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胺酮对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熊伟[1](2021)在《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择期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的40例成年患者,随机对照双盲分为2组(N=20例/组),对照组(CON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予以右美托咪定1 μg/kg负荷量,然后0.5μg/kg/h持续泵注至术毕。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注射负荷量药物、切皮、锯开胸骨前后SBP及HR变化情况,注射负荷量药物后高血压、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PMACE)发生率。在术前和术后检测血常规,在术前、停机时、术毕和出ICU时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TnI和TPS浓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cTnI、TPS和NLR预测PMACE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射负荷量药物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但切皮和锯开胸骨后,SBP和H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DEX组较CON组的高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高,而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和多巴胺使用量,DEX组低于CON组;而阿托品使用率,DEX组高于CON组(P<0.05)。DEX组的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CON组低(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在停机时、术后即刻和出ICU前的外周血中cTnI和TPS的浓度降低(P<0.05),且 cTnI 和 TPS 呈正相关(R2>0.9)。NEUT、MONO 和 WBC绝对值变化率DEX组高于CON组,而LYMPH绝对值和NLR变化率DEX组低于CON组(P<0.05)。单独使用NLR、TPS和cTnI预测PMACE具有较高准确性(AUC分别为0.831、0.833和0.848)。另外,联合使用NLR、TPS和cTnI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用于预测PMACE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其中联合cTnI和NLR,TPS 和 NLR,cTnI、TPS 和 NLR 的 AUC 分别为 0.902、0.892和 0.895。[结论]右美托咪定治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可抑制切皮和开胸刺激,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和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术后cTnI、TPS和NLR,联合cTnI、TPS和NLR在预测PMACE中具有一定准确性。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缺血)和再通120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处理。在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只/组),Sham组、MIRI组、Group Ⅰ 组(C48/80 0.1 mg/kg.i.v.)、Group Ⅱ 组(C48/80 0.5mg/kg.i.v.)和 GroupⅢ组(C48/80 1 mg/kg.i.v)。在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Sham组、I/R 组、DEX+I/R 组(DEX20 μg/kg.i.v.)、C48/80+I/R 组(C48/800.5 mg/kg.i.v.)和 DEX+C48/80+I/R 组(DEX 20 μg/kg.i.v.+C48/80 0.5 mg/kg.i.v.)。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心律失常,以及术后左心室功能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成功构建大鼠在体MIRI模型,C48/80在一定范围内(0.1、0.5、1.0mg/kg.i.v.)可以加重I/R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与Sham组比较,I/R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评分明显升高,术后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肌梗死面积比明显增加,cTnl和TPS含量明显升高;而这些损伤在C48/80+I/R组中明显加重,在DEX+I/R组中明显减轻(P<0.05)。另外,I/R组较Sham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明显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然而,这些损伤在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部分逆转。与Sham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DEX+I/R组中这些改变被部分逆转,而C48/80+I/R组中加剧了这些改变(P<0.05)。另外,DEX+C48/80+I/R组中较C48/80+I/R组细胞凋亡率和HMGB1、TLR4和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在体I/R损伤。第三部分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MIRI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构建大鼠心脏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分为五组(N=6 只/组),Control 组、MIRI 组、GroupⅠ 组[(C48/80 1 μg/mL×5 min+KHB × 5 min)× 4]、Group Ⅱ 组(C48/80 1 μg/mL × 5 min+KHB × 5 min)和 GroupⅢ组(20 μg C48/80)。离体正式实验分为五组(N=12只/组),Control组、I/R组、DEX+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I/R 组(C48/80 1 μg/mL × 5 min)和 DEX+C48/80+I/R 组(10 nM DEX × 30 min+C48/80 1μg/mL × 5 min)。观察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和心肌水含量改变,并采用TTC法、ELISA法、透射电镜、HE染色、甲苯胺蓝和TUNEL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停止灌注30 min(全心缺血)和复灌60 min(再灌注)成功构建大鼠离体MIRI模型。离体预实验中Group I组中反复的C48/80干预洗脱,可改善MIRI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而Group Ⅱ和Group Ⅲ经短时程C48/80干预激发肥大细胞脱颗粒,可加重I/R损伤(P<0.05)。离体正式实验中,与Control组比较,I/R组血流动力学紊乱、心律失常、心肌水肿和梗死升高,cTnI和TPS含量升高(P<0.05)。I/R组较Control组病理组织学评分和肥大细胞脱颗粒比升高,心肌纤维波状扭曲、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左室心肌和冠状动脉超微结构明显损伤。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心肌组织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上述改变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有所改善,但C48/80可以加重这种损伤;同时,DEX+C48/80+I/R组较C48/80+I/R组上述改变被部分逆转(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炎性相关因子级联释放和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抗大鼠离体I/R损伤。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大鼠心肌细胞H9C2(2-1)和大鼠肥大细胞RBL-2H3共培养体系,分别予以右美托咪定10 nM和肥大细胞促分泌剂C48/80 10 μg/mL预处理。实验分为三组(N=6孔/组):S组(不予以任何药物处理)、C组(C48/8010μg/mL 干预 30 min)和 DC 组(10 nM DEX 预处理 60 min,然后 C48/80 10μg/mL干预30min)。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及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肥大细胞标志物TPS含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C组较S组的H9C2(2-1)和RBL-2H3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TnI和TPS释放明显升高,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可部分抑制(P<0.05)。