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机械专业学生图形表达和识图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王蜜[1](2021)在《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历史教育课程标准也有了新的修改,以便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历史具有“过去性”特征,学生很难从文字史料中感受历史,而图像史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与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同时,在2017年历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中也有所体现,图像史料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图像史料教学还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立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依托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经历,深入研究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策略。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讲述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国内外动态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阐述图像史料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第二部分结合教学实践和教材中的图像史料,阐述了图像史料教学的价值。第三部分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对H中学进行深入的调研活动,并梳理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发现图像史料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进一步的分析原因和总结应用现状,为下一步的解决策略做准备。第四部分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像史料构成、分类以及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此来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材时,注重图像史料运用的原则,提高历史资源的使用率。同时,结合教育实践经历和理论提出解决策略,并进行教学设计的撰写,运用于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王俊洁[2](2021)在《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知识点可视化表征及其课堂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主题为“生物圈中的人”,其中涉及人体结构和生理的内容较难理解,是初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以静态图示辅助学生认识人体结构和生理,但人体生理活动多为动态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动态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体结构与生理。“人体探秘”、“Human Body”和“Brainapse”软件是与人体结构有关的三个教学软件,将其引入七年级下学期生物复习课教学中,借助其动态知识可视化和交互性活动,以期能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体结构相关内容,提高生物学习兴趣。本研究以初中生物复习课为出发点,基于对当前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调查,以双重编码理论、可视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进行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物复习课存在学生兴趣不高、重视不够,教师主导型为主以及教学创新性缺乏等问题。基于这些教学实际问题,将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运用于七年级下学期初中生物复习课中,选取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两个班进行实践研究。根据学生开学考(前测)成绩分析,3班和5班开学考成绩无显着性差异。随机选择5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教学软件的动态知识可视化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基于三个教学软件设计了教学案例,实施可视化教学,构建学生积极参与的复习课模式;3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班。研究从课堂表现、成绩分析、课后访谈三个维度评价初中生物知识可视化。研究表明该方法有利于学优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转化,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方案符合新课程理念,具有可行性。
李珺,冀晓东,胡雨村,张艳[3](2021)在《“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画法几何"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平面上用图形表示形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为培养学生土木工程专业能力提供支持。"画法几何"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对教师的授课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也主要围绕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3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展开,即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绘图识图能力,这些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未来走入工作岗位必要的基本专业能力,需人人具备。因此,结合3个方面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过程的特点,提出3点教学改革措施。首先,科学融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思考启发空间,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其次,将知识点回顾过程和记忆曲线的理论相结合,合理设置复习周期,有效反复记忆,提高学生知识的记忆效果;最后,对授课方式及作业设置进行合理优化,增加作业的灵活性和连贯性,以有效提高授课的效果,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了知识点的掌握效果,学生对"画法几何"课程知识体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吕婷婷[4](2021)在《基于PME理论的初中几何图形教学研究 ——以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义务教育阶段的几何图形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素质的基础课程,能使初中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几何知识。老师必须了解初中生学习数学几何的心理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教好初中几何图形的知识。数学的教与学是一项特殊的活动,其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机制,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无法详尽分析,需要数学教育心理学(PME)的指导。