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细菌数量调查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赵栩,车小琼,欧喻莹,郭丹,李自琼[1](2022)在《国内外院前救护车污染现状及消毒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救护车作为实施院前急救的重要载体,是一个特殊医院感染控制环境。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及分泌物等容易污染车舱环境,加之其空间小、人员较多,较长时间处于密闭状态会加重空气传播感染的风险,在抢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带来交叉感染的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有研究发现,救护车急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76%,比医院同期不用救护车住院患者的感染率高[1]。
王陈龙,姜朝新,何建安,何思杰,晏文芬,曾令恒,龙军,张洪[2](2017)在《救护车车厢消毒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在医院急救系统中,救护车是最重要的救援交通工具之一,承担着运送和抢救各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任务,在危急诊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救护车接诊的多为急症或病情严重的患者,这些患者在救护车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呕吐、大小便失禁、伤口暴露和大量出血等情况,车内环境
范力[3](2015)在《救护车内保持优良无菌环境的不同消杀方法对比》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救护车内保持优良无菌环境的消杀技术。方法对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16辆救护车消毒前后进行空气细菌培养,16辆救护车共分4组,每组均4辆,试验组为紫外线组、0.5%健之素消毒剂组、"84"消毒液组,空白对照组为清水加空气流通,比较各组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细菌菌落计数,计算杀菌率,并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 "84"消毒液组物体表面和空气中菌落数少于空白对照组、紫外线组和0.5%健之素消毒剂组(P<0.01),杀菌率则高于空白对照组、紫外线组和0.5%健之素消毒剂组(P<0.01)。"84"消毒液组物体表面和空气中均未检测出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病毒及支原体或衣原体。结论对救护车内使用"84"消毒液进行擦拭,能满足救护车内环境消毒标准的要求。
徐志红[4](2014)在《院前急救单元消毒隔离环节细化管理》文中认为院前急救作为特殊的急救单元,由于时间紧、急救环境小、条件差,病种多样复杂,急救过程中救护车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地面物表容易被病人血迹、呕吐物污染,是院内感染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文章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急救中心改进并落实院前急救消毒隔离措施,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
陈秀英[5](2013)在《院前急救中的感染隐患及预防》文中指出目的为了降低院前急救中感染的发生,探讨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针对院前急救中发生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感染的措施。结果只有加强急救车消毒管理,急救物品的消毒灭菌和管理,手卫生及防护用品的应用,才能降低院前急救中感染的发生。结论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执行防护措施对预防院前急救中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龚秀芹[6](2013)在《救护车内污染分析与处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污染情况,探讨减少污染的方法。方法在对救护车内空气采用消毒、自然通风及物品更换等措施实施前后进行采样,比较细菌污染情况。结果救护车内常用物品消毒后细菌培养菌落数低于消毒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杀菌率均>95%。结论通过建立消毒实施情况的监控管理制度,加强消毒管理,可杜绝通过救护车引起的院内感染。
钟颖珠,张国雄,彭玲,黄小平,林苑珍[7](2013)在《点而康喷雾消毒剂在救护车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应用点而康喷雾消毒剂进行救护车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6辆救护车分为3组,清水冲洗为对照组、紫外线消毒组为观察组、点而康喷雾消毒剂组为实验组。救护车应用24 h后,分别进行清水冲洗、紫外线消毒和点尔康喷雾消毒剂消毒,15、30和60 min后对救护车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和细菌培养计数及细菌鉴定。结果 6辆救护车使用24h后的菌落数平均为98.7%,清洗及消毒后15、30及60 min后,对照组菌落数为85.2、81.4、79.5 cfu/m2;观察组菌落数为58.7、41.4、25.5cfu/m2;实验组的菌落数为51.2、40.3、19.7 cfu/m2。三组杀菌率分别为19.3%、87.7%及92.5%;实验组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好于观察组,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而康喷雾消毒剂消毒方法快速、有效,杀菌力强,适用于救护车内空气、物表及院前急救设备的卫生学监测标准。
斯蒂芬·米勒,王好强,杜明甫[8](2013)在《信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名举止优雅、打扮时尚的女子在柏林登上了前往纽约的航班……达莉亚原是中东地区的一名难民,经过某恐怖组织多年的培训和包装,她摇身一变,成为意大利贵族的后裔。她加入恐怖组织的原因是她的父亲和兄弟均死于美军的枪口之下。为了复仇,她接受了死亡任务。她身上携带了一种致命的病毒,只要跟她接触的人就会被传染,其症状从一般的感冒开始,之后病毒会慢慢入侵大脑,致人死亡。虽然她自己体内也带有这种病毒,但因注射了延缓发作的药物,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发挥"武器"的效力。科学家山姆·沃特曼先前就曾留意到此种病毒的存在,但一直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恐怖行动展开后,传染病很快在美国多地爆发,民众的恐慌情绪与日俱增。谁能够阻止这场浩劫的发生呢?
