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

一、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晋艳勇[1](2021)在《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2月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儿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应用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应用开颅血肿清除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57.69%(χ2=4.591,P=0.032);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不良反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30.77%(χ2=4.457,P=0.035)。结论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可提高恢复效果,改善患儿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优于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蒋暑雨[2](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方江顺,王贤书,杨志国,程征海,曹红宾,李鑫,高飞飞,刘叶[3](2018)在《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tE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tEDH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儿行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记录两组患儿随访2~3个月血肿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GOS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血肿复发。结论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缩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且血肿量为20~50 ml的tEDH患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儿预后。

郑亚北[4](2020)在《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进行归纳,并分析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从而提高对迟发性颅内血肿高危因素的认识。通过对DTICH的早期预测,以保证患者手术干预后的存活率,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预防及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临床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已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临床病例。随后根据病例术后是否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为标准对收集的病例进行分组:病例组(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35)、对照组(未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n=79)。两组患者进行相关临床数据采集,对DTICH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同时对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瞳孔改变、术前病灶分型,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本课题114例患者中,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病例为35例,其发生率为30.7%。2.通过对参与课题的114例患者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术前病灶分类、合并颅骨骨折、合并对侧颅骨骨折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存在相关性(P<0.05);而两组患者在性别、中线偏移程度、术前瞳孔改变情况、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创伤类型、手术时间、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值、随机血糖、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方面无相关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以及专业上认为对结局有影响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年龄[OR=1.060,95%CI(1.010,1.112)]、合并对侧颅骨骨折[OR=25.297,95%CI(4.629,138.229)]和术前Rotterdam CT评分[OR=6.733,95%CI(1.360,33.342)]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受伤距离手术时间[OR=0.959,95%CI(0.922,0.999)]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因素。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病例组:恢复良好1例(2.9%)、中度残疾3例(8.6%)、重度残疾11例(31.4%)、植物生存16例(45.7%)、死亡4例(11.4%);对照组:恢复良好13例(16.5%)、中度残疾18例(22.8%)、重度残疾31例(39.2%)、植物生存10例(12.7%)、死亡7例(8.9%)。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对照组的预后情况显着优于病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5)。结论:1.患者年龄、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及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2.患者受伤距离手术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保护性因素。3.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增加了术后致死、致残率。4.患者存在高龄、术前Rotterdam CT评分较高、合并手术对侧颅骨骨折、受伤距离手术时间短等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警惕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

朱锡德[5](2020)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单中心数据及META分析方法比较自体颅骨与不同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并调查一定区域内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对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内容:1.分析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的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分析单中心采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例数及变化趋势,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行颅骨缺损修补的安全性,指导颅骨修补材料的选择。3.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主要神经外科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的现状,分析不同修补材料的地位,并对其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对自体颅骨的保存及修补材料的选择提出建议。4.系统回顾文献,比较目前最常应用的自体颅骨、钛网和聚醚醚酮应用后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率,进一步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及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失败病例,对颅骨修补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应用不同修补材料出现手术失败的特点予以分析。2.通过数据库调取单中心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患者资料,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以随访过程中出现的修补失败和再次手术作为疗效比较指标,对比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的安全性。3.调查山东省16地市的2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析2013年至2018年各单位应用不同修补材料的颅骨修补手术量并用统计图表显示不同修补材料的变化趋势。4.通过检索数据库,纳入最常用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回顾性对照研究。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对不同修补材料的并发症及手术失败进行分析,比较自体颅骨与人工修补材料的安全性。结果:1.50例颅骨修补失败患者中包括自体颅骨28例,人工颅骨22例。感染是导致颅骨修补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早期(3月内)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取出者多于人工颅骨取出者(P<0.05)。自体颅骨感染培养阳性率(80%)高于人工材料(33.33%),(P<0.05)。出血性并发症在钛网修补组占比高于自体颅骨组(P<0.05)。2.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单中心共行创伤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1116例。随访过程中共出现修补失败38例(3.41%)。三种修补材料失败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率与钛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低于钛网,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早期,人工材料修补感染多出现在术后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目前山东省在使用的颅骨修补材料包括: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复合材料及聚醚醚酮四种,接受调查的22家单位中,仅提供钛网修补的有11家,提供两种修补材料的有6家,提供三种修补材料的有5家。目前有5家单位仍使用自体颅骨,10家行早期颅骨修补。调查期间,自体颅骨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22.52%下降到2018年的14.28%,钛网的使用比率由2013年的74.59%上升到2018年的81.19%。骨水泥复合材料使用率一直较低。PEEK材料自2017年开始推广应用,应用例数增长较为迅速,占比逐渐上升。4.Meta分析共纳入13项研究和2204名患者。自体颅骨和人工材料修补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均是感染。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及修补失败率与人工材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术后感染、积液、出血、癫痫等主要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为人工颅骨修补材料的钛网和PEEK,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感染率差异的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颅骨修补手术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自体颅骨感染出现在术后早期为主,人工颅骨感染多在术后晚期出现。2.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显示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相近,故自体颅骨仍可作为颅骨修补的选择材料。自体颅骨使用中需关注早期感染的防控,并需要加强对骨吸收的随访,而钛网使用更需关注出血并发症和晚期感染的防治。3.钛网及自体颅骨是目前山东省主要医院最常用的两种颅骨修补材料,骨水泥复合材料应用逐渐减少,PEEK应用相对较少但增长较快。近年来自体颅骨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人工颅骨使用占比逐年升高。4.在目前使用的自体颅骨和人工修补材料中,手术失败占比最高的原因是手术部位感染。人工材料与自体颅骨相比较,在总的并发症和修补失败方面并未显现出明显优势。

