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段丽杰[1](2020)在《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大庆市三所本科院校为例》文中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个学生必备的生存技能,尤其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良好的信息素养更是其成功走向社会的前提与保证。论文以信息素养的内涵及评价标准为理论依据,聚焦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旨在探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以大庆区域三所本科院校120名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从信息素养的四个维度进行线上调查,调查结果利用SPSSAU软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庆市三所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水平整体偏低,且其信息素养水平不受性别限制,但与是否接受文献检索课程教育有关。具体表现在信息意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方面都低于中等水平,接受过文献检索课程教育的学生在信息能力上高于未接受文献检索课程教育的学生。论文以为国家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在综合分析了影响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水平内外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大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自身,学校教育,信息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网络利用率;开设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模式;树立信息化的现代教育观念;提升教育者的信息素养水平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为三所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为大庆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为其他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地区在英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周乐[2](2019)在《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兰州市七里河区X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学习资源,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尤其在中小学教学方面。微课应用于小学教学上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以几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为载体,主题突出,将声光动集于一体,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反复利用,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与温故;它应用于翻转课堂,提高学习效率,支持个性化教学。微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形式,且有序完善的微课视频资源库也丰富了教师的备课资源,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借助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兰州市七里河X小学的13位数学教师和243名学生进行调查,对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大多数教师接受微课的时间都在2年以上,部分教师经常参加微课培训活动,微课在课堂上应用频率不高,主要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学生喜欢动画视频类的教学资源,喜欢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并且非常愿意课下使用微课进行学习。(2)教师获取微课的主要途径是同事(朋友)推荐,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微课的频率并不高,教师制作微课常借助PPT录屏。(3)教师倾向于将微课应用于课后针对指导,学生更喜欢教师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应用到微课,教师在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教学最常用到微课,只有少数学生经常在课下使用微课进行学习。(4)教师普遍认为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对微课适用于小学数学的态度是积极的,微课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明显的作用。结合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的结果,对影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将影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的因素主要归因于资源库建设,学校环境,教师层面,学生家庭层面这四点上。最终结合所找出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现状的建议,在学校层面:(1)完善微课资源库(2)强化微课团队建设(3)加强微课宣传力度;在教师层面:(1)摆正微课应用观(2)积极参与微课观摩学习(3)提高微课制作与应用水平。
邓浪[3](2017)在《基于“微课”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以海南医学院为例》文中认为分析了微课用于文献检索教学的研究现状与可行性,结合海南医学院的实际情况,选择将微课介入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分析教学环境、设计教学环节、开展教学实践,以及调查教学效果,证实了微课介入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赵志宏[4](2016)在《地方高校文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以大理大学为例》文中认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简称"文检课")是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在我国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我国的文检课教学始于1984年,历经30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以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状况等为调查内容,通过对大理大学文检课教学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现存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探讨既适合地方高校学校实情又符合学生需求的文检课教学改革策略。
耿晓宁,赵莉[5](2014)在《近10年检索课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利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了20042013年间检索课研究方面的论文,归纳了论文在图情核心期刊上的发表情况,重点分析论述了检索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信息素质教育3个主题内容。指出通过检索课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促进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检索课的终极目标。
