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支气管封堵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一、支气管闭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林意瑜[1](2021)在《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术后切口疼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比如术后恶心呕吐等明显影响亚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经研究发现针药复合麻醉的意义重大。故本试验通过对针药复合麻醉组及单纯麻醉组患者相关数据收集及分析,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择期行亚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单纯麻醉组)和试验组(针药复合麻醉组)各35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楔形手术)。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先以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再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在基础麻醉下,加上针刺方案为本试验的试验组:在行麻醉方案前30分钟使用针灸针针刺手术侧内关、合谷、耳穴肺部、耳穴神门,得气后,使用电针治疗仪,频率2Hz/15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病人在5~20m A以内,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未行针刺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用力肺活量/预计值(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以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PONV)情况等临床数据。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出现术后恶心呕吐较对照组频数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经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较试验组降低明显。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情况,对亚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徐正新[2](2021)在《膨胀萎陷法行肺段切除术时影响段间界面出现的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段切除术作为早期肺癌的一种手术术式已逐渐普及,术中最常用的确定段间界面的方法是膨胀萎陷法。应用膨胀萎陷法时等待段间界面出现的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而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应用仅断动脉的膨胀萎陷法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时影响段间界面出现快慢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共163名于2019.01-2020.09于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胸外科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均采用仅断动脉的膨胀萎陷法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采样。根据段间界面出现快慢分为快组(<15min)和慢组(≥15min),分析影响段间界面出现快慢的因素。结果:快组(<15min)80例,慢组(≥15min)83例。其中157例(96.3%)应用仅断动脉的膨胀萎陷法获得了清晰的段间界面,且段间界面与术前三维重建一致。快组平均界面等待时间为(11.6±1.81)min,慢组平均等待时间为(18.3±4.4)min。快组和慢组在年龄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9<0.05),分别为52(4761)和56(4967)。左侧手术的患者在快组和慢组中分别为30例(37.5%)和47例(56.7%),(P=0.014<0.05)。快组在肺功能一些指标上均低于慢组,它们分别是:最大肺活量/预计值(%)(93.0±10.9 VS 97.2±11.2,P=0.019)、呼气肺活量/预计值(%)(92.1±10.7 VS 96.4± 11.5,P=0.015)、吸气肺活量/预计值(%)(92.0(84.797.6)VS 94.6(88.8102.2),P=0.028)、一口气弥散量/预计值(%)(82.2±14.3 VS 87.2±12.9,P=0.021)、用力肺活量/预计值(%)(95.3(86.0100.1)VS 97.9(92.7104.2),P=0.014)、氦稀释法肺总量/预计值(%)(92.7(87.1102.9)VS 97.2(91.0105.3),P=0.045)、肺泡量/预计值(%)(88.8(81.898.0)VS 93.8(88.7101.4),P=0.035)、残总比(%)(39.58(36.0343.40)VS 42.39(38.4346.01),P=0.004)。而另一些肺功能指标在快组和慢组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它们包括:每分最大通气量、补呼气量、1秒量、1秒率、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深吸气量和氦稀释法功能残气量等。快组患者和慢组患者三维重建示肺总容积分别为 3756.1±839.3 和 4608.7±1160.6(P=0.002<0.05),而需切除的靶段容积为243.2(179.7343.0)和338.2(225.7516.6)(P=0.021<0.05)。这意味着肺总容积和需切除的靶段容积越大,术中界面等待时间越久。术中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快组(388.3±84.6)也低于慢组(439.5±85.7),(P=0.025<0.05),即血气分析的动脉血氧分压越低,段间界面等待时间越短,而术中即时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和血压对段间界面无明显影响。所有患者均无中转开方手术,其中共10例(6.13%)患者术后出现肺漏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严重并发症或术后死亡。结论:仅断动脉的膨胀萎陷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确定段间界面的方法,而年轻患者、术前肺功能示肺容量较差的患者、肺容积较小且切除的靶段容积较小的患者和术中胀肺后动脉血氧分压较低的患者段间界面出现的更快。

