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灭火器生产及销售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宗文锦[1](2021)在《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危化品是指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中的一种或多种性质,并且会对人体、设施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品。危化品种类繁多,不同危化品的存储管理要求千差万别,给其精准管控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危化品进行精准管控,以防事故发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危化品的有效监管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项目结合企业实际应用需要,利用传感器、RFID、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一种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实现了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精准管控。论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从危化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出发,分析危化品事故的主要诱因及关键控制要素,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需求分析,并结合管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风险防范要求,完成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的功能模块化设计。系统功能实现依托于上位机工控软件和下位机执行硬件,从现有的仓储管理模式中筛选合适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手段,以C/S架构为基础,设计系统的软硬件总体架构。2.从可行性和经济性两个角度出发,完成方案设计和硬件选型。上位机以Android工控机为主控制器,连接IC读卡器和电子称;下位机以STM32芯片为核心,设计嵌入式控制模块,板载多路GPIO,对外提供RS485接口、A/D接口和USART串口;引入无接触式自动识别的超高频RFID技术,组合SHT20温湿度模块、TGS2602气体浓度模块、电源监测模块、防爆风机及多个开关动作执行单元;完成下位机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设计和下位机的软件开发;实现系统全要素(危化品存储状态、存储环境、人员等)信息感知和管控。3.以数据完备性和界面友好性为出发点,在Android平台上构建系统数据库,并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基于MVC的软件开发框架,结合系统数据管理要求分析数据实体、设计数据表,并在SQLite数据库中完成初始化;根据UI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流程,筛选合适的组件、控件和布局方式;应用XML文件和Java代码两种方式实现界面动态功能;实现业务层与数据层、视图层的解耦。4.以危化品管控的安全性和系统功能的全面性为出发点,开发上位机工控软件。研究危化品的跟踪监管业务流程、分析系统风险产生的节点,确定各功能模块的业务逻辑;根据管控要求,将系统业务分解为主体业务和基础业务;在Android工控平台上,采用Java语言创建各业务线程类,完成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的应用软件开发;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经测试,开发的系统可实现实验室暂存库房危化品的精准管控,并已在多家科研院所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功能完备、运行平稳。
范秋菊[2](2021)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安全问题也时常发生,有些化学安全事故的产生,甚至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严重危害,带来严重的后果。化学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并非先天形成,需要从教育层面入手,逐渐培养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在如今的教学中,化学安全教育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越发重视对学生的化学安全教育。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化学安全意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也增添了许多化学安全教育内容,以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但通过文献阅读与实践调查发现,目前的中学化学安全教育研究主要呈现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教学策略多、教学实践少的特点。化学安全教育实践形式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安全知识的获取与拓展,也缺乏对学生的及时评价。本研究在文献阅读积累与实践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安全教育实践研究。主要研究实践过程如下:首先,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化学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学实践提供社会现实基础,更明确教学目标;其次,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化学安全教育基本状况,为本研究的教学实践提供调查基础与实践依据;最后,以教育学相关理论为指导,开展多元化的化学安全教育实践,并从学生作业、课堂表现、课后访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馈,以了解化学安全教育实践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多元化教学形式主要以微课设计与应用、科学写作、专题手抄报设计与制作三种形式进行,旨在以多元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安全意识。本研究对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化学安全问题进行统计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社会生活中,化学安全问题仍常有发生,一些化学安全问题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比如:使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人员死亡或受伤等。较多化学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两个原因:(1)人们化学安全知识的缺乏、化学安全意识薄弱;(2)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受现实利益影响。从对实习学校高一年级中4个班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高一年级3位化学教师进行的访谈中,得出以下结论:(1)化学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得到师生广泛认可;(2)现实教学中的化学安全教育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采取其他形式进行;(3)学生对于化学安全知识的了解层面较窄,也很少主动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安全问题。本研究中采取微课设计与应用、科学写作、专题手抄报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实践,丰富了化学安全教育实践形式。通过教学实践,以多元化教学形式进行化学安全教育,具有以下教学效果:(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2)能使学生的化学安全知识得以自我拓展,培养化学安全意识;(3)能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能力;(4)有利于教师及时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化学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通过作业批阅及时反馈给学生。