欧阳敏[9](2012)在《浅谈院前急救中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院前急救系指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的医院前期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监护。由于院前急救环境差,条件有限,加上一些人为因素,在抢救患者生命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感染,这些感染不但会给患者带来躯体的痛苦、心理的压力以及经济的损失,而且严重地威胁
赵丽君[10](2012)在《急救中心院外急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其防控措施》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救中心院外急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6家网络医院急救分站的96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目前缺乏系统的院外急救患者医院感染防护岗前培训,因此急救患者入院前医院感染管理和措施缺位。院外急救医院感染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消毒措施不到位。急救中无菌操作观念不强,缺乏对救护车物品和环境质量监测。急救车内某些物品及操作的消毒流程控制不到位。结论加强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健全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提出有效防控措施。
二、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细菌数量调查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细菌数量调查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外院前救护车污染现状及消毒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救护车微生物污染现状 |
1.1 救护车总体污染严重,空气污染不容小觑 |
1.2 病原体复杂多变,耐药形势日趋严重 |
1.3 救护车污染程度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1.4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污染严重 |
1.5 不同任务类型的救护车致病菌检出率有差异 |
2 提升救护车消毒质量的必要性 |
3 救护车消毒研究进展 |
3.1 空气消毒 |
3.1.1 通风 |
3.1.2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
3.1.3 紫外线 |
3.1.4 含氯消毒液 |
3.1.5 其他消毒方法 |
3.2 环境物体表面消毒 |
3.2.1 含氯消毒液 |
3.2.2 过氧化氢消毒 |
3.3 医疗设备表面消毒 |
3.3.1 醇类消毒剂 |
3.3.2 84消毒液 |
3.3.3 季铵盐消毒湿巾 |
4 救护车消毒方法的选择 |
5 总结与展望 |
(2)救护车车厢消毒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救护车卫生标准 |
2 救护车车厢内常见致病菌 |
3 目前救护车常用消毒策略 |
4 现有救护车消毒措施 |
4.1 紫外线消毒 |
4.2 过氧乙酸消毒 |
4.3 含氯消毒液消毒 |
4.4 其他消毒方法 |
5 救护车消毒方法的选择 |
6 展望 |
(3)救护车内保持优良无菌环境的不同消杀方法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救护车的清洗及消毒方法 |
1.3 监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物体表面菌落数与杀菌率的比较 |
2.2 各组空气中菌落数与杀菌率的比较 |
2.3 各组物体表面菌种鉴定结果的比较 |
2.4 各组空气中菌种鉴定结果的比较 |
3 讨论 |
(4)院前急救单元消毒隔离环节细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调查对象 |
1.2 方法 |
2 整改措施 |
2.1 完善制度,细化管理 |
2.2 落实医疗垃圾的处置措施 |
2.3 一次性耗材管理 |
2.4 器械设备及辅助材料的管理 |
2.5 落实对院前急救人员消毒隔离防范措施的教育,特别是手卫生的干预 |
3 结果 |
4 讨论 |
(5)院前急救中的感染隐患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感染隐患 |
1.1 急救环境随机性强 |
1.2 救护车内存在污染 |
1.3 患者病种复杂不可预见 |
1.4 转运途中车辆的原因 |
2 院前急救中各种因素促使感染机会增多 |
2.1 患者因素 |
2.2 医护人员因素 |
2.3 环境因素 |
2.4 心理因素 |
3 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对预防院前急救中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
3.1 加强对出诊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
3.2 创造适宜的急救治疗环境 |
3.3 加强急救车消毒与管理 |
3.4 规范处理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 |
3.5 注意手卫生 |
3.6 尽快对创口实施清创包扎术 |
4 讨论 |
(6)救护车内污染分析与处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采样方法 |
1.3 判断标准 |
2 结果 |
2.1 污染的菌种 |
2.2 车内空气及物品污染情况 |
2.3 消毒效果 |
3 讨论 |
3.1 救护车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3.2 防止救护车内院内感染发生的措施 |
3.2.1 配备基本设施: |
3.2.2 车内空气的消毒: |
3.2.3 车内物品的消毒: |
3.2.4 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
3.2.5 运送防护措施: |
3.3 建全消毒管理制度 |
(9)浅谈院前急救中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院前急救中感染的常见原因 |
1.1 急救环境差 |
1.1.1 现场救治环境差 |
1.1.2 救护车污染严重 |
1.2 院前急救抢救治疗的特点导致感染机率增高 |
1.2.1 因“先救命、后治病”, 忽视无菌操作要求 |
1.2.2 因侵袭性操作多引起感染 |
1.2.3 创口污染增加感染的机会 |
1.3 不良心理导致自身调节功能减弱 |
2 感染的防控措施 |
2.1 创造良好的急救治疗环境 |
2.2 加强救护车消毒与管理 |
2.3 做好急救物品的消毒灭菌和管理 |
2.4 提高急救人员的素质, 加强感染的防范意识 |
2.5 尽快对创口处理和清创包扎, 减少创口开放的时间 |
2.6 做好心理护理 |
四、救护车内空气及物品细菌数量调查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院前救护车污染现状及消毒研究进展[J]. 赵栩,车小琼,欧喻莹,郭丹,李自琼.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22(01)
- [2]救护车车厢消毒现状[J]. 王陈龙,姜朝新,何建安,何思杰,晏文芬,曾令恒,龙军,张洪.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09)
- [3]救护车内保持优良无菌环境的不同消杀方法对比[J]. 范力. 中国当代医药, 2015(35)
- [4]院前急救单元消毒隔离环节细化管理[J]. 徐志红.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05)
- [5]院前急救中的感染隐患及预防[J]. 陈秀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4)
- [6]救护车内污染分析与处理对策[J]. 龚秀芹. 江苏卫生保健, 2013(03)
- [7]点而康喷雾消毒剂在救护车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研究[J]. 钟颖珠,张国雄,彭玲,黄小平,林苑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03)
- [8]信使[J]. 斯蒂芬·米勒,王好强,杜明甫. 译林, 2013(02)
- [9]浅谈院前急救中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 欧阳敏. 湖南中医杂志, 2012(03)
- [10]急救中心院外急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其防控措施[J]. 赵丽君.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