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手之劳的健身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航[1](2021)在《《养生君主论》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汪琥,字苓友,号青溪子、青溪老人,江苏长州人,清代着名医家。早年习儒,后专攻医术,对张仲景《伤寒论》颇有研究,撰有《养生君主论》《伤寒论辨证广注》《痘疹广金镜录》等多部着作。《养生君主论》是汪琥的代表着作之一,主要从“心主理论”探讨疾病的病因与治疗以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该书成书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卷上为养生相关内容,卷中、卷下论内、外、妇、儿各科杂症57种及治法方药100余种。最后附有“运气摘要并图”。目前国内外对汪琥与《养生君主论》一书进行深入研究者较少,因此,本文在充分研读《养生君主论》的基础上,利用历史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等研究方法,研究汪琥及其着作《养生君主论》,梳理医家汪琥生平、主要着作,考证《养生君主论》的书名、内容、版本,分析汪琥“心主思想”理论的形成、应用,以及《黄帝内经》对汪琥“心主思想”理论的影响。并从“治心”“养心”的角度出发,研究《养生君主论》所载病证的治疗以及四种养生功法的特点。概括总结《养生君主论》一书的主要学术特点。研究目的及意义:通过对汪琥及《养生君主论》的文献研究,梳理医家汪琥生平、主要着作以及《养生君主论》一书的主要学术特点,为中医养生文献研究拓宽思路。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归纳整理、理论综述等方法,在充分研读《养生君主论》原着的基础上,梳理汪琥及《养生君主论》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整理汪琥《养生君主论》的养生思想,最终得出结论。研究结论: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对汪琥的生平、学术着作以及《养生君主论》书名、版本、全书内容进行了梳理,概括总结了汪琥其人其书以及《养生君主论》一书的主要学术特点,对养生文献研究开拓了思路。
范志文[2](2020)在《基于中医学生命观对站桩功内在养生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站桩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增力、壮体、养身保健等功效,具有整体性、主动性、协同性、简易性的特点和优势,而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生命观与形神一体生命观恰恰是站桩功特点与优势的来源与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逻辑推理、总结归纳的方法深入整理并挖掘中医学生命观与站桩功的理论渊源,以现代物理学角度分析养生过程中人体生命的内涵与规律,从站桩功特点与优势、基本形式、身体反应、神意运用、现代科学研究等十个方面入手,阐述站桩功在中医养生防病、临床诊疗、中医学术思想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站桩功的内在效应机制,运用中医学生命观对“三心并站桩”与“少林内劲一指禅”的养生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析,明晰了站桩功的效应机制,阐述了站桩功的练功要领,并提出以下观点:(1)学习站桩功第一步是了解中医学生命观;(2)学习站桩功第二步是正确的调整身形;(3)学习站桩功的核心是正确地运用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提高生命质量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练习传统健身功法来达到养生康复的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运用中医学生命观研究站桩功的内在养生机制,为传统站桩功的传承及在养生康复实践中的推广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
余晋宏[3](2019)在《王怀琪体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王怀琪是清末民初着名的武术家、体育家,也是风靡于上海,推行于全国,着名“三段教法”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始人。王怀琪于1909年进入上海中国体操学校学习,毕业之后先后在上海、江浙及山西省一带的中小学校担任体育教员及社会组织的国术教练,他不仅对体育有着深刻的研究与认识,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体育教学经验。本文以民国时期为时间背景,以王怀琪及其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关于王怀琪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类,找出王怀琪体育思想形成的来源和体育思想的内容,以及总结出王怀琪体育思想的价值作用,旨在全面地展现出王怀琪体育思想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王怀琪体育思想的内容包含着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体育思想的理论指导着体育思想的实践,而实践是理论的一种外在的展示形式,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王怀琪体育思想是体育领域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代而言,在推进全民健身战略、为学校体育培养人才目标提供借鉴和立德树人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价值。(1)弘扬传统,推动国粹普及。王怀琪悉心挖掘和改良国粹体育,为武术等传统项目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德国柏林大学副院长第姆(Diem)誉为“中国体操的Inventor(发明人)。”(2)与时俱进,引入西方体育。王怀琪积极引入西方优良的体育游戏运动,并以此为借鉴,搜集中国传统的体育游戏,编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材,也为西方体育运动在国内的传播贡献了力量。(3)身心兼备,方能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是王怀琪体育思想理论的核心,人们只有在“身”和“心”两者相结合并得到发展,才能真正达到“体育为救国雪耻之策”,同时为当今学校体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作用。