另外,C组较S组的心肌细胞中HMGB1、TLR4和NF-κB p65的阳性细胞率、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DC组中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炎性相关信号通路HMGB1/TLR4/NF-κB,从而减轻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袁春梅[2](2021)在《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对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我单位行全身麻醉手术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DEX0.5ug/kg组(D1组)和DEX0.7ug/kg(D2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三组患者用药前(T0)--即基础値、麻醉诱导前(T1)、插入气管导管前(T2)、插入气管导管即刻(T3)、插入气管导管后1min(T4)、气管插管后3min(T5)、气管插管后5min(T6)、气管插管后10min(T7)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P)和心率(heart rate HR)的变化,以及肌阵挛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患者在T3、T4时刻的SBP、DBP、MAP、HR明显高于其T0时刻(P<0.05),升幅大于D1组、D2组;T1-T7时刻,D2组患者的HR相较于其T0时刻,降幅大于D1组;T1、T4、T5、T6、T7时刻,D2组患者的SBP、DBP、MAP相较于其T0时刻,降幅大于D1组;C组发生6例轻度肌阵挛、7例中度肌阵挛,D1组发生1例轻度肌阵挛,D2组发生2例轻度肌阵挛。结论预先静脉泵入DEX有利于减轻依托咪酯诱导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预注DEX可减少肌阵挛的发生,而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DEX0.5ug/kg组(D1组)优于DEX0.7ug/kg(D2组)。
宋佳男,于海波,刘玉梅[3](202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和药物发现现状》文中指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是一直困扰人类的医学难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尽管近年来关于NP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依旧有很多患者对现有的治疗无效。目前药物治疗依旧是缓解疼痛的主要方法,然而药物不良反应阻碍了疗效的发挥,寻找新型药物靶点及减少现有药物的不良反应迫在眉睫。本综述将主要阐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现状、发病机制、现有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及新药发现现状。
米军桥[4](2020)在《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首选方法,手术简便,用时较短且疼痛刺激较轻,多在静脉麻醉下即可完成。丙泊酚复合阿片类镇痛药物的麻醉常用于该类手术的麻醉,但两者均能抑制呼吸与循环。丙泊酚的呼吸循环抑制呈剂量依赖性,且丙泊酚与阿片类联合使用患者易发生躁动,影响患者安全,增加麻醉管理的难度。本实验通过与丙泊酚(propofol)复合舒芬太尼(sufentanil)静脉麻醉相比较,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复合氯胺酮(ketamine)麻醉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宫颈锥切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0岁,无窦性心动过缓,高血压病,严重的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长期服用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药及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颅内压或眼内压增高者,精神病史,及麻醉药物过敏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氯胺酮组(D-K组)和丙泊酚-舒芬太尼组(P-S组),每组30例。D-K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mg·kg-1,继以1.5mg·kg-1·h-1持续泵注)和氯胺酮(负荷量0.5mg·kg-1,继以1mg·kg-1·h-1持续泵注)静脉复合麻醉,P-S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起始靶浓度3mg·L-1)和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mg·kg-1复合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达BIS≤60(T1)、手术开始(T2)、术中10min(T3)和术中20min(T4)、术毕(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警觉与镇静(OAA/S)评分、脑电双频指数(BIS)、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等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和术后6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调查手术者和患者满意度。结果D-K组患者术中呼吸维持稳定,SpO2均在99%以上,PETCO2维持在35~45mmHg,术中无呼吸抑制发生;P-S组T1~T3时SpO2低于D-K组,T2~T 5时PETCO2高于D-K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80%(24/30),高于D-K组(P<0.05)。D-K组术后6h VAS评分低于P-S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长于P-S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P-S组为70%(21/30),D-K组为3%(1/30),组间差异显着(P<0.05)。两组手术时间、患者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氯胺酮复合麻醉可安全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可较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对呼吸无明显抑制作用,对此类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患者术后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李志[5](2020)在《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世界各国的剖宫产率逐渐上升,而我国受国家二孩政策影响亦尤为突出。在紧急情况下,产妇只能在全身麻醉而不是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与全身麻醉能够增加产妇反流误吸、气管插管失败和通气不足等风险相比,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下剖宫产的优点是母体安全性相对较高和新生儿免遭全身麻醉药物的暴露,并且胎儿娩出后可以与母体接触以促进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便于更早开始母乳喂养。与其他椎管内麻醉技术相比,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因其成本低、起效快、药物用量少、镇痛以及肌肉松弛效果好被广泛应用于下腹部手术,而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和术后早期即发生疼痛等弱点削弱了其上述优点。鉴于此,麻醉医师不断探索在蛛网膜下腔局部麻醉药中加入如吗啡、丁丙诺啡、芬太尼、可乐定和氯胺酮等各种佐剂,以期延长术中镇痛至术后。因此,寻找有效佐剂的工作仍在进行中。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剖宫产手术镇痛的大多数数据来源于可乐定的椎管内应用,其可有效延长局部麻醉药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约1小时,并改善镇痛作用。而Dex与α2和α1的亲和力是可乐定的8倍(α2比α1的1620:1 vs.220:1)。尽管Dex应用于椎管内麻醉还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已有报道证实Dex与布比卡因联合应用时,可将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缩短,还能降低局部麻醉药的神经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然而,目前关于右美托咪定用于鞘内注射的剂量尚缺乏一致意见;此外,药物剂量和实际临床效应,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尚不明确;最后,鞘内应用右美托咪定是否能够发挥镇静和遗忘作用?以及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是否会影响其镇静镇痛作用?也无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选取不同剂量的Dex与一定剂量的布比卡因联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通过观察其麻醉效果和镇静效果,探讨Dex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用药的最佳伍用剂量,并进一步探讨布比卡因伍用不同添加剂(右美托咪定、可乐定、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以及研究基因启动子区域中的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ADRA2A)C-1291G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的临床作用(镇静和血液动力学作用)之间的关系,为Dex的临床精准应用提供有力证据。