张嘉文[3](2021)在《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手术器械也得以发展迅速。胸腔镜走过了一个由普清到高清,从高清到3D,从3D到裸眼3D的进程,截止至今裸眼3D胸腔镜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中。本论文对应用裸眼3D胸腔镜术式与常规胸腔镜术式进行肺占位性病变切除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到裸眼3D胸腔镜的优势,针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复发率、肺段切除范围、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等关键指标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的胸外科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由于两个组别的手术术式相同,只存在着胸腔镜仪器不同的问题,所以两组患者均执行非插管麻醉,手术中实施健肺通气,其中研究组使用裸眼3D胸腔镜,对照组使用普通胸腔镜,两组患者均在同一个麻醉师,同一个术者配合下进行手术。在术中记录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钉仓使用情况、肺段切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患者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患者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用于对比研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它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节省了术中钉仓的使用、缓解了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即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术前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其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的使用、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势。

崔子涵[4](2020)在《三维重建软件Exoview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比较Exoview三维重建软件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前对肺段动脉评估的能力研究目的:此项回顾性研究目的在于比较由本医疗团队自主研发的全新三维重建软件Exoview与另一款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前对肺段动脉评估的能力。研究方法:本回顾性研究收集了从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于苏大附一院胸外科行肺段切除术的病人信息共104例,以术中发现的肺段动脉解剖结构为准,比较三维重建软件Exoview与Mimics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对术前肺段动脉评估的效力,另外通过记录一位先前使用两款软件重建例数均大于三十例的胸外科医师使用Exoview与Mimics完成肺动静脉及气管重建所需时间来比较两款软件的重建效率。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重建时间、手术中相关信息,术中所见、三维成像所见及CT所见的肺段动脉分支及数量也被记录。结果:12例病人因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腺癌因此接受了肺叶切除术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1例病人因肺段动脉出血由胸腔镜手术转为开放手术。104例病人术中发现的肺段动脉分支共274支,薄层CT对术中所见的274肺段动脉均清晰的显示出来。三维重建软件Exoview共发现了 259支肺段动脉分支,占比94.5%,未被发现的15支血管直径均小于1.5mm;Mimics发现了 263支肺段动脉的分支,占比96.0%,未被发现的的11支血管直径均小于1.4mm。医师操作Exoview与Mimics两款软件行重建所需时间(28.95±14.71 vs.33.22±14.77分钟,P=0.038)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Exoview相较于Mimics重建效率更高,重建速度更快。Exoview三维重建软件可以将肺解剖结构立体且清晰地展示给手术医生,对于肺段切除的术前动脉评估很有帮助,而对于细小的肺动脉分支来说,薄层MDCT则可以提供更好的评估。第二部分 Exoview术前三维重建指导下的肺段切除术的研究研究目的:此项回顾性试验的目的是对Exoview三维重建软件指导下的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研究。研究方法:本实验回顾性收集了从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于苏大附一院胸外科在Exoview三维重建指导下接受肺段切除术的病人共99例,根据术中采用的不同段间平面显露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术中接受改良膨胀-萎陷法37例与吲哚菁绿荧光显色法的病人42例,分为膨胀-萎陷组与荧光组进行比较。另外仍有20例病人同时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与吲哚菁绿荧光染色法显露段间平面,来评价两种方法对段间平面判别的一致性。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肺段动脉走形,出血量、吲哚菁绿注射次数、住院时间、淋巴结采样数、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肺功能、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在Exoview三维图像的指导下,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膨胀-萎陷组与荧光组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其中荧光组的手术时间较膨胀-萎陷组更短(122.52±15.43 vs.137.68±18.75分钟,P<0.01)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出血量(55.81±21.91 vs.53.81±22.30 ml,P=0.689)、住院时间(5.32± 1.96 vs.5.14±1.84 天,P=0.673)、拔管时间(4.19±1.90 vs.4.10±1.56 天,P=0.810)、淋巴结采样(4.08±1.61 vs.4.05±1.48 站,P=0.923)、总引流量(552.03±144.18 vs.562.02±184.26ml,P=0.791)、疼痛指数(3.81±1.73 vs.3.14±1.69,P=0.087)、术后 FEV1%(76.70±10.82 vs.79.50±10.72,P=0.253)、术后 FEV1(2.24±0.50 vs.2.24±0.43 L,P=0.961)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理类型原位腺癌伴微浸润38例(膨胀-萎陷组17例,荧光组21例),贴壁生长为主型腺癌18例(膨胀-萎陷组10例,荧光组8例),原位腺癌20例(膨胀-萎陷组9例,荧光组1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膨胀-萎陷组1例,荧光组2例)。采样的淋巴结均未见转移。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持续漏气(膨胀-萎陷组1例,荧光组1例)、轻微过敏反应(荧光组1例)及术后肺部感染(荧光组1例),荧光组1例显色不佳及4例褪色较快进行了重复注射。进行两种段间平面显露方法准确性评价的20例患者中,改良膨胀-萎陷法与荧光法所显露的段间平面均一致,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持续漏气与1例肺部感染。结论:在Exoview三维重建软件的指导下,手术医师可以在肺段切除术前对目标肺段的解剖结构充分评估,使手术更加安全,两种方法对段间平面的判别一致,而且荧光法相较于改良膨胀-萎陷法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熊林敏[5](2020)在《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文中提出背景与目的:对于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而言,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U-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将肺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是肺叶切除可接受的替代治疗方式。