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思科的案例看网络组织的利弊(论文文献综述)
杜晓丽[1](2019)在《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经营者为获得市场竞争的至高点,围绕专利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已发生了两个重大的转变:从以传统资本为主的竞争转向更多依赖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竞争;从单一的专利竞争走向专利集群的竞争,即专利积聚的竞争。与此同时,专利积聚所引发的垄断问题也日益严重。一方面,经营者在专利获取过程中,当其通过合并、股权收购、独占授权许可等方式不当或过度汇集专利时,则会产生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另一方面,经营者在对已积聚的专利进行市场运营过程中,当其籍量大面广的专利集群之优势实施各种垄断行为时,则会对市场竞争产生现实的危害。需要强调的是,对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垄断的防控,虽然可以阻却、减少专利积聚中垄断的形成,但并不能完全避免专利积聚中垄断的产生,正如同预防疾病并非能完全避免生病一样,更何况专利积聚的动态性决定了积聚前未充分显现的垄断风险有可能在专利积聚后进一步加大。因此,就专利积聚而言,无论是事前的垄断风险防控,还是事后的垄断危害排除,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市场竞争由单一专利竞争走向专利集群竞争这一新的竞争态势,在反垄断法语境下,创新性地提出和界定专利积聚这一概念范畴,总结、提炼专利积聚具有动态发展、产生于专利获取环节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阐释专利积聚虽然有降低专利技术研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整合专利资源等主要价值,但是仍具有产生共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市场进入壁垒、抑制技术创新等危害竞争问题,即由专利积聚引发的知识产权垄断的一种新形式——专利积聚中的垄断。专利积聚中的垄断需要反垄断法的规制,规模经济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及竞争理论构成规制专利积聚中垄断的理论基础。专利积聚动态发展的特性决定了专积聚中的垄断既有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垄断,也有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的垄断;专利积聚中的垄断规制既需要事前防控,又需要事后规制,它不同于专利权“行使”过程形成的垄断。本文即是在对专利积聚基本问题及其动态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深入探讨专利积聚这两个阶段中的垄断以及事前防控与事后规制两个环节的规制措施,实现对专积聚中垄断链条式整体防控。首先,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垄断是经营者在获取专利时存在形成垄断的风险,因此对其垄断风险的规制具有事前防控性,应通过确立申报标准与审查机制予以规制,将有可能导致垄断的专利积聚予以禁止或采取相关救济措施,为此,制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1)应建立专利积聚交易额与积聚专利行业市场份额二元制垄断风险认定标准;(2)应依据积聚专利的数量、积聚专利的布局、积聚专利期限分布等因素具体分析判断专利积聚是否存在垄断风险;(3)应根据专利积聚方式不同,设置不同的救济措施对专利积聚过程中垄断风险进行防控。其次,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的垄断是经营者在专利积聚形成之后,于积聚专利运营与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垄断,因此规制措施具有事后性,具体表现为:(1)确立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规制原则,主要包括合理分析原则、分类分析原则和动态分析原则;(2)确立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认定标准,即以“实质性减少竞争”为标准,判定专利积聚运营中垄断的反竞争性;(3)明确认定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考量因素,即弱化相关市场、市场份额等结构性要素,强化专利本身性质及市场竞争后果因素,主要包括积聚专利间的关系、积聚专利的地位、专利积聚的程度等,以实现对专利积聚中垄断的合理认定;(4)对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的垄断行为分类进行规制。最后,创新性提炼出“雪藏”专利限制市场竞争行为、标准“洗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专利联营“扩编”限制市场竞争行为,并在分析其反竞争性的基础上,提出反垄断规制措施。而在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垄断的相关立法不足,尤其是关于专利积聚的立法仍处于缺位状态。2015年8月1日,我国工商总局公布了《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该规定涉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限制、知识产权许可限制等知识产权行使环节垄断问题的规制,其中既缺乏针对诸如专利积聚的形成这一知识产权在“获取”环节获得市场力量产生垄断而进行规制的规定,也没有关于凭借专利积聚后的优势危害市场竞争的内容。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知识产权局结合各自职能和实践经验,联合起草了《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使用“知识产权的经营者集中”的称谓对知识产权领域的集中问题进行了规定。该规定从称谓到垄断具体类型、分析方法,都仅关注经营者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难以满足规制通过多种方式汇集专利并进行集中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专利积聚之垄断的需要。这为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带来了困难。同时,面对技术竞争的巨大压力,中国实践中的专利积聚呈快速发展之势,由此引发的垄断危害日益严重,这也为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立法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凸显对专利积聚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专利积聚的垄断形势,本文从我国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上提出对策。在立法方面,首先,基于专利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重要性及垄断问题不断突出的现实,提出将专利积聚中的垄断纳入《反垄断法》制度体系予以规制。其次,专利积聚的反垄断规制的制度原则应包括:传统资产集中与专利积聚的反垄断审查并重原则;专利积聚中垄断状态与垄断行为同时规制原则;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遵循动态规制、严格规制的原则。再次,在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的制度设计上,专利积聚中垄断的表现形式应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结合的立法模式;专利积聚中垄断的审查应实施状态审查与行为认定相结合的方式;专利积聚中垄断的规制应采取分类规制的方法。在执法方面,加强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执法机制建设,完善专利积聚反垄断审查信息公开及审查期间制度。在司法方面,确定专利积聚中垄断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健全专利积聚中垄断的民事救济机制与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机制;协调专利积聚反垄断执法与司法的关系等。
侯赟慧,刘洪[2](2008)在《网络组织中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的变化,网络组织模式应运而生,它是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新型组织模式。从网络组织内在的结构特征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角度对网络组织中企业适应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以期让网络组织中的企业根据内外部情况趋利避害,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周艳春[3](2004)在《从思科的案例看网络组织的利弊》文中研究表明美国思科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网络公司,依靠思科网络联结系统所建立起来的优势,思科实现了迅速的扩张。但伴随着网络经济的下滑,思科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从这一案例出发,引发了对网络组织利弊的理性思考。
