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林业十大看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萱[1](2021)在《《说走就走的旅行—探访有故事的美景》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疫情前,随着中国游客的收入提高,出国旅游越来越流行,日本的旅游景点也非常受欢迎。预计后疫情时代会出现报复性消费,对旅游书籍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增加。笔者本次选择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探访有故事的美景》(『いますぐ行きたくなる物语のある絶景』)一书作为翻译实践文本,该文本的目的是科普相关旅游知识,唤起读者对旅游的兴趣。该书主要介绍了日本全国四十处知名美景的基本信息及其背后的故事,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人们在游览热门景点的同时,也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发展进程。语言表达虽简洁,但富有感染力。本次翻译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处,第一处是专有名词的处理。笔者基于交际翻译理论,根据语境采用了解释性翻译、文内与文外加注等翻译方法,补充了缺失的文化信息,促进了读者的理解。第二处是标题和旅游宣传语的美化处理,由于中日表达习惯的差异,如果不对原文进行适当改写,就无法达到宣传的效果。因此笔者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对标题和旅游宣传语进行了美化处理,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写译文,使之符合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向中国游客传达了日本景点的魅力。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可以带给赴日游客崭新的体验,还可以推动中日旅游业的交流和发展,也为今后此类旅游类文本提供参考。
关鹏玉[2](2021)在《地方党报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报道——以承德日报为例》文中提出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承德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是河北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为了让社会各界对承德的脱贫故事,有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认识,承德日报提出报道方式要抓"看点"、典型经验要抓"亮点"、要敢于直面"难点"的要求,为做好脱贫攻坚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张莞[4](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张慧[5](2019)在《纪录片《追梦青春》创作阐述》文中指出近年来,大学生自主创新已成为热门话题。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国内各地高校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们积极地投身到自主创新之中,这既响应了时代的号召,又提高了自身能力。同时大学生自主创新不但解决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了收入,且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毕业作品纪录片《追梦青春》的主人公就是一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大学生—昆明理工大学KMUST电车队成员。该车队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支参加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的车队,也是一个坚持独立自主创新的车队。影片主要讲述这群大学生在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独立制作方程式赛车并参加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的故事。作品从制作赛车的过程、发生的故事、遇到的挫折、解决困难的方式、最终走上赛道追逐自己心中赛车梦五个方面来展现当代大学生创新进取、不怕失败的精神。毕业作品纪录片《追梦青春》的毕业设计说明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内容:纪录片的选题背景、纪录片实地调研情况、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影片拍摄思路、拍摄方法、剪辑思路和经验教训。第一部分论述了影片的选题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及选取昆明理工大学KMUST电车队的缘由。梳理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的影像作品,并对同主题纪录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现状进行借鉴分析;第二部分论述了本片的调研及拍摄准备情况:确保影片技术创作的可实践性同时也为影片的完成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本片的拍摄思路和拍摄过程:详细介绍了拍摄时的设计、对纪录片内容的把控、拍摄过程中的设备运用、摄像方式以及临场问题的应对;第四部分是本片的剪辑制作阐述:介绍素材选择、作品粗剪、精剪、音乐音响的配合以及特效制作到输出成片整个过程,并且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论证;最后一部分则是对本片全方位总结:从记录和传播的角度,对影片实践的成果进行理论学术性的总结和思考,从而将纪录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作相结合,以便将来更好地完成同类型的纪录片创作。
缪丽娟,庄丽,鄢金灼[6](2018)在《第十四届林博会十大看点》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11月6日至9日,第十四届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在三明市会展中心举办。本次会展以"深化林业改革,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十大看点异彩纷呈——看点1举办首届绿色金融论坛:11月5日上午,由福建省发改委、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政府共同主办,以"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首届绿色金融论坛拉开序幕。活动邀请两岸知名金融专家作主题演讲,并开展互动交流。
陈举[7](2017)在《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省森林风景资源极其丰富,在中国旅游市场巨大发展的背景下,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有望成为川东北、陕南地区最重要的生态旅游区,本文将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森林公园的发展状况与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当前公园的生态环境、风景资源、基础设施等做充分的调查与评价分析,再针对公园的发展优势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理论到实践的进行具有前瞻性的旅游规划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针对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条件的综合分析,对现有森林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并且进行生态环境资源质量评价,评分总分10分,此公园得到9.4分,生态环境优良。对风景资源质量做出评价,综合分值总分30分,此公园得到25.075分,此地是优秀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提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利用条件,并且进行SOWT分析,提出旅游规划的内容要求,即公园的规划要充分发挥优势条件,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特色产品的拓展问题,旅游人才的短缺问题,做好生态保护,提高景观质量,顺应旅游市场,提高同类型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2)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对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提出主题定位,对环境容量与客源市场进行分析,环境容量经计算,公园日环境容量为55553人次,公园日游客容量为42886人次,公园年容量为1286.58万人次。客源基础市场为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天水城市群,主体市场为川陕境内其他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根据公园不同的景区拥有不同的自身资源与实际状况,规划不同的功能分区方案。再分区进行具体的建设项目与景点规划,植被景观规划,旅游产品与服务设施规划,风景资源与动植物的保护建议,基础工程的规划,以及供水与排水的规划等。此次旅游规划研究对于引导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突出自身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生态旅游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漆海云[8](2010)在《立足优势整合资金 强力推进茶叶产业》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省财政厅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铜鼓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县情和产业资源优势,充分运用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扶持茶叶产业,把茶叶产业作为强县富民?