周坤[3](2020)在《设计师视角下工业设计奖的设计知识流动研究》文中提出设计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现代设计以知识为基础,由于各种学习成长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内部设计知识资源匮乏等现实问题,设计师不得不寻求外部设计知识资源,通过学习成功先例来获得能力提升。工业设计奖作为呈现行业最佳实践的活动,成为设计师及设计从业者的综合参考,但其作为设计知识资源的价值一直被忽略.本文将获得工业设计奖的获奖方案视作外部设计知识资源,这些设计知识是一种具有启发引导和参考作用、高于行业标准的新知识。研究聚焦于获奖方案中物化的设计知识如何顺利流向设计师,并提升其设计能力,从而助力制造业设计创新。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从流动要素和流动过程两个视角建构了设计师视角下“优秀设计中”的设计知识流动理论模型(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Design Knowledge Flow in "Good Design",简称DKF-GD模型)。谢友柏院士提出了分布式资源环境下设计知识流动的四种类型:设计知识在主导设计的企业内部的流动、有知识需求的企业和提供知识资源单位之间的的知识流动、提供知识资源单位内部的知识流动和不具备知识服务但仍可以被学习和使用的设计知识的流动.“优秀设计”中的设计知识作为分布式资源环境中的第四类设计知识流,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知识资源,以此支撑和补充第一类和第三类设计知识流动。在其视阈下研究了知识流动的动力机制、特征、流动要素和流动过程,并建构了设计知识流动的理论模型。(2)针对DKF-GD模型的要素,通过实证研究明确“优秀设计”中设计知识流动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从知识提供者特征、知识接受者特征、设计知识特征、设计知识流动渠道特征和设计知识流动环境特征五个方面提出理论假设模型,并基于文献明确了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和测量指标。通过实证研究对理论假设进行科学检验,采用随机抽样回收358份有效问卷,检验结果证实设计奖的专业性、客观性、影响力,“优秀设计”中设计知识的有用性和相容性,设计师的接受意愿和吸收能力,大众传播渠道有效性、人际传播渠道有效性和中介传播渠道有效性以及组织创新氛围和当地设计文化水平是关键影响因素.(3)针对DKF-GD模型的过程,通过质性研究分析了设计知识的演化过程,并明确设计师所关注的设计知识类型是设计情境知识、设计对象知识和设计规范知识。为明确设计师所获得设计知识对设计能力的作用,设计“承载不同设计知识的图片对设计效果的影响”的单因素三水平实验。实验证明“优秀设计”中的设计情境知识可以在概念发散阶段帮助设计师提高情境发散和情境创新程度,设计对象知识可以在设计阶段提升设计造型创新程度和细节表现程度。(4)提出基于DKF-GD模型的设计应用流程。建立设计情境知识、设计对象知识和设计规范知识的本体框架,建立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提取出知识拆解与提取、知识组合、知识互构等六种基于知识的设计创新策略。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建立了基于“优秀设计”中设计知识流动的设计流程,并通过“儿童智能学习产品”的案例验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探索“优秀设计”中的设计知识支持和补充第一类和第三类设计知识流的路径。DKF-GD模型丰富了分布式资源环境下设计知识流动,为工业设计师利用已有知识提升设计能力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使政府、企业、设计组织等相关的主体能够关注,共同助力设计能力的提升,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来响应国家政策。
王云虎[4](2020)在《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消防设备设施有效配置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是烟草商业系统生产运营的核心,有效配置使用物流中心的消防设备设施至关重要。但从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各单位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对物流中心各类消防设备设施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本文以"物流中心火灾特点—各系统构成及运行特征—如何有效配置使用"为主线对"各类消防设备设施"进行梳理,整体分析了物流中心的火灾特点、存在问题及各系统构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有效配置的建议,为各单位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安全运营提供有益参考。
蔡悦恒[5](2020)在《家用消防背包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消防安全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大事备受人们的重视,但随着城市的进步和高层住宅的兴起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家庭火灾,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现有的消防水平还只停留在灭火器和消防栓等老式消防设备上,无法真正提高灭火质量和救援效率,需要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再设计等步骤重新设计新型的灭火设备从而提高消防安全质量和家庭火灾自救能力。首先本课题将市场上的灭火器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找出设计方向和消防问题痛点。对影响灭火器设计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对人们在火灾中的心理状态进行调研,对新款灭火器设计进行借鉴。采用用户情境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用户角色建立法、情景模拟等方法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通过“KANO”模型期待值分析从而得出设计痛点和设计要点。其次将得出的设计痛点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分析出家用消防产品现存的深度难点和痛点,提取出创新设计要点并且反复验证带入情景中调研,设计出满足火灾场景中多方位、多功能、多部件的综合家用消防设备。提升居民的消防自救能力和救援能力,同时将家用消防安全意识融入居民生活中,提升居民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最后通过分析火灾情景中用户普遍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结合现代灭火、逃生、照明、通讯等功能需求,设计整合式多功能消防背包,具备双喷口灭火管、烟雾照明灯、消防逃生绳、防烟防毒口罩等细节设计,多功能家用消防背包能够提高人们火灾逃生机率,增强救援和自救能力。