本研究以圆为例,探究基于PME理论的初中几何图形教学策略和教学案例。本研究以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的第二十四章圆为研究对象,设计《初中生几何图形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对笔者所在实习学校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初中几何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初中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低,积极主动性差,认知结构不完善,识图能力不强等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基于PME理论分析,研究了教学策略,提出了导入新知时的教学情境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利用初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建构新知,借助直观图形变式引导等教学策略。根据PME理论和教学策略,本文给出了圆周角及圆周角定理的教学案例,该案例基于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视角,从初中生几何图形的认知结构、几何定义的心理表象、初中生对数学几何的理解和学习几何图形的情感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和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基于PME理论的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促进初中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更主动地接受几何定义、定理,提高了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能力。
徐娜[5](2021)在《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S市某初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中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关注的课题,而几何直观能力正是其中直观想象素养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查阅近些年关于几何直观能力培养的期刊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针对小学生,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内容大部分体现在“图形与几何”和“数与代数”部分,他们忽视了几何直观的学习是贯穿在数学学习的整个领域的,不仅仅是某一学段,而且它不仅对数学,还对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了解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现状,提出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的教学建议,力求找到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有四个:第一,查阅文献,明确几何直观的相关概念;第二,编制测试卷,了解学生几何直观现状;第三,通过教师访谈,分析存在的问题;第四,基于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大时代背景,提出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策略。通过对学生的测试和教师访谈,得到以下结论:第一,被测学生整体表现水平非常好,测试成绩位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人数较多。第二,在借助图形解决问题这一能力上学生的水平相对较低,其他两种能力相对较高。第三,借助图形表示问题、借助图形理解问题、借助图形解决问题与学生的总体几何直观能力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第四,男女生在几何直观能力上没有显着性差异,但男生的平均能力略高于女生。第五,老师对于几何直观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是很深入。在几何直观重要性的认识上,他们都觉得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是非常关键的。在公式和定理这种涉及几何直观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其几何意义的渗透。最后,影响几何直观能力的因素大致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曾丽萍[6](2021)在《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变革,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地理人逐渐成为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地图作为地理“第二语言”,既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地图能力培养是地理素养形成和提高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阶段地理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图能力,同时初中地理考查的重点往往以地图为基础,对地图能力的考查占据了极大篇幅。地图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对地理知识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学生思维培养乃至今后生活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学生地图能力的培养,但地图的学习在教学中不单是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对于刚接触到地理这门学科的七年级同学来说,虽然新开设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受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空间思维能力、缺乏系统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抽象的地理图像,学生学习较为费劲,地图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易受挫,进而导致他们对地理图像的学习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本文在阅读大量有关地图、地图能力培养等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相关地图能力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先对成都市选用的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地理图像、地图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然后随机选择成都市7所初级中学学生及老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认识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现状及一线教师对地图能力培养的态度。分析发现:初中生地图能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存在地图学习意识不足、地图基础知识薄弱和缺乏系统方法等问题。在建构主义、认知发展、多元智能和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针对当前七年级教材中地图能力要求和学生现状,尝试提出有关培养策略和实施建议,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开展地图教学,有效培养学生地图能力提供参考。最后随机选择两个层次相近的班,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利用相应测试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本文提出策略的有效性。