第一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剂量的Dex作为佐剂联合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镇静作用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探讨右美托咪定鞘内注射的最佳剂量,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2),最终纳入2014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120例,征得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进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实验组:D1:布比卡因(11.25mg)+Dex(5ug);D2:布比卡因(11.25mg)+Dex(7.5ug);D3:布比卡因(11.25mg)+Dex(10ug);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均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因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Ramsay镇静评分、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一般资料(年龄、体重、身高和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血流动力学比较。四组产妇MABP、HR在T1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2、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HR 与 C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在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的MABP和HR与C组相比变化显着(P<0.05)。C组T3、T4、T5时间点HR明显低于T1时间点(p<0.05),T3、T4、T5时间点实验组(D1、D2、D3)MABP明显低于T1 时间点(p<0.05)1.3 VAS比较。实验组患者(D1、D2、D3)在术后24小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C)(p<0.05),在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VAS评分D3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4镇静程度比较。各组产妇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患者(D1、D2、D3)在各时点BIS变化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1.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Dex会明显缩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显着延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3与D2组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D1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D1组,所有组别中D3组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短,持续时间最长(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发生呼吸抑制的情况,心率均未低于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1.7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恶心呕吐和寒战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D3组与对照组比较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p<0.05)。术后访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部分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典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传统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乐定)与新型强效α 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与布比卡因伍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经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号:2014113),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4例。征得患者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n=21)实验组:BF:布比卡因(11.25mg)+芬太尼(1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C:布比卡因(11.25mg)+可乐定(75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BD:布比卡因(11.25mg)+右美托咪定(10u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对照组C:布比卡因(11.25mg)+生理盐水稀释至3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影响数据收集,麻醉和手术操作者由相同团队组成。观察记录给药后血流动力学数据、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麻醉后采用针刺法和改良Bromage评分测定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通过11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镇痛情况。同时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例数。结果:1.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四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腹围、孕周、ASA分级、新生儿体重以及外科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产妇的MABP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各观测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比较:gBD组和gBC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3.1分钟和3.2分钟,与gB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达到感觉平面的时间gBC和gBD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gBC组和GBD组感觉阻滞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gBD组感觉阻滞持续225.73±47.88分钟,而gBC组为205.25±38.25。gBD与gB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4),gBD组较bB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约20分钟。结果还表明,感觉消退至T10的时间,四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最高的为gBD组155.9±19.85分钟,最低的为为对照组107.35±16.15分钟。术后首次止痛药物时间gBC组和gBD组与对照组和gB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最长的为gBD组360.52±29.57分钟,其次是gBC组349.84±25.12分钟。1.4 VAS评分的比较:术后1h和2h,gBC组和gBD组的VAS评分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1.5不良反应的比较。gB和gBF组寒战发生率为14.2%和4.7%,明显高于gBC组和gBD组(P<0.05)。1.6新生儿情况:四组均无新生儿出现呼吸抑制的情况,出生后心率>100次/分。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出生后1min和5min)、脐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pH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三部分 α 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研究目的:观察α 2A-AR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合并布比卡因用于产科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效果及术中术后镇静镇痛水平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经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18125),经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要求实施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ASA分级1~11级,初产妇,年龄23~35岁,均为汉族,身高150~175cm,体重50~90kg,BMI 18~35 kg/m2。