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黑曲霉细胞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

固定化黑曲霉细胞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

一、固定化黑曲霉细胞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1](2020)在《基于玻璃微珠交联壳聚糖的浅孔载体合成及其固定化菊粉酶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文中提出相比于游离酶,固定化酶可以回收并反复利用,更能满足连续稳定的工业化生产要求,而酶是否能成功固定化以及固定化酶活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载体的材料及性质。现有固定化酶载体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瓶颈问题:(1)多数具有孔道结构的微球为传质阻力较大的深孔载体,固定于其中的酶难以充分发挥催化功能,活力回收和使用半衰期均低;(2)即使固定于载体表面的酶,或因微球之间的碰撞及摩擦易脱落,或因缺乏柔性臂致使作用空间有限;(3)载体材料本身密度小,机械强度低,在搅拌力作用下易碎裂,严重影响固定化酶寿命。因此,本文首先以玻璃微珠为核心,进行表面化学改性,再以壳聚糖为成膜剂,薄层覆盖并用戊二醛交联于微珠表面,同时以纳米级硬脂酸粉为致孔剂,首先制备出基于玻璃微珠交联壳聚糖核壳结构、拥有适宜薄层浅孔的固定化酶载体。接下来在浅孔微球载体上接枝作为柔性臂的赖氨酸,以成倍放大载体活性基团数量,并系统研究制备固定化内切菊粉酶的优化工艺条件和固定化前后的酶学性质。最后建立以新鲜菊芋为原料,经热水浸提法提取菊糖、蔗糖酶水解制备果聚糖、柔性固定化菊粉酶水解制备低聚果糖的整套工艺流程,并将固定化酶装配成柱式反应器,初步探索连续水解果聚糖制备低聚果糖的应用性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玻璃微珠为核层载体,壳聚糖为包覆层,戊二醛为交联剂,纳米级硬脂酸粉为致孔剂,成功制备出基于玻璃微珠交联壳聚糖的浅孔微球载体;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接枝率约为18.3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覆膜厚度约为2.16μm,表面浅孔的平均尺寸约为0.12μm。(2)以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为缩合剂,成功将赖氨酸作为柔性臂接枝于浅孔微球载体表面;建立了以接枝柔性臂浅孔微球为载体固定化菊粉酶的方法和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柔性固定化菊粉酶活力、偶联率和活力回收率分别为46.29 U/mg、87.50%、86.10%;对比研究了直接和接枝柔性臂固定化菊粉酶的酶学性质,柔性固定化酶的总体效率均高于直接固定化酶,特别是两者的重复使用半衰期分别为47次和61次,相比于其他一些固定化菊粉酶载体显着提高,因此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3)证明蔗糖酶可专一性水解菊糖还原性末端的葡萄糖残基,将其切割为果聚糖和葡萄糖,最优条件下果聚糖的生成率为87.72%;建立了以柔性固定化菊粉酶为催化剂制备低聚果糖的方法和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下低聚果糖的生成率为92.39%,总收率为新鲜菊芋的10.90%;低聚果糖产品中的聚合度主要为3-5,其中三聚果糖占比51.29%,四聚果糖占比28.56%,五聚果糖占比20.15%;研发以柔性固定化菊粉酶柱式反应器的形式,连续水解果聚糖制备低聚果糖的工艺过程,其中固定化酶柱的连续使用半衰期为73.5 h,其效率提升至游离酶的7.43倍。

袁伟岗[2](2017)在《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低聚果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双歧杆菌增殖、排毒、清洁肠道、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等生理作用,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FOS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双歧杆菌利用,产生对人体有益的代谢物,如短链脂肪酸、乙酸,丁酸等,从而调节人体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实现对肠道微生态的双向调节。同时FOS的热量比较低,摄入后不会影响人体的血糖水平。FOS也可作为益生元应用于不同类型食品的配方中,市场前景广阔。成熟的FOS生产是通过果糖基转移酶发酵实现的。本文主要针对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FOS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包括游离果糖基转移酶的发酵制备,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所用载体的制备,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工艺参数的选择和优化,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优良反应特征及其在FOS生产中的应用等。利用吸附与交联作用原理,选择能分泌果糖基转移酶的黑曲霉作为发酵菌株,培养后得到大量的菌丝体,通过研磨机破壁获得纯化酶。再以壳聚糖为载体,加入固定化试剂戊二醛和氯化钙溶液,交联8-16h,洗涤、干燥、成型,最终得到成熟的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利用分批式反应方式,在反应罐中50%-55%的蔗糖溶液中加入5%的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控制反应pH5.0-7.0,温度48-55℃,反应8-16h,即可得到合格的FOS产品。反应结束后反应溶液通过标准筛分离,分离的固定化酶可用于下一批物料生产。优化的酶制备工艺:果糖基转移酶发酵用菌种为黑曲霉,发酵培养基碳源为白砂糖,氮源为豆饼粉、玉米浆,果糖基转移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时间18h,温度30°C,pH6.0,装液量为容器的12%,转速为150r/min。优化的酶固定化条件:加酶量160U/mL,吸附交联pH 7.0,温度30℃,时间8h,戊二醛量0.06%(v/v),氯化钙浓度0.05%,搅拌转速100r/min。优化的FOS生产工艺:固定化酶的含酶量5%,底物浓度56%(w/v),温度55℃,酶解pH 6.0,时间12h。

白洋[3](2016)在《菊粉内切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及酶法生产低聚果糖》文中提出菊粉广泛存在于菊芋、菊苣、大丽花等多种植物的根茎中,其中菊芋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存在,菊粉在菊芋块茎的干重中可占到40%~70%,菊芋耐寒、抗旱、繁殖快、耐盐碱的特性可使得其在荒漠、盐碱地等地区。低聚果糖作为一种优良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不可消化和低热值、改善脂代谢、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促进矿物质吸收等功效,是符合益生元标准的双歧因子,以其优越的生理功能成为近十年来国际食品市场上广泛流行的功能性食品配料。以菊粉为原料用菊粉内切酶法生产低聚果糖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杂糖少、后续除糖方便的优点,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本文中通过用融合标签化的技术在菊粉内切酶基因的5’端和3’端加上编码酸性或碱性氨基酸标签的基因序列并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地表达,摇瓶诱导发酵考察了标签化酶的酶活,酸性标签化的重组酶酶活性要高于碱性标签化酶的酶活,而且12个酸性氨基酸标签化的菊粉内切酶酶活与野生型菊粉内切酶酶活相近,初步验证了这种标签化处理在这种菊粉内切酶的应用上的可行性。