(4)爱岗敬业,坚持立德树人。王怀琪对体育的爱岗敬业职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美好品德,常受到学生的拥戴与尊敬。他弘扬“以德育人”的教学理念,常将德育寓于教育中,其教法新颖,教学态度寓谐于严,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韩厚明[4](2018)在《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文中研究指明1983年底至1984年初,湖北江陵张家山M247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包含大量汉初法律文书,这是继睡虎地秦简之後法律简牍的又一重大发现。经过初步清理之後,这批竹简包括《历谱》、《二年律令》、《奏谳书》、《脉书》、《算数书》、《盖庐》、《引书》、《遣册》八种,共1200余枚竹简。《历谱》共18枚竹简,记录时代爲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至吕后二年(前186年)後九月,其中简二记录有“新降爲汉”四字,是汉王朝创立过程中的真实写照。《二年律令》共540枚竹简,是汉初吕后二年的律令摘抄,共有汉律27种、《津关令》1种,这是汉代成体系法律简牍的首次发现,弥补了汉代法律史研究资料不足的遗憾。《奏谳书》共228枚竹简,内容爲秦及汉高祖时期奏谳文书摘录,保留了奏谳文书的基本格式,对研究秦及汉初司法审判制度有重要意义。《脉书》共66枚竹简,以病候及阴阳十一脉经、脉法等爲主要内容,大部分见於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比後者保存更完好。《算数书》共190枚竹简,是实用算题合集,内容形式与传世数学文献《九章算术》类似,比後者时代早二百余年。《盖庐》共55枚竹简,以申胥(伍子胥)与盖庐(吴王阖闾)的对话爲文本形式,具有浓厚的兵阴阳色彩。《引书》共112枚竹简,是首次发现成篇的汉代导引术文献,可与马王堆《导引图》相参照。《遣册》共41枚竹简,爲随葬物品清单,其中记录有书一笥,正与出土竹简相合。值得一提的是,墓葬还出土鸠杖一枚,这说明墓主人年事已高。张家山M247号汉墓自发掘至今已有34年,全部竹简释文公布於2001年,迄今已有16年,因其竹简内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论文总计上千篇,着作数十部,相关研究纷繁复杂,因此有必要对以往研究历史进行综合梳理,同时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竹简文本进行重新校勘,对疑难词汇进行辨析考证,这也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所在。本论文共分上下两编,上编有三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介绍M247号汉墓的发掘情况,墓葬的形制及随葬物品,墓主身份,论述出土竹简的主要内容及其释文公布情况,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重点内容是对张家山汉简各部分的研究综述,以期把握既往学界的研究概况。第二章张家山汉简释文校注,这部分以《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修订本)》、《二年律令与奏谳书》所刊布的释文爲底本,吸收学界对竹简文本的校勘成果,参照整理者原图版及红外綫图版,对张家山汉简释文进行再校勘,对重点难点词汇进行校注,以疏通文意。第三章相关问题研究,包括《二年律令》编联整理与研究、重点词汇研究梳理与考证,如“颇”、“毋害”、“出入罪人”、“完刑”、“行钱”、“以上、以下”。下编主要内容是字词集释和参考文献。字词集释首先列举字词条目,其次选取有代表性的辞例1-5条,最後以时间爲序摘录学者研究成果,对其中需要补充及辨析的词条以按语形式说明。最後是本论文的参考文献。
范铜钢[5](2016)在《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挖掘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养生典籍灿若星海,养生功法贯穿始末。在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人们在生活中总结提炼了各种延年益寿之道,其间就产生了以“动”为主的养生理论与方法,后经史书记载而流传至今。面对浩如烟海的养生典籍,精华与糟粕共存,如何去粗取精,挖掘养生典籍功法技术精华,从中整理出有益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养生理论与技术就成为了当下的重点研究议题。本研究基于养生典籍所载功法技术而展开,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衍变、技术内容与技术活化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在查阅上千种养生文献资料基础上,从近百本养生书籍中收集古籍上千册,整理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近半百,提炼技术动作上千式,旨在通过典籍功法技术分析梳理养生功法技术衍变历程,探析养生典籍功法技术阶段特征,明晰养生典籍功法技术主要内容,厘清养生典籍功法技术习练规律,规范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建立养生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通过对典籍功法技术内容与功能的挖掘整理,为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奠定基础。首先,本研究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衍变历程研究发现,养生典籍功法技术主要起源于古代劳作,形成于导引疗法的发展,兴起于导引套路的形成,完善于功法结构的多样,成熟于开始进行功法编创,兴盛于术势的不断丰富,发展于健身功能的挖掘。在各势功法技术衍变方面,仿生导引五禽戏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形成于功法技术套路,成熟于功法疗效的发挥,发展于形神一体的功法特征;行气导引六字诀萌芽于日常行为的延伸,形成于行气中纳入导引动作,成熟于行气与形体动作的结合,发展于行气与形体的融合;祛病导引八段锦来源于利节宣导的功效发挥,形成于坐势与立势的各行其道,成熟于坐势与立势的共同发展,得益于功法套路的科学编创;按摩导引易筋经来源于养生典籍的增补,形成于对不同功法技术的融摄,成熟于功法传承与编创的共进,发展于功法技术动作的辨证施治。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衍变分析结果显示,研究认为功法技术动作来源于生活,功法技术设计应高于生活;功法技术动作广泛融摄,功法技术编创应编出特色;功法技术动作行立坐卧,功法技术结构应合理分配;功法技术动作种类繁多,功法技术内容应突出特征;功法技术动作注重疗效,功法技术功效应充分发挥。