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奉超[1](2001)在《婴儿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体会》文中认为
张元[2](2021)在《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回顾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及其对产妇ICU入住率和胎儿Apgar评分的影响,评价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高症产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不同严重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4年01月至2019年12月急诊或择期剖宫产产妇601例,按照第九版妇产科学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纳入非妊娠期高血压产妇167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产妇214例(B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20例(C组),将其麻醉信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分析。分别记录三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和BMI及入室SPO2等一般资料情况,统计分析比较产妇麻醉前(T1)、麻醉时(T2)、麻醉成功后5min(T3)、麻醉成功后10min(T4)、麻醉成功后15min(T5)、胎儿娩出后5min(T6)、胎儿娩出后10min(T7)七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统计分析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剂量以及麻醉平面,三组产妇术后转入ICU及并发症,三组新生儿娩出1min、5min的Apgar评分。结果:1.A.B、C三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年龄、体重、身高、孕周和BMI入室SPO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与A组相比,B组产妇在T1、T2、T3时间点SBP、DBP均显着增高,C组产妇在T1-T7各时间点SBP、DBP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C组产妇在T1-T6各时间点SBP、DBP均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两组产妇T1、T5、T7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P<0.05),C组产妇在各时间点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A组中与T1时刻相比较,三组患者在T2-T7时刻SBP、DBP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2-T7各间点两两比较,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点比较,A组中T5、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2时间点比较,A组中T5、T6、T7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T6时间点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与T1、T2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三组患者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三组产妇术中入量和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产妇麻醉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与A组相比较,B、C两组患者的ICU入住率均增高,与B组相比较,C组患者ICU入住率增高。(X2=104.7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两两比较,呼吸衰竭率、术后肺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Apgar评分:与A组相比,B、C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Apgar评分较低,与B组相比,C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较低,呈现出显着性差异p<0.001。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A组〉C组;B组〉C组”结论:1.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可用于子痫前期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2.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不增加子痫前期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
管伟[3](2020)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胸科手术术后患者常常要经历中-重度疼痛,虽然胸腔镜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但术后急性疼痛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出现呼吸受限、咳嗽困难、排痰不能,进而导致肺不张、肺部感染甚至呼吸衰竭等术后并发症,更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对患者的长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竖脊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竖脊肌深面和横突之间筋膜间隙的一种新型神经肌肉阻滞方式。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依赖于局部麻醉药局部扩散至邻近的椎旁间隙,同时阻滞胸段脊神经的背侧支和腹侧支,此外,对由交感神经干分出的交通支也起到阻滞作用。感觉神经阻滞涵盖包括后外侧和前侧胸壁范围在内的广泛的多个皮节区域。据研究报道,竖脊肌平面阻滞技术是肋骨骨折等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措施。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75岁,体重55~85 kg,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ntercostal nerve block,INB)(Ⅰ组)(n=30),E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胸6~7之间行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药物选择用0.5%罗哌卡因30 mL;I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于胸3~8肋间注入0.5%的罗哌卡因30 mL(每个肋间5 mL)。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手术时间、术后1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泵按压次数、输注总量,记录术后48h内需要补救镇痛药物的剂量、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和I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分别为4.39±0.82 min和5.77±0.95 min,与E组比较,I组肋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显着延长(P<0.001)。