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高产高效的管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李义博,陶福禄[1](2022)在《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农作物产量依赖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过去作物产量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收获指数的增加而生物量增加很小,进一步提升作物产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量的提高,而光能利用效率是提高作物生物量的瓶颈。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一种在全世界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可为全世界人口提供约20.0%的能量,阐明小麦光能利用效率变化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因素,对提高作物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定义、主要过程、小麦的光能利用特性和内外影响因素进行综述,表明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潜力;论述了外部因素,即光、水分、养分和耕作制度等对小麦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单株尺度上主要由光合作用等内部因素控制,而在田间尺度则由温度、降水、耕作栽培方式等非生物因素控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的适应机制,旨在为提升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未来光能利用效率的研究可利用高通量表型观测技术,与分子标记结合,设计在目标环境下的具有高光能利用效率的理想株型,为培育高产高效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杨德生,黄冠军,李勇,黄见良,王飞[2](2022)在《水稻氮高效栽培技术、品种改良和生理机制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氮肥施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协同提高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当前水稻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氮肥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与施肥技术;总结了氮高效水稻品种尤其是绿色超级稻的氮高效相关农艺性状;综述了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尤其是氮素对叶片结构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和近期发现的重要氮高效基因。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3](2021)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政办发[2021]5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9月9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五年,也是我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杨锐[4](2021)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首先从保证小麦粮食产量不下降、提高小麦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阐述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然后从平整土地适时播种、土地冬前管理、土地春季管理、小麦生长管理、小麦种植收割机械化等方面阐述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最后从保证土壤肥力、优化小麦种植结构、提高灌溉效果、适时施肥提高产量、加强农机维护等方面分析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为小麦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傅鹏霄,王珏,李广浩,陆卫平,陆大雷[5](2021)在《不同栽培模式对江苏省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模式下江苏省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变化,为江苏省夏玉米高产高效轻简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江玉877(江苏省主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在4种栽培模式[基础地力水平(CK)、农户栽培模式(FL)、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超高产栽培模式(SH)]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有显着影响。与FL模式相比,HH、SH模式3年平均千粒质量分别增加4.3%和0.8%,产量分别增加20.6%和23.6%,吐丝期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15.6%和20.2%,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26.3%和28.1%,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产量贡献率分别增加6.6%和2.4%,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13.9%和31.9%,氮素转运量分别增加了20.5%和39.2%。不同模式下,HH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夏玉米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率。SH模式较FL模式氮素利用率增加。在江苏省夏玉米生产中,通过合理增加种植密度,肥料改普通复合肥基施+拔节期撒施氮肥为缓控释肥一次性基施,种肥同播,可达到节省肥料、增产的目标,实现绿色优质高产高效轻简生产。
赵中亭,樊海潮,张志恒,许向阳,魏春芝,王凤月,李顺,张桂花[6](2021)在《菏泽市棉花绿色高效间套模式及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以菏泽市为代表的鲁西南两熟制植棉区是山东省重要的棉花产区,一直采用套作的方式生产棉花。为了菏泽市棉花的绿色高质高效套作栽培模式的稳定发展,介绍了蒜棉套种、大蒜与棉花和辣椒套种、棉花与花生间作、棉花与西瓜间作、小麦与棉花套种共5种基本模式的种植方法,并以蒜棉套种模式为例,从选择适宜品种,棉花无土基质育苗、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加强肥水调控、科学简化整枝、合理化学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双晚栽培(晚拔棉材和大蒜适期晚播)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间套作的轻简化栽培技术,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棉花与其它作物双优质、双高产和棉田高效。