其次,本研究通过对养生典籍与功法技术内容进行筛选,依次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姿势、动作次数、动作结构、动作方位、动作习练时辰、动作内容类型、动作行气方法、完成动作肢体部位、动作主要技法、动作涉及穴位、动作辨证施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技术动作主要包括站势、坐势、卧势、蹲势与悬挂等基本姿势,技术动作中左右、上下与前后结构构成了动作设计的主要结构,功法技术动作习练时辰选择在丑时与寅时居多,技术动作主要包括徒手、行气、器械、存思等不同动作类型,技术动作行气方法主要以鼻纳气、不息、咽气等为主,每式技术动作完成一般需要1-4种主要肢体部位参与完成,技术动作中主要常用技法包括咽津、叉手、伸腰、叩齿等,技术动作中涉及穴位主要包括丹田穴、涌泉穴、膊井穴、解溪穴等,技术动作辨证施治主要针对头部、躯干、四肢、脏腑等展开。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统计结果,研究认为功法技术习练坐立卧三势宜均衡交替,丰富坐功加强卧功为要;凡导引三七行气宜五七,摩三咽三叩三鸣天鼓三;左右上下前后侧转多为,内外屈伸俯仰勤习为妙;东向南向导引北向行气,向日向阳明坐立卧为好;子丑寅时三辰行功慎为,卯午酉时三辰行功为宜;导引行气存思三功同行,仿生导引器械运动辅助;行气调息吐纳亦轻无声,鼻纳鼻出口纳口出为主;手功足功行功导引之根,腰身协调口鼻行气宜行;叩齿咽津伸腰叉手常行,摩摇振鼓按挽拓举并进;引泥丸摇天柱常行常为,摩丹田擦涌泉宜多宜密;目耳颈腰腹胸手足常引,脏腑气血筋脉骨肌常疏。第三,本研究通过对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理念、活化源流、活化特点、活化内容、活化流程等进行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存在诸如养生典籍种类数目繁多,功法技术分布广重复多;典籍功法技术活化成套,系统挖掘整理内容较少;典籍功法套路层出不穷,功法活化程序缺少规范;典籍功法功效论证充实,健身机制探析缺少研究;典籍功法套路活化繁多,基本技术体系建构缺失等主要问题。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功法技术活化应进行典籍功法横向纵向比较,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筛选标准;系统挖掘整理典籍功法技术,建构典籍功法技术数据系统;规范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理论框架;论证功法技术动作健身机制,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科学体系;提炼典籍功法基本技术内容,建构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第四,本研究根据对功法技术活化经验总结,提出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应遵循原真性、针对性与时代性原则;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方法主要包括复原法、提取法、借鉴法等;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内容主要包括理念内容活化、动作内容活化与套路内容活化等;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主要包括选定主题、实证分析、内容设计、功法论证、科学试验等程序;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目标应朝着技术动作分解化、层次化与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同时根据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分析结果,研究认为养生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应建立包括四种立姿(端立、正立、丁字步、八字步)、八种坐姿(端坐、踞坐、踑坐、蹲坐、跪坐、平坐、大坐、盘坐)与四种卧姿(仰卧、侧卧、曲卧、覆卧)等为主的三种基本姿势体系;包括闭目、暝心、叩齿、咽津、浴面、握固、凝神、调息等为主的八大基本技法体系;包括摩法、摇法、振法、鼓法、按法、挽法、拓法、举法等为主的八大基本手法体系;包括调息、闭息、行气、纳气、吐气、引气、咽气、散气等为主的八大基本气法体系;包括基本技法、常用技术、仿生导引、仿生行气、行气导引、脏腑导引、节气导引、诊治导引、分行导引、器械导引等为主的十大基本类别体系。
周柳莺[6](2016)在《养生勤梳头,血液顺畅流》文中研究表明头为身主宰,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适当的梳头可是养生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多梳的那两下头发,不过举手之劳,对于健康而言,说不定会有大作用。自古以来梳头作为日常保健方法之一,为历朝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唐代医家孙思邈善于养生,坚持"发宜常梳",年过一百依然身强体壮,精神硬朗;清朝慈禧太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太监为她梳头按摩,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头发脱落,否则就会发脾气。据说,慈禧到了花甲之年,
吴洁莹[7](2016)在《《云笈七签》导引术研究》文中认为张君房所着的《云笈七签》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重要文献之一。本文就《云笈七签》一书中所涉及的导引术的方法功能以及养生效应进行研究,梳理书中导引术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强身健体。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张君房所辑《云笈七签》一书的导引术进行深入研究。整理归纳书中所辑的导引养生方法,分析其导引养生功法的内容及功能。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论述其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选题的意义,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的方法等;第二章张君房与《云笈七签》,论述了张君房创作《云笈七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书中的内容概述;第三章《云笈七签》关于导引,论述关于导引术的观点与理论以及各个导引养生法的内容;第四章《云笈七签》导引术的功能分类,将书中的导引术根据其祛病功能和补益功能进行归纳分析;第五章作品的价值和影响,论述了《云笈七签》的价值和影响,以及应用的价值。