将纳入的患者根据ADRA2A C1291G基因检测结果分为C1291C(CC组)、C1291G(CG组)、G1291G(GG组)三组。术中麻醉用药方案为:布比卡因(11.25mg)+Dex 10u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ml;术后镇痛均采用:舒芬太尼1.5ug/Kg和Dex 3ug/Kg经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为避免麻醉和手术效果出现偏差以影响数据获取,麻醉和手术操作者均由相同的团队完成。患者分组结果待统计时进行揭盲。术中采用麻醉信息系统记录患者血压、心率、BIS、SPO2等数据,同时记录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感觉阻滞平面起效维持等时间,术中不良事件例数等。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随访有无并发症。结果:1.1 ADRA2A C1291G基因呈多态性,各组频率分别为,C1291C(CC组38例,39.58%),C1291G(CG组46例,47.92%)和G1291G(GG组 12例,12.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纳入病例数具有群体代表性。1.2一般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及新生儿的人口学数据、腹围、孕周、ASA分级及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三组产妇MABP、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应。三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1>0.05)。1.5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中产妇不同时间点BIS值的影响。在T2、T3、T4、T5时间点CC组的BIS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4,0.0012,0.001)<0.05。1.6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的比较。在术后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2,0.001,0.0013)<0.05。1.7 ADRA2A C1291G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产妇不同时间点Ramsay评分的比较。在术后2h、4h,8h,12h,24h时间点CC组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G组和GG组,与CG组、GG组产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1,0.0012,0.0013,0.001,0.0011)<0.05。1.8不良反应的比较。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不同剂量的Dex作为布比卡因佐剂均可缩短运动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均能够延长运动和感觉时间,可产生确切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在本研究选取的剂量范围内随着鞘内Dex剂量的增加,镇静作用增强。3.不同剂量的Dex复合布比卡因鞘内应用,可显着降低围术期PONV和寒战的发生率。4.与芬太尼(15(μg)相比Dex(10μg)和可乐定(75μg)对布比卡因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5.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可显着延长布比卡因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6.右美托咪定与可乐定可防止术后寒战,对患者术后有一定的镇静作用。Dex(10μg)可安全应用于腰麻阻滞添加剂。7.本研究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8.在本研究中,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携带C1291C型基因的患者对右美托咪定敏感性更强,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综上所述,Dex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的辅助用药安全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可乐定相比,Dex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不良反应更好,术后镇痛能够持续更长时间。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Dex镇静镇痛水平存在关联,ADRA2A编码基因中的遗传变异对于疼痛和镇静水平存在影响,ADRA2A基因遗传药理学特性对于指导临床使用右美托咪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论文主要创新点:(1)、首次探讨了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的麻醉,并比较其阻滞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探索鞘内应用Dex的最佳用药剂量,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2)、比较不同添加剂对局部麻醉药腰麻效果的影响,与可乐定和芬太尼相比,Dex被证明是最佳选择,Dex可显着增强鞘内局部麻醉药对感觉运动的阻滞,且副作用最少,椎管内用药可产生镇静作用。(3)、首次明确ADRA2A基因rs180054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水平密切关联,C1291C型对右美托咪定的镇静反应更敏感,ADRA2A基因多态性是引起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因素之一。
翁立军[6](2019)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Steep Trendelenburg体位眼内压的影响及中枢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麻醉和手术后视觉功能丧失(Postoperative Visual Loss,POVL)是一种罕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086%0.3%。在某些特殊体位的手术中,比如需要俯卧位的脊柱外科手术,这种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高达1/500[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对已结案的诉讼案件分析表明,眼损伤虽然仅占3%,但赔偿金而却相对较高,这进一步说明围手术期视觉功能丧失进而导致永久性失明的严重性。近年来,人们已提高了对非眼部手术麻醉后可能出现的视觉障碍的关注,但其发生率仍在上升。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由于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提供更理想的手术视野、降低术中出血量等优势,在外科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极大的青睐[2-4]。例如在妇科微创手术通常会采用特伦德伦堡体位(Steep Trendelenburg,ST),这样以通过自身重力将腹腔内容物迁移到一边,从而获得最佳的手术视野。长时间ST体位将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眼部的生理改变,但是此并发症的发生率鲜有报道。早期的实验研究提示,在外科手术过程中,ST位会导致中心静脉压的增高,肺毛细血管楔压和肺动脉压升高,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心输出量[5]。此外,这种头低位可间接导致眼内压的升高[6-8]。一般说来,在青光眼的患者中,眼内压的升高与该体位下倾斜的角度有着重要的关系,病情正处于进展中的青光眼患者其危险程度随着眼内压升高而增大[9,10]。目前有关眼内压和长时间ST体位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泌尿外科的手术,尤其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因为在这样的手术中,患者需要保持长时间的特伦德伦堡体位[11,12]。Weber[13]等人报道了行腹腔镜ST体位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2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Molloy[14]等人调查了有关ST体位及其相关的眼内压升高,以及术后发生视觉丧失的患者,跟踪随访了3年。研究者调查了43位患者,研究发现,长时间ST体位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眼内压增加,眼灌注压下降,且与手术类型不相关,眼压改变可能是导致术后视觉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众多全身麻醉药物对眼内压有着重要影响,除氯胺酮外,丙泊酚、七氟烷、瑞芬太尼等均可降低眼内压[15]。丙泊酚是一种强而短效的镇静催眠性麻醉剂,具有代谢速度快,亲脂性高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较为短暂的半衰期,是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16]的天然选择。TCI模式具有能够达到精确地个体化用药目的,同时还能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17,18]。在过去的数十年间,丙泊酚成为麻醉医师最受青睐的静脉麻醉药之一[19]。相比于七氟烷、异氟烷以及硫喷妥钠,围手术期静脉输注丙泊酚,其降低眼内压的作用更为显着[20,21]。