聂军军,代建龙,杜明伟,张艳军,田晓莉,李召虎,董合忠[7](2021)在《我国现代植棉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棉花集中成熟栽培》文中研究指明集中成熟是棉花机械收获的基本要求,系指整株棉花的棉铃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间段内成熟吐絮的现象,而集中成熟栽培则是指实现棉花优化成铃、集中吐絮的栽培管理技术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我国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业已形成,成为现代植棉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棉花集中成熟的概念与内涵、关键栽培技术及其生理生态学机理进行了创新性总结。棉花集中成熟栽培要从播种开始,通过单粒精播技术实现一播全苗、壮苗,为集中成熟创造稳健的基础群体;在全苗壮苗基础上,以集中成熟为目标,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综合运用水、肥、药调控棉花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构建集中结铃的株型和集中成熟的高效群体结构,实现优化成铃、集中吐絮。单粒精播能够创造适宜的顶土压力和出苗前的黑暗环境,诱导棉苗顶端弯钩形成和下胚轴增粗关键基因表达,促进弯钩形成、下胚轴稳健生长和顶土出苗;出苗后具有独立的生长空间,相互影响小,形成壮苗。密植与化控降低了叶枝叶的光合作用,诱导激素代谢关键基因表达,改变了内源激素含量和分布,抑制了叶枝和主茎顶端生长,实现了免整枝并促进了集中结铃;分区灌溉诱导叶片合成大量茉莉酸,其作为信号分子通过韧皮部运输到灌水区根系,促进水孔蛋白基因表达,提高了根系吸水能力和水分利用率;膜下分区滴灌、水肥协同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棉花光合产物向产品形成器官的分配比例和棉株化学脱叶率,促进了集中成熟和高效脱叶,在节水减肥的前提下,产量不减,机采籽棉含杂率显着降低。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理论与技术是新时代棉花栽培学研究的新成果,是现代棉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展望未来,应在深入研究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生理生态学机制的基础上,选用更加配套的棉花新品种,创新关键栽培技术,研制新的配套物质装备,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高度融合。同时,还应加强农艺技术与现代智慧植棉技术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轻简高效植棉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刘建军[8](2021)在《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究》文中指出丰镇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下辖市,位于乌兰察布市的中南部,与河北省、山西省两省区交界,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南大门,素有"塞外古镇""商贸客栈"之称。丰镇市以山地、丘陵、洪积平原为主,地形由南、西北、东向中南部呈现阶梯状的递降,平均海拔高度在1400m左右,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于半干旱和半湿润交错地带,年平均气温在5.09℃,最热的月份在7月份,平均温度在20.4℃,最高温度在36.5℃。丰镇市年降雨量通常在400mm左右,雨季分配不均匀,春季极容易干旱,夏秋季节降雨量丰富。当地光照充足,大气透明度相对较好,年日照小时数在2800h~3100h。受到气候和季节的影响,不能够满足高产稳产的需求,极容易受到干旱,影响到玉米的健康生长,所以就需要积极推广全新的玉米高效高产栽培技术,以此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关鲁兴[9](2021)在《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文中提出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保障。文章以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为核心,从良种选择处理、适时播种、种后管理几个方面,进行了技术实施要点的分析。
褚光,徐冉,陈松,徐春梅,刘元辉,章秀福,王丹英[10](2021)在《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根-冠生长特性、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明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根冠发育以及产量与肥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以甬优1540(三系籼/粳杂交稻)为材料,设置3个处理:0N(空白)栽培模式、当地农户习惯栽培模式(对照)以及优化栽培模式。【结果】优化栽培处理两年的平均产量为11.5t/hm2,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但其氮肥偏生产力、产谷利用率以及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显着提高。与对照相比,优化栽培处理改善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降低了根系生物量与根-冠比,提高了深根比与比根长,增加了齐穗期与灌浆中期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提高了灌浆中后期根系氧化力与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的浓度。此外,与对照相比,优化栽培处理显着提高了灌浆中后期剑叶净光合速率、叶片中Z+ZR含量以及籽粒中蔗糖-淀粉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结论】优化与集成现有栽培技术,可以改善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提高地上部生理活性,进而实现肥水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实现高产高效的管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高产高效的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有关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概念内涵的剖析 |
1.1 光能利用效率的概念 |
1.2 光能利用过程 |
1.3 光能损耗过程 |
1.4 小麦利用光能的特性 |
1.5 光能利用效率的测定 |
2 有关内外因素影响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分析 |
2.1 作物自身因素 |
2.1.1 植株冠层截光 |
2.1.2 根系吸收 |
2.1.3 非叶器官光合 |
2.2 气象等因素 |
2.2.1 光强影响 |
2.2.2 光质影响 |
2.2.3 CO2浓度影响 |
2.2.4 温度影响 |
2.3 人为因素 |
2.3.1 水分影响 |
2.3.2 养分影响 |
2.3.3 耕作栽培影响 |
3 有关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途径的研究 |
3.1 增加Rubisco含量 |
3.2 减少光呼吸 |
3.3 引入C4机制 |
4 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的建议 |
4.1 品种培育:高产高效的关键 |
4.2 表型观测:育种和精准农业的加速器 |
4.3 理想株型:优良性状的有效结合 |
5 结论和建议 |
(2)水稻氮高效栽培技术、品种改良和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
1.1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 |
1.2 “三定”栽培技术 |
1.3 “三控”施肥技术 |
1.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
1.5 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 |
2 影响水稻NUE的其他农艺措施 |
2.1 灌溉方式 |
2.2 种植密度 |
3 水稻NUE的基因型差异和氮高效相关农艺性状 |
4 水稻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和分子机制 |
4.1 生理机制 |
4.2 分子机制 |
5 展 望 |
(4)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重要意义 |
1.1 保证小麦粮食产量不下降 |
1.2 提高小麦粮食产量和质量 |
1.3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2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2.1 平整土地适时播种 |