梁喜安,黄永旺,梁意能,韦树德,韦述志,农建军[6](2020)在《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分析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性及预后。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n=32)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开颅组(n=32)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术后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及预后良好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术中出血量显着少于开颅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儿术后24 h、48 h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均显着少于开颅组(P<0.05),且术后随访3个月,微创组患儿预后良好率较开颅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疗效相当,但微创穿刺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预后恢复佳等优点,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李振兴[7](2020)在《颅脑损伤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目前青壮年创伤的第一位死因,其致死率及致残率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并不少见但易漏诊的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TBI患者发生CVST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减少漏诊及时诊治。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近5年间继发CVST的住院TBI患者共30例,为CVST组;随机抽取5年间的未继发CVST的住院TBI患者共104例,为非CVST组。将16种可能影响因素纳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和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判别度检验。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7种因素(跨窦硬膜外血肿、跨窦颅骨骨折、窦区高CT征象、Rotterdam CT评分分组、颅后窝骨折、年龄、脑疝)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可能与TBI患者继发CVST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种因素(跨窦颅骨骨折、跨窦硬膜外血肿、窦区高CT征象、Rotterdam CT评分1-3分组)是TBI相关CVST的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示:χ2=6.892,P=0.548,提示CVST的预测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的辨识度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865-0.977)。结论:跨静脉窦颅骨骨折、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窦区高CT征象、Rotterdam CT评分1-3分组是TBI相关CVST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其相关危险因素对脑外伤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很有价值。风险预测模型能对该并发症的出现概率进行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尹胜[8](2020)在《中青年患者轻度颅脑创伤后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索中青年轻度颅脑创伤后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科236例有CT阳性表现的中青年轻度颅脑创伤患者病例资料,按年龄分成青年组(1844岁)及中年组(4560岁),统计性别、年龄、受伤原因、致伤机理、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入院时头颅CT阳性表现、是否有蛛网膜囊肿、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凝血障碍疾病、脑梗、脑手术史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史、饮酒吸烟史、入院时凝血指标包括APTT及PT等,随访患者,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两组进一步分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组和无慢性硬膜下血肿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在两年龄组中各临床指标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关系,并将有意义的因素纳入进行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青年患者中,慢性硬膜下血肿组与无慢性硬膜下血肿组在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蛛网膜囊肿、颅骨骨折、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年患者中,除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蛛网膜囊肿、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外,两组在APTT及PT、高血压、糖尿病、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吸烟、饮酒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青年组中,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颅骨骨折及蛛网膜囊肿与轻度颅脑创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独立相关;在中年组中,除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颅骨骨折外,还有高血压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亦是轻度颅脑创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作青、中年患者脑实质与颅骨最大距离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分别0.780、0.855,最佳截断值为3.5mm、2.6mm。结论:(1)青年患者创伤后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颅骨骨折及蛛网膜囊肿;中年患者独立危险因素是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颅骨骨折、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高血压。(2)青年患者硬膜外血肿,中年患者硬膜外血肿、蛛网膜囊肿、APTT、PT、糖尿病、饮酒及吸烟亦与创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形成有相关性。(3)硬膜下腔隙最大宽度3.5mm、2.6mm可作为预测青、中年患者创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较好指标。(4)有上述临床特征的中青年轻度颅脑创伤患者应加强临床随访,不适及时就诊。