右美托咪定是新一代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抑制交感、镇静、遗忘、镇痛作用,几乎没有呼吸抑制,促进机体快速进入类似于生理睡眠状态,是现代麻醉安全且有效的辅助用药[22]。文献表明给予一定负荷剂量以及随后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气管插管、CO2高压气腹、ST体位等引起的高眼压[23-25]。尽管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各自具有降低眼内压的效应,但二者联合用药是否具有更强的协同效应,对降低眼内压产生影响的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蓝斑是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密集分布的重要核团,向下可与脑干、孤束核、脊髓背角等神经突触发生联系,向上则可投射至大脑皮层,被认为与交感神经活动密切相关的中继核团,此部位存在大量的α2肾上腺素受体分布[26,27]。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属于经典的G蛋白偶联受体。α2激动剂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而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水平,其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首先被cAMP识别和激活,以调节细胞功能。PKA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激活后可刺激下游cAMP反应元件(cAMP response element,CREB),CREB是许多蛋白激酶的磷酸化底物,并在信号通路中启动转录。cAMP作为第二信使通过刺激PKA来放大信号[28]。右美托咪定正是临床常用的α2受体激动剂,而蓝斑以及中枢的α2肾上腺素能神经通路是否参与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的调节作用,尚未见报道。c-fos技术是神经功能定位常用技术[29],常被众多学者用于脑内中枢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在神经功能定位、神经细胞信号转导以及作为神经细胞内第三信号等方面,c-fos蛋白是神经药理学不可替代的信号蛋白[30-32]。有研究表明,视网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c-fos的一过性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视网膜形态学损害程度成正相关[33]。本研究第一部分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腹腔镜ST体位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本实验的第二部分将采用右美托咪定的不同给药途径:经外周静脉或经蓝斑内微量注射,并采用α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育亨宾作为神经药理学分析工具药,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的影响及其中枢信号转导机制。方法第一部分: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ST体位下全子宫切除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70例拟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双盲平均分配到右美托咪定组(DEX,n=35)和对照组(Con,n=35)。DEX组先静脉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 15 min,然后持续静脉输注0.4μg/kg/h至术毕;Con组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25 ml/kg 15 min,然后持续静脉输注0.1 ml/kg/h至术毕。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2-4μg/mL)和瑞芬太尼(2-5 ng/mL),静脉推注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通气。持续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以及恒速输注苯磺酸顺阿曲库铵(1-3μg/kg/min)。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维持914mmHg,气道压维持1123 cmH2O。主要观察并记录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一天各时点眼内压,并记录:病人入室平卧位静息10min后(T1),给予负荷剂量的DEX或生理盐水后15min(T2),麻醉诱导后5 min(T3),行CO2气腹后5min(T4),行ST体位后5 min、30 min、60 min以及120 min(T5-T8),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T9),拔除气管导管后60 min(T10),手术结束后24h(T11)时的IOP的值;患者一般情况、心率和血压变化、术中麻醉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相关并发症等,同时还需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维持ST体位时间、术中失血量、尿量、术中输入的液体总量。第二部分:右美托咪定降低眼内压的中枢机制48只雄性SD大鼠,300±20 g,先建立CO2高压气腹+头低脚高位模型,再通过建立蓝斑微量注射动物模型完成不同途径给药模型。将入组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1)对照组(C组);(2)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ID组);(3)蓝斑内微量注射右美托咪定(LD组);(4)蓝斑内微量注射育亨宾(Y组);(5)蓝斑内微量注射育亨宾后,再分别用静脉输注(YID组)或蓝斑内注射右美托咪定(YLD组),分别察眼内压的变化。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气腹后+ST体位后10 min(T2)、蓝斑注射育亨宾或人工脑脊液10min(T3)、静脉或蓝斑内注射DEX后10 min(T4)、气腹60min(T5)、气腹后90min(T6)、气腹后120min(T7)、气腹后150min后测量眼内压(T8)。实验结束后,取蓝斑组织,HE染色确定蓝斑位置,光镜观察蓝斑区神经细胞形态。放射免疫法以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蓝斑组织中cAMP、PKA、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本实验发现:临床部分:与对照组相比,DEX组与T9、T10两个时点的眼内压明显降低(P<0.01及P<0.05),与T1相比,两组患者于T3时眼内压均显着降低(P<0.01),于T7、T8时点两组患者眼内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及P<0.01)。与对照组相比,DEX组仅T6时点平均动脉压略高于对照组(P<0.05),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EX组于T2、T3及T7三个时点平均心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T3-T8各时点IOP与EtCO2相关性(r=0.506,95%CI:0.42–0.58,P<0.01)。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仅T2时点DEX组BI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麻醉用药量统计:DEX组靶控丙泊酚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部分:1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的影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后,与对照组相比,在给药后T4-6各时点眼内压迅速降低(P<0.05,P<0.01)。表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有降低眼内压的作用。2蓝斑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的影响蓝斑内微量注射DEX,与对照组相比较,IOP在注射后T4-6各时点内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蓝斑内α2受体激动剂DEX可能参与了中枢神经调节IOP的作用。3蓝斑微量注射育亨宾对眼内压的影响蓝斑微量注射育亨宾,连续观察120min,与对照组各时点相比,两组IOP无差异(P>0.05)。4蓝斑微量注射育亨宾后10min后,再予以静脉输注或蓝斑注射DEX对大鼠眼内压的影响(1)蓝斑内微量注射育亨宾10min后,再予以静脉输注DEX。与Y组相比较,IOP在注射后120min内未见明显降低(P>0.05);与ID组比较,YID组眼内压于T4、T5时显着升高(P<0.05,P<0.01)。表明蓝斑微量注射育亨宾可以逆转外周右美托咪定的降眼压作用。(2)在蓝斑内先微量注射育亨宾后10min,再予以注射DEX。与Y组相比较,IOP在注射后120min内未见明显降低(P>0.05);与LD组比较,YLD组眼内压于T4、T5时显着升高(P<0.01,P<0.05)。结果蓝斑微量注射育亨宾同样能够可以逆转中枢右美托咪定的降眼压作用5 c-fos阳性细胞:与C组相比,ID组和LD组的蓝斑内(LC)c-fo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Y组的c-fos蛋白在蓝斑内的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与Y组相比,YID在脑蓝斑内c-fos蛋白的表达减少,c-fos阳性细胞从Y组62±13个/每高倍镜视野分别减少至32±7/每高倍镜视野(P<0.05),YLD组蓝斑内c-fos蛋白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与ID组相比,经育亨宾处理后的YID组c-fos蛋白表达含量增加(P<0.05);与LD组相比,YLD组c-fos蛋白表达含量显着增加(P<0.01)。