赵佳佳[7](2021)在《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四所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能为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10个“核心词”正是数学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体现,几何直观作为“核心词”之一,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几何直观首次被明确定义,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直观想象素养再次点明了几何直观的重要作用。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年级,学生经过近六年的数学学习后,其几何直观水平现状值得我们关注。本研究以“Van Hiele几何学五级思维水平理论”、“Hoffer直观化能力五级水平理论”和“喻平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等理论为基础,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根据高校专家的意见将小学生几何直观划分为三个水平,依据评价标准编制测试卷,并对学生测试卷和教师调查与访谈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教学设计。本研究对石家庄市四所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分析学生测试卷,得到如下调查结论:(1)六年级学生的几何直观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六年级学生在能力指标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在“形成图形的认识”上表现最好,在“利用图形描述问题”和“利用图形分析问题”上仍需提高;(3)六年级学生在内容领域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在“图形与几何”部分表现最佳,在“数与代数”部分表现较差;(4)六年级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在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不同能力指标上也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5)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存在显着性差异;(6)六年级学生的几何直观测试得分与数学成绩显着相关,几何直观的三大能力指标与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具有显着相关性。基于学生测试卷和教师调查问卷与访谈的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更新几何直观知识体系;(2)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3)加强数形结合教学,提高学生利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4)培养学生画图习惯,打牢图形解决问题的基础;(5)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累几何活动经验。
邹嘉叶[8](2021)在《提升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折纸拓展课课程开发 ——以六年级为例》文中指出几何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领域,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对空间观念的要求,空间观念的提升已成为几何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折纸作为一项与数学紧密结合的手工活动,由于其在空间图形上表现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渐渐被赋予数学教育价值。折纸活动不仅能弥补学生在平面到立体上空间变化的具体感受,其折叠过程中的每一次展开、翻转都蕴含着数学原理。笔者所在的实习学校素来有自己的特色拓展课程,但通过调查发现在拓展课课程体系中缺少以数学学科为背景的拓展课,而拓展课作为新型课堂模式,能在传递知识的基础上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开发价值。因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开发并实施了一门以提升学生数学空间观念为主要目的的折纸拓展课。本文有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六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现状如何?(2)用于提升六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折纸拓展课如何开发并实施?(3)折纸拓展课对六年级学生有哪些影响?针对以上研究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折纸拓展课的开发:首先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确定课程开发的可行性,包括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折纸与数学的认知现状,用测试法了解学生空间观念的现状,以及访谈法了解教师对于折纸拓展课的建议与经验。其次是对折纸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确定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案,给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最后通过问卷与测试卷的后测调查得到该拓展课程对学生情感和空间观念上产生的影响。最终,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六年级学生已形成基本空间观念,能对静态图像认知并进行简单操作,但对于复杂立体图形的动态变化学生不能做到全面综合分析,还有很大提升空间。(2)用于提升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折纸拓展课程开发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调查、组建班级、根据学生的空间观念现状制定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设计针对提升空间观念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编排系统课程以及对课程进行实施与评价。(3)折纸拓展课对六年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显着提升,学生在识图能力与旋转等对立体图形进行心理操作上的进步明显。第二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开始愿意以折纸的形式主动了解数学知识,能意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朱秋寒,徐国庆[9](2020)在《中日机械类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比较研究——以中职《机械制图》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机械制图》作为我国机械大类的基础课教材,它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在"三教"改革中需要解决的许多问题。以国际化的视野,通过中日两本中职《机械制图》教材在教材内容、体例结构、呈现方式三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在职业教育机械类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内容上要突出"做中学",以实践性知识为主;教材结构上注重实用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呈现方式上以生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体编排形式创新,彰显时代特色。