张琰[6](2020)在《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生产现在是整个社会都很关注的内容,随着农机的日益蓬勃发展,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农业机械的管理工作涉及农业机械的方方面面,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工作是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机构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该市狠抓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目标是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提高农民朋友们的生产生活的幸福指数,近几年该市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水平不断攀升,大多数农民群众安全意识也不断提高,详细说来,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是多管齐下夯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二是多渠道强化农机安全监管网络,三是“扫雷式”细排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全方位的安全监管,该市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一片大好,也为全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尽管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淮安市获得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的称号,而且还实现了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区全覆盖。农机安全生产及监管水平与预期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安全隐患仍然很多,面临矛盾和问题也很多。一是农机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黑车非驾、超速超载、违规载人等现象仍有发生;二是农机安全监管方式依然欠缺,现有的农机安全监管体制与当前农机安全监管形势不匹配,我市各地农机安全监管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农机安全投入也远远不足,农机安全监管所需要的执法装备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日常监管需求。三是农机“三率”水平存在地区差异,有效监管机具数量依然偏少,农机事故处理统计上报职能履行不到位等。本文围绕目前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相关工作,通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例如文献梳理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界定“农业机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监管”等核心概念,结合有关政策和统计数据,梳理出淮安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现状以及问题和分析。分析借鉴国外农机安全监管的经验,总结出能够适合运用在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方面的的经验。同时,有针对性地梳理总结外省先进做法和成果。最后,围绕目前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的相关做法,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具体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安全监管角色;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坚持多渠道,强化农机安全宣传;坚持多方位,提高乡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力图为淮安农业机械安全监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洁[7](2020)在《日照渔家乐在线产品口碑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途家网界面数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日照渔家乐历经二十余年发展至今,以其独特的渔家风情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旅游者,也成为更多渔民创业的新选择。虽然渔家乐旅游产品多年来不断尝试更新换代,但囿于传统理念和经营模式,产品升级较慢,渔家乐创新乏力同游客需求新变化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影响了产品口碑。随着共享经济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在线短租平台实现网络运营的日照渔家乐产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线短租突破了时空局限,产品口碑呈现高速度、无边界的传播特点,低口碑产品对旅游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凸显,渔家乐产品网络口碑亟待提升。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对日照渔家乐产品的网络口碑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实证研究。依托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信任理论、顾客满意理论,从消费者购买决策角度出发,以产品点评数量、评分、评价内容三个维度衡量网络口碑,以产品价格、区位、设施、房型等作为口碑研究因子,结合游客评价内容的高频词汇提取及差评汇总,深入挖掘影响产品口碑的关键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关于价格信息,最受游客欢迎的价格区间为98-128元,其次是129-158元;产品价格并非渔家乐游客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价格与日照渔家乐网络口碑无显着相关性;连住优惠与折扣力度能够显着影响产品口碑,合理利用连住折扣可延长游客逗留天数,刺激游客旅游需求。关于区位信息,相较传统渔家乐,线上渔家乐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向水平、垂直方向延展的特征;日照渔家乐在线产品与森林公园、任家台礁石公园、大海的距离影响网络口碑;对产品点评数量影响最大的是任家台礁石公园,对产品评分影响最为显着的是森林公园。关于产品设施,经分析可得日照渔家乐基础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配置低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实际运营中对网络口碑影响最大的设施是灭火器,其次是免费停车、厨房设施、周边500米设施。关于房型信息,对产品口碑影响最大是床型2的尺寸,其次是建筑面积;日照渔家乐在线产品以双人床、三人间为主,但相较标准住宿产品,建筑面积严重偏小。最后,在其他因素中,超赞房东对网络口碑的影响作用最为显着;产品图片数量对口碑的影响仅次于超赞房东;高口碑产品有鲜明的命名规律,以渔家、海、距离三种词类命名的产品占比最高。本文以途家网的日照渔家乐产品为数据源进行网络口碑影响因素研究,弥补了日照渔家乐相关研究中网络口碑实证性分析的不足。同时,基于口碑影响因素分析结论,提出了渔家乐在线产品营销策略及在线短租平台界面优化策略,为渔家乐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为日照渔家乐的转型升级及短租平台的服务能力提升指明了参考方向。