构建了标签化INU2的双表达盒重组酵母菌株,通过摇瓶发酵考察INU2的表达酶活,并与pPIC9K-INU2aa进行了比较。在摇瓶诱导培养的条件下,两个拷贝菌株的菌体量比单拷贝的菌株要降低近1/4,在酶活方面INU2-6A有一定的提高,INU2-6B、INU2-12A的两拷贝菌株酶活与单拷贝菌株的酶活相当,INU2-12B的两拷贝菌株比单拷贝菌株的酶活降低了 14.34%。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标签化菊粉内切酶和野生型菊粉内切酶,从蛋白固定化效率方面分析,添加碱性氨基酸标签增加了阳离子树脂对菊粉酶的固定化效率,但是酶活固定化效率偏低。用氨基树脂EA固定化未标签化的菊粉内切酶,酶活最高为115.23U/g,固定化效率达到了 79.17%。确定了菊粉内切酶水解菊粉生产低聚果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游离酶在55℃条件下,70U/g,反应时间5h;确定了以用2%的戊二醛处理过的EA树脂为载体,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酶活最高为52.78U/g,而且重复利用10次后酶活仍然保留41.1U/g;比较了不同菊粉内切酶与菊粉反应产物的分析并比较几种除糖方法,初步验证了葡萄糖异构酶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法在除糖中应用中的可行性。

王鹏[4](2016)在《双酶体系固定化生产蔗糖源低聚果糖的工艺研究》文中提出低聚果糖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功能性低聚糖。目前,工业上主要以蔗糖为底物,利用微生物产生的果糖基转移酶来生产低聚果糖,由于生产过程中副产物葡萄糖的存在,生产得到的低聚果糖含量都不高,通常在50%左右。因此,消除葡萄糖的抑制作用提高低聚果糖含量,对于低聚果糖的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研磨法从米曲霉中提取果糖基转移酶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再用戊二醛交联得到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通过研究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表征酶学性质,确定了双酶体系固定化生产低聚果糖的反应条件参数,最后探究了双酶体系串联、分步和补料三种不同工艺对生产低聚果糖含量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组织研磨器破碎米曲霉细胞提取果糖基转移酶,其提取率为64.26%,用D102p大孔树脂为载体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固定化酶活为10.19U/g树脂,其酶活回收率为37.53%。2.实验得到最优固定化条件:加酶量62.85U/g树脂,吸附时p H7,吸附温度25℃,吸附时间8h,交联剂戊二醛浓度范围0.020.2%(w/v),交联时间6h,交联温度15℃。3.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应用参数: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 H为6.5,动力学常数Km=1.28 M(蔗糖),相对游离果糖基转移酶(Km=0.29 M)其与底物的亲和力有所减弱。4.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应用参数:最适反应温度为80℃,最适作用p H范围7.08.0,1mmol/L的Mg2+对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有激活作用,动力学常数Km=0.325M(葡萄糖)较小,与底物亲和力大,是消除低聚果糖生产中葡萄糖抑制物较理想的酶。5.取分步反应的糖液补加蔗糖后,低聚果糖含量都有所提高,补料后糖液中果糖与蔗糖物质的量比为2:32:7。其中,取44g反应糖液补加16g50%蔗糖溶液后,低聚果糖质量分数达到56.51%,其含量提高5.21%,此条件下低聚果糖增加量4.97g,占补加总糖的62.12%,低聚果糖同比提高10.90%,此时补料后反应液n果糖/n蔗糖=1:2。6.双酶固定化法生产低聚果糖,60℃下连续操作生产28天(超过8 h/每天),其酶活力仍在83.27%以上,操作到42天时活力下降到50%,即半衰期为42天。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染菌现象,酶的固定化强度仍然保持原有水平。

陈芳艳,王林川,冯定远,左建军[5](2009)在《酶工程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本文讨论饲料酶的分离提纯方法、基因工程技术在饲用酶生产中的应用、固定化酶及其反应器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任烨[6](2009)在《应用纳滤技术纯化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研究》文中认为雪莲果(Smallanthus sonchifolius[Poepp.&Endl.]H.Robinson),又名亚贡(Yacon),为菊科(Compositae or Asteraceae)植物家族的一员,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生活在安第斯山高山地区的土着印弟安人传统的块茎食品。雪莲果干物质(Dry matter,DM)的主要成分为低聚果糖,在南美洲,常被作为糖尿病病人、各种消化功能或肾功能紊乱病人的保健食品。近年来,雪莲果在我国云南、海南等省引种成功。本研究以雪莲果为研究对象,运用苯酚硫酸法和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法(HPLC-RI)对雪莲果中的糖类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对雪莲果中糖类成分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了考查,运用纳滤技术分离提纯得到了雪莲果低聚果糖产品。第一部分建立了苯酚-硫酸比色法和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法测定雪莲果中糖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苯酚-硫酸比色法是测定糖类成分含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低聚糖在浓硫酸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与苯酚反应生成橙黄色溶液,此溶液在适当波长处(490nm)有特征吸收,实验中得到苯酚-硫酸法在0.01051mg/mL~0.1051 mg/mL线性关系良好。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MltimateTMXB-NH2(5μm,4.6mm×250mm)分析柱,Waters R401型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乙腈:水=92.5:7.5(v/v)和乙腈:水=80:20(v/v),柱温35℃,等度洗脱,分别测定了单糖(果糖,葡萄糖)和低聚糖(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得到了六种糖的回归方程,在所测浓度范围内均显示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了云南腾冲产雪莲果中6种糖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在2℃、相对湿度50%条件下储存的雪莲果进行了含量测定,得到其糖类成分经时变化趋势。最后,设计了雪莲果中干物质的测量方法,并得到了雪莲果中各糖类成分占干物质的百分比。第二部分对雪莲果总糖提取物干粉的制备工艺进行了考察,运用前述已建立的糖类成分定量分析方法,以提取物中低聚果糖含量为指标,比较了直接榨汁法和醇提法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选择直接榨汁法提取雪莲果中糖类成分,经冷冻干燥制备出雪莲果总糖提取物干粉。第三部分应用纳滤分离技术去除雪莲果总糖提取物中的单糖和二糖,从而达到纯化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目的。实验以单糖、二糖去除率和低聚果糖回收率为指标,首先根据纳滤膜的截留相对分子量选择适合的纳滤膜,并设计了正交试验,考察了物料初始浓度、纯化倍数、操作压力这三个因素对纳滤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了纳滤法纯化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生产工艺,得到最佳生产工艺条件。纯化后的雪莲果低聚糖溶液经冷冻干燥,得到高纯度低聚果糖产品。