表明预先给予育亨宾可逆转右美托咪定的中枢降眼压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右美托咪定外周降低眼内压的作用。6放射免疫测定cAMP、PKA、CREB结果显示:与C组相比,经静脉或是经蓝斑注射右美托咪定后,cAMP、PKA、CREB含量显着降低(P<0.01)。经育亨宾预先处理后,再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YID组cAMP、PKA以及CREB含量与Y组比较各蛋白含量减少(P<0.05);与ID组比较,YID各组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经育亨宾处理,蓝斑内微量注射右美托咪定后,YLD组cAMP、PKA以及CREB含量与Y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与LD组比较,YLD组内各蛋白含量增加(P<0.01)。表明预先给予育亨宾可逆转右美托咪定的中枢降眼压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断右美托咪定外周降低眼内压的作用。7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得各组大鼠蓝斑内cAMP、PKA、CREB蛋白含量,其结果显示:经静脉或经蓝斑注射右美托咪定后,ID组和LD组中cAMP、PKA、CREB含量显着降低(P<0.01)。经育亨宾预先处理后,外周给予右美托咪定,蓝斑内cAMP、PKA以及CREB含量与Y组比较各蛋白含量减少(P<0.05),与ID组相比,YID各组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而蓝斑内微量注射右美托咪定后,YLD组cAMP、PKA以及CREB含量与Y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与LD组相比,YLD组各但被表达含量显着增加(P<0.05)。同样表明预先给予育亨宾可逆转右美托咪定中枢降眼压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右美托咪定降眼压的中枢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AMP-PKA-CREB通路来完成的,但不能完全阻断右美托咪定外周降低眼内压的作用。结论1.在腹腔镜ST体位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中,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与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具有相似的降低眼内压的效应,然而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这种麻醉方案在拔管后早期可以使眼内压迅速恢复到术前水平。2.在中枢神经系统,右美托咪定通过激动大鼠蓝斑内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进而抑制cAMP-PKA-CREB这一通路,从而达到降低气腹结合ST所致的高眼压作用。而外周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降低眼内压的效应可能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机制。
范宇欣[7](2019)在《A型肉毒毒素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状态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治疗抑郁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抑郁状态的有效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76例确诊的抑郁状态患者,分为A型肉毒毒素注射组52例及舍曲林组24例,A型肉毒毒素组于皱眉肌、降眉肌、枕额肌额腹、双眼外眦和双侧颞部20个位点共注射A型肉毒毒素100单位,舍曲林组晨服50-200mg(114.58±52.08mg)/天。入组患者需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4周、8周、12周接受随访,选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14 项(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两组治疗有效性。结果HAMD、HAMA、SDS、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HAMD评分发现两组的起效时间均为第2周,但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评分较基线下降更明显(改善率: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29.48%、舍曲林治疗组24.42%)。结论抑郁状态患者于眼周表情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会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与舍曲林起效时间相当,但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可考虑成为抑郁状态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高雨婷[8](2019)在《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在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患者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行择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ⅠⅢ级。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每组30人。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组(D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剂量为0.8μg∕kg,之后行气管插管,然后以0.5μg∕kg∕h的速度静脉泵入,术毕前30 min停药;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患者入室后经L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并给予试验量2%利多卡因3 mL,观察没有全脊麻现象后给予首次剂量2%利多卡因57 mL。麻醉平面基本稳定后开始全麻诱导,麻醉维持期每间隔一小时硬膜外腔给药2%利多卡因50 mg。在FloTrac/Vigileo心输出量监测系统下,保持SVV值在812之间(滴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与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比例维持在2:1)。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分别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拔管后即刻(T4)抽取静脉血用以测量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以及血糖的浓度,以及术后1 h、6 h、12 h、24 h、48 h,VAS评分,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组间比较: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BMI、ASA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使用麻醉药物总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静脉补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T1、T2时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3、T4时点,两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五个时间点的血糖、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D组的心率明显慢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静息不同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绝对数值上看,D组优于E组。组内比较:E组T1、T2、T3和T4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血糖、心率、MAP在T1、T2、T3和T4时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T2、T3、T4时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相比,T1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D组患者的血糖、MAP与T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D组的心率显着慢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全麻复合右美托咪定较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应激具有更好的抑制作用,且在缩短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更多优势。图6幅;表8个;参135篇。