张燕[8](2020)在《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康养居所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工具越来越受重视,而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是社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本文针对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风险评估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明确了消防安全管理的内涵、研究了消防安全管理以及消防安全评估的主要方法;并从康养居所火灾发生的案例及康养居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两个方面,对其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开展研究调查;系统研究了康养居所火灾危险辨识的重要方法,并从火灾危险源、建筑防火、人员状况、消防安全管理及消防救援力量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提出了事故树与消防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建立了火灾事故树,运用布尔代数法提取了影响康养居所火灾发生的关键因素,建立了针对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检查表,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验证,保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论文研究结论对康养居所、医院、疗养院等类似功能的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珏[9](2020)在《乡村旅游背景下湖南乡镇民宿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政策的全面实施和体验式旅游的兴起,使得我国乡镇建设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状态。在此背景下,乡镇民宿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了许多城市人群休闲旅游的目的地。民宿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出现较早,在法规制度和理论研究上都已较为完善,发展的较为成熟。我国大陆地区的民宿产业起步较晚,湖南地区尽管近三年涌现出了大批设计精良的精品民宿,但整体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对于民宿的理论研究现状,已然跟不上民宿的建设速度,这不仅造成了乡镇民宿混乱生长的现状,也不利于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着眼于此,以湖南地区的乡镇民宿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优秀民宿案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梳理分析。基于这些经验,与湖南地区乡镇民宿的案例研究进行横向对比,提出了适用于湖南乡镇民宿的设计策略,以期能为未来乡镇民宿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乡镇民宿的健康发展。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分析了国内外民宿的研究现状,并制定了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以国内外优秀民宿案例为参考对象,提出了民宿在设计策略上要特别重视选址与环境、建筑形式、功能空间和民宿体验等要素。第三章分析了湖南地区民宿的现状及传统乡镇民居建筑的特征。第四章深入调研了湖南地区乡镇民宿的各种现象及设计方法,笔者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位于城郊的度假民宿“故湘民宿”、位于深山的古村民宿“上堡故事”和滨海民宿“眷宿·臻品”作为调研对象。在实地调研与访谈的基础上将这些民宿与国内外优秀民宿案例对比,在对比中探索乡镇民宿设计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所得,第五章针对乡镇民宿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镇民宿在以下五个方面可以采取的设计策略:1.选址合理。2.空间设计。3.安全舒适。4.主题特色营造。5.经营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能为未来乡镇民宿的设计及发展提供参考和启迪,丰富民宿设计的理论。
李尚炯[10](2020)在《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崛起,工业气体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工业气体企业之间运输效率竞争和运输成本竞争异常激烈。10年前,在工业气体产品中运输费用约占产品价格的四分之一,现在我国工业气体企业运输费用下降到仅占产品价格的五分之一。运输费用大幅下降了20%,这迫使工业气体企业物流部急需降低运输成本,很多工业气体企业因为企业物流部运输费用高而面临亏损的情况。中国工业气体企业在行业竞争压力大与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大背景下艰难生存,工业气体企业物流部门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迫在眉睫。盈德气体集团物流运作部门现有的运输模式是基于早期工厂集中和客户集中模式来设计的,随着10年的发展盈德气体集团的业务已经扩展到了全国10个省市21个城市,运输模式变为工厂遍布全国和客户分散全国的模式。利用鱼骨图分析法找出当前运输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1)短途自有车辆运输效率低这项问题存在三项重要的成因,分别为:车辆往返运作距离过长,夜间车辆利用率低,液氩车辆在淡季时缺乏转换机制;(2)行业运输合作缺乏;(3)运输安全管理差;(4)供应链连接不紧密从而影响到运输效率;(5)现有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低,以上五项是当前运输管理中存在的根本成因。通过对历史KPI数据的分析,及对盈德气体集团运输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找出问题产生的成因。并针对每项成因制定了一套符合盈德气体集团运输特点的运输方案优化策略。运输方案优化策略包括(1)短途自有车辆运输效率优化策略,此策略主要包括短途自有车辆配送频率优化策略;24小时配送策略;配送产品灵活转换策略。(2)行业运输合作优化策略。(3)运输安全管理优化策略。(4)通过重新规划生产流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采用推迟制造的方法,统一调配全国工厂的产品和产能,将全国所有的产品和产能统一协调运作,优化供应链运行效率。(5)优化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S)模块实现运输管理系统数据及时传送到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加大可视化管理,增强对在途运输车辆和客户站的管控,通过优化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对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策略的实施进行总结和分析,优化后的运输效率相比优化前大幅提高了20%。公司领导层一致认为运输方案优化策是提高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效率的有效途径。最后,盈德气体集团将全面在物流部门深化运输方案优化策略,运输方案优化策略提高了盈德气体集团的运输效率,降低了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成本为盈德气体集团总体提升运输管理水平降低产品成本找到了解决途径。同时给其他工业气体企业的运输方案优化提供了借鉴。
