杜乐辉. 中南大学, 2009(02)
  • [6]低频率聚焦超声对兔VX2肌肉肿瘤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D]. 苏静. 重庆医科大学, 2008(01)
  • [7]微泡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HIFU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D]. 计晓娟. 重庆医科大学, 2006(01)
  • [8]声学造影评价兔VX2肿瘤血管化特征的实验研究[D]. 王翔. 第三军医大学, 2005(01)
  • [9]三氧化二砷与碘油联合化疗栓塞对兔VX2肝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吴文娟. 河北医科大学, 2005(06)
  • [10]多普勒声学造影与DSA检查对照观察兔肌肉VX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J]. 王翔,杜文华,杨未晓,李陶,熊秀勤.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4(06)

标签:;  ;  ;  ;  ;  

对比增强多普勒超声和DSA观察兔肌肉VX_2肿瘤血管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