与I组比较;E组术后6 h和12 h各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显着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间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E组和I组患者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分别为6.84±3.25次/人和8.76±2.79次/人,与I组比较,E组患者术后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显着减少(P-0.0171<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均无需追加补救镇痛药物。E组和I组患者术后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3.3%和26.7%,E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3<0.05),两组均无患者出现呕吐。E组无患者出现皮肤瘙痒,I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为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46>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局麻药中毒、内脏损伤、全脊麻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术后VAS评分,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同时降低术后恶心的发生率。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可安全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更少。
夏照华[4](2018)在《椎旁阻滞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炎性反应和镇痛的研究》文中认为1、目的:在建立兔非插管麻醉模型基础上,构建理想的椎旁阻滞和肋间阻滞模型,对构建的椎旁模型进行评估。第一部分在病理学、超微结构、分子生物学,了解椎旁阻滞对非插管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第二部分比较椎旁阻滞在非插管胸腔镜手术后镇痛的优势。第三部分比较椎旁阻滞和肋间阻滞在非插管单孔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中应激反应、炎性反应、血流动力学的差异,以及椎旁阻滞对术后镇痛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第四部分探讨椎旁阻滞在结核性脓胸手术的价值。2、方法:(1)研究对象第一、第二部分研究对象相同。实验兔36只,SPSS软件随机分组为椎旁组和肋间组。第三部分样本量根据检验水准、检验效能、两组的差异和总体差异来评估,纳入拟行手术的良性孤立性肺结节40例,SPSS软件随机分组为椎旁组和肋间组。第四部分回顾4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进行观察性研究,椎旁神经阻滞作为研究因素,将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椎旁神经阻滞进行分组,实验组行椎旁神经阻滞,对照组行等量盐水。(2)动物模型构建与评价通过核磁共振对椎旁阻滞模型评估,筛选理想的动物模型。(3)实验方法第一部分构建模型,各组在不同时间抽血,肺组织活检,取血浆、灌洗液冻存。第二部分构建模型,待兔子醒后进行神经功能和儿茶酚胺检测。(4)实验检测操作及观察由一位医师独立完成,另一位未参与实验的医师进行记录。第一部分了解病理学和超微形态学,ELISA、RT-PCR检测外周血、灌洗液TNF-α与IL-6的改变。第二部分进行神经功能和儿茶酚胺检测。第三部分测定皮质醇和IL-6、TNF-α;比较阈值变化、术后疼痛反馈时间和术后吗啡量差异;记录阻滞后30 min、术后6h阻滞节段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慢性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四部分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差异。3、结果:(1)第一部分:4小时椎旁组病理学肺炎症表现较轻,肋间组在超微结构改变更明显;ELISA:2h、4h时,血清或灌洗液肋间组TNF-α、IL-6均较高;PCR:4h时,血浆或灌洗液肋间组TNF-α、IL-6均较高。(2)第二部分: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3)第三部分:椎旁组T2-3IL-6较低,椎旁组T3 TNF-α较低;椎旁组T2-3 Cor较低;术后4、8 h,椎旁组痛阈值较高;椎旁组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较长、吗啡量较少;TA、TB时,椎旁组阻滞节段较大;调查患者最疼时,椎旁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较低。(4)第四部分:实验组在术后1h、4h、8h、12h时静止和运动VAS评分较低,实验组在术后24h静止VAS较低。4、结论:(1)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可构建理想的椎旁阻滞和肋间阻滞模型。椎旁阻滞非插管麻醉手术的炎性反应较轻;椎旁阻滞非插管麻醉在术后镇痛有明显优势。(2)椎旁阻滞非插管麻醉可一定程度抑制炎性、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加速术后康复,感觉阻滞更完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3)椎旁阻滞提高结核性脓胸术后镇痛效果,加快术后康复。
邝绮文[5](2010)在《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选取择期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非腹腔镜中下腹部普通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0~85岁,ASA分级Ⅰ~Ⅲ级。根据硬膜外给药与否随机分为GEA及GA组,每组25例,共50例。患者入室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以7~10 ml·kg-1·h-1的速度经左上肢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择T10-11常规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3cm。GEA组注入0.75%罗哌卡因3ml作为试验量,排除硬膜外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后继续推注0.75%罗哌卡因,直到阻滞平面到达T6为止。其后每60~80min追加0.75%罗哌卡因3~5ml。GA组按同样方案硬膜外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罗哌卡因负荷量给药完毕15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唑安定0.06 mg·kg-1,芬太尼3~4μg·kg-1,依托咪酯0.15~0.2 mg·kg-1。患者意识消失后定标,然后使用TOF-Watch SX加速度仪以TOFs模式监测神经肌肉功能,T1/Tc值稳定于100%时静注国产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待肌松监测仪显示T1降至5%Tc以下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IPPV维持PETCO2 35~45mmHg。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3~8mg·kg-1·h-1和舒芬太尼0.2~1μg·kg-1·h-1,维持BIS值于40~50之间并根据循环情况加以调整。待T1恢复至25%Tc时开始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起始剂量为3μg·kg-1·min-1,每次调整速率0.1~0.2μg·kg-1·min-1以维持T1于10%Tc的阻滞水平。术毕前20min停止舒芬太尼输注,腹腔关闭完毕即停止肌松药输注,缝皮结束时停止丙泊酚输注。观察血流动力学、各药物用量、术中肌松水平、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和不良反应等一般指标,以及肌松效应指标,包括⑴滞后时间,⑵起效时间,⑶高峰时间,⑷临床肌松作用时间,⑸恢复指数⑹TOFR自然恢复至25%、50%、70%、90%的时间。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BMI、性别比例、ASA分级比例、出血量无差异,两组患者麻醉时间与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2.两组患者插管前MAP、HR均较麻醉前出现明显下降(MAP的比较p<0.01,HR的比较p<0.05)。气管插管3min后两组患者MAP、HR较麻醉前回升(MAP的比较p<0.01,HR的比较p<0.05)。