二、灭火器生产及销售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灭火器生产及销售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仓储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2 危化品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2.1 引言 |
2.2 系统需求及功能分析 |
2.2.1 系统基本需求 |
2.2.2 系统功能详解 |
2.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2.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3.1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2.3.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系统硬件选型及模块设计 |
3.2.1 人机交互设备 |
3.2.2 嵌入式控制模块 |
3.2.3 超高频RFID模块 |
3.2.4 传感采集模块 |
3.2.5 系统其他硬件及整体结构 |
3.3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3.3.1 握手协议设计 |
3.3.2 嵌入式模块软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引言 |
4.2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4.2.1 危化品试剂管理表 |
4.2.2 系统用户管理表 |
4.2.3 存储柜内环境信息表 |
4.2.4 操作记录表 |
4.2.5 预警信息表 |
4.2.6 存储柜管理表 |
4.2.7 其他信息管理表 |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
4.3.1 界面布局 |
4.3.2 核心组件 |
4.3.3 UI控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业务开发与实现 |
5.1 引言 |
5.2 主体业务模块 |
5.2.1 用户身份验证业务 |
5.2.2 标签读取与处理业务 |
5.2.3 环境信息采集与处理业务 |
5.2.4 危化品称重与报废业务 |
5.3 基础业务模块 |
5.3.1 系统注册业务 |
5.3.2 系统配置业务 |
5.3.3 系统预警业务 |
5.3.4 信息查询业务 |
5.3.5 WEB通信业务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危化品存储柜管控系统测试 |
6.1 引言 |
6.2 模块化测试 |
6.2.1 系统注册功能测试 |
6.2.2 入库和报废功能测试 |
6.2.3 取用和归还功能测试 |
6.2.4 系统配置功能测试 |
6.2.5 其他功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经济社会发展下化学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 |
1.1.2 国家对化学安全教育的重视 |
1.1.3 化学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
1.2 化学安全教育文献综述 |
1.2.1 化学安全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化学安全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研究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及过程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安全教育 |
2.1.2 化学安全教育 |
2.1.3 化学安全意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要层次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做中学理论 |
3 化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社会中的化学安全问题调查分析 |
3.2 化学安全教育状况调查 |
3.2.1 化学安全教育学生状况调查 |
3.2.2 化学安全教育教师访谈 |
4 化学安全教育策略与实施 |
4.1 微课设计与应用,渗透化学安全教育 |
4.1.1 实施案例——《过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 |
4.1.2 微课应用效果分析 |
4.2 利用科学写作,渗透化学安全教育 |
4.2.1 科学写作任务设计与完成流程 |
4.2.2 化学安全知识科学写作作业设计案例 |
4.2.3 科学写作作业结果与分析 |
4.3 专题手抄报设计与制作,渗透化学安全教育 |
4.3.1 化学安全教育手抄报主题与内容要求设计 |
4.3.2 化学安全教育手抄报实施与结果分析 |
4.4 学生后测访谈 |
4.5 其他策略建议 |
4.5.1 通过主题演讲进行安全教育 |
4.5.2 通过趣味绘画进行化学安全教育 |
4.5.3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化学安全教育 |
5 研究结论及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化学安全教育现状 |
5.1.2 多元化化学安全教育实施效果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中部分新闻统计 |
附录2 化学安全教育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3)设计师视角下工业设计奖的设计知识流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的迫切需求 |
1.1.2 设计师提升设计能力的路径有限 |
1.1.3 对工业设计奖的价值反思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工业设计奖产生背景及发展 |
1.3.3 工业设计奖研究现状 |
1.3.4 知识流动研究现状 |
1.3.5 设计知识流动研究现状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工业设计奖与设计知识的关系建构 |
2.1 设计知识 |
2.1.1 知识的研究视角 |
2.1.2 设计知识的内涵 |
2.1.3 设计知识的类别 |
2.1.4 设计知识的来源 |
2.2 工业设计奖与设计知识 |
2.2.1 知识筛选工业设计奖筛选出“优秀设计” |
2.2.2 知识载体: “优秀设计”物化优质设计知识 |
2.3 “优秀设计”中物化的设计知识类别 |
2.3.1 “优秀设计”的标准 |
2.3.2 “优秀设计”包含的四类设计知识 |
2.4 小结 |
第三章 设计师视角下工业设计奖的设计知识流动 |
3.1 知识流动 |
3.1.1 知识流动理论 |
3.1.2 知识流动的主要模型与要素分析 |
3.1.3 知识流动的效果 |
3.2 设计知识流动 |
3.2.1 设计知识流动的概念 |
3.2.2 分布式资源环境下设计知识流动的四个类别 |
3.2.3 第四类设计知识流视阈下设计奖的设计知识流动 |
3.3 “优秀设计”中设计知识流向设计师的动力机制 |
3.3.1 设计师的知识需求是内部驱动力 |
3.3.2 工业设计奖推广本质是外部推动力 |
3.3.3 设计师间的知识势差是客观因素 |
3.3.4 设计知识流动的特征 |
3.4 “优秀设计”中设计知识流向设计师的理论假设 |
3.4.1 设计知识流动模型的要素 |
3.4.2 设计知识流动模型的过程 |
3.4.3 “优秀设计”中设计知识流动的理论模型 |
3.5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DKF-GD要素的实证研究 |