本文通过探讨U-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NSCLC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同一医疗组、同一名术者)接受U-VATS肺段切除术的ⅠA期NSCL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总共有47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将这4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肺段组)。并将同一时期接受U-VATS肺叶切除的20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肺叶组)。在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情况进行对比时,我们发现两组在年龄、肿瘤直径2个因素上存在偏倚且有显着差异(P<0.05),为减少偏倚,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采用最邻近匹配法,以1:1进行匹配。最终,U-VATS肺段组与肺叶组均匹配了42例。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VAS(疼痛评分)评分、术后1月及3月FEV1%及FVC%、术后1月及3月QO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等。84例患者随访4-20个月,平均随访8.2个月,均未出现肿瘤相关性复发及死亡。(1)肺段组vs.肺叶组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对比:肺段组在拔管时间[(4.76±0.97)d vs.(5.31±1.06)d,P=0.017]、术后总引流量[(680.33±75.47)ml vs.(722.14±87.30)ml,P=0.024]、术后住院时间[(5.45±1.20)d vs.(6.02±1.22)d,P=0.036]优于肺叶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手术时间上[(165.10±32.91)min vs.(150.76±26.49)min,P=0.031]较肺叶组长,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临床指标两组无显着差异。(2)肺段组vs.肺叶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情况对比:肺段组患者在术后24hVAS评分[(5.02±0.81)分vs.(5.71±0.86)分,P<0.001],48hVAS评分[(6.48±0.95)分vs.(6.95±1.07)分,P<0.001],72hVAS评分[(3.14±0.64)分vs.(3.79±0.80)分,P<0.001],第5d VAS评分[(1.86±0.56)分vs.(2.43±0.73)分,P<0.001],均低于肺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48h的疼痛程度均较术后24h更为严重,且在术后48h达到高峰值;在之后的72h及第5d术后疼痛程度较24h及48h有显着改善。(3)肺段组vs.肺叶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肺段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0%,包括(肺炎8例,漏气时间>3天4例,肺不张2例,房颤1例);肺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包括(肺炎7例,漏气时间>3天3例,肺不张4例,房颤2例,脓胸1例,声音嘶哑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均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内镜下治疗、营养支持等治愈,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4)肺段组vs.肺叶组在术后1个月及3月FEV1%、FVC%对比:两组在术后1个月FEV1%[(80.2±7.4)%vs.(76.4±9.9)%,P=0.327]、FVC%[(73.1±8.3)%vs.(71.7±9.6)%,P=0.159],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3月FEV1%及FVC%肺功能指标上,FEV1%[(85.5±10.6)%vs.(78.7±8.1)%,P=0.002]、FVC%[(79.7±10.1)%vs.(73.4±9.2)%,P=0.013],肺段组显着优于肺叶组(P<0.05),尤其在FEV1%差异更为显着。(5)肺段组vs.肺叶组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分对比:术前QOL评分[(31.12±4.22)分vs.(32.52±4.99)分,P=0.173],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段组术后1月QOL评分[(2.29±5.78)分vs.(39.60±5.45)分,P=0.033]优于肺叶组,肺段组术后3月QOL评分[(48.02±6.45)分vs.(43.71±6.04)分,P=0.002]显着优于肺叶组(P<0.05)。结论:U-VATS肺段切除术在近期疗效上与肺叶切除术相当,两种手术方式均安全效,但肺段术后疼痛感更轻,术后生活质量更高,且在肺功能保护方面更具有优势,是一种更为适合肺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可选择的替代治疗方式。

谢冬,佘云浪,苏杭,宁晔,李志新,范子文,朱余明,陈昶,姜格宁[6](2020)在《机械性缝切闭合技术在胸腔镜肺外科的应用规范及并发症处理》文中研究指明在肺外科手术中,支气管、血管和肺组织的精准切除缝合是关键性技术。机械性缝切闭合技术逐步成为肺外科临床中的常规操作。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机械性缝切闭合技术在肺外科应用的共识与指南,也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探讨机械性缝切闭合技术在胸腔镜肺外科中的应用规范、非常规处理技巧、术中并发症及处理原则等,以促进其规范应用,同时阐述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以期促进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张弸[7](2021)在《三维重建指导虚拟手术规划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三维重建指导虚拟手术规划在全胸腔镜辅助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用以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同一治疗小组的于2016年12月-2020年8月期间的101例术前CT诊断为≤2cm的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前来求诊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全组共101例,其中包含了43例男性患者和58例女性患者,分别占比达到了42.57%和57.43%。其中≥65岁32例,占31.68%,<65岁69例,占68.32%。严格按照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标准进行纳入并分成两组:对照组(n=51例),重建组(n=50例),两组患者均行术前常规检查,其中重建组术前通过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的图像,使用Mimics21.0软件行三维重建,将三维重建图像导入3-matic 13.0软件行虚拟手术规划,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后实施精准的全胸腔镜辅助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照组常规行术前准备并通过高分辨率CT影像制定手术方案后行手术治疗。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围手术期的所有有效相关数据,使用IBM公司的SPSS 25.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整合并对比分析两组有效的计量数据,若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这一方法来统计分析,且均用((?)±S)标准格式呈现;计数资料使用统计学方法中的卡方检验法用以分析,得出的分析结果用[例,(%)]这一形式来表示。