丁继程[7](2009)在《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及低聚果糖的生产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低聚果糖,包括游离果糖基转移酶的制备、固定化载体的选择固定化条件的优化、固定化酶的反应特性以及低聚果糖的生产、真空干燥制备低聚果糖粉等几个方面。果糖基转移酶属于胞内酶,用VCX400型超声波仪处理黑曲霉细胞提取果糖基转移酶,提取率约60%.从海藻酸钠、琼脂壳聚糖等几种载体中选择海藻酸钠作为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载体,通过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固定果糖基转移酶,在使用的两种交联剂中,戊二醛的固定化效果比较强,因此被选做为本实验的交联剂。固定化条件优化为:即加酶量400U/g,吸附pH5.5,吸附时间10h,吸附温度25℃,交联剂戊二醛用量0.75%,交联时间8h,交联温度4℃,最高酶活回收率为30.2%。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最适温度50℃,与游离果糖基转移酶相同;最适pH5.5,比游离酶提高了0.5个单位;其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较游离果糖基转移酶均有一定的提高;动力学常数Km为0.52mol/L(蔗糖),较游离果糖基转移酶(0.29mol/L)增加约一倍,这说明该固定化酶对底物的扩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减弱.在50℃、pH5.5的操作条件下,50%的底物蔗糖于流速0.48mL/min时反应所生成的低聚果糖含量最高,为50.34%。此时,产物低聚果糖最高定容产率为222.91g/L。普通酶法或固定化方法生产低聚果糖得到的产物含量不高(50%)的原因主要在于反应的同时生成的副产物葡萄糖对果糖基转移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另外,也由于黑曲霉中的果糖转化酶使得产物低聚果糖的含量降低。固定化酶装柱生产低聚果糖,50℃下连续操作生产13天(每天8h以上),其酶活力保持在87%以上,使用到23天时活力下降到50%,即半衰期为23天。在此生产期间(一个月左右)内未发现染菌现象,其固定化强度也保持不变。主要原因可能是采用的底物浓度(50~60%)和操作温度(50℃)较高,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任玮[8](2008)在《产菊粉酶微生物水解菊芋粉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一株具有高产菊粉酶活力的黑曲霉SL-09进行了液体产酶发酵条件的优化,以及水解菊芋产物的应用进行研究。涉及酶解产物菊芋糖浆用于放线杆菌厌氧发酵生产琥珀酸;固定化细胞技术对菊粉酶生产果葡糖浆进行的工艺研究和生产应用。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黑曲霉SL-09产酶的影响。经过优化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起始pH 6.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时间为3 d;培养基为(g/L):菊粉30,玉米浆20,蔗糖酯6, MnSO4·H2O 0.25,菊粉酶最高酶活达到45.9U/mL。研究表明菊粉酶是一种诱导酶,微生物培养基以菊芋粉或者菊粉为碳源时,产酶活力较高,蔗糖酯作为一种有效的合成促进剂物。对该菊粉酶酶性质进行了研究,最适反应pH为4.5,最适反应温度为55℃,底物浓度越高,所测酶活力也越高,其最适底物浓度为4%,在上述条件下,酶活力最大为56.3 U/mL。研究了黑曲霉酶解菊芋粉的条件。得出最适水解条件为:温度50℃,黑曲霉培养液添加量10%,在总糖浓度为85.2 g/L菊芋粉溶液作为底物,连续转化12 h后,水解率达到99.6%。利用黑曲霉SL-09和琥珀酸放线杆菌SF-09,采用菊粉酶酶解菊芋汁,菊芋汁还原糖浆发酵生产琥珀酸,以初始还原糖浓度为53.5 g/L的菊芋水解糖为碳源,36 h发酵产酸43.8 g/L,琥珀酸生产强度为1.22 g/(L·h),与纯葡萄糖发酵糖相比,琥珀酸产量有所提高,发酵时间缩短,此结果对菊芋资源的深加工与琥珀酸发酵的原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依据菌体产酶曲线,选取第48 h~72 h菌体作为固定化菌体,确定了海藻酸钡包埋的固定化方法,海藻酸钠1.5%,菌体量10%,得到的固定化细胞酶活回收率为49.39 %。考察了固定化细胞转化过程中各个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适的转化条件pH 4.0、温度60℃,确定了最适底物浓度为20 g/L,每批次转化时间12 h,转化率为76.9%,反复分批转化8批,反应转化率都保持在70%左右。整个反应过程中明胶颗粒的机械强度保持良好。

王云燕[9](2008)在《基于壳聚糖微球的短乳杆菌固定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葡萄糖异构化是果糖生产中极为关键的一步,葡萄糖异构酶是葡萄糖异构化工艺中的关键酶。短乳杆菌是一种能产生胞内葡萄糖异构酶的微生物,本试验首先对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短乳杆菌的产酶能力,再用壳聚糖微球对短乳杆菌进行固定化,对固定化细胞的性质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固定化细胞进行了分批转化试验,为固定化细胞催化反应器的设计及操作条件的确定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短乳杆菌葡萄糖异构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首先通过Plackett-Burman法确定出MgSO4·7H2O、玉米浆干粉和木糖为主要影响因子,然后设计旋转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了最佳产酶培养基:木糖13.43 g/L、玉米浆干粉23.14g/L、MgSO4·7H2O 2.54g/L,MnSO4·4H2O 0.25 g/L,酵母膏5 g/L,醋酸钠5g/L,柠檬酸三铵2g/L ,K2HPO4 2 g/L,Tween-80 1mL/L,pH 6.2-6.4。经培养发酵后,葡萄糖异构酶产量达到80.5U,比优化前提高了33.06%。(2)制备壳聚糖微球,用壳聚糖微球采用先吸附后交联的方法对短乳杆菌细胞进行固定化。研究表明:固定化细胞的活力受载体与酶的比例、交联剂的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交联时间,交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利用中心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条件:最佳给酶量为81.3mg/g载体,吸附温度为10℃,最佳吸附时间为3h,戊二醛浓度为0.75%,最佳交联时间为3h,交联温度为4℃,此条件下固定化短乳杆菌葡萄糖异构酶酶活为29.79U,固定化细胞的酶活回收率为80.37%。(3)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的性质。确定固定化细胞的最适温度是80℃,且固定化细胞在80℃以下均稳定,较游离细胞的热稳定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固定化细胞的pH最适范围在8.0左右,较游离细胞的pH最适范围有所提高,并且固定化细胞在pH7.0-9.0之间最稳定;不同的金属离子对原酶活力有不同的影响,Mg2+和Co2+对固定化细胞具有一定激活作用,且Mg2+与Co2+相比,前者的作用更为显着,而Fe2+,Mn2+对固定化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固定化细胞的Km和Vmax,Km=141.39mg/mL, Vmax=0.284mg/mL·min;反应体系中不存在高浓度底物抑制的现象,存在产物抑制现象。(4)利用固定化细胞进行了分批转化试验,研究了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金属离子对分批转化试验的影响。pH控制在7.0-8.0之间较好,转化温度控制在60℃-80℃,添加Mg2+和Co2+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