4.1 设计知识流动效果的定义 |
4.2 设计知识流动效果影响因素提取 |
4.2.1 通过文献获得影响因素 |
4.2.2 专家访谈获得影响因素 |
4.2.3 变量确定 |
4.3 变量定义与相关假设 |
4.3.1 设计知识特征与接受意愿 |
4.3.2 知识提供者特征与接收意愿 |
4.3.3 知识接受者特征与知识流动效果 |
4.3.4 知识流动渠道特征与知识流动效果 |
4.3.5 知识流动环境特征与知识流动效果 |
4.4 变量设计及测量指标 |
4.4.1 设计知识特征 |
4.4.2 知识提供者特征 |
4.4.3 知识接受者的特征 |
4.4.5 知识流动渠道 |
4.4.6 知识流动环境特征 |
4.4.7 知识流动效果 |
4.5 数据回收及量表质量分析 |
4.5.1 问卷设计与数据回收 |
4.5.2 量表质量分析 |
4.5.3 相关性分析 |
4.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研究假设的检验 |
4.6.1 回归模型的评估标准 |
4.6.2 知识特征与接收意愿的回归分析 |
4.6.3 知识提供者因素与接受意愿的回归分析 |
4.6.4 知识接收者特征与知识流动效果的回归分析 |
4.6.5 知识流动渠道特征与知识流动效果的回归分析 |
4.6.6 知识流动环境与知识流动效果的回归分析 |
4.7 实证研究的主要结论 |
4.8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DKF-GD过程的演化及提升作用研究 |
5.1 基于知识流动的知识演化及影响因素映射关系研究 |
5.1.1 研究目的及方法 |
5.1.2 基于知识流动过程的知识演化 |
5.1.3 基于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映射关系 |
5.2 所获设计知识提升设计能力的实验研究 |
5.2.1 实验设计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2.3 实验小结与讨论 |
5.3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DKF-GD的设计流程构建与实践 |
6.1 设计师获得的设计知识表达与关系建构 |
6.1.1 三类设计知识的提取与表达 |
6.1.2 三类设计知识间的映射关系 |
6.2 设计师应用设计知识的设计创新策略 |
6.3 基于DKF-GD的设计流程 |
6.3.1 总设计流程 |
6.3.2 核心环节 |
6.4 基于DKF-GD的设计实践 |
6.4.1 项目背景及设计需求 |
6.4.2 确定概念方向 |
6.4.3 概念设计 |
6.4.4 案例总结 |
6.5 小结 |
结论 |
研究关键发现 |
DKF-GD模型及发展建议 |
研究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五个国外工业设计奖简介 |
附录B 四个国内工业设计奖简介 |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D 专家访谈获得的影响因素整理 |
附录E 设计奖设计知识流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F 知识演化及映射关系研究所使用“优秀设计” |
附录G 参与知识演化及映射关系研究的设计师信息 |
附录H 知识演化及映射关系研究的访谈提纲 |
附录I 参与实验的设计师信息 |
附录J 实验所使用的“优秀设计” |
附录K 设计师在概念发散阶段检索的54个“优秀设计” |
(4)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消防设备设施有效配置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况 |
二、物流中心火灾特点 |
三、存在问题 |
四、各系统原理、组成及分类 |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2.自动灭火系统 |
3.消火栓系统 |
4.应急广播系统 |
5.各类消防器材 |
五、物流中心消防设备设施配置建议 |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配置 |
1、卷烟库房 |
2、联合工房 |
3、变配电室、信息机房、发电机房 |
(二)自动灭火系统的配置 |
1、 卷烟库房 |
2、联合工房 |
3、变配电室、信息机房、发电机房 |
(三)消火栓系统的配置 |
(四)应急广播系统的配置 |
(五)其他消防器材的配置 |
六、几点建议 |
七、结语 |
(5)家用消防背包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的国内外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室内灭火器市场调研分析 |
2.1 室内灭火器研究现状 |
2.1.1 家庭配备室内灭火器的必要性 |
2.1.2 我国室内灭火器的使用现状 |
2.2 目前市场现有消防产品的种类 |
2.3 现有灭火器存在的设计问题 |
2.3.1 现有灭火器的使用缺陷分析 |
2.3.2 现有灭火器安全性分析 |
2.3.3 现有灭火器可回收性分析 |
2.3.4 初步设计理念 |
第3章 室内灭火器设计的影响因素 |
3.1 室内灭火器的使用环境分析 |
3.1.1 城市居住环境特点 |
3.1.2 家庭常见火灾诱因及特点 |
3.2 火灾发生时用户心理及行为特征 |
3.2.1 火灾发生时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
3.2.2 火灾发生时用户行为导向人性化分析 |
3.3 室内灭火器产品外型影响因素 |
3.3.1 灭火器颜色设计与用户心理 |
3.3.2 灭火器材质与结构分析 |
3.3.3 灭火器造型分析 |
第4章 用户需求分析 |
4.1 室内灭火器产品目标用户及其行为调研分析 |
4.1.1 确定目标用户及调研思路 |
4.1.2 调研方法及过程 |
4.1.3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
4.2 目标用户对灭火器的需求分析 |
4.2.1 用户使用流程分析 |
4.2.2 目标用户居住环境分析 |
4.2.3 基于“KANO”模型理论的用户期待值分析 |
4.3 目标用户对产品具象需求分析 |
4.3.1 产品功能需求 |
4.3.2 产品造型需求 |
第5章 家用多功能消防背包设计实践 |
5.1 设计理念 |
5.2 设计定位 |
5.2.1 复合功能设计理念 |
5.2.2 人机工程学理论 |
5.3 功能定位 |
5.3.1 一键式灭火功能按键 |
5.3.2 双喷口灭火管设计 |
5.3.3 浓烟照明灯设计 |
5.3.4 破窗索降设备设计 |
5.3.5 防毒防烟设计 |
5.4 安全性功能设计 |
5.5 消防背包使用方式 |
5.6 消防背包尺寸 |
5.7 家用消防背包设计方案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目标用户对室内灭火器产品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6)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农业机械安全监管理论分析 |
2.1 相先关概念界定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3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现状及成效 |
3.1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发展) |
3.2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的现状 |
3.3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取得的成效 |
4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 |
4.2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
5 外省市农机安全监管相关经验介绍 |
5.1 北京市的农机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
5.2 黑龙江省农机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
5.3 山东省农机安全监管的相关经验 |
