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活着·知识认同——重读曹明短篇小说

活着·活着·知识认同——重读曹明短篇小说

一、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叶子杨[1](2021)在《时代光影中的工人歌者 ——草明小说流变论》文中研究表明

武鹂[2](2019)在《论草明1940-1960年代的工业小说》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学界各类题材发展不平衡,工业小说在数量上明显不足。但工业又是反映新中国面貌的重要维度之一,因此文艺政策更倾向于引导工业小说的创作。而除了时代因素之外,作家个人的思考方式,创作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草明的工业小说创作道路即凝结了个人的思考。党的号召固然影响了她的创作转向以及创作风格,但需注意的是,草明在工业小说创作未成集体性规模之前,已经写作了《原动力》。可见文艺政策并不是影响作家选择的唯一因素,作家个人的主动性是隐形的推动力。草明的工业小说创作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展开的。作品中的现代性是以都市、工厂、车间为空间,先进管理制度和工人主体性之间的矛盾为体现,但现代性的缺失也很明显,比如对都市的描写不够。就其性别而言,草明是工业小说创作唯一的女作家,和同类题材的男性作家相比,在创作手法上会有不同,比如风景描写,隐喻的手法,女性作家的思维特征都有所体现。从艺术审美来看,草明的写作方式也提高了工业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王宝丹[3](2019)在《空间叙事理论视域中的延安时期女性创作》文中研究指明延安时期的女性创作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且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对延安女性创作的研究非常重视,对于女作家个案研究也日趋成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仅应对有代表性的女作家的研究应当重视,对女作家群的研究也应走向深入;不仅对在文学史上已有一定影响的作品应当进行研究,还应对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副刊、《文艺战线》、《大众文艺》、《文艺月报》等报刊以及大众读物上的女性创作进行更加深入地发掘和系统性地梳理。即在延安女性书写研究模式和方向日趋定型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选取新的研究角度,将延安的女性书写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而二十世纪末兴起的空间转向则为延安的女性书写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将延安时期的女性创作放置到空间叙事理论视域下,主要是在探寻延安空间内涵的基础之上,从空间的角度挖掘小说叙事形态所呈现的特点,分析空间在这些女性作家笔下如何参与到小说叙事和主题表达,并对我们的某些阅读直觉做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在对选题缘由做简要的概述之后着重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阐明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二部分:第一章将延安时期女性创作的文学空间内涵的探讨从社会历史空间推进到文学空间表征层面。具体是从延安空间的重组和建构两个方面去发掘延安女性创作的社会历史空间的内涵;在主体作用下建构起来的文学空间表征,则是从统一的话语秩序和女作家选择的表达话语两个方面去凸显其象征意义。第二章将本文选取的文本按照其空间叙事形态的特征划分为三种空间形式——中国套盒结构、圆圈式结构和橘瓣式结构,探讨空间如何介入到小说的叙事。第三章探讨小说在建构空间叙事时所采取的一些技巧。作家主要借助梦境和幻想构筑了心理空间,又借助语言的隐喻性与可逆性构筑起语言空间。这些内在的文本空间与外在的社会空间、实践空间相结合共同构成了文学空间,而这些空间的建构不仅促进了文本的空间叙事,也加深了主题表达。第三部分:结语立足于延安女性创作的空间叙事对全文做了总结,指出了空间叙事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也有可能将女性创作和女性创作批评推入新的阶段。