傅世龙[9](2019)在《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脑损伤进展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59例术前合并创伤性局部脑损伤的硬膜外血肿手术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利用3D Slicer软件测量颅内血肿体积,并以脑内血肿扩大量△V≥12.5cm3或V2/V1≥1.4判定为血肿进展,△V=术后血肿量(V2)-术前血肿量(V1),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9例中,22例术后发生局部脑损伤进展,占37.29%。进展组22例中,9例脑内血肿扩大,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死亡;11例脑挫裂伤进展为血肿,其中3例在ATEDH毗邻部位新发脑内血肿,2例二次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二次术后均恢复良好;其余2例脑挫裂伤与脑内血肿同时进展。2.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高血糖(>9.1mmol/L)、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及术中去骨瓣减压是ATEDH清除术后发生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是ATEDH清除术后发生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6.498,P=0.041,95%CI=1.07639.253)。【结论】1.ATEDH患者术后出现局部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发生率较高,3D Slicer软件可作为判断颅内血肿进展的体积测量工具。2.术前凝血功能异常可显着增加ATEDH患者术后发生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进展的风险。3.对于高风险的ATEDH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动态复查CT,必要时尽早行二次开颅手术,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目的】探讨ATEDH清除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脑出血或脑梗死/水肿)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44例ATEDH手术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以术后CT或MRI明确原硬膜外血肿的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1.44例中,11例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占25.0%。11例中,脑出血3例,脑梗死/水肿6例,出血性脑梗死/水肿2例。其中1例明确为创伤性脑静脉循环障碍导致皮质静脉引流区域脑出血,2例二次开颅行去骨瓣减压术及内减压术,均获得满意疗效。2.经ROC曲线分析显示,以硬膜外血肿厚度33.5mm作为诊断点,评估术后邻近部位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22、45.5%、90.9%。单因素分析显示,硬膜外血肿厚度≥33.5mm的ATEDH手术患者中,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硬膜外血肿厚度≥33.5mm是ATEDH清除术后邻近部位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67,P=0.024,95%CI=1.29841.797)。【结论】1.以硬膜外血肿厚度33.5mm作为诊断临界值,对ATEDH清除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硬膜外血肿厚度≥33.5mm是ATEDH清除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出血或脑梗死/水肿的高危因素。2.ATEDH清除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颅内静脉循环障碍对其发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3.去骨瓣减压是救治ATEDH清除术后继发大面积脑梗死/水肿的有效措施,而对于术后继发静脉血栓性脑梗死或出血患者,早期正确诊断及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程杨[10](2018)在《儿童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8例诊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分析儿童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指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8例儿童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包括年龄、就诊时间、致伤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方式等不同指标的特点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患儿,>3岁33例(86.8%),17例(44.7%)为跌伤,受伤至就诊时间4h5d,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精神差、头痛,常无意识障碍。头颅CT影像学表现中血肿量10-20 mL18例(47.4%),厚度>15 mm20例(52.6%),急性期32例有液化表现(84.2%),血肿高密度区域CT值明显高于低密度区域[(71.7±4.4)Hu vs(42.6±3.8)Hu,P<0.01],血肿呈均匀高密度组与血肿液化呈混杂密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肿状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行非手术治疗,24例行手术治疗,8例为非手术治疗的中转手术。手术治疗组与非手术治疗组比较,性别、年龄、入院时间、血肿位置、血肿密度及合并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血肿量及血肿厚度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18.0±9.1)mL vs(5.8±2.8)mL,(18.1±3.7)mm vs(9.8±3.2)mm;P<0.01,P<0.01]。血肿量≥10mL、血肿厚度≥15mm、血肿存在占位效应以及血肿增大的病例有更高的几率行手术治疗(P<0.05)。血肿厚度(OR=1.77,95%CI:1.2482.51,P=0.001)为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儿行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肿厚度越厚,患儿行手术治疗的几率越高。随访3个月至2年,全部患儿恢复良好,无死亡及致残。结论:儿童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好发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儿童,以跌伤为主,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急性期血肿易液化,其机制尚不明确。血肿量≥10 mL,血肿厚度≥15 mm,血肿存在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血肿增大的患儿有手术指征。血肿厚度为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儿行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把握手术指征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二、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比较
    2.2 远期疗效比较
    2.3 手术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3)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2.2 GOS分级
    2.3 血肿复发情况
3 讨论