6 淮安市农机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6.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转变安全监管角色 |
6.2 坚持多举措,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
6.3 坚持多渠道,强化农机安全宣传 |
6.4 坚持多方位,提升乡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日照渔家乐在线产品口碑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途家网界面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共享经济与在线短租 |
2.1.2 口碑与网络口碑 |
2.1.3 渔家乐 |
2.1.4 体验式旅游 |
2.2 基础理论 |
2.2.1 消费者购买决策理论 |
2.2.2 信任理论 |
2.2.3 顾客满意理论 |
第三章 日照渔家乐线上发展概况 |
3.1 日照市旅游发展概况 |
3.2 日照渔家乐线上运营现状 |
第四章 日照渔家乐在线产品口碑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数据采集与整理 |
4.1.1 数据采集 |
4.1.2 数据整理 |
4.1.3 分析方法 |
4.2 口碑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
4.3 产品评论内容分析 |
4.4 渔家乐在线产品口碑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价格信息 |
4.4.2 区位信息 |
4.4.3 产品设施 |
4.4.4 房型信息 |
4.4.5 其他影响因素 |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
5.1 渔家乐在线产品营销策略 |
5.1.1 优化产品标题,增加房源图片 |
5.1.2 充分市场调研,合理价格推广 |
5.1.3 提升硬件设施,优化产品房型 |
5.1.4 创新产品描述,嵌入体验式旅游 |
5.2 在线短租平台界面优化策略 |
5.2.1 沟通界面醒目化 |
5.2.2 地图界面人性化 |
5.2.3 导航菜单实用化 |
5.2.4 产品评价再细分 |
5.2.5 网页留白再利用 |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 |
6.1 讨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技术路线 |
1.3.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的相关理论 |
2.1 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
2.1.1 消防安全管理概述 |
2.1.2 消防安全管理方法 |
2.1.3 消防安全评估理论 |
2.2 康养居所概述 |
2.2.1 康养居所概念 |
2.2.2 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特点 |
2.3 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评估与分析 |
2.3.1 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
2.3.2 评估指标建立 |
2.3.3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的方法 |
第3章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
3.1 康养居所火灾概况 |
3.1.1 最近5年全国的火灾统计数据 |
3.1.2 最近10年康养居所火灾原因统计 |
3.1.3 火灾事故统计结论 |
3.2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
3.2.1 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善 |
3.2.2 老人逃生自救能力差 |
3.2.3 医护人员消防技能差 |
3.2.4 不会使用灭火器材,错失最佳扑救时机 |
3.2.5 防火分隔措施不到位 |
3.2.6 疏散设施不完善 |
3.2.7 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管理不善 |
3.2.8 老旧社区内的康养居所消防车道存在隐患 |
第4章 康养居所火灾危险辨识 |
4.1 火灾危险辨识方法选择 |
4.2 康养居所火灾风险源分析 |
4.2.1 火灾危险源辨识 |
4.2.2 建筑防火风险辨识 |
4.2.3 人员状况风险辨识 |
4.2.4 消防安全管理风险辨识 |
4.2.5 消防救援力量分析 |
4.2.6 构建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第5章 康养居所的消防安全评估 |
5.1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选择 |
5.1.1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方法 |
5.1.2 康养居所的评估方法选择 |
5.1.3 事故树综合分析法对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
5.2 事故树分析法 |
5.2.1 事故树分析法概述 |
5.2.2 事故树构建 |
5.2.3 事故树分析和应用 |
5.3 消防安全检查表方法 |
5.4 事故树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方法 |
5.4.1 事故树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的意义 |
5.4.2 事故树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结合应用 |
5.4.3 康养居所消防安全检查表指标确定 |
第6章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案例 |
6.1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概述 |
6.1.1 A康养居所概况 |
6.1.2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
6.1.3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
6.2 A康养居所火灾风险辨识 |
6.3 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 |
6.4 本文消防安全检查表的创新性 |
6.5 消防安全检查表应用 |
6.6 效果评价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
(9)乡村旅游背景下湖南乡镇民宿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乡村旅游 |
1.1.2 乡村振兴 |
1.1.3 民宿发展热潮 |
1.1.4 乡镇民宿热潮背后的隐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内容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研究范围 |
1.3.3 研究内容 |
1.4 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 |
1.4.1 国外民宿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 |
1.4.2 国内民宿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论文框架 |
第2章 国内外优秀民宿设计分析 |
2.1 选址与环境 |
2.1.1 民宿的选址 |
2.1.2 环境设计 |
2.2 建筑形式 |
2.3 功能空间 |
2.3.1 公共空间 |
2.3.2 客房空间 |
2.3.3 后勤空间 |
2.4 民宿体验 |
2.4.1 安全舒适 |
2.4.2 互动交流 |
2.4.3 主题特色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湖南地区民宿发展现状及民居建筑特征分析 |