通过分析所得出的所有精准检验结果均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101例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患者,包含了两组患者:重建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0例患者和51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在主刀外科医生与助手外科医生的紧密合作下顺利完成,术中均无转做开胸手术的情况发生。重建组术中使用闭合器数量为5.92±1.56枚,对照组为6.41±1.25枚。重建组手术时间为106.54±23.96min,对照组为120.49±28.76min。重建组术中出血量为55.00±21.31m L,对照组为76.47±45.95m L。重建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为5.89±3.43个,对照组为4.36±3.11个。重建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90±2.54天,对照组为8.35±3.00天。重建组术后引流量为699.10±540.92m L,对照组为831.86±501.00m L。重建组胸管拔除时间为5.06±2.37天,对照组为6.59±2.57天。结果发现,两组数据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胸管拔除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显着差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在术中闭合器使用数目及术后总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前行三维重建发现4例患者存在肺动静脉变异,并通过三维重建结果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精确辨认变异肺动静脉,并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术中发现3例患者存在肺动静脉解剖变异。结论:通过三维重建及虚拟手术规划在全胸腔镜辅助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可以帮助术者行术前评估、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疗效和提高手术的准确率及安全性。

康宁宁[8](2019)在《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食管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世界上新增加的食管癌患者中,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外科手术仍然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长期以来,开放食管切除术(open esophagectomy,OE)一直是治疗食管癌主要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左经胸食管切除术(Sweet术)、经腹右经胸食管切除术(Ivor Lewis术)、右经胸经腹经颈三切口食管切除术(Mckeown术)、经腹经颈食管内翻剥脱术等等。这些手术需要常规开胸、开腹或附加颈部切口,切口较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下的微创手术逐渐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在保证肿瘤彻底根治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流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按照吻合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neck,TLE-neck,MIE-Mckeown)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thoraco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 with anastomosis in the chest,TLE-chest,MIE-Ivor Lewis)。TLE-neck术开展较早,操作相对较简单,应用更加广泛,已逐渐成为各大医院治疗食管癌的常规术式。而TLE-chest术相对难度较大,开展较晚。由于其省去了颈部切口,相对于颈部吻合术更加“微创”。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胸内吻合术是一种新式的TLE-chest术。其特点是术中仅仅用一根最常规的Prolene线将食管肌层荷包缝合,完成钉砧头的置入,简化了胸内吻合的流程和耗材,目前关于这种术式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报道较少。近年来,我们将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均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完善,许多新的操作和流程被加入到这两种术式中,产生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究竟该选择颈部吻合还是胸内吻合,目前仍没有定论。目的1.分析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的围手术期资料,探讨该手术方式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的可行性,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2.总结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3.将两种术式进行改进后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对比,为食管中、下段癌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时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共计2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0例为TLE-neck术,110例为基于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及术前临床分期。术中术后观察项目包括: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由腔镜中转为开放的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吻合口瘘、上消化道出血、肺部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及术后病理分期。将两组术式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组的平均年龄为64.05±8.38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28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49±2.78 Kg/m2,其中57(50.18%)例有吸烟史,49(44.55%)例有饮酒史。73(66.36%)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7(33.64%)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2.73%。TLE-neck组的平均年龄为64.99±7.05岁,其中男性100例,女性4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2.74Kg/m2,其中60(42.86%)例有吸烟史,51(36.43%)例有饮酒史。