崔佳琪[4](2019)在《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东北作为拥有悠久工业发展历史的地区,其工业建设在共和国建立和成长过程中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便有草明、萧军等作家对东北工业的火热建设盛况与东北产业工人积极奋进的劳动热情给予过描绘与赞颂,尽管这些作品因过于迎合特定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呈现出某种概念化弊端,但是建国初东北“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热潮的出现无疑反映了当时国家对东北工业的看重,同时也为日后东北工业小说的书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当时间跨步走进新世纪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市场经济的推行均使得“知识”、“信息”、“科技”等日益成为中国寻求经济发展与繁荣的核心支点,在此背景下东北原有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则因与新世纪的科学工业发展理念格格不入而急需加以淘汰,其结果便是使得东北工业不得不在困境中艰难求索以寻新路。值得庆幸的是,在东北工业遭遇困窘的情境下,东北工业小说的创作却并没有因此而沉寂,反而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较高现实意义与人文关怀的工业小说作品。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以新世纪以来东北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东北大厂工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境遇与全新选择作为关注重心,以此来反映东北工业的现实境况及未来发展路径。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为促进东北工业再度振兴的软实力,其自身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均不可小觑,也正是由于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具有此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本论文即以助力其更加完善为出发点对此类小说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论文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发生语境,该部分主要从新世纪以来东北区域的经济现状、政治生态、思想文化氛围三个侧面对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的形成背景加以分析,借此来揭示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特定的社会环境对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形成自身独特风貌的影响。本文认为新世纪东北经济发展态势为依托工业于“下行趋势”中求取过往“辉煌”的复现,这一时期东北“资源消耗型”工业优势丧失引发东北经济大幅下滑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探究在逆境中再度振兴的策略便成为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同时新世纪东北工业在国家政策优惠支持下出现的崭新工业发展模式与工人再创业精神,则成为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讴歌的对象。而就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创作的文化背景而言,其渊源流长的工业书写历史与该区域长期存在的弱商、保守文化心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的呈现风貌。论文第二部分分析了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身份和文学观念,首先就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主体身份而言,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创作者多为“工人身份”,他们作为东北工业“由盛转衰”的见证者与亲历者,其自身对东北工业的了解程度和振兴渴望较之于新世纪同类作家要更加强烈,因此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这一独特身份使得他们纷纷以东北工业问题与矛盾作为创作中心。其次,新世东北工业小说作家普遍持有的是文本意义即体验式“对话”文学观念,这便促使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在写作时自觉关注与东北工人群体密切相关的工业景观及工人自身生存样态,以此激荡起读者深切的同感体验。最后,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的创作视角为“工人弟兄的代言者”,这种深入其中的平民化写作立场促使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能够全景性的反映新世纪工人们真实丰富的生存景象。论文第三部分以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类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认为在新世纪东北工业独特语境与作家身份的双重影响下,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形成批判与讴歌两种类型。一方面,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对“科层制”和“工具理性”的利弊进行了深刻审视,即肯定了工业理性对促进东北工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又深入反思了工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还有意赞扬了薪火相传的东北工业精神,作家们对“鞍钢宪法”中蕴含的民主管理观念与“大庆精神”中自主意识的挖掘对于塑造新世纪东北工业之魂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论文第四部分全面论述了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该部分以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工人、工程师、领导者和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细致描述了每一类人物形象的特质及形成该性格的背后原因。第一,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的工人形象打破了之前工业题材小说中单一的面相而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丰富性,即探索开拓型、坚守型、享乐型、颓败型工人形象并具。第二,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工程师形象的“知识生产力”价值突显,这与新世纪东北工业结构升级对具有高层次文化结构的人才需求增加有密切关联。第三,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领导者的“双重面相”反映出新世纪东北社会变革中人们对领导者的期待以及价值观重构过程中的个体抉择。第四,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双性共体”与“性资本化”反映出该时期东北女工自我意识的更迭。论文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主要探讨的是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的审美艺术风貌及其价值意义。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在审美艺术品格上呈现出一定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并且较之于前期工业题材小说的创作而言,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叙事技巧也更加丰富。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上的深刻性、现实性与审美上的完善性,使得其在促进东北工业发展和东北工业文学繁荣方面发挥着杰出价值,但是其间较为概念化的政策图解和因迎合商业化而出现的情节套用也是未来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创作应加以避免的。