罗平[10](2020)在《绘本在智障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以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智力障碍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于正常学生而言较低,因此培智教学课程的方法和内容对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生活适应、康复等方面的锻炼非常重要。本文中的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对家长、美术教师在绘本教学认知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当今绘本在智障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程度和认知度。并通过教学实验得知,将绘本融入美术课堂后,培智班美术教学成果显着。培智生通过视觉的冲击,可以深刻领会色彩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也可以辨别颜色的层次,形状知识,提升对美的认识。将绘本应用到培智美术教学中是必定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流程的,并不是盲目的、生硬的植入。既要引发孩子们的兴趣与积极性,又要对孩子们的能力有所提升。所以,绘本的使用必须要有详细的应用策略作为支撑。绘本在培智美术中应用时,一定要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刺激学生进行表达,根据学生的表达内容进行引导和鼓励。针对绘本在培智美术课堂中的实践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教学设计的方式,选取绘本作为美术教学课的应用实践。应用实践选取《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内容中“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个课型案例分别从学情和阅读材料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生作品展示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调研、实验和参与教学过程,能明显感觉到美术课程中,学生们对绘本教学的参与度很高,并且能通过图画的趣味性、故事内容、触觉等方面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更多的活跃起来,亲身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当今美术教育中,绘本在教学中的应用没有足够的认知。通过前期的调研也能发现;在社会认知中,多数家长对绘本教育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觉得美术教育是多此一举的;在教育教学认知中,很多教育工作者虽然普遍认为绘本美术教育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但是并不能清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累积经验,发现绘本美术教学的强大优势,培养专业性、有活力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为后期更大范围的推广做好准备。更是为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谋求一条更为宽广的路。绘本美术教学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阶段社会认可度不够和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对绘本美术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就调研的智力障碍学生本身而言,虽然多数表示喜欢,但学习兴趣并不如预期,这就证明他们部分人并不能准确的表达自身的意愿,或者是讨好型人格的作用,这是典型的自卑性格的表现。通过绘本美术教育让他们真正爱好美术,培养健全的人格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二、浅谈机械专业学生图形表达和识图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机械专业学生图形表达和识图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图像史料相关概述 |
(一)图像史料的内涵 |
(二)图像史料的分类 |
1.依据呈现形式可将图像史料划分为图片史料和影像史料 |
2.依据形态可划分为静态和动态图像史料 |
3.依据来源划分为原始性和再造性图像史料 |
(三)图像史料的特征 |
1.直观性 |
2.证据性 |
3.情感震撼性 |
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
三、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1.学校概况 |
2.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1.问卷调查 |
2.教师访谈 |
(三)问卷调查情况及其结果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
2.教师访谈情况及其分析 |
(四)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
1.图像史料在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
2.存在问题 |
3.原因分析 |
四、图像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
(一)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图像史料相关概述 |
1.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图像史料的构成 |
2.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像史料的分类 |
3.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图像史料的特点 |
(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
1.科学性 |
2.有效性 |
3.直观性 |
(三)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1.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 |
2.更新教师认知观念 |
3.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
4.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
(四)教学设计课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问卷调查 |
附录2:访谈提纲 |
致谢 |
(2)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知识点可视化表征及其课堂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生物课程标准的呼吁 |
1.1.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
1.1.3 生物学科地位的提升 |
1.1.4 复习课时间延长 |
1.2 选题意义 |
1.2.1 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 |
1.2.2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
1.2.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知识可视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知识可视化研究现状 |
1.4 知识可视化在生物学中的运用 |
1.4.1 知识可视化在生物学中的运用情况 |
1.4.2 知识可视化在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情况 |