周艳春[4](2003)在《论网络组织及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文中认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与构造,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化。从直线制到直线职能制、从矩阵制到事业部制,强大的经济发展引擎不断推动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与变革。网络组织正是基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结构。 尽管近二十年来,有关网络组织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组织的涵义、表现形式、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 为了充实这一研究领域,本文作者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基础理论,对网络组织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在列举了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组织内涵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组织的一个被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即网络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联合体,它的运行不靠传统的层级控制,而是在定义成员角色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密集的多边联系、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来完成共同追求的目标(AChrol,1999)。其次,运用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管理学中的企业能力理论和竞争战略理论等,详尽分析了网络组织形成的动因。第三,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阐明了网络组织与传统组织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特征。第四,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思科的案例出发,对网络组织的利弊进行了综合的阐述。第五,深入探讨了网络组织的联结纽带及运作机理。第六,运用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从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角度,研究了网络组织的管理。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本文对网络组织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作了展望。
二、从思科的案例看网络组织的利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思科的案例看网络组织的利弊(论文提纲范文)
(1)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四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结构体系 |
五 创新点 |
第一章 专利经营战略的创新升级与竞争 |
第一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地位提升与战略发展 |
一 知识经济的解读 |
二 知识产权地位的提升 |
三 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 |
第二节 专利经营战略的升级 |
一 专利合并成为热潮 |
二 专利聚合公司成为专利的新型经营模式 |
三 “团购”专利模式备受青睐 |
第三节 专利积聚问题的定位与面临的挑战 |
一 专利积聚问题的定位 |
二 专利积聚问题对现存法律制度的挑战 |
三 规制专利积聚损害竞争问题的路径选择 |
第二章 专利积聚的基本问题考察 |
第一节 专利积聚的基本界定 |
一 专利积聚的概念 |
二 专利积聚的特点 |
三 专利积聚的分类 |
四 专利积聚的成因 |
第二节 专利积聚的方式 |
一 专利合并 |
二 基于专利的股权收购 |
三 专利直接买入 |
四 专利自主研发 |
五 专利使用权的独占取得 |
第三节 专利积聚的竞争价值分析 |
一 降低专利研发风险,获取市场竞争力 |
二 提高经济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
三 实现规模经济,扩张竞争势力 |
四 整合专利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
第四节 专利积聚引发的垄断问题 |
一 专利积聚中共谋危害竞争问题 |
二 专利积聚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问题 |
三 专利积聚中市场进入壁垒问题 |
四 专利积聚中抑制技术创新危害竞争问题 |
第五节 专利积聚中垄断与其他相关垄断的辨析 |
一 专利积聚中的垄断与知识产权垄断中其他垄断类型 |
二 专利积聚中的垄断与商标、着作权积聚中的垄断 |
第三章 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
一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探讨 |
二 规模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 |
三 规模经济理论与专利积聚中的垄断 |
第二节 利益平衡理论 |
一 利益平衡内涵的解读 |
二 利益平衡理论的功能 |
三 利益平衡理论与专利积聚中的垄断 |
第三节 竞争理论 |
一 竞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二 竞争的价值 |
三 竞争理论与专利积聚中的垄断 |
第四章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垄断风险的防控 |
第一节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垄断风险 |
一 以合并方式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
二 以股权收购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
三 以直接买入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
四 以获取专利独占授权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
第二节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申报与审查 |
一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申报 |
二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反垄断审查的内容 |
三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反垄断审查结果 |
第三节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垄断的防范措施 |
一 合并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
二 股权收购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
三 直接买入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
四 获取专利独占授权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
第五章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规制方法 |
第一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规制原则 |
一 合理分析原则 |
二 分类分析原则 |
三 动态分析原则 |
第二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认定标准 |
一 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 |
二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认定标准的选择 |