赖颖飞[5](2017)在《草明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心理研究》文中指出草明是一个终生为工人阶级写作的女性革命作家,她是工业题材文学的先驱者、践行者,她的创作心理和创作风格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变化,从创作初期对底层女工命运的关注,揭露资本家、旧封建势力、旧社会的黑暗,到延安时期开始关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工人阶级的创造性,颂扬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和党政领导的先进性。草明关注时代与社会的发展,用毕生心血为工人书写赞歌,她的工业题材作品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以草明的创作心理作为切入点,结合其作品对其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心理意识进行解剖、分析、归纳和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草明创作心理的嬗变轨迹,从萌芽与反叛、探索与转变、热情与歌颂三个心理阶段来分析其创作心理的转变。第二章详细的分析草明在早期经验下焦虑情绪的产生到消解的过程。第三章剖析草明女性心理对其工业题材创作的影响。第四章分析其政治心理。本文在仔细研读作家作品的基础上,运用文艺心理学、女性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心理学理论来展开文本分析,探讨草明的创作心灵足迹,以其更好的走进作家,更深入地了解工业题材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姜学春[6](2013)在《草明工业题材小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明是一个终生为工人写作的“异类”作家,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工业题材领域。但近60年的草明研究多将视点聚焦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题材小说创作,前期述说产业女工悲苦的小说鲜有涉及,整体关照其前后期工业题材小说的更是凤毛麟角。本论文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分界线串联起草明前后期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系统分析草明在工业题材、主流思想及审美倾向上的专注性;梳理其作品在批判视角和叙述格调上呈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从尖锐到消解的变化轨迹;从女性群体到男性世界的书写、以及女性形象由生活化向政治化的转化痕迹中,窥探草明作品的女性意识在作品中从彰显到遗落的踪迹。并探讨形成这种创作格局的主、客观因素。在勾勒30—70年代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年代特征和中国工业发展轨迹的同时,探讨文艺与政治、生活、历史的诸多复杂纠葛,为草明研究开拓新的视野、新的思路。

王倩茹[7](2013)在《草明小说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是一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草明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内容在不同时期有很大的转变,从文本上可以对其创作分为前后期的界定,前期她和众多五四女性作家一样,关注女性命运、流露女性意识,四十年代后草明就一直坚持工业题材的创作。草明的思想深邃,创作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它们在文学史上是有独特贡献的。本文以草明的小说为切入点研究草明创作的过程,并且结合作品对其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独特性进行论述、探讨和研究。梳理了草明早期创作过程中草明的童年经验与反抗意识的激情书写,草明由于特殊的童年经历,以儿童视角写了较多作品,本文重点以《和平的果园》、《小玲妹》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除了儿童视角外的创作,草明身为女性作家,女性意识是自然真切的流露的。《倾跌》、《倦》、《绝地逢生》等都是反映女性悲苦命运,对女性的境遇也做出详解的作品。草明在四十年代政治思想提升,转变了文艺观念,这个时期的草明开始规避女性身份,在文本中并不强调女性的苦难,而是把毕生精力投在工业题材的创作上,工业题材的创作成为了草明整个创作生涯中的重中之重。草明的工业题材与他人有所不同,她受高尔基的影响,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和他具有相似之处,在创作的坚持上也是同题材的作家无法比拟的,从四十年代坚持到其文学生命的结束。最后,对草明创作的美学追求的研究,文本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文字留白构成的图画美、写作的语言以及客观冷静的叙事都是与众不同的、纤巧和硬性并存的,这些在草明创作的美学追求中是有机的统一体。对草明的小说研究,就是对草明的整个文学生命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草明的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张海琳[8](2009)在《“革命”与“现代”的政治 ——论《讲话》后草明的工业小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讲话》后草明的人生经历和身份选择为切入点,考察她在《讲话》后在工业领域开掘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意识,探究工业领域各种力量相互碰撞中所包含的意义,从一个侧面透视革命话语与现代城市接轨的复杂图景,从而理解社会主义工业领域中现代化的独特内涵。作为进入延安的知识分子,草明很快地投入到《讲话》所规范的创作中。进入工业领域之初,草明就以敏锐的视角勾连起革命前后的时间,使革命顺利成为工人一贯的政治诉求。在接管城市的过程中,“政治”与“技术”的碰撞成为革命反思自身的契机,并最终接纳了现代话语,使革命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整。随着工业生产占据城市的空间,社会主义工业又以独特的方式走向现代,在“政治”与“技术”的相互交融中展现了自身的成长。而在对于人的热情与道德的想象中,革命也越来越丧失其丰富性与反思性。

雷岩岭[9](2003)在《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位亲眼目睹了我国解放前后几十年间社会、政治变化 ,书写了普通百姓生存状态的女作家 ,草明以其女性的细腻和对祖国、人民的爱 ,用她的创作为我们展现了人们“为死而生”地“活着”和“为生而生”地“生活”两种不同的生存镜像 ,从而映照出中国现当代历史场景中 ,国人的生命欲求、生存选择上的变化。