2.2 土地冬前管理 |
2.3 土地春季管理 |
2.4 小麦生长管理 |
2.5 小麦种植收割机械化 |
3 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
3.1 保证土壤肥力 |
3.2 优化小麦种植结构 |
3.3 提高灌溉效果 |
3.4 适时施肥提高产量 |
3.5 加强农机维护 |
4 结论 |
(5)不同栽培模式对江苏省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点概况与试验设计 |
1.2 气象概况 |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3.1 籽粒产量及其构成 |
1.3.2 干物质积累 |
1.3.3 叶面积指数(LAI) |
1.3.4 氮素含量测定 |
1.4 参数测定 |
1.5 数据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2.2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2.3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
2.4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氮素积累的影响 |
2.5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氮素转运的影响 |
2.6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2.7 栽培模式对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
2.8 不同种植模式下夏玉米产量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3 讨 论 |
(6)菏泽市棉花绿色高效间套模式及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菏泽市棉花绿色高质高效间作套种的几种基本模式 |
1.1 蒜棉套种一年两熟种植模式 |
1.1.1 蒜棉6-1式 |
1.1.2 蒜棉5-1式 |
1.1.3 蒜棉4-2式 |
1.2 大蒜与棉花和辣椒的新型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 |
1.3 棉花与花生绿色双高产间作模式 |
1.4 棉花与西瓜间作绿色双高产模式 |
1.5 小麦与棉花一年两熟套种种植模式 |
2 菏泽市蒜棉套作绿色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 |
2.1 选择优良品种 |
2.2 选择5-1式或6-1式配置 |
2.3 适期育苗,选优质苗科学移栽 |
2.4 合理增加种植密度 |
2.5 推广应用缓(控)释肥和氮磷钾平衡施肥技术 |
2.6 合理灌溉,防旱排涝 |
2.7 简化整枝 |
2.8 合理化控 |
2.9 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
2.1 0 双晚(晚拔棉柴和大蒜晚播)栽培技术 |
(7)我国现代植棉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棉花集中成熟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 棉花集中成熟栽培的背景与概念 |
1.1 棉花集中成熟栽培产生的背景 |
1.2 集中成熟栽培的概念和内涵 |
1.3 棉花集中成熟高效群体 |
2 棉花集中成熟关键栽培技术 |
2.1 单粒精播全苗壮苗技术 |
2.2 密植化控集中成铃技术 |
2.3 膜下分区交替滴灌技术 |
2.4 肥料轻简运筹技术 |
2.5 高效脱叶技术 |
3 棉花集中成熟栽培机理 |
3.1 单粒精播全苗壮苗机理 |
3.2 密植化控集中成铃机理 |
3.3 部分根区灌溉节水机理 |
3.4 棉花氮素营养规律与水肥协同高效管理机理 |
3.5 棉花化学脱叶机理 |
4 集中成熟栽培模式 |
4.1 西北内陆棉花“降密健株”集中成熟栽培模式 |
4.2 黄河流域一熟制棉花“增密壮株”集中成熟栽培模式 |
4.3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两熟制“直密矮株”集中成熟栽培模式 |
5 总结与展望 |
(8)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选择种植地 |
2 科学选择玉米品种 |
3 起垄 |
4 覆盖地膜 |
5 科学播种 |
6 田间管理 |
6.1 苗期管理 |
6.2 中后期的管理 |
7 病虫害防治 |
8 结束语 |
(9)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之良种选择处理 |
1.1 良种选择 |
1.2 种子处理 |
2 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之适时播种 |
2.1 少免耕栽培 |
2.2 适时早播 |
2.3 种肥分离 |
2.4 精量播种 |
3 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之种后管理 |
3.1 滴灌与可持续水肥调控 |
3.2 草病虫防治 |
3.3 其他管理 |
4 结束语 |
(10)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根-冠生长特性、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验地基本情况 |
1.2 试验设计 |
1.3 取样与测定 |
1.3.1 根系形态与生理指标测定 |
1.3.2 地上部干物质量、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叶片Z+ZR含量测定 |
1.3.3 籽粒中酶活性测定 |
1.3.4 考种 |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
1.4.1 计算公式 |
1.4.2 数据分析与绘图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2.2 氮肥与水分利用效率 |
2.3 地上部干物质量、根干质量与根-冠比 |
2.4 深根比、根长密度与比根长 |
2.5 根系吸收表面积与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 |
2.6 根系氧化力与剑叶净光合速率 |
2.7 根系伤流液与叶片中Z+ZR浓度/含量 |
2.8 籽粒酶活性 |
2.9 相关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四、实现高产高效的管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高小麦光能利用效率机理的研究进展[J]. 李义博,陶福禄. 中国农业气象, 2022(02)
- [2]水稻氮高效栽培技术、品种改良和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 杨德生,黄冠军,李勇,黄见良,王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2(01)
- [3]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4]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杨锐. 河北农机, 2021(11)
- [5]不同栽培模式对江苏省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傅鹏霄,王珏,李广浩,陆卫平,陆大雷. 江苏农业学报, 2021(05)
- [6]菏泽市棉花绿色高效间套模式及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J]. 赵中亭,樊海潮,张志恒,许向阳,魏春芝,王凤月,李顺,张桂花. 棉花科学, 2021(05)
- [7]我国现代植棉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棉花集中成熟栽培[J]. 聂军军,代建龙,杜明伟,张艳军,田晓莉,李召虎,董合忠. 中国农业科学, 2021(20)
- [8]玉米种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探究[J]. 刘建军. 农家参谋, 2021(19)
- [9]小麦高产高效集成栽培技术[J]. 关鲁兴. 农家参谋, 2021(18)
- [10]优化栽培模式对水稻根-冠生长特性、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褚光,徐冉,陈松,徐春梅,刘元辉,章秀福,王丹英. 中国水稻科学,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