彭晨媚[9](2019)在《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及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健康SD大鼠32只,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内脏痛组(VP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阿替美唑组(AP组)。AP组肌肉注射阿替美唑522?g/kg,C组、VP组、DEX组肌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后10 min,DEX组和AP组尾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0?g/kg,C组、VP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后15 min,VP组、DEX组和AP组腹腔注射0.9%乙酸10 ml/kg制备内脏痛模型。于腹腔注射乙酸后60 min内记录内脏痛累计评分。于腹腔注射乙酸后2 h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脊髓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VP组、DEX组和AP组内脏痛累计评分、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和脊髓NA含量升高(P<0.05);与VP组比较,DEX组和AP组内脏痛累计评分、蓝斑核c-fos阳性细胞数和脊髓NA含量降低(P<0.05);与DEX组比较,AP组内脏痛累计评分、蓝斑区c-fos阳性细胞数和脊髓NA含量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大鼠内脏痛,其部分机制与激动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付豹[10](2017)在《CMT-NE能传输系统调节丙泊酚麻醉大鼠苏醒》文中认为目的:全身麻醉药导致意识消失的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中央内侧丘脑(CMT)参与组成非特异性觉醒系统,且有报道证实接受来自蓝斑核(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纤维投射,但CMT-NE能通路是否参与调节全麻苏醒,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CMT-NE能传输通路是否参与调控丙泊酚麻醉诱导或苏醒过程。方法:首先,将成功建立CMT微注射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脑脊液组(ACSF)和去甲肾上腺素(NE)组,每组10只。分别观察CMT微注射ACSF或NE对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的影响。然后,观察丙泊酚持续麻醉下CMT微注射ACSF或NE对大鼠前额叶(PFC)和前扣带皮层(ACC)脑电图(EEG)的影响。最后,利用全细胞膜片钳观察灌流丙泊酚和NE对离体脑片CMT神经元兴奋性和GABA能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 IPSCs)的影响。结果:(1)CMT微注射ACSF对大鼠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未产生影响;CMT微注射NE没有影响大鼠对丙泊酚麻醉的敏感性和诱导时间,但明显缩短了丙泊酚麻醉苏醒时间。(2)CMT微注射ACSF对大鼠PFC和ACC EEG无明显影响;微注射NE增加了PFCθ波(4-8 Hz)比率,对其它频段波(δ、α、β和γ波)无明显影响,降低了ACCδ波(1-4 Hz)比率,增加了θ波和α波(8-12 Hz)比率,对β(12-25Hz)和γ波(25-60 Hz)无明显影响。(3)单独灌流丙泊酚导致CMT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频率明显下降,膜电位超极化,灌流丙泊酚+NE可使动作电位频率增加,膜电位去极化;单独丙泊酚增加s IPSCs的频率,增大其振幅,提示丙泊酚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增强CMT GABA能传输;灌流丙泊酚+NE时s IPSCs的频率下降,振幅无明显变化,表明NE减少了突触前GABA的释放。结论:(1)CMT NE能传输系统参与调节丙泊酚麻醉苏醒并引起皮层EEG觉醒,没有参与麻醉诱导过程;(2)丙泊酚增强CMT内GABA能传输,与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有关,NE通过减少CMT突触前GABA的释放,减弱了丙泊酚的增强效应;(3)丙泊酚抑制CMT神经元兴奋性,NE部分逆转了丙泊酚的抑制效应。
二、氯胺酮对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胺酮对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序言 |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脏保护效应: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对抗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心脏常驻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四部分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从基础到临床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背景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器材与药物(详见:表3-1、表3-2)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观察指标及流程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4.2 三组患者SBP、DBP、MAP和 HR变化的比较 |
4.3 肌阵挛的发生情况 |
4.4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几种静脉麻醉药临床应用简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和药物发现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
1.1 外周敏化 |
1.2 中枢敏化 |
1.3 下行抑制性调控改变 |
2 现有治疗疼痛药物及作用机制 |
2.1 抗抑郁药 |
2.2 抗癫痫药 |
2.3 加巴喷丁类化合物 |
2.4 阿片制剂 |
2.4.1 弱阿片制剂 |
2.4.2 强效阿片制剂 |
2.5 氯胺酮 |
2.6 局部给药 |
3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发现现状 |
3.1 离子通道类药物 |
3.2 GPCR类药物 |
4 总结和展望 |
(4)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方法 |
1.2 病例选择与分组 |
1.2.1 病例选择标准 |
1.2.2 病例排除标准 |
1.2.3 临床实验分组 |
1.3 麻醉设备与相关临床药品 |
1.3.1 麻醉及相关监测设备 |
1.3.2 麻醉药及相关药品 |
1.4 麻醉与监测 |
1.5 麻醉诱导及手术期间特殊情况处理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分析 |
第2章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 |
2.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ETCO2、RR、Sp O2 的比较 |
2.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的比较 |
2.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HR的比较 |
2.2.4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的比较及OAA/S评分的变化 |
2.2.5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VA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
第3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5)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剂量Dex用于腰麻剖宫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布比卡因复合不同佐剂(芬太尼、可乐定、Dex)用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临床对照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α_(2A)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对Dex用于产科麻醉与术后镇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6)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Steep Trendelenburg体位眼内压的影响及中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对腹腔镜Trendelenburg体位下全子宫切除患者眼内压的影响 |
1 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2.2 研究方法 |
2.3 随机、盲法及分组 |
2.4 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 |
2.5 麻醉方法 |
2.6 二氧化碳气腹及Steep Trendelenburg体位的设置 |
2.7 观察指标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的MAP、HR以及BIS值、PETCO2比较 |
3.3 两组患者麻醉药剂量及血管活性药 |
3.4 两组患者之间眼内压的比较 |
3.5 眼内压与PETCO2相关性分析 |
3.6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 |
3.7 术后随访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降低眼内压的中枢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分组 |
2.3 动物模型 |
2.4 蓝斑注射模型 |