1.5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1.6 研究路线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可视化 |
2.1.2 知识可视化 |
2.1.3 表征与知识表征 |
2.1.4 复习课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双重编码理论 |
2.2.2 可视化理论 |
2.2.3 脑科学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初中生物复习课的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2 调查的对象 |
3.3 调查的分析 |
3.3.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3.2 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
3.4 开学考成绩分析 |
3.5 初中生物复习课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1 学生兴趣感不高 |
3.5.2 学生重视度不够 |
3.5.3 教师主导型为主 |
3.5.4 教学创新性不足 |
3.5.5 成绩差异度较大 |
第4章 生物教学软件介绍 |
4.1 生物教学软件基本情况及功能介绍 |
4.1.1 Human Body软件 |
4.1.2 人体探秘软件 |
4.1.3 Brainapse软件 |
4.2 生物教学软件课堂使用方法 |
第5章 研究的设计方案 |
5.1 研究对象及特点 |
5.2 研究目的 |
5.3 研究方法 |
5.3.1 文献法 |
5.3.2 调查法 |
5.3.3 实验法 |
5.3.4 行动研究法 |
5.4 研究工具 |
5.5 研究方案 |
5.5.1 实验流程 |
5.5.2 无关变量的控制 |
5.5.3 数据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6章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
6.1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实施可行性分析 |
6.1.1 学习者分析 |
6.1.2 学习内容分析 |
6.1.3 成本分析 |
6.2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
6.2.1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 |
6.2.2 知识可视化教学片断案例 |
6.3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实例 |
6.3.1 基于人体探秘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实例 |
6.3.2 基于Human Body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案例 |
6.3.3 基于Brainapse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案例 |
6.4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6.4.1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 |
6.4.2 要以学生为中心 |
6.4.3 注重实用性 |
6.4.4 以教材为根本 |
6.5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6.5.1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 |
6.5.2 以学生为中心 |
6.5.3 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式 |
6.5.4 与教师和学习者行为习惯相符 |
第7章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7.1 课堂表现分析 |
7.2 成绩分析 |
7.2.1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对成绩的影响 |
7.2.2 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对不同阶段人数变化影响 |
7.3 课后调查分析 |
7.3.1 问卷制作及发放 |
7.3.2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7.4 讨论与分析 |
7.4.1 生物知识获得的讨论与分析 |
7.4.2 学生能力提高的讨论与分析 |
7.4.3 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的讨论与分析 |
7.4.4 生物学习兴趣的讨论与分析 |
7.4.5 相同方向的讨论与分析 |
7.5 实验结果 |
第8章 结论与思考 |
8.1 结论 |
8.1.1 有利于学优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转化 |
8.1.2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
8.1.3 培养了学生的视觉解读能力 |
8.1.4 符合新课程理念,具有可行性 |
8.2 思考 |
8.3 不足之处 |
8.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初中生物复习课现状调查问卷表》 |
附录 B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初一生物开学考 |
附录 C《关于基于教学软件的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于七年级下学期复习课中的问卷调查表》 |
附录 D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初一生物期末考试 |
附录 E《消化与吸收》练习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画法几何”课程的特点 |
(一)抽象性 |
(二)逻辑性 |
(三)实践性 |
二、“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
(一)空间思维能力 |
(二)逻辑思维能力 |
(三)绘图识图能力 |
三、“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
(一)利用建构主义理念开展教学 |
(二)利用记忆曲线理念开展线上教学 |
(三)合理布置作业,增加作业的灵活性和连贯性 |
四、“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
(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
(二)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更加巩固 |
(三)学生对章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
(4)基于PME理论的初中几何图形教学研究 ——以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资料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案例分析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初中几何图形的教学相关理论 |
2.2 相关的PME理论 |
2.2.1 界定PME核心概念 |
2.2.2 认知结构与心理表象理论 |
2.2.3 数学理解的理论 |
2.2.4 数学学习情感理论 |
2.3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2.4 加涅的学习过程理论 |
2.5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理论 |
2.6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7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
3 初中生几何图形教学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 |
3.1 初中生几何图形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方法 |
3.1.4 调查过程 |
3.1.5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2 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访谈及访谈分析 |