李颖华,焦亮[9](2010)在《调整结构 突出转型 努力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文中认为看点一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打造本地招商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与央企和“三个500强”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力争在“一谷五基地”重点项目招商、现代服务业招商、龙头骨干企业招商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实现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利用国内
刘永平[10](2006)在《积极推进“汾州核桃”产业化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 山西省吕梁市是晋西一座新兴的城市,是革命老区、贫困区域,但同时又是资源大区,开发新区。开发吕梁,建设吕梁,发展吕梁,让世界了解吕梁,让吕梁走向世界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350万吕梁儿女的共同心声,更是本报关注吕梁、宣传吕梁的唯一目的。
二、2002林业十大看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林业十大看点(论文提纲范文)
(1)《说走就走的旅行—探访有故事的美景》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1章 引言 |
1.1 翻译实践的背景 |
1.2 翻译实践的意义 |
第2章 翻译过程简介 |
2.1 翻译内容概述 |
2.2 翻译进度安排 |
第3章 文本分析与译前准备 |
3.1 文本类型 |
3.2 文本特点 |
3.3 译前准备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专有名词的翻译 |
4.1.1 解释性翻译 |
4.1.2 文内与文外加注 |
4.2 标题的美化处理 |
4.3 旅游宣传语的美化处理 |
4.3.1 译入语的增释 |
4.3.2 译入语的整编 |
第5章 总结 |
5.1 翻译实践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译文对译 |
附录2 术语表 |
附录3 导师核准意见书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译着、论文以及从事的口笔译实践活动 |
致谢 |
(2)地方党报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报道——以承德日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脱贫报道要抓住“看点” |
要善抓典型经验“亮点” |
要敢于直面脱贫“难点”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1.4.1 理论基础 |
1.4.2 研究方法 |
1.5 语料来源 |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
1.5.3 标题信息处理 |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
2.1.1 词频统计 |
2.1.2 词频分布分析 |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
3.1 句法结构形式 |
3.1.1 单句式结构 |
3.1.2 组合式结构 |
3.1.3 成分缺省结构 |
3.2 句类特点 |
3.2.1 陈述句标题 |
3.2.2 疑问句标题 |
3.2.3 感叹句标题 |
3.2.4 祈使句标题 |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
4.1 引言 |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
4.2.1 词语修辞 |
4.2.2 辞格修辞 |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
5.2.1 明示行为 |
5.2.2 推理过程 |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
5.3.1 认知语境假设 |
5.3.2 语境效果 |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
第六章 结语 |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
(一) 羌区四县 |
(二) 羌族村寨 |
(三) 旅游景区 |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重点 |
(三) 研究难点 |
六、创新点与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产业融合理论 |
二、产业链理论 |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
二、自然地理状况 |
三、历史文化状况 |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一、旅游资源 |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
一、产业发展水平 |
二、市场发育程度 |
三、灾后重建 |
四、资源条件 |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
一、整体评价 |
二、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方面 |
二、企业方面 |
三、村委会方面 |
四、居民方面 |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主要结论 |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
(5)纪录片《追梦青春》创作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创作现状 |
1.3 选题的缘由与价值 |
1.3.1 选题的缘由 |
1.3.2 选题的价值 |
1.4 创作思路及方法 |
1.5 创作的创新点 |
1.6 工作流程设计 |
1.6.1 前期准备阶段 |
1.6.2 中期拍摄阶段 |
1.6.3 后期剪辑合成阶段 |
第二章 纪录片《追梦青春》前期策划 |
2.1 前期调研 |
2.2 主题设定与剧本结构 |
2.2.1 拟定主题与结构框架 |
2.2.2 人物分析 |
2.2.3 事件及伏笔设置 |
2.2.4 分镜头脚本介绍 |
第三章 中期拍摄 |
3.1 设备的选取及依据 |
3.1.1 摄像机、镜头选取 |
3.1.2 辅助设备选取 |
3.1.3 拍摄场地的选择 |
3.2 画面取景、构图设计 |
3.3 拍摄技巧 |
3.4 采访内容的设定 |
3.5 中期拍摄小结 |
第四章 后期剪辑与合成 |
4.1 素材分类管理及选取 |
4.2 解说词及文稿的撰写与编辑 |
4.2.1 同期声的采访录制 |
4.3 剪辑结构的分析 |
4.4 粗剪 |
4.5 精剪 |
4.5.1 镜头的组接逻辑 |
4.5.2 镜头的连贯性 |
4.5.3 画面与音频的匹配 |
4.5.4 字幕的制作及配乐 |
4.5.5 影片调色 |
4.6 影片输出 |
