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短肠综合征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1](2020)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一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护理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版《中国短肠综合征诊疗共识》中提出儿科短肠综合征即因为小肠很多部分被切除、进行旷置或是先天性短肠,这些问题均会使得小肠吸收能力遭到限制,进而会影响到患儿后期成长的正常发育,需进行至少42 d及其以上的肠外营养支持干预[1]。短肠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有腹泻、脱水、体重减轻、微量元素缺乏等,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是保障肠外静脉营养治疗顺利完成的前提。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属于闭合性的一种静脉输液系统,主要是把中心
周健明[2](2020)在《克罗恩病患者的创伤与创伤后成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道疾病的一种,其病变部位可累计全消化道,症状受病变部位的影响而不同,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包块、肠梗阻、肠黏连、反复发烧等,患者病情多反复迁延,症状在缓解期与活跃期间交替变化。克罗恩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多方面都会遭受由疾病所带来的创伤。随着医学人文不断受到重视,医务社会工作肩负使命保障患者心理、社会关系的健康以达到对患者“全人”的关注,因此研究克罗恩病患者的创伤特征,以创伤后成长为视角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创新性、现实性。为了探究克罗恩病患者的创伤类型、创伤后成长体验、创伤后成长过程以及创伤后成长过程中的风险因素与保护性因素,以期为临床医务社会工作者干预克罗恩病患者提供干预策略,作者于2019年3月至8月于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病房内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对34名克罗恩病患者进行了访谈,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转录成文字稿后导入“Nvivo11 plus”软件中以扎根理论为指导对转录文字进行三级编码,最终得出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遭遇的创伤较为复杂,可分为外显性创伤与内隐性创伤,在面对创伤时不同的克罗恩病患者身上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可分为主动型保护因素、被动型保护因素、主动型风险因素与被动型风险因素,由于克罗恩病是终身性疾病,患者只有在经历了缓解期与活跃期的反复交替后才能从中获得创伤后成长最终达成携病而行,克罗恩患者的整个创伤后形成多为无意识形成。为了协助克罗恩病人激发自身创伤后成长特征提升其创伤应对能力医务社会工作者能够从(1)协助医护团队宣教加速康复外科理念(2)加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与控制理念(3)社会倡导提升炎症性肠病社会认知度(4)患者心理干预(6)心理健康宣教(6)家庭沟通模式指导(7)社会交往指导(8)社会资源链接(9)就业指导(10)发展榜样人物多个角度帮助克罗恩病患者有意识的摆脱困境。
周佳亮,葛午平,田松,方元龙,朱小春,肖尚杰,原丽科,许露[3](2018)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利用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肠液回输治疗的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手术情况、肠液回输情况以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共14例新生儿肠造瘘术后患儿接受肠液回输治疗,平均出生胎龄为(33.4±2.8)周,出生体重为(2 129±501)g。近端造口与Treitz韧带之间平均距离为(39.6±10.3)cm,远端造口与回盲部之间平均距离为(45.0±18.1)cm,平均造瘘液量为(65.4±9.2)m L·kg-1·d-1,肠液回输治疗平均时间为(29.1±9.2)d,回输期间平均体重增长(26.6±6.4)g/d,肠造瘘术后(47.0±14.6)d关瘘。通过肠液回输,全组患儿静脉营养减少或完全由肠内营养代替,未出现与回输肠液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肠液回输操作安全可行,可减少肠造瘘术后功能性短肠综合征患儿肠外营养,改善患儿关瘘前营养状态。
王晓芳,鄢毅,郑伯花,黄晓玲,刘佳[4](2016)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近5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手术病例,探讨其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式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96例NEC患儿的一般资料,并按手术时间将其分为小于或等于7 d组和大于7 d组,分别对其分期、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近5年该院共收治新生儿NEC手术患儿44例,其中足月儿7例,早产儿37例,足月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大于早产儿,且NEC发病时间早于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组35例患儿包括34例NECⅢ期和1例NECⅡ期患儿,平均手术时间(2.7±1.7)d,术前X线片主要表现为气腹;>7 d组9例患儿包括3例NECⅢ期和6例NECⅡ期患儿,手术时间1874 d,中位数为35 d。44例手术患儿中13例死亡,31例存活,手术存活率为70.5%。结论新生儿NEC的手术时机把握尤其关键,可根据术中肠管的坏死程度和范围决定手术方式,术后发生短肠综合征的患儿可以考虑提前回纳以增加肠道长度。