(4)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分组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资料收集
        2.3.1 一般临床资料
        2.3.2 临床观察指标
        2.3.3 影像学表现
        2.3.4 实验室检查指标
    2.4 治疗手段
        2.4.1 术前准备
        2.4.2 手术方式
        2.4.3 术后处理
        2.4.4 术后随访
    2.5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术前GCS评分比较
    3.3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比较
    3.4 术前瞳孔改变、中线偏移及病灶分类情况比较
    3.5 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6 DTICH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3.6.1 单因素分析结果
        3.6.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 病例组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
    3.8 两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
    4.2 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4.3 凝血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4.4 颅骨骨折影响因素分析
    4.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的发生机制
    4.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对侧DTICH对预后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颅骨缺损成形手术失败的临床特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颅骨成形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
        1.1.4 术后随访
        1.1.5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颅骨修补失败出现的时间及处理
        1.2.2 颅骨修补失败原因
        1.2.3 不同修补材料颅骨修补失败特点的比较
        1.2.4 随访结果
    1.3 讨论
        1.3.1 颅骨修补术后感染的特点
        1.3.2 颅骨修补术后出血性并发症的特点
        1.3.3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
        1.3.4 其他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
    1.4 小结
二、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在颅骨修补中的应用探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1.3 颅骨修补材料选用原则
        2.1.4 颅骨修补时间窗
        2.1.5 自体颅骨处理流程及手术方法
        2.1.6 术后随访
        2.1.7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2011年-2018年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使用统计
        2.2.2 不同修补材料手术失败的比较
        2.2.3 自体颅骨与人工颅骨感染及出血的比较
        2.2.4 随访结果
    2.3 讨论
        2.3.1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演变
        2.3.2 单中心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2.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手术部位感染的比较
        2.3.4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出血性并发症的比较
        2.3.5 自体颅骨回植后活性恢复和骨吸收的分析
    2.4 小结
三、山东省颅骨修补材料应用的调查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调查方法及内容
        3.1.4 质量控制
        3.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各调查单位神经外科基本情况
        3.2.2 各单位颅骨修补材料的应用情况
        3.2.3 二期行颅骨缺损成形术的时间窗选择
        3.2.4 自体颅骨保存和处理方法
        3.2.5 修补材料的种类及应用变化趋势
    3.3 讨论
        3.3.1 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题
        3.3.2 目前山东省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
        3.3.3 颅骨修补时间窗选择
        3.3.4 山东省自体颅骨的保存和使用
        3.3.5 不同年度颅骨成形材料的使用及变化趋势预测
        3.3.6 对颅骨修补材料选择的建议
    3.4 小结
四、自体颅骨与人工材料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4.1 资料和方法
        4.1.1 检索策略
        4.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1.3 文献质量评价
        4.1.4 资料提取
        4.1.5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文献检索结果
        4.2.2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OCEBM等级
        4.2.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
        4.2.4 不同修补材料常见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4.2.5 嵌入修补与覆盖修补术后并发症分析
        4.2.6 发表偏倚分析
    4.3 讨论
        4.3.1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所处的地位
        4.3.2 颅骨修补术后面临的并发症
        4.3.3 不同颅骨修补材料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的比较
    4.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颅骨的保存及其活性改变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3 两组患儿术后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儿的术后预后情况比较
3 讨论

(7)颅脑损伤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筛出的7 种因素可能与TBI相关CVST有关
    2.2 筛出的4 种因素可能是TBI相关CVST的危险因素
    2.3 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2 颅骨骨折分类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3 跨窦硬膜外血肿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4 窦区高CT征象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5 Rotterdam CT评分分组、GCS评分等级、TBI伤情程度分型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6 脑疝、颅内压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7 休克、颅脑手术与TBI相关CVST的关系
    3.8 关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3.9 本研究的缺陷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8)中青年患者轻度颅脑创伤后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创伤性颅脑损伤与慢性硬膜下血肿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制
    1.3 颅脑创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2 患者的疾病相关检查资料
    2.3 治疗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颅脑创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危险因素概述
    参考文献

(9)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脑损伤进展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摘要1
摘要2
Abstract 1
Abstract 2
第一部分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局部脑损伤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邻近部位继发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部分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0)儿童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8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
    2.2 CT诊断、评估结果
    2.3 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
    2.4 血肿平均CT值及液化影响因素分析
    2.5 手术指征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治疗小儿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J]. 晋艳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22)
  • [2]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颅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小儿创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观察[J]. 方江顺,王贤书,杨志国,程征海,曹红宾,李鑫,高飞飞,刘叶.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12)
  • [4]重型颅脑损伤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对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D]. 郑亚北. 河北大学, 2020(08)
  • [5]颅骨修补材料比较的系列研究[D]. 朱锡德.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微创穿刺术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J]. 梁喜安,黄永旺,梁意能,韦树德,韦述志,农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1)
  • [7]颅脑损伤继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李振兴.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8]中青年患者轻度颅脑创伤后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D]. 尹胜.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脑损伤进展的相关因素研究[D]. 傅世龙.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10]儿童创伤性单纯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8例诊治分析[D]. 程杨. 重庆医科大学, 2018(12)

标签:;  ;  ;  

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