两组患者的各时段的MAP、HR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诱导剂量肌松效应比较:GEA组与GA组的滞后时间分别为105.9±20.1sec与97.1±17.10sec,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起效时间分别为322.9±47.6 sec与298.6±41.2 sec,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高峰时间分别为42.8±7.5min与33.8±6.3min,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临床作用时间分别为62.6±8.3min与54.8±6.9min,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4.肌松效应恢复指标比较:GEA组自停药至TOFR恢复至0.25、0.5、0.7及0.9的时间分别为17.7±3.9min、27.2±4.5min、36.2±5.2min、45.1±6.5min,而GA组自停药至TOFR恢复至0.25、0.5、0.7、0.9的时间分别为15.8±2.6 min、25.5±4.3 min、33.4±5.3min、42.3±7.2 min,两组各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GEA组恢复指数为16.7±3.2min,与GA组14.7±1.9 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 GEA组与GA组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输注时间分别为89.5±12.9min与100.7±14.2mi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顺式阿曲库铵的总药量分别为7.91±1.82mg与10.68±2.74 mg,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顺式阿曲库铵平均每小时输注速率分别为0.096±0.009 mg·kg-1·h-1与0.109±0.013mg·kg-1·h-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 GEA组与GA组的丙泊酚维持用量分别为4.17±0.42mg·kg-1·h-1与5.21±0.40 mg·kg-1·h-1,比较明显差异(p<0.01),舒芬太尼维持用量分别为0.27±0.029μg·kg-1·h-1与0.32±0.033μg·kg-1·h-1,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GEA组0.75%罗哌卡因负荷量为11.1±0.92ml,追加量为8.9±1.86ml。结论1.硬膜外给予常规的罗哌卡因负荷剂量不影响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3×ED95诱导剂量的起效时间,但可延长其临床作用时间2.在维持相同肌松水平的前提下,硬膜外给予常规的罗哌卡因追加剂量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可减少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3.老年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时须加强对其神经肌肉功能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调整肌松药用量
王亚峰[6](2010)在《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浅全麻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和经骶裂孔不同的硬膜外置管长度对婴幼儿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择期腹部手术患儿,将其分为三组即对照组,21例;实验组1,29例;实验组2,24例。三组患儿均禁食4~6h,禁水6~8h,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1 mg·kg-1,苯巴比妥钠1 mg·kg-1,在手术室外肌肉注射氯胺酮5 mg·kg-1,待意识消失后入室,开放静脉通道。实验组用AS-E型18G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经骶裂孔穿刺进入骶管腔,将Arrow公司生产的金属型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其中实验组1硬膜外置管的预设长度为骶裂孔至手术平面所需的椎间隙;实验组2硬膜外置管的预设长度为骶裂孔至S1-L5椎间隙。用SIEMENS AG C型臂X射线机(简称C臂机)透视确定所置入的硬膜外导管达预定位置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8%~1.5%利多卡因,,用量为8~10mg·kg-1(容量为0.6 ml·kg-1),测试硬膜外阻滞平面后麻醉诱导。术中三组患儿均采用静吸全麻,麻醉诱导用药: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1mg·kg-1、芬太尼2~3μg·kg-1、维库溴铵0.1mg·kg-1,行气管内插管,用呼吸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用药:气管插管后,三组都持续吸入0.5%~1%异氟醚,同时用适量的丙泊酚维持镇静。手术时间>2h的手术,诱导后根据手术需要,对照组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1。,芬太尼1-2μg.kg-1;实验组每隔30-40min从硬膜外导管注入利多卡因全量的1/3。观察项目:三组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时点:基础值(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5min(T2)、切皮时(T3)、腹腔探查时(T4)、手术结束时(T4)、拔气管导管后5min(T5)。同时记录手术时间、用药时间、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出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的时间间隔;实验组患儿的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及硬膜外导管的具体定位。结果共有66例患儿完成本实验,其中对照组20例,两实验组分别23例。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BP、DBP、HR的变化较小(p<0.05),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显着缩短(p<0.05);实验组1的硬膜外置管长度明显长于实验组2(p<0.05),实验组1与实验组2在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穿刺深度、阻滞平面、全麻药平均用量及生命体征上的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操作方便简单,安全性高;复合浅全麻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安全有效且循环系统变化较小,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术后苏醒时间;硬膜外导管头端只要到达S1~L5水平,婴幼儿的感觉阻滞平面即能达到T4~T6水平,可满足腹部手术镇痛和肌松的需要,并为术后镇痛提供便利条件。