107(76.43%)例为胸中段食管癌,33(23.57%)例为胸下段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的百分比为95.7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术前临床分期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73.71±48.85min,平均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2.58±10.77个,术后平均总引流量为2172.59±1130.03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2例,Ib期15例,IIa期27例,IIb期12例,IIIa期6例,IIIb期28例,IVa期10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9.93±3.5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1.67±4.10天。吻合口瘘4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2例,1例行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术后行全麻下胃镜下钛夹止血治疗后治愈。肺部并发症11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乳糜瘘2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术后重症肺部感染而死亡。TLE-neck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54.23±58.78min,淋巴结清扫个数为24.52±13.14个,术后总引流量为2329.97±1587.39ml;术后病理分期:Ia期13例,Ib期23例,IIa期24例,IIb期18例,IIIa期9例,IIIb期45例,IVa期8例;术后胸管留置天数为11.31±6.09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3.88±8.24天。吻合口瘘15例,其中14例行保守治疗后治愈。上消化道出血7例,均行保守治疗治愈。肺部并发症24例,喉返神经损伤21例。乳糜瘘3例,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剖腹探查后发现为乳糜池破损,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中1例并发吻合口瘘,继而出现食管气管瘘、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出现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后治疗无效而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中转例数、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术后总引流量、术后病理分期、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及乳糜瘘等指标上无显着差异(P>0.05)。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组术后胸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吻合口瘘发生率及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着小于TLE-neck术组(P<0.05)。结论:1.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通过对应用腔镜下荷包缝合技术的TLE-chest术与TLE-neck术术中技术和流程的改进,提高了可操作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3.对于胸中段及胸下段食管癌患者的微创治疗来说,采用镜下荷包技术的TLE-chest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梁志磐[9](2019)在《解剖性肺段切除与hookwire定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单操作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对比[目的]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随早期肺癌的高检出率逐步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临床上开展的肺段切除数目逐步增加,本研究主要对比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肺癌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两种术式的近期临床指标,探讨两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2例,其中胸腔镜肺段切除术28例患者,肺叶切除患者根34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使用钉仓个数、住院费用、术后病理、术后随访等信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特征数据具有可比性。手术时间[(192.1±46.8)min VS(187.2±86.6)min,p=0.792]、术后引流总量[(908.39±515.38)mlVS(1603.68±1368.77)ml,p<0.001]、引流管拔出时间[(4.7±1.8)天 VS(6.1 士2.0)天,p=0.028]、术后住院时间[(6.1±2.0)天VS(7.8±3.8)天,p=0.047]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84.19±27.90)mlVS(90.47士33.85)ml,p=0.577]、淋巴结清扫数目[(2.3±1.8)个 VS(10.7±6.0)个,p<0.001]、使用钉仓数目[(3.5±1.5)个 VS(4.4±1.5)个,p=0.021]、住院费用分别[(6.1±1.1)万 VS(6.5±1.7)万,p=0.3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和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恶性结节未见复发及转移情况,未出现肿瘤相关性死亡。[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两者均可达到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单操作孔肺段切除术与肺叶术时间相当,引流量、住院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等指标更好,肺段切除清扫淋巴结少于肺叶切除,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当。所以在短期效果上,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均具有可行性,肺段切除在快速康复方面更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二部分 术前hookwire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术前hookwire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在磨玻璃结节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总结hookwire术前肺结节定位方法,分享hookwire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的技巧,总结定位经验,分析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8年10月共47例患者的55枚肺结节于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后行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收集并分析结节性质、直径大小、定位时间、并发症、间隔时间、切除病灶时间、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1.定位指标结果:共47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1.0岁)定位的55个结节,其中多发结节患者7例,有1例病人定位结节数3个。