何熙璞,张敏,姚评佳,魏远安[10](2007)在《固定化技术生产蔗果低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蔗果低聚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天然的水果和蔬菜中的功能性低聚糖,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果糖基转移酶作用来生产.它具有良好的口感和丰富的生理功能,可以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保健等许多领域.本文对固定化技术生产蔗果低聚糖进行综述,并展望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固定化黑曲霉细胞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定化黑曲霉细胞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玻璃微珠交联壳聚糖的浅孔载体合成及其固定化菊粉酶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固定化酶研究现状
        1.1.1 固定化酶简介
        1.1.2 固定化酶策略
        1.1.3 固定化酶载体研究现状
    1.2 玻璃微珠与壳聚糖研究现状
        1.2.1 玻璃微珠简介
        1.2.2 改性玻璃微珠研究现状
        1.2.3 壳聚糖固定化酶载体研究现状
        1.2.4 壳聚糖/玻璃微珠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2.5 壳聚糖材料制孔研究现状
    1.3 菊粉酶与低聚果糖研究现状
        1.3.1 菊糖及菊粉酶简介
        1.3.2 低聚果糖简介
        1.3.3 低聚果糖生理功能
        1.3.4 低聚果糖制备方法
        1.3.5 低聚果糖分离纯化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之处
        1.4.4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研究方法
        2.2.1 席夫碱反应
        2.2.2 酰胺缩合反应
        2.2.3 苯胺蓝染色法
        2.2.4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2.2.5 葡聚糖凝胶层析
        2.2.6 膜分离技术
        2.2.7 糖类测定方法
3 浅孔微球固定化酶载体的合成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制备羟基化玻璃微珠
        3.2.2 制备氨基化玻璃微珠
        3.2.3 制备1%壳聚糖溶液
        3.2.4 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制备浅孔微球载体
        3.2.5 戊二醛交联制备浅孔微球载体
        3.2.6 化学组分分析
        3.2.7 形貌分析
        3.2.8 红外光谱分析
        3.2.9 热重-差热同步分析
        3.2.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3.2.11 X射线衍射分析
        3.2.12 染色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羟基及氨基化改性的验证
        3.3.2 合成途径的选择
        3.3.3 染色分析
        3.3.4 化学组分分析
        3.3.5 FT-IR分析
        3.3.6 TGA-DSC分析
        3.3.7 XRD分析
        3.3.8 XPS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浅孔微球载体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制备接枝柔性臂浅孔微球载体
        4.2.2 制备纯化菊粉酶
        4.2.3 制备固定化菊粉酶
        4.2.4 偶联率测定
        4.2.5 菊粉酶活力测定
        4.2.6 pH及温度适应性分析
        4.2.7 稳定性分析
        4.2.8 动力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接枝柔性臂浅孔微球载体的验证
        4.3.2 菊粉酶纯化分析
        4.3.3 制备固定化菊粉酶的单因素分析
        4.3.4 制备固定化菊粉酶的正交试验分析
        4.3.5 菊粉酶酶学性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柔性固定化菊粉酶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菊芋品种选取及糖类组分分析
        5.2.2 菊芋菊糖提取及还原糖种类鉴定
        5.2.3 菊芋菊糖纯化
        5.2.4 蔗糖酶水解菊糖
        5.2.5 果聚糖制备
        5.2.6 固定化菊粉酶水解果聚糖
        5.2.7 固定化菊粉酶柱连续制备低聚果糖
        5.2.8 钼酸铵比色法测果糖
        5.2.9 苯酚-硫酸法测总糖
        5.2.10 HPLC-RI法测葡萄糖和低聚果糖
        5.2.11 质谱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菊芋品种的选取
        5.3.2 影响菊芋菊糖提取的因素
        5.3.3 蔗糖酶水解菊糖的验证
        5.3.4 蔗糖酶水解菊糖的优化工艺
        5.3.5 柔性固定化菊粉酶水解果聚糖的验证
        5.3.6 柔性固定化酶制备低聚果糖的优化工艺
        5.3.7 固定化酶柱连续制备低聚果糖的工艺探索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D.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得奖情况
    E.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2)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低聚果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功能性低聚糖
        1.1.1 功能性低聚糖的市场前景
        1.1.2 功能性低聚糖的应用
    1.2 低聚果糖
        1.2.1 低聚果糖的研究现状
        1.2.2 低聚果糖的安全性
    1.3 果糖基转移酶
    1.4 酶的分离纯化
    1.5 固定化酶技术
        1.5.1 固定化酶
        1.5.2 固定化酶的优点
        1.5.3 固定化酶制备方法
    1.6 壳聚糖与固定化酶
    1.7 研究意义
    1.8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游离果糖基转移酶的制备
        2.2.2 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
        2.2.3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低聚果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2.2.4 低聚果糖的测定