王嵘[7](2008)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快通道麻醉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先心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如何为患儿提供效价比最高的治疗成为大家关心的重点,术后尽早拔管是实施心脏外科快通道的最重要的环节,在实施早拔管的同时如何能保证足够的麻醉深度值得探讨。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和不同输注速度瑞芬太尼实施先心病患儿术后手术室内拔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比较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因子变化及术后转归。方法:37例择期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n=13)芬太尼总量10μg·kg-;Ⅱ组(n=12)、Ⅲ组(n=12)分别持续输入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0.50μg·kg-1·min-1。记录患儿入睡(基础值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T2)、劈胸骨(T3)、开始转机(T4)、转机10min(T5)、复温5min(T6)、停机(T7)、停机10min(T8)、穿钢丝(T9)、手术结束(T10)、拔除气管插管(T11)、拔管后0.5h(T12),拔管后2h(T13)的心率、血压、BIS值、呼出七氟烷浓度。患儿入睡(T0基础值)、劈胸骨后(T3)、复温后(T6)、拔除气管插管后0.5h(T12)、2h120min(T13)检测动脉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皮质醇(Cortisol COR)、血糖(BloodGlucose)、乳酸(Lactate acid LAC)浓度。术后随访有无早拔管相关并发症,比较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三组患儿均成功地在手术室内拔除气管插管,Ⅲ组拔管时间显着长于其他两组,无早拔管相关的并发症。三组拔管后心率均显着增快,Ⅱ组伴有血压升高,术后需要更多降压及镇静药物。NE浓度仅Ⅰ组T6点显着高于基础值。Ⅱ组T13NE、COR、Lac浓度显着高于其他两组,Ⅲ组T3BG,T6COR、BG、及Lac浓度显着低于其他两组。三组患儿各时间点BIS变化趋势一致,与呼出七氟烷浓度呈显着负相关,手术结束和拔管时的均值均为73、80。结论:简单先心病患儿术中应用10μg·kg-1芬太尼,持续输注0.25μg·kg-1·min-1或0.50μg·kg-1·min-1瑞芬太尼均可实现手术室内拔管。0.5μg·kg-1·min-1瑞芬太尼可更有效的阻断术中各个时期,尤其是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并能抑制机体分解代谢,内环境更为稳定。BIS监测可反应镇静深度为选择拔管时机提供指导。
二、婴儿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儿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2)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收集 |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麻醉方法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及分组 |
2 麻醉方法 |
3 数据采集与监测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竖脊肌平面阻滞阻滞平面 |
3 血流动力学指标 |
4 镇痛评分 |
5 PCIA泵有限按压次 |
6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竖脊肌平面阻滞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椎旁阻滞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炎性反应和镇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兔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
第1节 前言 |
第2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节 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本章小结 |
第6节 参考文献 |
第2章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兔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
第1节 前言 |
第2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节 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本章小结 |
第6节 参考文献 |
第3章 胸椎旁神经阻滞对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和术后镇痛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第1节 前言 |
第2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节 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本章小结 |
第6节 参考文献 |
第4章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胸椎旁神经阻滞在结核性脓胸手术的应用 |
第1节 前言 |
第2节 材料与方法 |
第3节 结果 |
第4节 讨论 |
第5节 本章小结 |
第6节 参考文献 |
综述1 |
参考文献 |
综述2 |
参考文献 |
博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
致谢 |
(5)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正文 |
资料与方法 |
实验材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
一、论文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设备与仪器 |
1.2 麻醉用具与药品 |
2. 实验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麻醉方法和经骶裂孔硬膜外置管的方法 |
2.3 观察及记录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的比较 |
3.2 两实验组硬膜外穿刺深度、置管长度和阻滞平面的比较 |
3.3 手术时间、用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的比较 |
3.4 全麻药平均用量的比较 |
3.5 SBP、DBP、HR和SpO_2的比较 |
4. 讨论 |
4.1 婴幼儿生理及骶部解剖特点 |
4.1.1 婴幼儿生理 |
4.1.2 婴幼儿骶部及硬膜外腔的解剖特点 |
4.2 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定义及作用机制 |
4.3 婴幼儿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操作要点与应用优点 |
4.3.1 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的穿刺要点及导管位置的确定 |
4.3.2 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婴幼儿手术的优点 |
4.4 经骶裂孔硬膜外置管的禁忌症与并发症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二、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四、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快通道麻醉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婴儿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儿气管插管单次硬膜外麻醉的体会[J]. 张奉超. 西藏医药杂志, 2001(01)
- [2]布比卡因-芬太尼等比重腰麻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麻醉效果的回顾性分析[D]. 张元.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8)
- [3]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管伟. 山东大学, 2020(09)
- [4]椎旁阻滞对非插管胸腔镜手术炎性反应和镇痛的研究[D]. 夏照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5]罗哌卡因硬膜外给药对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D]. 邝绮文. 广州医学院, 2010(03)
- [6]经骶管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D]. 王亚峰.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7]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快通道麻醉研究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的比较[D]. 王嵘.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