二、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2)论草明1940-1960年代的工业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写作意识的自觉
    1.1 以“工人”为题材的左翼青年作家
    1.2 党员和干部身份的主观驱动
    1.3 “落户”式地扎根
2 文学想象方式的呈现
    2.1 风景描写
        2.1.1 工业“风景”
        2.1.2 自然风景
    2.2 隐喻的手法
        2.2.1 身体特征的隐喻
        2.2.2 人物神态的隐喻
        2.2.3 机器设备的隐喻
3 工业化的多维表征
    3.1 工厂车间的生产模式
    3.2 都市的缺失
    3.3 先进管理制度与工人主体性的矛盾
4 作家创作的意义生成
    4.1 工业小说社会性的广泛展现
    4.2 工业小说审美特性的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空间叙事理论视域中的延安时期女性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 延安时期的女性文学
        (二) 空间叙事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1章 延安女性创作的空间内涵
    1.1 社会历史空间
        1.1.1 延安空间的重组
        1.1.2 延安空间的建构
    1.2 文学空间表征
        1.2.1 话语秩序的统一
        1.2.2 话语表达的选择
第2章 延安女性创作的空间叙事形态
    2.1 中国套盒式结构
        2.1.1 多重故事
        2.1.2 主题并置叙事
    2.2 圆圈式结构
        2.2.1 时间的轮回
        2.2.2 叙事的反复
    2.3 橘瓣式结构
        2.3.1 场景的并置:并置空间
        2.3.2 主题的重复:聚拢空间
第3章 延安女性创作的叙事空间建构
    3.1 人物的心理空间建构
        3.1.1 梦境
        3.1.2 幻想
    3.2 语言的空间建构
        3.2.1 语言的隐喻
        3.2.2 语言的可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概念界定
    0.2 研究现状与方法
    0.3 研究特色与意义
1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发生语境
    1.1 经济:东北工业于“下行”中求“生机”
        1.1.1 国企改组致工人艰难引作家关注
        1.1.2 “粗放型工业”向“循环经济”理念转型
    1.2 政策:政策倾斜与东北工业“增长极”效应
        1.2.1 增技术投资:东北工业重建“增长中心”
        1.2.2 社保与创业政策完善:涌现工人创业热潮
    1.3 文化:东北“工人文艺”史与“保守”文化
        1.3.1 东北“工人文教”历史悠久
        1.3.2 东北“弱商”与“保守”文化亟待解构
2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作家身份与文学观念
    2.1 “工人身份”:东北工业亲历者与见证者
    2.2 文学观:文本意义即体验式“对话”
    2.3 创作立场:“工人弟兄”代言者
        2.3.1 关怀东北“时代阵痛下挣扎的灵魂”
        2.3.2 呈现东北工人“坚韧”与“幽默”
3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主题类型
    3.1 批判东北工业转型期“科层制”弊端
        3.1.1 “不考虑人的因素”:工人“阳光下的苦难”
        3.1.2 “谁来操纵操纵者们”:管理者消极“越轨”行为
    3.2 揭示东北工业中“工具理性”观念利弊
        3.2.1 展现“工艺性失业”忧怨:“乔师傅”的木然
        3.2.2 揭示科技与东北“生态工业”关联:从“红昼”到“蓝天”
    3.3 挖掘薪火相传的东北工业精神
        3.3.1 承续“鞍钢宪法”:企业文化与人文关怀
        3.3.2 坚守“大庆精神”:“等待施舍的机遇是没有的”
4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人物形象塑造
    4.1 东北工业变革期工人形象多元化
        4.1.1 深渊里崛起型工人:“闯关东”探索者
        4.1.2 落寞中的劳模:“老工人”
        4.1.3 寻趣享乐型工人:幽默的“食性男女”
        4.1.4 困厄中沉沦:“新穷人”与艳粉街的“无赖”
    4.2 东北工业自主需求与工程师“知识生产力”价值
        4.2.1 工程师高层次文化结构
        4.2.2 工程师思维品质:“创新与超前”
    4.3 东北工业转型中领导者双重面象:德才兼备与腐化利己
        4.3.1 “领头羊”型领导:工业重振中的扛鼎者
        4.3.2 “价值失范”型领导:急剧转型中的“腐化者”
    4.4 东北女工“自我意识与性别意识”更迭
        4.4.1 “双性共体”:妩媚且济世的“创业岗花”
        4.4.2 “性资本化”:境遇艰难的“卖身女性”
5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审美艺术风貌
    5.1 意象书写:作家工业想象与记忆
        5.1.1 “自动化车间”:工业模式变革
        5.1.2 “合资型”企业:东北工业“市场化”
        5.1.3 “花园式城市”:“风险景象”消解
        5.1.4 斑驳的“铁幕”:颓败式工业
    5.2 叙述立场与叙事策略的丰富
        5.2.1 知识理性:“智”性叙事“工业叙事”与“凡俗叙事”并重
        5.2.2 平等立场:从单一的“他”到广泛的“我”
        5.2.3 工人作家:“日常生活”与“潜意识”展示
    5.3 诗化语言与东北方言巧用
        5.3.1 诗意增强:从“写浅些”到“打磨语言”
        5.3.2 巧用趣味性东北方言俗语
6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意义及反思
    6.1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意义
        6.1.1 文学意义:东北工业文学史传承与未来探路
        6.1.2 社会意义:铸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软实力
    6.2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反思
        6.2.1 商业化迎合与情节套用
        6.2.2 概念化政策图解与深度欠缺
    6.3 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期待:培育东北工业精神与关怀工人处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5)草明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第二节 本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第一章 草明创作心理的嬗变轨迹
    第一节 萌芽与反叛
    第二节 转变与探索
    第三节 热情与歌颂
第二章 早期经验与焦虑情绪
    第一节 抑郁困惑——焦虑形成
    第二节 反抗转移——焦虑消解
第三章 女性心理下的工业题材
    第一节 前期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
    第二节 后期女性意识的消隐
    第三节 女性视角下的人物形象
第四章 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政治心理
    第一节 草明的创作心理场
    第二节 政治化大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革命领袖崇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草明工业题材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草明与 20 世纪工业小说创作概论
    (一) 前工业时期
    (二) 延安时期
    (三) 工业时期
二、 草明工业题材小说思想艺术的坚守与转变
    (一) 工业题材小说思想艺术的坚守
    (二) 工业题材小说思想艺术的转变
三、 草明工业题材小说创作成因
    (一) 作家主体因素
    (二) 工业语境与政治的密切关联
    (三) 时代风潮的引导与体制化的规训”
四、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读研时期的研究成果