江方正,吴莉莉,叶向红,彭南海[5](2016)在《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小肠广泛切除后或先天性肠道过短导致小肠的吸收面积不足,随之出现的消化吸收障碍、营养不良、代谢紊乱等临床综合病征称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SBS患者残存肠道的代偿程度受年龄、肠道切除范围和部位、回盲瓣和结肠是否保留、残存肠道功能状态、肠切除后距第一次治疗时间长短等因素影响[1]。残存小肠通常可通
王丽[6](2011)在《1例超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论述了对超短肠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水平。
宁彩芳,王素玲,赵珂[7](2009)在《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短肠综合征患者采用阶段性综合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营养支持等治疗和综合护理,9例痊愈,3例死亡,治愈率75%。结论阶段性综合护理方法能改善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郭庆峰[8](2008)在《全小肠切除对大鼠结肠粘膜超微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小肠切除对大鼠结肠粘膜超微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超短肠组(10只):制作切除90%-95%小肠的超短肠大鼠;假手术组(10只):给予小肠横断后再吻合手术;正常对照组(10只):正常大鼠。超短肠组、假手术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EN)支持,正常对照组大鼠用相同的方法喂养,喂养21d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的肠壁厚度、粘膜厚度、皱襞高度、皱襞表面积,扫描电镜观察结肠粘膜表面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结肠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用D-木糖溶液和15N-甘氨酸对带血管蒂的结肠进行封闭式连续循环灌注3h,测定结肠对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的吸收情况。结果:1.水的吸收:经封闭式连续循环灌注3小时后,超短肠组大鼠结肠对水的吸收能力高于正常对照组(2.61±0.19ml vs 1.26±0.17ml),差异有显着性(P<0.01)。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6±0.23ml ml vs 1.26±0.17ml,P>0.05)。2.D-木糖的吸收:经封闭式连续循环灌注3小时后,超短肠组大鼠结肠在第1h、第2h、第3h木糖吸收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8.04±0.45%vs 5.95±0.34%,12.36±0.43%vs 8.07±0.09%,18.81±0.86%vs9.48±0.22%,P<0.05)。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0.23%vs 5.95±0.34%,8.11±0.15%vs 8.07±0.09%,9.71±0.15%vs 9.48±0.22%,P>0.05)。3.15N-甘氨酸的吸收:经封闭式连续循环灌注3小时后,超短肠组大鼠结肠第1h、第2h、第3h15N-甘氨酸吸收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0.86±0.26%vs 0.11±0.05%,2.56±0.59%vs 0.46±0.11%,6.35±0.59%vs 1.05±0.46%,P<0.05)。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4±0.06%vs 0.11±0.05%,0.44±0.09%vs 0.46±0.11%,1.26±0.28%vs 1.05±0.46%,P>0.05)。4.EN支持21d后超短肠组大鼠结肠比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结肠在代偿性形态学增生方面有显着变化。①超短肠组在结肠壁厚度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厚(680±10μm vs 639±9μm),差异有显着性(P<0.01)。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0±13μm vs639±9μm,P>0.05)。②超短肠组结肠粘膜厚度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厚(384±15μmvs 344±11μm),差异有显着性(P<0.01)。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3±12μm vs 344±11μm,P>0.05)。③超短肠组结肠皱襞高度高于正常对照组(287±10μm vs 253±7μm),差异有显着性(P<0.01)。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16μm vs253±7μm,P>0.05)。④超短肠组结肠皱襞表面积比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增加(14194±894μm2 vs 11089±271μm2),差异有显着性(P<0.01)。