3.2.1 访谈设计 |
3.2.2 访谈分析 |
3.3 调查分析结论 |
4 基于PME理论的初中几何图形教学策略 |
4.1 基于PME理论的初中几何图形教学策略 |
4.2 教学过程实施的参考步骤 |
5 初中圆周角教学案例 |
5.1 教学设计思想 |
5.2 教学案例 |
6 反馈分析 |
6.1 学生的访谈反馈内容分析 |
6.2 学生的问卷反馈内容分析 |
6.2.1 调查问卷设计 |
6.2.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6.3 成绩对比分析 |
7 研究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测试题 |
致谢 |
(5)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S市某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几何直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一)直观 |
(二)几何直观 |
(三)几何直观能力 |
二、文献综述 |
(一)几何直观与相关概念辨析 |
(二)几何直观的教育价值 |
(三)中学生几何直观存在的问题 |
(四)几何直观的培养策略 |
(五)几何直观能力的划分理论 |
第三章 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试卷的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对象 |
二、测试题的选择 |
三、测试题的评价标准 |
四、测试卷的预测与修改 |
(一)第一次预测试 |
(二)第二次预测试 |
(三)正式测试 |
五、数据收集与检验 |
(一)数据收集 |
(二)信度、效度检验 |
第四章 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测试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总体分析 |
(二)各测试能力结果的具体分析 |
(三)男女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
二、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几何直观的理解 |
(二)教师对几何直观重要性的认识 |
(三)学生在几何直观上存在的问题 |
(四)教师在几何直观上的培养 |
三、影响几何直观能力的因素分析 |
(一)学生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学建议 |
三、研究不足 |
四、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第一次预测卷 |
附录2:第二次预测卷 |
附录3: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测试卷 |
附录4:教师访谈提纲 |
个人情况简介 |
致谢 |
(6)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地图分析 |
3.1 地图类型 |
3.2 地图分布 |
3.3 地图特点 |
4 人教版七年级地图能力分析 |
4.1 地图能力一般构成 |
4.2 地图能力层次 |
4.3 课标要求 |
5 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5.1 学生调查问卷编制 |
5.2 教师访谈问卷编制 |
5.3 调查结果数据及分析 |
6 七年级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策略 |
6.1 地图能力培养原则 |
6.1.1 以图为先 |
6.1.2 以生为本 |
6.1.3 以效为重 |
6.2 地图能力培养策略 |
6.2.1 明确地图能力重要性,培养地图意识 |
6.2.2 规范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 |
6.2.3 分类授图,培养析图能力 |
6.2.4 识图、绘图、用图并进,整合地图能力 |
6.2.5 多样化手段,夯实基础,完善地图素养 |
7 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教学实验研究 |
7.1 教学实验设计 |
7.2 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四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 |
1.1.2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基于发展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
2.1.1 直观 |
2.1.2 几何直观 |
2.1.3 几何直观与几何直觉 |
2.1.4 几何直观与数形结合 |
2.1.5 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 |
2.1.6 几何直观与直观几何 |
2.2 相关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2.2 关于几何直观的表现形式研究 |
2.2.3 关于几何直观的教育价值研究 |
2.2.4 关于几何直观的培养策略研究 |
2.2.5 关于几何直观的评价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2.4 理论基础 |
3 测评理论的构建 |
3.1 几何直观测评框架 |
3.1.1 能力维度 |
3.1.2 水平划分 |
3.1.3 内容维度 |
3.2 评价标准 |
4 研究的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1.1 预测试的研究对象 |
4.1.2 正式测试的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2.1 测试卷的编制与调整 |
4.2.2 测试卷的编码与评分标准 |
4.2.3 测试卷的质量 |
5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
5.1 测试结果的整体分析 |
5.1.1 测试结果的总体情况 |
5.1.2 不同水平层次的总体分析 |
5.1.3 不同能力维度的总体分析 |
5.1.4 不同内容维度的总体分析 |
5.2 测试结果各题目数据分析 |
5.2.1 水平一题目测试结果分析 |
5.2.2 水平二题目测试结果分析 |
5.2.3 水平三题目测试结果分析 |
5.3 测试结果差异性与相关性分析 |
5.3.1 测试结果性别差异性分析 |
5.3.2 测试结果学校差异性分析 |
5.3.3 测试结果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 |
5.4 教师调查分析 |
5.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
5.4.2 调查问卷的内容及统计结果分析 |
5.4.3 教师访谈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5.5 调查结论 |
5.5.1 学生测试卷调查结论 |
5.5.2 教师调查与访谈结论 |
6 教学建议 |
6.1 培养建议 |
6.1.1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更新几何直观知识体系 |
6.1.2 培养学生识图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
6.1.3 加强数形结合教学,提高学生利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
6.1.4 培养学生画图习惯,打牢图形解决问题的基础 |
6.1.5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积累几何活动经验 |
6.2 教学案例的研究与设计 |
6.2.1 “几何直观教学”的课题选择 |
6.2.2 教学目标的研究分析 |
6.2.3 教学建议与教学设计的融合 |
6.2.4 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6.2.5 课题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
7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水平现状的预测卷 |
附录二 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水平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小学生几何直观水平划分的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对几何直观的理解与运用调查问卷 |
附录五 教师访谈提纲 |