        2.2.5 固定化酶生产低聚果糖工艺流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游离果糖基转移酶制备条件的确定
        3.1.1 培养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3.1.2 培养时间对酶活的影响
        3.1.3 初始pH对酶活的影响
        3.1.4 接种量对酶活的影响
        3.1.5 装液量对酶活的影响
        3.1.6 转速对酶活的影响
    3.2 固定酶条件的选择
        3.2.1 酶的添加量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3.2.2 吸附交联pH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3.2.3 吸附交联温度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3.2.4 吸附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3.2.5 戊二醛量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3.3 固定化酶生产低聚果糖工艺条件的优化
        3.3.1 蔗糖浓度对低聚果糖含量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低聚果糖含量的影响
        3.3.3 反应pH对低聚果糖含量的影响
        3.3.4 不同含酶量和不同时间对低聚果糖含量的影响
        3.3.5 响应面实验
        3.3.6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热稳定性
        3.3.7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操作稳定性
        3.3.8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贮存稳定性
4 讨论
    4.1 优良发酵菌株筛选
    4.2 果糖基转移酶固定化技术
    4.3 固定化酶生产低聚果糖技术优化
    4.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 结论
    5.1 果糖基转移酶发酵工艺参数
    5.2 固定化酶工艺条件的确定
    5.3 固定化酶生产低聚果糖工艺参数
    5.4 固定化酶的稳定性
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菊粉内切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及酶法生产低聚果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菊粉与低聚果糖
    1.2 低聚果糖的生理功效
        1.2.1 不可消化和低热量值
        1.2.2 改善脂代谢
        1.2.3 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
        1.2.4 促进矿物质的吸收
    1.3 低聚果糖的生产
    1.4 菊粉酶
    1.5 酶的固定化方法
    1.6 标签化蛋白
    1.7 杂糖的去除
    1.8 选题依据及意义
第2章 菊粉内切酶的标签化构建及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菌株与质粒
        2.2.2 酶、试剂盒和药品
        2.2.3 主要实验仪器
        2.2.4 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
        2.2.5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氨基酸标签及菊粉内切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生物学分析
        2.3.2 标签化菊粉内切酶基因的克隆
        2.3.3 重组质粒pPIC9K-标签化INU2的构建
        2.3.4 重组质粒pPIC9K-INU2-aa的验证
        2.3.5 毕赤酵母GS115电转化验证
        2.3.6 阳性转化子的诱导表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合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应用和标签化菊粉内切酶的固定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菌株与质粒
        3.2.2 酶、药品和试剂盒
        3.2.3 主要实验仪器
        3.2.4 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3.2.5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GAPZaA-INU2aa的验证
        3.3.2 pAOX-a-Factor-INU2aa-3'AOX TT片段和pGAPZαA-INU2-aa的克隆
        3.3.3 pAOX-INU2-aa-pGAP-INU2-aa表达载体的验证
        3.3.4 pAOX-INU2-aa-pGAP-INU2-aa重组酵母转化子的筛选
        3.3.5 pAOX-INU2-aa-pGAP-INU2-aa与pPIC9K-INU2-aa重组酵母摇瓶发酵比较
        3.3.6 菊粉内切酶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固定化比较
        3.3.7 菊粉内切酶用氨基树脂固定化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菊粉内切酶酶法生产低聚果糖及杂糖的去除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菌株、酶与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菊粉内切酶与菊粉反应液的薄层分析
        4.3.2 菊粉内切酶与菊粉反应液的液相检测分析
        4.3.3 醇沉法去除低聚果糖中还原糖的效果分析
        4.3.4 CaO法除还原糖的分析
        4.3.5 枯草芽孢杆菌法去除还原糖的分析
        4.3.6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和葡萄糖氧化酶联合除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双酶体系固定化生产蔗糖源低聚果糖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低聚果糖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3 果糖基转移酶概述
        1.3.1 果糖基转移酶催化反应机理
        1.3.2 果糖基转移酶的来源
        1.3.3 果糖基转移酶的性质研究
    1.4 葡萄糖异构酶概述
        1.4.1 葡萄糖异构酶的性质研究
        1.4.2 葡萄糖异构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5 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6 固定化载体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7 课题的确定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实验步骤和方法
        2.1.2.1 实验步骤
        2.1.2.2 菌体的培养及收集
        2.1.2.3 果糖基转移酶的提取
        2.1.2.4 树脂的转型
        2.1.2.5 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
        2.1.2.6 果糖基转移酶酶活测定方法
        2.1.2.7 糖组分测定方法
        2.1.2.8 固定化酶活回收率