第六章结论,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提炼,并且对张君房导引养生术的实践与应用进行阐述。结论:张君房编着的《云笈七签》,保存了古代珍贵的传统导引养生方法,成为研究、学习、推广的文献资料。所辑录的宋代以前的导引养生法,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功能。对提高人们的健康养生意识,丰富导引养生内容,增进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云笈七签》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的延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古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追求安逸稳定的生活,回避社会矛盾是世人的理想境界,神仙僧侣超越凡尘的处世之道就被竞相效尤。《云笈七签》中的导引和养生等功法的合理性、有效性还有待于不断地商榷,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宣扬,多半带有浮夸的成分,这就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客观务实地分析问题。
魏刚[8](2013)在《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研究》文中提出传统体育养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进程而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它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功效。但遗憾的是,尽管在几千年的传统体育养生实践中,人们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思想,但是这些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犹如散乱的珍珠,散落在传统体育养生的实践和文献资料中,而没有将其捡起穿成一串,形成一套系统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专论。基于此,本研究以思想史为切入点,对传统体育养生展开思想史层面的研究,旨在形成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专论,为丰富传统体育养生理论和推动传统体育养生健康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具有科学价值的理论体系。本研究以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手段,通过探寻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发展轨迹,厘清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发展的历史;在对传统体育养生经典和精英话语反思基础上,依托支配人们传统体育养生实践的知识、理论和信仰等一般的知识为素材,建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并获得相应的结论:第一,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时空语境下,在传统体育养生实践基础上反复思索后形成的对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和生命的一种认知和观念。传统体育养生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一直绵延、萦绕在人们的传统体育养生实践中,支配着传统体育养生的发展。第二,基于“历史关节点”,我们将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发展历史,归纳为以下六个时期,并体现出一条历史发展的主线。即:《周易》-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源头;春秋战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秦唐时期-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发展;宋元明清-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汇聚与整理;中华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传承与转型;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丰富与多元。第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天人合一说大体是从人体内环境的统一性及人与外界自然的和谐性两个“合一”的方面来指导传统体育养生实践。调和阴阳平衡是传统体育养生的重要法则。传统体育养生根据阴阳互根和相互转化的观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和方式,从影响人体健康的内外环境中的阴阳入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意气说的根源精髓是:培补元气;调和气血;意念引导、心神宜静;形与神俱、形神兼养。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动静说包括偏重“动形养生”、偏重“静以养神”和“动静兼养”三种思想,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养生思想。
湖前[9](2013)在《举手之劳健身法》文中提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在加速,经常处于紧张的气氛中,没有充裕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里介绍一些简易的,只需举手之劳的健身法,如持之以恒,是可以收到明显的保健效果的。揉耳祖国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因此,双耳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会通过经络影响肾脏,从而给全身带来影响。从现代医学理论看,清晨摩耳,可通过刺激