结节性质为3个实性结节(solid pulmonary nodules,SPNs),25个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glass nodules,pGGNs),27个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ixground-glassnodules,mGGNs)。病灶直径6mm-26mm(平均12.6mm),病灶距离胸膜垂直距离0(平均10.7mm)。CT定位时间平均13.8min(8 min-28min),间隔时间(定位结束至手术开始时间)28.5min(20-57min),病灶切除时间平均 29.2min(10min-188min)。2.并发症结果:定位失败者1例(术中根据解剖关系寻找结节予以切除),结节切除成功率为100%,其中2例肺段切除术,单孔手术占40例(85.1%)。定位针脱落8例(通过观察到脏层胸膜穿刺点后,准确切除病灶)。4例微量气胸,2例病人出现肋间动脉出血(其中1例出血较多约30ml)。肺内出血4例;1例咯血,量约5ml;定位后咳嗽1例。未出现神经源性休克、胸膜反应等并发症。3.病理结果(以术后常规为准):25个pGGNs中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insitu,AIS)1 例,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8 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4 例,良性病变 2 例。27 个 mGGNs 中,MIA 18 例,IA6例,良性病变3例,另有1例mGGO出现术后病理升级,由MIA升级为浸润性腺癌(腺泡为主型)。3个SPNs中1例IA,2例良性病变。(微浸润腺癌及原位伴微浸润腺癌均以微浸润腺癌表述)[结论1 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准确率高,相关并发症较少,术前hookwire定位联合术中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精准、安全、快速,通过一定的技巧学习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并发症以及操作中患者的不适感。

陈瑞骥[10](2019)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癌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均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肺磨玻璃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早期肺腺癌,对于这部分结节,目前有三种手术方式可以选择:楔形切除、肺段切除及肺叶切除,其中肺段切除有望替代肺叶切除成为某些磨玻璃结节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肺段切除的难点之一在于明确段间平面,传统的做法是通气塌陷法,我们利用荧光染色法同样标记出了明确的段间平面。本研究旨在探索吲咮菁绿配合荧光腔镜在标记段间平面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共为19名肺GGO患者实施了肺段切除术,术中结扎靶段肺动脉后,自外周静脉注射吲哚菁绿,在荧光腔镜的监视下显露出明确的段间平面并用能量设备进行标记。手术采用传统的三孔式操作法,段间平面用直线切割闭合器予以裁剪。结果:19例患者全部成功染色,段间平面标记满意,均在1min内完成标记,平均手术时间140.8min,术中平均出血时间为21.1ml,术后平均带管时间4.6天,延长漏气2例,均无需特殊外科处理,所有病人无严重并发症,未见吲哚菁绿相关并发症。结论:吲咮菁绿荧光染色法标记段间平面是一种可靠的外科学手段,它具有标记快、视野好、维持时间长等优势,可以推广开展。

二、支气管闭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支气管闭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和英汉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脱落处理方法
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研究方案
        2.1 围手术期常规管理
        2.2 麻醉方案
        2.3 针刺方案
        2.4 试验组
        2.5 对照组
        2.6 与本研究相关的医疗器械
    3 观察指标
        3.1 术前观察指标
        3.2 术中观察指标
        3.3 术后观察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肺功能
        4.2 VAS评分
    5 安全性观察指标
    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术前指标分析
    2 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3 术后第 1 天、术后第 3 天VAS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5 术前、术后第3 天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比较
讨论
    1 针药复合麻醉的认识
    2 针药复合麻醉的作用
    3 麻醉药物的特点
    4 课题组方及药物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6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7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肺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膨胀萎陷法行肺段切除术时影响段间界面出现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中文部分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入组病例
        2.2 术前准备
        2.3 术中操作
        2.4 术后处理
        2.5 患者资料收集与处理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患者基本信息
        3.2 患者术前一般信息差异分析
        3.3 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及三维重建数据差异分析
        3.4 患者术中情况差异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肺段切除术的研究及目前进展
        4.2 肺段切除术技术难点
        4.2.1 确定肺结节所属的肺段
        4.2.2 术中精准确定所切除肺段的范围
        4.2.3 段间平面的处理
        4.3 本研究发现及分析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图表
        图1
        图2 段间界面
        表1 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表2 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及三维重建数据
        表3 患者术中等界面时生命体征
    References
致谢
英文部分
    Introduction
    Method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
    Tables and Figures
    References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胸腔镜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1.2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