        2.1.2.9 扫描电镜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果糖基转移酶提取方法的选择
        2.2.2 固定化载体的选择
        2.2.3 固定化前后树脂超微结构的观察
        2.2.4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2.2.4.1 加酶量的选择
        2.2.4.2 吸附时间的选择
        2.2.4.3 吸附温度的选择
        2.2.4.4 吸附pH的选择
        2.2.4.5 交联剂戊二醛浓度的选择
        2.2.4.6 戊二醛交联时间的选择
        2.2.4.7 戊二醛交联温度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应用参数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和步骤
        3.1.2.1 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方法
        3.1.2.2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活测定方法
        3.1.2.3 糖组分测定方法
        3.1.2.4 动力学常数Km的测定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最适温度
        3.2.2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最适pH
        3.2.3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操作稳定性
        3.2.4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的动力学常数
        3.2.5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装柱反应
        3.2.5.1 不同流速对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装柱反应的影响
        3.2.5.2 不同温度对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装柱反应的影响
        3.2.5.3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低聚果糖底物蔗糖的转化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应用参数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仪器
        4.1.2 实验方法和步骤
        4.1.2.1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酶活测定方法
        4.1.2.2 糖组分测定方法
        4.1.2.3 动力学常数Km的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
        4.2.2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pH
        4.2.3 无机盐离子对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酶活的影响
        4.2.4 固定化酶的操作稳定性
        4.2.5 固定化酶的动力学常数
        4.2.6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装柱反应
        4.2.6.1 不同温度对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装柱反应的影响
        4.2.6.2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作用低聚果糖混合液的转化情况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酶固定化联用生产低聚果糖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仪器
        5.1.2 实验方法和步骤
        5.1.2.1 固定化酶的制备
        5.1.2.2 糖组分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双酶联用分步处理生产低聚果糖
        5.2.1.1 双酶联用分步反应工艺流程
        5.2.1.2 双酶联用分步反应情况
        5.2.2 双酶联用串联处理生产低聚果糖
        5.2.2.1 双酶联用串联反应工艺流程
        5.2.2.2 双酶联用串联反应情况
        5.2.3 双酶联用补料处理生产低聚果糖
        5.2.3.1 补料工艺流程
        5.2.3.2 补料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5.2.4 操作稳定性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6)应用纳滤技术纯化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雪莲果的研究进展
        1.1 化学成分
        1.2 生物活性
        1.3 毒性研究
    2 低聚果糖的研究进展
        2.1 低聚果糖和菊粉的生物活性
        2.2 低聚果糖生产及纯化方法
    3 纳滤技术及其应用
        3.1 纳滤技术简介
        3.2 纳滤膜特点
        3.3 纳滤分离机理
        3.4 纳滤膜材料及组件
        3.5 膜污染及清洗技术
        3.6 纳滤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雪莲果中糖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1 苯酚硫酸比色法的建立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讨论
    2 高效液相-示差折光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3 干物质占鲜重百分比测定
        3.1 方法
        3.2 结果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雪莲果总糖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1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纳滤法纯化雪莲果中低聚果糖
    1 材料
    2 方法及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及低聚果糖的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功能性低聚糖的概述
        1.1.1 功能性低聚糖的发展背景
        1.1.2 功能性低聚糖的应用价值
        1.1.3 功能性低聚糖的应用开发进展
        1.1.4 功能性低聚糖的发展状况
    1.2 低聚果糖概述
        1.2.1 低聚果糖定义及化学结构
        1.2.2 低聚果糖安全性
        1.2.3 低聚果糖的理化性质
        1.2.4 低聚果糖的生理功能
        1.2.5 低聚果糖的生产原理
        1.2.6 低聚果糖的生产方法介绍
        1.2.7 常见的工业化生产方法的比较
    1.3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原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来源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4 主要培养基
    2.2 实验方法
        2.2.1 黑曲霉斜面培养
        2.2.2 黑曲霉种子培养
        2.2.3 黑曲霉摇床发酵培养
        2.2.4 菌体的制备