李瑞旻,荀军锋,钟伟,章文春[10](2013)在《《诸病源候论》心腹痛病诸候导引法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认真系统的分析研究《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导引法的基础上,结合练习导引法的实践经验及体会,根据心腹痛病的发病机理,精心选择书中的导引条目,编创一套预防治疗心腹痛病的导引法。从原文依据、导引操作、作用机理3个方面,对每一节功法进行详细说明。不仅继承和发扬古代导引的新尝试,也是对现代中医养生治病手段的新拓展。
二、举手之劳的健身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举手之劳的健身法(论文提纲范文)
(1)《养生君主论》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养生君主论》的文献研究综述 |
1 汪琥的生平 |
1.1 汪琥其人 |
1.2 汪琥的着作 |
1.2.1 《伤寒论辨证广注》 |
1.2.2 《中寒论辨证广注》 |
1.2.3 《痘疹广金镜录》 |
1.2.4 《增补成氏明理论》 |
1.2.5 《医意不执方》 |
2 《养生君主论》基本内容研究 |
2.1 《养生君主论》的书名 |
2.2 《养生君主论》主要内容 |
2.3 《养生君主论》刊行版本 |
2.4 《养生君主论》所引医家及医籍 |
2.4.1 《养生君主论》所引医家 |
2.4.2 《养生君主论》所引医籍 |
3 《养生君主论》的养生思想研究 |
3.1 《养生君主论》“心主思想”的理论基础 |
3.1.1 《黄帝内经》“心主思想”的影响 |
3.1.2 历代医家“心主思想”的影响 |
3.1.3 后世医家对“心主思想”的发挥 |
3.2 《养生君主论》倡导“心主”的养生思想 |
3.2.1 推崇“万病皆起于心” |
3.2.2 描述“藏府皆系于心” |
3.2.3 阐明“诸事皆由于心” |
3.2.4 发挥“朱丹溪之心火理论” |
3.2.5 重视与心肾密切相关的任督二脉 |
3.3 《养生君主论》养生功法关注于“心” |
3.3.1 从“心”而论彭祖调气法 |
3.3.2 从“心”而论巢元方养生导引法 |
3.3.3 从“心”而论青溪子导引法 |
3.3.4 从“心”而论孙真人卫生歌 |
3.3.5 从“心”而论礼西居士睡功法 |
4 《养生君主论》所载病证及方剂研究 |
4.1 《养生君主论》所载病证 |
4.1.1 内科疾病 |
4.1.2 外科疾病 |
4.1.3 妇科疾病 |
4.1.4 儿科疾病 |
4.2 《养生君主论》所录方剂 |
4.2.1 《养生君主论》方剂治疗特点 |
4.2.2 《养生君主论》养生食疗方 |
4.3 《养生君主论》药物炮制法 |
5 结论 |
5.1 汪琥的生平 |
5.2 《养生君主论》基本内容 |
5.3 《养生君主论》的学术特点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2)基于中医学生命观对站桩功内在养生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中医学的生命观 |
1.1 天人合一的生命观 |
1.1.1 气为一元 |
1.1.2 天人整体 |
1.2 形神一体的生命观 |
1.2.1 人身整体 |
1.2.2 形与神俱 |
2 中医养生与气功修炼 |
2.1 中医养生 |
2.2 气功修炼 |
3 传统站桩功研究 |
3.1 站桩功的命名 |
3.2 站桩功的理论渊源 |
3.2.1 道家 |
3.2.2 佛家 |
3.2.3 武术 |
3.2.4 医家 |
3.3 站桩功的分类 |
3.3.1 从站桩高度来分 |
3.3.2 从站桩动静来分 |
3.3.3 从站桩用途来分 |
3.4 站桩功的特点与优势 |
3.4.1 整体性 |
3.4.2 主动性 |
3.4.3 协同性 |
3.4.4 简易性 |
3.5 站桩功的基本形式 |
3.5.1 下肢基本形式 |
3.5.2 上肢基本形式 |
3.6 站桩功的身体反应 |
3.7 站桩功的神意运用 |
3.7.1 导引模式 |
3.7.2 意守模式 |
3.8 站桩过程中练功反应的处理 |
3.8.1 站桩中病态反应的应对 |
3.8.2 正确对待杂念 |
3.9 站桩前后的注意事项 |
3.10 站桩功的现代医学研究 |
3.10.1 神经系统 |
3.10.2 运动系统 |
3.10.3 循环系统 |
3.10.4 呼吸系统 |
3.10.5 消化系统 |
3.10.6 泌尿系统 |
3.10.7 皮肤系统 |
4 基于中医学生命观对三心并站桩养生机制的研究 |
4.1 功法特点 |
4.2 练功要领 |
4.3 功法操作 |
4.4 养生机制 |
5 基于中医学生命观对少林内劲一指禅站桩功养生机制的研究 |
5.1 功法特点 |
5.2 功法操作 |
5.3 养生机制 |
6 启示 |
6.1 学习站桩功的第一步是了解中医学生命观 |
6.2 学习站桩功的第二步是正确的调整身形 |
6.3 学习站桩功的核心是正确地运用意识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站桩功的养生效应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个人简历 |
(3)王怀琪体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依据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目的 |
1.1.3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成果综述 |
1.2.1 体育思想概念的研究 |
1.2.2 近代体育思想的研究 |
1.2.3 民国时期三育并重体育思想的研究 |
1.2.4 民国时期女子体育的研究 |
1.2.5 现代与王怀琪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 |
1.2.6 近代与王怀琪的着作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研究的内容框架 |
2.4 研究路线 |
2.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三章 王怀琪体育思想的形成 |
3.1 王怀琪生平概述 |
3.2 王怀琪体育思想的萌芽阶段 |
3.2.1 军国民教育思潮的启发 |
3.2.2 实利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 |
3.2.3 外国教育学说的灵感 |
3.3 王怀琪体育思想的发展阶段 |
3.3.1 上海中国体操学校的培养 |
3.3.2 徐一冰先生的影响 |
3.4 王怀琪体育思想的成熟阶段 |
3.4.1 教学经历丰富了体育思想的内涵 |
3.4.2 社会活动拓宽了体育思想的视野 |
3.4.3 人才培养展示了体育思想的成果 |
第四章 王怀琪体育思想理论的研究 |
4.1 王怀琪体育思想理论的核心 |
4.1.1 “身”的发展 |
4.1.2 “心”的发展 |
4.1.3 “身”“心”结合 |
4.2 王怀琪体育思想理论的特征 |
4.2.1 古为今用 |
4.2.2 洋为中用 |
4.2.3 中西合璧 |
4.3 王怀琪体育思想理论的传播 |
4.3.1 以《中国健学社》为创新平台 |
4.3.2 以书籍为媒介 |