第三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考量因素 |
一 积聚专利间的关系 |
二 积聚专利的市场地位 |
三 专利积聚的程度 |
四 市场竞争影响效果 |
第四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
一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 |
二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三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行为表现 |
四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评估 |
五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方法 |
第五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规制 |
一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表现 |
二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反竞争性评估认定 |
三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规制措施 |
第六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特殊垄断行为的规制 |
一 “雪藏”专利限制市场竞争行为 |
二 标准“洗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 |
三 专利联营“扩编”限制市场竞争行为 |
第六章 我国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
第一节 我国专利积聚的反垄断立法概况 |
一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
二 《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
三 《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
第二节 我国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 专利积聚反垄断立法中的问题 |
二 专利积聚反垄断执法中的问题 |
三 专利积聚反垄断司法中的问题 |
第三节 完善我国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制度的建议 |
一 确立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的基本理念 |
二 构建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的制度体系 |
三 优化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执法机制 |
四 健全专利积聚的反垄断司法救济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奖励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2)网络组织中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企业组织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演化 |
2 网络组织中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
2.1 网络组织及其中的企业是复杂适应系统 |
2.2 复杂适应组织的特征 |
2.3 网络组织中企业适应环境的优势 |
3 网络组织中企业适应环境的劣势 |
4 结论 |
(4)论网络组织及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导论 |
1.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网络组织的现实意义 |
1.3 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章 网络组织的内涵及动因分析 |
2.1 网络组织产生的背景 |
2.2 网络组织的内涵 |
2.3 网络组织形成的动因分析 |
2.3.1 基于分工与专业化理论的考察 |
2.3.2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考察 |
2.3.3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考察 |
2.3.4 基于竞争战略理论的考察 |
2.3.5 基于合作竞争理论的考察 |
2.3.6 基于实践的考察 |
第3章 网络组织的特征、构成要素及类型 |
3.1 网络组织的主要特征 |
3.1.1 富有活力的节点 |
3.1.2 超越格栅的管理联结 |
3.1.3 自由灵活的动态调适机制 |
3.1.4 超组织的学习模式 |
3.2 网络组织的构成要素 |
3.2.1 网络目标 |
3.2.2 网络节点 |
3.2.3 经济联接 |
3.2.4 运行机制 |
3.2.5 网络协议 |
3.3 网络组织的类型 |
3.3.1 根据组织成员的身份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不同所作的划分 |
3.3.2 根据核心企业的核心能力所作的划分 |
3.3.3 根据核心企业的功能所作的划分 |
3.3.4 根据组织成员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所作的划分 |
3.3.5 根据组织成员在网络中贡献的资源所作的划分 |
第4章 网络组织的利弊分析 |
4.1 网络组织的优点 |
4.1.1 可以有效地处理多角化经营与专业化生产的矛盾 |
4.1.2 可以显着地减低社会产品的交易成本 |
4.1.3 可以快速形成一个超级组织,缩短“从观念到现金流”的周期 |
4.1.4 可以大大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 |
4.1.5 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速度,企业的弹性和可再造性高 |
4.1.6 网络组织的成员企业将获得比以前单个企业更大的利益 |
4.1.7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
4.2 网络组织的弊端 |
4.2.1 缺乏可控性 |
4.2.2 网络组织所取得的设计上的创新很容易被窃取 |
4.2.3 由于企业产权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网络组织的成员企业普遍存在着事前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和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 |
附录: 案例1 |
第5章 网络组织的运作机理 |
5.1 网络组织的联结纽带 |
5.1.1 依靠忠诚与信用联结 |
5.1.2 依靠共同的组织文化联结 |
5.1.3 依靠资源作为纽带联结 |
5.2 网络组织的运作机制 |
第6章 网络组织的管理分析 |
6.1 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
6.2 整体竞争战略的选择和制定 |
6.3 设计网络组织结构 |
6.4 建立网络组织的协调机制 |
6.5 合作的管理 |
6.6 培育、保持、学习和发展核心能力 |
6.7 跨文化的管理 |
6.8 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 |
6.9 应用新的管理技术 |
第7章 网络组织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 |
7.1 网络组织在我国形成条件的分析 |
7.2 网络组织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 |
7.2.1 积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
7.2.2 更新观念,树立合作竞争的理念 |
7.2.3 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全新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7.2.4 建立能快速反应市场的组织结构 |
7.2.5 文化整合,虚拟融通 |
7.2.6 诚信为本,建立良好的信誉 |
附录: 案例2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从思科的案例看网络组织的利弊(论文参考文献)
- [1]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D]. 杜晓丽. 郑州大学, 2019(07)
- [2]网络组织中企业的环境适应性分析[J]. 侯赟慧,刘洪.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01)
- [3]从思科的案例看网络组织的利弊[J]. 周艳春. 商业研究, 2004(01)
- [4]论网络组织及对我国企业经营运作的启示[D]. 周艳春. 西北大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