        2.2.5 产酶反应
        2.2.6 酶活测定方法
        2.2.7 发酵产酶条件的确定
        2.2.8 酶反应合成低聚果糖产量最佳工艺
        2.2.9 固定化方法的选择
        2.2.10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2.3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及FOS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
        2.3.1 30L发酵罐生产FOS的研究
        2.3.2 菌丝的提取
        2.3.3 固定化酶的制备
        2.3.4 固定化工艺的确定
        2.3.5 工业化生产FOS的最佳工艺确定
        2.3.6 真空冷冻干燥
    2.4 FOS检测方法
        2.4.1 HPLC检测
        2.4.2 化学法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发酵产酶条件的确定
        3.1.1 碳源的影响
        3.1.2 氮源的影响
        3.1.3 最佳初始pH确定
        3.1.4 培养温度对低聚果糖合成的影响
        3.1.5 最佳培养时间的确定
        3.1.6 最佳接种量的确定
        3.1.7 正交试验
    3.2 果糖基转移酶反应特性研究
        3.2.1 最适pH值的确定和pH稳定性
        3.2.2 反应温度的确定
        3.2.3 反应时间的确定
        3.2.4 初始蔗糖浓度对酶反应的影响
        3.2.5 果糖基转移酶的动力学常数
        3.2.6 正交试验
    3.3 固定化方法的选择
        3.3.1 包埋材料的选择
        3.3.2 以海藻酸钠为材料的固定方式的确定
        3.3.3 戊二醛为交联剂时固定化条件的选择
        3.3.4 加酶量的选择
        3.3.5 吸附pH的选择
        3.3.6 吸附时间的选择
        3.3.7 吸附温度的选择
        3.3.8 戊二醛用量对酶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9 交联时间的选择
        3.3.10 交联温度的选择
        3.3.11 氯化钙浓度对酶固定率的影响
        3.3.12 海藻酸钠浓度对颗粒强度和FOS产率的影响
        3.3.13 正交试验
        3.3.14 固定化酶生产工艺流程的最终确定
    3.4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反应条件的优化
        3.4.1 含酶量不同的固定化酶在不同时间的FOS产率
        3.4.2 温度对FOS产率的影响
        3.4.3 底物浓度对FOS产率的影响
        3.4.4 pH对FOS产率的影响
        3.4.5 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比较
        3.4.6 酶的动力学常数
        3.4.7 反应进程曲线的比较
    3.5 固定化酶连续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
        3.5.1 固定化酶分批式制备低聚果糖
        3.5.2 固定化酶连续制备低聚果糖
    3.6 固定化酶使用寿命
        3.6.1 固定化酶操作稳定性
        3.6.2 固定化过程影响FOS产率的分析
    3.7 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低聚果糖
        3.7.1 共晶点和共融点测定结果
        3.7.2 样品厚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3.7.3 预冷冻速率对于燥效果的影响
        3.7.4 加热温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3.7.5 真空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3.7.6 冷阱温度对干燥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4.1 发酵产酶最佳条件的确定
    4.2 游离果糖基转移酶反应特性确定
    4.3 固定化方法的选择
    4.4 最佳固定化条件的确定
    4.5 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反应条件的优化
    4.6 固定化酶连续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
    4.7 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的确定
    4.8 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低聚果糖工艺的研究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8)产菊粉酶微生物水解菊芋粉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菊芋概述
        1.1.1 菊芋的成分
        1.1.2 菊粉的化学结构
        1.1.3 菊粉的来源
        1.1.4 菊粉的理化性质
        1.1.5 菊芋的研究利用
        1.1.6 我国菊芋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1.2 微生物菊粉酶的研究现状
        1.2.1 菊粉酶
        1.2.2 菊粉酶的分类及性质研究
        1.2.3 产菊粉酶的菌种
    1.3 菊粉酶的应用
        1.3.1 菊粉酶在高果糖浆生产中的应用
        1.3.2 应用内切菊粉酶生产低聚果糖
        1.3.3 菊粉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1.3.4 在研究和应用菊粉酶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1.4 菊粉酶的固定化
        1.4.1 固定化生物催化剂
        1.4.2 酶的固定化方法
        1.4.3 固定化菊粉酶在生产中的应用
        1.4.4 霉菌的细胞固定化方法
    1.5 本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菊粉酶发酵条件优化及酶性质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材料
        2.2.2 仪器设备
        2.2.3 微生物培养
        2.2.4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菊粉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2.3.2 菊粉酶酶学性质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菊粉酶水解菊芋粉的条件研究及应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设备
        3.2.3 微生物培养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菊粉酶水解菊芋粉条件研究
        3.3.2 菊粉酶水解菊芋原料发酵生产琥珀酸的初步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细胞水解菊粉制备果糖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微生物培养
        4.2.4 细胞固定化方法
        4.2.5 细胞转化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细胞生长及产酶曲线
        4.3.2 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4.3.3 固定化细胞性质研究