第五章 创作总结与反思 |
5.1 创作总结 |
5.2 创作启发与素材使用说明 |
5.3 创作不足与反思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附录 B:解说词 |
附录 C:创作思路文稿 |
(6)第十四届林博会十大看点(论文提纲范文)
看点1 |
看点 |
看点3 |
看点4 |
看点5 |
看点6 |
看点7 |
看点8 |
看点9 |
看点10 |
(7)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法 |
1.3.2 实地考察法 |
1.3.3 统计预测法 |
1.3.4 SWOT分析法 |
1.3.5 系统分析法 |
第2章 森林公园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2.1 森林公园的定义 |
2.2 国外森林公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2.3 国内森林公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2.4 森林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
2.4.1 合理规划森林公园的意义 |
2.4.2 森林公园的规划原则 |
2.5 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
第3章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域概况 |
3.1 地理区位条件 |
3.2 自然条件 |
3.2.1 地形地貌 |
3.2.2 土壤及母岩 |
3.2.3 气候 |
3.2.4 水文 |
3.3 生物条件 |
3.3.1 森林植被 |
3.3.2 野生动物资源 |
3.4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社会经济条件 |
3.4.1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与人口 |
3.4.2 社会经济概况 |
3.4.3 旅游业概况 |
3.4.4 森林公园社区经济条件 |
3.5 历史沿革 |
3.5.1 南江县历史沿革 |
3.5.2 南江县面积、民族状况 |
3.5.3 南江县经济状况 |
3.5.4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沿革 |
3.6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建设 |
3.6.1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现状 |
3.6.2 交通现状 |
3.6.3 景点建设现状 |
3.6.4 其它设施现状 |
3.7 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现状 |
第4章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分析 |
4.1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
4.1.1 生态环境资源质量调查 |
4.1.2 生态环境资源质量评价 |
4.2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旅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
4.2.1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
4.2.2 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
4.3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 |
4.3.1 森林公园面积 |
4.3.2 旅游适游期 |
4.3.3 区位条件 |
4.3.4 外部交通 |
4.3.5 内部交通 |
4.3.6 基础设施条件 |
4.4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SWOT分析 |
4.4.1 森林公园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
4.4.2 森林公园发展的劣势( Weaknesses ) |
4.4.3 森林公园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 |
4.4.4 森林公园发展的威胁( Threats) |
第5章 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设计 |
5.1 森林公园主题定位 |
5.2 容量估算及客源市场分析 |
5.2.1 容量估算 |
5.2.2 客源市场分析 |
5.3 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及范围 |
5.4 分区建设项目及景点规划 |
5.4.1 牟阳故城景区 |
5.4.2 光雾山景区 |
5.4.3 万字山景区 |
5.5 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
5.5.1 牟阳故城游览景区 |
5.5.2 光雾山游览景区 |
5.5.3 万字山游览景区 |
5.6 生态旅游产品与服务设施规划 |
5.6.1 生态旅游产品定位 |
5.6.2 服务设施规划 |
5.6.3 旅游路线设计 |
5.7 风景资源与动植物的保护 |
5.7.1 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 |
5.7.2 植物与动物的保护 |
5.7.3 环境保护 |
5.8 基础工程规划 |
5.9 供水工程规划 |
5.10 排水工程规划 |
5.11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图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四、2002林业十大看点(论文参考文献)
- [1]《说走就走的旅行—探访有故事的美景》翻译实践报告[D]. 李泽萱.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2]地方党报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报道——以承德日报为例[J]. 关鹏玉. 中国报业, 2021(09)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5]纪录片《追梦青春》创作阐述[D]. 张慧.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6]第十四届林博会十大看点[J]. 缪丽娟,庄丽,鄢金灼. 中国林业产业, 2018(12)
- [7]四川省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规划研究[D]. 陈举. 西华师范大学, 2017(02)
- [8]立足优势整合资金 强力推进茶叶产业[N]. 漆海云. 中国贸易报, 2010
- [9]调整结构 突出转型 努力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N]. 李颖华,焦亮. 新乡日报, 2010
- [10]积极推进“汾州核桃”产业化发展[N]. 刘永平. 中国信息报,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