4.3.3 以教学实践为检验 |
第五章 王怀琪体育思想实践的研究 |
5.1 教学教材的创新 |
5.2 教学教法的创新 |
5.3 教学模式的创新 |
第六章 王怀琪体育思想的价值 |
6.1 社会价值 |
6.1.1 宣扬体育救国理念 |
6.1.2 推进全民健身战略 |
6.2 体育教育价值 |
6.2.1 丰富学校体育教材 |
6.2.2 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
6.3 育人价值 |
6.3.1 发扬爱岗敬业精神 |
6.3.2 煅铸立德树人榜样 |
第七章 结论 |
7.1 弘扬传统,推动国粹普及 |
7.2 与时俱进,引入西方体育 |
7.3 身心兼备,方能全面发展 |
7.4 爱岗敬业,坚持立德树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上编 |
第一章 张家山M247号汉墓的发掘及竹简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张家山M247号汉墓的发掘及墓主身份 |
第二节 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的公布与研究 |
一、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发布前的研究状况 |
二、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及图版公布 |
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三节 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研究综述 |
一、《二年律令》研究综述 |
二、《奏谳书》研究综述 |
三、《脉书》研究综述 |
四、《算数书》研究综述 |
五、《盖庐》研究综述 |
六、《引书》研究综述 |
七、《遣册》研究综述 |
第二章 张家山M247号汉墓竹简释文校注 |
第一节 历谱 |
第二节 二年律令 |
第三节 奏谳书 |
第四节 脉书 |
第五节 算数书 |
第六节 盖庐 |
第七节 引书 |
第八节 遣策 |
第三章 相关问题研究 |
第一节 《二年律令》编联探讨 |
第二节 汉代副词“颇”浅论 |
第三节 “毋害”词义辨析 |
第四节 “出入罪人”释义及相关问题探讨 |
第五节 完刑的再认识 |
第六节 “行钱”本义考 |
第七节 秦汉户赋缴纳对象分析 |
下编 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5)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挖掘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从古籍中挖掘整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有利于践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号召 |
1.1.2 从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健身功效考虑,有利于加快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 |
1.1.3 从大众需求出发挖掘养生典籍内容,有利于丰富全民健身传统项目内容 |
1.1.4 对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进行系统挖掘,有利于加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 |
1.2 研究问题与假设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假设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5.1 拟突破的研究重点 |
1.5.2 拟突破的研究难点 |
1.6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6.1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衍变发展研究现状 |
1.6.2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健身机制研究现状 |
1.6.3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整理活化研究现状 |
2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衍变 |
2.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衍变历程 |
2.1.1 养生功法技术起源于古代劳作 |
2.1.2 养生功法技术形成于导引疗法 |
2.1.3 养生功法技术兴起于导引套路 |
2.1.4 养生功法技术完善于功法结构 |
2.1.5 养生功法技术成熟于功法编创 |
2.1.6 养生功法技术兴盛于术势丰富 |
2.1.7 养生功法技术发展于健身功能 |
2.2 仿生导引五禽戏功法技术衍变 |
2.2.1 仿生导引五禽戏来源于模仿动物 |
2.2.2 仿生导引五禽戏形成于技术成套 |
2.2.3 仿生导引五禽戏成熟于功法疗效 |
2.2.4 仿生导引五禽戏发展于形神一体 |
2.3 行气导引六字诀功法技术衍变 |
2.3.1 行气导引六字诀萌芽于日常行为 |
2.3.2 行气导引六字诀形成于纳入动作 |
2.3.3 行气导引六字诀成熟于气形结合 |
2.3.4 行气导引六字诀发展于气形一体 |
2.4 祛病导引八段锦功法技术衍变 |
2.4.1 祛病导引八段锦来源于利节宣导 |
2.4.2 祛病导引八段锦形成于坐立各行 |
2.4.3 祛病导引八段锦成熟于坐立分行 |
2.4.4 祛病导引八段锦发展于科学编创 |
2.5 按摩导引易筋经功法技术衍变 |
2.5.1 按摩导引易筋经来源于典籍增补 |
2.5.2 按摩导引易筋经形成于融摄出新 |
2.5.3 按摩导引易筋经成熟于传编并进 |
2.5.4 按摩导引易筋经发展于辨证施治 |
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 |
3.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选取 |
3.1.1 养生典籍选取说明 |
3.1.2 养生典籍选取标准 |
3.1.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选用情况 |
3.1.4 养生典籍引录功法选用分析 |
3.1.5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概述 |
3.2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分析 |
3.2.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姿势分析 |