蒋冠裙[6](2014)在《军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课程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文献检索课程的起源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军校图书馆文献检索课程的弊端和不足,主要是受重视程度较低,对文检课的理解有偏差,课程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度不够等。并提出了文检课改革的措施,其中重点探索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嵌入式、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吕淑仪[7](2013)在《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文检课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根据我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确立了以专业课与文检课相互融合的以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获取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更新知识及创新的能力。
冯霞,罗敏[8](2013)在《试论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培养》文中提出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是培养信息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信息素质培养的内容进行了概述,进而总结了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对培养信息素质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培养信息素质的措施。
袁锡宏[9](2011)在《泛在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文中研究表明泛在网络化时代,文献信息资源的特性有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老化程度加快,因此,文献检索课应更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饶志华,衣春霞[10](2010)在《基于Library2.0理念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新范式》文中提出Library1.0演变为Library2.0是一次技术的更新,也是一种理念的转变。Library2.0时代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应利用新技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内容。
二、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大庆市三所本科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4.研究框架 |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1 信息素养概念界定 |
1.2 信息素养的内涵 |
1.3 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
1.4 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
1.4.1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
1.4.2 国外信息素养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问题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统计分析法 |
2.3 研究对象 |
2.4 问卷编制 |
2.4.1 问卷设计 |
2.4.2 问卷检验 |
2.5 问卷施测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基本情况调查结果 |
3.1.1 样本中男女生调查情况 |
3.1.2 样本中文献检索课程教育调查情况 |
3.2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
3.2.1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意识现状 |
3.2.2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知识现状 |
3.2.3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能力现状 |
3.2.4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道德现状 |
3.2.5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整体现状 |
3.3 大庆市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问题分析 |
3.3.1 问卷发现 |
3.3.2 问题讨论 |
第四章 问题归因与培养策略 |
4.1 问题归因 |
4.1.1 内在因素 |
4.1.2 外在因素 |
4.2 培养策略 |
4.2.1 学生自身方面 |
4.2.2 学校教育方面 |
4.2.3 信息环境方面 |
结语 |
1.研究发现 |
2.研究结果 |
3.论文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
《调查量表》的一级指标 |
《调查量表》的二级指标 |
(2)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兰州市七里河区X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微课研究综述 |
(二)国内微课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基本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一)教师与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
1.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
2.学生对微课的认识 |
(二)教师制作微课的情况 |
1.教师获取微课的主要途径 |
2.教师动手制作微课的频率 |
3.教师微课制作的方法 |
(三)微课应用的教学环节 |
1.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的时段 |
2.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的环节 |
3.教师应用微课教学的内容 |
4.学生对微课应用时段的偏好 |
5.学生课下使用微课学习的情况 |
(四)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1.微课应用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 |
2.微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
五、影响微课在小学数学应用现状的因素分析 |
(一)资源库因素 |
1.网络资源库混乱 |
2.学校资源库建设不完善 |
(二)学校因素 |
1.学校微课制作环境较差 |
2.学校微课学习应用氛围减退 |
(三)教师因素 |
1.教师应用态度不积极 |
2.教师制作微课困难 |
3.教师生硬将微课应用于课堂 |
(四)学生家庭因素 |
1.学生缺乏硬件条件 |
2.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
六、改善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现状的建议 |
(一)学校方面 |
1.学校完善微课资源库 |
2.学校强化微课团队建设 |
3.学校加强微课宣传力度 |
(二)教师方面 |
1.教师摆正微课应用观 |
2.教师积极参与微课观摩学习 |
3.教师提高微课制作与应用水平 |
七、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基于“微课”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以海南医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微课应用于文献检索教学的现状 |
3 微课应用于文献检索教学的可行性 |
4 微课应用于文献检索教学的设计和实践 |
4.1 教学环境分析 |
(1) 医学生课程数量多, 学生负担重 |
(2) 文献数据库访问权限受限, 学生联网不便 |
(3) 学生自律性差, 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高 |
4.2 教学环节设计 |
4.3 教学实践体会 |
4.4 教学效果调查 |
5 结语 |
(4)地方高校文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以大理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和问题 |
(一)课程情况 |
(二)师资情况 |
(三)学生方面的情况 |
(四)教学情况 |
二、原因分析 |
(一)学校对文检课重视不够 |
(二)文检课缺乏必要的宣传 |
(三)广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 |