2.5 实验程序 |
2.6 大鼠脑组织取材 |
2.7 蓝斑组织HE染色 |
2.8 免疫组化检测蓝斑内c-fos蛋白表达情况 |
2.9 蓝斑核团内重要信号转导分子cAMP、PKA、CREB的~(125)I放射性免疫测定(RIA) |
2.10 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blot)测定颅内蓝斑组织中cAMP、PKA、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 |
2.11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实验一般结果 |
3.2 血液动力学指标 |
3.3 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的影响 |
3.4 蓝斑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眼内压的影响 |
3.5 蓝斑单纯微量注射育亨宾对眼内压的影响 |
3.6 蓝斑微量注射育亨宾后30min后,再静脉输注或蓝斑注射DEX对大鼠眼内压的影响 |
3.7 蓝斑HE染色结果 |
3.8 蓝斑c-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3.9 放免法测得蓝斑内cAMP、PKA、CREB蛋白含量 |
3.10 Western blot测得蓝斑内cAMP、PKA、CREB蛋白含量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A型肉毒毒素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状态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课题及会议 |
致谢 |
(8)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在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实验分组 |
1.1.3 实验方法 |
1.1.4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 |
1.2.2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的比较 |
1.2.3 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SVV指导术中容量管理 |
1.3.2 应激反应的评价指标E、NE、Cor及血糖 |
1.3.3 不同的麻醉方法和围手术期应激 |
1.4 结论 |
1.5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研究 |
2.1 右美托咪定的作用机制 |
2.2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 |
2.2.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2.2.2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2.2.3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2.2.4 对内分泌及肾脏系统的影响 |
2.3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 |
2.3.1 应用于临床麻醉 |
2.3.2 应用于ICU |
2.3.3 应用于特殊人群 |
2.3.4 不良反应 |
2.3.5 右美托咪定最新临床应用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病例记录表 |
附录B 实验药品和器材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内脏痛概述 |
1.2 内脏痛机制 |
1.2.1 内脏痛产生的机制 |
1.2.2 内脏痛的调节 |
1.2.3 内脏痛与牵涉痛 |
1.2.4 内脏痛与情绪反应 |
1.3 内脏痛动物模型及其评估 |
1.4 内脏痛治疗 |
1.5 右美托咪定概述 |
1.6 右美托咪定镇痛机制 |
1.7 右美托咪定与内脏痛 |
第二章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影响的实验研究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动物 |
2.2.3 实验试剂配制 |
2.2.4 实验方法 |
2.2.5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
2.2.6 统计学处理 |
2.3 实验结果 |
2.3.1 大鼠行为学观察 |
2.3.2 大鼠蓝斑区c-fos表达 |
2.3.3 大鼠脊髓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0)CMT-NE能传输系统调节丙泊酚麻醉大鼠苏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全身麻醉与意识消失 |
2.离子通道与全身麻醉 |
2.1 GABA_A受体 |
2.2 NMDA受体 |
2.3 双孔K~+通道 |
2.4 电压门控Na~+通道 |
2.5 其它离子通道 |
3.丘脑-皮层系统与全身麻醉 |
3.1 丘脑 |
3.2 皮层 |
4.睡眠-觉醒通路与全身麻醉 |
4.1 蓝斑核(LC) |
4.2 结节乳状体核(TMN) |
4.3 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 |
4.4 基底前脑(basal forebrain,BF) |
5.现代神经科学技术在全身麻醉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
5.1 神经影像学 |
5.2 膜片钳 |
5.3 化学遗传学DREADDs技术 |
5.4 光遗传学技术 |
第二章 中央内侧丘脑核团微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加速丙泊酚麻醉大鼠苏醒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试剂 |
2.4 CMT微注射模型构建 |
2.5 分组 |
2.6 微注射NE浓度确定 |
2.7 行为学 |
2.8 组织学验证 |
2.9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组织定位 |
3.2 CMT微注射NE不影响丙泊酚反应性 |
3.3 CMT微注射NE不影响丙泊酚麻醉诱导时间,但缩短丙泊酚麻醉苏醒时间 |
4.讨论 |
5.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央内侧丘脑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皮层脑电觉醒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试剂 |
2.4 CMT微注射和EEG模型构建 |
2.5 EEG记录 |
2.6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CMT微注射NE对 PFC-EEG的影响 |
3.2 CMT微注射NE对 ACC-EEG的影响 |
3.3 CMT微注射NE引起的ACC-EEG变化类似于自然苏醒 |
3.4 CMT微注射NE没有影响大鼠的呼吸频率 |
4.讨论 |
5.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去甲肾上腺素部分逆转丙泊酚的效应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分组 |
2.4 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
2.5 玻璃微电极的拉制 |
2.6 Ag/AgCl电极制备 |
2.7 大鼠脑片制备 |
2.8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 |
2.9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灌流丙泊酚浓度的确定 |
3.2 NE部分逆转了丙泊酚对CMT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
3.3 NE减弱了丙泊酚增强CMT神经元GABA能传输的效应 |
4.讨论 |
5.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会议 |
四、氯胺酮对兔蓝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肥大细胞参与右美托咪定心脏保护效应的炎性调控机制研究[D]. 熊伟.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2]右美托咪定对依托咪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及肌阵挛的影响[D]. 袁春梅. 汕头大学, 2021(02)
- [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和药物发现现状[J]. 宋佳男,于海波,刘玉梅. 药学学报, 2021(03)
- [4]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临床应用[D]. 米军桥. 青岛大学, 2020(01)
- [5]右美托咪定用于产科椎管内麻醉和术后镇痛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D]. 李志. 山东大学, 2020(12)
- [6]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Steep Trendelenburg体位眼内压的影响及中枢机制研究[D]. 翁立军.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7]A型肉毒毒素与舍曲林治疗抑郁状态的临床对照研究[D]. 范宇欣. 苏州大学, 2019(04)
- [8]右美托咪定与硬膜外阻滞在全麻下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D]. 高雨婷.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右美托咪定对大鼠内脏痛的影响:蓝斑核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其中的作用[D]. 彭晨媚. 兰州大学, 2019(09)
- [10]CMT-NE能传输系统调节丙泊酚麻醉大鼠苏醒[D]. 付豹.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