3.2.2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次数分析 |
3.2.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结构分析 |
3.2.4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方位分析 |
3.2.5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习练时辰分析 |
3.2.6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内容类型分析 |
3.2.7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行气方法分析 |
3.2.8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完成肢体部位分析 |
3.2.9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主要技法使用情况分析 |
3.2.10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涉及穴位分析 |
3.2.1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动作辨证施治分析 |
3.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内容讨论 |
3.3.1 坐立卧三势宜均衡交替,丰富坐功加强卧功为要 |
3.3.2 凡导引三七行气宜五七,摩三咽三叩三鸣天鼓三 |
3.3.3 左右上下前后侧转多为,内外屈伸俯仰勤习为妙 |
3.3.4 东向南向导引北向行气,向日向阳明坐立卧为好 |
3.3.5 子丑寅时三辰行功慎为,卯午酉时三辰行功为宜 |
3.3.6 导引行气存思三功同行,仿生导引器械运动辅助 |
3.3.7 行气调息吐纳亦轻无声,鼻纳鼻出口纳口出为主 |
3.3.8 手功足功行功导引之根,腰身协调口鼻行气宜行 |
3.3.9 叩齿咽津伸腰叉手常行,摩摇振鼓按挽拓举并进 |
3.3.10 引泥丸摇天柱常行常为,摩丹田擦涌泉宜多宜密 |
3.3.11 目耳颈腰腹胸手足常引,脏腑气血筋脉骨肌常疏 |
4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 |
4.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现状 |
4.1.1 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理念 |
4.1.2 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源流 |
4.1.3 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特点 |
4.1.4 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内容 |
4.1.5 健身气功功法技术活化流程 |
4.2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问题 |
4.2.1 养生典籍种类数目繁多,功法技术分布广重复多 |
4.2.2 典籍功法技术活化成套,系统挖掘整理内容较少 |
4.2.3 典籍功法套路层出不穷,功法活化程序缺少规范 |
4.2.4 典籍功法功效论证充实,健身机制探析缺少研究 |
4.2.5 典籍功法套路活化繁多,基本技术体系建构缺失 |
4.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对策 |
4.3.1 进行典籍功法横向纵向比较,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筛选标准 |
4.3.2 系统挖掘整理典籍功法技术,建构典籍功法技术数据系统 |
4.3.3 规范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理论框架 |
4.3.4 论证功法技术动作健身机制,建构典籍功法技术科学体系 |
4.3.5 提炼典籍功法基本技术内容,建构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 |
4.4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理论 |
4.4.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原则 |
4.4.2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方法 |
4.4.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内容 |
4.4.4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程序 |
4.4.5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活化目标 |
4.5 养生典籍功法基本技术体系 |
4.5.1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三种基本姿势 |
4.5.2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八大基本技法 |
4.5.3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八大基本手法 |
4.5.4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八大基本气法 |
4.5.5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十大基本类别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可能创新点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相关着述论及养生功法典籍情况统计表 |
附件二 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摘录情况统计表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7)《云笈七签》导引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依据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的目的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历史比较法 |
1.3.3 逻辑分析法 |
1.4 技术路线 |
1.5 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
1.6 研究成果综述 |
第二章 导引养生脉络 |
2.1 秦以前时期 |
2.2 汉魏时期 |
2.3 两晋南北朝时期 |