3.1 湖南民宿的发展现状 |
3.1.1 背景 |
3.1.2 乡村旅游优势 |
3.1.3 发展概括 |
3.1.4 相关规范 |
3.2 湖南地区传统乡镇民居建筑特征 |
3.2.1 不同地域文化下的乡镇民居建筑 |
3.2.2 建筑布局 |
3.2.3 平面布局 |
3.2.4 立面形态 |
3.2.5 建筑材料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湖南地区乡镇民宿案例研究与分析 |
4.1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故湘民宿案例研究 |
4.1.1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
4.1.2 选址 |
4.1.3 建筑设计 |
4.1.4 安全与舒适 |
4.1.5 主题特色 |
4.1.6 经营管理 |
4.2 上堡村上堡故事民宿案例研究 |
4.2.1 上堡古村 |
4.2.2 上堡村建筑现状分析 |
4.2.3 民宿选址 |
4.2.4 建筑设计 |
4.2.5 安全与舒适 |
4.2.6 主题特色营造 |
4.2.7 经营管理 |
4.3 白廊村眷宿·臻品民宿案例研究 |
4.3.1 白廊村 |
4.3.2 选址 |
4.3.3 建筑设计 |
4.3.4 安全与舒适 |
4.3.5 主题特色 |
4.3.6 经营管理 |
4.4 湖南地区乡镇民宿设计的比较及思辩 |
4.4.1 选址与环境 |
4.4.2 空间尺度与细节 |
4.4.3 安全与舒适 |
4.4.4 主题特色 |
4.4.5 经营发展 |
4.5 湖南地区乡镇民宿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
4.5.1 选址不合理 |
4.5.2 忽视人体尺度感 |
4.5.3 安全隐患 |
4.5.4 主题特色不突出 |
4.5.5 营销模式单一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乡镇民宿设计策略研究 |
5.1 选址合理 |
5.1.1 环境独特 |
5.1.2 交通便捷 |
5.2 空间设计 |
5.2.1 公共空间设计 |
5.2.2 客房空间设计 |
5.2.3 后勤空间设计 |
5.3 安全舒适 |
5.3.1 安全管理 |
5.3.2 卫生洁净 |
5.3.3 服务专业 |
5.4 主题特色营造 |
5.4.1 建筑风格:传承与创新 |
5.4.2 材料:因地制宜 |
5.4.3 装饰及陈设:淳朴自然 |
5.4.4 文化体验活动:彰显当地特色 |
5.5 经营发展 |
5.5.1 乡村主人的参与 |
5.5.2 多产业联结 |
5.5.3 网络式宣传渠道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工具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工具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运输管理相关理论 |
2.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3 运输信息化理论 |
第三章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盈德气体集团简介 |
3.2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管理现状 |
3.3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1 短途自有车辆运输效率低 |
3.3.2 自有氢气车辆运输无规律 |
3.3.3 车辆事故率高 |
3.3.4 供应链运行效率低 |
3.3.5 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
3.4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短途自有车辆运输效率低的成因 |
3.4.2 自有氢气车辆运输无规律的成因 |
3.4.3 车辆事故率高的成因 |
3.4.4 供应链运行效率低的成因 |
3.4.5 运输管理信息化水平低的成因 |
第四章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策略及实施 |
4.1 运输方案优化的目标和思路 |
4.1.1 运输方案优化目标 |
4.1.2 运输方案优化目标可行性评估 |
4.1.3 运输方案优化思路 |
4.2 短途自有车辆运输效率优化策略 |
4.2.1 短途自有车辆配送频率优化策略 |
4.2.2 24小时配送策略 |
4.2.3 配送产品灵活转换策略 |
4.3 行业运输合作优化策略 |
4.4 运输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
4.5 供应链运行效率优化策略 |
4.6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策略 |
第五章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策略保障措施 |
5.1 组织架构的建立 |
5.2 运输方案优化奖 |
5.3 成本节约奖 |
5.4 最佳建议奖 |
5.5 运输方案优化培训机制 |
第六章 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6.1 短途自有车辆运输效率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6.1.1 短途车辆配送频率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6.1.2 24小时配送策略实施效果分析 |
6.1.3 配送产品灵活转换策略实施效果 |
6.2 行业运输合作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6.3 运输安全管理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6.4 供应链运行效率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6.5 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运输方案优化策略在工业气体行业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灭火器生产及销售管理问题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危化品存储柜安全管控系统研究与开发[D]. 宗文锦. 江南大学, 2021(01)
- [2]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化学安全教育的实践研究[D]. 范秋菊.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3]设计师视角下工业设计奖的设计知识流动研究[D]. 周坤.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5)
- [4]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消防设备设施有效配置探析[J]. 王云虎. 湖南安全与防灾, 2020(09)
- [5]家用消防背包设计与研究[D]. 蔡悦恒.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4)
- [6]淮安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分析[D]. 张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7]日照渔家乐在线产品口碑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途家网界面数据分析[D]. 刘洁.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A康养居所消防安全评估研究[D]. 张燕.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2)
- [9]乡村旅游背景下湖南乡镇民宿设计策略研究[D]. 周珏. 湖南大学, 2020(07)
- [10]盈德气体集团运输方案优化研究[D]. 李尚炯. 兰州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