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18±659μm2 vs 11089±271μm2,P>0.05)。5.扫描电镜观察:超短肠组结肠粘膜表面肠微绒毛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变长、数量增多、微绒毛间距变窄;超短肠组结肠微绒毛密度增大,顶部为圆形,相互紧贴,微绒毛间隙较小,并且粘膜吸收细胞显着增生。表明超短肠组大鼠同一面积结肠粘膜吸收能力比正常对照组大鼠增强。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6.透射电镜观察:超短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减少;结肠粘膜杯状细胞减少,而吸收细胞增多;细胞膜微绒毛变长变密;相邻细胞间细胞膜形成凹凸不平状结构,细胞间镶嵌连接、紧密连接、桥粒增多;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结构完整。表明超短肠组大鼠结肠吸收细胞吸收、代谢功能增强。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全小肠切除后,大鼠结肠对水、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增强;大鼠结肠粘膜形态学发生代常性增生;大鼠结肠粘膜细胞凋亡减少,吸收细胞增多,微绒毛增生,细胞膜表面积增加,线粒体明显增多。大鼠结肠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与其结肠吸收功能发生代偿是一致的。
刘清彪,刘宗架,庞天津,毕可东[9](2008)在《犬短肠综合征的诊治及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了一例犬短肠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情况。分析了该病发生的原因,以及该病治疗需要经过的3个阶段,即急性期、代偿期和恢复期。
倪元红,叶向红,高勇,彭南海[10](2007)在《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和探索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重点,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选择短肠综合征患者119例,在其疾病的不同阶段实施肠外营养(PN)、肠内营养(EN)及肠康复治疗。结果:108例完成预定治疗方案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肠道吸收功能显着增强;实施PN共3 507次,有9例发生12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EN过程中有27例患者发生腹泻(37次/d);12例患者因饮食不当引起腹泻(59次/d);13例患者共发生15次喂养管堵塞;3例患者发生高血糖,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结论:短肠综合征患者病情重,病程长,营养康复治疗中的仔细观察与良好护理是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关键。
二、超短肠综合征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短肠综合征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一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护 理 |
3 小 结 |
(2)克罗恩病患者的创伤与创伤后成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克罗恩病的文献回顾 |
(三)创伤后成长的文献回顾 |
四、研究方法 |
(一)研究步骤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五、数据编码 |
(一)扎根理论 |
(二)三级编码 |
(三)原始编码节点展示 |
第二章 创伤初期:破坏与崩溃 |
一、外显性创伤 |
二、内隐性创伤 |
第三章 创伤应对:应力与抵抗 |
一、激发创伤后成长的保护性因素 |
二、破坏创伤后成长风险因素 |
三、风险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作用机制 |
四、风险因素与保护性因素总结 |
第四章 创伤后成长:涅盘与重生 |
一、基于节点制定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模型 |
(一)创伤发生阶段 |
(二)创伤应对阶段 |
(三)交替阶段 |
(四)创伤后成长阶段 |
二、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结果与阶段差异 |
(一)创伤后成长型 |
(二)前适应良好型 |
(三)延迟修复型 |
(四)持续性适应不良型 |
三、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的行为路径 |
四、克罗恩病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五个维度 |
第五章 :创伤干预-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路径探析 |
一、医务社会工作评估与干预要点 |
(一)评估要点 |
(二)干预要点 |
二、医务社会工作克罗恩病创伤干预路径 |
(一)疾病认知干预 |
(二)心理干预 |
(三)社会交往与家庭沟通指导 |
(四)社会资源链接 |
(五)就业指导 |
(六)发展克罗恩病榜样人物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反思与不足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3)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一、短肠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