        4.3.4 贮存稳定性
        4.3.5 反复分批转化实验
        4.3.6 果糖的初步定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壳聚糖微球的短乳杆菌固定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糖异构酶研究进展
        1.1.1 葡萄糖异构酶的功能
        1.1.2 葡萄糖异构酶的来源
        1.1.3 葡萄糖异构酶的生物学性质
    1.2 短乳杆菌的研究进展
        1.2.1 短乳杆菌的生长研究进展
        1.2.2 短乳杆菌的应用研究进展
        1.2.3 短乳杆菌葡萄糖异构酶研究进展
    1.3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研究进展
        1.3.1 游离酶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1.3.2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研究进展
        1.3.3 短乳杆菌葡萄糖异构酶的固定化研究概况
    1.4 葡萄糖异构酶的应用
        1.4.1 葡萄糖异构酶用于果葡糖浆的生产
        1.4.2 葡萄糖异构酶用于乙醇的生产
    1.5 壳聚糖作为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的载体研究进展
        1.5.1 壳聚糖的结构及性质
        1.5.2 壳聚糖直接作为固定化载体
        1.5.3 壳聚糖衍生物作为固定化载体
        1.5.4 壳聚糖与其他物质共同作为固定化载体
    1.6 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述
        1.6.1 固定化细胞的定义
        1.6.2 细胞固定化方法
        1.6.3 固定化细胞的性质
        1.6.4 固定化细胞在工业上的应用
    1.7 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3 创新点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短乳杆菌产葡萄糖异构酶培养基
    2.1 材料与设备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3 供试菌株
        2.1.4 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的活化
        2.2.2 培养方法
        2.2.3 葡萄糖异构酶活力的测定
        2.2.4 果糖标准曲线的测定
    2.3 试验设计
        2.3.1 Plackett-Burman 试验
        2.3.2 最陡爬坡试验
        2.3.3 响应面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果糖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
        2.4.2 葡萄糖异构酶活力关键影响因子的确定
        2.4.3 最陡爬坡试验逼近最大响应面区域
        2.4.4 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短乳杆菌固定化条件的研究
    3.1 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培养基
    3.2 试验方法
        3.2.1 壳聚糖脱乙酰度测定方法
        3.2.2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3.2.3 短乳杆菌细胞的培养与收集
        3.2.4 短乳杆菌葡萄糖异构酶的固定化
        3.2.5 固定化短乳杆菌葡萄糖异构酶活力的测定
        3.2.6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壳聚糖脱乙酰度测定结果
        3.3.2 游离菌体的酶活力
        3.3.3 给酶量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4 吸附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5 吸附温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6 戊二醛溶液浓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7 交联时间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8 交联温度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
        3.3.9 固定化条件的优化
    3.4 小结
第四章 固定化细胞性质的研究及固定化细胞分批转化试验
    4.1 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固定化细胞的性质研究
        4.2.2 固定化细胞的分批转化试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固定化细胞的性质
        4.3.2 固定化细胞的分批转化试验
    4.4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固定化技术生产蔗果低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定化技术生产蔗果低聚糖
    1.1 固定化酶法生产蔗果低聚糖
    1.2 固定化细胞或菌丝体生产蔗果低聚糖
    1.3 共固定化生产蔗果低聚糖
2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2.1 存在的问题
    2.2 今后发展方向

四、固定化黑曲霉细胞与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玻璃微珠交联壳聚糖的浅孔载体合成及其固定化菊粉酶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D]. 杨洋. 重庆大学, 2020(02)
  • [2]固定化果糖基转移酶生产低聚果糖的研究[D]. 袁伟岗.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6)
  • [3]菊粉内切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及酶法生产低聚果糖[D]. 白洋. 山东大学, 2016(04)
  • [4]双酶体系固定化生产蔗糖源低聚果糖的工艺研究[D]. 王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5]酶工程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A]. 陈芳艳,王林川,冯定远,左建军. 饲料酶制剂的研究与应用, 2009
  • [6]应用纳滤技术纯化雪莲果中低聚果糖的研究[D]. 任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果糖基转移酶的固定化及低聚果糖的生产工艺研究[D]. 丁继程. 天津科技大学, 2009(04)
  • [8]产菊粉酶微生物水解菊芋粉的应用研究[D]. 任玮. 江南大学, 2008(03)
  • [9]基于壳聚糖微球的短乳杆菌固定化技术研究[D]. 王云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10]固定化技术生产蔗果低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J]. 何熙璞,张敏,姚评佳,魏远安.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标签:;  ;  ;  ;  ;  

固定化黑曲霉细胞和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含量低聚果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