后记 |
(8)提升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折纸拓展课课程开发 ——以六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对学校的意义 |
1.3.2 对教师的意义 |
1.3.3 对学生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数学测试法 |
1.4.3 调查法 |
1.4.4 访谈法 |
1.5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概念的界定 |
2.1.2 数学空间观念的研究现状 |
2.1.3 折纸的研究现状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
2.2.2 皮亚杰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2.2.3 情感教育理论 |
2.2.4 折纸公理 |
第3章 现状调研 |
3.1 研究对象的分析 |
3.1.1 学校条件分析 |
3.1.2 学生条件分析 |
3.2 问卷调查 |
3.2.1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3.2.2 调查实施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3.3 测试卷调查 |
3.3.1 学生测试卷设计 |
3.3.2 测试实施 |
3.3.3 测试结果分析 |
3.4 教师访谈 |
3.4.1 访谈前准备 |
3.4.2 访谈实施 |
3.4.3 访谈结果分析 |
第4章 折纸课程设计与实施 |
4.1 折纸课程设计 |
4.1.1 课程目标 |
4.1.2 课程内容的选择 |
4.1.3 课程评价 |
4.2 折纸教学设计 |
4.2.1 教学设计原则 |
4.2.2 提升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
4.3 课程实施与评价 |
4.3.1 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
4.3.2 课程评价 |
第5章 折纸拓展课实例分析 |
5.1 《正四面体》的教学设计 |
5.1.1 设计方案 |
5.1.2 课程实例——《正四面体》 |
5.1.3 教师评价 |
5.2 《翻滚人》教学设计 |
5.2.1 设计方案 |
5.2.2 课程实例——《翻滚人》 |
5.2.3 教师评价 |
第6章 折纸拓展课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
6.1 折纸拓展课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 |
6.2 折纸拓展课课程对数学空间观念的效果分析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局限性 |
7.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六年级学生对于数学折纸活动的认识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六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情况调查(前测) |
附录三 六年级学生对于数学折纸活动的认识情况调查问卷(后测) |
附录四 六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情况调查(后测) |
致谢 |
(9)中日机械类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比较研究——以中职《机械制图》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选材缘由 |
二、基于《机械制图》教材内容的比较 |
(一)内容具体容量的比较 |
(二)内容难度的比较 |
(三)内容侧重点的比较 |
(四)内容逻辑关系的比较 |
三、基于《机械制图》教材体例结构的比较 |
(一)整体体例结构的比较 |
(二)章体例结构的比较 |
(三)节体例结构的比较 |
四、基于《机械制图》教材呈现方式的比较 |
(一)图表呈现的比较 |
(二)版面设计的比较 |
五、启发:教材编写需突出职教特色 |
(一)突出“做中学”,以实践性知识为主 |
(二)实用性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
(三)以生为本,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
(四)形式创新,彰显时代特征 |
(10)绘本在智障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以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缘由(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概念界定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2.智力障碍学生美术教学前期分析 |
2.1 培智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
2.2 绘本引入培智美术教学的价值分析 |
3.绘本融入培智美术课堂的应用情况 |
3.1 绘本融入美术课堂前期调研 |
3.2 绘本融入培智美术课堂美术能力干预效果研究 |
4.绘本在培智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1 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 |
4.2 绘本在培智美术教学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
5.绘本在培智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
5.1 基于《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对培智美术课中绘本教学的启示 |
5.2 绘本融入培智美术课堂的教学案例分析 |
6.实践效果与反思 |
6.1 绘本融入培智美术教育的反思 |
6.2 绘本融入培智美术教育的建议 |
7.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家长调研访谈问题 |
附录2 :美术教师的调研问题 |
附录3 :培智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评估表 |
致谢 |
四、浅谈机械专业学生图形表达和识图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D]. 王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2]初中生物复习课中知识点可视化表征及其课堂实践研究[D]. 王俊洁.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画法几何”课程教学中土木工程专业能力的培养[J]. 李珺,冀晓东,胡雨村,张艳. 中国林业教育, 2021(03)
- [4]基于PME理论的初中几何图形教学研究 ——以圆为例[D]. 吕婷婷. 洛阳师范学院, 2021(08)
- [5]八年级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调查研究 ——以S市某初中为例[D]. 徐娜.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地图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D]. 曾丽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六年级学生几何直观水平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石家庄市四所小学为例[D]. 赵佳佳.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8]提升初中生空间观念的折纸拓展课课程开发 ——以六年级为例[D]. 邹嘉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9]中日机械类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比较研究——以中职《机械制图》教材为例[J]. 朱秋寒,徐国庆. 职教论坛, 2020(12)
- [10]绘本在智障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以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D]. 罗平. 西南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