(7)草明小说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童年经验与反抗意识的书写
    1.1 崎岖人生路
    1.2 儿童书写
    1.3 女性意识自然流露
第2章 政治皈依与女性身份的规避
    2.1 政治思想的提升
    2.2 文艺观念的转变
    2.3 女性身份的规避
第3章 工业题材创作上的独树一帜
    3.1 高尔基的指引
    3.2 坚守工业题材的创作
    3.3 工人形象的流变
第4章 草明创作的美学追求
    4.1 富有诗意的图画美
    4.2 冷静客观的叙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革命”与“现代”的政治 ——论《讲话》后草明的工业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转折时代的身份抉择:作为"文艺工作者"
二、进入城市:崭新的"时间"
三、接管城市:"革命"与"现代"的相遇
四、改造城市:新的模式的诞生
五、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个体、群体到集体
二、从生存欲望到激情释放
三、从俯视到仰视

四、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 [1]时代光影中的工人歌者 ——草明小说流变论[D]. 叶子杨.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论草明1940-1960年代的工业小说[D]. 武鹂.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3]空间叙事理论视域中的延安时期女性创作[D]. 王宝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4]新世纪东北工业小说研究[D]. 崔佳琪. 辽宁大学, 2019(01)
  • [5]草明工业题材文学创作心理研究[D]. 赖颖飞.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01)
  • [6]草明工业题材小说研究[D]. 姜学春. 延安大学, 2013(02)
  • [7]草明小说论[D]. 王倩茹. 河北大学, 2013(S2)
  • [8]“革命”与“现代”的政治 ——论《讲话》后草明的工业小说[D]. 张海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09(07)
  • [9]活着·生活·知识分子身份——重读草明的短篇小说[J]. 雷岩岭.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S1)

标签:;  ;  ;  ;  ;  

活着·活着·知识认同——重读曹明短篇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