        1.2.1 胸腔镜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2.2 胸腔镜在食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2.3 胸腔镜在纵隔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2.4 胸腔镜在胸壁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1.2.5 胸腔镜在胸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1.2.6 胸腔镜其他胸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3 人体肺部解剖
        1.3.1 肺的体表投影
        1.3.2 肺
        1.3.4 肺的血管
        1.3.5 肺的神经
        1.3.6 肺的淋巴引流
        1.3.7 肺的淋巴结
        1.3.8 纵隔淋巴结群
    1.4 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布置
        2.2.2 设备及人员
        2.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时间比较
    3.2 术中出血量比较
    3.3 术中钉仓使用量比较
    3.4 引流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比较
    3.5 术后在院所需时间和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
    3.6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7 具体肺段切除分布
    3.8 术后病理学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三维重建软件Exoview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比较EXOVIEW三维重建软件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前对肺段动脉评估的能力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XOVIEW术前三维重建指导下的肺段切除术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微创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5)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研究设计流程图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手术方法
        3.4.1 三维重建(3D-CTBA)术前规划
        3.4.2 体位、扶镜方法及手术切口设计
        3.4.3 单孔扶镜手兼助手操作方法
        3.4.4 U-VATS肺段组手术操作流程
        3.4.5 淋巴结的处理
        3.4.6 胸腔引流管的放置
        3.4.7 U-VATS肺叶组手术流程
        3.4.8 观察指标
    3.5 术后随访
    3.6 统计学法
第4章 结果
    4.1 肺段vs.肺叶切除手术部位
    4.2 肺段组vs.肺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比较
    4.3 肺段组vs.肺叶组术后疼痛评分(VAS)比较
    4.4 肺段组vs.肺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4.5 肺段组vs.肺叶组患者在术后3 个月及1年FEV1%、FVC%比较
    4.6 肺段组vs.肺叶组术后1 月及3 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7)三维重建指导虚拟手术规划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和方法
    1.患者基本资料
    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3.方法
        3.1 设备
        3.2 收集患者的CT数据
        3.3 三维重建
        3.4 虚拟手术规划
    4.手术方法
    5.记录指标
    6.随访情况
    7.统计学方法
    8.伦理原则
(三)结果
    1.一般情况
    2.手术切除的肺段类型
    3.围手术期各项指标
    4.术后病理
    5.术前发现肺动静脉及气管变异
    6.随访及生存情况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识别和处理段间平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8)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解剖性肺段切除与hookwire定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单操作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效果对比
    一般资料
    手术方式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术前hookwire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治疗肺磨玻璃结节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写词汇
硕士期间的科研活动
致谢

(10)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实验方法与材料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综合导航—微创精准胸外科之未来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四、支气管闭合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林意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膨胀萎陷法行肺段切除术时影响段间界面出现的因素研究[D]. 徐正新. 山东大学, 2021(11)
  • [3]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D]. 张嘉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4]三维重建软件Exoview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与研究[D]. 崔子涵. 苏州大学, 2020(02)
  • [5]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D]. 熊林敏. 南昌大学, 2020(08)
  • [6]机械性缝切闭合技术在胸腔镜肺外科的应用规范及并发症处理[J]. 谢冬,佘云浪,苏杭,宁晔,李志新,范子文,朱余明,陈昶,姜格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0(07)
  • [7]三维重建指导虚拟手术规划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D]. 张弸.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镜下荷包技术胸内吻合与颈部直视吻合在微创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D].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9]解剖性肺段切除与hookwire定位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治疗中的应用[D]. 梁志磐.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D]. 陈瑞骥.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标签:;  ;  ;  ;  ;  

支气管封堵器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与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