2.4 隋唐时期 |
2.5 宋元时期 |
2.6 明清时期 |
2.7 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三章 张君房与《云笈七签》 |
3.1 作者张君房的生平 |
3.2《云笈七签》的创作 |
3.3《云笈七签》的内容概述 |
第四章《云笈七签》关于导引 |
4.1《云笈七签》中导引的理论 |
4.1.1 导引之防病治病 |
4.1.2 导引之健身养生 |
4.1.3 导引之延年益寿 |
4.1.4 导引与服气 |
4.2《云笈七签》中以人名命名的功法 |
4.2.1 赤松子导引法 |
4.2.2 宁先生导引养生法 |
4.2.3 彭祖导引法 |
4.2.4 王子乔导引法 |
4.2.5 玄鉴导引法 |
4.3《云笈七签》中以气法命名的功法 |
4.3.1 噏月精法 |
4.3.2 胎息法 |
4.3.3 虾蟆行气法 |
4.3.4 龟鳖等气法 |
4.4《云笈七签》中以其他方式命名的功法 |
4.4.1 导引按摩 |
4.4.2 按摩法 |
4.4.3 化身坐忘法 |
4.4.4 明耳目诀 |
第五章 《云笈七签》导引术的功能分析 |
5.1 治疗头面五官保健导引法 |
5.2 治疗躯干部保健导引法 |
5.3 治疗四肢保健导引法 |
5.4 治疗心肝脾肺肾和去寒热保健导引法 |
5.5 治疗肠胃大小二便保健导引法 |
5.6 治疗其他不适保健导引法 |
第六章 作品的价值和地位 |
6.1 书本的价值和影响 |
6.2 “导引术”的应用效果 |
6.3 后世的影响 |
第七章 结论 |
7.1《云笈七签》保存了珍贵的导引术 |
7.2《云笈七签》导引术易于普及与推广 |
7.3 辩证认识《云笈七签》的导引术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相关概念释义 |
五、 研究框架 |
上篇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时代变迁 |
第一章 《周易》——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源头 |
一、 《周易》概述 |
二、 《周易》对传统体育养生的渗透 |
小结 |
第二章 春秋战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形成 |
一、 儒家养生思想 |
二、 道家养生思想 |
三、 墨家的养生思想 |
四、 医家养生思想 |
五、 杂家的养生思想 |
小结 |
第三章 秦唐时期——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发展 |
一、 秦、汉、三国时期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 |
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体育养生 |
三、 隋唐时期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 |
小结 |
第四章 宋元明清——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汇聚与整理 |
一、 宋元时期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 |
二、 明清时期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 |
小结 |
第五章 中华民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传承与转型 |
小结 |
第六章 新中国时期——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丰富与多元 |
一、 传统体育养生的“新体育”思想时期 |
二、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科学发展时期 |
小结 |
下篇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理论的凝练 |
第七章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天人合一说 |
一、 “天人合一”思想概述 |
二、 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天人合一”说 |
小结 |
第八章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阴阳五行说 |
一、 阴阳五行学说概述 |
二、 传统体育养生中的阴阳五行观 |
小结 |
第九章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意气说 |
一、 传统体育养生的意气说内涵与渊源 |
二、 传统体育养生意气说的根源精髓 |
三、 传统体育养生意气说在拳术养生中的体现——以太极拳为例 |
小结 |
第十章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动静兼顾说 |
一、 偏重“动形养生”的思想 |
二、 偏重“静以养神”的思想 |
三、 “动形养生”和“静以养神”思想的辨析 |
四、 “动静兼养”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 |
五、 “适度”的传统体育养生思想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访谈提纲 |
(10)《诸病源候论》心腹痛病诸候导引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腹痛候 |
2 心腹胀候 |
3 胁痛候 |
3.1 导引法:侧卧展臂法 |
3.2 导引法:正坐意想望月法 |
3.3 导引法:交手强身法 扣手强息健身法 |
四、举手之劳的健身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养生君主论》的文献研究[D]. 杨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中医学生命观对站桩功内在养生机制的研究[D]. 范志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3]王怀琪体育思想研究[D]. 余晋宏. 广州大学, 2019(01)
- [4]张家山汉简字词集释[D]. 韩厚明. 吉林大学, 2018(12)
- [5]养生典籍功法技术挖掘整理研究[D]. 范铜钢. 上海体育学院, 2016(02)
- [6]养生勤梳头,血液顺畅流[J]. 周柳莺. 青春期健康, 2016(10)
- [7]《云笈七签》导引术研究[D]. 吴洁莹. 广州大学, 2016(03)
- [8]传统体育养生思想史研究[D]. 魏刚. 苏州大学, 2013(11)
- [9]举手之劳健身法[J]. 湖前. 养生月刊, 2013(07)
- [10]《诸病源候论》心腹痛病诸候导引法探析[J]. 李瑞旻,荀军锋,钟伟,章文春. 江西中医药,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