二、造瘘液回输的理论与实践 |
三、造瘘液回输的风险 |
四、体会 |
(5)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BS的概念与诊断 |
1.1 SBS的概念 |
1.2 SBS的诊断 |
2 SBS的发生原因及病理、生理改变 |
2.1 SBS的发生原因 |
2.2 SBS的病理及生理改变 |
3 SBS的治疗 |
4 SBS的护理进展 |
4.1 营养支持的护理 |
4.1.1 PN的护理 |
4.1.2 EN的护理 |
4.2 用药的观察与护理 |
4.3 严密观察内稳态变化和治疗效果 |
4.4 心理护理 |
4.5 并发症的预防 |
4.6 健康教育 |
4.6.1 饮食指导 |
4.6.2 家庭EN指导 |
(6)1例超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护理 |
2.1 心理护理 |
2.2 全肠外营养治疗护理 |
2.2.1 严格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
2.2.2 认真观察, 防止意外。 |
2.2.3 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
2.2.4 预防血栓形成。 |
2.3 引流管的护理 |
2.4 其它护理 |
(7)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护理措施 |
2.1 急性期护理 |
2.1.1 心理护理 |
2.1.2 肠外营养护理 |
2.1.3 肠内营养护理 |
2.2 部分代偿期 |
2.3 完全代偿期 |
3 讨论 |
(8)全小肠切除对大鼠结肠粘膜超微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1 结肠的功能 |
2 超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改变 |
3 SBS促肠道代偿的研究 |
4 SBS手术治疗 |
5 SBS结肠代偿的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
2 检测指标 |
结果 |
1 实验大鼠一般状况 |
2 大鼠结肠吸收功能变化 |
3 大鼠结肠形态学检测 |
4 附图及说明 |
讨论 |
1 全小肠切除后结肠的吸收功能的代偿 |
2 全小肠切除后结肠的形态学变化 |
3 全小肠切除后结肠超微结构的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2 综述 |
1 结肠的功能 |
2 超短肠综合征病理生理改变 |
3 促肠道代偿的相关研究 |
4 结肠代偿的实验室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3 病例报告 |
一 临床资料 |
二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4 临床技能培训 |
附录5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6 仪器附图 |
致谢 |
(10)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过程及观察指标 |
1.3 护理方法 |
1.3.1 心理护理 |
1.3.2 营养支持护理 |
1.3.3 药物治疗的护理 |
1.3.4 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 |
1.3.5 严密观察内稳态变化和治疗效果 |
1.3.6 家庭EN指导 |
2 结 果 |
2.1 临床转归 |
2.2 营养康复治疗效果 |
2.3 营养康复治疗中的并发症 |
3 讨 论 |
3.1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 |
3.2 腹泻的防治 |
3.3 喂养管堵塞的防治 |
3.4 高血糖 |
四、超短肠综合征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一例短肠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护理体会[J]. 王婷.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54)
- [2]克罗恩病患者的创伤与创伤后成长研究[D]. 周健明.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3]肠液回输治疗新生儿肠造瘘术后短肠综合征[J]. 周佳亮,葛午平,田松,方元龙,朱小春,肖尚杰,原丽科,许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07)
- [4]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治疗[J]. 王晓芳,鄢毅,郑伯花,黄晓玲,刘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16(08)
- [5]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进展[J]. 江方正,吴莉莉,叶向红,彭南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6(07)
- [6]1例超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 王丽. 西藏科技, 2011(11)
- [7]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J]. 宁彩芳,王素玲,赵珂. 中国现代医生, 2009(10)
- [8]全小肠切除对大鼠结肠粘膜超微结构和吸收功能的影响[D]. 郭庆峰. 暨南大学, 2008(03)
- [9]犬短肠综合征的诊治及体会[J]. 刘清彪,刘宗架,庞天津,毕可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8(08)
- [10]短肠综合征患者营养康复治疗的观察和护理[J]. 倪元红,叶向红,高勇,彭南海.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