(四)师资队伍薄弱 |
(五)教学手段单一 |
(六)教研活动缺失 |
三、对策 |
(一)领导重视 |
(二)加大宣传力度 |
1. 多种方式宣传 |
2. 多方面宣传 |
3. 多层次宣传 |
(三)课程建设 |
(四)师资队伍建设 |
(五)教学改革 |
1. 三转变 |
2. 三改变 |
3. 三结合 |
(六)开展教学实践中心、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建设 |
(5)近10年检索课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数量统计 |
2 文献统计结果分析 |
2.1 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分布 |
2.2 论文主题分布 |
3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3.1 检索课教学方法研究成果 |
3.1.1 基于项目课程的检索课教学方法 |
3.1.2 专业知识融入检索课的教学方法 |
3.1.3 通过创新考核方式提高检索课效果的教学方法 |
3.2 检索课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 |
3.3 检索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
(6)军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课程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和现状 |
1.1 文献检索课程的起源 |
1.2 文献检索课程的现状 |
2 目前文献检索课程的弊端与不足 |
2.1 文献检索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各方面支持不够 |
2.2 对文献检索课程的理解有偏差 |
2.3 文献检索课程内容陈旧, 教学效果不佳 |
2.4 文献检索课程的针对性不强, 与相关学科的融合度不够 |
3 文献检索课程改革探新 |
3.1 提高文献检索课的地位 |
3.2 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
3.3 推广嵌入式、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
(7)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文检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与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关系 |
1.1 卓越工程师培养与信息获取的关系 |
1.2 高校文献检索课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系 |
2 高校文献检索课现状 |
2.1 学校对文献信息检索课重要性认识不足 |
2.2 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之间产生脱节 |
2.3 文检课内容安排不合理 |
2.4 授课与实践的矛盾 |
2.5 各学科教师与文检课老师间缺乏交流与优势互补 |
3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文献检索课模式的思考 |
3.1 加强“能力”培养, 突出与学科专业的紧密融合 |
3.2 注重教学内容的精选 |
3.3 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 |
3.4 文检课应与课程设计、科研项目研究相融合 |
4 文检课的设计思路 |
4.1 培养新生的信息意识 |
4.2 结合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 |
4.3 组织专业课和文检课的跨学科授课团队 |
4.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
5 结语 |
(8)试论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素质培养概述 |
1.1 信息意识的培养 |
1.2 信息能力的培养 |
1.3 信息道德的培养 |
2 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对培养信息素质的意义 |
2.1 有助于明确信息需求, 增强信息意识 |
2.2 有助于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提高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
2.3 有助于遵守信息道德规范, 提高法律意识 |
3 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中培养信息素质的措施 |
3.1 丰富文献检索教学内容 |
3.2 加强文献检索师资队伍建设 |
3.3 建立科学的文献检索课考核体系 |
4 结语 |
(9)泛在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泛在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的新挑战 |
(一) 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 质量和分布无法控制 |
(二) 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
(三) 纸质文献资源逐渐数字化 |
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
(一) 打开知识导航之窗,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泛舟信息大海之中, 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
(三) 演练网海信息实战技巧, 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
(10)基于Library2.0理念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新范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传统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之不足 |
2.1 在教学内容上, 重理论轻实践 |
2.2 在教师配备上, 聘兼职弃专职 |
2.3 在教学方法上, 多陈旧少创新 |
3 Library2.0时期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新范式 |
3.1 以使用者为中心,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
3.2 注重协作学习, 构建学生的虚拟社区 |
3.3 加强资源共享,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 |
3.4 提高参与水平, 完善教学内容 |
3.5 实践无缝体验, 改进教学质量 |
四、文献检索课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专业本科生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以大庆市三所本科院校为例[D]. 段丽杰.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2]小学数学微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兰州市七里河区X小学为例[D]. 周乐.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3]基于“微课”的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以海南医学院为例[J]. 邓浪. 图书馆学刊, 2017(11)
- [4]地方高校文检课教学现状及对策——以大理大学为例[J]. 赵志宏. 大理大学学报, 2016(09)
- [5]近10年检索课研究综述[J]. 耿晓宁,赵莉. 图书馆学刊, 2014(05)
- [6]军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检索课程创新[J]. 蒋冠裙. 农业网络信息, 2014(03)
- [7]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文检课教学模式研究[J]. 吕淑仪.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3)
- [8]试论网络环境下高师文献检索课与信息素质培养[J]. 冯霞,罗敏.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02)
- [9]泛在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J]. 袁锡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04)
- [10]基于Library2.0理念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新范式[J]. 饶志华,衣春霞.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